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数字与数的认识数字的名称和读写能力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数字的在数轴上的位置十以内的数的拆分和组合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术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解题技巧数的量与数的度量长度、面积、容量、重量的认识和比较使用标准度量单位进行量的读数和度量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实际量的感觉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比较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图表表示数据数据的简单分析和总结三、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操作性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踪评价:通过日常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频繁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完成作业和任务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和解题过程,包括整洁、合理性、创意性等方面。

学情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情况。

考试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检查学生对整个学年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将结合以上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并克服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改进措施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游戏、分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进展,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扩展活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授课时间:61课时设计教师:黄俊英马剑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并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通过动手操作、探讨交流,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组成。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学生会使用“=、>、<”这些符号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观察、探讨,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解决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学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一年级数学教师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一.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具体内容如下: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分类二.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课时安排:(一)、数一数(1课时)(二)、比一比(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1、1~5的认识。

3课时左右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左右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左右(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五)、分类(2课时)(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学校】米河镇草店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刘春桃【适用年级】一年级【课时】 60课时左右【日期】 xx年9月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5、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重难点:加减法的意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一、准备课…………………………………………………4课时二、位置……………………………………………………6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2课时四、认识图形(一)…………………………………………4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7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七、认识钟表…………………………………………………4课时八、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11课时九、总复习………………………………………………5课时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重难点:认识1—10数字,会进行比多少的简单描述,数一数,比多少。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解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解读

引言:走进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世界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一年级的学生们即将踏入数学的大门。

那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到底有哪些内容?又将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数学的美妙世界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

一、数与代数:基础概念的建立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以数与代数为基础,主要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数的运算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孩子们将初步建立起对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的认识:课程将引导孩子们认识0-20以内的数,包括数的读法、写法以及数的实际意义。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感受到数的存在和应用。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理解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的运算:初步引入加减法运算,让孩子们通过具体的物体操作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为后续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二、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除了数与代数,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还包括图形与几何的学习。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孩子们将初步建立起对图形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平面图形的认识:课程将引导孩子们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立体图形的初步感知: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孩子们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体等,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还注重实践与综合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数学游戏与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数学游戏和活动,如数学接龙、数数比赛等,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比较物品的大小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结语: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启示通过对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建立基础概念、培养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为主。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授课时数:73课时★设计者:高新区实验小学徐文静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课程描述】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使教材的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教材的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小学生阅读。

本册教材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及实施策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背景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五个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
【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1.课程评价
本学期评价总分100分,结果以等级呈现,评价项目包括过程性评价(占40%)和期末终结性评价(占60%)两个部分。

学业评价95分以上为优,85—94.5分为良,60—84.5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

总评=过程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课程实施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课程实施纲要
3.统计与概率: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4.综合与实践:会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数一数
1课时
4.综合与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的过程。
5.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尝试完成任务,提高教学有效性。
6.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
2.定期进行小型竞赛,包括:计算竞赛、解决实际问题竞赛等。
3.定期进行作业展览交流会,加强生生互学,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
4.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7.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发现、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8.重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9.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小组建设和学生的个别辅导。
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完成学历单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得分及时计入数学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表中。
2.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将学生的情况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做好错题收集与整理分析。
4.搜集有关资料,完成数学实践活动,并撰写出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整理与复习。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一年级上册)一、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三、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适用年级:开发区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五、教学进度一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六、课程内容1、学材分析本册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

教学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加与减(二)、认识钟表。

根据学情,可以把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整合一下来讲。

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20内的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在学生计算时,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与选择。

其中教学重点是:①在认识0~20各数的基础上,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数以及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②体会“凑十法”,并学会“拆小数,凑大数,拼成十,再相加”。

③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是:①学会看图、图意、列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对于数位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③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相对性的理解,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物体。

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体会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2、学情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

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类型:新授课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60课时左右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一-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实施: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学生能够认识0-1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和比较,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

2. 空间与图形: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和辨识。

3. 统计与概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分类、排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验或考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我评价能力。

以上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授课教师:陈伦星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好好把握,但不要急于求成。

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和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和家长一起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课程内容: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标准: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能正确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3、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读、会写1到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4、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内容标准: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标准: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她们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们都活泼可爱,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继承了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目标一、学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授课时间: 60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一年级教师◆背景:本期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 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 ,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 ,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 , 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 , 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 简单的分类 , 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 , 但是都很重要 ,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认识“=”“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 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
郑州市二七区运河城实验小学陈华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授课时间:60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一年级教师
◆背景:
本期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
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7.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把数学与语文学科、美术、音乐等学科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和美课堂。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数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问答、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展示等途径。

2.课后反馈:主要通过课本习题、多种形式的作业、试卷测试等途径。

◆整理与复习
以本册所学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通过整理归纳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进行再次开发整合。

2.练习:课本上的习题及精选的习题。

3.自制: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卡片、模型等教具。

4.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5.教师用书:参考教师用书中教学建议实施教学。

6.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那么数学的天空更美丽,学生会更愉悦。

同时,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如淋春雨,如饮甘泉,将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手段
严格按照“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的教学设计的要求设计教学
三、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探究、交流。

结合重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同时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 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故事、儿歌、游戏、猜谜语等)。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重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6.“数学,作为理性化身,它已渗透到文化文明的各个领域,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隐到显,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因此,我
们要重视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

◆课程评价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1.通过课堂观察和多种形式的作业进行评价,可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课堂情况: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自主探究、是否主动乐于与同伴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课堂随时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状态(预习、课前准备、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通过问题的解决,观察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情况:
(1)书写本规范书写,每个数字要按照老师设计的点儿写到位,做到饱满、美观。

(2)实践性作业要重视,如:制作数字卡片练习数的组成、计算。

制作钟表进一步认识时间。

画图表示加减法含义。

跳方格认识位置等等。

(3)口头性作业:背数的组成,说一说每单元的学习内容等等。

(4)多种练习题,错题是否订正到位。

二.结果性评价:纸质性测试评价和游园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主体和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1.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

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并全对,奖励小红花、等级+评语等等。

2.评定等级:
课堂学习:对认真听讲、发言积极的孩子奖励一枚小印章,15个小印章换一张表扬信。

作业:圈(漂亮的数字)、写(激励性的评语)、盖(美丽的小印章)相结合。

3.不定期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