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量子力学的哲学含义
量子力学引发的哲学思考
量子力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挣扎和争论,有时被质疑其可靠性和合理性。
但是,在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研究者接受了这种理论,并把它应用在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然而,量子力学所提供的理论框架,它所揭示出的自然现象,以及它所暗示出来的人类认识论和哲学问题,都使得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一、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它涉及到原子和亚原子级别的粒子运动,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量子力学的中心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超越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纠缠现象等等。
这些新理论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如双缝干涉、光电效应等。
同时,这些解释以及其他专业概念也导致了一些哲学和认识论问题的产生。
二、量子力学的哲学启示1. 认识论问题量子力学挑战了经典物理学中的因果关系原则,因为在微观粒子世界中,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其粒子运动的轨迹和特定位置。
我们可以观察这些粒子并测量它们的属性,但这样可能会改变它们的状态。
这意味着我们对粒子行为的认识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也使得量子力学中的“观测”概念具有高度分歧。
如果测量过程就是所谓的“观察”,那么就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人为的干扰因素在里面,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可靠或不准确。
2. 真实性问题量子力学为粒子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概率性解释,即有可能、可能不发生等等。
这一概率性似乎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定律性原则,从而引发了一些哲学思考。
另一个问题是“测量”是否会引起粒子状态的变化。
这种转变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观测”会导致粒子状态的真实性发生变化?也许有可能,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该粒子的真实性不一定是存在的,这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
3. 纠缠现象在量子力学中,一对纠缠的粒子被称为“施密特对”。
当施密特对的一部分发生改变时,另一部分也会发生变化,即使它们在空间上相距很远。
这种现象好像涉及到了超越物理学上的空间和时间。
这个纠缠现象的出现似乎挑战了人们对物理世界中的分离性原则,即两者之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越少。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对现实的新认识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对现实的新认识量子力学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描述微观世界中的实验现象时展现出了非常奇特的特征。
除了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之外,量子力学也引发了哲学思考,对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对现实的新认识,并从波粒二象性、超越性、测量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奇特性质量子力学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就是波粒二象性。
根据实验观察,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
这意味着在测量微观粒子之前,我们无法确定其具体的位置和动量,而只能得到一定的概率分布。
这一特征挑战了我们传统的经典物理观念,也使得我们对于物质的认知产生了新的思考。
波粒二象性的存在给了我们重新审视现实的机会。
它揭示了微观粒子世界的一种不确定性,也让我们反思宏观世界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奇特性质。
或许,我们对于宏观世界中的事物的认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确定和完整,而是存在着更多的未知和可能性。
二、超越性:量子纠缠的神奇现象超越性是量子力学中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特点。
当两个或更多的微观粒子处于纠缠状态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瞬间传递信息,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这种超越于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现象让人难以理解,也很难与我们对于现实的直观认知相符合。
超越性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对于现实本质的挑战和重新思考。
如果微观粒子之间的纠缠状态可以瞬间传递信息,那么宏观世界中的事物之间是否也存在某种联系?或许,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了解还远远不够,存在着更为深邃的联系和规律,这需要我们通过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来进行探索。
三、测量问题:观察者的角色与观测效应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根据测量过程中的观察效应,在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或动量时,观察者的存在和主动干预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这一现象引发了对于客观性和观察的关系的思考。
测量问题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观察者在量子世界中的重要性,也挑战了我们对于客观实在的认识。
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
单一性(Unity) 多数性(Plurality) 总体性(Allness) 实在性(Reality) 否定性(Negation) 限制性(Limitation) 依附性与存在性(of Inherence and Subsistence) 因果性与依存性(of Causality and Dependence) 交互性(of Community) 可能性--不可能性(Possibility-Impossibilit) 存在性--非存在性(Existence-None) 必然性--不必然性(Necessity-Contingency)
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种原因; 物体的属性,凡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减弱者,又为我们实验所
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物体所具有者,就应视为所有物体的普 遍属性; 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运用一般归纳 而导出的命题看做是完全正确的,或者是非常接近正确的; 虽然可能想象出任何与之相反的假说,但是没有出现其他现 象足以使之更为正确或者出现例外之前,仍然应当给予如此 的对待。
EPR佯谬
A. Einstein, Boris Podolsky, Nathan Rosen (1935): “Can Quantum 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Physics Review
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 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 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 的值时,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 即实在性判据。EPR认为,量子力学不满足这些判据,所以 是不完备的。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引言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然而,尽管量子力学在科学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但它的哲学思考和解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并试图解答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不确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和量子跃迁等。
