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酯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羧酸-酯的教案

高中化学羧酸-酯的教案

高中化学羧酸-酯的教案【篇一:2015年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3.3羧酸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走进实验室,有没有闻到什么气味?什么物质的气味?(二)新课进行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乙酸一、乙酸的分子结构[演示]乙酸的分子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提问]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简式。

介绍乙酸的官能团——羧基。

o ‖o‖ 分子式:c2h402 结构简式:ch3—c—o—h 官能团:—c—oh(羧基)二、乙酸的物理性质师:乙酸又叫醋酸和冰醋酸。

为什么叫冰醋酸?[指导实验]观察乙酸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冰醋酸。

并看书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生: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易溶于水和乙醇。

熔点:16.6℃沸点:117.9℃[设问]北方的冬天,气温低于0℃,保存在试剂瓶内的乙酸凝结成冰状。

如何能安全地将乙酸从试剂瓶中取出?三、乙酸的化学性质[探究]高一书上已简单介绍过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

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化学药品设计实验方案:(1)证明乙酸确有酸性;(2)比较乙酸酸性的强弱。

[药品]na2co3粉末、乙酸、石蕊[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学生活动] 叙述实验现象,讲出设计方案。

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1.酸性[科学探究]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与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结论:酸性:乙酸碳酸苯酚师:ch3ch2oh 、c6h5oh、 ch3cooh中都含有羟基醇、酚、羧酸中羟基的比较2、酯化反应 ch3cooh + hoch2ch32ch3 + h2o乙酸乙酯思考1: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方法:1.加热;2.用无水乙酸与无水乙醇做实验;3.加入浓硫酸做吸水剂思考2: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的羟基提供?[演示课件] 酯化反应机理学生理解: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的羟基提供。

高中化学_羧酸 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 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教学设计乙酰水杨酸【思考】这些有机酸的组成、结构有什么共同点?你能由此总结出羧酸的定义吗?【投影】1、定义:【过渡】如果这些酸大家比较陌生,那有一种酸我们肯定熟悉,还经常吃到,那就是醋酸,即乙酸,所以我们以乙酸为例学习羧酸的有关问题。

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与生活密切关联,产生浓厚兴趣利用“支架”式问题的层层递进,使学生通过羧酸组成和结构的异同比较,顺利总结出羧酸的结构特征【实物展示】这是一瓶乙酸请一个同学来问一下味道(注意煽闻法),你来总结一下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的结构【过渡】除了观察实物,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步骤是?【展示】大家来观察官能团羧基,氧原子吸电子能力强,羟基受羰基影响,羟基上的氢变得活泼氢氧键容易断,碳氧单键也易断。

氢氧键断键,体现酸性。

思考交流通过乙酸迁移到羧酸这类物质的学习,体现个别到一般,结构学性质的的学习方法乙酸是一元弱酸,能电离产生氢离子,具有酸的通性,举例说明乙酸能跟哪些物质反应?金属、酸碱、碱性氧化物部结构用途性质决定决定【演示实验】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来做一下这个实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CH 3COOH+CO 32-=2CH 3COO -+H 2O+CO 2↑H 2O +CO 2+C 6H 5O -→ C 6H 5OH +HCO 3-整理实验现象,完成学案表格 【投影】1.酸性:乙酸>碳酸>苯酚【学以致用】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1mol 水杨酸最多可以消耗多少摩尔NaOH ?(2)水杨酸类药物用量不当会导致中毒,通常采用静脉注射NaHCO 3溶液缓解水杨酸中毒。

【讲解】通过这两个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酚酸中羟基活性是不同的,含羟基的有机物还有哪一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学案表格,比较醇、酚、羧酸中的羟基活性强弱含羟基的物质比较项目 醇酚羧酸羟基上氢原子活――――→逐渐增强按照学案要求,完成现象记录、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板演 学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节 《羧酸 酯》 教学建议

