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石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混凝土原材料1.1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宜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
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1.2 水泥储运过程中,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2.1装运水泥的车、船应有棚盖。
1.2.2贮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
1.2.3水泥不宜露天堆放,临时露天堆放时应上盖下垫。
1.2.4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
1.3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
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
骨料堆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条件。
1.4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厂)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试验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
“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
第二章混凝土搅拌2.1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粗细骨料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一般情况下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
2.2搅拌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
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
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
2.3 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
2.4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
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投放制度,并对投放时间、地点、数量的核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安全,制定一份详细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混凝土作业的标准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前准备1. 混凝土配方设计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特性,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方设计。
确保配合比、水灰比、砂率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
2. 材料准备2.1 水泥:选择质量稳定、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并进行质量检测。
2.2 骨料: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料,进行质量检测。
2.3 混凝土添加剂: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添加剂,并进行质量检测。
2.4 水: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并进行质量检测。
3. 设备准备3.1 混凝土搅拌设备:确保搅拌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搅拌机、输送设备等。
3.2 测量设备:准备好测量混凝土强度、流动性等参数的设备。
3.3 安全设备:包括防护用具、紧急救援设备等。
4. 施工场地准备4.1 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场地平整、无杂物。
4.2 设置施工标志和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1. 混凝土浇筑1.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浇筑顺序和浇筑部位。
1.2 在浇筑前进行湿润处理,以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水。
1.3 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1.4 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
1.5 对大体积浇筑进行分段浇筑,以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2. 养护2.1 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养护处理,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2.2 养护期间,避免强风、高温和阳光直射,采取遮阳措施。
2.3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适当的养护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质量控制要求1. 混凝土配合比1.1 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试验验证。
1.2 配合比中的水灰比、砂率等参数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施工过程控制2.1 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应符合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材料的运输和存贮1、集料(1)砼用的集料,在运输或工地存贮时,不能使其受污染。
(2)集料应按不同尺寸运抵工地,并贮存在相互分开的不同料堆中。
(3)粗集料堆应按厚度不超过1m的水平层堆放,以免集料发生离析。
如果集料有离析时,必须重新拌和,以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
2、水泥(1)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防水蓬布或其他有效的防水覆盖物加以覆盖。
散装水泥运输车辆的贮料斗和管仓,不应残留不同类型的、低级别的水泥或其他任何材料。
(2)水泥应贮存足够的数量,以满足砼的浇筑需要。
任何时候不能因水泥供应中断而暂停浇筑。
(3)各施工队应在适当地点建立完全干燥、通风良好、防风雨、防潮湿的足够容量的库房放置水泥,地板应高出地面至少0.3m,以防止受潮。
散装水泥应在专用的仓罐中贮放。
(4)水泥在到货后应尽快使用,使用时应为松散流体和没有结块。
二、混凝土拌和1、称量(1)称量和配水机械装置,应维持在良好状态,并应至少每周校核一次。
(2)所有砼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应按照质量称量。
预制场或搅拌站集中拌制的砼,细、粗集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 2%;水、水泥、外加剂的允许偏差为±1%。
2、拌和(1)砼只能按工程当时需要的数量拌和。
已初凝的砼不得使用,不允许用加水或其他办法变更砼的稠度。
浇筑时坍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2)所有搅拌设备都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任何不合规格及不符合规定的完好设备,或有缺陷的搅拌设备不得用于砼的拌和,均须撤出工地。
(3)砼拌和工作,应将各种组合材料搅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搅拌筒的转动速度,应按搅拌设备上标出的速度操作。
每盘砼拌和料的体积不得超过搅拌筒标出的额定容量的10%。
在水泥和集料进筒前,应先加一部分拌和用水,并在搅拌的最初15s内将水全部均匀注入筒中。
筒的入口应无材料积结。
(4)在下盘材料装如前,搅拌筒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倒光。
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min时,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才能拌和新砼。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用于浇筑楼板、地面、墙体等结构。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制定一份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二、指导原则1. 施工前准备:确保施工现场清洁,材料齐全,设备完好。
