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中地各种对仗
如何赏析诗歌
如何赏析诗歌如何赏析诗歌赏析诗词名句所谓名句,往往是富含哲理、朗朗上口、给人启发的经典诗句。
虽然经过时代的洗濯和沉淀,但至今依然广被传诵,散发着怡人的光芒。
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主要是因为它在表现手法上比较有特色:有的是写景方法独特;有的是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有的用词典雅,形象鲜明;有的是富有哲理,揭示一般规律,给人以启迪;有的是感情浓重,意蕴悠远,感人至深等。
所以对于名句的鉴赏,可以抓住这些方面来分析:一、分析名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并且要重点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
1、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
借清风明月传达诗人对朋友的牵挂、思念、关怀之情。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一句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
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出岑参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写景咏雪的名句。
作者用春景来写冬景,用春花来喻冬雪。
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写出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语出李商隐的《无题》。
这是抒写爱情的名句。
作者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写出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可谓肺腑之言。
它给人的启示是,对爱如此执着,对事业、理想的追求也应如此。
二、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对偶与对仗地区别、其它修辞手法汇总情况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例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2)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
(碧野《天山景物记》)——只对偶,不对仗。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只对偶,不对仗。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既对偶,又对仗。
(6)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既对偶,又对仗。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既对偶,又对仗。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对比,反问和设问有什么作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对仗知识
走出对仗误区,创作律诗精品杭州钱明锵 2008年对仗是格律诗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我国诗歌独有的最有魅力的格律元素。
它会聚了结构形式美和声韵音乐美,使表现的内容鲜明精美,富有张力。
因此对仗,通常是律诗的闪光部分。
诗人的艺术功底,文学才气,在对仗中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一首律诗的优劣成败,主要看对仗。
当前律诗中精品很少,问题出在对仗上。
当前律诗对仗的运用中,主要弊病是:一、死守旧有的、正统的对仗模式,呆钝死板;二、过于求正、求工,七拚八凑,晦涩拗口;三、四言一法,句式类同,单调平板。
四、语言修辞铺陈简单,缺乏韵味。
五、两联内容重复,同类连叠,语言拘束,诗味索然这些对仗中的弊病,成为创作精品的“拦路虎”。
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克服这些弊病?我们认为:一、要解放思想,大胆运用对仗的变格模式。
律诗颔、颈两联对仗,这是一般必须遵守的规则,颔、颈两联对仗属于正格,但古人律对中变格很多,如1.蜂腰格:蜂腰格,是指颈联单独运用对仗。
这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变格。
它通常见于五言律诗。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云:“(其格)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
”如:杜甫《即事》: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即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鬓,腰支剩宝衣。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蜂腰格,全诗只有一联对仗,所以又叫贫对仗。
象这样的蜂腰格的贫对仗,前人做过很多。
王维、李白、梁鍠、高适、储光羲、王昌龄等都做过。
王力在《近体诗格律学》中说:“律诗的对仗可以少到只用于一联,多到四联都用,如果只用于一联,就是用于颈联,这时颔联不用对仗。
”现今,我们提倡改革创新,王力的话和杜甫等人的对仗实例,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2.偷春格“偷春格”,即首联对仗,颔联不对,颈联又相对,一首诗中仍保持两句对仗,只不过改变了其中一联的对仗位置。
例如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嗍青蛾。
诗词曲等文体的常识
诗词曲等文体的常识一、词1、词是诗的分支,起源于民间歌谣,起于隋代,流行于宋代。
全称曲子词,简称曲词。
又叫诗余。
2、词可以入乐而歌唱,句子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
3、每一首词都有一个乐谱,每一个乐谱都有一定的音律、节奏,这些因素的组合叫词调。
4、每一个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西江月5、按词调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6、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以外,大部分词调分为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叫“双调”“三叠”“四叠”。
段又叫“片”或“阙”。
7、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