第三节 《羧酸 酯》 教学建议

三、教学建议
2、认真充分利用好科学探究栏目,培养学生化学实验与 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书安排了两个科学探究和一个思考与交流栏目。栏目涉 及:实验原理和平衡原理的理解与运用、仪器的选择与组合、 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细节要求等,对 学生的总体能力要求较高。建议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这几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抓住契机 强化考纲要求的三大能力之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 力的培养。
代表物 乙醇 苯酚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 C6H5OH CH3COOH 与Na2CO3 与钠 与NaOH 酸性 的反应 反应 的反应 与NaHCO3 羟基的 的反应 活泼性
教学片断二P62 科学探究:关于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 水解速率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乙酸乙酯水解方程式:
【实验设计思路】:
1、如何判断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速率的大小? 2、设计对照实验最重要的是控制变量,即除了要观察 的变量外,其余变量都应该始终保持相同。探究酸碱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需要控制哪些条件不变?探究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需要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3、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三、教学建议
3、在教学中继续贯彻结构决定性质、分类思想等学习方法的指导 将乙酸、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等知识迁移到羧酸类化 酯化反应,羟基酸自身的各种酯 化反应。 HOOC-COOH HO-CH-COOH CH3
教学片断三 P63思考与交流:要求学生从平衡原理角 度设计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措施
问题1.请完成乙醇和乙酸酯化反应的方程式,并思考该反 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问题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本反应 思考有哪些因素可以使乙酸乙酯产率提高?下表是各物 质的沸点

2022年教学教材《《羧酸酯》教案2》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羧酸酯》教案2》优秀教案
[讲]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不能用石蕊来检验是否含有乙酸,其实只要将试管振荡一下,看是否有气泡逸出就可以了;接受试管中有大量的水,其中溶解的少量乙醇可能无法通过CuO与乙醇的反响来验证,但可根据有乙酸挥发出来,推知也会有乙醇挥发出来。
[问]接受试管中有什么现象?所获得产物的量多少如何?
[讲]第一组接受试管内无明显现象,第二、三组实验中接受试管内有分层现象,并有浓厚的果香气味。从比照结果来看,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第二组做法得到一定量的产物;第三组做法收集到的产物的量最多。
[板书]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响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问]在该反响中,为什么要强调加冰醋酸和无水乙醇,而不用他们的水溶液?
[讲]因为冰醋酸与无水乙醇根本不含水,可以促使反响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讲]前面的实验中,为了获取更多的乙酸乙酯,我们除了利用浓硫酸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促使反响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外,还用到了其它什么方法促使反响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讲]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同时还是一个简易的蒸馏装置,边反响边蒸馏,使生成物及时从反响体系中别离出去,也有利于试管内的反响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问]第二组做法比第三组做法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明显少,试分析原因,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分析是正确的。
[讲]由于参加了催化剂浓硫酸,反响速率大大加快了。加热时,蒸馏出的蒸气的成分是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冷凝成液体后收集在盛水的试管中,但乙酸和乙醇是溶于水的,乙酸乙酯作为有机物,又易溶于乙酸和乙醇这样的有机溶剂中,所以必然有局部乙酸乙酯溶在乙酸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因而收集量减少;但试管中如果盛放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提高收集效率,并提高乙酸乙酯的纯度,因而收集量要多。

高中化学_羧酸 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  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三节羧酸酯【教学目标】1.了解羧酸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掌握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酯的水解反应。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投影图片,厨房中必备的一种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为乙酸和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含有的一些有机羧酸,直观引入本节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第一自然段,总结羧酸的定义与羧酸的分类,(一)羧酸1.定义:羧基与烃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分类:(1)根据羧基相连的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酸、芳香酸。

(2)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羧酸又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如乙二酸HOOC —COOH)、多元酸。

二、实验探究,把握本质[投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第二自然段,找出乙酸的物理性质,自由回答。

