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见导管护理-2018.11.30
各种导管护理
黄 琼
主要内容
导管的种类 导管的固定方法 导管的安全护理
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
高危导管 中危导管 低危导管
鼻胃管 目的:灌食 位置:鼻孔
静脉注射管 目的:输液 位置:手部
气管插管 目的:维持呼吸道 畅通 位置:经由口腔或 鼻腔
气管套管 目的:维持呼吸 道畅通 位置:颈部 中心静脉导管 目的:给予输液 位置:颈部或鼠蹊 部
• 置管途径:
• 颈内静脉 一般置管长度14—18CM
• 锁骨下静脉 一般置管长度12—15CM • 股静脉 一般置管长度20—25CM
CVC导管的护理
1. 让患者了解置管的目的和作用 2. 妥善固定: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牵拉过 紧,防止变换体位时牵拉脱出,避免受压、 扭曲 3. 固定方法:U字型固定,二道交叉加强固定
胃管固定方法
1. 妥善固定鼻胃管 1) 鼻翼至下颌部分的导管避免牵拉过紧, 防 止变换体位时胃管牵拉加重对咽部的 刺激或脱出,避免受压、扭曲 2) 使用一次性胃肠减压器时要妥善放置, 适当固定,防止因重力作用使引流管脱
出,胃肠减压器一般低于引流口20~
30cm
2.通过护患交流让患者了解置管的目的和作用
8.观察和记录 观察水柱波动,观察引流液的量、 性质、颜色并记录
9.引流瓶必须挂在床沿, 避免倾倒或踢破
1 2 3
导 尿 管 的 护 理
1.严格无菌操作每日二次消毒导尿管,预防感染 2. 尿袋须保持低于膀胱部位,以防尿液引流不顺, 造成逆流感染 3. 尿袋出口处应随时关闭,以保持密闭,尿袋也 不可以放在地上,防止受污染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 胸管属于高危导管需要高危导管标识。
2. 引流管长度要适当(约180cm),以利病患姿势
【护士】外科常见各种导管护理
【护士】外科常见各种导管护理管道的分类:供给性管道、排出性管道、监测性管道、综合性管道1、供给性管道: 特指通过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体内。
在危重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
如给氧管、鼻饲管、输液管、输血管等。
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血容量明显不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通过通畅的管道及时补充液体进行扩充血容量和供给氧气,抢救伤员生命。
2、排出性管道:指通过专用性管道引流出液体、气体等。
常作为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
例:留置导尿管,它不仅排出尿液,消除代谢的产物,而且通过尿量测定,计算液体平衡,量出为入,指导输液,同时还可借助尿量来评估抗休克的效果。
3、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和监护,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例:上腔静脉导管,既可快速大量补液,也可测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荷,对指导补液有意义。
4、合性管道: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
如胃管等。
胃管有三重作用:1。
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通过胃管进食。
2。
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留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 3。
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出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的效果。
护理对策1、保持通畅:必须保证进出通畅,经常检查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
不通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易误导观察结果.经常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和量。
如无液体流出应检查可能管道被堵塞。
2、标志分明:各种管道应标志分清,分别记录,不可混淆。
3、准确留置:有的管子要做到准确留置,如鼻导管吸氧,对立即给氧病人以9.5cm 为固定插入长度;对定时给氧及按时更换鼻导管的病人测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插入较为适宜。
鼻饲管插入长度45~55cm为宜,注入食物后,其食道蠕动及括约肌功能仍存在,不会发生食物返流及呕吐。
常见导管的护理
注意消毒方法
按照医生指导的消毒方法 进行操作,避免消毒不彻 底或过度消毒导致皮肤受 损。
保持清洁干燥
在清洁和消毒后,保持导 管和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
04
导管的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炎
总结词
静脉炎是常见的导管并发症,常表现为沿着导管走行的红肿、疼痛和僵硬。
详细描述
静脉炎通常是由于导管材料、插入技术或患者自身血管条件等因素引起的。 症状包括沿着导管走行的红肿、疼痛和僵硬,有时还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 。处理方法包括局部热敷、抬高肢体、给予抗生素等。
常见导管的护理
2023-11-06
目录
• 导管类型 • 导管护理原则 • 导管的日常护理 • 导管的并发症及处理 • 导管的健康指导 • 导管的出院指导
01
