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1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并教会他们记录和整理天气信息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和整理天气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整理天气信息,并能够发现天气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天气信息。
2.准备天气变化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记录天气信息。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并记录天气信息。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天气信息,并进行讨论:天气信息应该如何整理?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天气现象。
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气温统计表、降雨量统计表。
教师准备:相关PPT、气象学家记录的天气日历。
【教学过程】1. 展示天气日历以小组展示或班级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天气日历,同学相互学习。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讨论:与我们的天气日历比较,有哪些共同点?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是重要的技能,也可以在展示自己的记录、观看其他同学的记录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
2. 统计天气信息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风力、风向、气温柱状图、降雨量柱状图上的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云量:我们的天气日历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统计风向风速: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统计气温: 我们能从气温柱状图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吗? 统计降雨量: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各组交流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
如:小组里的一位成员按照日期的顺序,依次读出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则统计该类现象的天数。
设计意图:分工协作统计天气信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分析天气信息统计完成后,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小学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 天气日历制作所需的材料:一张大纸、颜色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2. 天气日历表格打印好,每个学生一份。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变化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探究: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月份,让他们观察和记录相应月份的天气情况。
3. 学生利用课内外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等获取当月的天气情况,了解当地的天气特点,以及当月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4.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根据自己的记录和了解,制作天气日历表格。
表格中包括日期、天气情况和温度等栏目。
实践:5.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所制作的天气日历表格,展示他们对当月天气变化的了解和记录能力。
6. 学生进行互评和讨论,检查每个小组的表格内容是否准确和完整。
总结:7.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天气日历的重要性和制作过程中的工作分配和合作方式。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天气日历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
拓展:9. 学生利用天气日历及相关资料,探究其他季节的天气变化规律,并制作相应的天气日历表格。
10.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年级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天气的变化规律,还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天气日历,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互评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通过总结和拓展,学生形成了对天气变化规律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优教教案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材简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整理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难点:正确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天气日历、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情况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引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2.回顾天气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习使用天气日历: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天气日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整理天气日历: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天气日历,教师指导。
5.记录天气情况: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情况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天气情况数据。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记录天气情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七课。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和技能。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天气现象,学会了使用气温计、雨量器、风向标等气象仪器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了天气日历。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天气日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包括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速等信息。
2.整理天气信息:指导学生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如将天气现象分为晴天、阴天、雨天等,将气温分为高温、中温、低温等。
3.分析天气信息:通过对整理后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如晴天和雨天的交替出现、气温的变化趋势等。
4.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展示自己整理和分析天气信息的结果,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天气日历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关注天气变化、爱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是记录天气变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整理天气日历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二)科学思维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学生能够根据整理和分析的结果,提出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解释。
(三)探究实践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气象仪器进行天气观测,并准确记录天气日历。
2.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制作天气统计图。
(四)态度责任目标1.学生能够养成关注天气变化、爱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小学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小学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引言: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健康、农业和出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观察天气的兴趣和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天气工具并记录天气变化。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天气日历概念(15分钟)1. 探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有什么特点?2. 解释:解释天气是指大气中气温、湿度、云量、风力等各种气象要素的总称,并强调了解天气的重要性。
步骤二:介绍天气工具和观测(20分钟)1. 展示:向学生展示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表等天气工具,解释它们的作用。
2. 演示:教师进行实地观测,例如测量温度、判断风向和记录降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步骤三:制作天气日历(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为一周,共37个小组。
2. 分配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月的天气记录,学生可以使用磁铁、密封袋、磁性字母等材料制作天气日历。
3. 记录天气变化:学生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并用合适的天气工具测量和记录气候要素。
步骤四:天气变化分析(25分钟)1. 分享观察结果:每个小组报告他们所观察到的天气变化。
2. 讨论天气图标和符号:教师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天气图标和符号,并帮助学生了解其含义。
3. 天气变化分析: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尝试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并讨论其可能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他们学到的天气知识和观察技巧。
2. 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反思整个活动的学习过程,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
三、教学反馈:1. 学生的天气日历和记录是否准确和完整。
2.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 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重要性是否提高。
四、教学资源:1. 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表等天气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低气温,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①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
②气温变化:低-高-低
5、降雨量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降雨的情况统计
降雨天数不降雨的天
数雨量最大的一天
6、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范例】
天气变化的特点: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呈由低到高再到低发展趋势;雨水较多;晴天少;刮风天多。
二、了解气候
1、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不同地区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
