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研究荟萃)

合集下载

?头皮针疗法

?头皮针疗法

头皮针疗法[FS:CONTENT_START]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是用针刺头皮的某些特定区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运用祖国医学的针灸学及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定位理论的一种新型疗法。

具有进针快、捻针快、起针快的「三快」特点。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脉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中督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手少阳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足少阳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阳跷绕头,「在项中两筋间入脑」;阳维脉绕头「会哑门、风府,复入风池」,亦通脑。

此外,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中,分布于头部者亦多,如手少阳经别,「指天,别于巅」;「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足少阳之筋……上额角,交巅上」,「手太阳之筋……上颌,结于角」;「手少阳之筋……上乘颌,结于角」;「手阳明之筋……上左角,络头,下右颌」;足阳明之别,「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

这些分布于头的经别、经筋、.络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脑联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惫矣」,亦即髓脑的内在变化,通过经络气血反映于头部。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

」这就是说,诸脉皆上系于目,会于脑。

头脑是脏腑、经络之气血汇聚的部位,它们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也密切相关。

针刺头部*** 区,不仅能疏通气血,调理阴阳,且可系统调节各脏腑的功能,从而治疗全身各种疾病。

【操作方法】一、标准线的定位与主治头针施术部位是按区定穴,联穴划线,以线归经。

标准线分为4个区,共14条。

1.额区(1)额中线: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0.5寸,即神庭穴向下针1寸。

属督脉经。

主治神志病及头、鼻、舌、咽喉病等。

(2)额旁1线: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自发际上o.5寸,即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

头皮针(人中针疗法)

头皮针(人中针疗法)

头皮针(人中针疗法)【概述】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

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

◆ 常用头皮针刺激部位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且各有特点。

主要的为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皮针穴名体系三家。

其中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但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而实际;临床上,以山西焦顺发所提出的头皮针穴位影响较大,且取穴方法简便,特别适合于初学者,故本节仅介绍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则作为课外部分附于本节之后,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现将主要头皮针穴介绍如下:在取穴之前,首先要明确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的部位。

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连线。

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顶点的头侧面连线。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区(若鬓角不明显者,可从颧弓中点向上引一垂直线,将此线与眉枕线交点前0.5厘米处作为点),上下两点的连线即为运动区。

主治:运动区上互乃,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感觉区自运动区后移工.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疼痛,偏头痛。

舞蹈震颤控制区自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本区。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

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米,即为本区。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

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分别向后引平行于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

头皮针疗法

头皮针疗法

(五)语言二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向后下方2引一平行于
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长直线(图中 2—131)。 主治:命名性失语。 (六)语言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长的水平线(图 中2—131)。 主治:感觉性失语。
13
(七)运用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
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图中2—131)。 主治:失用症。 (八)足运感区 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向后
8
二、焦氏头针刺激区和主治
(一)运动区 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处;
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 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 动区;中间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运 动区,也称语言1区。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 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 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 流涎、发音障碍等(图中2—130)。
3
(二)顶区
1、顶中线 在头顶部正中线,自百会穴向前至前 顶穴(图中2—125)。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 麻木、疼痛、脱肛、阴挺、尿频、眩晕、头痛等。 属督脉。
2、顶颞前斜线 在头部侧面,即自前顶穴起, 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中2—126)。将全线分五 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 上肢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 语、脑动脉硬化。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 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134)。 主治: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等症。 (十三)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长直线(图中2—134)。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十四)血管舒缩区 部位: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移1.5的平行线。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精髓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精髓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精髓目录一. 朱氏头皮针的特色二. 头皮组织的认知三. 手法1、针具2、角度、深度、方向、针数3、补泻①补泻②行针③行意4、针感、留针、出针四. 朱氏治疗带的名称、定位、主治、经络等关系五. 配带原则六. 禁忌七. 适应症八. 附件1、附件图2、病名与治区朱明清朱氏头皮针一.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的特色通过头部特定的穴位和适量的刺激来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血气的作用。