导管类型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深静脉置 管,常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 者,如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
。
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后,需要定 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更换 敷料,并定期检查导管通畅度
对于长期携带导管的患者,应加强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克服困 难。
对于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其对 治疗的信心。
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在活动时避免拉动、扭曲 或压迫导管,以免造成导管移位或 损伤。
对于下床活动的患者,应指导其在 活动时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导管受 压或扭曲。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鼓励其定 期更换体位,以防止压疮和静脉血 栓的形成。
对于需要进行剧烈运动的患者,应 告知其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剧烈运 动对导管造成影响。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导管产生 刺激。
各类导管的护理
(2)妥善固定。引流并置于低于胸腔穿刺 口平面60cm,妥善固定于床缘。搬运病 人时双钳夹闭胸腔导管。病人下地行走时 引流瓶不超过膝关节。防止引流管脱出胸 腔或衔接初滑脱,严防漏气或引流返流。 (3)保持无菌。更换水封瓶或瓶内无菌溶 液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操作时用 双钳夹闭胸腔导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毒液清洗。
⑷ 长期留置导尿管时,不主张常规冲洗膀胱 。 ⑸ 拔气囊导尿管时必须将气囊内的液体抽尽,使 气囊塌陷后再拔。 ⑹ 长期留置导尿管拔除前,留置的导尿管一般予 以夹闭,每3~4小时定时开放一次,以利膀胱排尿 功能恢复。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1、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记 录导管置入深度,管道妥善 固定防止过度牵拉、扭曲 、折叠或脱落。 2、妥善固定。 3、严防感染,穿刺点皮肤每 周消毒两次,碘伏消毒后 用无菌敷料覆盖,消毒范 围在8cm以上。 4、正确冲管封管。
五、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管道务必密封
使用前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全 套装置是否密封。包括引流和广口 瓶有无裂痕,皮肤切口处有无漏气 等。使用时注意长玻璃管勿离开水 面 1、保持引流通畅。病人血压平稳后 取半卧位,注意观察有无气体,液 体排出及长玻璃管水柱波动幅度, 以及有无倒吸现象。必要时三瓶负 压吸引,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 并按需要定时自上而下挤捏胸腔导 管或低负压吸引瓶塞上的短玻璃管 。
气管插管的护理
1、标明导管插入深度,随 时检查导管位置,以及时发 现导管有无滑入一侧支气管 或滑出。每班监测气囊压力。 2、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 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 损伤气管粘膜 3、选择合适的牙垫,应比 导管略粗,避免病人咬扁导 管,影响气道通畅。
4、保持导管通畅,及时吸出导管、口腔及鼻腔内的 分泌物;定时雾化吸入,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吸出。 5、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做好口腔护理,用3%双氧 水和清水冲洗口腔,防止口腔溃疡。 6、病人的头部稍后仰,协助其每1~2小时转动变换 头部位置,避免导管压迫咽喉部及头皮压伤。 7、若气道阻力大或导管过细、无效腔气量大,可将 留在口腔外的过长导管剪掉。 8、拔除气管插管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有 无会厌炎、喉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并经鼻 导管或开放式面罩给予吸氧,以防低氧血症。
常见导管的护理
监测体温
感染患者应密切监测体温 变化,如有高热应及时采 取降温措施。
儿童患者的导管护理
心理护理
儿童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应加强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 绪。
安全防护
儿童患者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拔管、摔伤等不良事件 发生。
家长指导
儿童患者的家长应了解导管的护理方法,并学会正确更换敷料、 冲洗导管等操作。
03
不同类型导管的护理要点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要点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以预 防感染。
保持通畅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避免打折 、弯曲等情况,及时处理。
正确封管
采用正确的封管方法,避免血液回 流造成堵管。