2.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准确,浇筑过程顺利。
3. 施工后处理: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施工前准备1. 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施工现场上的杂物、积水等,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2. 确保材料齐全: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供应充足。
3. 设备检查:检查搅拌机、输送泵、模具等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确保设备完好。
四、施工过程控制1. 配合比例: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混凝土配合比例准确称量水泥、砂子、骨料等原材料。
2. 搅拌:将水泥、砂子、骨料等原材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确保混凝土均匀。
3. 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先将模具预先涂抹脱模剂,然后将混凝土均匀地倒入模具中,使用振动器震动模具以排除气泡。
4. 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使用防水布覆盖,保持湿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
五、施工后处理1. 混凝土强度检测:在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2. 表面处理:根据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等处理,提高混凝土的美观度和光滑度。
3. 清理施工现场:施工结束后,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材料和设备残留物,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2. 搅拌机、输送泵等施工设备必须经过专业人员检查后方可使用。
3.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注意防止混凝土溅到身上,避免皮肤接触。
七、质量控制1. 混凝土配合比例必须准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
2. 混凝土坍落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浇筑性。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
三、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明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坍落度等技术指标。
- 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确定浇筑顺序、振捣方法、养护措施等。
-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2. 材料准备- 水泥: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 砂:选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 石:选用粒径5 - 25mm 的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大于1%。
- 水:采用饮用水。
- 外加剂: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和检验报告。
- 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性能,由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 主要机具准备- 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抹光机等。
- 运输工具(如手推车、吊斗、料斗等)。
- 测量工具(如水准仪、钢尺、靠尺等)。
4. 作业条件准备- 模板、钢筋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 预留孔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浇水湿润模板,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 施工道路畅通,施工照明充足。
四、混凝土搅拌1. 搅拌站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生产能力,搅拌设备应性能良好,计量准确。
2. 严格按照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料,原材料的计量误差应符合规定要求。
3. 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类型、混凝土坍落度等因素确定,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五、混凝土运输1. 混凝土运输应根据施工距离、运输时间、气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等。
2.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产生离析、泌水等现象。
3.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应符合规定要求,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标题: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帮助施工人员正确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一、混凝土搅拌操作1.1 搅拌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工程需求的搅拌设备,确保搅拌效果和效率。
1.2 材料比例准备:准确按照设计要求配比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保证混凝土质量。
1.3 搅拌时间控制:控制搅拌时间,避免混凝土过度或不足搅拌,影响强度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浇筑操作2.1 浇筑前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平整干净,设置模板和支撑,做好防水措施。
2.2 浇筑过程控制:控制浇筑速度和均匀性,避免混凝土流动不畅或出现空鼓现象。
2.3 浇筑后处理:及时修整混凝土表面,保持养护湿润,防止开裂和渗水。
三、混凝土养护操作3.1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气温湿度等因素确定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强度发挥。
3.2 养护方式:采用湿润养护或覆盖保温养护方式,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裂缝产生。
3.3 养护质量:定期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修复破损,确保养护效果。
四、混凝土强度检测4.1 取样方法:按照规范要求采取混凝土取样,避免取样不准确影响检测结果。
4.2 试块制作:制作混凝土试块,标明取样位置和养护条件,确保试块质量。
4.3 试块检测: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试块检测,获取混凝土强度数据,评估混凝土质量。
五、混凝土施工安全5.1 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5.2 施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5.3 紧急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培训施工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施工安全。
结语: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混凝土施工操作的重要文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导书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通过本文介绍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供管二班第一项目组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蒋宏权日期:2013年12月一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普通混凝土中天然砂、人工砂、的合理使用,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取样及质量检验。
