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疾病知识PPT培训课件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如针对HER2基因扩增的曲妥珠单抗 等,可以精准地抑制肿瘤生长。
免疫治疗
卡介苗(BCG)
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卡介苗能 够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对非肌层浸 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PD-1抑制剂
肿瘤疫苗
针对特定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疫苗, 如针对HER2基因的疫苗等,可以激 发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预防肿瘤 复发。
长期监测与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和转移病 灶。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在康复期间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和适当的运动等,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等。
康复与随访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发
现和处理复发和转移。
03
药物治疗与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
用于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 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等, 它们能够杀死癌细胞并抑制肿瘤
生长。
免疫药物
免疫药物如PD-1抑制剂等,通过 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 细胞,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 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情绪管理
帮助患者识别和应对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应对压力
指导患者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压力和困难,提 高患者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提供必要的 情感支持和日常照顾,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康复指导与生活建议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锻炼、理 疗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建议。
最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指南
最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指南膀胱癌是一种发生在膀胱内的恶性肿瘤,根据其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以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
NMIBC约占膀胱癌的75%,其中原位癌(TiS期)分化差,发生肌层浸润风险高,属于高风险肿瘤。
NMIBC的治疗目标是消灭肿瘤细胞,防止复发和进展,同时尽可能保留膀胱功能和生活质量。
NMIBC的常规治疗NMIBC的常规治疗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即通过尿道插入一个带有电切环和摄像头的器械,将膀胱内的肿瘤切除并送检。
TURBT 既是诊断也是治疗的手段,但由于NMIBC容易复发和进展,单纯TURBT 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在术后进行辅助药物治疗。
目前,最有效的辅助药物治疗是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即将一种弱化的结核杆菌制剂注入膀胱内,刺激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
BCG灌注可以显著降低NMIBC的复发率和进展率,提高生存率。
但BCG灌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BCG灌注需要多次进行,一般需要6次诱导治疗和1-3年的维持治疗,对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有一定要求。
-BCG灌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发热、寒战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全身感染或结核性关节炎等。
-BCG灌注可能失效或无应答,即患者在接受足够剂量和时间的BCG灌注后仍然出现肿瘤复发或进展。
表10NM1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推荐意见NM1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推荐意见推荐等级低危患者术后可只进行单次即刻膀胱灌注化疗推荐中高危患者术后即刻灌注化疗后,应维持化疗药物或BCG灌注强烈推荐高危患者术后首选BCG膀胱灌注,至少维持1年,最好3年强烈推荐NMIBC的保膀胱治疗对于BCG无应答或失败的NMIBC患者,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即将整个膀胱及其周围淋巴结切除,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尿路重建方式。
RC可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提高生存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灌注治疗进展
0倍,而排出较慢,
能在肿瘤细胞中保持高浓度,减少每次灌注保 留时间,并且其能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 对正常组织的毒性。Kobayashi(4l等将NMIB C患 者分成三组,进行THP(30mg/30m1)灌注,分
别保留30min、1h和2h,发现三组间THP在肿
维持灌注相比诱导灌注能够再减少l 4%的肿瘤 复发率【12】。Shelleytl4】的研究则对比了MMC与
B
CG治疗中级别和高级别Ta/T l肿瘤方面的疗
C G才能显示
已足够,无需维持灌注I…,而中危和高危患者则 须维持灌注化疗。维持灌注化疗通常为每周1
次,持续4~8周,而后每月1次,持续6~1 2个 月,但维持治疗究竟应持续多长时间、频率如
肿瘤发展,即肿瘤出现进展…。欧洲泌尿外科学 会(EAU)将NMIBC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 组,其中低危复发和进展几率分别为37%与0%; 中危45%与1.8%;高危54%与l 5%,Tis即属于 高危一组13】。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 O R T C)则制定了一个更为精细的评分系统,
30ml水中,保持2h。由于该药效果较差且副作用 大,现已少用。
40mL水中,灌注保留时间2h。 1.4NMIB C各种新型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随着
研究的进展,各种新的灌注化疗药物不断涌现, 吉西他滨(gemcitabine)是一种新型的脱氧胞苷类 似物,是一种药物前体,在细胞内转变成磷酸化 代谢物后发挥细胞毒作用,一项Ⅱ期临床研究
显示,在B C G治疗失败并拒绝行膀胱切除术的