预防血栓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有血栓 形成,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02
导管护理常规
置管操作
确认适应症
在置管前,应确认患者是否需 要置管,并评估其适应症和禁
忌症。
选择合适的导管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 合适材质、型号和规格的导管
。
置管步骤
在无菌操作下,按照正确的置 管步骤进行置管。
导管维护
妥善固定
在置管后,应使用无菌胶带或缝线将导管固定在 皮肤上,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重症监护、血液净化、体 外膜肺等患者。
3
护理要点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打折、弯曲、堵塞,定时 冲管,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定义
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
静脉的导管,通过外周静脉插入。
适用场景
02
各类导管的护理范文
各类导管的护理范文导管护理是指对患有插管或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
导管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管道,如静脉导管、导尿管、胃管、气管插管等等。
导管护理的目的是确保导管正常畅通,预防并减少感染风险,并提供患者在插管或留管期间的舒适和安全。
静脉导管护理:1.导管位置的监测: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及固定情况,确保导管没有脱位、移位或扭曲,并避免导管的压迫和交叉。
2.静脉输液的管理: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管和输液装置,确保输液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注意输液速率、输液温度及输液的搅拌。
3.导管留置的清洁:定期进行导管插入口的清洁,可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或酒精擦拭,避免导管周围皮肤的感染。
导尿管护理:1.导尿管的定期检查:每天检查导尿管是否畅通,是否有结石、血块等堵塞物,及时处理堵塞情况。
2.导尿袋的管理:保持导尿袋离地面高度合适,避免导尿管反流。
每隔一段时间更换导尿袋,注意导尿袋的密闭性,避免气体或液体的滞留。
3.导尿管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持导尿管插入口的清洁和干燥,可使用适当的无菌敷料。
定期更换尿袋固定带、固定带应适当松紧。
胃管护理:1.定期检查胃管畅通:每隔一段时间通过胃管测量胃液的pH值来判断胃管是否正常畅通。
2.定期清洁胃管:根据医嘱,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胃管的冲洗或排空。
胃管周围皮肤的清洁也需要关注,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插入胃管时的注意事项:定期更换胃管固定带,避免过紧和长时间的压迫。
胃管插入后,避免过度活动,以防止胃管移位或脱落。
气管插管护理:1.导管位置的监控:定期通过X射线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确保导管不会移位或脱落。
2.护理气管插管周围皮肤:保持插管处的皮肤干燥、清洁,定期更换固定带,避免固定带过紧或过松。
3.呼吸机的管理:调整合适的呼气末正压水平,保持适当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定期清洗和更换呼吸机相关装置,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以上仅为导管护理的一些常见措施,实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护理。
护士在实施导管护理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及时进行记录和汇报。
各种导管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 胸管属于高危导管需要高危导管标识。
2. 引流管长度要适当(约180cm),以利病患姿势
改变,并预防牵扯胸管
3. 翻身时教会病人用手扶住引流管,避免牵拉、
受压、脱落
4. 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保持管道的密闭性
胸引管固定
①术中预留缝线固定于胸壁
②将胶带黏贴于引流口上端,胶布两端
4.导管标识:穿刺时间、部位、穿刺者、置管深度
,每4小时评估 5.预防感染: 1)置管处3M 贴膜更换时消毒要严格无菌操作,消毒 直径大于等于10cm,穿刺后第一天必须更换敷贴 2)穿刺点局部皮服发红、有渗出、潮湿及时更换贴 膜,如病人发热,寒战需及时告知医生 3)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造成逆行 感染
8.观察和记录 观察水柱波动,观察引流液的量、 性质、颜色并记录
9.引流瓶必须挂在床沿, 避免倾倒或踢破
1 2 3
导 尿 管 的 护 理
1.严格无菌操作每日二次消毒导尿管,预防感染 2. 尿袋须保持低于膀胱部位,以防尿液引流不顺, 造成逆流感染 3. 尿袋出口处应随时关闭,以保持密闭,尿袋也 不可以放在地上,防止受污染
给予翻身或活动的空间
3. 各种引流管都需要有导管标识,并标明导 管名称
4. 更换引流袋是要注意无菌操作
5. 保持引流通畅 ,定时挤压
6. 观察记录引流出物质的性状和量, 外层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并估计液体 量
胸 腔 导 管 的 护 理
