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的区别
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
“六艺”与“七艺”教育中国的“六艺”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继承六艺教育对其又有发展和充实。
六艺教育的内容有:书、礼、射、乐、御、数。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其明确的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与“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怡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和行为要求。
“射”指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马车的技能。
“书”是指书写文字。
“数”指计数。
中心是礼、乐。
“六艺”作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重内心情感修养。
六艺教育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
七艺是西方对古典自由学科的概述,由三艺(修辞、文法、辩证学)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组成。
七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怡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活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科目。
高级学科主要有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文法一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准备,包括拉丁语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学生掌握拉丁文后,可选读古典文学作家和基督教文学作家的作品。
辩证法的内容与现代的形式逻辑类似,算术起初是计算宗教节日的方法,后来吸收了阿拉伯的符号记数法,增加了一般运算的内容。
天文学原来只有一些行星运行、寒暑更替等常识,后来包含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论著和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
音乐除宗教音乐外,还含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
六艺与七艺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共同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六艺”与”七艺“都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育和教学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自己的内容,但彼此之间又互相配合,组成一个知识技能的课程结构,为此后中西方课程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模板,也为日后的教育和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六艺”和“七艺”分别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六艺和西方古典学科的七艺,它们在文化传统和教育体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和启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教育体系,还可以激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和探讨。
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我们从“六艺”和“七艺”的起源和概念入手,来进行比较。
中国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传统的学习内容,它们分别代表了礼仪、音乐、射箭、驾驭、书法和数学等领域。
这些学科在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而西方的“七艺”则是指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学、音乐和天文学,它们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七大学科,被认为是古代西方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这两组学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通之处。
它们都包含了一定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的内容。
中国的“六艺”中包含了礼仪和书法等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而西方的“七艺”中包含了修辞学和音乐等内容,反映了西方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学术兴趣。
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无论是“六艺”还是“七艺”,都不仅是学术学科,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和社会管理手段,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维系社会秩序。
与共通之处相比,我们也可以看到“六艺”和“七艺”之间的差异。
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中国的“六艺”更加注重礼仪和人文素养,强调了道德伦理和审美情感的培养;而西方的“七艺”更加注重科学和技术,强调了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的训练。
它们的历史和地域有所不同。
中国的“六艺”来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西方的“七艺”源自中世纪欧洲,是西方古代大学教育的核心领域。
它们的影响和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六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中国的思想、艺术和教育;而西方的“七艺”则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对欧洲文化和全球教育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较分析“六艺”与“七艺”的异同点及其带来的启示
比较分析“六艺”与“七艺”的异同点及其带来的启示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在“课程”一词出现之前,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已有了课程的雏形。
我国古代的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这两种课程体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它们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的不同点。
(一)不同点1、出发点不同六艺需要的是可以管理疆域的统治者,因此六艺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注重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而西方的七艺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培养演说家、雄辩家,或者服从神的安排。
它们一个注重实在,一个注重精神。
2、培养目标不同我国的六艺课程起初是为了培养治国安邦的统治者,不仅能维护自己的疆域,甚至还要有侵略他人的能力,是文武双全的人;七艺的目标是培养演说家、雄辩家,能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人。
两个都是“统治者”,但却是不同的概念。
3、德育的地位不同六艺中以礼乐最重,道德教育在我国的教学中自古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七艺也强调道德教育,但程度远没有六艺深,它更多地强调了人的智慧和理性。
(二)相同点1、都是课程的雏形,都对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艺作为我国早期的教学科目,虽然不够规范,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初具雏形。
西方的七艺也同样如此,不管后来分化出多少门类的课程,它们的根源都可以回到七艺上。
2、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实用技能。
从六艺和七艺的学科中可以看出,它们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如六艺的书、数,七艺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些是学习更高级科目的基础。
不仅如此,六艺和七艺还有实用的技能,六艺主要表现在射箭、驾车上,而七艺主要表现为演讲口才和辩论能力。
3、都强调和谐教育这里说的和谐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
六艺重视人的德育和体育,也包括劳作,同时乐里寓有美育、智育,有利于人的各方面得到发展。
七艺也强调学生学习科目的和谐。
