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大决战》片段
播放视频片段,问:你想知道这段历史是吗?请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本节课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尤其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对难度较大,较难理解的教师重点讲述,充分调动师生的互动意识。
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渡江战役
1、时间
1949.4
2、结果
解放南京
3、国民政府垮台
1、导思:南京解放有什么重要作用?
2、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人民、中共和国民党三个方面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
使用人
编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期



教学设计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情况2、分析说明共产党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概况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实力对比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国民党军实力占绝对优势。

2、再用多媒体展示1948年秋国共双方实力对比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解放军实力大幅度提升,国民党军实力相对削弱,国共两党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抓住战机,发动三大战役,国民党政权崩溃。

这节课学习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二、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的两个版块:三大战役定乾坤渡江战役安天下四、学习第一板块:三大战役定乾坤多媒体展示:(1)1948年9月—1949年1月(向学生说明这是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时期)(2)三大战役示意图及名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大战役名称及大体位置)〈一〉辽沈战役:1、中共中央为什么把战略首战放在东北?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材料,通过学生读材料分析和老师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

2、让学生说一下作为一个战役应从哪些方面把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3、让学生按学习战役的方法再读本目内容,把重要知识点标注在课本上并识记下来。

4、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本目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

5、辽沈战役的战略方针是“关门打狗”其中的“门”指哪里?为什么最先攻打锦州?(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锦州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共中央领导及我军高级指挥的英明决策和智慧,也突破了本目的难点)6、老师总结: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首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重点给学生强调),至此中国的军事形势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一站也震撼了蒋家王朝,过渡到第二目。

过渡:在辽沈战役接近尾声之际,蒋介石调集重兵云集中原,试图与中共主力决战,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打响。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中华民族的重大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提出: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正式建立: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的胜利
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习课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5、完成97页“练一练”: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
二、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三、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
西北人民解放军(彭德怀、贺龙)青化砭战役(“蘑菇战术”)
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孟良崮战役
2、战略进攻阶段1947.7——1948.9
晋冀鲁豫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威胁武汉、南京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集备内容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2)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踊跃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以后进行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

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的原因”。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育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电脑等手腕,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用意,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进程有直观地熟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熟悉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斗胆略和宏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缘,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熟悉。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教师: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画面。

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时间是1949年4月。

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原因安在?本课从两边大决战讲起。

(设计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情绪被感染,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讨第一篇章: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教师:全面内战暴发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生:1946年6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1新人教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4.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1.三大战役。

2.百万雄师过大江。

■【学习难点】1.渡江战役的意义。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学习方法与师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导入新课】投影显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成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同学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

诗中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挡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表达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那么,渡江战役是怎么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课题分解】1: 2:■【预习检测】1、从___年___月到___年___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2、________战役标志着统治中国国民党政府结束了。

■【自主学习】细读课本→标注知识点→完成填充→记忆熟练1、进行战略决战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从___年___月到___年___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渡江战役:____年____月开始,________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________年的国民党政府结束了。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上海市淮海路》、《徐州市淮海医院》、《淮海公园》、《淮海中学》图片,并抛出问题:这些地名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淮海”二字。

来自于什么事件?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那么除此之外,三大战役还有哪些战役呢?又是如何发展的?结果如何?下面我们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读教材共同探究第一篇三大战役——主力决战三战三捷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

特别是到1948年8月,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化,出示《国共力量对比表》。

并提问:进入1948年8月时国共的态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人民军队人数上升到280万,解放区面积扩大,军民士气高涨。

2: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365万,军民士气低落,危机四伏,国民党收缩到一些战略要地。

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

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

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1/4,人口占全国1/3,土地改革大部完成,后方更加巩固。

国民党被歼264万人,它的总兵力已由430万下降为365万人,其中用于一线约174万余人。

蒋军虽然还有相当大兵力,但在战略上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割为五个孤立集团,国民党主力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爱国民主运动深入发展,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已呈现不稳。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军主力,加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任务。

第一捷、辽沈战役——决战东北关门打狗出示材料:材料一:到1948年秋,全国形势进一步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军在东北的正规军有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内容教材P92~P97,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教学目标1.掌握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情况。

2.把握渡江战役,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3.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诗歌朗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表达统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的心声。

渡江战役如何发起?风雨为何下钟山?让我们走进战略大决战。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多媒体呈现: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解放军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五个战场。

毛泽东根据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中国共产党大典》(1)说一说解放战争第三年国共力量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组合作:解放军机动兵力多;官兵士气高昂;解放区后方巩固;国统区经济低迷等。

多媒体演示:《三大战役示意图》。

(2)三大战役为什么把东北作为突破口?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战争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书的课题是战略大决战,向学生再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

