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等学校中医药教学名师

合集下载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关于2022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关于2022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关于2022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公布日期】2022.07.11•【字号】冀中会奖〔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关于2022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冀中会奖〔2022〕2号各市中医药学会、有关单位(专家):按照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年度工作的安排,根据《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22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提名方式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实行由专家提名和单位提名两种方式。

(一)专家提名:1.具有提名资格的专家包括在我省从事中医药类工作的两院院士,我省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近五年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中医药类项目的第一完成人(2017年起),近五年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并且从事中医药工作的获奖者(2017年起)。

2.专家提名须向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提名专家每人每年提名1项本人所从事专业的项目,被提名项目信息公示时将一并公开提名专家信息。

3.提名专家不能作为2022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全部提名项目的完成人,并应回避其提名项目的评审工作。

4.提名专家须独立撰写对所提名项目的意见,如有异议,提名专家负责协调处理。

(二)单位提名:1.提名资格的单位包括:各市(县)卫生健康委(局)中医药管理局(处);省卫健委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及驻石医疗部队医院;省所属医学高等院校;各市中医药学会。

2.提名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遴选机制,提名本地区、本部门的优秀项目,并加强材料审查和把关。

二、提名条件及有关规定(一)提名项目要求:1.提名本奖项须为中医药领域的项目(如: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中医护理学科的项目),不受理西医项目。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你“十字养生诀”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你“十字养生诀”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你“十字养生诀”作者:李仲文周丽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8年第01期李佃贵,第三届国医大师。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原院长,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名老中医。

67岁的国医大师李佃贵精神矍铄,常被误认为只有50来岁。

虽然在国医大师队伍中他“年纪轻轻”,但李佃贵却一身光环,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唯一的“双师”(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因擅长脾胃肝胆疾病,他被患者称为胃癌前病变的克星。

李佃贵精力充沛。

医院为保护他这个镇院之宝,规定他的专家号只能预约25个,李佃贵却主动要求增加到50个号。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没挂上号的患者来碰运气。

于是,李佃贵又会多加20个号。

每次,上午的坐诊都会延迟到下午。

这一度让很多年轻学生不适应,他们都自叹身体不如老师。

李佃贵说,这都归功于自己的一套“十字养生诀”。

一把梳子早晚洗漱时各梳头100次,刺激大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脑细胞的代谢。

两次运动每天锻炼两次。

尽量避开空气质量不好的晨起和晚上时间。

三杯开水晚上临睡前半杯开水,晚间起夜半杯开水,晨起后半杯开水,以稀释血液,防止心脑血管意外。

四季相应四时气象的特点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衣食住行要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五穴按摩百会、涌泉、足三里、天枢、三阴交早晚各坚持按摩100次,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六里步行快速步行是最好的运动。

每日坚持步行6里路,可强身健体。

七天洗澡洗澡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过短,一般秋冬季节7天为宜。

频繁洗澡会将人体表面的皮脂膜洗去,失去第一层保护。

平时要做好擦身清洁工作。

八时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以恢复体力。

过短,体力不宜恢复;过长,也会使大脑混沌,精神萎靡。

九成饭饱每餐九成饱,健康活到老。

一日三餐,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十分笑容每天大笑1分钟,等于运动45分钟。

李佃贵认为,疾病的生成与情绪有很大关系,生气、郁闷会导致肝气不畅,肝气不畅会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则易浊毒侵犯,最终导致萎缩性胃炎等疾病,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又与胃癌关系密切。

封面人物 黄锁义

封面人物 黄锁义
黄锁义 | 封面人物 |
黄锁义,1964 年 10 月出生,广西南宁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
பைடு நூலகம்
黄锁义教授为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专 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广西中医药大学药物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中药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导师和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化学学科 带头人、广西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自治区级创新创业 民族医药教学团队带头人、自治区优秀创新创 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国家中医药科研 二级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主任。为国家科 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 专家,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中国化工 学会专家库专家,福建、重庆、河北、江西、 广西等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评审专家,广西科技成果评价及奖励评审 专家,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广西民族 药审评专家,广西药品审评专家,广西化学化 工学会专家库专家,广西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库 专 家, 广 西 食 品 安 全 标 准 审 查 专 家, 广 西 食 品 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广西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 库专家,广西发展战略研究会专家,广西高等学 校教师系列化学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广西教育科 学学科组专家,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 师培养工程研修计划审核专家,广西自然科学优 秀论文评审专家,广西化学化工类专业委员会论 文竞赛评审专家,广西百色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 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中 国民族医药学会民族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 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广西医学教育分会委 员,全国卫生化学教育学组委员会委员,广西本 科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现有学位授权点骨干教师基本情况汇总表-河北中医学院