(三)启示不论是我国古代的六艺,还是西方的七艺,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和谐教育,但较之古代,我们在过往的应试教育中却往往忽视了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发展,过于重视智育的发展。
古希腊七艺与中国春秋时代六艺的比较研究教育管理
古希腊七艺与中国春秋时代六艺的比较研究教育管理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各个国家和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时代是两个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明时期,它们分别发展出了七艺和六艺的教育体系。
本文将对古希腊七艺和中国春秋时代六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异同。
一、古希腊七艺古希腊的七艺包括文学、音乐、数学、几何、天文学、哲学和体育。
这些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学习被视为培养公民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古希腊的教育体系中,这七个领域被认为是知识的核心,学生需要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古希腊的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辨和辩论。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开放和自由的教育管理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中国春秋时代六艺中国春秋时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这些艺术和技能的学习被视为培养贵族子弟的基本素养和修养的途径。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六艺被视为知识的核心,学生需要通过掌握这些技能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
中国春秋时代的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和道德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要求遵守严格的规则和礼仪,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严师和榜样的作用,传授道德和行为规范。
这种严谨和纪律的教育管理方式,为学生的品德塑造提供了基础。
三、比较研究古希腊七艺和中国春秋时代六艺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异同。
首先,在知识内容上,古希腊七艺注重的是学科的广度和深度,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而中国春秋时代六艺则注重的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强调学生在社交和领导方面的能力。
这反映了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时代对教育目标的不同追求。
其次,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古希腊注重的是学生个性和自由发展,强调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
而中国春秋时代注重的是学生纪律和道德观念,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中国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是士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而在西方,七艺则是指语法、修辞、逻辑、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七种技能,也是教育的基本课程。
首先,从技能种类来看,“六艺”和“七艺”在内容上有所不同。
六艺包含礼仪、射箭、驾车等实用技能,以及书法、算术等认知技能。
而七艺强调的是语言、数学、科学等方面的技能,似乎更注重一种理性、系统的思维训练。
因此,可以看出,“六艺”注重实用,而“七艺”注重理论。
其次,从教育目的来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更为明显。
“六艺”强调德育与人格的培养,视其为士人的必备技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后能够执掌国家大政,成为士人精英。
而“七艺”则注重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强调的是教育的功能和实用性,其目的是为了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获取成功及财富。
最后,从对于教育的启示来看,“六艺”和“七艺”分别代表中西方古代教育的精髓之一。
中西方古代教育兼顾了实际的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若将六艺和七艺综合起来,则会形成更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兼具知识与实践的技能。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并给予其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个人素养的培养和人格发展,使其成为更全面的人才。
综上所述,“六艺”和“七艺”都是中西方古代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内容、教育目的和启示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古代教育精神,将其发扬光大,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学习与发展。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精选】
一、名词解释1.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是西方文化中最早的教育学说,是一种旨在解放思想、避免专门化和“准备生存”的教育。
这种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未来的专家、技师、教授,而是培养能够自由的对新的变化的境遇独立做出正确判断的人。
对于受教育者,它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的价值。
2.高低语境:在高语境文化中,在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相对地讲,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
这也意味着,在强交际环境文化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相对的讲,只有少量的信息蕴涵在隐性的环境和情景中。
这也就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进行交际。
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4.维也纳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形成于维也纳,以古典风格为标志的一个音乐流派。
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5.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区分家族内部每个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家庭内部形成了“大宗”与“小宗”两支血缘体系。
在家族的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聚族而居:最初是以母系血缘,后来又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将属于同血缘的人们组合在一起,维系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血缘家族。
7.中国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
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中西方古典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西方古典课程中的“六艺”和“七艺”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课程体系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世界,中西方古典课程之间的比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各自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在教育领域中进行更好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历史渊源、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西方古典课程中的“六艺”和“七艺”。
在中国古代,儒家提出了“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科,这些学科对于培养士人的修养和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西方,古希腊传统中则提出了“七艺”,包括文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这七种学科成为了西方古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种课程体系都包含了文学、音乐、数学等多个学科,都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
