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六艺_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
“六艺”与“七艺”教育中国的“六艺”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继承六艺教育对其又有发展和充实。
六艺教育的内容有:书、礼、射、乐、御、数。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其明确的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与“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怡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和行为要求。
“射”指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马车的技能。
“书”是指书写文字。
“数”指计数。
中心是礼、乐。
“六艺”作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重内心情感修养。
六艺教育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
七艺是西方对古典自由学科的概述,由三艺(修辞、文法、辩证学)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组成。
七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怡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活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科目。
高级学科主要有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文法一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准备,包括拉丁语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学生掌握拉丁文后,可选读古典文学作家和基督教文学作家的作品。
辩证法的内容与现代的形式逻辑类似,算术起初是计算宗教节日的方法,后来吸收了阿拉伯的符号记数法,增加了一般运算的内容。
天文学原来只有一些行星运行、寒暑更替等常识,后来包含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论著和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
音乐除宗教音乐外,还含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
六艺与七艺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共同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六艺”与”七艺“都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育和教学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自己的内容,但彼此之间又互相配合,组成一个知识技能的课程结构,为此后中西方课程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模板,也为日后的教育和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于六艺的问答
关于六艺的问答摘要:一、六艺的起源和含义1.六艺的起源2.六艺的含义二、六艺的具体内容1.礼2.乐3.射4.御5.书6.数三、六艺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1.六艺在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2.六艺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治理的影响四、六艺的现代价值1.六艺与现代教育的关联2.六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在我国古代,六艺被认为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它们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教育起源于西周时期,其目的是培养具备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六艺的起源和含义六艺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古代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
西周时期,国家设立国学和乡学,对贵族和平民进行六艺教育。
二、六艺的具体内容1.礼:礼教主要是指礼仪、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
2.乐:乐教包括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和谐人际关系。
3.射:射箭教育,培养人的武勇精神和身体素质。
4.御:驾车教育,培养人的应变能力和领导才能。
5.书:文字、书法教育,培养人的文化素养和沟通能力。
6.数:数学教育,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六艺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六艺教育是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封建社会,六艺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具备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四、六艺的现代价值尽管现代教育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六艺教育仍然具有很高的启示价值。
例如,六艺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契合。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的漫长历程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的漫长历程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六艺教育。
这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它们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六艺的教育虽然不再像古时候那样广泛,但却在很多方面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的漫长历程。
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起源于商、周时期。
当时,礼仪、音乐、弓箭、车驾、书法和术数等技能都是贵族贵族培养子弟的必修课。
在周朝时期,六艺教育成为了一种正式的系统教育,并被纳入了《周礼》中。
从此以后,六艺教育成为了中华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春秋战国时期,六艺教育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当时,很多国家都在其版图内大力推行六艺教育,并对一些技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当时主要有三个学派:儒家、道家和法家,其中儒家提倡以文化修身,推崇乐、礼为主;道家讲究自然,注重“无为而治”,重视御(驾)和射,尤其强调的是射御的修身作用;法家则更注重科技和法治,强调书与数的作用。
这些学派的发展都推动了六艺教育的进步。
六艺教育的重要性六艺教育在古代的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首先,通过学习这些技能,不仅能够提高个人能力,也能够增强家族和社会的归属感,进而提升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其次,六艺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儒雅风范的大儒,书家和画家,使中国的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例如,曹全碑、王羲之和张大千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黄老派的老子、庄子和荀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
六艺教育的流行六艺教育的流行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
唐朝时期,六艺教育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许多学者和文人都被六艺所吸引。
唐代广陵书院就是典型的六艺教育机构,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六艺教育的全方位培训。
五代时期,宋朝的诗歌、书法和绘画达到顶峰,尤其是起义军军阀集团,他们虽然没有正式的教育背景,但很多人家里都会进行六艺教育,因此文化水平很高。
关于六艺的问答
关于六艺的问答【原创版】目录1.六艺的起源和定义2.六艺包括哪些内容3.六艺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4.六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正文关于六艺的问答一、六艺的起源和定义六艺,又称为“六艺经传”,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一种包含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的教育体系。
其中的“礼”指的是礼仪制度,包括了各种礼节和道德规范;“乐”是指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射”和“御”分别代表射箭和驾车的技术;“书”则主要指书法艺术;“数”则是数学知识。
六艺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基础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六艺包括哪些内容1.礼:主要指礼仪制度,包括了各种礼节和道德规范,如孝、忠、仁、爱、信、义、和、平等。
