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搜索相关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黄果树)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1、课件出示: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2、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点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

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且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在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4、生自渎课文师巡视了解学情点拨帮助。

5、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6、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默读课文走近瀑布,感受壮美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一)听瀑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1)你“听”出什么来了?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a、远处b、近处c、谷底(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点击感受声音)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指导生朗读:“渐近渐响”、“涌了过来”……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黄果树瀑布》精品教案(活动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形成原因。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教学难点:1. 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

2. 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课文《黄果树瀑布》文本。

3. 写作练习纸和评价标准。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黄果树瀑布》。

2. 准备笔记本和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 学生分享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黄果树瀑布》。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文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

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黄果树瀑布的短文。

2. 教师提供写作评价标准,学生互相评改。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5分钟)1.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二、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三、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提出关于黄果树瀑布的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提出保护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意识。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写作成果和进步。

《黄果树瀑布》教案【5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5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篇二【教材解读】《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难点: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表现黄果树瀑布壮美及感受的词句。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3、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凸显“杰作”,朗读引出意象。

1、指名读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欣赏视频,学生自悟再读中心句。

3、复习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加深印象,再读中心句。

[设计意图:“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既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这堂课的牵引线,反复朗读一是为了突出这句话的重要地位,二是为了牵出上节课留在学生心中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的意象;视频是的视野,是文字的音像再现,是引入文本的桥梁,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从而较好地投入到1—4自然段的朗读中,为后面的朗读奠定基调。

]二、紧扣“杰作”,练读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学“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这句话。

(1)体会“近得很”。

(2)体会“想伸手”的原因。

2、教学“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教案优秀7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优秀7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优秀7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4、揣摩课文的表达特点,学习写游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结合有关语句,说说独特的感悟。

3、从读文中揣摩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领悟写作方法,并且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孩子们,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你们都看过吧?那“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让我们心驰神往,你们知道是在哪儿拍摄的吗?(黄果树瀑布)看来,你们都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

先交流搜集的资料吧。

2、老师还搜集到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赞美瀑布的小诗,反复诵读之后,对文本的理解更深了,因此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3、你们看,叶圣陶先生激动地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另一位作家吕游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绘瀑布的生机。

下面我们就随他去行走黄果树瀑布。

(板书课题)二、读中想象,品味语言。

1、——我刚下车……(师配乐范读瀑布景色部分。

生欣赏图片。

)2、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边读边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生说、读。

)3、寥寥数句,雄奇壮美的黄果树瀑布如现眼前。

请你们静静地读,细细地品,看看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诀窍?谁来试着评析?(注意在读中要加强记忆)4、这么美的文字,你们积累在头脑中了吗?好,我们配乐赏景,齐声朗诵。

三、推本溯源,触景生情。

1、生读。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这雄奇壮美的瀑布脚下,你一定会浮想联翩,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

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作者和你们一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推本溯源,来到了瀑布的上方。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精品教案(活动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1.2 教学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1.3 教学活动:(1) 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外观特点。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3) 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4)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黄果树瀑布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瀑布形成原理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水文条件。

2.2 教学内容: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水文条件。

2.3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图示。

(2) 教师讲解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水文条件。

(3)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瀑布形成原理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瀑布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生态旅游资源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

3.2 教学内容:黄果树瀑布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

3.3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果树瀑布的生态旅游资源图片。

(2) 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

(3)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理解。

3.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生态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瀑布保护的重要性4.1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瀑布保护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瀑布保护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果树瀑布保护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教师讲解瀑布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瀑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

4.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瀑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第五章:瀑布旅游与文化5.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旅游与文化价值。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精品教案(活动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激发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学生观看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黄果树瀑布的形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

解释瀑布形成的过程,如水流冲刷、侵蚀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分析瀑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章:黄果树瀑布的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独特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如瀑布的高度、宽度、水流量等。

探讨黄果树瀑布的独特之处,如瀑布的声音、景象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并描述瀑布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第四章:黄果树瀑布的生态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周围的生态环境。

培养学生的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黄果树瀑布周围的生态环境,如植被、动物等。

探讨黄果树瀑布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瀑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察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了解瀑布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黄果树瀑布的文化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在文化上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黄果树瀑布在文化上的意义,如民间传说、文学艺术作品等。

探讨黄果树瀑布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影响。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在文化上的意义和瀑布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影响。

