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应当拒绝引渡的八种情形口诀
应当拒绝引渡的八种情形口诀(原创实用版)目录1.概述:拒绝引渡的八种情形口诀2.情形一:政治犯罪3.情形二:宗教犯罪4.情形三:种族犯罪5.情形四:国籍犯罪6.情形五:军事犯罪7.情形六:涉外犯罪8.情形七:已经被判刑的犯罪9.情形八:其他不应当引渡的犯罪正文在国际法中,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在其境内而被外国追诉或判刑的人移交该外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然而,并非所有犯罪行为都可以引渡,下面我们将介绍应当拒绝引渡的八种情形口诀。
首先,政治犯罪是拒绝引渡的情形之一。
政治犯罪通常涉及国家政治制度、政府领导人或政治团体的稳定和安全,因此,这类犯罪不应当被引渡。
其次,宗教犯罪也是拒绝引渡的情形之一。
宗教犯罪可能涉及对某种宗教信仰的侮辱、诋毁或破坏,这类犯罪通常涉及宗教自由和信仰问题,因此也不应当被引渡。
第三,种族犯罪也是拒绝引渡的情形之一。
种族犯罪通常涉及对某个种族的歧视、迫害或灭绝,这类犯罪涉及人权和种族平等问题,因此也不应当被引渡。
第四,国籍犯罪是拒绝引渡的情形之一。
国籍犯罪通常涉及对某个国家的公民或国家的侮辱、诋毁或破坏,这类犯罪涉及国家主权和尊严问题,因此也不应当被引渡。
第五,军事犯罪是拒绝引渡的情形之一。
军事犯罪通常涉及对某个国家的军队或军事设施的攻击、破坏或占领,这类犯罪涉及国家安全和防卫问题,因此也不应当被引渡。
第六,涉外犯罪是拒绝引渡的情形之一。
涉外犯罪通常涉及对某个国家的外交官员、外交机构或外交财产的攻击、破坏或占领,这类犯罪涉及国际法和国际关系问题,因此也不应当被引渡。
第七,已经被判刑的犯罪是拒绝引渡的情形之一。
如果一个犯罪分子已经被某个国家的法院判刑,那么他就不应该被引渡到另一个国家再次受审和判刑。
最后,其他不应当引渡的犯罪也是拒绝引渡的情形之一。
这可能包括一些涉及人权、人道主义或国际法原则的犯罪。
总之,拒绝引渡的八种情形口诀包括政治犯罪、宗教犯罪、种族犯罪、国籍犯罪、军事犯罪、涉外犯罪、已经被判刑的犯罪和其他不应当引渡的犯罪。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一国境内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交付给另一国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为了实现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和打击跨国犯罪,各国之间制定了一系列引渡规章。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一、引渡的定义和目的引渡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促进国际间的刑事司法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引渡的目的是将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移交给另一国家,以便其在受引渡国接受刑事追究。
二、引渡的基本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通常要求引渡犯罪在引渡国和受引渡国都构成犯罪。
2. 合法性原则:引渡必须符合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以及相关双边或多边协议的规定。
3. 不可引渡原则:某些情况下,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国家可以拒绝引渡本国公民或政治犯。
4.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过程中必须保护引渡人的基本人权,如禁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
三、引渡的程序和要求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通常是通过外交途径提出的,由请求国向受引渡国提供相关的证据和信息。
2. 受理和审查:受引渡国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核实是否符合引渡法和双边或多边协议的要求。
3. 逮捕和拘留:如果引渡请求符合要求,受引渡国可以逮捕和拘留犯罪嫌疑人或罪犯,以便进行引渡程序。
4. 引渡决定:受引渡国会根据法律程序和证据,作出是否同意引渡的决定。
5. 移交和执行:如果引渡决定为同意,受引渡国会将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移交给请求国,并要求请求国在一定期限内提供执行引渡的证据。
四、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1. 政治犯: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国家可以拒绝引渡涉及政治犯的请求。
2. 死刑:一些国家不会引渡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如果引渡后可能面临死刑。
3. 重罪:一些国家只会引渡涉及重罪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而不会引渡涉及轻罪的人。
4. 人权保护:如果引渡可能导致引渡人受到酷刑或不人道待遇,国家可以拒绝引渡。
五、国际引渡协议和组织为了加强国际引渡合作,各国之间签署了许多双边或多边引渡协议。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在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犯罪而制定的法律框架。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一、引渡的定义和原则引渡是指根据国际法和双边或多边协议,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引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涉及双方国家都认定为犯罪的行为。
2. 无政治犯原则:引渡不适用于政治犯罪。
3. 不可引渡原则:引渡不适用于已经在请求国被判刑或正在执行刑罚的人。
4.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得违反引渡人的基本人权。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在国际法上有一定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请求国,并包括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相关证据等。
2. 受理和审查:请求国应受理引渡请求,并对请求的合法性和证据的充分性进行审查。
3. 引渡决定:请求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同意引渡,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请求国。
4. 引渡程序:引渡程序包括逮捕、听证、判决等环节,双方国家应根据协议约定的程序进行。
5. 引渡交接:引渡交接应在双方国家之间进行,引渡人应在合法程序下移交给请求国。
三、国际引渡协定和机构为了加强国际合作打击犯罪,各国之间签署了许多双边或多边引渡协定,并建立了一些国际机构来协助引渡事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国际引渡协定和机构:1. 联合国刑事司法互助公约:该公约为联合国会员国提供了一种合作机制,以协助彼此进行引渡和其他刑事司法事务。
2.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旨在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合作,并确保引渡程序的公正和迅速。
3.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警务合作组织,致力于打击跨国犯罪,包括引渡事务的协助和协调。
4. 美洲国家组织引渡条约:该条约为美洲国家之间的引渡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机制。
四、引渡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引渡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常常面临一些挑战。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doc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法律史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外国刑事法中国刑事法刑事诉讼学改革开放以后,贪官外逃等职务犯罪人员负案外逃的国际犯罪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法学界也开始了对引渡制度的研究。