它们也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各自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和思想传统。
我们要对中西方古典课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历史渊源方面,中国的“六艺”始于春秋时期,承袭并发展自上古至周代的教育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
而西方的“七艺”则起源于古希腊,成为了古典时代西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内涵特点方面,中国的“六艺”强调的是礼乐教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也包括了书法、数学等科目,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体系。
而西方的“七艺”则包括了文法、修辞、逻辑等严谨的学科,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学术素养。
最后是当代教育的启示方面,中西方古典课程都体现了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关注,注重了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的培养。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中西方古典课程的优点,构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性教育体系。
在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研究中,我们需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深入。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在中西方古典教育中,都有一套经典的课程体系,被称为“六艺”和“七艺”。
这些课程既包括了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类科目,也包括了数学、逻辑等自然科学类科目。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出发,探讨两者的异同,并思考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们来看看“六艺”和“七艺”的具体内容。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而西方古典的“七艺”包括文法、修辞学、逻辑学、天文学、几何学、音乐和算术。
从内容上看,“六艺”更加注重人文艺术,侧重在礼仪、音乐和书法等方面培养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而“七艺”则更加注重自然科学,侧重在数学、几何学和天文学等方面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在培养方面,“六艺”和“七艺”也有共通之处。
无论是中西方的古典课程,都以全面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
在“六艺”中,通过礼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在“七艺”中,通过数学和逻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
“六艺”和“七艺”都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健康和品德的培养。
“六艺”和“七艺”都是中西方古典教育的瑰宝,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的发展,中西方的古典课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改变。
那么,我们可以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中,获得哪些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呢?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无论是“六艺”还是“七艺”,都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既注重人文艺术,又注重自然科学。
这就要求当代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术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只重视理性思维,更要重视情感和文化修养。
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不是机械的。
中国古代的“六艺”和西方古典的“七艺”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对于个体差异也十分尊重。
在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是有着紧密的关系,老师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作者:方渊渊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09期[摘要]“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典型代表,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课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课程依据具体学科知识设置;但在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存在差异“六艺”和“七艺”对新时代高校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具有重要启示。
[關键词]“六艺;“七艺”;古典课程比较[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027-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13[本刊网址]http://“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起源于夏代,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的基础上,使其更为充实。
“七艺”全称为七种自由技艺,分为“三艺”和“四艺’。
“三艺”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四艺”包括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由柏拉图首创,属于高等学科“六艺”和“七艺”作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雏形,强调智意情的统一发展,因此,两千年来,两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通过对二者比较发现其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等对新时代高校课程的重要启示。
一、“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共同之处通过“六艺”和“七艺”的比较,发现两者共同之处在于:(一)课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六艺”和“七艺”课程都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内容“六艺”中的礼乐是为了培养德行;书数包括基本文化知识,其与礼乐共同着眼于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是发展智力的主要内容;射御是体育、军事教育“六艺”从人的精神和身体等进行全面教育,其育人理念遵照人类心灵的本真,具有提升人全面发展的文化价值“七艺”中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提高个体的语言运用能力及促进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算数、几何是智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个体对事物的把握程度和对真理的态度;而个体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在学习天文知识中不断建构与完善;音乐是促进个体德行良好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音乐的陶冶,提升人的审美观,达到灵魂的转向;古希腊和雅典为了城邦的发展,将各门知识融合于军事训练,从而使灵魂转向理念世界、把灵魂引向真理、追求美者和善者。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在中西方古典教育中,有着各自独特的核心课程。
“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而“七艺”是西方古典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比较中西方的六艺和七艺,探讨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启示。
一、六艺和七艺的概念和起源1. 六艺六艺指的是古代中国儒家提出的六门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们被视为古代中国教育的核心内容。
礼,即礼仪之道,是指人们的行为、思想和交往的规范;乐,是指音乐、舞蹈、声乐等艺术形式;射,是指射箭这种军事技能;御,是指驾驭车马的技能;书,是指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数,是指数学和计算。