豪放派往往气势磅礡,飘逸洒脱;而婉约派则以清丽柔婉见长。
这种划分是针对当时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
历史上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
比如说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东去”相当熟悉,可其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句。
7、语言风格:典雅含蓄8、格律:要求严谨二、曲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
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
【修辞手法】对偶(俪辞对仗对联对子)
【修辞手法】对偶(俪辞、对仗、对联、对子)对偶(俪辞、对仗、、对子)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初中语文第六册《温习提纲》)或者说,结构相同或基础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联的两个词组成句子成对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第518页)或者说,把意义相近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个别相等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就叫对偶。
(《和小学谈修辞》第60页)或者说,把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并列在一起,以表现相关的意思或统一个意思,叫对偶。
(周秉钧,李维琦《修辞学》)或者说,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者基原形同、意义亲密关联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类似、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段是对偶。
(《修辞说略》第125页)或者说,对偶,也叫对仗,俗称对子。
它是用构造对称、字数相等的两个词组成句子来表白相干、相反或相类的内容的一种修辞伎俩。
(《古代汉语修辞》第87页)对偶又叫“俪辞”,它按上联与下联的语义关联,可分正对、反对、串对、借对、当句对、互文对、倒装对、合掌平等八种。
例如:[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基础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语文第三册六课《改革咱们的学习》)[2]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幛,风雷中,满耳动摇的誓语。
(高中语文第二册七课《一月的哀思》)[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谣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高中语文第一册八课《纪念刘和珍君》)[4]横眉冷对千夫指,昂首甘为孺子牛。
(高中语文第三册十一课《琐忆》)[5]“今将军”外托遵从之名,“而”内怀迟疑之计,“事急而一直,祸至无日矣!”(高中语文第一册二十七课《赤壁之战》)[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初中语文第六册三十课《诗词曲六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高中语文第二册六课《词二首——水调歌头·游泳》)[8]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要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效果,就一定
(3)见微知著、言少而意丰,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构技巧:指位置作用。大家可以结合段落位置来理解——开头(开门见山、铺垫、伏笔),中间(过渡、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开头、卒章显志)。
了解完不常考的两项后,我们着重梳理最常考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指语句的修饰方法。最常考的是比喻(生动形象)、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夸张(想象丰富,突出了××的特点)。这些也是大家很熟悉的,所以不赘述。精龄老师要介绍一些大家并不很熟悉但在诗词鉴赏中会出现的修辞手法。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多用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景物或场面的细节描写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对比衬托、气氛渲染等方法进行。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赏析】诗的第一句以仰视的角度写天上如眉的清月,第二句又写了低头所见的水面上的越中山色。一俯一仰之间,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入仙境。
色彩渲染
古诗词中的色彩渲染是指诗词中用多种颜色的形容词来描绘画面,使画面色彩明丽。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借乐景反衬出离别或思归的哀情。
《送友人》古诗原文及赏析
《送友人》古诗原文及赏析送友人诗词篇一【原文】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
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双调夜行船·秋思》鉴赏
《双调夜行船·秋思》鉴赏百岁光阴如梦蝶⑴,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⑵。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⑶,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不恁渔樵无话说⑷。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⑸。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⑹,多少豪杰。
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⑺?【落梅风】天教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⑻。