2.乐:指的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
在古代,音乐不仅是娱乐,还是宗教、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3.射:射箭的技术。
在古代,射箭是男子必须掌握的技能,它既体现了个人的勇气和智慧,也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
4.御:驾车的技术。
在古代,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御车是贵族和士人必备的技能。
5.书:主要指书法艺术。
书法不仅是艺术的表现,也是文字传承的重要手段。
6.数:数学知识。
在古代,数学被视为一种实用技能,如计算、测量、规划等。
三、六艺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在古代,六艺是教育的基础,是每个士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六艺的教育不仅在官学中进行,也在私学和家庭教育中广泛开展。
通过六艺的教育,培养出许多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才。
四、六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六艺的教育体系对我国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中西方古典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西方古典课程中的“六艺”和“七艺”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课程体系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世界,中西方古典课程之间的比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各自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在教育领域中进行更好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历史渊源、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西方古典课程中的“六艺”和“七艺”。
在中国古代,儒家提出了“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科,这些学科对于培养士人的修养和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西方,古希腊传统中则提出了“七艺”,包括文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这七种学科成为了西方古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种课程体系都包含了文学、音乐、数学等多个学科,都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
它们也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各自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和思想传统。
我们要对中西方古典课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历史渊源方面,中国的“六艺”始于春秋时期,承袭并发展自上古至周代的教育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
而西方的“七艺”则起源于古希腊,成为了古典时代西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内涵特点方面,中国的“六艺”强调的是礼乐教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也包括了书法、数学等科目,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体系。
而西方的“七艺”则包括了文法、修辞、逻辑等严谨的学科,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学术素养。
最后是当代教育的启示方面,中西方古典课程都体现了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关注,注重了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的培养。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中西方古典课程的优点,构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性教育体系。
在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研究中,我们需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深入。
教育学知识点 “六艺”
教育学知识点“六艺”“六艺”不仅是中国古代奴隶教育的内容,也是中国最早的分科课程,关于“六艺”的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单多判填的方式进行考察。
六艺教育起源于夏朝,夏朝已经有六艺的雏形。
商朝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之更加发展和充实。
西周不论是国学还是乡学,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中心。
六艺中有大艺和小艺之分,其中礼、乐、射、御是大艺,书和数是小艺,一、礼乐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相关的,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需要有乐,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
礼乐教育成为“六艺”教育的中心“礼”的内容极广,凡政治、伦理、道德、利益等皆为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不能没有礼。
学校中所教授的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必需的五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
贵族子弟不仅要知礼,还要在行礼之时,在仪容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贵族子弟学会了礼和仪,在政治生活和外交活动的场合,行动才会合乎规范,显示贵族的尊严,有利于任官和治民。
“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诗经》郑玄注“古者教以诗乐,诵之、歌之、弦之、舞之”表明其形式的多样化。
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在其中,它包含了德育、智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
二、射御“射”指的是射箭的技术训练,贵族生下男孩,门左就要挂弓。
第三天就要背着婴孩举行射的仪式。
“御”,指的是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能力。
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接受训练。
西周人以人数较少的部族统治人数较多的其他部落,靠的就是有组织的军事力量。
贵族子弟都要学习成为能保家卫国的武士,射御是不可缺少的军事训练项目。
三、书数“书”指的是文字,西周的文字应用已广,数量比商代要多。
六艺
六艺,在古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图书类别之一,具体而言,就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
这一说法出现的也比较早,西汉前期,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篇》中就说,“君子知在位者之不能以恶服人也,是故简‘六艺’以赡养之。
《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
”西汉后期,刘向受到汉成帝的任命负责校勘整理国家的藏书,并编纂目录,可惜未能完成便死了,皇帝又任命他的小儿子刘歆接着做,最后刘歆编定了一部目录书《七略》。
他将当时的图书分为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班固后来编写《汉书》就把他们的成果原班采用了。
在整个东汉时代,恐怕大家都接受了这种分法,直到魏晋有人提出四分之后,“六艺略”的名字才在目录学史上逐渐淡去,四分法开始叫“甲”、“乙”、“丙”、“丁”,后来叫“经”、“史”、“子”、“集”。
显然“六艺略”被“经部”所取代。
因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曾经分在“六艺”的名目下,所以后来也有些好古的人在遣词上使用“六艺”指代“六经”。
又因为“乐经”实际上没有传下来,所以“六艺”有时候就是“五经”,甚至更为泛泛地说就是“经”。
虽然“六艺”在目录学上第一个被刘向使用,但作为名词则不是刘向的创造,刘向只是借用而已,因为这个名词产生的时代更早。
在《周礼•保氏》中有这样一段话,“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周礼》被认为是记载周代礼仪的著作,作者就是周公旦,但学界一般认为它是后人写作而托名前人的,不过最晚不能晚于西汉武帝时期罢了,所以我们一般说它成书于秦汉之际。
所谓的“保氏”是指负责养育和教导小儿子弟们的官员,他们负责教子弟“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合称为“六艺”,是周代学校教学的内容。
这跟刘向所指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有“礼”、“乐”,但后者完全是不同的东西。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在中西方古典教育中,有着各自独特的核心课程。
“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而“七艺”是西方古典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比较中西方的六艺和七艺,探讨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启示。