特细砂混凝土及山砂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尚应遵照有关的专门标准执行。
3.检测项目筛分析、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含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4.技术标准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5.相关定义及规定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6.试样的取样和缩分6.1砂的取样6.1.1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用大型工具(如大车、货船、汽车)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
用小型工具(如马车等)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6.1.2在料堆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6.1.3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如房屋建筑、桥梁、道路等。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制定一份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二、施工前准备1. 设计和规范要求:根据工程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明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合比、施工方法等。
2. 材料准备:2.1 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骨料、外加剂等。
2.2 设备准备:搅拌机、输送泵、浇筑工具等。
3. 施工现场准备:3.1 确保施工现场平整、清洁。
3.2 搭建脚手架、安装安全警示标志。
三、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应包括水灰比、水胶比、骨料含量等指标,并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混凝土搅拌1. 搅拌机操作:1.1 检查搅拌机的状态和安全设施。
1.2 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水泥、砂、骨料等投入搅拌机,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速度进行搅拌。
2. 外加剂的加入:根据需要,将外加剂加入搅拌机中,并按照要求进行搅拌。
五、混凝土浇筑1. 浇筑前准备:1.1 清理浇筑区域,确保无杂物和积水。
1.2 检查模板和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精度。
2. 浇筑方法:2.1 将混凝土从搅拌机输送泵中输送到浇筑点。
2.2 控制浇筑速度和均匀性,确保混凝土充实模板内部,并避免空洞和蜂窝现象。
2.3 使用振动器进行混凝土的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 浇筑后处理:3.1 平整表面:使用刮板、抹光机等工具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处理。
3.2 防止早期干裂: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喷水养护等,以防止混凝土早期干裂。
六、质量控制1. 取样和试验:根据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混凝土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性能指标。
2. 施工记录:记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操作情况,包括配合比、搅拌时间、浇筑时间等。
七、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建造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编写本指导书,以便指导施工人员正确进行混凝土作业。
二、施工准备1.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
2. 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准备好所需的水泥、砂、骨料、掺合料等材料,并检查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搭建施工场地:清理施工场地,搭建混凝土搅拌站和混凝土浇筑区域,确保施工场地整洁有序。
三、混凝土配制1. 材料的准备:按照配合比,准备好所需的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并对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2. 搅拌混凝土:将预先准备好的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放入混凝土搅拌设备中,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搅拌,直到混凝土均匀一致。
3. 检查混凝土质量:对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坍落度、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测定,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四、混凝土浇筑1. 浇筑前的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浇筑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杂物和积水。
同时,对浇筑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2. 控制浇筑速度: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流动过快或者过慢,以免影响浇筑质量。
3. 振捣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 平整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后,使用抹光工具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光滑。
5. 养护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遮阳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五、施工安全1. 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等,严禁在施工区域内吸烟或者使用明火。
2. 设备安全:混凝土搅拌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3.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保持施工区域的通风良好,避免发生事故。
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砼施工作业指导书砼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前期准备1. 材料备齐:水泥、沙子、碎石、水等材料,所有材料存放在安全、干燥的地方,避免混杂杂质。
2. 工具备齐:搅拌机、输送泵、砼泵、桶、栏杆等,所有工具要保证正常运转,定期清洁保养。
3. 施工现场准备: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测量、平整和处理,确保现场平整、无障碍,便于施工操作。
4. 安全措施: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执行,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同时落实施工现场管控措施,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5. 现场前期会议:组织相关人员开会,明确工作计划,分工清晰,明确各自职责。
二、混凝土浇筑1. 确保砼的质量:在施工前进行检测,检测砼的坍落度、浇筑时间、强度等,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标准。
2. 设计标高和钢筋: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标高和钢筋要求,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计算砼的使用量。
3. 砼的搅拌:将水泥、沙子、碎石、水等材料放入搅拌机内,进行搅拌,按照要求搅拌时间,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确保混凝土的均匀。