(一)乙酸1.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又叫醋酸,无色冰状晶体(所以又称冰醋酸),溶点16.6℃,沸点117.9℃。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投影]结合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已有的知识,在练习本上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

2.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 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OOH(羧基)[过渡]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可以用醋除去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包括CaCO3)说明乙酸什么性质?3、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投影]①由于乙酸具有酸性,同桌间讨论总结乙酸都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自由发言。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B、与活泼金属反应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D、与碱反应E、与某些盐反应②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回答: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如何?③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仪器和化学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方案,验证乙酸、碳酸、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提示:用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来回答,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投影】实验方案一:实验方案二:CHHHHCOO选择最佳方案组装一套装置进行验证,让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记录好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自由展示。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经过必修有机内容和选修有机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合物以官能团为导向的结构与性质探究已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

能够主观的对酯类物质的结构以及常见性质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

所以本节课设计的预习学案和常规性质的探究学案部分,学生处理比较好。

但是在有机化合物综合分析部分,比如酯化反应和酯类水解反应对比分析、皂化反应实验过程及试剂作用分析。

这部分涉及到较深层次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来说较有难度。

应作为课堂的重点进行引导和讲解。

【效果分析】在整个课堂设计中,预想的亮点有四:1、新课引入部分意境创设2、百家讲坛部分师生互动3、探究部分学生活动以及授课思路的连贯性4、学生分组对比试验的分析总结课堂讲授过程中,基本上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效果。

学生活动的开展,授课思路的连贯,分组实验的实施情况等都顺利的开展。

不足之处是课堂语言组织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语言的重复、措辞的不准确等。

课堂节奏的掌控也有需要提升之处。

课堂进展应该更连贯,课堂活动应该更合理。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经过对羧酸的性质探究后,引入的一种重要的羧酸衍生物—酯。

通过《化学2(必修)》乙酸乙酯和油脂相关性质的学习,和本课时前面章节中多种有机物的性质探究,对本节课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按照从乙酸乙酯出发,以特例到泛例,从泛例又升华到生活中特例的认知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酯类物质相关性质的学习。

作为以官能团为导向的有机化合物学习的模式,本节课作为主要有机物的收尾部分,强调和升华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教材内核思想。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魔棒”常被用于晚会现场气氛的渲染。

其发光原理是利用H2O2氧化草酸二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草酸二酯(CPPO)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草酸二酯属于芳香烃B.草酸二酯的分子式为C26H23O8Cl6C.草酸二酯难溶于水D.1 mol草酸二酯最多可与4 mol NaOH反应(不考虑苯环上氯原子的水解)2.已知丙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是18O,这种醇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26B.122C.120D.1043.下列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B.可以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和7 mol NaOH反应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4.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5.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

高中化学_ 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 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在必修2中对酯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酯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酯的结构及性质。

本堂课学生思维集中,反应敏锐,能充分融入课堂,配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并能自由踊跃回答问题,甚至争先恐后的抢答。

还能用化学用语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通过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

教师教态自然,语速适中,语调舒缓有节奏,课堂设计步步精彩,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氛围融洽。

教材分析本节位于鲁科版《选修5》第2章第4节,是关于羧酸、酯、氨基酸类物质的内容,在有机化学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评测练习1.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

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物质,分子式为C32H49O2。

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A.C6H13COOH B.C6H5COOH C.C7H15COOH D.C6H5CH2COOH2.中草药秦皮中含有的七叶树内酯(碳氢原子未画出,每个折点表示一个碳原子),具有抗菌作用。

若1mol七叶树内酯,分别与浓溴水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消耗的Br2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3molBr2 2molNaOHB.3molBr2 4molNaOHC.2molBr2 3molNaOHD.4molBr2 4molNaOH3.某分子式为C10H20O2的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的转化过程,A.2种 B.4种C.6种 D.8种O—H4.①甲酸苯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A.取代反应B.水解反应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E.消去反应F.中和反应G.银镜反应②写出甲酸苯酯的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课后反思在必修2中对酯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酯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酯的结构及性质。