• 目的: • 1)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 • 2)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 置 • 3)促进肺的膨胀 • 适应征: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 、脓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接便利的静脉通路,同时也可以利用其测
临床医学各类导管种类及护理
定期清洁鼻腔和口腔,保持胃管通 畅;定期更换胃管,防止感染;注 意鼻饲液的温度和速度,避免引起 不适。
尿管
01
02
03
定义
尿管是一种通过尿道插入 膀胱的人工管道,用于排 尿困难、尿潴留、手术前 后等需要导尿的情况。
适应症
包括前列腺增生、尿道狭 窄、神经源性膀胱等导致 排尿困难的情况。
护理要点
01
导管种类梳理
成功梳理出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各类导管,包括气管插管、胃管、尿管、
中心静脉导管等,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导。
02
护理规范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导管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规范,包括导
管的固定、清洁、更换等操作,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03
培训与考核实施
通过组织培训和考核,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了各类导管的护理技能,提
定期清洁尿道口和尿管, 保持通畅;定期更换尿管 和尿袋,防止感染;鼓励 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
中心静脉导管
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颈内静 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插入上 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人工管道, 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给予急救
药物或营养支持等。
适应症
包括重症患者、大手术患者、需 要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等。
应对策略指导
指导患者面对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不适和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 略,如深呼吸、冥想等。
家属参与及合作
1 2
家属教育与指导
对家属进行导管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导管 的重要性、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协 助患者。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家属应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各种导管护理常规
xxx医院各种导管护理常规术后病人一般放置多种导管,如胃管、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镇痛泵管道、吸氧管、膀胱造瘘管、胃造瘘管、胆道引流管、空肠造瘘管、“T”管等,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应逐一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转科时,应正确理解各种导管放置位置及作用,各引流管标识清楚(导管名称、置管时间等),将各种导管妥善固定,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使其有效引流;防止牵拉、滑脱、扭曲、受压,堵塞和污染;并观察各种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作好记录。
翻身时,必须确保各种管道不扭曲、不打折,并定期挤压引流管及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
引流袋的高度不能高于导管出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倒流。
一、留置尿管护理常规(一)外固定导尿管及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翻身及外出过程中防止牵拉和滑脱,引流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二)观察尿流情况,检查衔接部位是否紧密,尿道口有无溢尿。
尿袋的位置,尿管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
(三)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24小时尿量。
(四)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尿袋开放活塞接触未灭菌的集尿容器,预防感染。
(五)保持外阴及床单元清洁,每天2次外阴清洗,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3天一次更换尿袋,14天更换导硅胶尿管。
(六)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
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二、胃肠减压管的护理固定方法:一般采用系带法。
即先用绸胶布粘贴胃管作为标记,再用丝线缠绕并系于边带上,边带的两端绕过患者枕部相系。
(一)保持胃管负压引流通畅,要检查负压袋有无漏气,是否保持负压状态;胃管与引流管衔接处管口径要大,防止胃内容物及血块堵塞管道。
(二)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