这六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们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七艺七艺是指古代西方古典教育中的七门学科,分别是文法、修辞、逻辑、天文、音乐、算术和几何。
这七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知识和艺术修养,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 共同点六艺和七艺都是古代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们都包括了人文、科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差异在内容方面,六艺注重礼仪、音乐和军事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品德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而七艺注重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强调的是学术和艺术的同时培养。
在教育目标方面,六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技能,使其成为有用的人才;而七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科学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才华的人才。
三、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1. 课程设置2. 教育目标古代中西方的古典教育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他们成为有用或有才华的人才。
这表明,古代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全面的、多方面的,注重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3. 启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告诉我们,古代的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的。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古典课程的概念,而其中比较著名的便是中国的“六艺”和西方的“七艺”。
在两者之间,除了一些明显的区别,还有一些相似之处和交集。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以及对中西方教育的启示。
一、“六艺”和“七艺”概述1. “六艺”“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最早由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
它包括礼仪、音乐、射箭、御礼、书法及算学六门学科。
其中,礼仪指的是行为礼节和秩序规范,音乐指的是古代音乐的演奏和创作技能,射箭指的是弓箭技术,御礼指的是驾车的技能,书法指的是汉字书写技能,算学指的是数学知识和技能。
“六艺”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这些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七艺”是西方文化中的概念,它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被称为七种自由艺术(Liberal Arts)。
它包括三门文科学科:文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以及四门理科学科:算学、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学。
不同于“六艺”,“七艺”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而“七艺”也是中世纪欧洲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它让人们获取了全面的知识并发掘了自己的才能。
1. 学科数量“六艺”包括了六门学科,而“七艺”包括了七门学科。
从学科数量的角度来看,“七艺”比“六艺”多了一门学科。
2. 学科内容尽管有着不同的学科数量,但“六艺”和“七艺”的学科内容与目标是非常相似的。
在“六艺”中,礼仪、音乐、书法等课程对人的品格修养、审美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在“七艺”中,文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则涉及到语言表达的技巧和逻辑思考的能力,算学、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学则涉及到自然规律、审美和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3. 教育目标虽然“六艺”和“七艺”在学科上有所差异,但它们的教育目标都非常相似。
它们都希望通过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古代中西方都有各自的传统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了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经典课程。
在中西方古典教育中,有“六艺”和“七艺”这两种教育体系,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启示。
通过比较中西方古典课程,可以发现两种教育体系的异同,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对现代教育有启示的地方。
首先来介绍一下“六艺”和“七艺”。
在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教育体系包括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艺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驭、书法和数学。
这些课程是古代贵族子弟必须学习的内容,旨在培养其全面的修养和才能。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也有类似的教育体系,即“七艺”,它包括了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
这些课程涵盖了文字、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中西方古代教育体系的比较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六艺”强调礼仪、音乐等文化素养的培养,旨在造就“君子”,即有德行、有修养的人。
而在西方,“七艺”强调文字、语言、逻辑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这个角度看,中西方古代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其次是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中国,“六艺”强调的是礼乐教育,包括了一些文化技艺的学习和修养,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而在西方,“七艺”注重的是语言、数学、音乐等具体学科,强调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
在教育形式上,中西方古代教育都强调了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再者是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中西方古代教育在其时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六艺”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几千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西方的“七艺”教育思想则成为了西方教育的基础,对整个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教育的体系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当代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在中西方古代教育体系中,都有着以传统课程为基础的教学提纲。
中西方古典课程中,有“六艺”和“七艺”的说法,分别用来描述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学科内容。
本文将对这两种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在当今教育中的启示。
一、“六艺”和“七艺”的定义“六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课程体系,起源于周代的礼乐教育体系,至隋唐时期形成。
六艺包含六门基础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是礼仪、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攻防技巧,御是驾驭车辆、骑马、驾舟等技能,书是语文、文学,数是算术、几何。
六艺的教育目的是通过这些综合学科的学习,塑造出才智兼备、能武且文的全面人才。
“七艺”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教育模式,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文法指语法和词汇,修辞指修辞学和示范演讲技能,逻辑指逻辑思维和论证技巧,算术指基本算数运算,几何指几何学,音乐指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天文指天文学。
