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理运用教具、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教师要尽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分析、质疑、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只有他们动起来,活起来,课堂才有生机、生气,才富有生命力。
我们这些教师们再也不能“好心”地独霸课堂,让学生单纯的做一个知识的接收器,我们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入手彻底改变,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再也不做学习的苦行僧了。
一、更新观念,轻装上阵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从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中走出来,以开放的心态和全新的手段投入到教学中,将教与学置于“学以致用”的社会生活中。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不是教师的自留地,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自由天地。
中学语文教师都应树立新观念,即:新的教育观――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新的人才观――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进步的希望,每个人都有个性特长,有成功的能量;新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整体提高;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只有我们观念改变了,课堂才能回到学生手中。
二、优化手段,革新课堂传统教学手段长期运用,销蚀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使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
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注重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力好 、 渴望通 过学习获取知 识。但意 志脆弱 、 缺乏 刻苦精 神 、 学 习 习惯 不 稳 定 、 会 产 生 逆 反 心 理 等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 师 要 善 于 根 据 学 生 的特 点 , 从 适 当 的角 度 在 教 材 巾 寻 找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点 。特 级 教 师 于 漪 在 谈 教学 体 会 时 说 : “ 崇 高 的使 命 感 和 对 教 材 的 深 刻 理 解 紧 密 相 碰 ,在 学 生 心 巾 弹奏 的 时 刻 , 教 学 艺术 的 明 灯 就 在 课堂 上 高 高 升 起 。 ” 我在 教学鲁迅 先生 的 散文《 从百草 园到j味书屋 》 时, 考 虑到初一 年级学生 对 自己 童 年 玩 耍 的 环 境 有 深 刻 印 象 ,对 生 活 充 满 美 好 幻 想 的 特 点 , 根据 课文内容从学生 的兴趣点开 展教学 。先引导 学生 以《 我 心 巾的乐 园》 为题 , 把 自 己记 忆 中最 美 好 的 画 面 用 语 言 描 述 出来。 学生心 巾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 、 有 幻 想 的世 界 。 然 后 直 接 引 入 鲁 迅 先 生 描 写 的 儿 时 的 乐 园— — 百 草 园 这 一 重 点 文 段 。让 学 生 分 析 生 动 、 具体 的描写 , 感 受 其 中 清 新 甜 美 的 瓜 果、 奇妙 可爱 的动物 透出 的欢乐天 真 的稚气 , 体 会 描 写 中 准 确的形容 、 生 动 的 修 辞 和 清 晰 的 层 次 。 学 生 充 分 感 受 到 作 者 儿 童 时代轻松 自由 、 充 满 情 趣 的百 草 园 生 活 , 与 三 味 书 屋 单 调 陈腐 、 枯燥 无 味 的读 书 生 活 作 对 比 , 便很 容易理解 文章“ 批 判 封建 教育 , 揭 露 私 塾 残 害 儿 童 身 t k , 健康 发展 ” 这 一 深 刻 主 题 。进而引导学 生观察生活 、 感 受生活 、 丰 富积累 , 体 会 生 活 无 穷无尽的乐趣 , 培 养 学 生 热 爱 生 活 的 高 尚情 操 。初 巾 课 本 巾选人 了七篇 鲁迅先 生 的文章 , 都 是重 点讲读 课 文 , 主 题 深 刻、 语 言精 练 、 篇 幅较长 , 如 果 按 照 教 学 常 规 的 串讲 模 式 . 面 面俱到地 岁列知识 。 学 生就会不胜其烦 , 影 响 教 学 效 果 。这 堂 课 的设 计 , 既 符 合 学 生 的认 知 特 点 。 让 学 生 充 分 感 受 课 文 内 容 的趣 味性 , 又完成 语文教 学基 础知识 、 基本能 力 的“ 双基 ” 训 练, 达 到 了 教 书 育 人 的 目的 。 语 文 是 一 门 极 其 生 活 化 的学 科 . 课文是社会生 活的反映 , 初 中 学 生 正 处 于 开 始 关 注 和思 考 生 活 的 心 理 年 龄 阶段 .对 一 切 充 满 好 奇 和 热 情 。 法 国教 育 家卢 梭认 为 : “ 教 育 艺 术 是 使 学 生 喜 欢 你 所 教 的 东 西 。” 语 文 教 学 应 该 以 课堂 教 学 为 轴 心 . 向 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 、 延展 。 全 方 位 地把 学生 的语 文学 习 同他们的学校生活 、 家庭 生 活 、 社 会 生 活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缩 短
请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如形 式 多样 的朗读 、 质疑 、 讨论 、 探究、 辩论等, 最 大 限 度激 发 学 生 题 , 教 师 不要包 办 代替 , 搞“ 一 刀切 ” , 相反 , 教 师要 有 民主意 识 , 尊
的学 习兴 趣 , 让 课堂 成 为学生 学 习知 识 、 陶 冶情 操 、 提 高文 化 底 蕴 重每 一个 学生 , 不 要 设 置 条条 框 框 , 不 要 引 导学 生 钻 自 己提 前 设
要 把 握好人 物 身份 和性格 特点 , 注 意语 音 、 语调 和肢体 语言 。
第 二课 时 : 让学 生就这 场 家庭 矛 盾 冲 突 的是 非展 开辩 论 。 把 能成 为课 堂上 的 “ 演说者” 。学 生需 要 的 是 宽松 的环 境 可 以 大 胆
学生 分成 三 个辩 论 小 组 , 每 小 组 由 三 位 学 生 组 成 。 甲方 代 表 父 地说, 教师不但要创造这种环境, 还要创造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 母、 乙方代 表“ 我” , 丙方 代表 万芳 , 并 叫他 们 到讲 台上 来 表演 。其 通 过说 的训 练 , 让 学 生学 会 表 达 , 学会 更有 效 地 交 流 、 合作 , 使 学
的大 舞 台。
置好 的“ 圈” 。 长 期 这样 去 做 , 不但 能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主 动 如教 《 羚羊 木雕 》 , 可 以让学 生在课 堂 上 尽情 展示 自己 。第 一 性 , 而 且会 使语 文课 堂变 得越 来越 吸引学 生 。 ( -) 放 手让 学生 动 口去说
蠡
掀
他 学生 扮演 “ 亲友 团 ” 成员, 另 选 出一名 主 持 人 。由主 持人 组 织辩 生 自主 、 探究 、 创 新成 为可 能 。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能写,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一直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2008年秋季我市开始在七年级使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
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每位语文老师始终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必先学有所疑。
因此,每次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及预习要求,让他们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并圈点出文章中的难词难句,借助工具书提前解决。
没办法解决的,则摘录在堂上笔记本上,留待课堂上解决。
故而,他们在课前就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充满着期待。