【精品】《黄果树瀑布》教案4篇

【精品】《黄果树瀑布》教案4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精品】《黄果树瀑布》教案4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3.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评价任务: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雄壮的感觉?4.作者的独特用的感受有哪些?5.品味美妙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临水骋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面对自然的山水,古今中外的许多仁人志士,不由自主地敞开了自己生命的情怀。

自然界中的山水给了作家们无穷无尽的灵感。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了小石潭的清澈,表达了心中的凄苦、悲凉、忧伤。

自然的山水,除了给予作家排遣忧愁的灵感,还会给作家们对于壮美生命的感叹。

因为自然之水不仅有静静的潭水的姿态,还有壮阔的瀑布、汹涌的潮头,同样给予作家们深刻的生命的启示。

本文中诗人于坚面对奔流而下的瀑布,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图片中的瀑布用多媒体展示瀑布的图片,增强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感知瀑布的形象。

简介有关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三、走近作家由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相互补充。

教师补充: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

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

1994的长诗《0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

著名诗集有《空地》、《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忆没穿过天空的钉子》、《作为事件的诗歌》《飞行》,文集《棕皮手记》、《云南这边》等十余种。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精品教案(活动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通过引入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黄果树瀑布有初步的了解。

1.2 教学内容: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对瀑布的特点和地理位置进行思考。

1.3 教学活动: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瀑布的外观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和期待。

第二章:瀑布的形成2.1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瀑布的形成过程。

2.2 教学内容:讲解瀑布的形成原因,包括地形、岩层和河流等因素。

2.3 教学活动:使用图片和模型进行演示,解释瀑布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瀑布形成过程的理解。

第三章:瀑布的特点3.1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包括瀑布的高度、宽度和水流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瀑布的特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瀑布的特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果树瀑布特点的理解。

第四章:瀑布的保护4.1 教学目的:通过讨论和活动,让学生了解瀑布保护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讲解瀑布保护的原因和方法,包括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瀑布保护的重要性,讨论人类活动对瀑布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定保护瀑布的计划。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保护瀑布的想法和行动计划。

第五章:瀑布的欣赏5.1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瀑布的美。

5.2 教学内容:介绍欣赏瀑布的方法和角度,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5.3 教学活动:讲解欣赏瀑布的方法和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瀑布的美。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瀑布的美丽和壮观。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瀑布欣赏体验和感受。

第六章:瀑布与文化6.1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瀑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黄果树瀑布》教案四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四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四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络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抓住语言文字品读感悟,真切地感受黄果树瀑布雄奇壮阔的景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1、板书课题:黄果树瀑布2、谈话: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黄果树瀑布风景区走一走。

〔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人喧马嘶喧嚣撩过来聆听胸膛挟来掩映訇然作响凝神谛听〔三〕分节朗读课文1、指导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联络语言环境,理解词语:人喧马嘶喧嚣银雨撒金街山回谷应聆听訇然作响循着凝神谛听沉醉〔根据学生情况,解决语句中不理解的词〕〔四〕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导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等句子,体会瀑布声音大,气势大。

3、指导感情朗读〔二〕导读三~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2、抓住文中一匹宽幅白练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腾空而上,随风飘飞等语句,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壮的气势。

3、观看录像,加深感受。

〔或老师范读,再次感受〕4、指导感情朗读〔三〕导读五~七自然段1、轻声朗读2、考虑:读了这一局部,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哪些语句还读不懂?3、开展小组讨论4、交流点拨①引导学生感受瀑布的雄壮气势、大自然的勃勃活力以及瀑布对游人心情的影响。

②重点理解下面的话: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说说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说什么?〕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活力。

〔体会黄果树瀑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使游人充满了活力。

〕5、指导感情朗读〔四〕导读第八自然段1、指名朗读2、联络课文,说说沉醉的意思。

3、感情朗读〔五〕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生充分感受瀑布的气势后,说说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2023年有关《黄果树瀑布》教案3篇

2023年有关《黄果树瀑布》教案3篇

2023年有关《黄果树瀑布》教案3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利用本课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学科间的联系,扩充知识面。

2.仿照__写法,写一处你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同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预习任务,为更好的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第一组同学负责找中国从古到今的地理学家的相关资料介绍。

第二组同学负责找世界各地的瀑布图片、视频。

第三组同学负责查找因为旱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瀑布断流的图片材料。

第四组同学负责查找描写瀑布的好词好句、古诗、现代诗。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是语文综合性学期的体现。

