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积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沿革
• 积聚首先在《内经》中提出。《灵枢· 五变》:“人之善病胸中 积聚者,……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 《难经· 五十五难》明确了积与聚在病理及临床表现上的区别, 指出:“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 《金匾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中进一步说明:“积 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 • 《诸病源候论· 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机有较详的论述, 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诸脏受邪,初未能 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 《景岳全书· 积聚》篇认为积聚治疗“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 消曰激曰补,四者而已”,并创制了化铁丹、理阴煎等新方。 • 《医宗必读· 积聚》篇则提出了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 疗原则,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在古代文献中,还有症瘕、癖 块、痞块之名,亦属积聚。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
• 2.食滞痰阻 • 证候:腹胀或痛,便秘,纳差,时有如条状 物聚起于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 脉弦滑。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
• 治法:理气化浊,导滞通腑。 • 方药:六磨汤加减。 • 方解: 方中以沉香、木香、乌药理气宽中,大黄、槟 榔、枳实通腑导滞。 • 若食积重者,酌加山楂、莱菔子等消食除胀; • 痰湿较甚者,则加法半夏、苍术等燥湿化痰; • 若因蛔虫结聚,阻于肠道所致者,可加入使君子、鹤 虱、雷丸等驱蛔药物。
积 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定 义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主 要 内 容
鉴别要点
辨证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习题
定义
•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积 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 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 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 病。 • 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 述。
病因病机-病因
• 4.病机转化 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以瘀血 凝滞为主。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 化成积证。积证日久,瘀阻气滞,脾运失健,生 化乏源,可导致气虚、血虚,甚或气阴并亏。若 正气愈亏,气虚血涩,则积证愈加不易消散,甚 则逐渐增大。如病势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一些 严重变证,预后不良。
小结
• • • • •
• • •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偏在血分,是为脏病; 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积聚的发生,多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寒邪内侵,及它病转归,肝 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而成。 积聚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聚证重在调气,积证重 在活血。聚证多实,治疗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积证病 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 期邪实正虚,宜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聚证病 程较短,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成积证。 积证日久,瘀阻气滞,脾运失健,生化乏源,可导致气虚、血虚,甚 或气阴并亏。若正气愈亏,气虚血涩,则积证愈加不易消散,甚则逐 渐增大。如病势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一些严重变证,预后不良。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积证)
• 2.瘀血内结 • 证候:腹部积块明显,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面 黯消瘦,纳减乏力,面颈胸臂有血痣赤缕,女子或 见月事不下,舌质暗或紫有疲斑疲点,脉细涩。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积证)
• 治法:祛瘀软坚,源自文库气健脾。 • 方药: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 膈下逐瘀汤重在行气活血,消积止痛,祛邪为主;六君子汤 重在调补脾胃,益气健脾,可与上方合用以扶正。 • 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延胡索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甘草益气缓中。 六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 化痰湿。 • 如积块疼痛,加三棱、莪术、五灵脂、延胡索、佛手片活血 化瘀消积,行气止痛;如痰瘀互结,舌苔白腻者,可加白芥 子、半夏、苍术等化痰散结药物。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
• 1.肝气郁滞 • 证候:腹中气聚或结块柔软,攻窜胀痛, 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苔薄, 脉弦。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
•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 方药:木香顺气散加减。 • 方解:本方具有行气温中,散寒化湿,疏肝解郁的功效。 方中以木香、砂仁、苍术、厚朴、橘皮、甘草(即香砂平 胃散)行气温中,散寒化湿;配伍台乌药、桂皮、生姜、 积壳以增强温中理气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 • 如兼瘀象者,加延胡索、莪术等; • 若寒甚可加高良姜温中散寒; • 若肝郁化火则去乌药、桂皮加丹皮、栀子以清肝泻火。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
2.辨积聚之虚实:
• 积聚的辨证根据病史长短、邪正盛衰以及 伴随症状,辨其虚实之主次。 • 聚证多实证。 • 积证初起,正气未虚,以邪实为主;中期, 积块较硬,正气渐伤,邪实正虚;后期日 久,瘀结不去,则以正虚为主。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 聚证重在调气,积证重在活血。 • 聚证多实,治疗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 治则。 • 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 治则。 •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 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宜消补兼 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病因病机-病因
• 1.基本病机 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聚证以气滞 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 • 2.病位 主要在于肝脾。肝主疏泄,司藏血;脾主运化, 司统血。如因情志、饮食、寒湿、病后等原因引起肝气 不畅,脾运失职,肝脾失调,气血涩滞,形成腹内结块, 导致积聚。 • 3.病理性质 本病初起,气滞血瘀,邪气实而正气未虚, 病理性质多属实;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可 转为虚实夹杂之证。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赢弱, 则往往转以正虚为主。而所谓虚实,仅是相对而言,因 积聚的形成,总与正气虚弱有关。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积证)
• 1.气滞血瘀 • 证候: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兼有 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积证)
•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 方药:荆蓬煎丸加减。 • 方解: 该方以木香、青皮、枳壳、槟榔理气散结,三棱、 莪术活血消积。可合用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或金铃子 散(金铃子、延胡索),以增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作 用。 • 若兼烦热口干,舌红,脉细弦者,加丹参、山栀、赤芍、 黄芩等凉血清热; • 如腹中冷痛,畏寒喜温,舌苔白,脉缓,可加肉桂、当归 等温经祛寒散结。
与西医联系
•
在西医学中,凡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脾 肿大、腹腔肿瘤以及增生型肺结核等,多属 “积”之范畴;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 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块,则与“聚”关系密 切。当这些疾病出现类似积聚的证候时,可 参阅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病因
• • • • 1.情志失调 2.饮食所伤 3.感受寒邪 4.它病转归
诊断要点
• 1.临床特征: • 积证以腹部可价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块, 并有胀痛或刺痛为临床特征。聚证以腹中气聚、攻 窜胀痛、时作时止为临床特征。 • 2.病史: 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 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 • 3.辅助检查: 结合病史,做B超CT,胃肠钡剂X线检查及纤维 内窥镜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积聚与痞满的鉴别: 痞满是一种自觉症状,以患者自 觉脘腹部痞塞不通,满闷不舒为主要 症状,但检查时,腹部不能触到包块, 临床上以此和积聚相区别。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
1.辨积与聚的不同: • 积证多属血分,具有积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 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点。 • 聚证多属气分,具有腹中包块时聚时散,发有休 止,痛无定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一般容易 治疗。
习题
1、积聚的概念是什么? 2、引发积聚的原因有哪些? 3、积聚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则。 4、积聚分几型,治法,方药各是 什么?
病因病机-病因
• 5.预后 聚证易愈,积证难疗是积聚预后的一般现象。 • 虽言积证难疗,但非不可治。 • 若在积证初、中期病人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尚有治愈的希望;至 积证末期,若治疗得当,仍可减轻症状,甚则延长寿命; • 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出现鼓胀、神昏动风、血证等则预后凶险。 • 若积证日久,肝脾失调,日久必及肾,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 水积于腹中,可转为鼓胀; • 若肝脾失调,湿热瘀结,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则转为黄疸。 若积证日久肝脾两伤,肝失藏血,脾失统血,或瘀热灼伤血络,可 导致出血。 • 故积聚与鼓胀、黄疸、血证关系密切。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积证)
• 3.正虚瘀积 • 证候:久病体弱,腹中积块坚硬,疼痛渐剧,面色 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饮食大减,舌质淡紫,舌 光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积证)
• • • • 治法:补益气血,化瘀消积。 方药:八珍汤、化积丸加减。 八珍汤为补益气血的常用方。 方解: 方中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人参、白术、茯 苓、甘草益气健脾。 • 气虚甚者,可加黄芪、淮山药、苡仁益气健脾。舌质光红无苔、 脉象细数者,为阴液大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玉竹等养阴 生津。 • 化积丸中以三棱、莪术、苏木、五灵脂、阿魏、瓦楞子活血祛瘀; 浮海石化痰软坚散结;香附、槟榔疏肝理气。可酌加丹参、鳖甲 活血软坚散结。 • 两方合用,取八珍汤补益气血,用化积丸软坚散结。
预防与调护
• • •
•
积聚之病,因情志失和致病者不少,故正确对待各种事物, 保持情绪舒畅,对本病防与治均有重要意义。 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注意劳逸适度,避免过劳。 此外,在血吸虫流行区域,要杀灭钉螺,整治疫水,做好防护 工作,避免感受虫毒。黄疸、疟疾、久泻、久痢等患者病情缓 解后,要继续清理湿热余邪,疏畅气血,调理肝脾,防止邪气 残留,气血疲结成积。 对于积聚患者,要避免饮食过量,忌食生冷油腻,防止感寒受 冷,以免寒湿积滞,损伤脾胃,凝滞气血。如见湿热、郁热、 阴伤、出血者,要忌食辛辣酒热,防止进一步积热伤阴动血。 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气血流通,积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