通过T U R术后6周的B C G诱导灌注可以降 低肿瘤复发率20%~65%,平均40%【1 3l,而BCG
显降低。最近Gee等1”1的研究发现在B CG灌注 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无瘤 生存率。Pan等【20】的研究也显示在灌注治疗时加
PVBT治疗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PVBT治疗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研究背景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1高、T2、T3、T4a N0 M0)是一种常见的膀胱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但是这些方法对于多发性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不如人意。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适用于治疗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方法。
其中,前列腺素E1和超声联合治疗(PVBT)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PVBT的治疗机制PVBT是将前列腺素E1和超声波联合应用于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
其主要原理为通过前列腺素E1的扩张血管作用,将超声波的治疗效果更有效地传递到肿瘤组织中;同时前列腺素E1也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从而使得PVBT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此外,PVBT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伤害较小,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0例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其中50例患者接受PVBT治疗,另外50例患者接受传统的标准治疗(手术+放疗或化疗)。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均衡,包括年龄、性别、病情分期等。
PVBT组治疗方案:以前列腺素E1为基础,将超声波应用在膀胱肿瘤灶上,每周治疗2次,每次治疗30分钟,共10周。
传统治疗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传统治疗。
研究周期为两年,最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病理学和生存学分析。
研究结果PVBT组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较为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均可通过对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进行调整来缓解;传统治疗组患者存在相应的化疗反应和放疗反应。
治疗后,PVBT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CR)为88.5%,传统治疗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CR)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此外,PVBT组患者的生存率也高于传统治疗组。
治疗后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6.8%和78.6%;传统治疗组同期的生存率分别为84%、60%和45.1%。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1. 引言1.1 背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其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经尿道手术和开放手术,但这些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则具有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成为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之一。
目前对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对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探讨该手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过程中的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临床实践的参考依据,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术后随访结果进行长期观察,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手术方法的疗效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推动临床实践的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1.3 方法在进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时,合理的方法选择对于手术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疗效评价:1. 患者筛选:严格按照入选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确保病例的可比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全身状况,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手术操作: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4. 术后管理:及时有效地进行术后管理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术后恢复的顺利进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进展
率较 高 , 虽经 各 种 治 疗 , 后 仍 比较 差 。 活 检 以便 进 行 病 理 诊 断 。 预 由于 肿 瘤 分 期 S i e 首次 成 功应 用 噻 替 哌 膀 胱 内灌 wn y n
。 = I J 在 西 方 国 家 ,膀 胱 癌 在 男性 常 见 肿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首届 国际膀胱癌 无 复 发 。但 该 方 法 应 用 于 临 床 时 n 较 尚无随机大样本 的临床试验证实 , 故 fs i ent n l o sl o itn i m 瘤 中所 LI居 第 4位 。2 1 年 , 国 咨 询 会 ( r tra o a cnut in 短 , LJ  ̄ 01 美 步 n ld ̄ mos FC T 和 et A 发现 7 3 例 新 的膀 胱 癌 患 者 , 05 0 同时 有 o bac r u r, I B ) Au 共 同 有 待 进 一 完 善 和 验 证 。
部 肿 瘤 , 是 切 除组 织 进 行 病 理 分 级 和 剂为血卟啉衍生物 ( D 类 物质 , 一 HP ) 存
替 分 期 。 国泌 尿 外 科 学 会 ( 荚 Amei n — 较 大 的不 良反应 , 之 在 临床 应 用 上 受 介苗有效, r a Ur c 使 但不 良反应很小, 因此常被用 oo i l sca o ,AU l c oit n g a As i A) 指 出 , 行 到 限 制 。 近几 年来 , 人 用 5氨 基 果 糖 于 B G 禁 忌 或 B G 治 疗 失 败 的 患 者 。 有 一 C C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子分型的价值与研究现状