这些科目的学习将使个人更具智慧和能力,更好地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1. 课程构成不同六艺和七艺均是基于传统可用课程的教育体系,但它们完全不同。
六艺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包含了阅读、书写、算数、音乐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着重培养综合能力。
而七艺旨在培养决策者和领导者,注重发展逻辑思维和沟通技能。
2. 受众范围不同六艺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基础教育,受众主要是贵族人士的子孙。
而七艺是中古时期基督教东传初期致力于培养合格的神父和牧师,受众是基督教教士和其他接受教会训练的贵族和平民。
六艺的目标是培养出能武且文的全面人才,而七艺在强调智慧和领导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了个体发展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4. 学科内容不同六艺涵盖了一系列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
而七艺主要侧重于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等科目。
两种课程的内容不同,这也反映了两种文化中的不同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1.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六艺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人才不仅有知识和技能,还具备了更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的区别
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的区别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六艺”与“七艺”教育的比较中国的“六艺”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继承六艺教育对其又有发展和充实。
六艺教育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其明确的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与“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怡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和行为要求。
“射”指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马车的技能。
“书”是指书写文字。
“数”指计数。
中心是礼、乐。
“六艺”作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重内心情感修养。
六艺教育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
七艺是西方对古典自由学科的概述,由三艺(文法、修辞、辩证学)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组成。
七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怡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活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科目。
高级学科主要有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文法一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准备,包括拉丁语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学生掌握拉丁文后,可选读古典文学作家和基督教文学作家的作品。
辩证法的内容与现代的形式逻辑类似,算术起初是计算宗教节日的方法,后来吸收了阿拉伯的符号记数法,增加了一般运算的内容。
天文学原来只有一些行星运行、寒暑更替等常识,后来包含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论着和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
音乐除宗教音乐外,还含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
六艺与七艺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1. 引言1.1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智慧、传达了价值观念。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是人们认识自身身份和历史渊源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统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信仰、习俗和精神精髓,帮助人们在不同时空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石,它有助于建立和传递价值观念,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道德觉悟,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通过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不忘历史、传承文明,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每个个体和社会群体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珍视、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让其在当今社会中绽放光彩,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2 中西方古典课程的起源中西方古典课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代中西方文明都有其特有的传统教育体系。
在中国,六艺被认为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这些六艺内容涵盖了礼仪、音乐、弓箭射击、驾驭车马、书法、数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实用技能。
而在西方,古希腊的七艺则包括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算学、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
这些七艺内容侧重于语言、数学、科学和音乐等领域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科学知识。
中西方古典课程的起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比六艺和七艺的概念和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异同之处,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六艺和七艺的概念和内容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课程中的两种不同体系,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思想和传统价值观。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古代的中西方教育都有一种古典课程,这些课程被认为是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学术素养。
在中国,这种古典课程被称为“六艺”,它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
而在西方,古典课程则被称为“七艺”,包括了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
这两种古典课程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德才兼备,但在内容和方法上有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这两种古典课程进行比较,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从内容上来看,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德”和“才”的培养上。
在中国的“六艺”中,礼、射、御、书、数等课程注重的是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强调的是“仁者爱人”,“礼之本也”的思想。
而在西方的“七艺”中,文法、修辞、逻辑等课程则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强调的是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优秀的表达能力。
“六艺”强调的是品德教育,而“七艺”强调的是学术教育。