一、六艺和七艺的概念和起源1. 六艺六艺指的是古代中国儒家提出的六门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们被视为古代中国教育的核心内容。
礼,即礼仪之道,是指人们的行为、思想和交往的规范;乐,是指音乐、舞蹈、声乐等艺术形式;射,是指射箭这种军事技能;御,是指驾驭车马的技能;书,是指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数,是指数学和计算。
这六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们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七艺七艺是指古代西方古典教育中的七门学科,分别是文法、修辞、逻辑、天文、音乐、算术和几何。
这七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知识和艺术修养,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 共同点六艺和七艺都是古代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们都包括了人文、科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差异在内容方面,六艺注重礼仪、音乐和军事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品德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而七艺注重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强调的是学术和艺术的同时培养。
在教育目标方面,六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技能,使其成为有用的人才;而七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科学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才华的人才。
三、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1. 课程设置2. 教育目标古代中西方的古典教育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他们成为有用或有才华的人才。
这表明,古代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全面的、多方面的,注重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3. 启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告诉我们,古代的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的。
六艺名词解释
六艺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出自《周礼·地官司徒·保氏》:“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何谓“礼”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孔子上代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在国家宗庙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设太常寺、祠祭署等礼仪衙曹,设立读祝官、赞礼郎、祀丞等礼仪官。
如唐代设立有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六个部门,明代则设置太常司,太常司设卿,少卿,丞,典簿、协律郎、博士,赞礼郎。
现代官方则设立外交部礼宾司( Concierge)负责国家之大礼,主管国家对外礼仪事项。
涉外酒店则专门设有首席礼宾司职位(Chief Concierge),负责酒店礼宾事务。
正式的首席礼宾司职业资格由国际金钥匙组织认证。
何谓“乐”有“礼”则必有庆贺燕飨之“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并负责负责宫中庆贺燕飨之乐。
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师襄, 春秋时期鲁国著名乐官, 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
唐代的梨园则设立乐官,由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组成。
现代音乐则早已发展为一种文化产业。
何谓“射”射,“射”乃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因此,“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关于六艺的问答
关于六艺的问答(原创实用版)目录1.六艺的定义与起源2.六艺的内容3.六艺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4.六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关于六艺的问答六艺,又称为“六艺经传”,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那么,关于六艺,您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为您解答一些关于六艺的常见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六艺的定义与起源。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学科。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六艺是儒家学子的必修课程,也是古代中国教育的核心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六艺的具体内容。
其中,“礼”主要指礼仪制度,包括祭祀、宴请等各种场合的礼仪;“乐”则是音乐,包括唱歌、跳舞、奏乐等;“射”即射箭,古代士人须掌握射箭技能,以备国家征用;“御”是驾车,古代官员需具备驾车技能;“书”指书法,包括识字、写字、作文等;“数”是数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
在古代中国教育中,六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子们通过学习六艺,不仅能够掌握全面的文化知识,还能够培养出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正因如此,六艺成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石。
那么,六艺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呢?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六艺的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过分追求分数和成绩。
其次,六艺教育强调实践,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六艺教育还强调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
这一点在现代教育中也同样值得重视。
总之,六艺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古代学子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还为现代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六艺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六艺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六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是古代士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六艺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当时,各国贵族互相联姻,形成了宗法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讲究仪式、礼仪的法则,人们必须要学会各种射箭、驾车、祭祀、音乐等技能,在社交活动和礼仪庆典中表现出君子风度和人格魅力。
由此,六艺文化逐渐形成。
在春秋战国时期,六艺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当时的贵族社会,注重人格修养,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许多文化名人因善于某一方面的技艺而被世人所传颂,例如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就是一位擅长乐曲演奏和创作的音乐家。
到了汉代,六艺文化进一步得到了深化和完善。
汉代的教育制度中,除了秉承六艺文化之外,还使阅读和写作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和技能。
在汉代学习士人的教育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技能作为一种文化素养和实践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
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值得一提的是,六艺文化不依附于任何特定的宗教信仰,具有广泛的适用范畴。
因此,无论是秦汉时期的士人,还是今天的人们,都能够在学习和掌握六艺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在现代社会,各种竞争明显激烈,人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形象形成都需要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文化素养。
