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精华复习资料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2023年《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整理《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提高自身素养。
我整理了《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盼望能关心到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至14题(14分)(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王信之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 屠自后断其股(《狼》)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分)(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分)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题第一篇含答案宋之丁氏,家天并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吾穿井得一人(挖井)不若无闻也(不如)及其家穿井( 到,等到)国人道之(说,讲)有闻而传之者 ( 听说 )闻之于宋君(使听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报告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9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2分)10.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第二篇【甲】穿井得一人【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D)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太丘舍去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面前狼又至8.下列各句与“王信之乎”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A.久之,目似瞑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有闻面传之者D.夫君子之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家/无井而出溉汲B.闻之于/宋君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06《穿井得一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1·浙江舟山·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
【答案】1.吕氏春秋(或:吕览)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使唤),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啊。
3.“此”指的是对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或:不要轻信传闻,应仔细辨别,深入调查研究。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其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得,得到。
之,的。
使,使唤。
于,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句子翻译。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可知“此”是“这样”的意思,是文章中这个“传闻”发展的过程的意思。
故“此”指:丁氏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本题考查主题。
寓言的启示或者道理一般是对故事中的人或动物的行为、想法进行讽刺或者表扬。
结合“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对于故事中那些邻居那种不经调查就胡乱传闻的行为是批评的。
因此道理是: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含答案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班级举办了“品读古诗文”主题学习活动。
76.“家无井”的丁氏“及.其家穿井”,终于①他家打了井,非常激动;忧天地崩坠者“舍.然大喜”,在听了晓之者的话后②了忧患,非常高兴。
(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77.从文章语言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物的心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意思是“①,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体现了众人的好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的意思是“②”,体现了杞人的忧愁。
【明其旨·探究精神力量】78.《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哪两句诗也运用了对比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声?请写出这两句诗,并说说你的理解。
79.善于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你从《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76.等到(待)解除(消除)77.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7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有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79.①从《穿井得一人》得到启示:不要轻易相信传闻,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能“以讹传讹”。
②从《杞人忧天》得到启示: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要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解析】7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待,等到;(2)句意:消除疑虑,非常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7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1)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2)崩坠:崩塌,坠落;亡:无,没有;寄:依附,依托。
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文言文《穿井得人》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穿井得人阅读答案,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穿井得人阅读答案,赶紧练习一下。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人阅读答案由语文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含答案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B.及.其家穿井及:等到C.闻.之于宋君闻:听说D.丁氏对.曰对:回答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1.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得到一个人来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活人。
B.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听到像这样的传闻,不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C.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有个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就去传播说:“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
2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切不可轻信传闻,盲目随从。
B.《穿井得一人》出现讹传的原因,是丁氏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使听者误会了其意思;另外“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这也是一个原因。
C.《穿井得一人》中,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这是事情的真相,但在传播过程中就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
D.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答案】19.C20.A21.C22.D【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023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是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穿井得一人的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穿井得一人》阅读材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穿井得一人》阅读题题目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 及其家穿井( ) (2) 国人道之( )(3)先自度其足 ( ) (4)遽契其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穿井得一人》阅读题答案9.(1)到,等到 (2)说,讲 (3)量长短 (4)用刀刻10.(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寓言四则》)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①其仆市②履于肆③,仆私其直④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⑤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⑥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使:命令,派。
②市:买。
③肆:店铺。
④直:同“值”,价值。
⑤踵:到,走到。
⑥缪:同“谬”,错误,荒谬。
(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适使其仆市履于肆适:恰逢B.他日,友人来过过:拜访C.逾年而事暴暴:暴露D.而悔谢曰谢:感谢(2)用“/”给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06《穿井得一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1·浙江舟山·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
【答案】1.吕氏春秋(或:吕览)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使唤),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啊。
3.“此”指的是对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或:不要轻信传闻,应仔细辨别,深入调查研究。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其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得,得到。
之,的。
使,使唤。
于,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句子翻译。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可知“此”是“这样”的意思,是文章中这个“传闻”发展的过程的意思。
故“此”指:丁氏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本题考查主题。
寓言的启示或者道理一般是对故事中的人或动物的行为、想法进行讽刺或者表扬。
结合“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对于故事中那些邻居那种不经调查就胡乱传闻的行为是批评的。
因此道理是: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如下为《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9。
(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10。
(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至14题(14分)(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狼》)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分)(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分)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12.(2分)C 解析: C.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例句代词,代这种传言)13.(1)(3分)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穿井得一人》《颜回攫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颜回攫①食孔子穷乎陈蔡②之间藜③羹④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⑤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⑥中而食之。
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⑦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⑧者煤炱⑨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注释:①攫:用手抓取。
②陈蔡:春秋时陈国和蔡国。
③藜:野草,这里指野菜。
④羹:汤。
⑤爨cuàn:烧火煮饭。
⑥甑zèng:古代炊具。
⑦佯:假装。
⑧向:之前。
⑨炱tái:煤灰。
1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2)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3)颜回对.曰(________)(4)回攫而饭.之(________)1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18.用/给文中画线句画两处停顿。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119.阅读(甲)文,从宋君的角度,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阅读(乙)文,从孔子的角度,你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答案】116.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吃117.得到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内挖出一个人。
118.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119.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能凭一些表面现象主观臆断;眼前未必为真实,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看得更全面、更深入。
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原文译文及比较阅读汇编(含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二)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2)闻之于宋君
(3)果不得见(4)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
2.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及其家穿井( ) (2)有闻而传之者( )(3)国人道之( ) (4)丁氏对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闻之于宋君”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 D.因往晓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说的事有什么不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缀行甚远(2)其一犬坐于前(3)意暇甚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聊斋志异》卷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本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
B.作者通过“复投之”“大窘”等词语,描写出了屠户的一种退让和惧怕心理。
穿井得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穿井得人文言文阅读答案穿井得人文言文阅读答案•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阅读理解作答方法1、关键词句、标题的把握关键词句在文章中一般可以归纳为开篇、结尾、段首的第一句话或中心句。
一般来讲这类语句都会是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的中心思想。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穿井得人”原文及翻译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所以要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经常派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全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篇二:穿井得人阅读答案穿井得人阅读答案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 及其家穿井( ) (2) 国人道之( )(3)先自度其足 ( ) (4)遽契其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9.(1)到,等到 (2)说,讲 (3)量长短 (4)用刀刻10.(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穿井得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2.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等到)
(2)道之(传播)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答:因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1(2)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1(2)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寓言四则》)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①其仆市②履于肆③,仆私其直④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⑤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⑥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使:命令,派。
②市:买。
③肆:店铺。
④直:同“值”,价值。
⑤踵:到,走到。
⑥缪:同“谬”,错误,荒谬。
(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适使其仆市履于肆适:恰逢B.他日,友人来过过:拜访C.逾年而事暴暴:暴露D.而悔谢曰谢:感谢(2)用“/”给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
2.阅读蒲松龄的《狼》一文,完成后面小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考复习精品,为中高考保驾护航!祝您金榜提名!
爱心 责任 奉献
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
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