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实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实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纲要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
该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资源、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安排。

3.组织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学科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4.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解、演示、讨论、
练习等,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5.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要注重
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6.实施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

包括讲解概念、推导公式、讲解例题、
组织讨论、安排练习等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7.评价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结
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进行反思和改进。

8.调整教学策略: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实施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上数学课程纲要

九上数学课程纲要


(2)《频率与概率》中,有些比较复杂的 问题可以计算出理论概率,当超过学生接 受能力时(如“生日问题”),可以采用 实物进行操作试验或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得 出概率的估计值。在进行试验前一定要求 每位学生明确要解决问题的数学意义,清 楚解决方法的思路和原理,甚至允许对试 验结果猜测其大致范围,做出预期,增强 对活动全过程的关切程度,避免部分学生 参与试验的盲目性。试验完成后进行反思 和交流。


2.教学中要准确定位,提高有效性 (1)《证明(二)》与《证明(三)》的差别不仅 仅是对象的变化,由研究三角形到平行四边形。四边 形中很多问题可以通过作辅助线或三角剖分(类似于 拼、摆的活动),通过发现全等三角形获得解决的。 要训练识别复杂图形中基本图形(或要素)之间的结 构关系(如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证明 (三)》开始时不妨讨论问题:以前的探索已经知道 了很多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命题,其中哪些可以直接进 行证明,哪些命题还需要先“补证”相关的定理,做 出一个清理。有两种选择:其一是由教师按证明的逻 辑顺序排列出来交给学生;另一种是让学生分析思考 充分讨论,整理出证明的逻辑顺序,形成对知识体系 的一种认识,这是一个知识重组的过程。不妨作为 “试一试”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利于对公理化方法的 解释。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证明(二)》 1.1你能证明他们吗(共3课时) 1.2 直角三角形(共2课时)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共2课时) 1.4 角平分线(共2课时) 回顾与复习(共5课时)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1花边有多宽(共2课时) 2.2配方法(共1课时) 2.3 公式法(共1课时) 2.4 分解因式法(共2课时) 2.5 为什么是0.618(共1课时) 回顾与复习(共5课时)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授课时间:50--55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九年级课程目标:第一章证明(二)1.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2.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能够证明与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3.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合理性.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能力.第三章证明(三)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平形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它相关的结论.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能够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3.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第五章反比例函数1.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能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2.能运用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

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

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课时间:48—53课时授课教师:黄店一初中学授课对象:黄店一初中九年级学生【课程目标】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 •经历菱形、矩形、止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证明菱形、矩形、止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

4.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建立辅号意识。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3•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4. 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6•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课程实施: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1 •经历试验、收集与统计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2•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 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域概率的关系,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3 •能运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较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四、学年规划
▪ 上期:保进度、重基础 ▪ 第一学期:100-120课时左右 ▪ 上册课时:55课时 ▪ 下册课时:35课时 ▪ 一模综合复习:15课时
▪ 下期:以模块综合+中考专题训练
对象
国家课程:全体学生
优生补弱 实验班中优等生数学偏弱的
优生补弱内容
国家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延伸及方法指导
五、实施方法
六、课程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项目
考勤、课堂注
学习意愿
意力、发言情



课整
评习
理情况

学习成果
周清检测成绩
评价方式
分值
出勤情况、表 20 现性评价、提 问、讨论
作业评价
30
检测评价
50
终 总评等级(70分以下不合格、70—80合格、81—90良、90以 结 上优,一周一总结,对低于70分以下学生家校配合、单独辅
导)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 付出和舞台的大小成正比!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及行动计划
实验班
课程纲要内容:
一. 背景分析 二. 目标分解 三. 设置原则 四 . 学年规划 五. 实施方法 六. 课程评价
一、背景分析
实验班进度表
时间 开学至11月底
12月至1月 2月至寒假 3月至4月半 4月半至5月半 5月半至中考
课程进度 九上新课结束 九下前两章 九下新课结束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三轮复习
二、目标分解
目标 分解 九上 目标 九下 目标 中考 目标
特优 4% 4.5% 5%
优秀 20% 22% 25%
良好 45% 50% 55%
及格 65% 70% 75%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