・综 述・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子分型的价值与研究现状蒋凡,贺大林,吴开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摘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 )是一种复杂的膀胱癌,其生物学及临床特征具有可变性与不可预测性,对于泌尿外科 医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已较完善,在指导医生判断患者预后和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策略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NMIBC 的分子分型研究仍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
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报道,对高危NMIBC 的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简要评述,以指导泌尿外科医生更好地判断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风险,继而为患者制定最DOI :10. 3969/j. issn. 1009-8291. 2021. 02. 021恰当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子分型;高危;复发;进展中图分类号:R737. 14文献标志码:R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 )是泌尿系统中仅次 于前列腺癌之后第2位的常见肿瘤,在各种肿瘤中,其发病率居第11名。
全世界范围内,男性膀胱癌年 龄标准化发病率为9. 0/(10万人•年),女性为2. 2/$0万人•年)卩2。
初诊的膀胱癌中,75%为非肌层(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 ,NMIBC ),包括 Ta.CIS.T1 期。
对于 NMIBC 患者,通常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辅助灌注治 疗3 ,然而50%〜70%的患者会复发,10%〜15%的患者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 MIBC )。
在NMIBC 中,T1HG 或T1G3膀胱癌是最复杂的一种,其临床特征、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是可变且 不可预测的,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和区分这种 高危NMIBC 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对泌尿外科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策略
首选 B G的灌 注治疗; C 化疗 药物 和 B G联合 的序 灌疗法对于治疗膀胱肿瘤有 无优 势 , 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虽然膀胱 药物灌 C 其 注治疗的研 究已经有很 长的历 史, 但在 药物 的使 用方 面, 如药物的选择 , 用时间 , 剂量方 面仍没有 统一的观点 。本 文对非肌 使 及 层 浸润型膀胱肿 瘤T R T U B 术后膀胱灌 注治疗的策略进行综述 。 关键词 非肌层膀胱肿瘤 灌 注 化 学药物 BG C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吉西他滨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疗效对比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吉西他滨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疗效对比孙士成;刘锐;赵虎;王必亮;刘一庆;温开伦【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8例,依据灌注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甲组(30例)和乙组(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甲组给予吉西他滨灌注,乙组给予丝裂霉素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尿道狭窄情况、肿瘤复发率。
结果:两组2年生存率均为100%,甲组复发率为13%(4/30),明显低于乙组的29%(8/28),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早期采用吉西他滨灌注预防复发疗效较好,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23【总页数】2页(P3238-3239)【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吉西他滨;丝裂霉素;灌注【作者】孙士成;刘锐;赵虎;王必亮;刘一庆;温开伦【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22200;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22200;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22200;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22200;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22200;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2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4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均来自上皮组织,其中90%以上为移行上皮肿瘤。
引起膀胱癌的病因很多,可能与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的职业有关,如染料、纺织、皮革、橡胶、塑料、油漆印刷等有关,另外与长期吸烟、慢性感染、异物长期刺激等有关。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术后早期予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中的几个问题解析
5
原位癌临床分类
➢无症状的单发局灶型原发原位癌:病程长,无临床症状,多数行尿细胞学 检查时发现。
➢有症状的弥漫性多灶原发原位癌;有膀胱刺激症状,会阴部不适,伴镜下 血尿。易浸润和转移,可扩散膀胱外,侵犯前列腺尿道及输尿管下段。常 可误认为前列腺症状、泌尿系感染、神经原性膀胱或间质性膀胱炎。对于 有膀胱刺激症状而尿培养阴性而不能肯定为炎性者应警惕有原位癌的可能 应行膀胱镜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确诊。(预后差,易转移)
低级低期膀胱癌尿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 25% ~ 40% ,特异性大于 90% ,而在膀胱原位癌患者中 ,其 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 90%。
但不能提供肿瘤来自上尿路还是膀胱的定位诊断信 息以及病变范围 ,即使上尿路原位癌很少。
Adrian PM ,et al. EAU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rothelial carcinoma in situ. European Urology, 2005, 48: 363-371.