其中,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与经典物理学中的确定性原理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对现实的本质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思考。
哲学思考:观察者的角色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思考点。
根据哥本哈根解释,观察者的存在对于量子系统的测量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换句话说,观察者的意识和行为会导致量子系统的状态塌缩,从而产生确定的测量结果。
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意识、观察者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争论。
有人认为观察者的存在是量子力学的局限性,而另一些人则主张观察者是量子力学的一部分,意识与物理世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解释:多世界诠释对于量子力学的解释,多世界诠释是一种备受争议的观点。
根据多世界诠释,当量子系统发生塌缩时,宇宙会分裂成多个平行世界,每个世界都对应着可能的测量结果。
这种观点认为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是由于我们只能感知到自己所处的一个世界,而不是整个宇宙。
多世界诠释提供了一种对量子力学的统一解释,但也引发了对于“世界”的定义和存在的讨论。
哲学思考:测量问题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根据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达,当一个量子系统处于叠加态时,测量结果会塌缩为一个确定的值。
然而,具体的测量结果却是随机的,无法通过任何已知的物理规律来预测。
这引发了对于测量过程的本质和测量结果的起源的思考。
一种解释是,测量结果的随机性是由于量子系统与测量仪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但这种解释并没有完全解决测量问题,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引言:量子力学作为一门探索微观粒子行为的学科,运用数学模型描述了微观世界中诸多奇特现象,同时也引发了对物质与意识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探索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物质的本质:粒子与场在传统的物质观念中,物质被视作由粒子组成的实体。
然而,量子力学的发展揭示了物质的另一层面。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粒子既表现为粒子性,也呈现出波动性。
量子力学的数学描述采用了波函数,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概率性质。
此外,量子场论也指出,物质并不仅仅是由离散的粒子构成,还可以被视作一个连续的场。
这种对物质本质的新理解挑战了传统的物质观念,使我们重新审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二、观察者效应与意识参与观察者效应是量子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即观测行为本身会影响到被观测系统的状态。
这一现象引发了对意识是否对物质起作用的思考。
一些学者认为,观察者的意识参与导致了观察结果的变化,进而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例如,著名的双缝实验中,当实验者知道实验是单粒子通过时,粒子表现出粒子性;而当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是单粒子通过还是波通过时,粒子表现出波动性。
这似乎表明认知意识对物质行为有影响。
三、超越空间与时间:信息的非局域性量子力学揭示了超越传统空间和时间观念的现象。
量子纠缠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即在一对纠缠粒子中,当一个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立即改变,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这种非局域性的现象提出了一个问题:意识是否能在无限远的地方产生影响力?某些学者提出了“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普遍意识”理论,认为意识可能与量子纠缠具有某种关联,可以实现超越空间和时间的信息传递。
四、综合观点:物质与意识的交互作用总结以上讨论,量子力学揭示了物质的奇特性质,并启发了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哲学思考。
有人倾向于认为意识是一种独立于物质的存在,可以对物质产生影响;而另一些学者则主张物质与意识是彼此交织、相互作用的。
量子力学的哲学启示
量子力学的哲学启示编辑整理:正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宇宙是怎样形成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意识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曾经冥思苦想过的问题。
对人类来说,以上问题不可能有直观和确定不疑的答案,因为没有人曾经见证过宇宙的形成,生命产生时也还没进化到人类,这些问题也不可能通过科学验证的方法找到答案。
所以,人类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主要还是依靠宗教和哲学。
当一种理论能够圆满地解释所有与它相关的现象时,那我们就认为这种理论接近了真理。
曾经,科学是作为神学的对立面出现的。
科学的发展,解释了很多人们以为很神秘的现象,破除了人们的各种迷信。
科学的观念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也使人们对建立在经典物理学(相对量子力学而言,经典物理学主要研究宏观世界)之上的唯物主义深信不疑。
在中国,经常是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是相信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因为唯物主义是中国的官方思想,唯物主义教材是学校的官方法定课本。
如果说唯物主义是真理,那它必须符合真理的条件,即对所有与它相关的现象都能给出圆满的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但是,目前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是唯物主义很难解释的。
首先,科学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解释就是它的“规律性”,或者说是“确定性”,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所有参数都确定的话,下一刻的状态也是确定的。
那么如果我们把整个宇宙看做一个系统,宇宙这一刻的状态是由上一刻的状态决定的,继续往前不停地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宇宙这一刻的状态从宇宙诞生那刻起就已经决定了。
然后我们再往后推,宇宙未来每时每刻的状态早在宇宙诞生时就已经确定好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早已设计好的世界里。
再接着想,世界是物质的,生命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那是不是说从出生那刻起,我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继续往前推,是不是宇宙诞生那刻起,我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再接着想,意识是物质派生的,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那人的意志必定是不自由的,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其实不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你今天的所思所想从你出生那刻便确定了,甚至可以说从宇宙诞生那刻就确定了。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的哲学描述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的哲学描述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量子力学中的哲学描述量子力学作为一门物理学科,不仅在科学界发展迅速,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哲学上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考,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本质和意义。
1. 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它揭示了观测对象的性质无法同时被确定的现象。