初三数学课程大纲一、引言初三数学课程大纲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数学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数学学科素养和学习兴趣;3.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4. 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的能力;5. 建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念和学习态度。

三、课程内容1. 数的认识与应用1.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认识及其加减乘除运算;1.2 百分数、比例与比例方程;1.3 分数与分数方程;1.4 负数与负数的运算。

2. 代数的认识与应用2.1 代数基本概念与代数式的计算;2.2 一元一次方程与解方程的基本方法;2.3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4 二次根式与二次方程及应用。

3. 几何的认识与应用3.1 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认识;3.2 相似与全等的判定与应用;3.3 三角形与平行线的性质;3.4 圆的性质及相关计算。

4. 统计与概率的认识与应用4.1 统计图及其应用;4.2 数据分析与概率的基本概念;4.3 事件、频率与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2. 引导发现,激发求知欲;3. 提供示例,演示解题过程;4. 引导思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5. 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巩固知识。

五、课程评价与考核1. 课堂作业与小测试: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解题方法的运用能力;2. 平时表现与课堂参与度: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3. 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用于全面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参考《初中数学(九年级)》(人教版)、《数学参考书》、《数学习题集》等。

七、教学资源支持1. 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具辅助教学;2.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数学学习视频和练习资源;3. 设置数学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

八、总结初三数学课程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课程纲要现不同光源对物体影子的影响.将实物抽象为几何体,由点光源、太阳光源抽象出“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等数学概念。

通过数学化,使知识成为处理生活中和数学中一些问题的工具,通过三维与二维图形的表示与转换发展空间观念,构成进一步学习“几何学”的基础。

(5)《频率与概率》在已有知识和活动经验基础上,以涉及两步试验的问题为切入口,继续以实验概率为认识的主线,动态地考察频率随试验次数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得到概率的估算值.在此基础上,在等可能性条件下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统计“所有可能出现的种数”及“事件发生情况的种数”,用古典概型计算出概率,进一步感受“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可以理论地研究相对复杂一些的“两步或两步以上试验发生的概率",也可以利用频率的稳定性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而第4节,更是通过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之间关系的分析,力图揭示统计推断的一些理论依据,加强统计与概率的联系。

二、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关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1)在学习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包括求近似解)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感受到由简到繁进行思考和处置问题的思路,领会推导过程的原理和依据,不宜只进行程序性运算训练。

第2节中的“读一读"表明不排斥对其他思想方法的探索。

在处理应用问题时,要留有审题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代替学生对数量关系做出分析.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必要时进行交流。

(2)研究反比例函数性质时,注意提高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清晰表达的能力。

本章后面的课题学习有一定挑战性,体现了“做数学”的活动.(3)学习几何证明,一是形成证明思路;二是书面表达。

前者应充分利用背景经验,体察其中几何证明的基本策略,要时进行思想策略的交流和评议.“证明”是基于对问题自身和图形的分析,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形成知识结构.不是对“解题术”中所罗列的各类方法的检索和匹配。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XXX新版)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XXX新版)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XXX新版)课程名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材料:XXX义务教育教科书授课时间:50-55课时授课教师:XXX、XXX、XXX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本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菱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积累经验并能综合运用,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在本章中,学生需要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合理性。

最后,学生需要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能力。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本章的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用树状图、列表法计算两步随机实验的概率。

同时,学生需要在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还需要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本章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并且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知道成比例线段的定义,熟记比例的性质并会应用。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能够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需要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理解相似比的意义。

学生还需要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会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学生可以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还需要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在实际中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图形的性质和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以及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纲要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纲要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纲要:第一章:分数的运算1.1 分数的基本概念1.2 分数的相等与约简1.3 分数的加减运算1.4 分数的乘除运算第二章:代数与方程2.1 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2.2 一元一次方程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2.4 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三章: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3.1 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3.2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3.3 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3.4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性质第四章:数据统计与概率4.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2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4.3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4.4 抽样与调查第五章:函数与图象5.1 一元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5.2 函数的表示与运算5.3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4 渐近线与函数的应用第六章:立体几何与坐标系6.1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6.2 立体图形的分类与性质6.3 空间坐标系与距离公式6.4 空间坐标系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第七章:运算定律与计算7.1 平方根与立方根7.2 计算器的使用与技巧7.3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7.4 整式的乘法与除法第八章:三角函数8.1 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8.2 周期性与减变性8.3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8.4 三角函数的应用第九章:初中数学的应用9.1 数学思想的应用9.2 数学方法的应用9.3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解决9.4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纲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你将能够在数学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你学业进步!。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枣庄市第七中学■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陈学峰■设计日期:2019年9月■适用年级:九年级学生■授课课时:约75课时■课程目标: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经历菱形、矩形、正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证明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