)二、课前复习。

1.齐读生字词。

听写。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设计意图:俗语说“温故而知新”,先复习重点难理解的生字词和课文的写作顺序,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1.老师先问学生是否去过黄果树瀑布,然后看介绍黄果树的视频,指名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感官上去认识黄果树瀑布,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对后文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更容易体会作者对形容黄果树瀑布的用词的含义)2.自由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并说作者把黄果树瀑布比作了一部杰作。

3.师再问:课文写了黄果树瀑布哪些方面的特点?指名答出:形态和声响。

再让学生分别用“—”和“﹏”画出写形态和声响的句子。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精品教案(活动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我国自然地理的认识;(3)培养观察、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特点;(2)运用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分析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3)采用实地考察、摄影、绘画等手段,记录和表达黄果树瀑布的美丽景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1)介绍黄果树瀑布所在的地理位置;(2)阐述黄果树瀑布的规模、水势、景观等特点。

2. 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1)讲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2)分析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的地质、气候条件对瀑布形成的影响。

3. 黄果树瀑布的生态环境(1)介绍黄果树瀑布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2)阐述黄果树瀑布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形成原因;(2)黄果树瀑布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2. 教学难点:(1)黄果树瀑布形成原因的科学解释;(2)黄果树瀑布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瀑布的景观特点;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黄果树瀑布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果树瀑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3. 实地考察:联系黄果树瀑布景区,安排实地考察时间。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果树瀑布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瀑布的兴趣,导入新课。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细致观察,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于坚,于1954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毕业于云南大学,做过编辑,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

代表作有《尚义街六号》、《飞行》等。

著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等散文集以及《余件作品集》(五卷)。

3、关于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河上,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瀑布宽约20米(夏季水大时可达30米~40米),从60米高处的悬崖上直泻犀牛潭。

巨大的飞瀑,未见其景,先闻其声。

近处观瀑,如临万马奔腾之阵;水拍击石,犹似雷劈山崩,令人惊心动魄。

飞溅的水花,高50米~60米,雾气腾腾,光照下,五彩缤纷。

瀑布的后面,有一水帘洞,洞深20余米,洞中观瀑,如置身于流水之中。

这里的夜景也十分迷人,蒙蒙细雨落在黄果树街上(公路),人们称此街为“夜雨洒金街”。

黄果树瀑布周围18千米内,还有各式地上瀑布10余个,地下瀑布4个,组成了一个世间少有的瀑布群。

其中三级落差达350米的滴水滩瀑布、景色奇丽的冲天瀑布等是不可多得的奇观。

黄果树瀑布坐落在石灰岩地区,附近岩溶地貌发育,众多的岩溶洞穴内不仅有各种形态的钟乳石,且多暗河和地下瀑布,可供游人泛舟游览。

4、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无聊(liáo)弥漫(mí)崩裂(bēng)干瘪(biě)狭窄(zhǎi)陈腔滥调(làn)震耳欲聋(zhèn)5、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6、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知道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明确:因为作者所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只是一个风景图片,只是一个概念,和祖国的其他风景图片一样,缺少活力,缺少生机,是“死的”,所以不是特别激动。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精品教案(活动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兴趣。

教学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旅游价值。

教学活动:1. 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外观特点。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3. 教师简要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旅游价值。

章节二:瀑布的形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瀑布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瀑布的形成原理、地质构造及水文特征。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讲解瀑布形成的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果树瀑布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章节三:瀑布生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提高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黄果树瀑布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果树瀑布的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生态特点。

2. 学生分组调查黄果树瀑布附近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不同物种。

3. 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章节四:瀑布文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教学内容: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传说故事及旅游开发。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

2. 学生分组搜集黄果树瀑布的传说故事,了解瀑布的文化内涵。

3. 各小组汇报搜集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章节五:实践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

教学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实地考察、旅游攻略及生态保护。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黄果树瀑布,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地质、生态及文化特点。

2. 学生分组制定黄果树瀑布旅游攻略,包括交通、住宿、景点等信息。

3. 各小组汇报旅游攻略,教师点评并总结。

章节六:瀑布的地质探究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瀑布的地质结构,提高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

《黄果树瀑布》教案(通用4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通用4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通用4篇)《黄果树瀑布》教案(通用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果树瀑布》教案(通用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果树瀑布》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字词,理解词意,并会用词语造句。