现有学位授权点骨干教师基本情况汇总表-河北中医学院

170830 1 170830 1
20 1443220 学科名称及代码 17 17 学科方向名称 08 08 中西医结合临床
220011770088333000222003311000022 111444443322220011770088333000222003311000022 学科名称及代码 03 43 03 学科方向名称
2 10 22 10 中药炮制与资源 01708 02 01708 02 临床中药学
30203 1443 30203 中药药理学 201708302 1002 2201708302 1002 中药化学
孙立虹 王艳君 佘延芬 孙彦辉
1959-09 1962-05 1971-04 1971-02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二级学科博士 学位授权点 专业技术职务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一级学科硕士 学位授权点 专业技术职务 正高级 正高级 中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正高级 副高级 正高级
1973-06
护理学院
副高级
30 1 30 白建英
1965-08
护理学院
副高级8 8 邸书珍1 Nhomakorabea62-10
护理学院
正高级
70 70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及代码
1056-中药学硕士 专业硕士
01 02 01 02 教师姓名
出生年月
所在院系
专业技术职务
2 10 22 10 郑玉光
1973-04
药学院
正高级
03 43 03 严玉平
教师姓名 杜惠兰

2009年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

2009年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

2009年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2008年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2007年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名单阎步克北京大学张恭庆北京大学陈岳中国人民大学龙翼飞中国人民大学华成英清华大学柳冠中清华大学钱易清华大学陈后金北京交通大学左铁镛北京工业大学韩伯棠北京理工大学杨屹北京化工大学郑光美北京师范大学刘德海中国音乐学院佟家栋南开大学郁道银天津大学元英进天津大学尹贻林天津理工大学王建华天津医科大学王爱玲中北大学朝伦巴根内蒙古农业大学滕利荣吉林大学张福贵吉林大学柳海民东北师范大学张家骅黑龙江大学王焕定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洪斌东北农业大学陈思和复旦大学顾牡同济大学王如竹上海交通大学季浏华东师范大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沈坤荣南京大学徐士进南京大学戴先中东南大学王炜东南大学杨孝平南京理工大学霍剑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施蕴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士信合肥工业大学刘军沈阳建筑大学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李玉林吉林大学刘桂真山东大学王育济山东大学王燕青岛理工大学牟志美山东农业大学张子戌河南理工大学马费成武汉大学赵林武汉大学王建枝华中科技大学刘泉武汉理工大学胡亚敏华中师范大学文卫平湘潭大学张亚林中南大学李宇峙长沙理工大学白解红湖南师范大学骆世明华南农业大学莫雷华南师范大学谭兵海南大学黄格胜广西艺术学院侯一平四川大学张兴国重庆大学龚晖西南交通大学汪青松安庆师范学院张馨厦门大学朱传喜南昌大学宋保维西北工业大学傅丰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邹志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晓阳西安美术学院王乃昂兰州大学张建龙新疆医科大学边传周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谢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虹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吴英绵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黄春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邓国良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刘雨棣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季永青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俊良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李学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吕景泉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赵明生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宋清龙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施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李波勇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黄蔚雯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田平安西南政法大学段昌群云南大学宁平昆明理工大学葛文杰西北工业大学邱葭菲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胡颂恩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李双江解放军艺术学院方永刚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李军空军工程大学2006年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如下:姜伯驹北京大学蒋绍愚北京大学许崇任北京大学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傅水根清华大学郝吉明清华大学王玉凤北京交通大学张晓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越北京理工大学杨祖荣北京化工大学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张沅中国农业大学王静爱北京师范大学张颂中国传媒大学沈四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铁霖中国音乐学院杨圣敏中央民族大学程鹏南开大学吴恩惠天津医科大学路紫河北师范大学董常生山西农业大学梁希侠内蒙古大学孟长功大连理工大学娄成武东北大学翟玉春东北大学石玉秀中国医科大学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张先治东北财经大学李勇吉林大学孙利天吉林大学张奎良黑龙江大学唐朔飞哈尔滨工业大学游宏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璞哈尔滨医科大学范康年复旦大学袁志刚复旦大学沈祖炎同济大学乐经良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上海交通大学房鼎业华东理工大学周小燕上海音乐学院左玉辉南京大学蒋永生东南大学王惠民河海大学王心如南京医科大学汪受传南京中医药大学尤启冬中国药科大学马景仑南京师范大学何莲珍浙江大学陆国栋浙江大学杨启帆浙江大学肖瑞峰浙江工业大学程福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明山厦门大学孙世刚厦门大学杜天真江西农业大学赖大仁江西师范大学高英茂山东大学于良春山东大学董树亭山东农业大学王玮山东师范大学关绍康郑州大学樊明文武汉大学郭齐勇武汉大学李征航武汉大学陈孝平华中科技大学吴昌林华中科技大学张献龙华中农业大学周益春湘潭大学柳礼泉湖南大学陈启元中南大学罗学港中南大学唐凯麟湖南师范大学黄天骥中山大学丁彦青南方医科大学孟勤国广西大学何玉林重庆大学顾宜四川大学李甘地四川大学王喜忠四川大学易思蓉西南交通大学黄廷祝电子科技大学陈代文四川农业大学庞皓西南财经大学刘甫迎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项昭贵州师范大学崔运武云南大学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桑达多吉西藏大学唐宗薰西北大学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王兆安西安交通大学孙肖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赵逵夫西北师范大学旦正青海民族学院王玉炯宁夏大学曹连莆石河子大学王雪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张生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洪延姬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2003年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政策法规”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政策法规”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政策法规”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收稿日期:2018-10-31基金项目:河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政策法规”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17ba-20);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课题名称:中医类专业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SQ141084)作者简介:张亚林(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唐晓亮(1972-),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中医药文化;何莲(1981-),女(汉族),河北文安人,实验师,研究生学历;高隽(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