2、气候与天气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回答。
天气气候
概念
时间
稳定性
教师点拨: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分析归纳
分析统计
描述
回答:有的地
方四季分明、
有的地方四季
如春,有的地
方常年干旱
回答交流
气候和天气的概
念不同,气候是
一个地区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
小学科学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学年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学年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整理、总结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天气日历模板。
2. 天气相关图片、图表或手绘图。
3. 临时天气记录表格。
4. 导学资源:天气资料、天气图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天气的视频或呈现一些有趣的天气图片,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天气的了解和观察。
2. 天气日历的介绍(10分钟)向学生解释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告诉他们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并根据记录的数据观察和分析天气的变化。
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和天气规律。
3. 天气观察和记录(15分钟)与学生一起制作天气日历模板,并向他们展示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
教师可以使用一周的时间,每天让学生观察天气,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鼓励学生使用简单的图表、文字或符号来记录天气情况。
4. 天气日历分析(15分钟)教师将收集学生的天气记录,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数据分析。
老师可以使用天气图表或手绘图来展示各种天气情况的统计数据。
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例如最常见的天气类型、每个季节的变化趋势等。
5. 天气日历的展示和分享(10分钟)鼓励学生将他们的天气日历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请他们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有趣或有意义的天气变化。
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问和讨论,加深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6. 撰写天气总结报告(15分钟)要求学生将他们观察到的天气总结成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模板或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报告的内容。
鼓励学生使用清晰的语言和图示,总结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主要变化和影响。
7. 天气日历的应用(10分钟)与学生探讨利用天气日历做出的一些决策。
例如,基于天气预测决定是否需要携带雨伞、穿长袖或选择户外活动。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学设计: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整理天气数据的方法。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和整理,学生能够独立制作天气日历,培养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根据天气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持续观察和记录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整理天气数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天气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制作完整、准确的天气日历。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天气数据记录表(每位学生一份)。
•天气日历模板或示例。
•彩色笔、贴纸等装饰材料。
五、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天气数据的整理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法: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制作天气日历,培养动手能力和数据整理能力。
•观察分析法:学生观察天气日历,分析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天气变化的视频或图片,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这些天气现象吗?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天气信息的?”引出天气观测和记录的话题。
•实物导入:展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天气日历,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新课教学•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即记录一段时间内天气现象的日历。
•强调天气日历的作用,如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日常生活提供参考。
•展示天气数据记录表:•展示天气数据记录表,介绍记录表的各个部分(如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等)。
•强调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制作天气日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用途。
2. 学习并掌握天气日历的整理方法,包括收集、分类、记录等步骤。
3. 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日历的构成和用途,以及掌握其整理方法。
2.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生活技能。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天气日历样本,以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2. 准备一些空白天气日历,供学生实践使用。
3. 准备一些教学视频或图片,以辅助教学。
4. 安排一次户外观察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实际体验天气日历的用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天气日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 讲解知识点(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天气日历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天气现象的描述、时间的标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和归纳天气日历,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3.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记录和整理天气日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本组的天气日历记录和整理成果,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天气日历记录和整理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经验。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6. 布置作业(视情况而定)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观察天气变化,整理并记录自己的天气日历,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天气日历来应对气象灾害。
五、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思总结,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促进科学课程的进步和发展。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的一节整理天气日历的实践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材以天气日历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天气变化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学生可能对一些天气现象的名称和特点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天气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
3.讲解法:教师对天气变化的原因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天气日历模板和记录表格。
2.学生准备观察天气的工具,如日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天气有什么变化?你们有没有记录过天气变化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天气日历模板和记录表格,讲解如何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
《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学历案(第一课时)小学科学课程《整理我们的天气日气》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主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掌握整理与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记录天气的基本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天气现象等)。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学会整理已有的天气日历数据,通过对比和观察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并使用图表记录和表达天气变化趋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兴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作品评价:学生整理的天气日历记录表和天气变化趋势图,评价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整理的条理性。
3. 口头表达评价:学生能够清晰表达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观察到的规律。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过去的天气日历记录,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整理和记录天气日历。
2. 新课讲解(15分钟)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意义以及记录天气的基本要素。
介绍如何使用图表来整理和记录天气数据,展示正确的天气变化趋势图示例。
3. 小组探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天数记录整理,教师提供过去一周的天气数据供学生使用。
指导学生如何将数据分类、排序、并绘制成图表。
鼓励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
4. 交流分享(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表和天气变化趋势图,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整理和记录天气日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一次小测试,检测学生对天气日历概念的理解和记录天气的技能。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记录一周的天气数据,并整理成天气日历记录表和天气变化趋势图。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天气这一章节的第7课,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整理天气日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观察天气,并学会记录天气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概念,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天气情况,并用简单的方式记录天气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天气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和特征,对于观察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记录能力,但可能还不够熟练。