4. 砼泵运输:将混凝土输送到工地现场,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符合标准,同时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到现场的过程中不出现浪费、流失等问题。
5. 砼泵浇注: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通过砼泵进行浇注,将混凝土均匀铺到模板中,避免出现空隙和偏差。
6. 振动和打磨:在混凝土浇注后,使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动,排除气泡;等混凝土表面初凝后,使用打磨机对表面进行打磨调整,确保表面光滑平整。
三、施工验收1. 验收砼的质量:采用抽检或全检的方式检验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同时还要检查混凝土表面的缺陷、麻面情况。
2. 验收施工质量: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验收,检查钢筋的质量、混凝土浇注的平整度、是否有偏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4. 各方联调:其它相关检测和评估部门联合配合,结合施工和验收的情况汇总核实验收质量情况,最终确定施工项目的完成情况。
四、施工总结1. 组织会议总结:结束施工后,召开总结会,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反思问题。
C25片石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C25、C30片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1材料要求:1.1水泥1.1.1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水泥。
1.1.2水泥标号:天山P.o42.5#。
1.1.3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
并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2粗集料用于混凝土中的砾石要求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的级配,颗粒应接近立方体,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
1.3细集料采用水洗砂。
其质地要求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
1.4水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要求清洁,宜采用饮用水。
1.5片石石料要求坚硬、密实、坚固与耐久,质地适当细致、色泽均匀,填片石厚度必须大于150mm,片石含量在20%~30%之间。
禁止使用混凝土块、风化岩石、水锈石和凸凹石块,卵石和薄片石不得使用,含泥量不得大于5%。
2片石混凝土施工工艺2.1测量放样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放出边线桩及砌体基槽开挖范围,在开挖边界外设保护桩,便于施工中随时检查。
水平线悬吊间距不得大于5m且须经常检查是否下垂。
2.2基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法,待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检查基槽标高和轴线偏位情况,对有偏差的及时修整达到设计要求。
基槽未见岩层时,深度不小于100cm。
2.3模板安装1、制作模板时,事先应熟悉图纸,核对各部尺寸,其类型应尽量统一,便于重复使用,但始终须保持表面平整、形状正确,有足够强度和刚度。
,应采取措施,防止漏浆。
2、墙体模板一般由侧板、立挡、横挡、斜撑和水平撑组成。
斜撑的下端需有垫板。
当墙模较高时也可用对拉螺栓固定,或与斜撑结合使用,但斜撑与模板横带水平交角不宜大于45°。
3、墙模施工时,先弹出中心线和二边线,选择一边先装竖立挡、横挡及斜撑并钉侧板,在顶部用线锤吊直,拉线找平,撑牢钉实,待基面清理干净,在竖另一端模板。
为保证墙体混凝土厚度,一般情况均加撑头或内撑。
为便于拆模和混凝土表面整洁光滑,应在模板上涂刷隔离剂。
混凝土作业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作业指导书1.作业条件1.1天窗点外作业,涉及作业位置影响行车安全时,根据施工方案确定作业条件。
1.2作业时间:根据工作量确定。
1.3其他限制条件:气温低于5℃以上时应按冬季施工办理。
2.人员要求作业负责人由工班长或指派胜任的桥路工担任,涉及作业位置影响行车安全时,按《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执行;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人员为培训合格的职工及劳务工。
3.作业机具发电机、搅拌机、震动棒、磅秤、铁铣、钢卷尺、推料小车、抹子、活口扳手、手锤、小撬棍、钢丝刷、扁油刷、筛子、草袋、移动停车信号牌(灯、信号旗(灯)、作业标、通讯设备(对讲机)。
4.配合要求根据现场影响设备情况确定配合单位及相关要求。
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1.1无计划或超范围作业,造成行车事故。
5.1.2机具、料具侵入限界,造成行车事故。
5.1.3高处作业时向下抛掷料具,造成行车事故。
5.1.4边坡防坠落设施设置不到位,致使活石、杂物坠落至线路,造成行车事故。
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需上道或穿越线路时,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致使作业人员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伤害;违章坐卧钢轨、枕木头、道床,违章钻车、爬车,造成人身伤害。
5.2.2横越线路未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规定,上道前未严格执行手比、眼看、口呼制度,造成机车车辆伤害。
5.2.3电器设备、线路状态不良,使用未装触电保护器的各种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设备,维修电器设备未执行持证操作、未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造成人员触电伤害。
5.2.4在离地面2m以上的高空及陡坡作业,未拴安全绳,戴安全帽,穿带钉或易溜滑的鞋,安排患有禁忌症人员进行高空作业,造成人身伤害。
5.2.5脚手架未按规定搭设,搭设不牢固,未安排专人负责经常检查整修脚手架,作业时未确认机具、设施和用品完好,造成人身伤害。
5.2.6搬运重、大、长物时未指定专人指挥,造成人身伤害风险。
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作业指导书细石混凝土地面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地面材料,其施工难度较高,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
为了保证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材料准备1、细石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细度模数为2.6-2.8,含泥量不超过1%的砂、石子和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细石混凝土。
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2、纤维:按照设计要求选用聚丙烯纤维或其他纤维材料。
纤维的种类、长度、数量和加入方法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水泥: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4、添加剂: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膨胀剂、侵彻剂、增塑剂等。
二、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和操作过程。
2、施工现场应具备完备的输送、搅拌、浇注设备,有足够的场地和安全措施。
3、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施工质量,并及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4、施工前应确认施工现场符合设计要求,建立施工记录档案,并确定施工线路和安全措施。
三、施工步骤1、基础处理:基础应进行养护和处理,除去油污和其他杂质。
如基础较粗糙,应经过清理和抹灰处理。
2、模板搭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板搭设。
模板应松紧适中,定位准确,防止混凝土渗漏和变形。
3、浇注混凝土:将混凝土从输送设备中倒入模板内,在模板内均匀排布。
浇注后应震动整平,防止气泡和空鼓的出现。
4、纤维拌和: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将纤维加入混凝土中进行充分拌和。
5、喷洒固化剂: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应用喷枪均匀地喷洒固化剂,保证地面强度和耐磨性。
6、划线和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应进行划线和养护,保证地面质量。
