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word教案4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整章复习课。
教材章节包括: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放大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望远镜。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光的折射、透镜和放大镜、望远镜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透镜放大镜和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 )(4) 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2. 题目:选择题(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A. 向正上方偏折B. 向正下方偏折C. 向垂直方向偏折D. 向原方向偏折(2) 下列选项中,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质课教案_4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⑵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⑶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⑴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⑵学习从物理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
⑵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⑶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⑴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⑵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用:凸透镜(焦距10cm、5cm各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玻璃球、多媒体ppt课件。
学生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
【教学过程】【设疑】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美誉为“千金之宝”。
注入酒后的蝴蝶杯为什么会显示出蝴蝶栩栩如生的画面呢?【引导思考】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距的关系呢?请说出你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演示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板书设计】§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反变化。
【教学反思】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环节,由于学生的光学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还较弱,有些学生进行这样相对复杂的探究实验还存在很多困难,故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去,加强对学生实验探究的指导,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进入探究情景中开展探究活动。
在实验数据分析及得出结论环节,由于实验数据较多,分析归纳的数据、现象较复杂,故需教师准确引导,应杜绝教师分析学生记录的现象发生。
当堂检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 20厘米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此时像距为1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A:f>20cm B 13cm<f<20cmC 10cm<f<13cmD 6.5cm<f<10cm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分别将蜡烛放在a、b、c、d、e、f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观察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则(1):当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最小的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光的折射》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的教学方式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在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让他们自己发现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观察并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观察并理解光的折射现象,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的有透明水杯、彩色的卡片、激光笔等。
学具则是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杯和一张彩色卡片。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先拿出激光笔,让孩子们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然后将激光笔的光线射入透明水杯中,让孩子们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3. 观察与讨论:让孩子们观察光在射出水面时是否发生了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观察并理解光的折射现象,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用语言描述光的折射现象。
拓展延伸则是让孩子们在家里试着用其他材料,如玻璃、塑料等,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家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光的折射》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操作环节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光在射入水面和射出水面时的情况,让他们自己发现光的变化。
这一环节的难点在于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二、观察与讨论环节在观察与讨论环节,让孩子们观察光在射出水面时是否发生了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光的折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掌握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现象中保持不变。
3. 学习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玻璃棒、光具座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眼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原理等。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现象中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并画出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2. 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眼镜和放大镜的原理。
3. 思考光在其他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如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海市蜃楼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的定义。
3. 折射现象的应用:介绍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光的折射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水杯、玻璃棒、激光笔、白纸。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折射定律实验仪)、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透明水杯、玻璃棒和激光笔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的定义。
4. 例题讲解:利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6. 学生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折射定律的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n=sini/sinr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广泛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答案:根据折射定律,可得折射角为arcsin(sini/n)。
2.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4.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5. 眼睛的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2. 掌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能辨别各种透镜。
3.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眼睛的视物原理,能解释一些视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实物投影仪等。
2. 学具:透镜、光具座、刻度尺、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定律。
3. 介绍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导学生观察和辨别各种透镜。
4. 讲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利用幻灯机和实物投影仪,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5. 讲解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凹透镜成像的实验,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6. 眼睛的视物原理:讲解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像的形成过程。
7.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 眼睛的视物原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第15题。
答案:1.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4.1光的折射一、自主先学活动1: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子底,自己后退到恰好不能看见硬币为止,并保持观察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或家长配合,用一根玻璃棒(或筷子)压住硬币,再慢慢向杯子中倒水,你能看到了什么现象?活动2:再仔细观察,插入水中的玻璃棒(或筷子),从旁边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合作助学活动3: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1、 设计并完成如图1所示实验,用一只激光器向杯底中射出一束光,,保持这束光不动,再向杯子中加入肥皂水,观察光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1 图22、 阅读并思考课本P81页【信息快递】内容,在上图2中,光线AO 是__________________,OC 是反射光线,OB 是__________________,过折射点O 且____________于分界面的直线NN ’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叫做__________________,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3、 把下列有关光的现象归类:A 、你看到别人的背影;B 、平静的水面中的倒影;C 、礼堂里放电影;D 、月光下的树影;E 、透过玻璃看窗外的景色;F 、观看电影屏幕上的画面;三、拓展导学1.演示实验1):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的角度斜射入水中,水中和空气中的径迹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到水中的的传播光路画在纸上,并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通过入射点的法线,你发现了什么?根据“逆向思维法”,你猜,如果光从水中斜射入到空气中,是否发生折射现象呢?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可能将向哪个方向偏折?演示实验2):将光从空气斜射入方形玻璃砖,改变入射角大小,请同学们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有何变化?比较入射光线和从玻璃砖另一侧射出的光线,你有何发现?2.实验总结:光的折射规律:O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一、光的折射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一、光的折射教案我设计这节《光的折射》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以及折射定律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的内容。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玻璃管、水、激光笔、白纸、直尺。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报告册,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上课之初,我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线,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然后,我将透明玻璃管装满水,将激光笔的光线射入玻璃管,让学生观察光在玻璃管中的传播路径。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实验一:光的垂直入射。