这一原理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对于测量的确定性要求,引发了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人类认识边界的思考。
从哲学角度看,不确定性原理给予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谦逊,以及对于认识限度的认识。
2. 可观测量与观测过程:量子力学中的可观测量是指我们能够进行测量并获得结果的物理量。
而观测过程则是指在测量发生时,观察者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测过程的哲学思考主要涉及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者对于系统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观测过程强调了观察者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经典物理学中客观的观念。
3.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描述了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的特性。
这一概念对于哲学思考意味着世界的本质可能远比我们直观所感知的更为复杂和多元。
同样的一个实体,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依赖于观察的方式和环境。
这种现象挑战了我们对于物质本质的直观观念,对于哲学中的实在论和本体论提出了新的问题。
4. 统计解释与多世界诠释: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认为,粒子的性质只能通过统计概率来描述,而不是确定的属性。
这一解释中的概率和几率存在着区别。
概率强调了人类对于系统认识的不完备性,几率则是描述了系统其实存在的随机性。
另一方面,多世界诠释则提出了在每次测量时,宇宙实际上分裂成多个平行宇宙的观点。
这种诠释认为,每一个可能的结果在不同的宇宙中都会发生,解决了波函数坍缩时可能存在的难题。
5. 影响测量的原理:在量子力学中,观测的结果会受到观察者的选择以及不同的观测方式的影响。
这一现象被称为影响测量的原理,它强调了观察者对于实验结局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科。
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之一,而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物理学领域,还有其对哲学的深远影响。
量子力学从不同的角度挑战了人类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从而掀起了一场哲学思想的颠覆。
本文旨在探讨量子力学在哲学领域所产生的意义。
涉及原理首先,量子力学的原理凸显了人类自身在认识世界方面的局限性。
在当代物理学中,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理论是“标准模型”,该理论包含了大量实验证据和预测。
然而,这个模型其实是一个近似的模型,因为它无法完全描述微观世界的行为。
在量子力学中,更确切的说法是:“你永远无法确定粒子在任何特定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微观粒子像是自己决定了是否露面,直到我们做出测量之前,它们可能处于多个位置上,而且它们离开后仍然会保持这种状态。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完全了解微观世界,这种考虑方式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有限,是一种主观认知,或者说是类比思维,因为我们只能根据经验和已知的规律来猜测未知的规律。
然而,量子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愈发的难以理解。
这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不能解释一些事情,而且可能只能接受这个错误和局限性。
这种认识颠覆了这种类比思维的传统思考方式,并促使我们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
涉及叠加态其次,量子力学的叠加态理论挑战了人类对于现实的观念。
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是指,在没有测量的情况下,量子物理系统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性,一旦测量,该系统就会进入其中一种状态。
这种理论对于哲学而言有着深刻的启示,因为它引发了人们在物理客观与认知主观之间的思考。
一方面,叠加态的存在暗示着一种新型的现实观念——现实并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种可能的状态。
这种认知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现实、经验和客观世界本身的重新评估。
从这个角度来看,叠加态为哲学提供了一个丰富和深刻的概念,即“现实的多重性”。
另一方面,叠加态也促使人们思考主观影响量子物理系统的可能性。
这种想象可能会使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定义产生质疑。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意义探讨的新视角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意义探讨的新视角量子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涵盖了一系列研究微观世界的定律和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定律到实验准备与过程,探讨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意义的新视角。
在探讨实验的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
其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是薛定谔方程,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子态演化。
薛定谔方程是一个波动方程,可以用来计算粒子的波函数(描述粒子状态的函数)。
波函数的模的平方给出了找到粒子在不同位置的概率。
实验准备是进行量子力学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一般来说,实验准备包括三个关键方面:样品制备、实验装置搭建和测量方案设计。
首先,样品制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不同的实验对象需要不同的制备方法。
例如,在研究光学效应时,我们可能需要制备精细结构的光学样品,如光学晶体或光学纤维。
而在研究粒子间相互作用时,可以通过将样品加入特定媒介或制备微小器件来实现。
接下来,实验装置的搭建是确保实验可行性和准确性的关键。
在量子力学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创建一个能够隔离外界扰动的环境,以减少测量的误差。
这可以通过构建实验室环境、使用隔离装置或使用特定材料来实现。
最后,测量方案的设计是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和精确性的关键。
量子力学实验通常涉及到对微弱信号的测量,因此需要设计高灵敏度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干涉测量、测量微弱的能量或电荷变化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实验的详细步骤和操作指南,以确保实验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例如,在进行描绘粒子位置的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干涉仪测量粒子的位置,利用多次重复测量来获得平均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测量结果。
实验在量子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量子力学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从而推动了诸如半导体器件、激光技术、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发展。
例如,在激光技术中,我们可以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释激光的产生、传播和干涉等现象,并根据这些原理来设计和优化激光器的性能。
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aaa
四、量子力学与实在性
爱因斯坦:“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 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教条的实在论:所有有关物质世界的陈述都能够客观化。 实用的实在论:确有一些陈述能被客观化,事实上,我们的 日常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由这样一些陈述所组成。 海森伯:所有哥本哈根解释的反对者在一个论点上都是一致 的。在他们看来,回到经典物理学的实在概念,或者用一个 更普通的哲学术语来讲,回到唯物主义的本体论,那是值得 想望的。他们宁愿回到一个客观的实在世界的观念,这个世 界的最小部分,就象石头和树木一样,是客观地存在着的, 与我们是否观测它们无关。
三、量子力学与因果性
1. 2. 3. 4.