其中,引渡制度作为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国家间开展司法协作,打击跨国犯罪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political offense exception )是引渡上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各国公认的一项国际法原则,即一国对于在其境内的某一外国人因民族、种族、国籍、宗教、参加某一政治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观点而遭受其本国或居住地国通缉、审判或判刑而给予庇护,拒绝将其交给其本国或经常居住地国。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形成该原则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西欧一些国家的国内立法和各国间的引渡条约的规定。
1793年《法国宪法》中规定:法国给予为争取自由而从本国逃亡到法国的外国人以庇护。
这是关于庇护政治犯的立法的开端,也为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33年,比利时制定了第一个禁止引渡政治犯的法令。
后来,在欧洲国家间订立的引渡条约中,大都有政治犯不引渡的规定。
这样,政治犯不引渡就逐渐成为欧洲国家普遍接受的原则,现在已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理论基础为什么政治犯不引渡却不得而知,可能政治犯被通缉原因并不是因为其犯的是大众情感不能接受的罪责,往往是其本国的政党基于自己的观点和政治犯的立场不同而加以迫害,其余国家若将其引渡,可能有违人道。
因为国际法对政治犯罪的概念并没有作统一的解释,而且对于某种犯罪行为是否属政治犯罪的决定权属于被请求引渡的国家。
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行其是的状态,甚至存在滥用该原则的情况,另外,在政治活动中兼实施普通刑事犯罪行为,即在混合犯罪的情形之下如何适用这一原则也存在问题。
国际上对这一难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是把一些罪行从政治犯的概念中排除。
引渡条约相关公约我国与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与了很多实际上涉及引渡问题的公约,比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等。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政治犯罪”的界定及标准问题论文大纲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政治犯罪”的界定及标准问题论文大纲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政治犯罪”的界定及标准问题研究
大纲
摘要
引言
第一章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综述
一、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二、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在立法上的体现
三、确立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的意义
(一)、尊重主权国家
(二)、人权保护
(三)、防止陷入不必要的国际纷争中
第二章关于政治犯罪认定的问题
一、国际法上对政治犯罪的定义
(一)、区分政治犯罪与政治犯
(二)、政治犯罪的定义
二、国内刑法对政治犯罪的定义
(一)、国内刑法中政治犯罪的定义
(二)、与国际法上“政治犯罪”的不同
二、政治犯罪的类型
(一)、纯粹政治犯罪
(二)、相对政治犯罪
第三章总结
一、“政治犯罪”的界定及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犯罪”定义本身的不确定性
(二)、“政治犯罪”认定权的分离
二、“政治犯罪”界定的新思考。
国际法上的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探析
者是为支持革命 同志 的行 为。 法国 19 年宪法第 lO 73 2 条宣 这 被 称 为 “ 非政 治 化 努 力 ” 在一 定 程 度 上弥 补 了 “ , 政
-
l9 ・ 2
维普资讯
言第 l 4条规定 :“ 一) ( 人人有 权在其 他国家 寻求和享 受庇 目的的行 为才能 被称为 出于政治原 因的犯罪 。在实践 中 由 护 以避免迫 害 二) 真正 由于非政 治性的罪行 或违 背联合 于判 断标准 的不 统 一,给 判断 复合 的政 治犯带来 了困难 。 ( 在 国 的宗 旨和原则 的行为 而被起诉的 情况 F,不得援 用此种 同一 行为 , 可 能在 请 求 国被 认 为不 是政 治 犯罪 而 要求 引 权利 。 ”在此 后的许 多公约都规定 了这项原则 ,如 I 5 9 7年 渡 ,而被 请求 国则认 为 是政治犯罪 而拒绝 引渡 。因为 虽然 ( ( 欧洲 引渡公 约 ) 定 : “ 请求 引渡 的犯 罪 为被 请求 国 引渡是一种 国家 问的 司法 合作 行为,但各 国不可避 免的会 )规 凡 视为 政治犯 罪或 与政 治有联 系的犯 罪者, 应予 以引渡 ” 不 : ( 合 国引渡 示 范 条约 》规 定 : “ 请 求 国认为 作 为请 求 《 联 被
它通常不包含暴力或暴力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由于纯粹政治犯罪明显地表现为对国家的和公民的政治权益的侵害所以对于纯粹的政治犯罪比较容易判断被滥用的机会也不多即使有一些国内法引渡条约和国际公约对纯粹的政治犯罪的一些例外情况也作了规定通过非政治化努力把一些即使属于纯粹的政治犯罪但公认为极端残暴的和反人道的国际罪行排除在可引渡之外很好的防止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滥用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一名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从一个国家移交到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国际引渡规章旨在确保国际间犯罪的追诉和惩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以维护全球安全和公正。
一、引渡的定义和原则引渡是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旨在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移交到要求引渡的国家。
引渡的原则包括: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在要求引渡国家和引渡国家之间都构成犯罪的行为。
2. 合法性原则:引渡只能基于法律程序和国际法的规定。
3. 互惠原则:引渡应该是相互的,即如果一个国家要求引渡,另一个国家也可以要求引渡。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因国家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提交引渡请求:要求引渡的国家向引渡国提出正式的引渡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文件。
2. 审查引渡请求:引渡国对请求进行审查,包括验证双重犯罪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3. 逮捕和拘留:如果引渡请求被接受,引渡国可以逮捕和拘留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
4. 引渡听证会:引渡国举行听证会,以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在听证会上,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有权提供辩护和反驳证据。
5. 引渡决定:引渡国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6. 移交和执行:如果引渡被批准,引渡国将移交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给要求引渡的国家。