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2、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三、情感与价值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重点: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1、欣赏《黄果树瀑布》歌曲,引导学生说说由“瀑布”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欣赏图片)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1、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2、字词积累3、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且想一想作者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三、浏览全文,再次感知思考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

(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四、讨论探究1、作者明知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2、作者实地游览后,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3、文章里有几个黄果树瀑布?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五、揣摩品味。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优秀9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优秀9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优秀9篇篇一: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我们将会一睹中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的风采!你们高兴吗?二、新授a:声响师:let’s go 让我们用心去好好感受吧!生:听课文录音,读课文师: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什么?(声音)(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师:从远处飘来、渐近渐响那是什么感觉?谁来读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师:你们所听到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能模拟一下吗?仔细聆听!生读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怎么样?生:分小组读1句和2句(2)师:还有谁听到其它的声音吗?(指名说)生: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师:这是你在哪儿听到的?“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所有的男生一起,让我们感受一下那如雷般的声响,女声则坐在谷底享受一番吧!(男生读第一句话,女生读第二句话。

)师:女同学们,把你听到乐曲与我们分享一下吧!(指名哼唱、模拟)“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师:愿意再听一下这渐近渐响、如此美妙的瀑布声吗?闭上眼,让我们用心去倾听这似天籁般的声音吧!多媒体使用:倾听瀑布声b、形态导入:声音虽美,但如果来到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只听其声,未免太遗憾了吧!你们看到“黄果树瀑布”了吗?什么样?师:用括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好好读读。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5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5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5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一个多音字“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路线以及所见,所闻,初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恢宏。

3、初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恢宏。

2、初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词语板块一、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板书:瀑布见过瀑布吗?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黄果树瀑布》(板书:黄果树)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用一句话来简单介绍一下。

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

以水势浩大著称,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

”。

从那时起,黄果树瀑布就逐渐被人们认为是全国第一瀑布。

二、预习检测,初读课文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可要考考大家,这些词谁来读:A出示:缝(féng fèng)隙挟来(xié xiá jiā)撩过来(liāo liáo)哗哗(huá huā)薄薄的衣衫(báo bó)B出示:哗哗喧嚣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悬挂三叠宽幅白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舒服杰作灌满活力挟来生机完全沉醉发现了吗?第一行词都是写什么的?谁有一双慧眼?第一行词写什么的?板书:声音带着这种感觉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第二行谁来读?这一行写什么的?气势样子形态(板书:形态)白练知道什么?白布最宽时可达84米,所以更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再指名读。

指名读第三行沉醉和陶醉有什么不一样吗?(沉醉的程度比陶醉更深)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这一行写的是什么?生:作者的感受。

小结:《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是一片写景的文章,更是一篇游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黄果树瀑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主要赞美了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一部伟大的杰作。

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写了在黄果树瀑布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而这段又可以分为两层:2~4自然段为一层,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第二层是5~7自然段,主要写了在谷底的感受。

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了作者在这个景区完全沉醉了。

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整个文章语句精美,充满美感,可以说是如诗如画。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好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往,且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针对同学们对“瀑布”感知的盲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法,结合多媒体出示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有声有色的瀑布的壮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真的令人称奇。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

做好学生的情感启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

通过诵读《望庐山瀑布》,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引领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小组依次读。

嘶撩挟哗缝隙叠隔轰膛醉3.交流研讨。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气势非凡腾空而上远近闻名雄伟壮观山回谷应雷声轰鸣聆听人喧马嘶漫天浮游群山环抱訇然作响凝神谛听绿树掩映喧嚣(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播放影视课文《黄果树瀑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几部分2.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列出小标题:总起、所见、所闻、所感、沉醉。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起第二部分:(2~7自然段)所见、所闻、所感第三部分:(8自然段)沉醉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再读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是阅读的基础。

通过学生默读、小标题提示,引领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读后学写训练奠定基础。

】四、拓展延伸播放视频《非洲瀑布景观》《尼亚加拉瀑布》,让学生感受各地壮美的瀑布。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黄果树瀑布总起所见所闻所感沉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果树瀑布,相信大自然的美景肯定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果树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去游览一番。

二、细读感悟,走近瀑布1.聆听瀑布的声响(1)文中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有哪些呢请同学来读一读。

(2)【课件播放瀑布声音,并出示句子】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①找出这段中,直接表示声响的词语。