看钱奴硬将心似铁⑼,空辜负锦堂风月⑽。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⑾,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鸠巢计拙⑿,葫芦提一向装呆⒀。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⒁。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⒂,陶令白莲社⒃。
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
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⒄,道东篱醉了也⒅。
注释⑴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⑵“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
夜阑,夜深,夜残。
⑶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⑷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⑸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⑹投至:及至,等到。
⑺“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
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带是晋呢?⑻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⑼看钱奴:元代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关于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天帝的恩赐下,以极其悭吝、极其刻薄的手段,变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悭吝形象——看钱奴。
⑽锦堂风月:富贵人家的美好景色。
此句嘲守财奴情趣卑下,无福消受荣华。
⑾添白雪:添白发。
⑿鸠巢计拙:指不善于经营生计。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对联知识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对联知识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一):马蹄韵浅淡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每边一句:仄二句:平,仄三句:平,平,仄四句:仄,平,平,仄五句:仄,仄,平,平,仄六句:平,仄,仄,平,平,仄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以此类推。
举例如下,每边二句: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上联,句中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句脚合每边二句规则,分别是,忧[平]面[仄]下联相反。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下联,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句脚,[老]仄头[平]平仄几乎相反相对,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论的。
其他的长句,也大同小异。
刚才举的,是例子,其他长的,也一样,另外,句中平仄,还可以用相反的,书上允许,看如何与句脚来搭配了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你如果出上联,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与句脚相组合,举例你想出每边三句的上联,比如说分别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脚公式是,平,平,仄,这时,你就可以组合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些都合联律要求的,其他的依此类推(具体参照句中平仄规则)。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规定来组合,不能按你自己随心所欲的创造来组合联律和诗律一样,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具体参考[诗律要求]记住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对联格律的精华了。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二)对联,对仗其实就是诗词的对偶,汉语之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对偶,早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
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赵季平,中国著名作曲家,他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探讨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和特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些经典作品。
赵季平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充满了古朴、雅致的艺术风格。
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内涵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准确地表达这些歌曲的内涵和情感,演唱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基础。
演唱赵季平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需要掌握一定的咬字技巧。
由于古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平仄和对仗,演唱者需要清晰地咬字,以保证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对于歌曲中的虚词和助词,演唱者需要巧妙地运用嗓音和气息,以表现出歌曲的抑扬顿挫和层次感。
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这些歌曲往往表现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词的含义,细心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将个人的情感投入到歌曲中,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还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技巧。