依据中国传统医统理论为指引,脏腑经络学为基础,西医颅部解剖及神经学为用,一同发挥。

在头部用浅刺、透穴刺治疗全身的病。

采独创的抽气法、进气法为运针手法。

(各式头皮针法皆不采提插法)配合吐吶、导引、引气至病所。

不受体位影响,患者可自由动活患部,减少心理障碍,增进疗效。

治疗危、急、重、瘫、痛诸症更见卓效。

二. 头皮组织的认知1 西医:外有头发,中有头皮,内有颅骨。

头皮又分皮肤、皮下组织、肌纤维组织、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1.1 头皮约分三层皮肤第一层皮下组织肌纤维组织第二层结缔组织(头皮针刺位置)第三层颅骨外膜①皮肤­­有发囊、汗腺、皮质腺、血管、淋巴管、末稍神经等。

②皮下组织­­为坚韧的浅筋膜组织层,神经、血管、都行于此层,故出血多,要压迫才能止血。

③肌纤维组织­­为浅筋膜的深层处,有帽状腱膜及额枕肌。

额枕肌由前向后则较厚,两颞侧处较薄。

④结缔组织­­在腱膜下疏松的一层,是连接头皮外三层与颅骨外膜的,为海绵状软组织,含有连接至颅内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即头皮针刺位置。

故针具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⑤颅骨外膜­­此层薄而致密连着于颅骨。

1.2 颞部软组织①皮肤与浅筋膜­­前薄后厚,有血管及神经。

②颞浅筋膜­­为帽状筋膜的延续,向下渐消失于面部。

③颞深筋膜­­其筋膜与骨膜紧密相连。

【针刺技术】头皮针刺法及临床应用

【针刺技术】头皮针刺法及临床应用

【针刺技术】头皮针刺法及临床应用订阅话题阅读精华头皮针刺法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发际区域经络穴,以治疗全身病证的方法。

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针法,结合捻转、提插、徐疾等施术。

01PART头皮针刺激部位除传统经络腧穴之外,头皮针常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治疗线(图1-1)为刺激部位,沿皮透刺。

图1-11.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5分处即神庭穴起,向下刺1寸。

功能醒神开窍,祛风止痛。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如神昏、失眠、头痛、鼻塞、目赤、咽痛。

属督脉。

2.额旁1线在额部,位于额中线外侧,直对眼内角(目内眦);自发际上0.5寸处即眉冲穴起,沿经向下刺1寸。

功能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宁心安神。

主治肺、心等上焦病证,如咳嗽、胸痛、感冒、气喘、失眠、眩晕、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

属足太阳膀胱经。

3.额旁2线在额部,位于额旁1线外侧,直对瞳孔,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起,沿经向下刺1寸。

功能健脾和胃,疏肝利胆。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证,如胃痛、脘痞、泄泻、腹胀、胁痛等。

属足少阳胆经。

4.额旁3线在额部,位于额旁2线外侧,直对眼外角,从头维穴内侧0.75寸处起(即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5分处),向下刺1寸。

功能补肾固精,清利下焦湿热。

主治肾、膀胱等下焦病证,如遗精、阳痿、癃闭、尿频、遗尿等。

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5.顶中线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百会穴与前顶穴的连线。

功能疏经通络,升阳益气,平肝息风。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及脱肛、阴挺、小儿遗尿、尿频、眩晕、头痛等。

属督脉。

6.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

功能疏经通络。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证如瘫痪等。

可将全线分为3等分,上1/3治下肢瘫痪,中1/3治上肢瘫痪,下1/3治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7.顶颞后斜线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位于顶颞前斜线之后,与之相距1.5寸,即自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简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头皮针疗法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病症的方法。

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方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手法施术。

一、理论基础《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

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头皮针14条治疗线也隶属于上述经络之中。

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同时又能反映病候,传注病邪。

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针治疗线,不仅可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也可以治疗脏腑病症。

二、操作技术(一)进针法一般选用28-30号毫针,根据治疗需要,常用寸针,。

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分开局部头发,以免刺入毛囊而引起疼痛。

在病人体位合适的前提下,取穴定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1.快速进针法用一手拇指、食指捏住针体下端,针尖对准进针点,快速进针,使针尖快速冲进头皮下或肌层,如此减少进针疼痛。