三、国际引渡的法律框架国际引渡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国际公约和双边引渡协定。
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包括:1. 《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该公约旨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并要求各国加强引渡合作。
2. 《联合国禁止腐败公约》:该公约旨在打击腐败行为,并要求各国加强引渡涉及腐败的犯罪嫌疑人。
3.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旨在加强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合作,并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要求。
4. 双边引渡协定:许多国家之间签订了双边引渡协定,以进一步加强引渡合作。
四、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虽然引渡是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例外情况,包括:1. 政治犯例外:一些国家不会引渡被认为是政治犯的人。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言概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指各国之间就引渡犯罪嫌疑人或逃犯的交流与合作所制定的法律规定。
引渡规章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跨国犯罪,保护社会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
一、引渡的概念和原则1.1 引渡的定义:引渡是指一国将在其领土上犯罪的嫌疑人或逃犯交付给另一国的行为。
1.2 引渡的基本原则:引渡的基本原则包括互惠性原则、双重犯罪原则、合法性原则和不可引渡原则。
1.3 引渡的程序和条件:引渡程序包括引渡请求、审查程序、决定程序和交付程序。
引渡的条件通常包括犯罪行为的双重性、引渡请求的合法性和引渡对人权的尊重。
二、国际引渡的主要条约2.1 1957年《联合国引渡公约》:该公约是国际引渡领域最重要的条约之一,规定了引渡的范围、条件和程序。
2.2 1990年《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是欧洲地区引渡合作的基础,强调了引渡的快速和有效。
2.3 1996年《南非开普敦引渡公约》:该公约是非洲地区引渡合作的基础,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条件。
三、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3.1 引渡的限制:引渡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如政治犯、军事犯和人权保护等。
3.2 引渡的例外情况:引渡可能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如国内法律的限制、引渡国家的国家安全和引渡请求的政治性。
3.3 引渡的关键问题:引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双重犯罪性的认定、引渡国家对引渡请求的审查和引渡后的法律保障等。
四、国际引渡的挑战和前景展望4.1 挑战:国际引渡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不同国家法律体系的差异、引渡程序的复杂性和引渡国家的政治因素等。
4.2 前景展望: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和引渡规章的不断完善,国际引渡将更加高效和便捷,有助于打击跨国犯罪和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结语:综上所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各国间合作打击犯罪的重要法律基础。
引渡的概念、原则、程序和条件是引渡规章的核心内容。
国际引渡的主要条约为各国提供了引渡合作的法律依据。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言: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指各国之间就引渡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程序和规定达成的协议。
这些规章旨在保护国际社会的正义和法治,确保犯罪分子无处可逃,同时也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一、引渡的基本原则1.1 互惠原则:引渡协定通常要求各国在引渡犯罪嫌疑人或罪犯时互相提供协助,即一国引渡另一国的犯罪嫌疑人时,另一国也应该同样对待。
1.2 非政治性原则:引渡通常不适用于政治犯罪,即不得将犯罪嫌疑人引渡给请求国以政治原因为由。
1.3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程序应当遵守人权法和国际法的规定,确保被引渡人的权利受到保护,不受酷刑或不公正对待。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2.1 引渡请求:引渡程序通常由请求国向引渡国提出引渡请求,其中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罪行、证据等信息。
2.2 引渡审查:引渡国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包括审查请求国的法律程序是否合法、证据是否充分等。
2.3 引渡决定:引渡国会根据审查结果做出是否引渡的决定,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标准和程序要求。
三、引渡的拒绝和条件3.1 拒绝引渡:引渡国有权拒绝引渡请求,例如因为犯罪嫌疑人可能受到死刑或酷刑等不公正对待。
3.2 条件引渡:有时引渡国会在引渡中附加一些条件,例如请求国需保证犯罪嫌疑人不会受到死刑等。
3.3 引渡后续程序:引渡后,引渡国可能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或者将其引渡给第三国。
四、国际引渡的挑战和改革4.1 法律障碍:由于各国法律体系的不同,引渡程序可能受到法律障碍,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4.2 人权保护:引渡程序中存在人权保护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被引渡人权利的保护。
4.3 法律合作:国际引渡需要各国之间的法律合作,包括信息共享、司法协助等,以提高引渡程序的效率和公正性。
五、结论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维护国际社会正义和法治的重要手段,通过遵守引渡的基本原则、规定引渡的程序和要求、拒绝和附加条件引渡、解决引渡的挑战和改革,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确保犯罪分子无处可逃。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被判有罪的个人移交给请求引渡的国家的一种法律程序。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背景、原则、程序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引渡制度的浮现源于国际社会对于跨境犯罪的共同关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犯罪活动也越来越跨境和复杂化,单一国家的执法力量往往难以应对。
因此,国际社会为了打击跨国犯罪,保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逐渐建立了引渡制度。
二、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合于涉及双重犯罪的情况,即被引渡人在请求引渡国和引渡国都构成犯罪。
2. 无政治性原则:引渡不得因政治原于是拒绝,即引渡请求不应被用于政治迫害或者政治目的。
3.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得侵犯被引渡人的基本人权,如不得引渡至可能对其进行酷刑或者不公正审判的国家。
4. 主权原则:引渡是一种主权行为,每一个国家有权决定是否引渡以及引渡的条件。
三、程序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通常由请求引渡国的执法机关向引渡国的执法机关提出。