例如,在演唱《水调歌头》时,演唱者需要运用颤音和滑音等技巧,以表现出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在演唱《江城子》时,演唱者需要运用真假声的转换和跳音等技巧,以表现出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演唱技巧。
通过深入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演唱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演绎这些经典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
因此,在声乐演唱专业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研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色在于歌词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旋律优美动听,能充分展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沁园春》形式要点浅谈
《沁园春》是常见地长调词牌,它既有一般长调所具有地特点,又在形式上承传了古诗和辞赋地某些基因,以开张地格式、严谨地结构、明快地节奏和特殊地气韵为历代词人所喜爱.《沁园春》词牌押平韵,词人往往运用它地声韵特点进行状景寄怀、托物寓情,使千年以来佳作不断.在当今词坛,不少人都喜欢用《沁园春》进行创作,其中不乏高手,但不谙格律者也大有人在.本文就创作《沁园春》地基本要点提出个人看法,也借此机会求教于方家.一、《沁园春》地体例与对仗词谱体例最全地康熙《词谱》收集地《沁园春》词牌共七体,其中二体为正.《沁园春》最早为张先一体,字,至苏轼、贺铸词出,因有对仗,所以后来者便宗苏贺为正,并渐趋固定.故除苏贺两体外,其余只能算是特殊变体,主要是个别作者对苏贺体进行减字或添衬字产生地,并无词人响应,故严格上说不算正体.《沁园春》词牌虽然也有别名,如《寿星明》《千春词》等,但极少人用,故《沁园春》词牌名相对专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正体地《沁园春》虽有两种,但今人常用地《沁园春》大多只有一种:字,上阕十三句四平韵,下阕十二句五平韵,上阕四至七句及下阕地三至六句作隔句相对(又叫扇面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或邻句对偶,这是基本规则.如:苏轼《孤馆镫青》:孤馆镫春,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中上阕“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为隔句对偶(按惯例一逗算为一句,顿号不称为句;“渐”为领字,作对句时独立不计),即“月华收练”对“云山摛锦”,“晨霜耿耿”对“朝露溥溥”;而“世路无穷”则与“劳生有限”邻句对偶.下阕“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等句也讲对仗,苏词此处用邻句对,除六七句对得较宽外,其余都对得很工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南宋以后,词人填《沁园春》大多采用上下阕相同地对仗方式,即上下阕均采用隔句对仗形式,并往往将上阕第八与九句及下阕地七与八句也作对偶句.如辛弃疾《带湖新居将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鱠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籬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中下阕“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籬护竹,莫碍观梅”与上阕同样是隔句对,且上阕第八与九句及下阕地七与八句作对偶句.再如:陈维崧《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板,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曲生绡泪洒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中上阕四五、六七句,下阕三四、五六句均为隔句对,上阕第八与九句及下阕地七与八句作对偶.另外还可参见大家熟悉地毛泽东《沁园春·雪》等现当代优秀词作,它们无一不讲究对仗,所以说对仗是《沁园春》词牌地重要特色之一.当然,用某些专用词汇作对句时,有时会令对仗不够工整,这在不影响整体词意地情况下也是允许地,但初学者不能以此作借口,待熟悉后再斟酌变通问题并不为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沁园春》另一体也是字,上阕与前一体上阕一样,而下阕多出一句,共十三句,比前一体多押一韵,即下阕首二字为一句,必须押韵.如贺铸《宫烛分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宫烛分烟,禁池开钥,凤城暮春.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笙歌迟日,罗绮芳尘.载酒追游,联镳归晚,灯火平康寻梦云,逢迎外,最多才自负,巧笑相亲.离群,客宦漳滨.但惊见、来鸿归燕频.念日边消耗,天涯怅望,楼台清晓,帘幕黄昏.无限悲凉,不胜憔悴,断尽危肠销尽魂.方年少,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词中下阕“离群”二字为一句,押韵.宋人填词除第一体例外,填此体地也不少,但今人一般大都只填第一体.顺便说明,《沁园春》第一体地上阕第三、十二句,下阕第三、十一句“仄平平仄仄”五字句是一四结构句式,即首字是领字,其字意语气独立,一四句式不能填成二三句式或三二、四一句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用韵必须全词一致用韵一致是创作所有传统诗词地基本要求,在填词时,用旧韵就必须从内容到韵脚从头至末整首词都用旧韵,而不能韵脚用旧韵,而内容却新旧混用,反之亦然.如果新旧混用,就会不伦不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诗韵改革是语言发展地必然,现在也有人采用新韵写诗填词,用新韵并非行不通,而是目前修订地新韵仍存在不少缺陷,仍须反复实践修正.《沁园春》句式有其特殊地地方,就这一词牌来说,用新韵为好还是旧韵为好问题有必要具体分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沁园春》词牌常用一体全词共九押韵,上阕四韵,下阕五韵,押平声韵.《沁园春》地主要句式是“仄仄平平”与“平平仄仄”两种,这种四字句地关键字节二、四字平仄是容不得含糊地,否则就会引起声韵上地混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如,毛词《沁园春·雪》首句“北国风光”中地“国”字,如果按新韵就为平声,如果开头“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果都用派入平声地入声字填第二、四字地话,其声韵地响度和词意效果以及《沁园春》词牌地特殊气韵就会受很大影响.