2.快速推针法进针后,一手拇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

(二)针刺手法1.快速捻转手法食指呈半屈曲状态,用食指第一节桡侧面和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捏住针柄,利用食指掌指关节的伸屈动作,使针体快速旋转。

每分钟使毫针左右捻转达200次左右,持续2-3分钟。

2.抽添手法(1)抽提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以紧提慢插为主,是为泻法。

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简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头皮针疗法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病症的方法。

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方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手法施术。

一、理论基础《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

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头皮针14条治疗线也隶属于上述经络之中。

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同时又能反映病候,传注病邪。

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针治疗线,不仅可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也可以治疗脏腑病症。

二、操作技术(一)进针法一般选用28-30号毫针,根据治疗需要,常用1-1.5寸针,。

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分开局部头发,以免刺入毛囊而引起疼痛。

在病人体位合适的前提下,取穴定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1.快速进针法用一手拇指、食指捏住针体下端,针尖对准进针点,快速进针,使针尖快速冲进头皮下或肌层,如此减少进针疼痛。

2.快速推针法进针后,一手拇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

(二)针刺手法1.快速捻转手法食指呈半屈曲状态,用食指第一节桡侧面和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捏住针柄,利用食指掌指关节的伸屈动作,使针体快速旋转。

每分钟使毫针左右捻转达200次左右,持续2-3分钟。

2.抽添手法(1)抽提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以紧提慢插为主,是为泻法。

第七章头皮针法2课件

第七章头皮针法2课件

注意事项
腕踝针法进针一般不痛不胀不麻等,如出 现上述症状,说明进针过深,须调至不痛 不胀等为宜。
把握准确的针刺方向。 有几种症状同时存在时, 如症状中有痛的
感觉,首先按痛所在区选点。 出现晕针、滞针、血肿等现象者,按毫针
刺法中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腕踝针临床应用
选点原则
➢上病取上、下病取下 ➢左病取左、右病取右 ➢区域不明、选双上1 ➢上下同取 ➢左右共针
处方示例
感冒 胁痛 眩晕 腹痛 呃逆
上1,配上2、上5、上4。 下2,配下1、下3或上2。 上1,配上3。 下1、下2,配下3。 下l,配上1。
处方示例
痛经 下l,配下2。 带下病 下l,配下2。 肩周炎 上4、上5,配上6。 荨麻疹 上l。 肾绞痛 下5、下配下6。
上段分区
下段分区
腕踝针进针点 --腕部进针点
左右两侧共6对,约在腕横纹上2寸(相当于 内关穴与外关穴)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 线,从前臂内侧尺骨缘开始,沿前臂内侧 中央,前臂内侧桡骨缘,前臂外侧桡骨缘, 前臂外侧中央,前臂外侧尺骨缘顺序六等 分,每一等分的中点为进针点,并分别称 之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快速捻转手法
抽提法
抽添手法
进插法
施术要领:一是要用全身力量带动肩、肘、腕, 运气于指,行抽提或进插;二是每次抽提或进插 都要迅速,要在1分范围的幅度内进行,针体勿左 右转动。
头皮针临床应用 --头皮针适应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精神病症 疼痛和感觉异常 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患
头皮针临床应用 --头皮针注意事项
4.额旁3线 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5 分处,向下刺1寸。
5.顶中线 自百会穴至前顶穴。

针灸之头针综述

针灸之头针综述

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
4、MS4 额旁3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胃
经头维穴内侧 0.75 寸起 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阳痿、遗精、尿频、尿 急、子宫脱垂等。 操作:从此线上端进针, 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 转手法。
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

14.血管舒缩区

【部位】:在舞蹈震 颤控制区向前移1.5厘 米的平行线。 【主治】:皮层性水 肿、高血压。 【刺法】: 从此区的 上端刺入,沿皮向眉 尾方向刺至发际。行 快速捻针手法。