2
纲要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 ➢ 原位癌的诊断和治疗 ➢ 膀胱肿瘤二次电切 ➢ 根治性TUR
3
膀胱原位癌诊断与治疗
4
膀胱原位癌-定义
➢ 膀胱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of bladder,CIS,Tis)又称扁平 原位癌或者扁平上皮内瘤,膀胱黏膜扁平、高级别上皮内新生 物 ,上皮细胞全层或部分增厚 ,细胞大而不规则 ,细胞核大浓染 ,有 丝分裂相多见 ,未侵破基底膜(1998 ,WHO) 。
➢ 在膀胱镜中呈轻度充血、稍有隆起的红斑区。 ➢ 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伴发性膀胱原位癌三种类型
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董滢;卜小斌;李强【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currence of 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non-myometrial 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urgery, and the patient himself or his family were followed up by telephone, letters, visits, outpatient, fol-low-up at bladder irrigation drugs. The main follow-up content were as followes:whether recurrence, recurrence time, whether the regular medication, re-hospitalization situation, and so on. The patients were all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to a deadline of April 2017.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variables of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were selected and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currence of 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40.0% (36/90) and the averag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time was 19.73 month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tumor size, tumor staging, grading, post-operative perfusion and previous recurrence of patients wer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umor recurrenc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e number of tumors, tumor stage, tumor grade, postoperative perfusion, previous recurrence of patients were tumor recurrence-related risk factors. The effect of patient's gender, tumordiameter, site of existence, and perfusion drug type on tumor recurrence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are the number of tumors, tumor stage, tumor grade, postopera-tive perfusion and previous recurrence.%目的研究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共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本人或家属通过电话、书信、走访、门诊、膀胱灌注药物同时随访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随访内容有:是否复发、复发时间、是否按时规律用药、再次住院情况等.随访1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4月.根据资料查找,选定相关危险因素的变量,通过单因素分析与Cox回归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与临床意义.结果 90例患者中共36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情况,总复发率为40.0%,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9.73个月;单因素中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以往复发情况是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而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存在部位、灌注药物种类对肿瘤复发影响效果均不明显(P>0.05).结论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22【总页数】3页(P3661-3663)【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作者】董滢;卜小斌;李强【作者单位】榆林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陕西榆林 719000;榆林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陕西榆林 719000;榆林市第二医院病理科,陕西榆林 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5膀胱癌是一种发生于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第一的癌症,在西方发病率也仅次于前列腺癌[1]。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摘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案中手术治疗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系统探讨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经腹手术、经尿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时辅助放疗和化疗在手术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术后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结论总结出腹腔镜手术在效果和安全性上更具优势,但仍需更多研究来验证。
未来,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前景值得期待,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经腹手术、经尿道手术、腹腔镜手术、辅助放疗、化疗、术后管理、比较、前景展望、结论、手术方式。
1. 引言1.1 疾病背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膀胱黏膜下层或黏膜内肌层,属于膀胱癌的一种亚型。
该类型的癌症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频繁排尿、血尿、腰痛等症状。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膀胱癌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其中手术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手术可以有效地切除癌组织,阻止癌症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由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位置较特殊、容易侵袭,手术治疗的方案选择和操作技术对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性均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1.2 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膀胱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能够彻底切除患部组织,减少病灶残留,降低复发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手术还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病理类型、分级和分期,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癌类型,治疗选择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在手术治疗中,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近年来兴起的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不同方式。