请求应包括被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和证据等。
2. 引渡审查:引渡国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包括验证请求的合法性、符合性以及是否满足引渡条约的要求。
3. 引渡决定:引渡国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引渡决定,可以是批准引渡、拒绝引渡或者要求提供补充信息。
4. 引渡程序:如果引渡决定为批准引渡,引渡国会按照像关程序将被引渡人移交给请求引渡国。
四、实施1. 引渡条约:引渡条约是国际社会开展引渡合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各国可以通过签署和履行引渡条约来加强合作。
2. 双边和多边合作:国际社会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引渡合作。
例如,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作为一个国际合作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协助各国开展引渡工作。
3. 逃犯追捕:引渡过程中可能涉及到逃犯的追捕和拘留。
各国应加强执法合作,通过共享情报、协助调查和追捕等方式,确保逃犯能够被追回并移交给请求引渡国。
浅析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浅析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论文摘要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引渡原则中的例外原则,其保障人权、体现国家主权,并且在保障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但同时它也是引渡原则中最富争议的原则。
引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则更甚,甚至沦为一些国家的“政治工具”。
对于如何规避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滥用,发挥原则订立的初衷,关键还是在于从其根源解决其本身的概念问题。
同时,如何更好地运用此原则,还需要各国之间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力求打破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如今所面临的瓶颈困境。
论文关键词政治犯不引渡原则适用范围政治犯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引渡制度自确立之时不断发展完善,现今已成为了保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
而其中,“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则是引渡原则中的特殊例外,其以国家主权、刑事政策和个人的权利保护为前提,旨在保护相关个人和引渡请求国的利益,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引渡原则,体现在各国签订的双边、多约条约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引渡原则中最富争议的一条原则。
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其本身的政治性质使之往往或多或少沦为一种“政治工具”。
而究其根本,在于其本身概念定义不明确。
因此,如何厘清认识这一原则、解决争议、发挥这一原则保护人权的初衷、更好地保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体系,关键还是从根源出发,形成国际一致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使之发挥作用。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沿革与意义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指凡请求引渡所涉及的犯罪为被请求国视为政治犯罪或与政治有关联的犯罪,则不予引渡。
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此原则形成于18世纪末期,而后逐步发展,因其着重体现保护人权,而演变成各国普遍接受的适用于引渡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沿革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其概念的出现与“政治犯罪”的概念紧密相连。
在早期引渡实践中,国家间主要引渡政治叛乱者、异教徒和逃兵,各国引渡的目的在于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定罪的罪犯从一个国家移交给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引渡规章是国际法中对引渡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文件,旨在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打击跨国犯罪,保护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引渡的基本原则1. 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原则:引渡国和请求国应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和法律制度,平等对待引渡请求。
2.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通常要求引渡犯罪在引渡国和请求国都构成犯罪,即双重犯罪原则。
这意味着引渡只适用于那些在两个国家都被认定为犯罪的行为。
3.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应违反引渡人的人权,如禁止酷刑、残忍或不人道对待。
二、引渡的程序1. 引渡请求:请求国向引渡国提出引渡请求,提供相关证据和文件,包括引渡人的身份、犯罪事实、相关证据等。
2. 引渡审查:引渡国对请求进行审查,验证是否满足引渡条件和法律程序。
这包括对引渡人的身份、双重犯罪原则、人权保护等进行评估。
3. 引渡决定:引渡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如果同意引渡,将制定引渡令并将引渡人移交给请求国。
4. 引渡程序的监督:引渡程序应受到法律监督,确保程序的公正和合法性。
引渡人有权获得法律援助和上诉程序。
三、引渡的例外情况1. 政治犯:根据国际法,引渡通常不适用于政治犯。
政治犯是指因政治活动而被追捕、判刑或被拘留的人。
2. 国家安全:引渡可能被拒绝,如果引渡可能危及请求国的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
3. 重罪犯:引渡可能被拒绝,如果引渡人可能面临死刑或酷刑,或引渡国不具备与请求国相同的人权保护标准。
四、国际引渡合作1. 双边引渡协议:国家之间可以通过签署双边引渡协议来加强引渡合作。
该协议规定了引渡的条件和程序,以便更加高效地处理引渡请求。
2. 多边引渡条约:多个国家可以通过签署多边引渡条约来建立引渡合作的法律框架。
这些条约通常由国际组织或地区组织主导,如联合国和欧洲理事会。
3. 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庭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法庭,负责审判最严重的国际犯罪。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被判有罪的人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国际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和打击跨国犯罪而制定的。
不同国家的引渡规章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括以下内容:引渡的原则、程序、条件和拒绝引渡的情况。
一、引渡的原则1. 互惠原则:引渡通常是基于相互协议和互惠原则进行的。
即一个国家允许引渡另一个国家的人员,前提是该国家也允许引渡本国的人员。
2.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通常要求涉及的犯罪行为在两个国家都构成犯罪。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的行为在另一个国家不构成犯罪,那末引渡请求可能会被拒绝。