因此,六艺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六艺文化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为人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六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对于古代士人的人格修养,还是对于今天的人们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和拥护六艺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认识和社会责任。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在中西方古代教育体系中,都有着以传统课程为基础的教学提纲。
中西方古典课程中,有“六艺”和“七艺”的说法,分别用来描述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学科内容。
本文将对这两种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在当今教育中的启示。
一、“六艺”和“七艺”的定义“六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课程体系,起源于周代的礼乐教育体系,至隋唐时期形成。
六艺包含六门基础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是礼仪、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攻防技巧,御是驾驭车辆、骑马、驾舟等技能,书是语文、文学,数是算术、几何。
六艺的教育目的是通过这些综合学科的学习,塑造出才智兼备、能武且文的全面人才。
“七艺”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教育模式,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文法指语法和词汇,修辞指修辞学和示范演讲技能,逻辑指逻辑思维和论证技巧,算术指基本算数运算,几何指几何学,音乐指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天文指天文学。
这些科目的学习将使个人更具智慧和能力,更好地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1. 课程构成不同六艺和七艺均是基于传统可用课程的教育体系,但它们完全不同。
六艺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包含了阅读、书写、算数、音乐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着重培养综合能力。
而七艺旨在培养决策者和领导者,注重发展逻辑思维和沟通技能。
2. 受众范围不同六艺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基础教育,受众主要是贵族人士的子孙。
而七艺是中古时期基督教东传初期致力于培养合格的神父和牧师,受众是基督教教士和其他接受教会训练的贵族和平民。
六艺的目标是培养出能武且文的全面人才,而七艺在强调智慧和领导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了个体发展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4. 学科内容不同六艺涵盖了一系列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
而七艺主要侧重于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等科目。
两种课程的内容不同,这也反映了两种文化中的不同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1.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六艺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人才不仅有知识和技能,还具备了更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
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西周六艺教育。
西周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器七种技艺。
这七种技艺在古代被视为君子必备的教育内容,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乐、书、数三种技艺被称为文,礼、射、御、器四种技艺被称为武。
这种教育体系的建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先,礼是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古代,礼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定。
通过学习礼,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有礼貌、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
其次,乐是古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乐在古代不仅仅是音乐、舞蹈的意思,更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定。
通过学习乐,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美的艺术情操,更能够陶冶情操,使其成为有情感、有文化修养的人才。
再次,射、御、器是古代教育中的武技。
射指的是射箭的技能,御指的是驾驭车马的技能,器指的是使用兵器的技能。
通过学习这些武技,学生能够培养出勇敢、果敢、爱国的精神,使其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最后,书、数是古代教育中的文技。
书指的是书法、文学的技能,数指的是数学的技能。
通过学习这些文技,学生能够培养出文学修养和科学素养,使其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
综上所述,西周六艺教育是古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器七种技艺,学生能够在品德、文化、身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因此,西周六艺教育在古代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艺”与“七艺”之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六艺”与“七艺”之比较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在“课程”一词出现之前,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已有了课程的雏形。
我国古代的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这两种课程体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它们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及特点夏代,我国终于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主阶级为了将本阶级的年青人培养成为强有力的统治者,需要组织特殊的教育训练,教育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便是这种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由此产生了六艺教育,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充实。
[1](一)六艺教育的内容[2]1、礼乐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凡是行礼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乐,礼乐贯串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
礼乐教育成为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的范围很广,凡是政治、伦理、道德、礼仪都包括在其中,以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礼。
学习礼仪不是单纯地讲礼典,而是要实学实习,反复演练。
乐的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乐教受到高度重视。
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乐。
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
2、射御西周要靠军事力量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让其贵族子弟成为勇猛的武士,因此,射御成为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
射,指射箭的技术。
教射有固定的场所,也有技术要求。
射者的技术水平决定他在贵族中的地位御,指驾车的技术。
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受训练。
御教有五项标准,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达到,学御者既学习了武事,又锻炼了身体。
3、书数书,指文字;数,指算法。
到了西周,文字应用已广,多种计算方法也发展起来。
对文字的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数学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
君子六艺的起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君子六艺的起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君子六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涵盖了六个方面的修养和技能:礼仪、琴棋书画、射箭驾车、游泳射击、乐舞。
这些艺术和技能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君子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它们不仅训练了人们的心智和身体,也培养了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