这也反映了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偏重点,中国古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塑造,而西方古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中西方古代教育的经验,既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又要注重学生的学术素养,使学生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教育目标上来看,中西方古典课程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中国的“六艺”旨在培养“文武双全”的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还要掌握儒家文化和武士精神。
而西方的“七艺”则旨在培养具有卓越思维和艺术能力的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优秀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还要掌握几何学和音乐等领域的知识。
这两种古典课程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是侧重点不同。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又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和艺术能力,使学生成为多才多艺的人才。
中西方古典课程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要注重全面发展。
中西方古代教育都强调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对现代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外传统教育“六艺”和“七艺”的比较研究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23, 13(9), 6970-697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 https:///10.12677/ae.2023.1391086中外传统教育“六艺”和“七艺”的比较研究张雪梅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收稿日期:2023年8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0日摘要 作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典型代表“六艺”和“七艺”是世界上最早的分科课程,对中西方的教育内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其中的教育规律,有利于启示新时代的课程建设。
关键词“六艺”教育,“七艺”教育,课程建设Comparative Study of “Six Arts” and “Seven Art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Traditional EducationXuemei ZhangFaculty of Educ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Aug. 15th , 2023; accepted: Sep. 13th , 2023; published: Sep. 20th , 2023Abstract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curriculum, “six arts” and “seven arts” are the earliest subject courses in the world, which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refor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law is conducive to enlighten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张雪梅Keywords“Six Arts” Education, “Seven Arts”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教育是一种培育和教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于传统教育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传承和发扬的作用,是对人类文明的时代化继承。
六艺与七艺:中西方自由学科溯源之比较
六艺与七艺:中西方自由学科溯源之比较摘要: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基础性”、“普适性”与“关心内在价值”。
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载体,“七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成系统、最有影响的自由学科体系;中国的“六艺”也具有基础性、超越功利、关注内在价值等特征,但缺乏普适性,可看作是“类自由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六艺”、“七艺”作为成规模的课程体系已经从学校淡出,但自由教育的理念一直香火不断,流派纷呈。
关键词:六艺;七艺;自由学科;自由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大学之中,自由教育的传统源远流长。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教育应该分为自由人的教育和非自由人的教育两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1337b。
[1])亚氏的自由概念经常被当作一个政治概念,因为这个词频繁出现于他的《政治学》卷中,与奴性相对应,似乎是身份的区别。
但仔细审视其自由和奴性概念,可以发现它们的词意其实是变化的,有时指不同身份,但更指人的本性。
他在提到奴隶的本性和职能时说道:“那种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他人的人,就是天生的奴隶,可以说他是他人的人,作为奴隶,也是一件所有物。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1254a。
[2])由此引申的“自由教育”的概念就是那种不依赖于其它目标(尤指实用目标)的一种教育,即“自由教育通过理性的发展把人们从当前和具体的问题中解放出来;它集中注意力于基础的和普遍的问题;它关心内在的价值而不是纯粹的功利”[3]。
一、以“六艺”、“七艺”为核心的中西方古典学科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基础性”、“普适性”与“关心内在价值”,这些理念都要通过具体课程来体现。
自由学科就是自由教育的载体,“六艺”、“七艺”则是中西方教育史上最成系统、最有影响的学科及课程体系。
西方古代的“seven liberal arts”翻译为“自由七艺”,与中国古代的“六艺”遥相呼应。
这并非只是字面意思的简单转化,在“arts”与“艺”之间本就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两者同有培育、才能等涵义,而“arts”有文科之义,“六艺”则皆为人文学科,都以人的心灵为培养对象。
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的区别
“六艺”与“七艺”教育的比较中国的“六艺”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继承六艺教育对其又有发展和充实。
六艺教育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其明确的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与“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怡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和行为要求。
“射”指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马车的技能。
“书”是指书写文字。
“数”指计数。
中心是礼、乐。
“六艺”作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重内心情感修养。
六艺教育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
七艺是西方对古典自由学科的概述,由三艺(文法、修辞、辩证学)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组成。
七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怡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活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科目。
高级学科主要有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文法一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准备,包括拉丁语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学生掌握拉丁文后,可选读古典文学作家和基督教文学作家的作品。
辩证法的内容与现代的形式逻辑类似,算术起初是计算宗教节日的方法,后来吸收了阿拉伯的符号记数法,增加了一般运算的内容。
天文学原来只有一些行星运行、寒暑更替等常识,后来包含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论着和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
音乐除宗教音乐外,还含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
