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等工具进行体积测量,并能正确读取数据。
3. 能够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方法及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难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筒、量杯、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橡皮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量筒、量杯、不规则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提问:如何测量这个物体的体积?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体积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
(2)如何使用量筒、量杯进行体积测量?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体积测量,并记录数据。
5.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1)介绍排水法原理。
(2)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
2. 体积测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记录数据并计算。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
2. 附加题目:思考如何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体积测量方法,如电子秤、水位升高法等。
(2)了解体积测量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制造业、科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
2. 实践操作中如何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
3. 课后拓展延伸,了解体积测量的现代科技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1. 测量方法:排水法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间接计算物体的体积。
14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公开课精品教案
14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体积的定义、测量原理、测量方法以及体积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体积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物体体积的测量,并了解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体积的定义,了解测量原理,学会使用排水法、直尺法等测量方法进行物体体积的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认识体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实际应用。
难点:排水法的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筒、天平、水、小石块、不规则物体等。
学具:直尺、量筒、水、小石块、不规则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体积。
2. 新课:(1)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测量原理:排水法、直尺法等。
(3)测量方法:① 排水法:通过水位的升高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② 直尺法: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宽、高,计算体积。
3. 实践操作:(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测量工具。
(2)操作:各小组按照教材提示,进行排水法和直尺法的操作。
(3)讨论:各小组分享操作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体积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体积计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2. 内容:(1)体积的定义(2)测量原理(3)测量方法:排水法、直尺法(4)体积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讨论体积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根据排水法或直尺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体积科学教案三年级
测量体积科学教案三年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筒等测量工具。
2.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排水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测量体积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测量一些物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实物展示、讲解、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2.教学手段:视频播放、PPT演示、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测量一些物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
2.作业:回家后,让学生选择一些物体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实物展示、视频播放、PPT演示等。
2.工具:量筒、水槽、尺子等测量工具。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排水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有些学生对于体积的概念和排水的计算方法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测量体积三年级科学教案
测量体积三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体的体积。
3.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体积的存在,并简要介绍体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
2.课程展开(1)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展示如何使用量筒等简单测量工具测量液体的体积。
在实验过程中,讲解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生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针对不同物体的体积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4)巩固提高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加深对体积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2)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实验器材等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3.课堂互动: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促进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效果。
2.工具使用:为学生提供量筒、水、橡皮泥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教案
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浙教版科学,章节为《体积的测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体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体积的测量方法;3. 不同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4. 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方法,不同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体积测量仪器(如量筒、量杯等),不同几何体的模型,实物。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书、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引出体积的概念。
2. 体积的概念:讲解体积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教具,理解体积的意义。
3. 体积的测量方法:讲解如何使用量筒、量杯等仪器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不同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讲解柱体、球体、立方体等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5. 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体积的定义,体积的测量方法,不同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体积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建筑设计、制造业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体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标题: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基本概念,知道体积是度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物理量。
2. 学习和掌握如何使用尺子、量杯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体积。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及其意义2. 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物体,然后提问:“大家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大小不同。
接着问:“那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大小呢?”引出体积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1. 体积的概念教师解释:体积是指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通常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单位来表示。
2. 测量物体的体积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同时,也可以演示如何使用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自行选择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2. 学生完成测量后,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原因。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积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测量体积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回家找几个物体,尝试测量它们的体积,并写下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或活动设计,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3体积的测量教案15
(一)规则图形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面积=边长×边长圆形面积=πr2等
(二)不规则图形
将图形放在坐标纸上,也即将图形分割,看它有多少个“单位面积”。
2、典型例题
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平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填大于或小于)5 mL。
3.量筒量取2.2ml硫酸,则其实际体积要2.2 ml
A﹑8mlB﹑48ml
C﹑16mlD﹑无法确定
6、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色笔,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一只鸡蛋的体积(量筒口较小,鸡蛋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课后练习
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又加入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___(填大于或小于)5 mL。
(2)液体体积的测量
1、测量工具(量筒和量杯)
(1)共同点:均无地自容”0”刻度线
(2)刻度特点: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
(3)使用方法:
a、.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放正确: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量筒读数不需要估读;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1、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体积》教案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体积。
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方法。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体积与物体形状、大小的关系。
3.探究实践: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等工具测量液体体积。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操作的习惯。
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测量体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原理。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固体物体(如石块、木块等)、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等)、量筒、量杯、水槽、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体积1.导入(5分钟)实物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盒子和瓶子。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盒子和瓶子有什么不同呢?哪个能装更多的东西呢?2.新课学习(30分钟)体积的概念(15分钟)教师讲解:教师讲解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不同。
学生理解: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实物观察,理解体积的概念。
比较体积大小(15分钟)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受。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体积的概念和比较体积大小的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一些物品,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第二课时:测量液体体积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体积?如何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认识测量工具(15分钟)教师展示:教师展示量筒和量杯,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14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公开课教案