本文将对这些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开放手术是传统的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式。
该手术通常使用腹部切口来进行膀胱切除术并进行淋巴结清扫。
开放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熟练的外科医生可以充分探查和处理膀胱病变。
开放手术的缺点是创伤大,术后疼痛较强,恢复期较长,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出血和感染等。
开放手术还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负担。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
该手术通过腹腔镜及相关器械来进行膀胱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视野清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术后恢复期短。
腹腔镜手术还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机器人辅助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
该手术利用机器人臂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更精确的操作和更好的视野。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点是操作更为精细,能够对淋巴结进行更彻底的清扫。
机器人手术还可以帮助外科医生解决一些手术难题,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缺点是手术设备昂贵,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培训。
在治疗效果方面,各种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相当。
一项研究比较了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治疗结果,结果显示三种方式的肿瘤清除率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综合考虑。
在安全性方面,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相比开放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恢复期较短。
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机器人辅助手术由于设备昂贵,医生技术要求高,导致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治疗的进展
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治疗的进展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纪翔一、概述(一)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概念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又称表浅性膀胱癌占初发膀胱肿瘤的 70% ,包括 Ta 、 T1 、 Tis 三期的肿瘤。
肿瘤的级别从 G1 到 G3 。
(幻灯 4 )图表显示的是不同时期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所占比例及其病变特点。
其中 Ta 期肿瘤在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中占 70% ,主要病变特点是非浸润性乳头状癌,病变仅累及上皮; T1 期肿瘤占 20% ,肿瘤侵犯上皮下结缔组织包括固有层内血管和淋巴管,与 Ta 期肿瘤相比相对易发生扩散; Tis 期,即原位癌占 10% ,镜下表现是非乳头状的病变,呈“扁平癌”的表现,细胞核间变与高级别肿瘤相同。
固有层常出现严重的炎性浸润、水肿、出血等。
(二)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分组(幻灯 5 )图表说明的是根据肿瘤复发的风险和预后不同,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可以分为以下三组:低危、高危、中危。
低危包括初发、单发、 Ta/G1 。
G1 指的是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危包括任何 T1/G3 (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Tis ;中危包括除以上两类的其他情况,也包括多发、复发的 Ta/G1 的肿瘤。
(三)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是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因为该治疗方式保留了膀胱,所以术后存在复发。
1. 术后复发情况: TUR-BT 术后 10% 到 67% 的患者在 12 个月内可复发, 24% 到 84% 的患者 5 年内可复发。
肿瘤复发的原因包括新发肿瘤、肿瘤种植、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
2. 复发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术后的 100-200 天和术后的 600 天。
其中第一个高峰期主要原因是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第二个高峰期是因术后新发的肿瘤。
(四)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灌注化疗单纯 TUR-BT 手术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和进展问题,所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进行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或表浅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0%,其中T a占70%、T1占20%、T is占10%[1]。
T a和T1虽然都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两者的生物学特性有显著不同,由于固有层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故T1容易发生肿瘤扩散[2]。
某些因素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其中与复发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数目、肿瘤的复发频率,尤其是术后3个月时有无复发、肿瘤大小、肿瘤分级。
与肿瘤进展最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的病理分级和肿瘤分期[3-7]。
膀胱颈处的肿瘤预后较差[8]。
根据复发风险及预后的不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分为以下三组:
1. 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单发、T a、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注:必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是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2.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多发或高复发、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T is。
3. 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除以上两类的其他情况,包括肿瘤多发、T a~T1、G1~G2(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等。
欧洲膀胱癌指南根据EORTC评分表的肿瘤评分,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参见九(二)《膀胱癌的预后因素》一节)。
(一)手术治疗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既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重要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膀胱肿瘤的确切病理分级、分期都需要借助首次TUR-BT后的病理结果获得[9,10]。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有两个目的:一是切除肉眼可见的全部肿瘤,二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分级和分期。
TUR-BT术应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层。
肿瘤切除后,建议进行基底部组织活检,便于病理分期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
对于肿瘤切除不完全、标本内无肌层、高级别肿瘤和T1期肿瘤,建议术后2~6周再次行TUR-BT,可以降低术后复发概率[11,12]。