君子六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周朝时期。
在那个时代,讲究礼仪和修养是君主教育子民的重要内容,而君子六艺正是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礼仪方面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规则和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琴棋书画则代表了文化艺术的修养和审美追求;射箭驾车、游泳射击则体现了对体魄锻炼和军事技能的要求;而乐舞则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欢庆的方式。
君子六艺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们有助于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通过学习和实践,个人能够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尊重和体谅他人,培养出公正、宽容和富有人文关怀的品质。
其次,君子六艺也是培养个人技能和才能的途径。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射箭驾车,这些技能都需要细致的训练和扎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提高,个人在某个领域会有所突破。
除了个人层面,君子六艺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
礼仪的遵守和守正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同样地,君子六艺中的技能和才能也为社会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服务。
例如,具备射箭驾车、游泳射击等军事技能的人员可以为国家的安全和防御做出贡献;而擅长琴棋书画的人才能够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丰富社会的精神生活。
总而言之,君子六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也为个人和社会的成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学习和传承君子六艺,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个人修养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在今天,君子六艺的现代意义也在继续拓展和发展,它们仍然是塑造新时代君子形象的重要工具。
“六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六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牛梦琪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我国奴隶社会的官学,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
“六艺”之名。
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而“六艺”的起源却要早得多。
近年来,河南考古的新发现也证实了六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完善于奴隶社会。
夏代已初具雏形。
而尤重射、御。
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已具系统和规模。
到西周.六艺教育已臻完善,达到成熟的鼎盛时期,使六艺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束文明之光、一座亮丽丰碑。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牛梦琪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2
【相关文献】
1.孔子“六艺”教育思想对当代体育教育的启示及应用 [J], 亓国庆
2.从六艺教育看中国古代人文教育的起源 [J], 鄢家娟
3.孔子后人延续孔子周游列国教育之路新六艺被认证为世界通达的“孔子文凭”——专访孔子第七十六代传人、“新六艺”孔子文凭教育体系创始人孔令涛 [J], 希声狸;孔裔国际教育(供图);
4."六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J], 牛梦琪
5.“新六艺”为中国国际化教育注入新活力——专访孔裔国际公学总校长、“新六艺”创始人孔令涛 [J], 吴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六艺的问答
关于六艺的问答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六艺及本文的问答形式
2.六艺的概念与起源
3.六艺的内容与分类
4.六艺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
5.六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6.结论:总结六艺的价值以及在当代的应用
正文
【引言】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体系。
本文将以问答形式,对六艺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
【六艺的概念与起源】
六艺起源于西周时期,最早见于《周礼》。
其中,“礼”指的是礼仪制度,包括宗教、道德、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乐”主要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射”为射箭技艺;“御”是驾驶马车的技能;“书”即书法,包括识字、写字、作文等;“数”则包括了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六艺的内容与分类】
六艺分为两大类,其中礼、乐、射、御为文事,书、数为武备。
这种分类体现了古代教育的文武兼备、全面发展的观念。
【六艺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
在古代,六艺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六种技能。
通过学习六艺,古人不仅能够得到全面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出严谨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强健的体魄。
【六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尽管时代变迁,但六艺中的许多观念和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礼仪制度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书法、数学等基础知识则是人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石。
【结论】
总的来说,六艺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瑰宝,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周礼中的六艺
周礼中的六艺周礼中的六艺,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礼制教育的基础,其对我国文化传统、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步:了解六艺的概念与历史渊源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礼制教育的基础。
起源于周朝的礼仪制度中,是当时学子必修的科目,后承袭至唐代、宋代等朝代,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步:挖掘六艺的内涵与特点1. 礼:是指为了礼节、规矩和秩序而进行的行为,包括礼仪、礼节、礼品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做人的准则,是爱人、敬人、尊师的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尊重文化。
2. 乐:是指音乐、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通过声、色、形等的表现方式,代表一种审美情趣和文化约束力。
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射:是指射箭技艺的训练和使用,是当时战争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射是一种主动向上、积极向善的品质,代表了中国古代士人的荣誉与责任。
4. 御:是指驾驭马车、掌握马术技能的能力,是当时的交通运输和战争中必备的技能。
御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车马文化、骑射文化等的影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
5. 书:是指书法、篆刻等文字艺术形式。
中国的文字艺术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数:是指算术和几何学的知识。
中国的数学史上也有着辉煌的历史,自然数、负数、勾股定理等都是中国古代发明的。
第三步:分析六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六艺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至今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六艺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六艺传承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家文化自信的增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周礼中的六艺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学问的追求和修养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说“六艺”是古代教育的一次改革?