在施工现场要注意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质量验收1、混凝土细度模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查是否存在杂质和气泡。
2、地面平整度应在规定误差范围之内,并检查地面强度和密实度。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目录一、总则二、混凝土材料简介三、混凝土施工准备四、混凝土施工主要措施五、一般混凝土施工工艺六、一般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要点七、大休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八、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要点九、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十、混凝土成品保护十一、施工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十二、绿色环保措施一、总则1、目的指导项目现浇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正确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领域的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所有工程的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
3、编制参考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安全、防火、劳动、环境保护等现行有关标准和规程。
二、混凝土材料简介1、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
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2、混凝土按标准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划分的强度等级,称为标号,分为: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共19个等级。
混凝土制作作业指导书
1 .质量标准1 .1 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1 .2 坍落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 .工作程序2 .1 备料2 .1 .1 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量的大小准备水泥、碎石、砂、外加剂及水等材料,材料准备量不应少于一次连续灌注用量。
2 .1 .2 水泥、碎石、砂等材料型号、规格、质量应通过检验合格。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l /3 ;素混凝土灌注桩不得大于80mn , ;细骨料应选用干净的中、粗砂。
2 .2 混凝土配合比必须在施工前由国家认可的材料检测实验室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出配比通知单,其强度和工作性能必须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2 .3 确定混凝土每盘料中水泥、碎石、砂、外加剂与水的用量。
2 .4 混凝土制作准备2 .4 .1 检查水路、电路设备并接通。
2 .4 .2 搅拌机安装应稳固、平整,地点应选择在进出料方便,不影响其他桩施工的位置。
2 .4 .3 准备进出料运输工具(小推车或吊机、灌注料斗等)。
2 .4 .4 计量准备( l )小推车装载进行称重,并作记录。
( 2 )检查搅拌机进水日(水泵)的计量装置。
2 .4 .5 人员调配到位。
2 .5 进料2 .5 .1 进料顺序碎石-水泥-砂-外加剂-水,不得先投人水泥、外加剂。
2 .5 .2 计量( 1 )碎石、砂用小推车车次计量。
( 2 )水泥用包计量。
当使用散装水泥时应称重计量。
( 3 )外加剂用称重计量。
( 4 )水用水泵、水表或桶计量。
计量误差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 5 )误差:水泥、外加剂混合材料±2%,细粗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
2 .6 搅料搅拌时问应根据搅拌机型号、容积合理确定,一般为90 一120s 。
2 .7 坍落度测试和混凝土试块制作2 .7 .1 取料在搅拌好的混凝土中随机取样。
2 .7 .2 坍落度测试应符合规范要求:( l )导管水下灌注坍落度为18 -22cm。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混凝土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质量可控。
本指导书适合于各类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建造物基础、地下结构、道路、桥梁等。
二、施工前准备1. 施工前需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质情况、环境条件、工程要求等,制定施工方案。
2.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设置警示标志,清理杂物,确保施工区域整洁。
3. 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 准备好所需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混凝土添加剂等,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三、混凝土配制1. 按照设计要求,制定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灰比、砂石比等。
2.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充分,避免浮现团聚现象。
3. 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混凝土添加剂,如减水剂、增强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4. 控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混凝土收缩、开裂等问题。
四、混凝土浇筑1. 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模板的检查和处理,确保其平整、坚固。
2. 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预浇水处理,以避免模板吸水过快。
3. 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4. 在浇筑过程中,采取振捣措施,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5.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采取分段浇筑,避免温度差引起的开裂。
五、混凝土养护1. 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过早干燥。
2. 使用覆盖物覆盖混凝土表面,防止日晒和风化。
3. 根据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包括喷水、铺设湿布等。
4. 定期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如发现开裂、渗水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需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2. 严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站立在模板上,以免发生坍塌事故。
3.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禁止将手或者其他物体伸入搅拌机内。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了指导现场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二、编制依据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内所有混凝土施工。
四、各级人员职责(一)、三检人员1、负责各工序及单元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验收工作,对错检、漏检负失职责任。
2、积极主动配合工程监理及有关部门做好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有权制止或及时纠正违反质量规定的施工行为,对违规行为有权做出停工或处罚决定。
3、对浇筑过程进行旁站,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相应记录。
4、发生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应及时向本部门领导报告,参加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二)、二检人员1、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各工序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一检人员工作,对错检、漏检负失职责任。