(哗哗、渐近渐响、人喧马嘶、喧嚣)②联系课文比较“人喧马嘶”和“喧嚣”。

③作者为了逼真地表现出自己听到瀑布声响的感觉,运用了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

请将它们依次找出来,并在下面画横线。

(飘、拂、涌、盖)引导学生分别说说对这四个动词的独特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

④这段话中连用两个比喻,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和,从中让我们体会到这瀑布声越来越响,这响声由远及近。

(微风拂过树梢、潮水般涌上来)⑤指导朗读。

远听瀑布声似微风飘来,近听瀑布声像潮水涌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太美妙了!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3)【课件播放瀑布声音,出示句子】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①一架织布机的声音大不大(不大)那么千万架呢(声音很大)②这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齐读这句话。

(4)【课件播放瀑布声音,出示句子】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①从一个“泻”字,你看到了这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瀑布很高,水从上往下流得很急。

)②瀑布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这声响真是令人难忘。

请学生放声读一读。

(5)课件同时出示上面三段文字,为什么同一个瀑布发出的声音,作者会运用不同的比喻呢(因为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听到的瀑布的声音也不一样,这就是写作中的“移步换景”。

)(6)填空,练习延伸。

【课件出示句子】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最后像。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紧扣“听瀑布”,引导学生由读到悟,抓住重点词“飘、拂、涌、盖、泻”,找出四个比喻句来品味文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聆听瀑布不同的声响,感受瀑布的神奇壮观。

】2.欣赏瀑布的形态(1)刚才,我们用耳朵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感受到了瀑布声响的气势,接着我们再来用眼睛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形态。

(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瀑布的形态,用波浪线画出来。

(3)【课件展示瀑布形状,出示句子】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①观察课文图片,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瀑布的什么(宽、壮美、气势非凡)②把你的感受融人到朗读中吧!(4)如果说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5)【课件展示瀑布形状,出示句子】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①“银雨”指什么(晶莹的水珠)“银雨”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怎么又变成金街呢(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

)②“银雨洒金街”给我们的感受就是文中的哪一个字(奇)③用上课文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想象,描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④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洒金街”的境界指名个别读,其他学生闭目感受。

(6)【课件出示】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①这段话将两种瀑布作比较,显出了黄果树瀑布形态怎样(宽)②通过“宽”,你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什么特点(气势非凡、雄伟壮观)(7)同时出示三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朗读体会文章的气势。

【设计意图:阅读欣赏瀑布的形态,诱发学生的感情是关键。

在本环节教学中,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用眼观察图画和文字,用心去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带有个性的理解,这样,瀑布的不同形态在学生的心中更丰富起来。

】三、体悟感受,亲近瀑布1.我们细细领略了瀑布的声音和形态,体会到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真实画面。

大家想不想与瀑布亲密接触呢2.随作者来到谷底,让我们从作者的感受中寻求自己的感受。

读读第5~7自然段,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写批注。

4.【课件出示】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1)读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瀑布离我们很近。

)(2)“撩”在文中的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模仿做一做这个动作。

(3)想象:在夏天,你撩起清凉的井水洗脸,会是怎样的感受(凉丝丝的、舒服。

)5.【课件出示】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什么是乐池在这圆形的乐池中,作者听到的是……,感受到的是……,引导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2)这么磅礴的气势,这么雄浑的力量,你想亲自感受一下吗闭上眼睛,听听声音。

(课件播放近距离聆听瀑布的声响)6.【课件出示】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之下,人的胸襟开阔了,人就像山谷与瀑布相融,人仿佛也成了瀑布的一分子。

(2)引读:我们之所以久久……,是因为聆听……。

(3)好深刻的感受呀!作者早已陶醉于“訇然作响的瀑布声”中。

【设计意图:描写瀑布泻入谷底,先前是远望,现在是近观。

“近得很”是作者和黄果树瀑布的空间距离,“想伸手”是作者和黄果树瀑布的心理距离。

学生通过朗读交流,去触摸语言文字的亲切自然。

如“撩过来洗脸”“凉丝的”,只觉飞珠扑脸,人与瀑布融为一体。

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大自然的“乐声奏鸣”“訇然作响”,感悟人与自然,物我两和的境界。

】四、离开瀑布,陶醉其间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课文主要写黄果树瀑布的什么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描写的是徐霞客的塑像呢而且写他为什么“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2.简介徐霞客的生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着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着《徐霞客游记》的作者。

被称为“千古奇人”。

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

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3.交流:他遥对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