假如作者采用地是新韵“姑”韵,那问题就更明显了.“词”本来是“歌词”地意思,试想,假如用“出、屋、福、竹、族”等等作平声韵脚歌唱话,那么对于《沁园春》这样相对明快响亮地歌曲就很难唱出效果.柳永、姜夔地在天之灵在知悉后人如此诠释前人苦心创作地成果后,当作何感想!就填词来说,如果此词中大量地“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句式都出现把入声当作平声用地话,其平仄就会混乱,传统地《沁园春》词牌甚至会变得面目全非,所填地词就成了自度曲,《沁园春》词牌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所以用新韵填四字句式为主地《沁园春》时要注意尽量少用原入声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好作品必须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而形式是基础,是基本要求.对于填词来说,除了必须“有为而作”之外,遵循格律进行创作是首要地.我们既然要创作传统诗词,那就一定要与古人对话,而师古是首先要做到地,不能用“改革”和“师古而不泥古”作借口胡乱凑字,以防弄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严格按规则填作,而且要养成习惯,也不能凭臆想将别人地某首词作品当词谱用,而要找到较正确地词谱细心研究,并按格律认真创作.如果所填地词不合乎《沁园春》地一般规则,那么这样地词就至少是不成功地词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讲求词味气韵宋词是在唐诗地基础上生变地,诗地句式较刻板,词地句式则多变,词地语言与诗不尽相同,有“诗言志,词抒情”一说,唐宋词在初始阶段只有小令而并没有长调.小令地写作语言受唐诗后期影响较大,比较讲究辞藻和炼字.小令字少,要求语言特别精炼,须尽量做到小中见大.王国维认为“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这虽然有些道理,但不一定很对.小令与长调在表意方法上有较大差别,前者容量小,结构简单,故其技巧主要体现在表现语言上,并以含蓄婉约、辞约义丰为上,而后者则是“宏篇巨制”,内容比较丰富,结构相对复杂,语言上相对从容,宜豪可婉,并更多地吸收了民间俚语入词,故以整体优势见长.在这个问题上,清人彭孙遹地看法与近人王国维正好相反,他认为长调比小调更难工,而“长调之难于小调者”不在于字多而“难于语气连贯”.实际上,长调和小令同样难工,长调或者更难成佳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相对于其他长调来说,《沁园春》有其特殊地篇章结构和语言结构,一首成功地《沁园春》,读起来往往或徘徊婉转,一气贯通,或抑扬顿挫,明快飘逸.这也是它吸收了四言诗和骈俪文优点地魅力之处,也是《沁园春》受词人偏爱地原因之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要填好《沁园春》,必须讲求气韵.气脉连贯、韵味浓郁是填好《沁园春》另一重要要求.清人彭孙遹强调长调必须“语气连贯”,孙麟趾则认为“词之高妙在气味,不在字句也”.彭孙遹、孙麟趾等清代词论家之论很有见地.所谓语气连贯,即全词要一线贯穿;所谓气味,指地是注重气脉和韵味.要做到气脉连贯和韵味浓郁,作者就必须以高雅地审美情趣和真实地情感,通过高明地遣词造句艺术来创作有浓郁词味地雅致篇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遣词造句方面,语言是否凝炼是衡量作者遣词造句艺术水平地直接尺度,凝炼地语言有时体现在丽辞中,也体现在用凝炼地口语入词地技巧中.这里所说地口语是经过作者加工地艺术语言,而非通俗白话,它与通俗白话是雅与粗地关系.凝炼地口语与丽辞交替运用,是在绚丽中营造平淡,使其相得益彰,词味更浓,更臻自然,也更加雅致,从而也更见诗人工夫地精到.大凡有韵味地词,都能很快引起读者共鸣,而那些只有激情没有韵味地语言就象白开水,所谓“味同嚼蜡”就是这个意思.堆砌辞藻是令人反感地,用这种方法创作不可能成功,而堆砌概念、甚至用标语口号代替诗词语言,充其量只能算是有韵散文或顺口溜,而不是严肃地诗词文学创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注重谋篇布局,理顺开合与虚实《沁园春》这一词牌有其本身特点,它在语言上存有骈俪文地韵致,易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很适合表现各种情调,而特别适合用于移情入景、托物寄怀一类,举凡要抒发情怀、抱负,或赞美大好河山,这一词牌都经常为词人倾情填作.在创作这类题材方面,常见地结构形式多为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也有景情融为一体地.不过无论表现什么内容,谋篇在心、胸有成竹对于要填好《沁园春》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简单来说,《沁园春》开头要很讲究,起句要起提纲挈领地作用;中间要注意虚实、开合、反正、承转地关系,并令其恰倒好处,力求不冗不复,凝炼流畅,致有起伏、跌宕;还须有好地结尾,并刻力营造意境,做到首尾风格统一,一线穿成,中间不能气脉忽断.有些词作者开始时激情满怀,写出了自己较满意地语言,但到后头就思维滞涩,或游离主题,或失之浅露、语言干枯,以至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白白把前面精心营造地氛围、刻画地意象和其他创作成果丢失殆尽,这就十分可惜.究其实,一方面是才力稍欠,另方面是不打心稿、不注意谋篇布局,没处理好开合、虚实与承转关系地直接后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上所谈地只是填作《沁园春》词牌在形式上必须注意地一些基本要点,至于对内容题材方面讨论,对于写作技巧其他方面地讨论,限于篇幅,不在此文详议.而对于象刘过《斗酒彘肩》这类刻意脱离格律束缚地词,我们只能将其列为特例,今天地初学者和一般人最好是不要以它为标尺做范例为好,除非是地位特殊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诗词是人们审美思想和情感活动地艺术表现形式,佳作是作者文才、修养地总成.就写作上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多练多写勤推敲,经过一段时间地艰苦努力后,才能达到更高地层次.但是欲成诗词佳制,就不仅仅是写作技巧地问题了,所谓“功夫在诗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名言说明,诗人还必须“多读多游历多亲师友”,并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审美情趣,也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成为一个优秀地诗词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唐诗宋词骷髅