亚里士多德四因说 质料因:构成事物的物质 形式因:事物的形式或精神本质 目的因:创造事物的目的 动力因:事物形成的动力因素——与今天的“原 因”一词的含义相当。 潜能:介于可能性与实在性之间
因果性的分析
因果性本身的困难 因果原理:在原因的测量和结果的测量之间有一种 定量的等价性。 决定论因果 概率因果。 因果事件(causal event) 因果过程(causal process) 特殊科学中的因果(at-at theory)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
对决定论的批评
对因果性的质疑
对实在性的挑战
二、量子力学与决定论
原子论:世界万物是由原子构成 原子:不可分割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割,原子之间存在虚空,原子不可毁灭,永远运动。世 界万物彼此不一样,是什么是可以无端发生的,万物都是有理由的,而且都是必然的。 (留基伯) 拉普拉斯妖:决定论 设在某一时刻给定了一份情报,一份可以包括推动大自然的一切力以及组成 大自然的各事物的相应状况的情报——这是一份可以把这些数据付诸分析的 足够大的情报,那么,它就将用同一个公式把宇宙中那些最大物体的运动和 最小原子的运动全都概括起来;对它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不确定的,而且 未来也象过去那样展现在它的面前。
量子力学对哲学教学的启示
量子力学对哲学教学的启示量子力学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科学理论之一,其在物质微观世界中的描述与经典物理完全不同,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颠覆性的认识。
在教育领域,量子力学所蕴含的思想和观念也为哲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对哲学教学的启示,分析量子力学的概念如何影响我们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不确定性原理与思维方式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在微观粒子的尺度下,无法准确同时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种不确定性挑战了牛顿经典物理中绝对确定性的世界观。
这启示我们在哲学教学中要包容多样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不要追求绝对的真理和确定性。
哲学思维应该更注重于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探讨,而不是简单地寻求答案。
借鉴不确定性原理,哲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拥抱矛盾和不确定性,接受多元的观点和解释。
波粒二象性与思辨能力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表明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特性又具有波动特性,这种奇特现象挑战了我们对物质本质的传统认识。
在哲学教育中,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拥有思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够同时看到事物复杂多样的本质。
通过引入波粒二象性,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事物表象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规律和联系,激发他们超越表面现象的能力。
纠缠态与主体关系在量子力学中存在着纠缠态的现象,即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一种变化会立即影响另一种粒子状态,即使它们之间空间上相隔很远。
这给我们带来对主体关系和相互依存性的新思考。
在哲学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纠缠态概念,强调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微妙而复杂的联系。
通过理解纠缠态,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并培养尊重、关爱、合作等核心价值观。
超引力与超越传统思维超引力是量子引力论中一个富有想象力并富有潜力的假设,并试图统一引力场与其他基本相互作用。
这种概念挑战了牛顿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传统观念,提出了一种超越传统范式框架的新视角。
在哲学教育中也需要鼓励超越传统框架和范式思考问题,在面对复杂社会及伦理问题时,从跨文化、跨时空等多重视角进行思考,并勇于接纳新范式下产生的认知颠覆。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行为的理论,它在20世纪初由诸多科学家共同发展而来,如玻尔、薛定谔等。
虽然量子力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和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背后的哲学思考与解释依然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
本文将就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展开讨论,探索其中的哲学问题和可能的解释。
一、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不确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
这些原理在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行为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哲学思考。
1.1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的,它指出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精确值。
这一原理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观念,引发了对物理世界本质的哲学思考。
1.2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中,粒子既可以表现为粒子的性质,又可以表现为波动的性质。
这一波粒二象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对物质本质和现实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1.3 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量子叠加态描述了粒子可能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情况,而量子纠缠则是指当多个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它们之间存在着无论距离多远都能够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些现象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直觉理解,引发了诸多哲学问题和解释。
二、哲学问题的思考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问题上:实在性(Ontology)、物理量的观测(Observables)、测量问题(Measurement problem)和概率解释。
2.1 实在性(Ontology)实在性问题涉及到量子力学描述的微观世界的本质属性。
传统的实在性观点认为物质具有独立的客观存在,但量子力学的测量结果却是具有概率性的。
这一问题引发了对微观世界实在性的深入思考。
2.2 物理量的观测(Observables)在量子力学中,物理量的观测往往会引发物理系统的塌缩,使得粒子处于确定的状态。
然而,塌缩的过程并没有被明确解释,这引发了物理量观测的哲学问题。
量子力学的哲学解读与意义探讨