从而感悟“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民最伟大”的道理。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课件,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五、教学过程第一篇:未雨绸缪——劣势转优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大决战关门打狗——辽沈战役展示:阅读材料及课本93页《三大战役形势图〉思考,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材料一: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提问:通过观看以上视频资料,同学们知道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段历史.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大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并概述首先发动辽沈战役的战略意图。

(可从双方的兵力对比、占据延伸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首战辽沈的战略决策已定,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战略呢?战役的结果如何呢)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辽沈战役)虚拟场景一:学生分小组模拟林彪、罗荣恒指挥中心,在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的引导下,指挥辽沈战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讲战役的经过,让学生切实参与教学过程。

虚拟场景二:辽沈战役结束,指挥中心进行总结。

“指挥”发言: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过渡:辽沈战役进行的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2、淮海战役:大军合力,人民支前。

奠定基础,解放江南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案
3GodtX0.html?nr=1)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第一幕:吹响号角辽沈战役组:辽沈战役纪录片视频链接(/u41/v_NjYwMjU3MDg.html)
三大战役的首战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结合视频上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阶段特征──战略决战。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实力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了解人民力量的伟大,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启示,学会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处理办法:运用大量的图片、史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的认知和理解。
【学法指导】
1、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认知;
2、把握细节,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史料等,在起初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是如何一步步最终取得胜利的。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视频,读史料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中共中央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第二幕:奏响凯歌渡江战役组渡江战役视频链接(/show/4cJ5OEfQG3GodtX0.html?nr=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这首诗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钟山是指哪里?何时过大江?谁发布的命令?
2、“天翻地覆”是指什么?如何理解“追穷寇”?“霸王”是谁?“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毛泽东的s/view/F17jYwMjU3Njg.html)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请结合P94《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说id_XMT301989888&rn=20&pn=0&db=0&s=19&rsp=3&word=%C8%FD%B4%F3%D5%BD%D2%DB%BC%CD%C2%BC%C6%A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教学目标:解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

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自主学习】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进行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月):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1、辽沈战役:_______年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

参战部队:_______。

意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海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3、平津战役我军的战略部署是什么?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什么?哪座古都和平解放? 拍摄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时,你们将给观众展示什么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平津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沙河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沙河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能力目标: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二、重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难点:1、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2、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三、教学方法1、问题与启发式教学法围绕本课重点、难点设置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讲述、讨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互动合作交流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播放电影《渡江战役》片段——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问:该片段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通过学生的直觉与回答引出本课题:战略大决战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3.展示汇报1、辽沈战役:思考: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2、淮海战役:讲淮海战役的作用时,注意对前后的知识的联系,上节讲战略反攻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作用,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内容分析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第二课。

本课讲述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解放战争的胜利,上承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内战烽火的点燃及转折,下启新中国的建立,是衔接中国近现代史非常重要的一课内容。

关于本课内容,新课标确定的标准是“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前面已有重庆谈判、内战爆发及战略反攻等相应的解放战争的知识基础,对战略大决战的到来及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等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史料搜集、分析及历史评价和概括等能力,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自主及合作学习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及学生学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基本历史事实;
(2)总体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3)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从“关注身边历史”导入,到“留下历史痕迹”呼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历史并探究和记录历史痕迹的意识,引导树立“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观念。

(2)通过文字、图片及图示等史料展示和战局变化分析等,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提高概括、对比、分析、理解等基本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学会搜集史料以及表达观点、合作学习等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和讨论,认识到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决定因素,进而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通过对北平和平解放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及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四、教学环节及过程设计
(一)【关注身边历史】(导入)
出示学生英雄山扫墓(济南战役纪念馆前)的照片,并引导学生联想:还知道哪些纪念济南战役的地点?——出示解放阁图片
导入:发生在1948年9月的这场战役不仅解放了我们这座城市,还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党中央的贺电中说,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

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人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周恩来后来概况说:济南战役是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的序幕!
今天,我们就从关注身边的历史开始,一起探究、重现“战略大决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设计意图:联系身边生活,发掘本土历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历史。


(二)【重现那段岁月】(讲授新课)
1、三大战役
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进程:
展示:1948年7月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图
采访学生:假设你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士,看到这个对比图,你会认为与国民党决战的时机到了吗?(学生的犹豫、怀疑是正常的)
我们再看一部分资料,你是否会做出不一样的判断呢?
出示国共双方兵员补充、后方局势对比等史料,让学生完成《敌我力量对比(1948年7月)》图表,理解: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辽沈战役:展示拓展资料,使学生了解大决战首战东北的原因。