五、操作方法

【器具】
头皮针一般选用 28~30号1.5~2寸长的不 锈钢毫针,初学者进针有困难可选用1寸针。小 儿则用0.5~l寸针。
操作:百会向曲鬓分段接 力平刺,然后行快速捻 转手法。
曲鬓:耳前发际后缘垂线 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8、MS8 顶旁1线
定位:在头顶部,督脉 旁 1.5 寸,从膀胱经通天 穴向后引一直线,长 1.5 寸。 主治:腰痛痿痹。
操作:从通天穴向后平刺 1.5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通天:前发际上4寸, 头正中线旁开1.5寸。 即前神聪旁开1.5寸。

12.胸腔区

【部位】:在胃区与前 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 向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平 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主治】:胸痛、胸闷、 心悸、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哮喘、呃逆、胸部 不适等症。

13.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 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 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 线。 【主治】: 功能性 子宫出血、盆腔炎、 白带多;配足运感区 治疗子宫脱垂等。

【主治】:皮层性视 力障碍。

方氏头皮针的临床应用概况PPT课件【92页】

方氏头皮针的临床应用概况PPT课件【92页】
“中焦”、“下焦”,共长6.5cm。其中:上焦3cm,中焦1.5cm,下焦2cm。
(1)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内脏,还包括上肢及胸部以上的皮肤感觉 和大脑思维。上焦前2cm、发际上1cm、发际下0.5cm为头部,颈部重叠于其 内;从额正中线旁开2cm、前额发际上2cm作为1个点,再从发际上3.5cm、额 正中线旁开1cm作为1个点,两点连线即“伏脏”的上肢,分为上臂、下臂、 手部,各占0.5cm;上焦后1cm、发际上2cm、发际下0.5cm为胸部。
2、颅骨外膜:
致密坚韧,与颅骨疏松连接,止于骨缝,紧 密固定于骨缝。
3、头皮肌肉:
肌肉名称
枕额肌
枕额肌 额腹
枕额肌 枕腹
颞顶肌
颞肌
耳前肌 耳上肌 耳后肌
位置 前额 头后
起点
降眉间肌 皱眉肌
眼轮匝肌
乳突 上项线
太阳穴
颞筋膜
耳前方 耳上方 耳后部
颞筋膜 颞筋膜 乳突
止点 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 耳轮前部
1955年他率先将针灸应用于外科小手术镇痛中。陕西头皮针从1958年萌 芽至1970年成熟,历经13年。
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关于《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制定
为了便于头针的国际交流推广: 1983年在中国针灸学会的主持下,制定了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 1984年6月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穴名工作会; 1989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会议; 1991年颁布于世界。
2、 “倒脏”(感觉中枢)
部位:相当于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
主治:内脏疾病和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在临床上,可将倒脏分为3等分,由上而下 依次称为下部(下焦)、中部(中焦)、上部(上焦)。下部主治下焦病和对侧下 肢感觉障碍,中部主治中焦病和对侧上肢感觉障碍,上部主治中焦病和对侧上肢感 觉障碍,上部主治上焦病和对侧头面部感觉障碍。

头皮针

头皮针
作品名称:头皮针独立干预病症谱的研究
作者:梁晓婷
头皮针的概念
▪ 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 ▪ 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
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 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且 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 各有特点。主要的为头皮针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 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 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 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皮 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 针穴名体系三家。其中头皮 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 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 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 际上通用的标准,但对初学