4.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建立辅号意识。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3.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6.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1.经历试验、收集与统计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2.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域概率的关系,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较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新北师大九上数学课程纲要

新北师大九上数学课程纲要

新北师大九上数学课程纲要新北师大九上数学课程纲要一、背景与目的新北师大九上数学课程纲要旨在明确本学期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数学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概述本学期数学课程共分为五个单元,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二次函数和概率与统计。

课程将重点关注基础数学概念、性质和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应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必修课程1、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边、角、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理解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垂心等特殊点,能够进行三角形计算和证明。

2、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进行相关计算和证明。

3、圆形:掌握圆的基本性质、直径、半径、切线等概念,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能够进行与圆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4、二次函数: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能够进行简单的二次函数求解和实际应用。

5、概率与统计: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统计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指标,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和统计应用。

四、选修课程1、数学竞赛:面向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竞赛有兴趣的学生,提供竞赛真题解析、思维训练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竞赛能力。

2、数学建模: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数学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数学中的一些有趣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作业与测试1、作业:每单元结束时,学生需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以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测试:学期末,学生将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与反思通过本学期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数学教材大纲

初三数学教材大纲

初三数学教材大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1.3有理数的加减法1.4有理数的乘除法1.5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计数法)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2.2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4.2直线、射线、线段4.3角4.4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及其判定(邻补角)5.3平行线的性质(命题|定理)5.4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1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稳定性|外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10.2直方图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二章轴对称12.1轴对称12.2作轴对称图形12.3等腰三角形第十三章实数13.1平方根13.2立方根13.3实数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1变量与函数14.2一次函数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整式的乘法15.2乘法公式15.3整式的除法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16.3分式方程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反比例函数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19.1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中位线定理)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9.3梯形19.4课题学习重心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第二十四章圆★24.1 圆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十七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27.2相似三角形27.3位似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29.2三视图。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2)2个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猜想、证明与拓广”、“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3)1个回顾整理(总复习).
3.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前内容
本册内容
后内容
平行四边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

一元方程(组)、分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
概率初步、数据分析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统计、概率综合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图形的相似
(2)问题解决:能有序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尝试独立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运用知识推理分析的能力.还有的同学不会审题,理解问题不全面,导致无法解决题目;在小组或同桌间进行合作,虽然能做到遵守活动秩序,但分工合作不明显,合作效率也不高.个别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不参与小组活动中,希望小组内的同学能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2)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数据
分析观念





(1)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能力。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2)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
回顾与思考
1
1

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初中九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1、课程名称: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上册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3、教学材料:青岛版4、授课时间:55课时5、授课教师:舜王初中九年级数学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二、课程目标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以往的教学。

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

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册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

在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过程中,在锐角函数值与边的比值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概念,并用数学符号做出表示,便于说明和解决许多涉及三角形计算与测量的实际问题。

教材把解三角形的知识融入到现实背景中,可以结合比、比例、图形相似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说理证明,加深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做好理论准备。

对于圆的学习,则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用对称的观点观察图形,以“变换”为工具深入探索,获得一批几何事实。

关注圆与直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圆和几何图形的整体性认识。

探索活动中关注识别复杂图形中几何要素和基本图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关注图形的整体结构和运动变化(图形的位置关系),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说理,确认有关结论。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主要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通过抽象思维将一个应用题抽象成一元二次方程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也是方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学生抽象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发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感受到其广泛应用,并在具体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因此,本节教学中需要选用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抽象思维的初步形成。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北师大新版)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北师大新版)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授课时间:50--55课时授课教师:李强窦松斌张慧玲授课对象:九年级课程目标: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积累经验,并能综合运用,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知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合理性.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能力.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1.进一步经历用树状图、列表法计算两步随机实验的概率.能力训练要求。