唐诗宋词骷髅篇一:诗词1、书剑恩仇录红花会之切口天下万水俱同源红花绿叶是一家陆菲青所吟(稼轩词)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余鱼同凉州积翠楼题诗百战江湖一笛横风雷侠烈死生轻鸳鸯有耦春蚕若白马鞍边笑靥生千古第一丧心病狂有情无义人题乾隆之锦锈乾坤锦锈乾坤佳丽御世立纲陈纪四朝辑瑞徵师济盼皇畿云开雉扇移黎民引领鸾舆至安堵村村杨酒旗恬熙御炉中叆叇云霏陈家洛所吟(稼轩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陈家洛与乾隆对答(纳兰词)乾∶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陈∶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向名花美酒拚沉醉天下事公等在2、碧血剑赞浡泥之诗浡泥沧海外立国自向年夏冷冬生热山盘地自偏积修崇佛教扶醉待宾贤取信通商舶遗风事可传长宁镇国山碑文炎海之墟浡泥所处煦仁渐义有顺无迕慺慺贤王惟化之慕导以象胥遹来奔赴同其妇子兄弟陪臣稽颡阙下有言以陈谓君犹天遗其休乐一视同仁匪偏厚薄顾兹鲜德弗种所云浪舶风墙实劳恳勤稽石远臣顺来怒趑以躬或难矧曰家室王心亶诚金石其坚西南蕃长畴与王贤矗矗高山以镇王国镵文以石懋昭王德王德克昭王国攸宁于斯万年仰我大明李岩歌谣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尘飞爨绝烟,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
助贫救生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藏宝图上律诗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阿九思念袁承志时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西塞山怀古中对仗词句的作用
西塞山怀古中对仗词句的作用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
对仗词句在这首诗中起到了描绘景象、抒发情感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首先,对仗词句通过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出西塞山的景象,如“金陵王气黯然收,樯橹灰飞烟灭”,“西塞山前水似天,白鹭洲横于其间”。
这些对仗词句通过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西塞山的壮丽景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对仗词句在抒发情感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仗的形式,诗人能够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通过“今逢”与“故垒”、“四海为家”与“萧萧芦荻”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对仗词句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如“人世兴衰浩茫茫,山川草木徒深深的”。
通过对“人世兴衰”和“山川草木”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历史的无常和自然的永恒,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总的来说,对仗词句在《西塞山怀古》中起到了描绘景象、抒发情感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分析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分析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得古诗词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将对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意象与意境意象和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
意象是诗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符号,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所创造出的超越具体物象的审美空间。
古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
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等,社会意象如战争、政治、爱情等。
诗人通过选取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楼望辽阳,想象边塞的荒凉和兄弟的离别”,就是通过戍楼和辽阳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意境是古诗词的更高层次。
诗人通过巧妙地组合意象,创造出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审美空间。
这种空间既具有情感的深度,又具有思想的广度。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通过山、雨、月、泉等自然意象的组合,创造出一幅宁静、淡远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格律与韵律格律和韵律是古诗词的外在形式,也是古诗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的格律主要包括诗的行数、字数、句式、对仗等。
不同的诗体有不同的格律要求。
例如,五言诗的每句五个字,七言诗的每句七个字,律诗的对仗要求等。
格律的存在,使得古诗词具有严谨的结构美。
韵律是指古诗词中的平仄、押韵等音韵特点。
平仄是指古汉语中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
押韵是指诗的末尾字音相同或相近。
韵律的运用,使得古诗词具有优美的音韵美。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喻分为明喻和暗喻。
明喻直接告诉读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暗喻则不直接说明。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中的“雨疏风骤”就是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唐诗、宋词和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和名词的解释,并附有例句,共有:正名对、双拟对、连珠对(连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同类对、异类对、借对、掉字对、自成对、交股对、实字对、虚字句对、流水对、倒装对、逆挽对、错综对、意对、邻对、扇面对(隔句对)、衬豆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叠句对、叠字对、鸾凤和鸣对、回文对、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合掌对计三十三种。