2、积极主动配合三检、监理及有关单位做好工程的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有权制止或及时纠正违反质量规定的施工行为。
3、督促、检查中队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工程质量检验过程记录,并及时送交质量办存档。
4、对施工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及时向领导反映,并负责监督检查纠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5、负责技术交底工作。
6、发生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应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参加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三)、一检人员1、负责本中队(班组)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对错检、漏检负失职责任。
2、积极主动配合二检、三检、监理及有关单位做好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有权制止或及时纠正违反质量规定的施工行为。
3、发生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应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参加缺陷、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4、做好工程质量检验过程记录,并及时送交二检审核。
5、对现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向二检和大队领导反映,并负责现场纠改实施。
(四)、测量人员对各控制点的精度负责,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放点,不得私自改动放样单,对测量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五)、试验室1、负责对混凝土拌合过程进行全过程质控,保证产品质量。
作业指导书1(片石混凝土).doc
片石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片石混凝土(1)用于片石混凝土的片石,应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的片石。
(2)填片石的数量不能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 o(3)片石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0Mpa,并不得低于混凝土级别。
(4)片石在使用前应清扫、冲洗干净。
(5)片石应均匀放置于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其净距不小于lOOmm, 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
(6)墙身施工过程中,片石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墙身见如无钢筋连接应设置接茬石或接茬钢筋,应将片石混凝土表面刷毛且湿润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
二、基底处理(1)基础应保证开挖至设计深度,确保片石混凝土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2)基础应清除表面虚渣,用高压风吹静基岩表面浮土,确保基础置于稳定基岩面上。
经工程部、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浇筑。
(3)基底开挖超挖部分应采用同标号混凝土进行回填。
二模板安装(1)打磨干净,平整度要求相邻两块板表面错台不大于2mm,模板平面平整不大于5m叫脱模剂涂抹均匀。
(2)模板垂直度控制,用垂球吊线,上下读数计算垂直度,随机检测,不大于0.3H且不大于20mm。
(3)模板拼缝处理,模板与模板之间用双面胶并用螺丝拧紧,保证混凝土浇筑不漏浆。
(4)为防止模板跑模,胀模,支撑应稳定坚固,应能抵抗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偶然冲撞和振动。
(5)模板内应无污物,砂浆及其他杂物。
(6)模板拆模应以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 5Mpa后方可实施。
(7)整个模板安装完成后,应整体对模板的几何尺寸、平整度、标高、垂直度、拉杆支架重新校正,模板底层应用砂浆找平密封。
模板安装完成后,工区现场技术员自检合格,填写报检资料,项目部测量组复核基底标高、模板轴线偏位等在允许偏差范围内,项目部专业工程师检查基础埋置深度等全部检测项目合格后,报监理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三•混凝土浇筑⑴材料控制,所有的石子、砂子、水泥均经检测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检测项目名称:颗粒级配、含泥量、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含水率。
2.适用范围:碎石、卵石3.检验依据《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GB/T14685-2001)4.技术要求4.1卵石和碎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碎石、卵石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4.3针片状颗粒含量4.4压碎指标压碎指标值应小于表4的规定4.5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
5 试验方法5.1试样5.1.1试样数量单项试验的最小值数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
5.1.2试样取样将送样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堆体。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成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5.1.3堆积密度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5.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5.2.1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5.2.2试验用筛:应满足GB/T6003.1、GB/T6003.2中方孔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mm的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
5.3 颗粒级配5.3.1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台秤:称量10kg,感量1g;c、方孔筛:孔径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37.5mm、53.0mm、63.0mm、75.0mm及90 mm的筛各一只,并随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300mm);d、摇筛机;e、搪瓷盘、毛刷等。
5.3.2 试验步骤5.3.2.1 按5.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8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5.3.2.2 称取按表8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至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5.3.2.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在筛分过程中,允许有手指拔动颗粒。
5.3.2.4称出各号筛的余时,精确到1g。
5.3. 结果计算与评定5.3.3.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5.3.3.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到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须重新试验。
5.3.3.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5.4. 含泥量5.4.1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kg,感量1g;c、方孔筛:孔径为75μm及1.18mm的筛各一只;d、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e、搪瓷盘、毛刷等。