六艺与七艺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共同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六艺”与”七艺“都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育和教学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自己的内容,但彼此之间又互相配合,组成一个知识技能的课程结构,为此后中西方课程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模板,也为日后的教育和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六艺”与“七艺”之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六艺”与“七艺”之比较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在“课程”一词出现之前,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已有了课程的雏形。
我国古代的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这两种课程体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它们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及特点夏代,我国终于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主阶级为了将本阶级的年青人培养成为强有力的统治者,需要组织特殊的教育训练,教育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便是这种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由此产生了六艺教育,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充实。
[1](一)六艺教育的内容[2]1、礼乐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凡是行礼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乐,礼乐贯串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
礼乐教育成为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的范围很广,凡是政治、伦理、道德、礼仪都包括在其中,以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礼。
学习礼仪不是单纯地讲礼典,而是要实学实习,反复演练。
乐的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乐教受到高度重视。
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乐。
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
2、射御西周要靠军事力量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让其贵族子弟成为勇猛的武士,因此,射御成为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
射,指射箭的技术。
教射有固定的场所,也有技术要求。
射者的技术水平决定他在贵族中的地位御,指驾车的技术。
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受训练。
御教有五项标准,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达到,学御者既学习了武事,又锻炼了身体。
3、书数书,指文字;数,指算法。
到了西周,文字应用已广,多种计算方法也发展起来。
对文字的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数学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艺”与“七艺”教育的比较
中国的“六艺”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继承六艺教育对其又有发展和充实。
六艺教育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其明确的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与“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怡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和行为要求。
“射”指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马车的技能。
“书”是指书写文字。
“数”指计数。
中心是礼、乐。
“六艺”作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重内心情感修养。
六艺教育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
七艺是西方对古典自由学科的概述,由三艺(文法、修辞、辩证学)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组成。
七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怡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活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科目。
高级学科主要有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文法一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准备,包括拉丁语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学生掌握拉丁文后,可选读古典文学作家和基督教文学作家的作品。
辩证法的内容与现代的形式逻辑类似,算术起初是计算宗教节日的方法,后来吸收了阿拉伯的符号记数法,增加了一般运算的内容。
天文学原来只有一些行星运行、寒暑更替等常识,后来包含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论着和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
音乐除宗教音乐外,还含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
六艺与七艺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共同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六艺”与”七艺“都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育和教学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自己的内容,但彼此之间又互相配合,组成一个知识技能的课程结构,为此后中西方课程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模板,也为日后的教育和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六艺”与“七艺”各个学科的设置,不是随意的,都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
第三两者都重视社会实践。
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稳定,根据教育也逐渐增加了政治伦理内容,形成了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的培养,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者,一个人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来治理国家,认为算术、几何、天文列为必学的科目,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不在于发展理性思维,而在于实用。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六艺与七艺教育目的不同。
六艺培养的目的与社会的需求紧紧联系,学生大多是社会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七艺教育也传播社会价值观,但是与社会价值要求并不死死相扣,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自由,对于培养者的要求也较为宽松。
第二教育内容的不同。
六艺不仅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军事的训练。
比如西周贵族子弟不能射箭,不能称之为男子,而且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要求极高。
七艺教育最初重视音乐和体育,古风时期音乐教育几乎涵盖了除了体育教育之外的所有的内容,比如朗诵、读、写、算、哲学。
自然科学等等,是为了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服务的。
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五项竞技”,为了培养军人,也为形成健美的体格。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和体育的地位逐渐的下降,进入古典时期,政局稳定,新教育产生,教育的目的培养从事政治活动和处理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三艺”就是在这一时期确定下来的。
第三七艺培养的是技术与思想兼顾,七艺中文法、修辞、几何、数学、天文几门课程都具有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又能够锻炼人的思维。
而六艺重视在教育中进行思想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养成,对具
体的技能较为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