(三)密切观察病人腹部情况,如腹痛、腹胀、肛门排气等应作详细记录。
各种导管护理常规12526
xxx医院各种导管护理常规术后病人一般放置多种导管,如胃管、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镇痛泵管道、吸氧管、膀胱造瘘管、胃造瘘管、胆道引流管、空肠造瘘管、“T”管等,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应逐一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转科时,应正确理解各种导管放置位置及作用,各引流管标识清楚(导管名称、置管时间等),将各种导管妥善固定,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使其有效引流;防止牵拉、滑脱、扭曲、受压,堵塞和污染;并观察各种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作好记录。
翻身时,必须确保各种管道不扭曲、不打折,并定期挤压引流管及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引流袋的高度不能高于导管出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倒流。
一、留置尿管护理常规(一)外固定导尿管及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翻身及外出过程中防止牵拉和滑脱,引流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二)观察尿流情况,检查衔接部位是否紧密,尿道口有无溢尿。
尿袋的位置,尿管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
(三)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24小时尿量。
(四)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尿袋开放活塞接触未灭菌的集尿容器,预防感染。
(五)保持外阴及床单元清洁,每天2次外阴清洗,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3天一次更换尿袋,14天更换导硅胶尿管。
(六)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
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二、胃肠减压管的护理固定方法:一般采用系带法。
即先用绸胶布粘贴胃管作为标记,再用丝线缠绕并系于边带上,边带的两端绕过患者枕部相系。
(一)保持胃管负压引流通畅,要检查负压袋有无漏气,是否保持负压状态;胃管与引流管衔接处管口径要大,防止胃内容物及血块堵塞管道。
(二)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
(三)密切观察病人腹部情况,如腹痛、腹胀、肛门排气等应作详细记录。
常见导管的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
导(套)管位置管理
防止气管导管(套管)脱出: • 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向患者解释插管的意义,必 要时适当约束肢体和应用镇静剂。 • 医护方面的防护:观察患者体位变化、头部、四 肢的活动度,给患者翻身时,应注意调节好呼吸 机管道,防止牵拉致导(套)管脱出。
人工气道护理
导(套)管位置管理
气管导管(套管)意外脱出的处理: • 气管导管脱出:若发现插管脱出,立即拔除气管 插管,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必要时重新插管。 • 气管套管脱出:如切口窦道未形成(术后72h内) ,难以迅速、准确插入,应立即请有经验的专业 医师处理;窦道已形成,吸痰后,放掉气囊内气 体,重新置入并固定。 • 病人床边应备有全套呼吸急救设备。
• 固定要求 • 牢固、舒适、美观
经口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插管的固定
• 固定要求 • 牢固、舒适、美观,导管无滑脱、移位, • 便于吸痰及口腔护理。
鼻胃(肠)管的固定
• 固定要求 牢固、舒适、美观, 管路畅通。
引流管的固定
引流管外露导管固定 Ω法和结绳法
引流管的固定
胸腔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
造瘘管
T管
导尿管的固定
导管概述
记录和上报
• 记录: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时均须如实及时 记录 • 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24 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导管概述
导管固定
• • • • 安全性 功能性 舒适性 经济性
习惯性的导管固定
习惯性的导管固定
规范的导管固定
高举平台法固定
Ω法
规范的导管固定
吸氧管的固定
导管概述
导管标识
• 高危导管:红色 • 中危导管:绿色 • 低危导管:蓝色
各种常见管道的护理
其他
〉1、更换胃肠减压器或倾倒引流液时应先用血管钳夹闭或完全折叠胃管,以免 气体逸入胃肠道致患者腹胀。 〉2、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与湿润,可经常予温水漱口。 〉3、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并定期从鼻部滴入石蜡油以保护消化道黏膜,减轻鼻 咽部刺激症状。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防滑脱
〉1、妥善固定:避免导管牵拉过紧,防止变换体位时牵拉脱出,避免受压、扭 曲。 〉2、让患者了解置管的目的和作用。 〉3、更换胶带时,动作轻柔,防止粘连。 〉4、及时评估患者意识变化情况,必要时予肢体约束,防止自行拔管。
有人认为,ICU发生UEX频率较高的时间是在气管插管48小时之内,约占70%。