量子力学的哲学解读与意义探讨量子力学是一门探讨微观领域的科学理论,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量子力学并非只是一门物理学理论,它对哲学的解读和意义探讨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解读量子力学,并探讨其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
量子力学的出现对传统的经典物理学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改变了人们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它揭示了微观领域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打破了人们对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传统观念。
这些现象引发了哲学家们对现实的本质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思考。
在哲学上,量子力学引发了对确定性的质疑。
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似乎都可以被精确地预测和测量,而量子力学却告诉我们,微观尺度下存在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挑战了以往关于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的哲学观点。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随机的,无法被完全预测。
这对于哲学上对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量子力学还引发了对观察者的角色和意识的关系的思考。
量子理论中存在一个被称为"观察者效应"的现象,即观察行为会改变受观察粒子的状态。
这意味着观察者的存在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可能与古老的哲学问题——意识和现实的关系有关。
量子力学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意识的本质以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此外,量子力学还在哲学上引发了对客观性的思考。
在经典物理学中,客观性被视为客观现实的存在,与主观意识相对立。
然而,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挑战了这种对立关系,揭示了观察者和被观察物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量子物理学认为,观察者的存在和观察行为的方式会对物体的状态造成影响。
这种相互依存性使我们重新思考客观性的概念,并重新评估我们对客观现实的理解。
量子力学在哲学上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和理解宇宙的方式。
传统的哲学思考通常从经验和观察出发,试图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解释世界。
然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得人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现象可能远超出我们的直观感知和经验范围。
量子力学建立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量子力学建立的世界观和哲学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量子力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物理学分支,为人类理解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量子力学的建立不仅使我们对微观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人们的世界观和哲学观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量子力学建立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1. 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认为,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完全确定。
这与牛顿力学所提出的确定性原理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观点挑战了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传统认知,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通过实验和观测,科学家们发现微观粒子的行为往往受到概率性的影响,这种随机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对于人们的世界观和哲学观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波粒二象性和测量问题量子力学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即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特性,又具有波动特性。
这种双重性质超出了人们的直观认知,对于微观粒子的定位和测量提出了新的难题。
量子力学还指出,粒子在特定位置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因测量方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这被称为测量问题。
测量问题的提出挑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引发了对于现实存在的讨论。
这些概念和问题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3. 引力与量子力学统一的挑战在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将引力理论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的努力。
然而,至今为止,人们尚未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统一理论。
这种对引力和量子力学统一的追求,不仅在物理学上面临挑战,同时也在哲学层面上提出了新的问题。
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世界本质的探索,需要在新的理论框架下重新进行思考。
这种挑战对于世界观和哲学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
4. 量子力学的发展对哲学的影响在哲学领域,量子力学的建立也给人们的思维模式带来了新的启示。
量子力学的概念使人们开始思考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重新审视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浅谈量子力学的哲学含义
浅谈量子力学的哲学含义【摘要】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经济生活的多方面影响,量子力学的产生也相应地对于政治、经济生活提供积极因素影响,量子力学中包含的量子场理论和微观粒子的提出,微观世界物质的特性等提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一定的哲学含义。
【关键词】量子力学;哲学含义1.量子力学的主要表述量子力学确立了普遍的量子场实在理论。
宇宙最基本的物理是量子场,量子场是第一性的,而实物粒子是第二性的。
微观粒子没有经典物理学中的决定论表述,只有非决定论论述。
量子力学的微观粒子理论中,包含具有叠加态的波函数,秉有波粒二象性和非定论的远程联系。
特定的测量方式造成波函数的失落,越来越显露出它的本质特征。