本节位于鲁科版《选修5》第2章第4节,是关于羧酸、酯、氨基酸类物质的内容,在有机化学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即断键部位);硫酸和氢氧化钠在酯化和酯的水解反应中的不同作用;教学难点:对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

羧酸、酯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羧酸、酯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羧酸酯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理论指导,针对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起点、教学目标(终点)等进行任务分析,力图帮助学生在获取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知识的同时建立学习系统有机物的认知图式,通过类比、迁移等训练发展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节选取了乙酸和乙酸乙酯作为羧酸和酯的代表物,为了避免重复,采取了“复习与提升”的编写策略,通过“科学探究”复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而乙酸乙酯水解的学习是通过“科学探究”探索在不同介质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来完成。

既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又深化了学习内容及化学不同分支(有机化学与化学反应原理)之间的联系。

通过资料卡片栏目等提供丰富图片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羧酸和酯,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知乙酸为酸性物质,但是没有从电离角度给予本质解释。

在必修阶段,学生认识到乙酸中含有羧基,但是没有从官能团上升到物质分类高度,没有认识羧酸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没有真正建立有机物的分类观。

( 1) 不能从物质分类角度深刻认识羧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知道羧酸具有酸的通性,但是却不能顺利书写羧酸类物质与金属、金属氧化物、与碱或无机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的学生虽然了解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不同,但也不能完全理解比较三者酸性强弱的实验的原理。

学生不太清楚羧酸的酸性也是由于电离出的H+造成的。

从结构上来说,—COOH 中的H是可以电离的,而烃基中的H 是不能电离的。

认识到这一点,学生书写羧酸与上述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便不再困难。

可见,学生在认识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本质问题上,还是存在障碍的。

( 2)不能从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度来正确理解酯化反应的可逆特点酯化反应也是可逆反应,也存在化学平衡。

如何在反应中提高产物酯的产率? 如何提高酸的利用率? 如何从产物中高效地分离出酯类产物? 这些问题既是课本实验问题的延伸思考,其实也是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促进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有机物和有机反应是有很大意义的。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酯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

2.了解酯的水解的应用(以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例)。

3.理解酯化反应中的断键方式,体会酸、酯在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酯的同分异构体;酯(油脂)的水解反应;对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引入]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来看一下这幅图。

[投影]图片[提问]图片中是白色的衣服上沾有了油污,如何清洗?[学生]洗衣粉、肥皂.....[提问]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去油污?而且一般情况下碱性越强去污效果越好,为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究。

[引导]打开课本84页,寻找总结什么叫羧酸衍生物?[学生]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得到的产物。

[媒体加板书]一、概述 1、羧酸衍生物[讲解]羧酸分子中羧基去掉羟基后剩余的基团称为酰基,如:羧酸衍生物也可以看成是酰基与其他基团联结而成的化合物[提问]常见的羧酸衍生物有那些呢?[学生]酰卤、酸酐、酰胺、酯等[媒体]羧酸衍生物[讲解]酰卤:分子由酰基与卤素原子(-X)相连组成的羧酸衍生物。

酸酐:分子由酰基与酰氧基(R-C-O-)相连组成的羧酸衍生物。

酰胺:分子由酰基与氨基(-NH2)相连组成的羧酸衍生物。

酯:分子由酰基与烃氧基(Ro-)相连组成的羧酸衍生物。

[过度]羧酸衍生物通常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产物。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着重讨论其中的一种羧酸衍生物――酯。

[投影加板书]2、酯(1)定义[练习]乙酸与乙醇,硝酸与乙醇[学生]黑板[讲解]酸既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

为了美观、清晰,醇与无机酸反应把醇写在前面。

这个产物称为硝酸乙酯。

[提问]乙酸与氢溴酸加热能否生成酯?讨论无机酸生成酯的条件是什么?[归纳]归纳出无机酸生成酯需含氧酸[过度]写的过程中实际已经总结了酯的命名,就是“某酸某醇”根据酸和醇来命名,酸命名在前面,醇命名在后面,把某醇说成酯。