3. 人权原则:引渡规章通常要求引渡不得违反引渡人的基本人权,如不受酷刑或者不公正对待的权利。
二、引渡的程序1. 引渡请求:引渡通常是由请求国向被请求国提出的。
请求国应提供引渡请求书,其中包括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相关证据和法律依据。
2. 逮捕和拘留:被请求国可以根据引渡请求逮捕和拘留引渡人。
在拘留期间,被请求国可以对引渡人进行调查和听证,以确定是否满足引渡的条件。
3. 引渡决定:被请求国会根据引渡请求的合法性和符合引渡规章的条件来决定是否允许引渡。
如果允许引渡,被请求国将会移交引渡人给请求国。
4. 移交和遣返:引渡人被移交给请求国后,请求国将负责接收和处理引渡人。
一旦引渡人在请求国被审判或者服刑完毕,被请求国可以要求请求国将引渡人遣返。
三、引渡的条件1. 可引渡犯罪:引渡规章通常规定了可以引渡的犯罪类型,如重大刑事犯罪、恐怖主义、贩毒等。
不同国家的引渡规章可能对可引渡犯罪有不同的界定。
2. 双重犯罪:引渡规章通常要求涉及的犯罪行为在两个国家都构成犯罪。
这意味着被请求国可以拒绝引渡,如果被请求国认为引渡人在其领土上并未犯罪。
3. 最低刑期:一些引渡规章可能规定了引渡的最低刑期要求。
这意味着如果引渡人在被请求国可能面临的刑期不满足最低要求,引渡请求可能会被拒绝。
4. 正当程序:引渡规章通常要求引渡程序必须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包括引渡人有权获得辩护、听证、上诉等。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国际法上一种合作机制,用于将犯罪嫌疑人从一个国家移交到另一个国家,以便其接受审判或者执行刑罚。
国际社会通过制定引渡规章来规范和促进引渡程序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包括定义、原则、程序和限制等方面。
一、定义引渡是指根据国际法和双边或者多边协议,将犯罪嫌疑人从一个国家移交到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引渡的目的是为了使犯罪嫌疑人能够接受审判或者执行刑罚。
二、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通常要求被引渡人在请求引渡国和引渡国都犯有同样的犯罪行为。
这意味着引渡只能在双方国家都认定的犯罪行为之间进行。
2. 互惠原则:引渡通常是基于相互协作和互惠的原则进行的。
国家之间达成引渡协议时,通常会约定相互协作和提供互惠待遇。
3. 不可抗辩原则:引渡普通不受引渡人可能面临的政治迫害或者不公正审判的辩护。
只要满足引渡条件,引渡程序将继续进行。
三、程序1. 引渡请求:引渡通常始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提出引渡请求。
请求应包含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相关犯罪事实和证据、引渡罪名以及引渡所需文件等。
2. 引渡审查:引渡请求国的法院或者相关机构将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
审查将包括验证双重犯罪原则、审查证据和文件的合法性以及判断引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国际法规定。
3. 引渡决定:引渡请求国将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引渡决定。
如果决定允许引渡,将发出引渡令,并将引渡人移交给请求国的有关机构。
4. 引渡执行:引渡人将被押解到请求国,并在那里接受审判或者执行刑罚。
四、限制1. 政治犯排除原则:根据国际法,引渡普通不适合于政治犯。
政治犯是指因政治观点或者政治活动而被迫害或者起诉的人。
2.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普通不得违反引渡人的基本人权。
被引渡人在引渡过程中应受到适当的法律保护和人道待遇。
3. 死刑限制原则:一些国家禁止向可能面临死刑的国家引渡人。
这是因为死刑被视为违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惩罚方式。
总结: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而制定的。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被判刑的罪犯移交给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在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用于规范和管理国家之间引渡程序的法律文件和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基本原则、程序和相关问题。
一、引渡的基本原则1. 主权原则:每一个国家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引渡决定权,其他国家不能干涉其内部事务。
2.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合于涉及双方国家都认定为犯罪的行为。
3. 双重刑罚原则:引渡只适合于双方国家都认可的刑罚。
4.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得违反被引渡人的基本人权,如不受酷刑、不受歧视等。
二、引渡的程序1. 引渡请求:一国向另一国提出引渡请求,通常包括被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和证据等。
2. 引渡逮捕:被引渡人在引渡国被逮捕,以便进行引渡程序。
3. 引渡听证:引渡国会组织听证会,审查引渡请求的合法性和证据的可信度。
4. 引渡决定:引渡国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允许引渡。
5. 引渡移交:如果引渡决定允许引渡,被引渡人将被移交给请求引渡的国家。
三、引渡的问题与挑战1. 政治因素:引渡程序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一些国家可能因政治原因拒绝引渡。
2. 死刑问题:一些国家反对引渡至可能判处死刑的国家,因为他们认为死刑违反了人权。
3. 证据问题:引渡国可能要求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引渡请求,这可能会导致证据不足的情况。
4. 人权问题:引渡可能涉及到被引渡人的人权保护问题,如遭受酷刑或者不公正待遇。
四、国际引渡协议为了加强国际引渡合作,许多国家之间签署了引渡协议。
这些协议旨在简化引渡程序、提供互助和保护被引渡人的权益。
1. 《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该公约鼓励国家间合作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并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条件。
2.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适合于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请求,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司法合作。
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反恐法律和执法合作公约》:该公约旨在加强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反恐合作,包括引渡合作。
国际法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国际法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王庆海Ξ 国际法中的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在该国境内受到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移交给该外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引渡在现代国际反犯罪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双边条约、多边条约及国际公约都规定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然而,如何正确认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什么叫政治犯,如何公正解决在执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产生的分歧,这在国际法上并无明确规定。
这种情况造成了法律实践中的许多混乱。