抽气法与进气法属于复式提插补泻手法。
(2)抽气法:押手(左手)固定刺激区,刺手(右手)持针,
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针身与头皮呈15。~30。夹角,运
用指力使针尖快速刺入皮肤,当针尖进入帽状腱膜下层时,
将针体平卧,缓缓刺入1~1•5寸。然后用拇、食指夹持针柄,
中指抵住针身,靠指的爆发力向外速提,速提时似提非提,
▪ (4)迎随补泻法:右手持针,斜向刺入头皮,使针体 与头皮呈15。~30。角,针深达1~2寸。进针时针尖 顺其经脉循行方向为补法,逆则为泻法。 此外还有留针法及埋针法。对于针刺入后,症状 和体征即有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患者用留针法,即进针 后不捻转,仅留针30分钟。对于针刺后,症状和体征 有明显减轻或消失,但当天下午或第2天症状和体征 又加重或出现的患者用埋针法,即针刺入后,用快速 捻转法间断性捻转3次后不起针,保留5小时至3天。
▪ 目前对头针穴位标准线的名称和定位,以1989年11月世界卫 生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科学组会议正式通过的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准。
一为什么要选择头皮针作为研究对象
▪ 头皮针是针灸学科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具有适应证广、疗效 肯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头皮针到底能治疗哪些病症,其中能够 独立干预的治疗的病症有哪些。这些问题尚没有得到系统的回答 和研究。虽然有学者对近 10 年的头皮针文献进行的初步整理, 但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当然现代头皮针病症谱已有较为明 确的研究结论,但是头皮针不同于针刺,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 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 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 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及现代解剖学、 神经生理学、生物全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通过针刺头部的 特定区域,以治疗各科疾病的一种微刺系统方法为科学评价和展 示灸法疗效,加强头皮针自身的病症谱研究势在必行。本次研究 主要是初步总结现代头皮针独立干预的病症谱,分析此类病症谱 的特点,探讨灸法病症谱的研究方法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头皮针 头皮针法 附图[行业研究]

头皮针 头皮针法 附图[行业研究]

(前神聪穴-位于头顶正中线,前发际上4寸处。)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症,如瘫痪等。
上1/5治下肢瘫痪;
中2/5治上肢瘫痪;
下2/5治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一类特制
10
悬厘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头维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
一类特制
16
四、枕区
12.枕上正中线 定位:在头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至脑户穴 的连线。 (强间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 属督脉。
一类特制
17
四、枕区
13.枕上旁线 定位:在头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并与之相距0.5寸处的直线。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 属督脉。
一类特制
12
二、顶区
一类特制
13
三、颞区
10.颞前线 定位:在头颞部,自颔厌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 (颔厌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病症等。 属足少阳胆经。
一类特制
14
三、颞区
一类特制
15
三、颞区
11.颞后线 定位:在头颞部,自率谷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 属足少阳胆经。
一类特制
18
四、枕区
一类特制
19
四、枕区
14.枕下旁线(平衡区) 定位:在头枕部,即自玉枕穴至天柱穴。 (玉枕穴-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 缘的凹陷处。) (天柱穴-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 旁开1.3寸。)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症状、后头痛等。 属足太阳膀胱经。

小儿头皮针医学课件

小儿头皮针医学课件

刺激方法和强度
刺激方法
可采用手动控制输液泵,调节适当的输 液速度;或使用微量泵,精确控制输液 速度和量。
VS
刺激强度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适 宜的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留针时间和出针技巧
留针时间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留针时间 一般在15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出针技巧
在留针时间达到后,先将输液管 暂停,然后轻轻地将针头从头皮
05
头皮针技术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Chapter
注意保护血管和神经
头皮血管和神经丰富,在操作时需要特别小心,以避免 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穿刺技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和 疼痛。
穿刺后应立即进行压迫止血,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 血、血肿等异常情况。
掌握好进针深度和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 况等因素来确定进针深度和刺激
头皮。
器具准备
选择合适型号的头皮针,检查其完 好性和通畅性。
环境准备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必要时可用保 温灯进行加温。
进针技巧
选择穿刺点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选 择合适的穿刺点,如前额 正中、颞侧等。
固定针头
将针头固定在穿刺点上方 ,用消毒棉球覆盖针头前 端。
进针角度和深度
保持针头与头皮平行,轻 柔地刺入皮肤,进针深度 以穿过头皮为宜。
02
头皮针与经络的关联在于其理论基础和诊疗思路与中医经络学说密切相关。头皮 针的穴位和刺激方法与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穴位和针灸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头皮针与气血的关系
头皮针通过刺激头皮上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头皮针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人体的抗 病能力。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

[返回]头针的适应症[返回]头针的禁忌症[返回]头部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定位依据定位线刺激区定位和主治[运动区] 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

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行区。

运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部位:在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是本区。

感觉区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①上部:是感觉区的上1/5,为下肢、头、躯干感觉区。

②中部:是感觉区的中2/5,为上肢感觉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

[晕听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病人理解言语能力障碍,常答非所问。

)[运用区]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事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