5.4.2试验步骤5.4.2.1按5.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9规定的数量,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5.4.2.2称取表9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放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 与75μ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μm筛上面),滤去小于75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75um颗粒的流失。
5.4.2.3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5.4.2.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石子颗粒的上表面)来因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μm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筛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1g。
5.4.3结果计算与评定5.4.3.1含泥量按式(1)计算,精确至0.1%:Qa=121 G GG×100 (1)式中Qa——含泥量,%G1——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5.4.3.2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5.5 针片状颗粒含量5.5.1仪器设备a、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b、台秤:称量10kg,感量1gc、方孔筛:孔径为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 及37.5mm的筛各一个。
5.5.2 试验步骤5.5.2.1按5.1条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0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5.5.2.2称取按表10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然后接表11规定的粒级按5.3条规定进行筛分。
5.5.2.3按表11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称出其总质量、精确至1g。
5.5.2.4石子粒级径大于37.5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检验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设定宽度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大于37.5mm颗粒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卡尺5.5.3结果计算针片状颗粒含量按式(3)计算,精确至1%;Q c =12G G×100 (3)式中Q c —针片状颗粒含量%; G 1—试样的质量g ;G 2—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
5.6压碎指标值 5.6.1仪器设备a 、压力试验机:量程300KN ,标值相对误差2%;b 、台秤:称量10kg ,感量10g ;c 、天平:称量1kg ,感量1g ;d 、受压试模(压碎值测定仪);e 、方孔筛:孔径分别为2.36mm 、9.50mm 、19.0mm 和筛各一只;f 、垫棒:φ10mm ,长500mm 圆钢。
5.6.2试验步骤5.6.2.1按5.1条规定取样,风干后筛除大于19.0mm 及小于9.50mm 的颗粒,并去除针片颗粒,分为大致相等到的三份备用。
5.6.2.2称取试样3000g ,精确至1g 。
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模(置于底盘上)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实。
注:当试样中粒径在9.50mm-19.0mm 之间的颗粒不足时,允许将粒径大于19.0mm 的颗粒破碎成粒径在9.50mm-19.0mm 之间的颗粒用作压碎指标值试验。
注:当圆模装不下3000g 试样时,以装至距圆模上口10mm 为准。
5.6.2.3把装有试样的模子置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试验机,按1KN/S 速度均匀加荷至200KN 并稳荷5S ,然后卸荷。
取下加压头,倒出试样,用孔径2.36mm 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精确至1g 。
5.6.3结果计算与评定5.6.3.1压碎指标按式(4)计算,精确至0.1%;Qe=121 G ×100 (4)Q c——压碎指标值%G1——试样的质量g;G2——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5.6.3.2压碎指标值取三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5.7 表观密度5.7.1广口瓶法本方法不宜用于测定最大粒径大于37.5mm的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
5.7.1.1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2kg,感量1g。
c、广口瓶:1000ml,磨口,带玻璃片;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e、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5.7.1.2试验步骤a、按5.1条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表13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b、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
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
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c、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
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
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d、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后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e、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冰静止的2h 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
5.7.1.3结果计算与评定a 、表观密度按式(5)计算,精确至10kg/m 3;P 0=(1200G G G G -+)×ρ水 (5)式中:ρ0——表观密度,kg/m 3; G 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 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 G 2——水、瓶、玻璃片的总质量g ; ρ水——1000kg/m 3。
b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须重新试验。
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 3,可取4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5.8松散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5.8.1仪器设备a 、台秤:称量10kg ,感量10g ;b 、磅秤:称量50kg 或100kg ,感量50g ;c 、容量筒:容量筒规格见表14; e 、直尺,小铲等。
5.8.2试验步骤5.8.2.1按5.1条规定取样,烘干或风干后,拌和并把试样分为大致相等两份备用。
5.8.2.2取试样一份,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口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除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5.8.3结果计算与评定5.8.3.1松散推积密度按式(6)计算,精确至10kg/m3ρ1=V21 (6)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kg/m 3; G 1——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g ; G 2——容量筒质量,g ; V ——容量筒的容积,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