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由来和性质从历史上看,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18世纪末期形成的国际法原则,首先规定在1793年的法国宪法中。
在此之前,政治犯和其他犯罪没有区别,同样可以被引渡。
1793年的法国宪法第120条规定:“法国给予为了争取自由而从其本国流亡到法国的外国人以庇护。
”〔1〕1833年的比利时引渡法则是第一个明文禁止引渡政治犯的国内立法。
1834年法国和比利时缔结了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承认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双边条约。
10年后,即1843年,法国在和美国签订的条约中,也出现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内容,但在19世纪,许多君主专制国家像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无论在国内立法或他们之间订立的条约中对政治犯,即对叛国罪或阴谋颠覆王权和合法政府或参加叛乱的人,都规定予以引渡。
现代有些国家都把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规定在宪法中,如巴西宪法第153条、墨西哥宪法第15条、西班牙宪法第1条第3款〔2〕、意大利宪法第10条〔3〕。
我国宪法第32条第2款也规定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另外,不少国家在专门的引渡法中规定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如1964年的《日本逃亡罪犯引渡法修正令》〔4〕、1870年制定的现行《英国引渡法令》第3条第1款〔5〕、以色列1954年的《引渡法》第10条〔6〕、荷兰1967年Ξ〔1〕〔2〕〔3〕〔4〕〔5〕〔6〕同〔2〕引书,第15卷,第250页。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国将在其管辖范围内犯罪的个人移交给另一国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为了维护国际社会的公正与法治,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引渡规章,以规范和便利引渡的实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一、引渡的基本原则1. 互惠原则:引渡应基于相互合作与互惠原则,即只有在双方国家之间存在引渡协议或协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引渡。
2.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那些在引渡国和请求国都构成犯罪的行为。
如果某一行为只在其中一国构成犯罪,那么引渡不得进行。
3. 不引渡本国公民原则:大多数国家不引渡自己的公民。
这是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保护本国公民的权益,以及对其实施司法管辖权。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应由请求国向引渡国提出。
请求应包含引渡的理由、犯罪的性质和事实、相关证据以及对被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等。
2. 引渡文件:引渡文件是引渡请求的正式文件,应包括引渡请求书、拘捕令、犯罪事实、证据材料、双方国家的引渡协议或协定等。
3. 引渡审查:引渡请求应由引渡国的法院或相关机构进行审查。
审查的目的是确定引渡请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及被引渡人是否符合引渡的条件。
4. 引渡决定:引渡决定由引渡国的法院或相关机构作出。
如果决定同意引渡,引渡国将通知请求国,并制定引渡的具体安排。
5. 引渡交接:引渡交接是指引渡国将被引渡人移交给请求国的过程。
在引渡交接期间,引渡国和请求国应确保被引渡人的安全和权益。
三、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1. 政治犯例外:根据国际法,引渡不适用于政治犯。
这是因为政治犯往往是出于政治动机而犯罪,引渡可能导致其受到政治迫害。
2. 人权保护例外:引渡不得违反被引渡人的基本人权。
如果引渡可能导致被引渡人受到酷刑、不公正审判或其他人权侵犯,引渡应被拒绝。
3. 国家安全例外:引渡不得威胁引渡国的国家安全。
如果引渡可能对引渡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引渡请求应被拒绝。
四、国际引渡协定和组织1. 国际引渡协定:各国之间签署的引渡协定是规范和促进引渡的重要法律工具。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在国际社会中,引渡是一种合作机制,用于处理跨国犯罪和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引渡规章是指各国之间达成的协议或者法律框架,规范了引渡的程序、条件和限制。
这些规章旨在确保引渡过程的公正、合法和有效。
一、引渡的基本原则1. 互惠原则:引渡应基于相互合作和互惠原则,要求各国在引渡事宜上赋予对方国家同等程度的合作。
2.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通常要求被引渡人在请求引渡的国家和引渡国都是犯罪的双重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
3. 合法程序原则:引渡程序应符合国际人权标准,确保被引渡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二、引渡的程序和条件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通常由请求国向引渡国提出,请求应包括被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相关证据以及引渡的法律依据。
2. 引渡审查:引渡国应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包括核实请求的合法性、证据的充分性以及是否符合引渡规章的要求。
3. 引渡决定:引渡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允许引渡,决定应基于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
4. 引渡程序:引渡程序包括逮捕、传讯、听证、上诉等环节,确保引渡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5. 引渡条件:引渡国可以根据引渡规章的规定,对引渡做出一些条件,如要求请求国提供特定的证据、保证不对被引渡人进行歧视或者虐待等。
三、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1. 政治犯例外:引渡通常不适合于政治犯,即被指控的犯罪行为与政治活动有关的情况。
2. 国籍例外:引渡国通常不会引渡本国公民,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严重罪行或者国际犯罪,引渡国可以对本国公民进行引渡。
3. 人权保护例外:如果引渡可能导致被引渡人受到酷刑、迫害或者不公正审判,引渡国可以拒绝引渡。
四、国际引渡协议和组织1. 国际引渡协议:各国之间可以签署双边或者多边引渡协议,明确引渡的程序和条件。
2.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国际刑事警察合作机构,协助各国开展跨国刑事调查和引渡工作。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定义是什么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定义是什么 你知道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吗?1793年《法国宪法》中规定:法国给予为争取⾃由⽽从本国逃亡到法国的外国⼈以庇护。
这是关于庇护政治犯的⽴法的开端,也为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下⾯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相关法律知识。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定义 什么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政治犯不引渡是引渡上的⼀项基本原则,是各国公认的⼀项国际法原则,即⼀国对于在其境内的某⼀外国⼈因民族、种族、国籍、宗教、参加某⼀政治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观点⽽遭受其本国或居住地国通缉、审判或判刑⽽给予庇护,拒绝将其交给其本国或经常居住地国。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形成 该原则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命以后西欧⼀些国家的国内⽴法和各国间的引渡条约的规定。