*通讯作者:丁旭(1974-),男(汉族),河北辛集人,高级政工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并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中医药法》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开辟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是推动和促进我国中医药领域发展进步的里程碑。

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下,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医药法》的相关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而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中医药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纳入教学体系,对于推动《中医药法》的贯彻落实,培养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长久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政策法规”学习现状“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宣传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必须全面了解其基本内容,掌握其精神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宣传普及中医药政策法规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法律观念的重要工作,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重要使命,在促进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河北医科大导师名单

河北医科大导师名单

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序号姓名性别二级学院专业1李文斌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2 张翼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3 许彦芳女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4 温进坤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 韩梅女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 姜玲玲女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 崔慧先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8 王保芝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9 闫蕴力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 张雷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1 高福禄男承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2 凌亦凌女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3 段惠军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4 丛斌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5 张祥宏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6 王洁女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7 齐凤英女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8 左连富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9 王润田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20 吕占军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21 单保恩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免疫学22 刘殿武男河北医科大学公卫学院病原生物学23 丛斌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24 谷振勇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25 刘坤申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科学(心血管病学)26 傅向华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学(心血管病学)27 崔炜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学(心血管病学)28 王建华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学(心血管病学)29 齐晓勇男河北省人民医院内科学(心血管病学)30 尚晓明男唐山工人医院内科学(心血管病学)31 潘崚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学(血液病学)32 罗建民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学(血液病学)33 姚树坤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科学(消化系病学)34 姜慧卿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学(消化系病学)35 张晓岚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学(消化系病学)36 宋光耀男河北省人民医院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37 房辉女唐山工人医院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38 李英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学(肾脏病学)39 曹治宸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学(传染病学)40 李春岩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病学41 刘怀军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病学42 王铭维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病学43 王维平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病学44 柴锡庆男河北工程学院神经病学45 吕佩源男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病学46 王士杰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学(普通外科学)47 李勇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学(普通外科学)48 蔡建辉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学(普通外科学)49 马景学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学(普通外科学)50 吴小华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学(普通外科学)51 程建新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学(普通外科学)52 李晓明男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外科学(普通外科学)53 张英泽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外科学(骨外科学)54 陈百成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外科学(骨外科学)55 蔡文清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学(泌尿外科学)56 刘俊峰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学(胸心血管外科学)57 祝淑钗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学(胸心血管外科学)58 高献书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学(胸心血管外科学)59 张健慧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学(胸心血管外科学)60 张庆俊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学(神经外科学)61 焦保华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学(神经外科学)62 赵文清男河北省人民医院外科学(神经外科学)63 崔建忠男唐山工人医院外科学(神经外科学)64 董福生男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学院外科学(整形外科学)65 杨牧祥男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66 张大宁男天津中医药研究所中医诊断学67 温进坤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68 陈志强男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西医结合基础69 刘和娣女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70 王亚利男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71 姚树坤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72 刘亚娴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73 杜惠兰女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74 吴以岭男河北省以岭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75 李佃贵男河北省职工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76 宋秀君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77 王永利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78 张永健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79 张兰桐男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80 张海林男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81 楚立男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82 任雷鸣男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药理学83 张建新男河北省疾病控制中心药理学84 侯艳宁女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药理学注:以上81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有三人可同时指导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0801)一、专业介绍中药学专业,学制四年,专业门类为理学。