Moons等人研究发现UEX的发生率在SICU明显低于MICU,原因是SICU病人平均带管时间2.8
天,MICU平均带管时间6.2天。
气管插管的护理
防滑脱
〉1、妥善固定,避免松脱 〉2、避免患者头颈活动过度 〉3、对人机对抗或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患者遵医嘱予镇静剂,必须进行适 当保护性约束 〉4、翻身时注意导管保护,调整呼吸机机械臂,避免牵拉
台湾:UEX发生率高达22.5%,其中91.7%属于自行拔管,8.3%属于意外。
法国:426例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2个月的观察,发现46例 10.8% 至少经历一次UEX。
Phoa等人对MICU的专项研究中发现,患者蓄意拔管率87.5%。
有研究表明,UEX发生率在SICU仅为1.1%;而MICU发生率达7-11%,明显高于SICU。
胸管的护理
防滑脱
〉1、术中预留缝线固定,宽胶布缠绕导管加强固定。 〉2、引流管长度要适当 约180cm ,以利病患姿势改变,并预防牵扯胸管。 〉3、翻身时教会病人用手扶住引流管,避免牵拉、受压、脱落。 〉4、病患床旁应备2支大号血管钳,以便紧急或搬动病患时夹紧胸引管,避免气 体进入胸腔。
各种导管护理常规
XXX医院各种导管护理常规术后病人一般放置多种导管,如胃管、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镇痛泵管道、吸氧管、膀胱造瘘管、胃造瘘管、胆道引流管、空肠造痿管、“T”管等,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应逐一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转科时,应正确理解各种导管放置位置及作用,各引流管标识清楚(导管名称、置管时间等),将各种导管妥善固定,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使其有效引流;防止牵拉、滑脱、扭曲、受压,堵塞和污染;并观察各种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作好记录。
翻身时,必须确保各种管道不扭曲、不打折,并定期挤压引流管及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
引流袋的高度不能高于导管出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倒流。
一、留置尿管护理常规(一)外固定导尿管及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翻身及外出过程中防止牵拉和滑脱,引流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二)观察尿流情况,检查衔接部位是否紧密,尿道口有无溢尿。
尿袋的位置,尿管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
(三)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24小时尿量。
(四)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尿袋开放活塞接触未灭菌的集尿容器,预防感染。
(五)保持外阴及床单元清洁,每天2次外阴清洗,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3天一次更换尿袋,14天更换导硅胶尿管。
(六)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
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二、胃肠减压管的护理固定方法:一般采用系带法。
即先用绸胶布粘贴胃管作为标记,再用丝线缠绕并系于边带上,边带的两端绕过患者枕部相系。
(一)保持胃管负压引流通畅,要检查负压袋有无漏气,是否保持负压状态;胃管与引流管衔接处管口径要大,防止胃内容物及血块堵塞管道。
(二)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
(三)密切观察病人腹部情况,如腹痛、腹胀、肛门排气等应作详细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导管风险评估与监控
有脱/拔管史 意识:谵妄、烦躁、氧合障碍昏迷 不配合且说服无效 其他:幼儿、不配合 护理措施: 1.双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有效 2.定时巡视,做好交接班 3.使用保护具、约束带 4.各导管标识鲜明 5.患者、陪护安全教育告知 6.患者导管保护重要性 护士长跟踪检查:导管固定、在位情况措施落实情况
25
护理措施
(2)拔管后尿潴留 常见原因: a 留置尿管持续引流 b 尿潴留不及时处理 预防要点: a 集尿袋和尿管连接不严、更换频繁。 b 留置尿管期间使用个体化放尿方法,保护或训 练膀胱的贮尿功能和排尿反射。 c 掌握拔管时机:一般主张行膀胱冲洗后或膀胱 充盈尿道口有漏尿时拔管。
26
护理措施
16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
(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预防处理:准确 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 7、标识清晰 有两根或以上引流管应标志清晰, 摆放整齐。 8、掌握好拔管时间及指征。 9、做好拔管后护理,拔管后护理要严密观察病 情变化,并做好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及伤口的护理。 10、根据病情及引流管,引流装置的性质,定期 更换引流管或装置。 11、妥善处理用过的引流管和装置。
38
护理小技巧
留置胃管用于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原理 胃肠减压是应用物理负压装置。 胃肠减压一般负压为-12至-15cmH2O
39
护理小技巧