1793年《法国宪法》中规定:法国给予为争取⾃由⽽从本国逃亡到法国的外国⼈以庇护。
这是关于庇护政治犯的⽴法的开端,也为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33年,⽐利时制定了第⼀个禁⽌引渡政治犯的法令。
后来,在欧洲国家间订⽴的引渡条约中,⼤都有政治犯不引渡的规定。
这样,政治犯不引渡就逐渐成为欧洲国家普遍接受的原则,现在已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理论基础 为什么政治犯不引渡却不得⽽知,个⼈观点认为,可能政治犯被通缉原因并不是因为其犯的是⼤众情感不能接受的罪责,往往是其本国的政党基于⾃⼰的观点和政治犯的⽴场不同⽽加以迫害,其余国家若将其引渡,可能有违⼈道。
因为国际法对政治犯罪的概念并没有作统⼀的解释,⽽且对于某种犯罪⾏为是否属政治犯罪的决定权属于被请求引渡的国家。
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其是的状态,甚⾄存在滥⽤该原则的情况,另外,在政治活动中兼实施普通刑事犯罪⾏为,即在混合犯罪的情形之下如何适⽤这⼀原则也存在问题。
国际上对这⼀难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是把⼀些罪⾏从政治犯的概念中排除。
引渡条约相关公约 我国与泰国,俄罗斯,⽩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些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与了很多实际上涉及引渡问题的公约,⽐如《防⽌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切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王庆海Ξ 国际法中的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在该国境内受到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移交给该外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引渡在现代国际反犯罪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双边条约、多边条约及国际公约都规定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然而,如何正确认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什么叫政治犯,如何公正解决在执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产生的分歧,这在国际法上并无明确规定。
这种情况造成了法律实践中的许多混乱。
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由来和性质从历史上看,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18世纪末期形成的国际法原则,首先规定在1793年的法国宪法中。
在此之前,政治犯和其他犯罪没有区别,同样可以被引渡。
1793年的法国宪法第120条规定:“法国给予为了争取自由而从其本国流亡到法国的外国人以庇护。
”〔1〕1833年的比利时引渡法则是第一个明文禁止引渡政治犯的国内立法。
1834年法国和比利时缔结了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承认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双边条约。
10年后,即1843年,法国在和美国签订的条约中,也出现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内容,但在19世纪,许多君主专制国家像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无论在国内立法或他们之间订立的条约中对政治犯,即对叛国罪或阴谋颠覆王权和合法政府或参加叛乱的人,都规定予以引渡。
现代有些国家都把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规定在宪法中,如巴西宪法第153条、墨西哥宪法第15条、西班牙宪法第1条第3款〔2〕、意大利宪法第10条〔3〕。
我国宪法第32条第2款也规定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另外,不少国家在专门的引渡法中规定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如1964年的《日本逃亡罪犯引渡法修正令》〔4〕、1870年制定的现行《英国引渡法令》第3条第1款〔5〕、以色列1954年的《引渡法》第10条〔6〕、荷兰1967年Ξ〔1〕〔2〕〔3〕〔4〕〔5〕〔6〕同〔2〕引书,第15卷,第250页。
同〔2〕引书,第1卷,第252页、第265页。
见小田兹:《日本的国际法实践》(1961—1970),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英文版,第223页。
康树华译:《九国宪法选介》,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第86页。
[英]斯蒂芬・劳勃特:《引渡改革》,载于《康乃尔国际法杂志》第15卷,伦敦出版社1982年第2期。
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10页。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学研究 1999年第4期制定的《引渡法令》〔7〕等。
国际法上对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确认是1948年12月10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开始的。
该宣言第14条规定:“(一)人人有权在其他国家寻求和享受庇护以避免迫害。
(二)在真正由于非政治性的罪行或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的行为而被起诉的情况下,不得援用此种权利。
”政治犯不引渡就是给政治犯以避难权,是对反叛权的默认,就是说从实质上承认了个人有反对和推翻政府的权利。
各国立法和国际条约都确认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建立在相信政治犯的行为是从利他主义出发的基础上的,即相信政治犯只是想在自己的国度内寻求社会变革,而对其他政权和社会秩序不构成威胁。
甚至有些情况下不仅不构成威胁,而且反而有利。
当有关国家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以及双方对犯罪的政治和司法待遇观念不同时,如果引渡政治犯,不仅不利于被请求国,而且还会有损于它的根本政治利益。
其次,坚持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可以使被请求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可有效避免卷入请求国内部政治斗争或干涉请求国内政。
因为假如被请求国不坚持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为了答复请求国的引渡请求,往往迫使被请求国在决定犯罪性质时需要对请求国内部政治事务作出公开评判性的表态,而这种表态很容易被视为干涉内政,从而违反国际法中的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因这种表态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往往超过了政治犯不引渡本身造成的影响。
须知,虽然拒绝把政治犯引渡给请求国会引起该请求国的不满,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成为国际引渡规则中的通行做法,这最终还是可以被理解的。
最后,这样做符合《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文件的规定,是从保护政治犯的基本人权出发的。
因为如果不坚持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不给政治犯以庇护权,就会使不成功的反叛者受到引渡请求国政府的不公正的审判。