他们对于天气的变化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天气特征,你们还记得吗?请举手回答一下,晴天有什么特征?学生:(举手回答)天空很蓝,太阳很亮。
老师:非常好!那阴天呢?有什么特征?学生:(举手回答)天空有云,不太亮。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通过记录天气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你们对天气日历有什么了解吗?第二环节:介绍天气日历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天气日历的样本)这是一份天气日历,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请大家看一下,这里有日期和天气的记录栏。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周中有几天是晴天、阴天或者雨天。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所在的地方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第三环节:观察和记录天气老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份天气观察表格。
请仔细观察今天的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
你们可以用简单的图标或符号表示天气的特征,例如太阳、云朵、雨滴等。
(学生分组观察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第四环节:分享观察结果老师:现在,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来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天气的知识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天气的科普书籍或网站,如《 天气是什么》、《天气预报的秘密》等。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如台风、暴雨、雾霾等。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天气情况的能力,提 高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 天气的关注和适应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0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 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整
理天气日历的过程。
02
引导学生在整理天气日历的 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
在课后,我收集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 馈意见。学生们普遍认为本节课很有 趣、很实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天 气变化和如何观察记录天气日历。同 时,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和建议,如希望老师能够多提供一些 实物展示和实验机会等。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教学内容和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天气日历的整理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我还需 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难度递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究能力。
03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整 理天气日历的经验和成果,
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和 精神,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 。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
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设定不同的天气场景,如“天气预报员”、“气象科学家”等角色,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 行模拟表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式教案)
2.下面的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B.C.D.
3.气象服务是北京冬奥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那么天气预报的大致制作过程是()。
A.数据收集→天气会商→气象员做出预报→数值天气预报→发布天气预报
B.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C.气象员做出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收集→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D.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发布天气预报
4.下列诗句反映了水循环原理的是()。
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②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③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最新
作业
设计
判断题:在一个月的“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可以找出这个月的最高、最低气温,但无法计算出这个月的平均气温。 ( )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
提问: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充。有的同学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
课时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
教具
学具
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某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
板书
设计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观察信息: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风速、风向)
3. 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4.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小组对比学习,讨论。
学生记录数据
学生反馈交流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3.播放图片:四季如春的云南风景、长年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极
5. 提问:观察这四个地方一年的天气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3.出示活动手册第12页,明确统计要求,记录数据。
三、研讨:整理发现
1. 学生反馈交流:各项天气因素的数据分析。
2.提问: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一种天气最多?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这一个月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气温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材简析】
《天气》单元前6课的学习,主要是观察、记录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3周的当地天气,本课则是帮助学生对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统计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
包括云量、风的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的情况统计表和风的统计表中,最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概括描述。
关于气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比各小组的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气温柱状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
关于降水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做如下统计: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
概括描述部分,经过统计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有了前期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统计图表陈述数据和结果。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
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气温统计表、降雨量统计表。
教师准备:相关PPT、气象学家记录的天气日历。
【教学过程】
1. 展示天气日历
以小组展示或班级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天气日历,同学相互学习。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讨论:与我们的天气日历比较,有哪些共同点?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是重要的技能,也可以在展示自己的记录、观看其他同学的记录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
2. 统计天气信息
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风力、风向、气温柱状图、降雨量柱状图上的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云量:我们的天气日历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
统计风向风速: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统计气温:我们能从气温柱状图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吗?
统计降雨量: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
各组交流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
如:小组里的一位成员按照日期的顺序,依次读出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则统计该类现象的天数。
设计意图:分工协作统计天气信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分析天气信息
统计完成后,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综合各组的统计分析报告,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因为各组每天的观测时间、观测地点的不同,风的记录、气温的记录等有差异是正常的,
学生使用的工具比较简陋,观测技能水平也较低,也会使观测的精确性受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交流,总结自己对这段时间天气情况的认识。
4.了解气候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补充《二十四节气歌》的来源。
【板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有两个内容,一是整理分析这段时间的天气日历。
二是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四个记录表格要求学生从云量、气温、降雨量、风的情况这四个方面对近3周的天气日历进行简单统计与整理。
风的统计表格中除了要找出风最大那天的风速和风向,也可以请学生分析这个月主要刮什么风向的风。
在统计气温变化时可以用“低—高—低”等简单的趋势词语来表示,也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
第二个记录表是让学生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指向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趋势,在引导学生充分分析上面四个表格中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整体来说这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希望学生能从云量、气温、降雨量、风的情况这四个方面对近
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作概括性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