为什么说“六艺”是古代教育的一次改革?
西周灭了商朝之后,继承了商朝的教育体制,又结合新的时代环境,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官学教育体系,形成了比较先进的“六艺”教育。
西周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
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设立,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以射、御、书、数为辅的六艺教育。
礼教是有关政治、宗教、法律、伦理道德、规范礼仪等知识的教育,在六艺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
乐教主要学习宗教祭祀方面的音乐舞蹈知识,核心是张扬等级观念。
射御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包括道德情操、内心志向和技艺的培养。
书数是有关读写算的知识教育。
六艺教育的特点是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春秋战国末期,周王室渐衰,私人学堂逐渐兴起、官学没落,中国古代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正在来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7] 唐 尧 至 夏 代 的 东 夷 有 穷 氏 部 落 , 即 以 善 射 著 称 。 其 首
人们通过歌舞抵御湿邪,舒筋活络,强身健体。
领羿就是这一氏族历代最善射者的通称。相传羿在尧
在原始社会,乐的教育尚可普及于每一个氏族成 时上射九日,为民除害。在夏代又恃其射,赶跑了夏
第 一 人 。 文 物 出 版 社 1985 年 出 版 的 《南 阳 汉 代 画 像 说 (脱) 履,升堂坐饮,以致醉也。”夏代则不同,其
石》 一书,图版 42 画有一大人肩负两小人图,有学 者 养 老 礼 为 飨 礼 , 要 求 “ 体 荐 而 不 食 , 爵 盈 而 不 饮 , 依
认为这一大人即为燧人氏,两小人为伏羲和女娲。伏
得多。尤其是礼、乐、射、御和数等,早在原始社会 这说明父权制家庭的出现,使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族
就已产生,并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
长崇拜已发展成为家长崇拜,并产生了种种宗教仪式,
42
一、礼的起源与发展
用宗教礼仪来宣扬上下尊卑的观念,来维护正在产生
早在原始社会由蒙昧的人群杂交时期走向中级阶 的等级秩序。
段的血缘家族的班辈婚时期,礼已产生。 《太平御览》
员。到了奴隶社会,乐与礼为奴隶主阶级所垄断,乐 启之子太康,夺其家室,以代夏政。这就是历史上有
与礼互为表里,所谓:“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
名 的 “ 太 康 失 国 ”。 [16] 后 来 , 直 到 夏 启 的 另 一 个 儿 子
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 中康的孙子少康时,在夏臣靡及遗民的帮助下,少康
礼 在 夏 代 , 远 比 尧 舜 时 期 隆 重 。 据 《礼 记·王 制》
以 教 人 , 使 人 以 有 礼 , 知 自 别 于 禽 兽 。” [ 3] 而 燧 人
记 载 : “ 凡 养 老 , 有 虞 氏 以 燕 礼 , 夏 后 氏 以 飨 礼 。” 孔
氏,应是这个“为礼以教人”,使人“有异于禽兽”的 颖 达 疏 。 “ 燕 , 安 也 。 其 礼 最 轻 , 升 堂 行 一 献 礼 毕 而
夏代更是批判地继承了原始氏族社会的礼,使其
卷 七 八 引 《礼 含 文 嘉》 说 : “ 燧 人 始 钻 木 取 火 , 炮 生 发 展 为 奴 隶 社 会 教 育 的 主 要 内 容 。 据 史 书 记 载 , 夏 代
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 已立有宗庙、社稷,行郊天之祭。目前出土文物则更