护理要点: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 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 时。 (2)妥善固定: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 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 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 合口瘘。 (3)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 流液总量。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引出100-300毫升暗 红色或咖啡色胃液属正常现象,2-3天后逐渐减少。 如引出鲜红血液,每小时100ml以上,属活动性出血。
1.胃管的分型 2.插入胃管的长度 3.胃管的留置时间 4.胃管的护理小技巧 5.健康教育
34
胃管的分型
1.橡胶胃管:临床上基本不用。 2.一次性硅胶胃管:临床上鼻饲多采用硅胶胃管 留置。
35
插入胃管的长度
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或前额发际至剑突距离,成 人约45-55cm
36
胃管的留置时间
长期留置胃管每周更换胃管1次
1.安慰患者 2.通知医师 3.依病情协助/独立做好重新置管的准备 4.做好相应记录 分析原因,填写管道脱落登记表,完善防范措施。
33
胃管
胃管是腹部外科极为常用的引流管,也是为不能进 食者供给流质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胃管全长126cm,管尾略大可衔接吸引,头端有一侧 孔,相距4-5cm各有一相对的孔,共开孔5-6个,常 用胃管型号为12号、14号、16号。
2
3
4
非计划拔管
定义:是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过程和搬运病人 及其非病人因素的意外脱管。 非计划拔管的对策: 1、有效的沟通、宣教 2、妥善固定 3、定时检查 4、合理约束 5、交班记录
5
导管安全管理措施
目的:确保管道护理安全,快速识别各种管道, 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为观察病情 和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3)尿道损伤 常见原因: a 留置尿管时,按普通尿管的插入深度予气囊内 注入生理盐水,造成气囊破裂致尿道黏膜损伤, 出现血尿。 b 拔除气囊导管时,因不了解其结构和性能,未 抽出气囊内的生理盐水而强行拔管,造成尿道黏 膜损伤而出现血尿。 c 烦躁明星的患者,因护理不当造成自行拔管。
27
护理措施
预防要点: a 了解患者有无尿道畸形狭窄,导尿管难以插入 时不要勉强。 b 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粗导尿管。 c 插管时须见尿后再插入4cm-6cm将气囊完全送 入膀胱,在注液;充盈气囊时注意压力的变化及 患者的主诉。一般气囊注液不超过20ml 。 d 选择合适导尿管,必须检查气囊质量。 e 保留尿管期间,患者翻身不要牵拉过劲;昏迷、 躁动明显的患者,防止患者强行拉拖导尿管。
(一)导管滑脱预防制度 (二)预防措施 (三)导管风险评估、监控 (四)防止导管滑脱管理流程
6
(一)导管滑脱预防制度
1、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值,认真评估是否存在管路 滑脱危险因素。 2、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 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 管理滑脱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 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跟进情况安排家 属陪伴并告知。 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 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 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 损害或将损害将至最低。
20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每1-2周更换导尿管 每日更换引流袋
21
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感染 (1)更换导尿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插管技 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切忌反复拔插。 (2)每天清洗外阴及消毒尿道口,更换引流袋。 (3)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 数。
22
护理措施
2.保持导尿管通畅 (1)操作前一定要向病人解释目的和注意事项, 导尿的意义,取得配合。 (2)防止尿液潴留、逆流,及早发现导尿管扭 曲阻塞等异常情况。防止储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 水平。搬动病人时应夹住导尿管。 (3)定期更换导尿管,观察尿液情况。 (4)经尿道持续导尿引流管不畅的处理:可冲 洗导尿管,抽吸时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可将膀胱 黏膜吸在导尿管上引起阻塞,适合的吸引负压是 -15至20cmH2O 。
13
导管滑脱处理流程
发生导管滑脱
三类导管
一类导管
二类导管
1.检查处 理患者 2.必要时 通知医生, 并配合医 生进行处 理和记录
通知医生,并配合医 生进行处理和记录
科室内部处理 进行要因分析
通知护士长
通过信息系统上报护理部 进行要因分析
提出预防、整改措施
责任认定,护理部备案
14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