(又称运用不能症,病人能力、肌张力及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钮扣,拾硬币等。

)[视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胃区]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各引2厘米长直线。

主治: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等症。

选穴方法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主要治疗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目录1关节松动术2基本方法3手法分级4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5操作程序6手法应用1关节松动术基本概念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头皮针课件-PPT

头皮针课件-PPT
Add visual areas and double depending on the contact area for the visual identity disorder. 视觉识别障碍者加视区和双视联络区。
Scalp acupuncture 头针
Add worry area for emotional anxiety. 情绪焦虑者则加忧虑区。
将磁珠用胶布贴敷于耳穴上,嘱患儿自行按压,每日 不少于3 次。每次贴压单耳,隔日交替贴压双耳,以 10 次为一疗程。
Jin's 3-Needle Therapy靳三针
Therapy: the Four Spirit Points, the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the 3-Point in the Temporal Area, the 3Point in the Upper Temporal Area,The 3-Occipital Points, The 3-Point for Intelligence, the Resuscitate the Shen Points, the 3-Intellect Points on the Hand, the 3-Intellect Points on the Foot, the 3-Tongue Points.
自闭症 焦虑症 抑郁症 老年痴呆 失眠 儿童多动症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nfantile Autism 关于儿童自闭症的针灸治疗
Scalp acupuncture 头针
principal points: shenting(GV24),qianding(GV21), baihui(GV 20) ,Intelligence emotional area,Double feeling district of 1/5, Double listen to understand area, Cerebellar vermis area。

头皮针

头皮针

神经衰弱:陈永泉用头针取情感区(相当于运动区向前平移4.5厘米)治疗本病22例,结果基本治愈19例,占85%;好转3例,占15%;总有效率为100%。

此外,朱明等取额中线、顶中线治疗癔病急性发作取得满意的即时效果。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头皮针治疗多有很好的效果,在这方面报道较多。

如人取血管舒缩区、感觉区、情感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263例,结果痊愈186例,显效40例,好转37例,总有效率为100%。

刘淑兰用电头针,取感觉区上1/5、血管舒缩区上1/2为主穴,前头痛加感觉区下2/5,偏头痛加对侧感觉区下2/5,偏头痛加对侧感觉区下2/5,治疗头痛401例,结果痊愈336例,好转4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5%。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图文结合,揭秘神奇的方氏头皮针(干货)

图文结合,揭秘神奇的方氏头皮针(干货)

图文结合,揭秘神奇的方氏头皮针(干货)本头针穴名体系是陕西省方云鹏根据颅脑在头皮上的投影定位,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所创立的。

该体系以伏象、伏脏、倒象、倒脏为主,又有颅脑各个功能中枢的相应头穴名称。

其头针穴名主要是根据神经系统原理制定的,同时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点。

在穴区定位之前,首先必须掌握颅骨解剖标志和生理功能,同时要掌握基本定位的2条标定线。

眉顶枕线:由眉间中点(印堂穴)经头顶矢状缝至枕骨外粗隆(脑户穴)的连线。

是大脑两半球分界线。

成人一般平均为33厘米,按同身寸计算为1尺2寸(33厘米可理解为33等分,在临床上宜根据人的头形和大小,灵活掌握)。

眉耳枕线:由眉间中点经耳至枕骨外粗隆的连线。

成人一般平均为26.4厘米,按同身寸为9寸6分。

大脑位于此线之上,小脑位于此线后1/3的下面。

翼点:在顶骨的前下角,冠状缝和蝶顶缝相交之处。

星点:在顶骨的后下角,人字缝与顶颞缝相交之处。

【穴区】方氏头针疗法的穴区,主要由四个中枢刺激区(伏象、伏脏、倒象、倒脏)和十一个皮层功能刺激穴(思维、记忆、说话、书写、运平、信号、听觉、嗅觉、视觉、平衡、呼循)所组成。

其中伏象和思维为单穴区,余均为双穴区。

一、伏象又名总运动中枢,简称总运。

该区分布着许多与全身各部位相应的刺激点。

连接这些刺激点,则形成一个伏着的人体缩影,故而命名为“伏象”。

【定位】伏象穴区其形状恰如四肢张开之人体缩影,位于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之间。