本专业始建于2004年。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

专任教师中,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中医药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1名,河北省中药特色技术2名。

本专业紧紧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教学科研质量与水平。

本专业拥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即中药制剂实验室和中药生物工程实验室,拥有1个中药赏析园和1个中药博物馆。

本专业依托“教育部分子诊断药学实验室”科研平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以及河北大学河北省药物创制协同创新中心、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人文与科学素养、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中药学高级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中医药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医药高等学校、中药制药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药品检验部门、医院中药房、医院中药制剂室和中药材种植与进出口贸易公司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检验、流通等领域的中药学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1: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培养目标2: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培养目标3: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工作。

培养目标4: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体、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药种植、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及质量控制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生产、中药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并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1.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1-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基本规律;1-2: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中药研究、生产及质量评价的意义。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辨治乙型肝炎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辨治乙型肝炎经验

-国医传承•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辨治乙型肝炎经验张金丽7刘小发7娄莹莹7王绍坡7李佃贵2【摘要】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擅治多种疑难杂病,对肝胆病颇有研究,其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

李教授依据“伏邪”理论,提出浊毒化瘀入络是乙型肝炎的核心病机,认为“浊毒内伏”是乙型肝炎发病的始动因子,依病情发展和转归分为浊毒中阻期、浊毒入络期、及浊毒伤阴期。

在治疗方面以化浊解毒贯穿治疗全过程,根据乙肝病毒感染初、中、末期加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滋养肝肾治疗法则,确立了化浊解毒,疏肝理气、化浊解毒,活血通络、化浊解毒、滋养肝肾三大基本法则,优化筛选并制定出的基本方药,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乙型肝炎;化浊解毒;胁痛【中图分类号】R63【文献标识码】APrafessor Lt Diangu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Di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Hepatitis BZHANG Jin-1U,LIN Xiao-fk,LOU Ying-ying7,WANG Shao-po7,L)Dian-gui5J He/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mPitUnal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 He/ei056206)[Abstract i Chinese medicine has achieved remarUaPle results in the Weatuent of chronic hepaktis B.Based on thetheory of"Fu Xie"‘Professor Li Diangui,a great master of WaPitUnal Chinese Medicine,ppposed that turbidity,toxin andbdob stasis enteVny collaterals are the core pathogenesis of Hepaktis B,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Hepaktis B.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obsWuction sUge,the colPurai stage and the YIN stage.In the treat-ment,removing turbid and deUxifying is used mroxehox-the whole process of 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merayeuUo pVn-cipPs of dispersing liver-qi and reguPkny Qi,promoting blood circhPtUn and dre/aing collaterals:nouVshing liver andkidnep in the early,middle and Pte stages of hepakUs B virus infection,the principles of removing turbid and deUxifying, dispersing liver-qi and removing turbid and deUxifying have been estaPPsheO,the three basic pVncipds of Huoxxe TonyPo,Huazhuo Jie/u,nouVshing liver and kidnep are optimized and selected for clinical use.【Keywords-Hepatitis B,Removing Turbidity auk Detoxificakon,HypochondVac Painyain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J简称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若病毒得不到良好控制,后期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