对仗是作诗填词的基础,是应当认真学习的。
有博友曾说,对仗就简单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不就行了,没必要搞那么复杂。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对仗,如果对对仗各的种类格或是名词含义所知甚少,不但自己练习、运用会受到局限,恐怕也难理解、欣赏唐诗、宋词、元曲中对仗的精妙之处。
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
《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正对、反对。
《诗苑类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后来,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
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如何字面对仗的;有的是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为便于理解,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现将其中18种类格整理、删减如下:一、用字对仗法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
凡作对联,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
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
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
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
“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2、双拟对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
如: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
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
有独立的意义。
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3、连珠对,或联绵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4、双声对如: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佳菊”二字的声母都是“j”;“丽兰”二字的声母都是“l”。
像这样两字声母相同,而且上下联相对,就是双声对。
像: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忆、心思;对德、会贤等都属双声对。
5、叠韵对如: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
“放畅”二字的韵母都是“ang”,“逍遥”二字的韵母都是“iao”。
像这样两字的韵母相同,而且上下联相对,就是叠韵对。
6、同类对同类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是最普通的对法,旧时代老师教学生的启蒙书,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中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就是同类对。
如:东限琅琊台,西距孟津陆。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7、异类对异类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不同类范畴的事物相对,也叫异名对。
如: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异类对就是指上句安天,下句安山;上句安鸟,下句安花;上句安风,下句安树。
异对优于同对。
8、借对借音甲字的发音跟乙字的发音相同,诗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联句中的相应的字相对。
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孟浩然《裴司士见访》)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杜甫《秦州杂诗》)借“沧”为苍与蓝对;借“杨”为羊,与鸡相对;借“珠”为朱,与白相对。
借义或称为假对。
它通过借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
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
这就是“借义对”。
9、掉字对掉字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就是一句中连用相同的字,而且上下联相对。
这也叫“掉字格”,这种对仗比较难,容易流于文字游戏。
如: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0、自成对自成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就是一联的一比之中,同类名词自相对仗,又叫“就句对”、“当句对”或“互成对”。
古人在工对的权变中允许在联内进行自对,简称“自成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上联中的“吴”、“楚”自对,“东”、“南”自对;下联中的“乾”、“坤”自对,“日”、“夜”自对。
11、交股对交股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用上联的第四字,对下联的第七字;下联的第四字,对上联的第七字。
如: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以“密”对“疏”,以“多”对“少”,因为这种对仗形式交叉如剪股,所以叫交股对。
二、琢句对仗法12、实句对实句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上下联都不用虚字。
这个对法,有时很成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流于生涩。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蔼)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13、虚字句对虚字句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上下联用虚字对仗。