我将激光笔的光线垂直射入玻璃管,让学生观察光在玻璃管中的传播路径。
然后,我将光线逐渐倾斜,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光在垂直入射时,不会发生折射。
3. 实验二:光的斜入射。
我将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玻璃管,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学生可以发现,光线在进入玻璃管时会发生弯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光在斜入射时,会发生折射。
5. 巩固练习:我给出几个有关光的折射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度,求折射角。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2.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如眼镜片、水杯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设计:我选择了使用透明玻璃管、水和激光笔进行实验,这样的设计既直观又易于操作。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一、复习目标(1)掌握折射的概念,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光路的可逆性及光路图的作法,以及折射现象的应用。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及分类,掌握主光轴、光轴、焦点与焦距等概念,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掌握透镜光路图的作法。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掌握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知道照相机、眼球的构造,眼睛的视物原理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5)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相关常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成像原理,投影仪的制成原理;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2. 透镜的分类和作用,透镜的光路图。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眼睛的视物原理。
5.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小明同学学习了光现象知识后,归纳了下面一些规律,其中错误的是()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C【解析】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A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潜望镜的构造主要是两块平行的与水平面成45°的平面镜组成,其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故B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因为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透镜与纸间的距离,光斑一定变大B.增大透镜与纸间的距离,光斑一定变大C.只增大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便能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比较出透镜的焦距与1的大小D.只减小透镜与纸间的距离,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不能比较【答案】C【解析】由于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A、若减小透镜与纸的距离光斑可能变大也可能先减小再变大,故A错误;B、若增大透镜与纸的距离,光斑可能变大,也可能先减小再变大,故B错误;C、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前,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后,因此f一定大于l.故C正确;D、若只减小透镜与纸的距离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能比较出透镜的焦距与1 的大小,若一直变大则焦距大于1,若先减小后增大则焦距小于1,故D错误.故选C.例3、一凸透镜焦距为6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移动透镜后面的光屏,可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解析】一凸透镜焦距为6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即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例4、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答案】C【解析】人眼是一部照相机,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5.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C.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答案】A【解析】A、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错误但符合题意;B、据显微镜的构造可知,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物镜的作用是: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四)归纳小结1、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再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4.1光的折射》教案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4.1光的折射》教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一直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有趣、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活动。
在这次《光的折射》的教学设计中,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直观、互动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透明塑料尺、水杯、铅笔、白纸。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水杯、一支铅笔、一张白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铅笔“断”了,引发孩子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讲解:简单讲解光的折射现象,让孩子们知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进行实验,观察铅笔在水面下的位置,引导他们发现光的折射现象。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光的折射现象的原因。
5. 应用:通过折射定律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并引导他们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光的折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孩子们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光的折射》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4节光的折射初中物理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会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观察,分析和归纳水平。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一些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
2.学生学习兴趣广泛,但这种兴趣只停留在对直观的认知水平,容易忽略对光的折射现象本质的深入理解,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水平。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教学过程4.1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师:渔民捕鱼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之一用鱼叉叉鱼,现在我们来体验一下渔民叉鱼,组织学生活动:叉鱼比赛。
学生活动:叉鱼比赛(课前准备仪器)师:同学们对以上的现象一定很好奇,那么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光的折射”的探究,就能够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了。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活动2【讲授】新课实行(一)光的折射现象探究1: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传播路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引导学生实行猜想。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所需器材和方案。
巡视分组实验(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中的传播途径)引导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能够看到光的偏折现象,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换成其他介质光也会发生偏折吗?指导由学生演示光从空气斜射玻璃砖,从而引出折射现象的定义。
(二)探究2:光的折射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规律,并讨论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实行研究。
指导学生用手边的仪器,边做实验边归纳光的折射特点。
(三)眼睛受骗做筷子变弯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筷子变弯原因。
引导学生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同学总是把叉子叉在鱼的上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教案: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的折射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
2. 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3.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模型,光具座。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折射定律。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手册中的相关练习。
3. 透镜分类:讲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透镜模型,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4. 凸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光具座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现象。