周爱民 古代方剂应用研究

周爱民 古代方剂应用研究
“寓固于通” —— 苏合香丸佐以訶子; “寓补于泻” —— 龙胆泻肝汤佐以生地、当归;
“寓泻于补” —— 六味地黄丸中配泽泻、丹皮、茯苓;
“寓刚于柔” —— 麦门冬汤中佐用半夏; “寓柔于刚” —— 吴茱萸汤中佐用大枣; “寓寒于热” —— 黄土汤中佐用黄芩; “寓热于寒” —— 芍药汤中少佐肉桂;
古代方剂应用研究
三、成方化裁与直接组方
临证处方的基本思路主要有成方化裁和直 接组方两种形式。 成方化裁以方剂辨证和对成方配伍关系的 理解为前提,倾向于直接利用成方及对其主要 药味配伍的运用,突出方与证的对应关系。 直接组方则以当前病证病机、治法和中药 配伍知识的把握及个人用药经验为基础,倾向 于对个人用药谱中药味的一种临时重组,强调 法与药的基本关系。
古代方剂应用研究
第二部分
古方变化运用技巧
临床上为使所拟方药与当前特定病证具有很好
的针对性,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对原方进行适
当化裁,即所谓“用古方治今病,要在变化”。
变化用方主要包括:
1.对原方次要药味增减,保留主体配伍部分。
2.适当增入功效突出的药对。
3.串并数方中的主要配伍群。
4.数方并用。
古代方剂应用研究
方证有所差异的情况下,在选用原方的基础上,
对其组成中的次要部分进行适当化裁,使化裁后
的方剂更加切中病情的变化。
古代方剂应用研究
《董建华医案》:刘某,男,7岁。初期微有
恶寒,旋即发烧,体温高达40.6度。头痛无汗,
微有咳嗽,口渴喜饮,食欲不振,舌苔微黄,脉
浮数。治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处方:
银花10g
炒麦芽10g
服一剂其病告愈。
古代方剂应用研究 3.方证关联——合方化裁

河北中医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河北中医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河北中医学院校史馆解说词欢迎各位领导参观河北中医学院校史馆。

“岐黄宝典,橘井馨香”由原河北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龙庄伟先生题写:借典故指代我校拥有丰富的医学古籍,褒扬我校培养了众多服务于人民健康事业的人才。

校史馆共分为五个展区。

第一展区展示的是我燕赵大地的悠久历史,人文荟萃,底蕴深厚。

泥河湾孕育东方人类,女娲伏羲成就人文始祖;三祖文化奠定中华文明,神农黄帝开创中医历史;医祖扁鹊名闻天下,金元医家学术争鸣;中西汇通创新发展,当代名医群星璀璨。

第二展区介绍的是河北中医教育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我校校史。

学校前身是1956年成立于保定的河北省中医学校。

195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河北中医学院,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采用了“南北合”和“访贤”的举措扩充了师资,杨医亚、夏锦堂等名家入校任教。

195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保定召开,我校编纂的《新编伤寒论》获会议表彰,当时河北对中医界颇具影响力。

1962年,河北中医学院随省会迁到了天津,与天津中医学院合而为一。

当年有诸多京津名家如哈荔田、马新云、田乃庚、邢国璋等群贤汇集,在科研著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

1969年,天津恢复为直辖市,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我校也随之迁来石家庄,与当时的河北医学院合并为河北新医大学。

1979年,学校首次恢复独立建制,并先后设立中医、针灸、中药、中西医结合、中医高护等多个专业,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数千名中医药人才。

1995年,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以及石家庄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合并为河北医科大学。

2013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河北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河北中医药强省建设,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河北中医学院再一次恢复独立建制,成为河北省中医药教育中唯一一所公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

全校师生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先后取得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中医学专业被教育部纳入“5+3”一体化培养院校等一系列重大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医名师躬行仁术普救苍生——记著名脾胃病专家、全国唯一“双师”李佃贵教授

国医名师躬行仁术普救苍生——记著名脾胃病专家、全国唯一“双师”李佃贵教授

T echnology First科技先锋国医名师 躬行仁术 普救苍生——记著名脾胃病专家、全国唯一“双师”李佃贵教授■ 文/牛新志他,首创中医“浊毒学说”,成功攻克胃炎癌前病变之顽疾。

他,是全国最年轻的国医大师之一,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颁奖和亲切接见。

他,是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治学育人上医德、医技并重,培养了一大批省内国内知名中医专家。

他,做客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成为河北省做客该栏目的首位医学专家。

他就是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全国唯一“双师”,被誉为“胃癌前病变的克星”,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李佃贵。