14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体积的测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测量工具;2. 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3. 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4. 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测量工具;2. 让学生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测量工具;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难点: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立方体模型等)。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准备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立方体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气球、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积的测量。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工具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和立方体模型,直观地展示体积的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例题可以包括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合作,使用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立方体模型等)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实践性作业(如测量家庭物品的体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工具、常用的体积单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体积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大小的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能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测量方法,特别是排水转化的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筒、水、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橡皮泥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量筒、水、不规则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提问:“如何测量这个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体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排水转化法。
3. 举例讲解:以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为例,讲解排水转化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4. 学生分组操作:每组学生运用排水转化法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进行数据记录。
5. 随堂练习:解答有关体积测量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2. 体积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排水转化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记录数据并计算。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结果,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但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如准确读取量筒刻度等,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更复杂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多面体、空心物体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排水转化法的操作步骤讲解;4. 学生分组操作的指导;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测量体积》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体积》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用不同方法测量体积的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计算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
2. 用尺子、容器、水平仪等工具测量体积的方法。
3. 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体积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难点:体积的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尺子、容器、水平仪等测量工具。
3. 练习题、作业题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物体,引导学生讨论体积的概念。
2. 讲授:介绍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体积是三维空间中占据的容积大小。
3. 实验:组织学生利用尺子、容器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加深他们对体积测量方法的理解。
4.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应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体积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选择合适大小的储物柜等。
六、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七、作业设计1. 理论题:写出体积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 计算题: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已知长、宽、高分别为6cm、4cm、3cm。
3. 应用题:某学生准备购买一个15L的储物箱,已知储物箱的长、宽、高分别为30cm、20cm、25cm,问这个储物箱是否足够放下这名学生的所有书籍。
八、评价方法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当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业,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以上是《测量体积》作业设计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2课时 体积的测量》公开课(教案)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立方米和常用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以及它们与毫升,升的关系。
2.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使用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要知道测量物体的体积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开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体积测量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量筒读数的误差分析。
教具准备量筒、石块、烧杯、清水、多媒体等。
新课引入任何物体都有长度,同样的也都有体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测量,那么体积该如何测量呢?教学过程知识点一体积的单位1.让学生们阅读教材,认识体积的单位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立方米〔m3〕.常用单位: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升〔L〕、毫升〔mL〕,其换算关系如下:1dm3=10-3m31cm3=10-6m31mm3=10-9m3IL=ldm31mL=1cm32.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比方正方体、长方体,其体积该怎样测量?学生答复:只需要测量其长、宽、高,就可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知识点二量筒和量杯的使用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和量杯来测量。
1.教师演示:用量筒测水的体积。
让学生观察并阅读教材,答复以下问题:〔1〕使用量筒或量杯应注意哪些问题?〔2〕怎样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2.学生讨论后答复:〔1〕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①读数的时候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②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如果视线不水平,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2〕先在量筒里放适量水,读出其体积V1,然后把小石块放入量筒读出体积V2用V2-V1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体积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体积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体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们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物体的体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测量体积的方法。
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量杯、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球、积木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哦!老师这里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比如这个可爱的小球和这块好玩的积木。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谁占的空间大呀?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测量体积有关啦。
2. 讲解测量方法
看,这就是我们的量杯啦,我们把要测量的物体放进去,然后看看水上升了多少,就能知道物体的体积啦。
就像我们把小球放进去,哇,水上升了这么多呢!
3. 学生实践
好啦,现在轮到你们啦,大家分组来试试测量这些物体的体积吧。
(学生们兴奋地开始操作,叽叽喳喳讨论着)
哎呀,小明,你小心点别把水洒出来啦!小红,你看清楚水上升的刻度哦。
4. 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么测量物体的体积。
以后你们看到什么东西,都可以试着量一量它的体积哦。
五、教学延伸
回家后,大家可以找一些身边的东西,比如一个苹果、一块橡皮,自己再去测量一下它们的体积,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你们的发现哟!
这堂课真的好有趣呀,看着孩子们开心地学习和探索,我也特别有成就感呢。
希望他们能一直保持这份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呀!。
科学测量体积教案
科学测量体积教案一、课题科学测量体积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
- 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方法。
- 理解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 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 正确读取量筒和量杯的示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积的概念、测量方法等知识。
2. 演示法:教师演示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方法。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测量体积的过程。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同。
- 教师接着问:“如何比较这些物体的大小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比较它们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 教师引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并举例说明,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宽、高的乘积来计算。
2. 讲解新课- 测量固体体积- 教师拿出一个规则的长方体木块,问学生:“如何测量这个长方体木块的体积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刻度尺测量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
- 教师演示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
- 教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石块,问学生:“这个石块的体积怎么测量呢?”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 教师讲解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然后将石块放入量筒中,使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石块的体积V = V2 - V1。
- 教师演示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并强调注意事项,如量筒中的水要适量,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放入石块时要轻放,不能溅出水等。
高中物理测量体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掌握体积测量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测量体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实验测量体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测量体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教学:介绍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体积,指导学生掌握测量技巧。
4. 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结论。
六、教学效果评价: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记录和分析结果。
2. 随堂测验:进行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体积测量的掌握程度。
3. 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1. 总结本次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测量体积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科学测量(体积测量)教案
一、新课引入
【探究活动】你有办法测量教室的体积吗?