穴区按人体部位命名而分为头颈部、上肢部、躯干部和下肢部四个分区,具体定位如下。

1、头颈部:在冠矢点前,总长3厘米。

其中头部上、下长为2厘米,左、右宽为2厘米;颈部上、下长为2厘米,左、右宽为1厘米。

头部下面和颈部上面有1厘米左、右的相互重叠。

2、上肢部:分肩、肘、腕、指四点。

部位为从冠矢点沿冠状缝向下,至翼点,总长11厘米。

其中,肩点至冠矢点长为2厘米,肘点至肩点长3.5厘米,腕点至肘点长为3.5厘米,指点至腕点长为2厘米(以上为一侧定位,另一侧相同,后略)。

针灸之花——头皮针的前世今生

针灸之花——头皮针的前世今生

针灸之花——头皮针的前世今生针灸推拿网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头皮针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方云鹕临证经验编者:“方氏头皮针”是方云鹏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

因方医师在蓝田县工作时第一次提出,故“头针”被人们誉为“蓝田头针”。

1976年,考虑到头针,主要只是在头部的“头皮”部分针灸,故又改名头皮针,为了有别于兄弟省市同期出现的头针等,也方氏将其更名为“陕西头皮针”陕西头皮针的创始人名方云鹏,方氏原本在德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九年制医学院学习,打下降扎实的西医基础,解放初被称为“西安一把刀”。

后在1958年因一特殊病例,开始注意头部具有特殊功能穴位的研究。

1969年下放农村时开始对头皮针(当时叫“头针”)的大量使用及研究推广。

1976年,考虑到头针的进针部位以头发覆盖的头皮部为主,方氏正式将自己创立的头针治疗体系命名“头皮针”。

在头皮针的研究中,方氏提出的伏脏伏象理论是对中医脏腑辨证以及形象理论的深入发展。

它完善了总经络中枢与末稍经络中枢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经络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因其有独到的功效,方氏头皮针理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方云鹏简介:方云鹂,男,河南省淮阳人,生于1909年。

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早年从事西医外科工作。

1948年开始自学中医针灸,I952年进修于中央卫生部针灸实验学习班,1958年10月在西安市《卫生通讯》上发表了题为《试用针灸代替止痛药和强心剂》的论文,先后编著《针灸万年历》、《针灸日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环钟图及其应用》等书。

并将《针灸万年历》改编成BASICI程序,输入微型电子计算机,方氏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病,对“头皮针”等新的针灸方法,深入研究并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均已著书出版。

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在临床实践之中,方氏发现头部存在着未被经络学说和神经学说包括的穴区。

经过数以万计的患者,150多种疾病的治疗观察,使头皮针穴区不断完善,共发现7个穴区,21个可用于治疗疾病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投射区,并对其理论作了一些探讨。

实用头针疗法

实用头针疗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头针(scalp acupuncture),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及现代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全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各科疾病的一种微刺系统方法。

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

[1]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有关头针治疗各种疾病,《内经》有所记载,后世《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中,记载头部腧穴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