大胆创新,首次提出并创立“浊毒学说”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李佃贵教授在总结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并创立了“浊毒学说”, 制定出一整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治疗法则与有效方药。

经数万例病例的临床实践,总有效率达到了85%以上,从而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肝硬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理论。

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许多患者都慕名前来求诊。

李教授的科研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浊毒理论,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肝硬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疑难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该理论对当前防治雾霾、预防癌症、治未病等临床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李教授的“浊毒理论”以其严谨的理论结构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引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

2008年,我国首家国家级浊毒证研究室——慢性胃炎浊毒证研究室获批成立,此后以“浊毒理论”为指导的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相继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

贾春生提名项目-河北中医学院

贾春生提名项目-河北中医学院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河北中医学院首先提出“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概念,深入论证其研究价值,并付诸研究实施,将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通过论文发表及同行交流等形式推广向河北中医学院门诊部、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或部门,指导针灸临床刺灸法的选择及具体应用,为提高针灸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5
李晓峰
副教授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
收集、选取文献资料,挖掘分析文献数据
6
覃亮
主治医师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中医学院
录入、挖掘分析文献数据
7
许晓康
讲师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
录入、挖掘分析文献数据
8
张莘
讲师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
录入、挖掘分析文献数据
9
张选平
讲师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
录入、挖掘分析文献数据
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研究成果为针灸医师选择适宜刺灸法提供了文献学证据,研究成果自2011年开始,逐渐在河北中医学院门诊部、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等推广应用,在针灸临床中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反馈。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贾春生,徐晶,李晓峰,王建岭.刺灸法效应特异性概念的提出及研究价值.中国针灸,2011,31(7):577-579.
注:所填报内容必须与推荐书中提交的完全一致,否则责任自负,可自行调整行间距。
提出刺灸法效应特异性概念,制定研究思路与方法,指导文献数据挖掘分析
河北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
2
王建岭
副教授
河北中医学院

黄芪甲苷通过调控Caspase-1介导的经典焦亡途径抑制细胞焦亡缓解脑缺血

黄芪甲苷通过调控Caspase-1介导的经典焦亡途径抑制细胞焦亡缓解脑缺血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4.02.018·论著/中医中药与免疫·黄芪甲苷通过调控Caspase-1介导的经典焦亡途径抑制细胞焦亡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张怡侯仙明张拴成周晓红刘璐瑶王泽超高维娟(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省心脑血管病中医药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91)中图分类号R743 R277.7 R39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4)02-0325-05[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脑组织的干预作用及对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R)、溶剂对照组(DMSO)和黄芪甲苷组(AS-Ⅳ)。

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构建大鼠脑I/R损伤模型。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Zea Longa评分评估,脑梗死体积采用TTC染色法进行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采用HE染色法分析,采用Caspase-1和TUNEL免疫荧光双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细胞焦亡,Western blot分析脑组织内NLRP3、Cleaved Caspase-1、IL-18、IL-1β等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通过构建大脑MCAO/R模型发现,黄芪甲苷可有效改善脑I/R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缓解梗死侧神经细胞的坏死、丢失情况,并通过调控Caspase-1介导的经典焦亡途径抑制细胞焦亡。

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调控Caspase-1介导的经典焦亡途径抑制神经细胞焦亡,缓解脑I/R损伤。

[关键词]黄芪甲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焦亡;Caspase-1信号通路Astragaloside Ⅳimprov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inhibiting pyroptosis via regulating Caspase-1-mediated classical pyroptosis pathway ZHANG Yi, HOU Xianming, ZHANG Shuancheng, ZHOU Xiaohong, LIU Luyao, WANG Zechao, GAO Weijuan.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stragaloside Ⅳ on cerebral tissue injury caus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R)and pyroptosis mediated by Caspase-1 signaling pathway. Methods: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of sham operation (Sham), model (MCAO/R), solvent control (DMSO) and astragaloside IV (AS Ⅳ). Cerebral I/R inju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for 2 hours and reperfusion for 24 hours. Zea Longa scor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of rats,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 was evaluate by TTC staining,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brain tissue was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pyroptosis of brain was observed by Caspase-1 and TUNEL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 staining,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NLRP3,Cleaved Caspase-1,IL-18 and IL-1β in brain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By constructing the MCAO/R model,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stragaloside Ⅳ can reduc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caused by I/R in rats, reduce the infarct volume ofbrain, relieve the necrosis and loss of nerve cells on the infarct side, and inhibit pyroptosis by regulating the classical pyrop‐tosis pathway mediated by Caspase-1. Conclusion:Astragaloside Ⅳ may alleviate cerebral I/R injury by inhibiting pyroptosis via regu‐lating the classical pyroptosis pathway mediated by Caspase-1.[Key words]Astragaloside Ⅳ;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Pyroptosis;Caspase-1 signaling pathwa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2104963);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BJ2020027);河北中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计划项目(YQ2020004);河北中医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BSZ2020013);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21103);河北中医学院燕赵医学研究项目(YZZZ2022002)。