以《辽沈战役》形势图动态演示战役过程,明确参战的东北解放军、指挥者林彪、罗荣桓、“关门打狗”的战略战术、东北全境解放的战果等基本史实。

再次完善《敌我力量对比(1948年11月)》柱状图,加深对辽沈战役影响和战局发展的理解。

在毛泽东的评价出示前,采访学生:如果你是国民党军队的士兵,辽沈战役后看到这个力量对比图会怎么做?(不少学生会诚实回答:没信心了,准备逃命。


淮海战役:以战役形势图初步展示双方的兵力对比及对阵形势:我军以少数对多数,国民党军队倾重兵以铁路线为依托,守护统治中心的北门户。

如何打?有无取胜的把握?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也是最复杂、最艰难的战役!
资料: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淮海战役结束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的将军们就把它列为经典战役,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

多少年过去了,各国军事学院的战史教材上,都把这次大战称为“经典战例”。

如此艰难、复杂的战役是如何胜利的呢?不仅世界关注,更值得我们来探究。

提前准备的几个小组以不同形式展示其探究成果。

(课前主动领取主题任务卡并按照要求准备,研究主题分别是: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存在的问题;解放军的故事;人民的作用体现等。


此研究性学习展示环节要求(任务卡)如下(提前布置,现场再出示提醒):
根据学生准备和展示情况,老师予以总结评价和引导提升,以陈毅的评价“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突出强调:人民支援是战役取胜的重要原因这一显著特点。

(设计意图:以此役的复杂、艰难及世界对战役的关注和评价切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战役取胜的原因,在课堂上予以展示。

研究性学习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资料搜集、筛选及合作表达等能力;以难度最大、影响最大的淮海战役作为剖析范例,较为全面分析战役胜利的原因,也是对战争快速胜利原因这一难点的提前和适度的分解。


平津战役:视频展示(提醒学生注意战役的参战部队、战略战术、北平和平解放等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傅作义为何要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让学生理解一是战役形势所迫,北平守军跑不掉、打不赢;二是因为北平是历史古都,文物古迹众多且非常珍贵,因为负隅顽抗招致北平遭受战火破坏,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三是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

北平人民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说明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拥护。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完成《三大战役》图表,理解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歼敌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采访学生:假设你是国民党的官兵,此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很多学生会选择投降或赶快逃跑)(设计意图:前后几个“双方力量对比图”出示后采访学生,一是能让学生认识到图表在历史判断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领会军队士气及民心向背是胜负的关键因素。

)战略大决战,不仅消灭了国民党主力,而且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李宗仁以代总统身份请求和平谈判,而蒋介石却继续借和谈之机,加强长江防线军事部署,企图实现“划江而治”的目的。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最终拒绝和谈签字。

毛泽定、朱德毅然下达了总进军的命令: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渡江战役
展示《渡江战役》视频及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威武和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穷途末路之势;知道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解放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学生思考、讨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提醒:从国共两党政策、战场的战略指挥及双方军队的士气表现等方面考虑。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提升。

(三)【留下历史痕迹】(运用及延伸)
恢宏的战争场面已然在时间的长河中淡去,但很多历史的痕迹却不会被抹去,深深地渗透进我们身边很多人的生命中,你发现了吗?
展示我伯父的军功章(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
选出两个让学生判断:我伯父参加的战役?(通过军功章上的文字判断,学生能够判断出是辽沈和平津战役)
我伯父所属的部队是?(部分同学能够根据所学判断:参加过辽沈和平津战役的军队——东北解放军)出示家乡百姓家常见的民工奖状的照片,让学生判断得自于哪场战役?(淮海战役)说明这场战役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人民的支援)
出示我姨夫的军功章:先出示背面,让学生判断是什么战役的?(从时间上判断)再出示正面验证。

问题:姨夫为什么会遗憾?(负伤后,他没能实现攻占南京,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愿望。

)姨夫直至去世,身体里还有一块没能取出的弹片……
我们山东是革命老区,关注一下,你们也会发现很多老辈的亲人经历过战争,留下过革命历史的痕迹。

其实,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整个中国又有哪个地方不是战场、不是后方呢?你的老辈亲人中有类似的文物吗?你的身边有经历过解放战争、甚至是抗日战争的老人吗?
课后拓展作业:搜集你身边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亲人的历史物件,请老人们讲述这些物件的来历,或者讲述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以文字或者录音、录像等形式加以记录。

说明:这就是现在世界上正在推广的、很有价值的“口述历史”——历史亲历者的讲述,是很生动和鲜活的历史记录方式,也是对自己亲人一种很好的纪念。

赶快行动起来吧:关注身边的历史,留下历史的一些痕迹,你会收获很多……
(设计意图: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更引导学生关注和积极探究身边的历史资源,关注身边亲朋的历史经历,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搜集和记录亲人历史经历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有意义的历史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