5.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镜或望远镜。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活动重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的方式,使学生巩固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同时,可以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摄影、电影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二、透镜》优质课教案_4
课题:§4.2 透镜(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观察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4)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老花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区别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老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2)通过介绍透镜在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讲台上有一个装水的圆柱形容器,水中有一朵花。
现在老师讲花从水中取出,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生:花从水中取出变小了。
师:说明了装水的圆柱形容器对花有一个放大作用。
这个和生活中的哪样物体效果相同?生:放大镜师:像放大镜、装水的鱼缸等透明物体(透明镜片)称为“透镜”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视频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师:由此可见透镜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大家想了解关于透镜的哪些知识呢?生:1、透镜有哪些种类2、如何区分凸透镜、凹透镜3、透镜对光的作用有哪些二、自主学习(书本84页)透镜的分类(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区别你会给下列透镜分类吗?ABD 凸透镜CEF 凹透镜【看一看】让同学们看一组透镜,大家可以用手去感觉它们,并归纳出它们的结构特点有什么不同。
【小结归纳】(板书)1、透镜(1)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区别【做一做】学生利用手中的透镜靠近书本,观看书上的字。
【议一议】通过透镜看到字的像相对于字来说,像的大小有何变化?【小结归纳】(板书)2、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的像是缩小的。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4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word教案 (4)
课题《光的折射透镜》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3.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2、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
3、眼睛有短暂的记忆力。
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秒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
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可以通过周围的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变薄以改变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的这种本领叫做眼睛的调节。
在工作时间较长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做距离。
眼镜的度数表示的是镜片(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的镜片焦距越小,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大。
眼镜的度数与焦距的关系是:D=100/f,其中:D为眼镜的度数,f 为焦距,单位为米。
4、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所引起的。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方,近视眼应戴矫正,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使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6、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应戴矫正,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使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7、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通常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镜。
8、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焦距的透镜,物镜是焦距的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又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
透镜 像的性质A 倒立放大实像B 倒立缩小实像C 正立放大实像图9、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 焦距的 透镜,物镜是 焦距的 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 、 的 像,又通过目镜成一个 、 的 像。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1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4.1 光的折射一.教学目的:1.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会发生折射;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3.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1.光的折射规律;2.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测】1. 叫光的折射现象。
2. 叫入射角,叫反射角,叫折射角。
3.光垂直于分界面入射时,入射角为,反射角为,折射角为。
4.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5.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以问导学〗1.上节复习:(1)概念检查;(2)作业检查。
活动一:“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好不好?请大家将准备好的碗放在桌面上,看着碗底,将水倒入碗中,碗的深度有什么变化?再将你桌上的筷子象我这样斜插入盛水的碗中,注意从侧面观察筷子在水面处发生了什么变化?”①.学生实验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变浅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变弯了。
“这是为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1)活动4.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再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怎样?”学生回答。
“对,会发生变化”“象这些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下面我们把刚才的折射现象画在黑板上。
我用一条直线表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面是空气,下面是水。
”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回顾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活动4.2:光在空气中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光的折射透镜》自主空
间
教学目标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
3.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重点难
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2、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
3、眼睛有短暂的记忆力。
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秒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
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可以通过周围的肌肉的
视网膜上。
7、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通常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镜。
8、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焦距的透镜,物镜是焦距的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又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
9、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焦距的透镜,物镜是焦距的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又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
10、显微镜的目镜是焦距的透镜,物镜是焦距的透镜,近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再通过目镜成、的像,近处的物体通过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成一个、的像。
11、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更广,特别适宜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叫做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透镜 像的性质 A 倒立放大实像 B 倒立缩小实像 C
正立放大实像
12、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 望远镜被送入太空,使我们观测太空的能力空前提高。
13、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超分辨率 显微镜使人们能直接观察到原子,1982年发明的 显微镜不仅分辨率高,而且还可以操纵单个原子或分子,促使一门新兴学科---纳米科学迅即兴起。
二、典型例题
1.如何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
(1)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实验时可由大于2倍焦距之外开始,逐渐向凸透镜靠拢,逐一完成各项实验步骤。
【例题1】有A 、B 、C 三只凸
透镜,将这三块凸透镜放
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当保持各透镜到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时,得到的实验记录如表:
由此可知A 、B 、C 三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
A.f A >f B >f C
B. f C >f A >f B ,
图C. f A <f B <f C D. f B >f C >f A
2.凸透镜成像规律
(1)图像法
(2)列表法
【例题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验中,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 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物距u
和焦距f 的关系 像的性质 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
或倒
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同侧或异侧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照相
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f <u <2f
实像 异侧 幻灯
机 u =f
不成像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
镜
〔〕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该透镜可作放大镜
C.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40cm时,光屏上可
得到缩小的像
D.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10cm时,在光屏
上得不到像
教学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