赵玉庸天津书稿

赵玉庸天津书稿

名家传略一、名家简介赵玉庸,男,1940年11月25日出生,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

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学术专长为中医内科肾病的临床及科研。

曾任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主任、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导师组成员。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第二、三届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第四、五届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委,《河北中医》副主编,《疑难病杂志》副主编,第二、三、四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河北省优秀教师,石家庄市人大代表。

二、业医简历赵玉庸教授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

任医史教研室助教,拜在郭霭春老师门下,从事文献学研究。

郭老师考虑古文是学习中医的基础,首先为首届留校的青年教师开设了古文课,以《古文观止》为教材,每周半天,另外给赵玉庸开小灶,每周日晚上在郭老家讲《左传》,坚持近两年的时间,系统讲解了全部《左传》,古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学习古文的同时,要求每周到天津市图书馆善本书阅览室查阅地方志,为《中国医籍考》收集资料。

在专业学习方面,要求通读《张氏医通》。

在郭老师的指导下,赵玉庸的中医理论水平提高了很多。

1963年3月卫生部在南京召开全国中医文献研究学术会议,当时国内著名的教授全部到会,赵玉庸随着郭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不仅拜见了各位前辈,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

《脉学心悟》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田淑霄名师介绍:李士懋(1936.7~)男,山东黄县人。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基专业博士生导师,高徒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内科、温病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为中医脏象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心脑理论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

临床崇尚经方,形成以脉诊为中心的辩证论治方法。

擅长中医急症及心脑血管病。

1962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毕业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1979年调入河北中医学院任教至今,现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徒导师,国家新药评审委员。

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成为我国中医院校第一届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六年间,受秦伯未、任应秋、刘渡舟、赵绍琴、董建华等诸多老师的教诲,打下了较扎实的中医功底。

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锻炼了坚实的临床功底。

1979年调入河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又系统学习了中医经典及各家著作,理论有了较大提高。

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以脉学为中心的辩证治体系,以心脑血管病为临床专长。

代表专著有《脉学心悟》、《温病求索》、《濒湖脉学解索》、《中医内科急病医案辑要》等。

发表学术论文计78篇,专著及合著16部。

科研9项。

研制并获临床批件新药5项。

获奖情况:降脂胶囊的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软脉胶囊的制究(新药基金资助项目)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脑栓通胶囊的研究,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社会兼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心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肺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新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药基金评审专家脉象千变虚实为纲脉象确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医家将其分为24种脉,27种脉,34种脉等,另外还有怪脉、真脏脉。

而且,两手脉象可各不相同,寸关尺三部亦可各异。

除单脉外,常又有很多兼脉,纷纭繁杂,的确难于掌握。

如何执简驭繁、纲举目张呢?历代医家都作过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将脉分为阴阳,以浮沉迟数为纲,或浮沉迟数虚实为纲,亦有将浮沉迟数虚实滑涩合为八纲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陈志强
河北中医学院
14
杨志新
承德医学院
15
陈海英
河北医科大学
16
姜贵云
承德医学院
17
梁广和
承德医学院
18
商亚珍
承德医学院
19
阎艳丽
河北中医学院
20
董尚朴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省高等学校中医药教学名师
评审结果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序号姓名单位 Nhomakorabea1
马晓莉
河北大学
2
王志文
华北理工大学
3
王茹
河北中医学院
4
王鑫国
河北中医学院
5
包巨太
华北理工大学
6
史清文
河北医科大学
7
许庆友
河北中医学院
8
张一昕
河北中医学院
9
李永民
河北北方学院
10
李继安
华北理工大学
11
张德英
河北中医学院
12
吴范武
华北理工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