即 为 “ 六 艺 ”, 包 括 礼 、 乐 、 射 、 御 、 书 、 数 。 [ 1] 常 之 教 , 指 父 义 、 母 慈 、 兄 友 、 弟 恭 、 子 孝 。 所 谓
“六艺”之名虽产生于西周,而“六艺”的起源却要早 “ 三 礼 ”, 即 天 神 、 地 祗 、 人 鬼 之 礼 。 这 是 宗 教 礼 仪 。
[关 键 词] 六 艺 教 育 起 源 发 展
我国奴隶社会的官学,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 认的。古籍上还说,舜时主管教育的官职有三,其一
“ 六 艺 ” 之 名 , 最 早 见 于 《周 礼·地 官·司 徒》: 大 司 徒 为司徒,负责“敬敷五教”;其二为秩宗,负责“典朕
“ 以 乡 三 物 教 万 民 而 宾 兴 之 ”, 这 “ 乡 三 物 ” 其 中 之 一 三 礼 ”; 其 三 为 典 乐 , 负 责 “ 教 胄 子 ”。 “ 五 教 ” 即 五
[9] 乐与礼已成为调整奴隶主的言行,建国君民,化民
余另一支时,发明了甲,甲的使用,使杼大获全胜,
易俗的工具。
“ 有 穷 由 是 遂 亡 。” [ 17] 从 “ 太 康 失 国 ” 到 “ 少 康 中
商汤伐夏,作 《汤誓》,一则曰:“有夏多罪, 天 兴”,其间战火连连,争斗不断,而射在当和弹奏乐器。不 智、体、美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
仅古籍上载有神农作琴、瑟、女娲作笙簧等,出土文 作用。
物也证实了这一点。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早期的
三、射、御的起源与发展
裴李岗文化遗址,就已经出土有用鹤类腿骨制作的骨
射是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是指驾驭马拉战车的
而且产生了音调优美、水平很高的韶乐。当时的人们还 利。 《墨子·非攻下》 还载有夏禹与三苗作战时,因一
认识到乐的健身作用。 《吕氏春秋·古乐》 载:“昔陶 箭 射 中 苗 部 落 的 首 领 , 使 “ 苗 师 大 乱 ”, 而 大 获 全 胜 。
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
[15] 当 时 强 力 善 射 之 士 , 往 往 被 拥 戴 为 部 落 首 领 。 如 从
中有关尧舜时期实施教育的记述,也反映了礼教的这 学举行的祭祖献俘之礼远盛于养老之礼。
一 发 展 变 化 。 《左 传》、 《尚 书》、 《史 记》 等 书 , 都
综上所述,礼产生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氏族社会,
载有尧命舜推行“五典之教”。关于“五典”的解释虽 盛 行 于 奴 隶 社 会 。 夏 、 商 、 周 三 代 之 礼 , 一 脉 相 承 ,
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是倡导孝与父权,则是大家公 且愈来愈完备,愈来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正如孔子
教育评论
在 谈 论 三 代 之 礼 时 所 说 : “ 殷 因 于 夏 礼 , 所 损 益 , 可 应 为 商 代 官 学 乐 教 的 内 容 。 商 代 的 主 要 学 校 “ 瞽 宗 ”,
知 也 ; 周 因 于 殷 礼 , 所 损 益 , 可 知 也 。” (《论 语·为 既 是 音 乐 教 育 的 学 校 , 也 是 祀 神 乐 祖 之 场 所 。 取 瞽 以
当代教育论坛
2006 年第 2 期
“六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牛梦琪