量子场实在论证明了宇宙的实在性,不同于德谟克里特所说的宇宙存在,宇宙更多如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描述的:宇宙是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波函数以及所显示的各种图形的组合。
量子力学对于波粒二象性的揭示和微观粒子中反粒子存在的表述,阐释着物质和反物质的辩证存在关系。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论认为世界大系统由多个平行世界构成,世界论中也存在反世界物质。
无论是物质和反物质还是世界论中的反世界物质都表现着哲学中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和真理性成分。
其中物质与反物质是一对矛盾体,物质相对于反物质而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阐释了时时刻刻存在矛盾的真理性。
宇宙世界的基本属性是矛盾性和对立统一性。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正确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
然而,在矛盾的哲学理论体系中,矛盾的双方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所谓物质和反物质的矛盾性从表象上分析是对立的存在,对立关系就是阐释着物质和反物质的相对应。
在某一特殊世界领域中,各种客观实在具有方面上的相对关系。
历史经验告诫区分“现实矛盾”和“逻辑矛盾”。
2.量子力学包含的矛盾哲理其中逻辑矛盾表现在概念提出中的逻辑关系的对立;现实矛盾是隐藏在逻辑矛盾之下更深层次的以客观事实为导向的矛盾。
量子力学对哲学教学的启示
量子力学对哲学教学的启示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一项重要理论,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还对哲学、科学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许多概念和原理,不仅在物理上做出了突破,同时也给哲学教学带来了不少启示。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量子力学如何影响哲学教学。
一、量子力学与知识的本质量子力学提出了新的物理实体观与知识观。
传统的牛顿物理学强调确定性与客观性,而量子力学则强调概率与不确定性。
在哲学教学中,引入这一点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反思。
知识的相对性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粒子的状态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观察者的不同而不同。
这种观点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相对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鼓励学生讨论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知识的变迁,帮助他们认识到真理可能不是绝对的。
主体与客体关系量子观念强调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互动,打破了纯粹客观主义的限制。
这一思想能够引导学生对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思考个体在知识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对知识获取及其过程的理解。
二、量子超位置与哲学思维量子力学中的超位置原理,即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如处于不确定态,这一概念为哲学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多元视角理解在哲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单一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
借由量子超位置的思想,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多元视角去看待问题,接受并欢迎不同观点,共同去探索更丰富、更复杂的真实。
例如,在讨论伦理道德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进行辩论,从而深化他们对问题含义的把握。
开放式思维超位置也体现了一种开放性,表示事物并不能被简单地归类或定义。
在哲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复杂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时保持开放态度。
此外,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或“什么是美?”等,引导学生保持思考的动态性。
三、量子纠缠与人际关系量子纠缠现象展示了粒子间深刻的联结,而这可以转化为哲学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和系统思维的重要理念。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物质的实在性存在于观察中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物质的实在性存在于观察中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物质的实在性存在于观察中2011-10-08 16:53转载自梵境佛光最终编辑巫峡版张弛不存在一个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行的客观独立的物质世界,我们所描述的物质世界是依赖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量子之间显现的超距同谋是个体生命意识活动的综合反映。
世界的实在性扎根于个体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中。
传统物理学把原子、电子等看成是实在的粒子,它们有固定的体积,占有一定大小的空间,有自己的性质和规律。
无论人是否观察它们,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世界总是一如既往的存在着,并按自身的规律周而复始地运转。
理论上,如果我们彻底掌握了物质世界的定律,并且完全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状态,便能依此语言宇宙中将要发生的每件事。
这种科学宿命论的观点在研究物体热辐射时受到了挑战。
按照传统的定律,一个热物体必须在所有的频率等同地发出电磁波(诸如无线电波、可见光或X射线)。
而这意味着辐射的总能量也必须是无限的。
这荒谬的结论显然与事实不符,我们知道,当加热铁块时,开始看不出它发光。
随着温度不断升高,铁块变得暗红、赤红而最后成为黄白色。
其他物体加热时发出的光的颜色也有类似的随温度而改变的现象。
这似乎说明在不同温度下物体发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实际上,实验证明,在任何温度下,物体都向外发射各种频率的电磁波。
只是在不同温度下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按频率有不同的分布,所以才表现为不同的颜色。
为了解释热物体辐射的能量在不同频率上分布的这种特征,1900年,科学家普朗克提出,只有假设物体以离散包或离散方式发射电磁辐射,才能对这些特征方式作出说明。
这离散的包就是最后被称为量子的波包,每个量子具有确定的能量,波的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这样,在足够高的频率下,辐射单个量子所须要的能量比所得到的还要多。
因此在高频下辐射被减少了,物体辐射能量的速率也变成有限了。
1905年,量子假说受到了爱因斯坦的支持,它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
耿化民 量子力学和虚数的哲学解读
耿化民量子力学和虚数的哲学解读
【原创版】
目录
1.耿化民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解读
2.耿化民对虚数的哲学解读