(完整word版)酯 羧酸的说课稿(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酯 羧酸的说课稿(word文档良心出品)

羧酸、酯说课稿茚旺高中方少燕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节内容是继学习了卤代烃、醇、酚、醛类之后的又一类烃的衍生物,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

学好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酯类奠定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能综合运用烃及烃的衍生物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重点与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较,酯化反应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节课教学程序基本上采用与教材一致的顺序完成,对乙酸的性质,补充了实验内容。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三、重难点突破对于乙酸的化学性质,先通过分析结构式,了解断键方式,继而得出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对于乙酸的酸性,让学生回顾酸的通性,由于乙酸也是一种酸,从而得出乙酸作为酸所具有的性质。

对于乙酸、碳酸、苯酚酸性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比较实验方案的优劣,得出他们酸性强弱。

羧酸酯教案(第一课时)..

羧酸酯教案(第一课时)..

《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三节羧酸酯【教材分析】本节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5 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继学习过醇、酚、醛之后又一种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为下节课学习酯,打好知识基础,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本节在有机化学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知羧酸的官能团以及分类②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③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官能团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会用物质结构研究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②通过介绍同位素示踪法来研究酯化反应,初步学会用实验来探索有机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乙酸的化学性质取决于乙酸的分子结构,向学生进行结构决定性质、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辨证观点教育②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高考考点)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学情分析】在必修2中对乙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乙酸具有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

在此基础上,学过了烃、卤代烃、醇、酚、醛,具备先学习典型代表物,分析官能团的性质,再学习这一类有机物的能力,普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求知欲旺盛。

本节课继续以乙酸为代表学习羧酸的结构及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情境激学法、实验探究促学法、采用模型、实验、多媒体教学法、导学案导学法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重难点突破】(1)对于乙酸的化学性质,先通过分析结构式,了解断键方式,继而得出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选择某些化学试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乙酸的酸性。

(3)对于酯化反应原理,通过视频回顾乙酸乙酯的制取,使学生熟悉酯化反应。

根据酯化反应的定义得出两种断键方式,通过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得出反应机理。

高中化学《羧酸 酯(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羧酸 酯(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

《羧酸酯》是教材中的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的内容。

学生们已经学过了烃、卤代烃、醇、酚、醛,构成了以官能团为线索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

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

本节新授课分两课时完成,习题一课时完成,这是新授课第一课时。

乙酸和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化学2(必修)》中介绍了乙酸的性质和乙酸乙酯的水解,本章又选取了乙酸和乙酸乙酯作为羧酸和酯的代表物,为了避免重复,同样采取了“复习与提升”的编写策略,通过“科学探究”复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而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的学习是通过“科学探究”探索在不同介质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

既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又深化了学习内容及化学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

通过《化学2(必修)》和本模块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已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本课时以掌握乙酸和酯的性质为基础,向二个方向辐射:①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规律;②同类中具有个性的物质。

本课时的学习既是新知识的形成,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应用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乙酸的性质,学生已经在《化学2(必修)》中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本专题前面的学习,应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已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如何配合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搭建新知识是本节课的立足点。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533羧酸酯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533羧酸酯