目前头针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多年实践,对头针穴线的定位、适应范围和刺激方法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头针已成为世界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为了适应国际间头针疗法的推广和交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中国针灸学会按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的方法,拟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并于1984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上正式通过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兹将额旁3线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额中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额旁1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额旁2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专业
2
3、额旁2线 在额部额旁l线的外侧,直对瞳孔, 自发际上0.5寸,即头临泣穴沿经向下针1寸(图中 2—124)。主治脾、胃、肝、胆、胰等中焦病证, 如胃痛、脘痞、泄泻、腹胀、胁痛等。属足少阳 胆经。
4、额旁3线 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目外 眦角,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处,即本神穴与头维穴 之间发际上0.5寸,向下针1寸(图中2—124)。主 治肾、膀胱、生殖系统等下焦病证,如遗精、阳 痿、癃闭、尿频、遗尿等。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 明胃经。
相关专业
14
(九)视区
部位: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上,旁开枕外粗隆lcm, 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4cm长的直线(图中2— 133)。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十)平衡区
部位: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上,旁开枕外粗隆 3.5cm,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4cm长直线(图中 2—133)。
主治:小脑疾患引起的平衡障碍。
主治:耳鸣、听力减退、头晕、耳源性 眩晕等。
相关专业
12
(五)语言二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向后下方2cm引一平行
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cm长直线(图 中2—131)。 主治:命名性失语。 (六)语言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长的水平线 (图中2—131)。 主治:感觉性失语。
相关专业
8
二、焦氏头针刺激区和主治
(一)运动区 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cm处;
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 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 动区;中间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运 动区,也称语言1区。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 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 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 流涎、发音障碍等(图中2—130)。
2、颞后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尖直上 方,即自率谷穴起,止于曲鬓穴的连线 (图中2—127)。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 耳鸣等。属足少阳胆经。
(四)枕区
相关专业
7
(四)枕区
1、枕上正中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 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至脑户穴的连线(图中2— 128)。主治眼病,腰脊痛。属督脉。
相关专业
15
(十一)胃区
部位: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取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cm 长直线(图中2—134)。
相关专业
3
(二)顶区
1、顶中线 在头顶部正中线,自百会穴向前至前 顶穴(图中2—125)。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 麻木、疼痛、脱肛、阴挺、尿频、眩晕、头痛等。 属督脉。
2、顶颞前斜线 在头部侧面,即自前顶穴起, 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中2—126)。将全线分五 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 上肢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 语、脑动脉硬化。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 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相关专业
4
3、顶颞后斜线 在头部侧面,位于顶颞前斜线之 后,与之相距l.5寸,在百会穴与曲鬓穴的连线上 (图中2—126)。将全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对 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 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贯穿督脉、足太 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4、顶旁1线 在头顶部,位于顶中线外侧,距顶 中线1.5寸,即自承光穴起沿经往后针1.5寸(图中 2—127)。主治腰腿足病症,如下肢瘫痪、麻木、 疼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相关专业
13
(七)运用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
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cm(图中2— 131)。 主治:失用症。 (八)足运感区 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lcm,向 后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3cm长的直线(图中2— 132)。 主治:对侧下肢疼痛、麻木、瘫痪、急性腰扭伤、 皮层性多尿、夜尿、子宫脱垂等。
感觉区配合内脏区(胸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 于有关部位外科手术的头针麻醉(图中2—131)。
相关专业
10
(三)舞蹈震颤控制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cm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综合征(一侧的病
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图中2— 131)。耳尖直上1.5cm处,向前及向后各 引2cm的水平线(图中2—131)。
2、枕上旁线 在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距 枕上正中线 0.5寸(图中2—128)。主治皮层性视 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3、枕下旁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2寸 长的垂直线,即自玉枕穴起止于天柱穴的连线 (图中2—128)。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后头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相关专业
9
(二)感觉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上,上
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中2/5是上肢感觉 区;下2/5是面部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 感觉异常、后头部、颈项部疼痛和耳鸣;感觉区 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 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三 叉神经痛、牙痛、颞颌关节炎等。
头皮针疗法
相关专业
1
一、国际标准化头皮刺激线的定位 和主治
(一)额区 1、额中线 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0.5寸,
即神庭穴向下针1寸(图中2—124)。主治神志病, 头、鼻、舌、咽喉病,如神昏、失眠、头痛、鼻 塞、目赤、咽痛等。属督脉经。 2、额旁1线 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 自发际上0.5寸,即眉冲穴沿经向下针l寸(图中 2—124)。主治肺、支气管、心脏等上焦病证, 如咳嗽、胸痛、感冒、气喘、失眠、眩晕、心悸 怔忡、胸痹心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相关专业
5
5、顶旁2线 在头顶部,顶旁1线外侧,距 顶中线2.25寸处,即自正营穴起沿经往后针 1.5寸(图中2—127)。主治肩、臂、手的
病症,如上肢瘫痪、麻木、疼痛等。属足 少阳胆经。
相关专业
6
(三)颞区
1、颞前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即 自颔厌位起,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中2— 127)。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 面瘫及口腔疾病等。属足少阳胆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