3.耿化民的解读对理解和学习量子力学的意义
正文
在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耿化民看来,量子力学和虚数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而他对这两个概念的哲学解读,为我们理解和学习量子力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首先,耿化民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解读。
他认为,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根本性质,即一切物质都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这一观点,打破了我们过去对物质的固有认知,使我们认识到,物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这种转换,正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思想。
其次,耿化民对虚数的哲学解读。
他认为,虚数并非是真正的“不存在”,而是一种超越我们常规认知的存在。
这种存在,既不能用实数来表示,也不能用图形来描绘,但它却是量子力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虚数的出现,使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得到了深化,也为我们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
最后,耿化民的解读对理解和学习量子力学的意义。
他的解读,使我们对量子力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我们对虚数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解读,让我们明白,量子力学和虚数,并非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习量子力学。
总的来说,耿化民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和学习量子力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是认识论的还是价值论的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是认识论的还是价值论的内容提要:本文是对微观世界量子描述的哲学反思。
作者分析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和“统计定律”的物理含义,认为既然这些原理、定律是运用日常语言对亚原子客体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非常间接、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描述,那么微观世界“实际上”的情况到底如何,也许是人类无法真正知晓的:但是量子力学所带给人类的日新月异的福利却可以使“真”或“假”的问题显得次要。
“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这正是量子物理学所揭示的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哲学意义。
量子力学所引发的哲学争论由来已久。
争论的始作俑者正是对这一科学理论分别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
在我国学术界,围绕着关于微观世界量子描述的哲学意义,也一直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即:人们究竟怎样对微观事件进行描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进行这种描述?亚原子客体究竟具有哪些区别于我们习惯了的宏观物体的性质?为什么微观世界中没有严格的因果律?在人们对亚原子客体及其行为的认识中,是否确有不可排解的主观性以及这种主观性的程度如何?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与国内相互对立的见解都不尽相同,而是立足于量子力学对于人类利用和驾驭自然界的现实价值,而其认识论意义则应当从这种价值中引伸出来。
一、现象、语言与实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把握和研究的最大特点在于必须借助于宏观仪器,而观测的结果却总是不确定的。
具体来说,微观客体的位置与动量无论如何不能同时被准确地加以测定(这在经典物理学中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种奇异现象,在我国哲学界被通俗地叫做“月亮问题”,即微观客体的不确定性被比喻为月亮。
一种最有代表性的见解认为,微观事件之所以是不确定的,完全是由于观测仪器的干扰作用所致。
那意思就是说,客体本身是确定的,只不过这种确定性被宏观仪器给破坏了。
因此,微观客体的性质依挑选观测仪器的观察者的主观愿望而定:选择的仪器不同,测量结果就会不同,即是说:“月亮在无人看它时是不存在的。
量子力学的哲学启示
量子力学的哲学启示编辑整理:正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宇宙是怎样形成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意识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曾经冥思苦想过的问题。
对人类来说,以上问题不可能有直观和确定不疑的答案,因为没有人曾经见证过宇宙的形成,生命产生时也还没进化到人类,这些问题也不可能通过科学验证的方法找到答案。
所以,人类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主要还是依靠宗教和哲学。
当一种理论能够圆满地解释所有与它相关的现象时,那我们就认为这种理论接近了真理。
曾经,科学是作为神学的对立面出现的。
科学的发展,解释了很多人们以为很神秘的现象,破除了人们的各种迷信。
科学的观念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也使人们对建立在经典物理学(相对量子力学而言,经典物理学主要研究宏观世界)之上的唯物主义深信不疑。
在中国,经常是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是相信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因为唯物主义是中国的官方思想,唯物主义教材是学校的官方法定课本。
如果说唯物主义是真理,那它必须符合真理的条件,即对所有与它相关的现象都能给出圆满的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但是,目前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是唯物主义很难解释的。
首先,科学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解释就是它的“规律性”,或者说是“确定性”,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所有参数都确定的话,下一刻的状态也是确定的。
那么如果我们把整个宇宙看做一个系统,宇宙这一刻的状态是由上一刻的状态决定的,继续往前不停地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宇宙这一刻的状态从宇宙诞生那刻起就已经决定了。
然后我们再往后推,宇宙未来每时每刻的状态早在宇宙诞生时就已经确定好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早已设计好的世界里。
再接着想,世界是物质的,生命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那是不是说从出生那刻起,我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继续往前推,是不是宇宙诞生那刻起,我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再接着想,意识是物质派生的,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那人的意志必定是不自由的,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其实不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你今天的所思所想从你出生那刻便确定了,甚至可以说从宇宙诞生那刻就确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量子力学的哲学含义