2.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1.知道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并且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知道成比例线段的定义.熟记比例的性质并会应用.3.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4.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5.使学生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理解相似比的意义.6.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7.会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8.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9.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10.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1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在实际中的应用.12.似图形的性质和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

13.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新北师大九上数学课程纲要

新北师大九上数学课程纲要

黄金分割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 一天,毕达哥拉斯从一家铁匠铺路过,被铺子中 那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所吸引,便站在那 里仔细聆听,似乎这声音中隐匿着什么秘密。他 走进作坊,拿出一把尺量了一下铁锤和铁砧的尺 寸,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和谐的关系。 回到家里,毕达哥拉斯拿出一根线,想将它分为 两段。怎样分才最好呢?经过反复比较,他最后 确定1:0.618的比例截断最优美。后来,德国的 美学家泽辛把这一比例称为黄金分割律。这个规 律的意思是,较大部分与整体这个比等于较小部 分与较大部分之比。无论什么物体、图形,只要 它各部分的关系都与这种分割法相符,这类物体、 图形就能给人最悦目、最美的印象。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5.1投影(共1课时) 5.2视图(共2课时) 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6.1反比例函数(共3课时) 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共1课时) 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共2课时) 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 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 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 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 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 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 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 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 握学情,调整教学。

(二)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教材,发现问题。 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 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 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 (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 (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 (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九年级数学上、下册》课程规划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北师大版)课程名称: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北师大版)授课教师:周合意高朝阳包庆华齐静刘迎春闫观喜张恒山授课时间:72课时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一、【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对课程总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下就九年级上、下两册各章,将目标定位如下: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3.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4.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5.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6.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第二章一元次方程1.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列出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3.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熟练运用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5.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

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会通过建立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黄金分割、路程工程问题7.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章证明(三)1.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2.掌握、理解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孟庄镇第二初级中学
课程名称:《数学》(九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北师大版
课时总数:55课时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与解读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

本册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元二次方程、概率的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相似、投影与视图、反比例函数。

(2)教材分析
代数部分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的学习。

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是第三学段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方程、函数”的数学意义。

几何部分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相似》、《投影与视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了解相关几何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和演绎推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科学理性精神,提高准确表达论证过程的技能。

概率统计部分包括《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的学习。

进一步通过有趣的实例、操作活动考察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学情分析
1、转化思想:即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变形、变
换、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上来处理的一种数学思想。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一元二次方程中。

2、方程思想:就是把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
(组)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或更容易解决。

上册内容主要体现在一元二次方程中。

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图形与数量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数学问题更直观,更容易解决。

上册内容主要体现在反比例函数中。

4、分类讨论的思想:具体地说,就是把包含多种可能情况的
问题,按某一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进行解决,从而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步的,分类的一般原则是:标准统
一、不重不漏。

上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章。

5、整体思想:上册内容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有所体现。

6、概率统计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

(4)课程目标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

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
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课程内容及实施
(1)教学进度及内容
4.4探索三角形相似
(2)课程
实施策略与建
议 (一)教学方式:
以导学案为载

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的条件(共4课时 ) 4.5相似三角形判定
定理的证明 课时)
10 11.5—11.9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共1课时 ) 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共2课时 ) 4.8图形的位似(共2
课时 ) 回顾与思考
(共5
课时)
11 11.12—11.16 中考
12
11.19—11.23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5.1投影(共1课时) 5.2视图(共2课时) 回顾与思考 (共5
课时)
13 11.26—11.30 6.1反比例函数
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共5
课时)
14 12.3—12.7 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共5课时) 15 12.10—12.14 复习 (共5课时) 16 12.17—12.21 复习 (共5课时) 17 12.24—12.28 复习 (共5课时) 18 31—2019.1.4 复习 (共5课时) 19 1.7—1.11 复习 (共5课时) 20 1.14—1.18 复习
(共5课时)
21 1.21—1.25 复习
22
1.28—
2.1
期末考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
探究交流的问题。

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
学。

(二)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

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
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
(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
(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
(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1.指标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
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分
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
3.作业评定按百分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