29
护理措施
预防要点: a 插管前先用注射器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及抽吸不 畅等问题,遇气囊不通或阻力大时要及时更换。 b 采用小剂量气囊固定,短时间留置尿管,可避 免气囊回缩不良及液体抽不出。 c 避免使用晶体液注入气囊内。
30
健康教育
1.长期留置导尿管可使膀胱收缩机能下降,引发 膀胱功能性萎缩及容量减少。应及早指导患者进 行膀胱肌恢复性训练,定时放尿。 2.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以稀释尿液。 3.做好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清洁,若有污染要 及时清洗。 4.每次放尿不超过1000ml,以避免引起虚脱,膀 胱充血发生血尿。 5.床上翻身时,注意导管无受压、扭曲、牵拉, 妥善固定引流袋于床沿边。离床活动时,放出袋 内尿液,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患服上,位置低于 耻骨联合水平。
Hale Waihona Puke 23护理措施3.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尿路感染 常见原因: a 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 b 留置尿管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c 集尿袋和尿管连接不严、更换频繁。
24
护理措施
预防要点 a 选择尿管要合适,以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 b 一般情况下每1-2周更换1次。进行导尿时要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 尿道口周围2次。 c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d 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各种衔接要 紧密,保持引流通畅。
31
导尿管脱离防护措施
1.妥善固定:防移位和滑出,集尿袋的位置必需 低于膀胱位置,防过长扭曲、打折,或过度牵拉 引起尿道损伤。 2.做好交接:每班交接引流效果,发现异常,应 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交接。 3.病人管理:集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位,勿牵拉 管道,不配合者,双上肢予必要约束。
32
导尿管脱管的处置
郭静 2018.11.30
1
各种常见导管风险性分类及标识
①一类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 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 跨越吻合口的管道。 用大红色不干胶标上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 ②二类导管:T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漏、引 流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 属胃肠营养用管于绿色、其他用橙色不干胶标上 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 ③三类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 输液管。 用黄色不干胶标上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
37
护理小技巧
留置胃管用于胃肠减压的护理 用途: (1)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 的症状。 (2)缓解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肠梗阻。 (3)消化道及腹部较大的手术做术前准备,以减少 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 (4)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部容物,降低压力减 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 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 (5)可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诊断疾病。 (6)进食毒物时作洗胃用。
19
导尿管的分型
1.普通导尿管 临床最常见,双腔气囊导尿管具 有双腔,其中一腔引流尿液,另一腔终端为一球 囊距离导尿管前端约3.5-4cm,此球囊内可注入 无菌生理盐水,使其卡在尿道内口达到固定的作 用。 2.福赖式导尿管 常用于需长时间留置导尿者。 3.菌状导尿管 常用于膀胱耻骨上造瘘、肾造瘘 等手术,也可用于其他空腔脏器造瘘。 4.伞型导尿管 常用于肾造瘘、肠造瘘可以起支 架作用。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放置引流的目的,放置位置,需停留的 时间,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取 得患者配合。 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 持适宜的长度,翻身活动时避免脱出,对躁动不 安的应专人守护适当约束,一旦脱出及时通知医 生做相应的处理。 4、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 叠,经常予离心方向挤捏,按引流目的,位置予 不同体位,保持引流通畅有效,负压引流者,要 保持适宜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