【摘要】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经济生活的多方面影响,量子力学的产生也相应地对于政治、经济生活提供积极因素影响,量子力学中包含的量子场理论和微观粒子的提出,微观世界物质的特性等提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一定的哲学含义。
【关键词】量子力学;哲学含义
1.量子力学的主要表述
量子力学确立了普遍的量子场实在理论。
宇宙最基本的物理是量子场,量子场是第一性的,而实物粒子是第二性的。
微观粒子没有经典物理学中的决定论表述,只有非决定论论述。
量子力学的微观粒子理论中,包含具有叠加态的波函数,秉有波粒二象性和非定论的远程联系。
特定的测量方式造成波函数的失落,越来越显露出它的本质特征。
量子场实在论证明了宇宙的实在性,不同于德谟克里特所说的宇宙存在,宇宙更多如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描述的:宇宙是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波函数以及所显示的各种图形的组合。
量子力学对于波粒二象性的揭示和微观粒子中反粒子存在的表述,阐释着物质和反物质的辩证存在关系。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论认为世界大系统由多个平行世界构成,世界论中也存在反世界物质。
无论是物质和反物质还是世界论中的反世界物质都表现着哲学中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和真理性成分。
其中物质与反物质是一对矛盾体,物质相对于反物质而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阐释了时时刻刻存在矛盾的真理性。
宇宙世界的基本属性是矛盾性和对立统一性。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正确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
然而,在矛盾的哲学理论体系中,矛盾的双方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所谓物质和反物质的矛盾性从表象上分析是对立的存在,对立关系就是阐释着物质和反物质的相对应。
在某一特殊世界领域中,各种客观实在具有方面上的相对关系。
历史经验告诫区分“现实矛盾”和“逻辑矛盾”。
2.量子力学包含的矛盾哲理
其中逻辑矛盾表现在概念提出中的逻辑关系的对立;现实矛盾是隐藏在逻辑矛盾之下更深层次的以客观事实为导向的矛盾。
任何话语系统不允许逻辑矛盾,A是B与A是-B同时为真,正如“正粒子”与“反粒子”碰撞,这两个命题是可以互相抵消为无的。
然而,现实的矛盾,如“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粒子”和“反粒子”的相互矛盾关系,是长期存在的,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的矛盾客体。
可以说矛盾的存在是世界物质性发展和产生的基本推动力。
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矛盾构成了世界的真实存在。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在量子力学理论体系中正电荷和负电荷是在同一和斗争中不断转化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交汇形成电荷的不带电中和性质,正负电荷在同一的过程中各自改变其特性以适应向新物质存在的客观转化。
正负粒子的斗争性体现于正负粒子的正负电子相互碰撞和作用,不
断进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同一,同一的结果是斗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依存,互为结果的。
矛盾即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现实中必然存在矛盾,矛盾无须消灭,也不可能消灭。
物质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斗争性和绝对的同一。
3.量子力学在认识论上的哲理
量子力学在认识论上给我们提供了理论: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和认知系统的产物,不可能完全脱离主体而获得一种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主体依赖于客体而实现,客体的反应必须以主体为导向。
量子力学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主体的多样性和认识与客观存在的互补性,事物的主体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有所差异,主体性表现为多样的存在。
认识是对客观主体存在的主观反映和呈现,认识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客观具体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认识世界缺乏全面性和正确性,只是相对于客观存在中一部分的某一方面属性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量子力学中镜像和照相是客观实在的表面和直观的反映,然而,这种表面直观反映的真实性是无从考证的。
镜像和照相技术虽然可以放大事实的真实性,但是放大倍数再巨大,也不是真实的反映,只是相对真实的映射呈现效果。
人类个体基于民族文化、时代阶级、个性心理和自身利益角度主观性的认识微观和宏观世界,对世界的个性化认识反映在客观上是独特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认识。
无论是普通个人还是科学家为达到真理性探索的真实性,采用实验和实践等积极探索,也不可能突破其自身固有存在的来自实践的限制和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无法获得微观世界中粒子的真实图像。
量子力学在认识论上的阐释在某些方面昭示着真理的相对性和认识的无限靠近真理而无法窥探真理的局限。
4.量子力学包含的主客体哲理
量子力学中包含着主体不能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哲学理论。
人类借助“光”认识客观存在,但是却无法借助“光”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光本身。
光是世界物质起源,借助光可探知其他客观物质的规律和形态,光是博大精深的存在,产生其他自然界物质,可以人类却受认识现在无法穷尽光本身。
那么,类似的进行推论:人是认知的主体来源,认知的依托是人,凭借人的思维和认知可以把握其他相关世界物质的存在,达到真理的边缘徘徊。
可是,人却不能认识自己,在人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会发生自我的某种干扰。
这种干扰是难以克服的。
老子《道德经》: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提出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代就对于个人认识做了准确的阐释:认识自己何为贵,推知古代社会的贵,不难发现,古代的贵是相对于上层社会的富足提出的,贵针对的是受剥削和压迫的下层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缺乏的就是贵的,所以认识自己是超脱于阶级地位和财富的广泛的缺乏。
法拉第、普朗克、爱因斯坦、海森堡等人分散于不同大学从事不同的研究。
他们探讨的问题相同或类似,并非彼此压制或打击,同时又互相讨论、争论和交流,构成了一个组织形式分散却又联系紧密的统一存在体。
【参考文献】
[1]钱伯初.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7.
[3]格里菲斯.量子力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