(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摘 要 ] 我 国 奴 隶 社 会 的 官 学 , 教 学 内 容 以 “六 艺 ” 为 主 。 “六 艺 ” 之 名 , 最 早 见 于 《周 礼·地 官·司 徒 》, 而 “六 艺 ” 的 起 源 却 要 早 得 多 。 近 年 来 , 河 南 考 古 的 新 发 现 也 证 实 了 六 艺 教 育 起 源 于 原 始 社 会 , 发 展 完 善 于 奴 隶 社会。夏代已初具雏形, 而尤重射、御。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 已具系统和规模。到西周, 六艺教 育已臻完善, 达到成熟的鼎盛时期, 使六艺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束文明之光、一座亮丽丰碑。
孔的地方又穿有一个校音的小圆孔。这说明当时制作 者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于前者。
骨笛前已经过精确的计算,制成后还用加小孔的方法
1980 年 河 南 淮 阳 平 粮 台—— —伏 羲 都 陈 遗 址 , 出 土
调整音差,可见河南远古先民对乐理的了解已达到相 的石制工具,除石斧、石锛、石镰外,还有石箭头。
政》) 还 说 : “ 周 监 于 二 代 , 郁 郁 乎 文 哉 , 吾 从 周 。” 诵 诗 , 诗 以 入 乐 之 义 。 商 代 无 论 是 祭 祀 、 占 卜 、 祈 祷
(《论 语·八 佾》)
祝告、求雨求风,均要伴之以乐舞。乐器的种类也大
礼发展到了西周,变得丰富而繁杂,有六德、六 大超出前代。
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为“六艺”之首。
子 弟 焉 ”。 [12] “ 均 ” 可 通 “ 韵 ”, 成 均 所 习 自 当 以 乐
二、乐的起源与发展
为主。大司乐掌管的当为西周的音乐事务及音乐人才
乐的产生和礼一样,相当早。远古的乐,既包括 的培养。乐德、乐语、乐舞合起来组成了西周的乐教,
歌,也包括舞,还包括器乐。原始先民们能歌善舞, 其中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和丰富的教育内容,包含了德、
行、五礼、六仪等名目。且具有了囊括一切的特点。
西周沿用商学,仍以瞽宗教乐并祀神乐祖。但西
这充分说明西周的礼教已包含了从政治制度、社会经 周已初步改变了礼乐完全依附于宗教的关系,开始将
济、军事及日常生活等一切方面的法令与道德规范。 礼乐作为独立的政治道德及艺能教育。西周特设立大
周代“尊礼重施”,因而在西周官学教育内容中,礼已 司 乐 一 职 , “ 掌 成 均 之 法 , 以 治 建 国 之 学 政 而 合 国 之
命 殛 之 ”; 再 则 曰 : “ 予 畏 上 帝 , 不 敢 不 正 ”, “ 格 尔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因 而 射 在 夏 代 始 终 是 官 学 教 育 的 主
众 庶 , 悉 听 朕 言 ”, 否 则 你 们 将 “ 致 天 之 罚 ”, “ 予 则 要内容。
孥 戮 汝 , 罔 有 攸 赦 ”。 [10] 可 谓 杀 气 腾 腾 , 此 乃 神 道 设
班辈婚的创始者,他们奠定了我国人类社会的第一个
尊 神 , 率 民 以 事 神 , 先 鬼 而 后 礼 。” [6] “ 鬼 ” 即 祖 先
婚姻法,因而也被后人尊为婚姻之神。 [4]
的灵魂。“先鬼”是说殷人不仅每事必占,且以祭祖
一定的婚姻制度,决定了一定的家庭形态。古籍 之礼为最重要。甲骨文卜辞的记载也说明,殷人在大
黄帝时不仅有琴、瑟、骨笛,还有了磬、鼓、钟等乐器 涿 鹿 之 野 ”, “ 天 下 有 不 顺 者 , 黄 帝 从 而 征 之 ”。 此 后
及律吕。尧舜时乐更 加 发 展 , 已 有 了 典 乐 的 专 职 人 员 , 尧 舜 时 “ 迁 三 苗 ”, “ 流 四 凶 ”, [14] 均 离 不 开 弓 矢 之
笛 16 枚 。 更 为 奇 特 的 是 那 些 距 今 8000 多 年 的 骨 笛 , 技术训练。射、御是军事训练也是体育训练。
出 土 后 有 的 仍 能 吹 奏 。 如 其 中 有 一 支 骨 笛 , 全 长 22.2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发明了弓箭。弯弓射箭
厘米,共有 7 孔,磨制精细,保存完好。在靠近第 7 既为了狩猎,也为了和其他部族争夺生活领地。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