总之,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最初是从承认个人有反对和推翻封建君主和封建专制的权利产生的,到了现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该原则应继续为那些为了推翻暴政、实现民主和人权而进行斗争的人发挥保护作用。
然而,该原则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和数十年的争论以后,至今在什么是政治犯,由谁来判定是否政治犯等问题上仍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
这种状况不利于该项原则的有效实行。
二、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待政治犯罪问题政治犯也就是指政治犯罪。
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产生之日起,对什么是政治犯罪概念就一直未廓清过,原因是政治犯罪本身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概念。
世界上目前存在着具有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这些国家对什么是政治犯罪在认识上当然就不同;而且,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基本相同或类似的国家在不同时期中,对不同的具体问题认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正如《奥本海国际法》中指出的那样:“政治犯罪在国际范围内成了一个‘永久不可能’对之下定义的概念”。
〔8〕虽然长期以来对什么是政治犯罪未取得一致认识,但认定权却总是由被请求国单方面行使,所以对这个原则执行起来并没有多大的困难。
这是由于犯罪者在请求引渡时处于被请求见[英]艾乌・斯坦布鲁克等:《引渡法律和实践》,伦敦出版社1980年英文版,第119页。
〔7〕〔8〕见《奥本海国际法》(中文版),王铁崖、陈体强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上卷第二分册,第184页。
国际法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国属地管辖权内,所以也只能由被请求国决定。
在实践中,被请求国单方面行使此种权利的情况是:当某人被请求国要求引渡时,被请求国开始审核请求国引渡请求。
被请求引渡的人此时可以政治犯罪为由对引渡请求提出异议。
被请求国则根据具体案情,对被引渡人和请求引渡国各自提供的证据加以分析判断,然后作出引渡与否的决定。
虽然对于什么是政治犯罪的决定权,往往只是由被请求国单方面最后行使,但为使被请求国做出的单方面决定做到公正与合理,我们有必要对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通常做法作一分析和研究,以得出判定政治犯罪的公正与合理的标准。
对于什么样的人属于政治犯及对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第一次重要限制是比利时在其引渡法中规定的“行刺条款”,即对暗杀或企图暗杀政府首脑或其家庭成员的犯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所谓“行刺条款”产生的简要经过及原因是这样:1855年初,由于比利时法院以政治犯不引渡为由拒绝引渡被指控企图毁坏载有拿破仑三世的火车的两名法国人朱勒斯(J ules)和色莱斯丁・杰奎(Celestin Jacquin),法国于第二年初撤回了引渡请求。
比利时对此事感到不安,害怕与法国发生战争,于是在其引渡法中规定了该条款,即在1856年3月22日比利时制定的法律中规定,杀害外国国家元首或其家属不属政治犯罪,不适用不引渡原则。
此后,有些国家开始把政治犯分为纯粹的和相对的两种。
纯粹的政治犯罪是指革命和组织非法的政治结社等专门侵害政治秩序的行为。
对这类行为,很容易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相对的政治犯罪是犯有与侵害政治秩序有关联的普通犯罪,又分为复合罪和结合罪两种。
前者例如为推翻君主制而暗杀君主的情况,虽然只有一个行为,却同时构成政治罪和普通罪。
后者如参加革命暴动进行放火,有两个以上的行为,分别构成政治罪和普通罪。
这种相对的政治罪,如何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常常成为争执的问题。
有人认为,如果普通罪因素超过政治罪因素,就要对罪犯进行引渡;相反,则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这种观点影响很大。
目前不少国家对政治犯的确定都采取了纯粹的政治犯罪观点,关于承认对纯粹的政治犯罪如叛国、叛乱和间谍活动等不予引渡的争论较小,但对于相对的政治犯罪,如出于政治动机而犯的暗杀、放火、伤害等罪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
反对者认为,这些相对的政治犯罪行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不能因其可颂扬的政治动机而使之合法化。
相对政治犯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被美、欧国家所接受,如《美洲国家间引渡条约》和《欧洲国家间引渡条约》都是这样规定的。
〔9〕从国际法角度看,把政治犯罪分为纯粹的政治犯罪和相对的政治犯罪是不可取的,与《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有关决议相违背。
如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联合国的目标和准则,即保护平等权、自由权、并鼓励尊重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信仰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具体规定了对人权的保护,被认为是国际法普遍准则的权威性声明。
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承认“人生来具有的尊严”和“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平等和不可侵犯的权利”,并号召缔约国采取积极措施,并通过相互间的协助和合作,为全面实现公约中承认的权利而作出积极贡献。
联合国大会1960年12月14日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指出,镇压、统治、剥削外国人,均构成对人权的否定,所有的人都有自决权、自由权和独立权,人民有为这些目的斗争并寻求和接受〔9〕请参见马骏主编:《国际法知识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页;端木正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页。
法学研究 1999年第4期支持的权利。
根据以上国际条约和文件的精神,我认为那些长期破坏基本人权的政府是非法的,人民有权推翻它,以保证人民的自决权及人民自由、平等参政的权利。
如果认为暗杀是禁止使用的手段,而当以反对压迫、保障基本人权为由暗杀了一个暴君时,则这种暗杀应是被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诛戮暴君可能会被看作是在国际社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代表国际社会对违反国际法行为的惩罚。
实际上,这种反抗政府压迫的行为,是行为人在政府否定他们基本权利时通过有限制的、适当的行为而行使其自卫权,以保护其基本人权,这同时也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维护。
这种犯罪如果按所谓纯粹政治犯罪的标准来看,显然不属于纯粹的政治犯罪,但从实质看,它却是地地道道的政治犯罪,是人民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推翻暴政,从历史上看都是通过武力(包括暗杀)来实现的,很少有完全通过和平方法实现的。
美国获得独立、法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都是通过武力来实现的。
另外,如果把所谓相对的政治犯罪不看成为政治犯,还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信奉犹太教的德国公民因暗杀希特勒未遂并逃到美国,难道我们应当将其引渡回纳粹德国吗?如果他们只是想逃离集中营,且使用武器杀害的只是门卫和士兵,我们应将他们引渡吗?如果他们在逃跑过程中,为了阻止纳粹对同伴的检查,炸毁了火车及连接德国与外国的铁轨,能以他们使用爆炸物和火器毁坏国际重要公共交通设施而将他们引渡吗?对在试图推翻纳粹政权的暴动中不成功的暴动者难道应予以引渡吗?正确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