3 第三节 羧酸、酯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
(1)采取加入过量乙醇及不断把反应中生 成的酯和水蒸出的方法。
(2)浓硫酸除催化剂外,还起吸水作用, 吸收生成水,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产率。
(3)用长导管冷凝乙酸乙酯,使之尽管脱 离原来的反应体系,增大乙酸乙酯的产率。
3 第三节 羧酸、酯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
结论:B组(加2mL浓氢氧化钠溶液)水解最彻底。
3 第三节 羧酸、酯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
[对比与迁移]1.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酯化
水解
反应 催化剂
CH3COOC2H5+H2O
浓H2SO4
CH3COOH+C2H5OH
稀H2SO4或NaOH溶液
催化剂 吸水,提高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
的其他 CH3COOH和
命名) C:HCOOCH2CH3
4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
(3)通式:酯的结构简式或一般通式: 结论:B组(加2mL浓氢氧化钠溶液)水解最彻底。
②按右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
RCOOR′
(R 可以是烃基或H原子,
而R′只能是烃基,可与相同也可不同)
第三节 羧酸、酯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
F、G
教学重点:乙酸的性质,乙酸乙酯的组成
和结构特点
——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31、力成文学:牢记所得到的,忘记所付出的 32、不怕苦,吃苦三五年;
分别是双孔
——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羧酸 酯》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羧酸 酯》教学设计及反思

《羧酸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羧酸典型代表物乙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 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酸的化学性质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在化学2模块学习过程中已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角度对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有所介绍,但在化学2模块的学习仅限于具体有机化合物乙酸个例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而选修5模块中更多的是从研究羧酸中的乙酸等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异同,并通过对代表物乙酸的研究上升到对羧酸一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同时又要求能应用重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将复杂的有机化学主干知识串联在一起,编织成网络,将有机化学反应按照反应前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有机反应——酯化反应的本质,充分理解反应前后价键断裂和生成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自主探究梳理有机化学主干知识,把学生兴趣引导到研究化学、关注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上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进一步为第二课时归纳羧酸的分类及性质打下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羧酸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化学2模块有所了解学习的前提下,目的是进一步为第二课时归纳羧酸的分类及性质打下知识和能力基础,最终让学生掌握羧酸一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生活人文素材作为课引子,采用情景感知,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来贯串课堂教学,引出复习重点,强化有机官能团的相互转化关系,而引入新课内容,进一步回顾乙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巩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乙酸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强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达到掌握羧酸官能团——羧基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教法(1)感知情境,导入主题,研究探索,指导学法。

《第三节 羧酸 酯》教学设计(吉林省省级优课)

《第三节 羧酸 酯》教学设计(吉林省省级优课)

高中化学选修5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酯(第二课时酯)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本课时主要采用研究探索式教学。

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羧酸、酯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大纲
1.课程标准: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2、高考考试大纲: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建立在必修2“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乙酸这种代表物的基础之上,探讨羧酸、酯类两类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比较系统、深入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学习方法由个别物质的学习上升到对类别的学习,在原来的基础上把羧酸、酯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同时使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成为一个系统,使学生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有机合成的内在联系和创造价值。

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乙酸乙酯和酯。

其知识主线都是以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为主体,将知识迁移到同类物质上,既要学生掌握同类物质的共性,又要理解物质的特性。

即从必修2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基础上迁移到含羧基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如甲酸的特殊结构和性质;从乙酸乙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其它酯类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上,如甲酸酯、酚酯的特殊结构和性质。

在本节的教学中,应以结构决定性质为基本原则,以有机物的官能团为核心安排教学。

在探究羧基和酯基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时,要注重对比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掌握醇、醛、羧酸、酯之间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以实验和多媒体动画为知识载体,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规律,分析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去探究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要注重羧酸、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同时通过探究实验深入学习酯的水解规律,酯的水解为第四章油脂的水解做铺垫,酯化反应为第五章聚酯反应做铺垫。

2、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
①羧酸、羧基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酯、酯基的分子结构特点和的乙酸乙酯的主要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①酯化反应的实质
②酯的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
(3)三维目标
A、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羧酸、羧基的结构特点,掌握乙酸(羧酸)的化学性质
②能举例说明羧基、羰基、醇羟基、酚羟基结构、性质的差别
③认识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④根据酯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B、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对羧酸分子结构及性
质等方面的研究方法
②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C、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
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②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课时分配:四课时
四、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充分利用分子结构模型和多
媒体动画,使学生能直观而清晰的了解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成键特点和空间结构,了解羧酸、酯的官能团羧基、酯基的结构特点,理解羧基和酯基所具有的基本性质。