同学活动:利用臂长法测量教室的体积,大约在200立方米数量级。
二、讲授新课
(一)体积的概念及单位
教师提问:什么是体积?
教师归纳: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教师讲授:介绍体积的单位
【练习】体积单位的换算
固体体积:m3、dm3、cm3
液体体积:ml、l
三、归纳总结
教师讲授:通过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知道量筒是如何使用的,同时也知道当我们俯视和仰视读数的时候,会出现的结果;另外我们也测量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且其中测量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改变了也会造成结果有偏差。
四、课堂练习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2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
教学内容
(教学章节)
科学测量(体积测量)(七年级上册1.4.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前情分析
教材分析:
体积测量是科学测量这一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基础知识,其中涉及到量筒的使用和量筒使用过程中的存在误差分析(俯视仰视问题)。学生通过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能够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常见概念——体积的测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科学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积单位的理解、量筒的使用、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难点:量筒使用过程俯视仰视的误差分析
教学材料
教具学具
多媒体技术
初中物理测物体体积教案
初中物理测物体体积教案1. 让学生掌握用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测量常见物体的体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原理。
2. 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验操作步骤。
3. 常见物体体积的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体积的概念,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原理。
(2)演示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验操作步骤。
3. 学生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量筒、一个容器、一些水和一个待测物体。
(2)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自行操作进行实验。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包括量筒初始体积、加入物体后的体积和排出水的体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体积。
(2)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3. 学生对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原理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拓展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测量体积实践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
主题:幼儿园大班测量体积实践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深入,为了丰富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决定组织大班幼儿进行有关体积的测量实践活动。
这样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幼儿对体积的宏观感知和概念理解,为他们将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大班幼儿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帮助幼儿学习体积的计量单位,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3. 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大小的透明塑料容器、水杯、玩具积木、水果等形状规则的物品。
2. 环境准备:教室要保持整洁,活动区域要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确保幼儿能够安全地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准备:制定详细的教案,熟悉教学内容,掌握好课堂节奏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1. 导入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主题——体积,让他们理解体积的概念,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杯的容量、玩具箱的大小等,让幼儿了解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活动:教师将各种大小的透明塑料容器放在讲台上,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的观察力,尝试用目测的方式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容量的大小。
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体积的计量单位,并让他们用水杯和玩具积木进行实际测量,记录结果,帮助幼儿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3. 操作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区域使用透明塑料容器和水果、玩具等形状规则的物品进行实际的体积测量活动,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4. 总结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交流分享实践中的心得和体会,强调体积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探索,积极运用体积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参与实践活动时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 教师收集并分析幼儿在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测量结果,评价他们对体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体积的测量(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3)学会用量筒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2.科学探究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量筒,量杯,饮料瓶,橡皮泥,木块,冰糖,细沙,铁块,大头针等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回顾:
例1:某同学用某刻度尺测量一手机时的读数为12.62cm,则这把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
例2、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其中测量值_________是错误的,则测量的平均值应该____一.体积(估计教室的长宽高,并获得引出体积的教学)
引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如饮料瓶,洗发水瓶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体积标识,引出体积的概念。
二.体积的单位
1.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在学案上填写适合的体积单位
2.了解各种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感受体积的单位,并校对体积单位填写的题目
做一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从其一个角处切割出1立方厘米的
小盒子,让学生感受单位的大小。
1立方厘米可以用手指头来比
较。
3.总结日常生活中测量体积有两种方法:用标准量去比较,用
测量工具测量
三.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1.量筒:实物投影量筒,师生共同观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刻度单位:毫升
(2)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量杯与量筒的比较:实物投影量筒和量杯,请学生回答以下
问题
(1)你觉得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你觉得量杯的刻度均匀的,刻度值应该如何标?
(重点解释为什么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3.使用方法: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视线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思考:俯视或仰视对结果回造成怎样的影响?
俯视量液:由于视线向下倾斜,寻找切点的位置在刻度线一方凹液面的前侧,读数高于正确的刻度线位置,故所倒液体就偏少。
即读数偏高,倒液偏少。
仰视量液:由于视线向上倾斜,寻找切点的位置在刻度线一方凹液面的后侧,读数低于正确的刻度线位置,故所倒液体就偏多。
即读数偏低,倒液偏多。
4.学生动手实验:练习使用量筒及读数
四.任意物体体积的测量
1.课前让学生每个人准备3样东西,并设计方法测量其体积。
课上让学生针对一样东西讲一下自己设计的测量体积的方法并做演示。
2.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一定的点评,最后总结归纳出测量体积几种情况:
(1) 液体体积测量: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2) 形状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测出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复习立方体,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3) 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排水法
3.探究:若被测物不能沉于水下怎样测量体积,如木块?
五. 思维扩展
1自制量杯的展示
课前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制一个量杯,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量杯,并讲解自制过程和选用的标准量并分析每一个量杯的优缺点。
或者个别学生的自制过程可排成录象,在课堂上演示。
思维扩展:形状非常不规则(如可乐瓶)的容器能不能制成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2探究
溶于水的物质怎样测量体积,如冰糖?
(提供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组到前面演示,分析每一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