2.经尿道激光手术激光手术可以凝固,也可以汽化,其疗效及复发率与经尿道手术相近[13,14]。
但术前需进行肿瘤活检以便进行病理诊断。
激光手术对于
肿瘤分期有困难,一般适合于乳头状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以及病史为低级别、低分期的尿路上皮癌。
3.光动力学治疗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利用膀胱镜将激光与光敏剂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肿瘤细胞摄取光敏剂后,在激光作用下产生单态氧,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
膀胱原位癌、控制膀胱肿瘤出血、肿瘤多次复发、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等情况可以选择此疗法[15,16]。
(二)术后辅助治疗
1.术后膀胱灌注化疗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可能与新发肿瘤、肿瘤细胞种植或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有关[17,18]。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术后的100~200天和术后的600天。
术后复发的第一个高峰期同术中肿瘤细胞播散有关,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由于肿瘤细胞播散而引起的复发。
尽管在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很高的复发概率,而且有些病例会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单纯TUR-BT术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和进展问题[19],因此建议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进行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
(1)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TUR-BT术后24小时内完成表柔比星(epirubicin)、吡柔比星(THP)或丝裂霉素(mitomycin)等膀胱灌注化疗可以使肿瘤复发率降低39%[20-23],因此推荐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24小时内均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但术中有膀胱穿孔或术后明显血尿时不宜采用[24]。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对单发和多发膀胱癌均有效。
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灌注后,肿瘤复发的概率很低,因此即刻灌注后可以不再继续进行膀胱灌注治疗[25]。
(2)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及维持膀胱灌注化疗:对于中危和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后,建议继续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4~8周,随后进行膀胱维持灌注化疗,每月1次,共6~12个月[26,27]。
研究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维持灌注治疗6个月以上时不能继续降低肿瘤的复发概率,因此建议术后维持膀胱灌注治疗6个月[27]。
但也有研究发现表柔比星维持灌注1年可以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概率[26]。
灌注期间出现严重的膀胱刺
激症状时,应延迟或停止灌注治疗,以免继发膀胱挛缩。
膀胱灌注治疗的副作用与药物剂量和灌注频率有关。
膀胱灌注治疗主要用于减少膀胱肿瘤的复发,没有证据显示其能预防肿瘤进展[28]。
(3)膀胱灌注化疗的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常用药物包括表柔比星、丝裂霉素、吡柔比星、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等。
尿液的pH值、化疗药的浓度与膀胱灌注化疗效果有关,并且药物浓度比药量更重要[29]。
化疗药物应通过导尿管灌入膀胱,并保留0.5~2小时(注:膀胱内保留时间需依据药物说明书)。
灌注前不要大量饮水,避免尿液将药物稀释[30]。
表柔比星的常用剂量为50~80mg,丝裂霉素为20~60mg,吡柔比星为30mg,羟基喜树碱为10~20mg[17,29,31,32,33]。
其他的化疗药物还包括吉西他滨等[34]。
膀胱灌注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化学性膀胱炎,程度与灌注剂量和频率相关,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更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多数副作用在停止灌注后可以自行改善。
2.术后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1)卡介苗(BCG):BCG膀胱灌注指征:BCG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是通过免疫反应介导的。
BCG适合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可以预防膀胱肿瘤的进展[35,36]。
BCG不能改变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而且由于BCG灌注的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对于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建议行BCG灌注治疗。
对于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而言,其术后5年肿瘤复发概率为42%~65%,而进展概率为5%~8%[18,37],因此,中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肿瘤复发,一般建议采用膀胱灌注化疗,某些情况也可以采用BCG灌注治疗。
由于术后膀胱有创面,因此术后即刻灌注治疗应避免采用BCG,以免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BCG 膀胱灌注的剂量:BCG治疗一般采用6周灌注诱导免疫应答,再加3周的灌注强化以维持良好的免疫反应。
BCG灌注用于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时,一般采用常规剂量(120~150mg);BCG用于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时,一般采用低剂量(60~75mg)。
研究发现采用1/3剂量BCG灌注治疗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时,其疗效与全剂量疗效相同,副作用却明显降低[37]。
不同BCG菌株之间的疗效没有差别。
BCG灌注一般在TUR-BT术后2周开始。
BCG维持灌注可以使膀胱肿瘤进展概率降低37%[36]。
需维持BCG
灌注1~3年(至少维持灌注1年),因此建议在3、6、12、18、24、36个月时重复BCG灌注,以保持和强化疗效[35,39]。
BCG膀胱灌注的主要副作用为膀胱刺激症状和全身流感样症状,少见的副作用包括结核败血症、前列腺炎、附睾炎、肝炎等[39]。
因此,TUR-BT术后膀胱有开放创面或有肉眼血尿等情况下,不能进行BCG膀胱灌注。
(2)免疫调节剂:一些免疫调节剂与化疗药物一样可以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包括干扰素、钥孔戚血蓝素(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KLH)等[40,41]。
3.复发肿瘤的灌注治疗膀胱肿瘤复发后,一般建议再次TUR-BT治疗。
依照TUR-BT术后分级及分期,按上述方案重新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对频繁复发和多发者,建议行BCG灌注治疗[42, 43]。
4.膀胱原位癌的治疗膀胱原位癌的治疗方案是行彻底的TUR-BT术,术后行BCG膀胱灌注治疗[44]。
BCG灌注每周1次,每6周为1个周期,1个周期后有70%完全缓解。
休息6周后,进行膀胱镜检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者再进行1个周期,共6周的灌注治疗。
另有15%的病例获得缓解。
休息6周后,重复膀胱镜检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若结果仍为阳性,建议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及尿道根治性切除术。
对于缓解的病例,应在第3、6、12、18、24、30和36个月时进行1个周期的BCG灌注防止复发。
BCG治疗缓解率83%~93%,有11%~21%在5~7年内死于该病。
无效及不完全反应肿瘤进展率33%~67%。
若治疗9个月时未完全缓解或肿瘤复发,则建议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45-48]。
5.T1G3膀胱癌的治疗T1G3膀胱癌通过BCG灌注治疗或膀胱灌注化疗,有50%可以保留膀胱[35,42,49]。
建议先行TUR-BT术,术后2~6周后再次行TUR-BT 术。
无肌层浸润者,术后行BCG灌注治疗或膀胱灌注化疗[50,51]。
对于2周期BCG 灌注治疗或6个月膀胱灌注化疗无效或复发的病例,建议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