2、注重实验教学。

做好相应的实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乙酸、乙酸乙酯的
结构、性质等知识,掌握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在本节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合理的安排。

(1)增加乙酸的酸性演示实验,重点是乙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乙酸与盐的反应。

①乙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除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外,也可以结合典型题例: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酸、乙醛、甲酸、乙醇溶液进行化学原理分析。

②乙酸与盐的反应可以利用课本的科学探究内容进行,学生应该从原理、实
验方案、实验装置上完成相关内容的合作性学习,教材的意图是要求学生能设计一套装置来完成实验探究的,由于苯酚易挥发且有毒,尾气的处理是不可少的。

碳酸钠溶液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苯酚钠溶液反应(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澄清变为浑浊)
Na
2CO
3
+2HAc=2NaAc+CO
2
↑+H
2
O
C 6H
5
ONa+ CO
2
+H
2
O→C
6
H
5
OH+NaHCO
3
(2)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实验和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有条件可以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
①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实验相关问题
A、注意控制实验试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

分别将1ml乙酸乙酯加入5ml1mol/L稀硫酸、5ml水、5ml 0.1mol/L氢氧
化钠溶液(滴有酚酞)中,并在70℃水浴中加热进行水解反应
B、反应速率的快慢比较主要是从相同时间内酯层消失程度进行比较,要求
学生每一分钟记录酯层的高度。

C、反应原理: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水解速率较慢;而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不可逆的,水解反应速率较快,其原理的分析,
可以指导学生从产物中乙酸被中和生成了乙酸钠,对平衡产生了促进作用
进行分析。

②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相关问题:
A、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措施,要求学生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


一是由于乙酸乙酯的沸点比乙酸、乙醇低,将乙酸乙酯从混和液中蒸出可
提高其产率;其二是加入过量的乙醇也可提高其产率;其三是加入浓硫酸,
利用其吸水性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三条措施的分析可加以引导)。

B、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其一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其二是溶解乙醇;
其三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从而使其与溶液分层。

3、对于羧酸和酯的分类教学,应该以官能团为核心,以同分异构体为中心进行
分析讨论,重点讨论甲酸和甲酸酯的特殊结构,进而使学生理解此两类物质
的特殊性质。

(具有多个官能团的性质)。

(1)甲酸含有羧基,具有较强的酸性,在饱和一元酸中其酸性是最强的。

如在不加热时,也可溶解氢氧化铜。

2HCOOH+Cu(OH)2→(HCOO)2Cu+2H2O
(2)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可表现强还原性。

如在加热时与新制的氢氧化铜
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HCOOH+2Cu(OH)2→CO2↑+Cu2O+3H20
(3) 甲酸酯(HCOOR)分子中含有醛基可表现强还原性。

4、对于酯化反应的本质,是以示踪原子分析法剖析其实质的,在教学法中可以
利用电脑动画展示,使学生真正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从生成水的角度,主要是以“酸去羟基,醇去氢”方式进行的。

5、酯的水解反应一定要从断键方式上安排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酯的水解反应
的基本规律。

同时也可以将第四章第一节油脂的重点内容(油脂的水解)安排在本节中教学。

6、关于酚酯的特殊性质
(1)从结构特点上分析酚酯、羧酸、酯的同分异构现象。

如以苯甲酸(C6H5COOH)与甲酸苯酚酯(C6H5OOCH)为例,分析其在结构上的差异,归纳出相应的规
律:在羧酸中羰基一定与羟基相联,而在酯中羰基一定是与烃氧基相联的。

(2)从结构的特点入手,对比分析酯、酚酯与强碱溶液反应时的耗碱量。

1mol 酯基完全水解时消耗1molNaOH,而1mol酚酯基完全水解时消耗
2molNaOH。

7、加强学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