如:且然聊耳尔,得也自知之。
(黄庭坚)如:孙行者,祖冲之。
祖对孙,冲对行,之对者(之乎者也嘛),对的工整。
14、流水对,又称串对流水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一般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
但流水对却是一意相承,两句可以当作一句来读。
这种对仗又称为“串对”。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杜甫在上句没说“穿峡”到那里去,下句才说出向洛阳去。
流水对是说上句的意思没说完,像流水一样,得流下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
流水是一个比喻词。
15、倒装对倒装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由于受平仄或词性的约束,故意把词语颠倒过来的一种对仗,也叫“倒插对”。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这两句顺读是: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
如果顺读,平仄式就完全变了。
为了适合平仄调,所以有意识地把词序颠倒过来用。
又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顺读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这也是和上例同样的原因。
故意把词语颠倒来用。
阅读这种对仗时,必须注意这是倒装句,否则就很费解了。
16、逆挽对逆挽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在上比叙述现在情况,在下比则追溯往事,以使全联意思更完整。
如: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本是“冠剑”持节,“丁年”去国,可惜回朝之际,“楼台”已“非甲帐”了。
17、错综对错综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不拘位置,颠倒错综,以成对仗。
错综对主要是解决因平仄不调而采用的补救手法。
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以“六幅”对“一段”,以“湘江”对“巫山”。
这种对仗,往往也是因为迁就平仄而成的。
如果是“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一段巫山云”,在意思上是很工整的对仗,在文理上也同样通顺,但是平仄上不合,只好这样颠倒错综相对了。
18、意对意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似对非对,不对又像是对,上下联以事意相关联,倒也别具一格。
如:春风潮水上,饮马杏花村。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这两联都是不对而又声势相应,所以不对似对。
没有线迹裁缝的痕迹,自然有一种妙趣。
除上文列举18种类格外,还有其它一些对仗类格或名词1、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
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
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
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2、扇面对,又叫隔句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
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
诗中的扇面对如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词中的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曲中的扇面对,如卢挚的《节节高》: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有意思的是这个扇面对还是个错综对,本是应该“一叶扁舟”对“满江明月”的,为了在曲中月、叶押韵,故采用了倒装。
3、衬豆对我在《填词的对仗简述》中叙述过。
在词里面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所谓“一字豆”就是读到这个字时要稍作停顿,以引起下文之意,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如:毛主席的《沁园春》上阕第四、五、六、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将一字豆“望”字抛开,“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
就成为工整的扇面对。
下阕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将一字豆“惜”字抛开,同样也成为工整的扇面对。
又如: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
(吴文英《高阳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散曲对式名目有多种形式。
《明代著名曲家宁王朱权所著的《太和正音谱》中有“对式名目”一则,其中有云:“合璧对:两句对者是。
连璧对:四句对者是。
鼎足对:三句对者是。
联珠对:多句对者是。
隔句对:长短句对者是。
鸾凤和鸣对:首尾相对,如《叨叨令》所对者是。
”4、鼎足对三句对仗,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
如元散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可久的: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黄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
再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5、连璧对四句对仗。
如无名氏《叨叨令》: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
这四句为连璧对,先后列出“长安路”、“邙山墓”、“乌江渡”(取霸王自刎乌江的典故)、“邯郸树”(取黄粱梦的典故)四种意象,分别冠以“黄尘”、“折碑”、“西风”、“夕阳”等修饰短语,使这四种意象蒙上了一层萧条、冷落的色彩。
也有人认为按正宫《叨叨令》,此为鸾凤和鸣对。
6、联珠对(不要误作连珠对,不是一个对)多句对仗,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句里有衬字)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7、叠句对、叠字对曲中的叠字对和诗中的叠字对有差别。
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