在课堂上他们学习起来将会更加主动。
二、注重堂上质疑,放权于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精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还给学生应有的“权力”: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
语文课上,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发问,激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选择,自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绝不多讲,学生感兴趣并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2.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写给教师的指导手册,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这本书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过去,教师往往扮演着授课的主导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
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发言,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话语权所有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
相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因此,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相信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考试与评分,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然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发展。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学生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创造一个积极、有创造力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之,读完《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一、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新理念的实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怎样要”的问题,这才是最大的趋势。
2010年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以及“全新的课堂观”。
新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主要任务是在学习上对学生加强帮助和引导,注重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
从课堂形式来说,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要有语文“大课堂”的意识。
总之一句话,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
观念是行动的先决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二、充分关注学生,变“教案”为“学案”要想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让备课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变“教案”为“学案”。
备好课的关键是要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首先就是要了解学情,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方面的储备,了解学生对文本的预习情况,知道学生已经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想要什么,有了什么样的状态和结果;其次,还要弄清楚学生的层次差异和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说有效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
备课前对这些都了如指掌,备课才能做到全面、充分、深入。
教师要反复权衡利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确立目标,设计学习流程,选择组织学生的方式,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情境等等。
这样去做,备课时才能充分备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对课堂的生成和发展有预见性,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备课时所写的“教案”变成“学案”。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回归本真
就是教学生 ‘ 学’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 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
将 “ 活 ”体现 出来 。这不仅是语文教
一 、
转 变观念 ,还课 堂给 学 生
学生培养 思考 的习惯 ,学生掌握了这 由这道题联想到同类题。
二 转 换 思维 ,教 授学 生方 法 学 生 害 怕 作文 敌 视 作 文 已成 为 作
学 语文教 学,大 面积提高 教学质 量
其次 ,我 们时常在课堂上开展一 些方法 , 就能做到依次类推 , 举一反三 ,
“
一
文水 拣一些 同题、类题 ,乃至风马牛不相
形 中给 自己徒 增 了许 多 负担 ,一 方 面 课 堂 计划 往 后 挪 一 下 ,满 足 学 生 的 求 也 使 学 生 失去 了充 分 发 挥 的机 会 ,整 知欲。例如有一次 ,我在教 钓胜于 堂 课也 就 会 显得 死 气 沉 沉 了 ,学生 完 鱼 》时,请学生们 谈对 “ 我是 为钓 , 全 处 在被 动 的地 位 接 受 知 识 ,学 到 的 不 是 为鱼 ”这 句 话 的看 法 时 ,学 生 一 只 能 是 老 师 教 的 部分 ,学 生 学 习 的 目 下 子 便联 系 到 了社 会 上 一部 分 人 为 名
需 要 。那 么 , 语 文 的活该 如何 体 现 呢 把 课 堂 的 主 动 权 交 还 给 学生 ,老 师 引
面 入手 。
一
首先 ,在课堂上 ,推行 了 “ 十分 给学生,学生就可 以受用一辈子。 ”在
习所 教 课 文 ,疏通 字 词、 结 构 ,提 出 些 自读 中遇 到 的难 题 ,接 下来 便 讨 不 到 的答 案 。这是 我 对 学 生 经 常说 的
如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世界教科文组织 《 学会生存 》中指
出 :教育即解放 , 放人 的潜在能力 , “ 解 挖 掘人的创造能力 , 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 老师教 给学生方 法胜 过教他 们知识 , 激 励学生学 比强行地灌输好得多 。 俗话说 : “ 师傅领进 门, 修行 在个人 。” 课改要求以 学生为主体 , 老师为主导。提倡 以学生 自 学为主 ,提倡 “ 兵教兵 ” 兵练兵” 兵强 “ “ 兵” 。规律让学生 自己去发现 , 方法让学
动 内容 的多样 ,激发 了学 生学习的主动
性。
预 习与否 , 习效果如何 , 预 直接决定着 展
示课能否获得成功。
二、 尊重每一个学生
今天 的课 堂 , 师生是 平等的 , 老师要
四、 提高学生 的兴趣
课堂要生动有趣 、 丰富 多彩 , 学生才
教育要大胆地改革 ,老师 角色 改变
琶强餐§
操作 , 可能 出现的情况等。学生在愉快 的
l § | 毒
后, “ 从 唱独角戏” 少讲 ”最终 达到可 到“ ,
以不讲 , 把时间和空 间还给学生。课堂上
关爱 每一个学生 , 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
的可塑性很大 , 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 。如 乐于参与 Biblioteka 才会认真去听 , 认真去做 。课
堂 的形式要多种 多样 , 让学生乐 于参 与 ,
知识性的不讲 了,老师可 以以学生 的身
三 、 前 充分准 备 , 习到 争机制 课 预
位
新的教学模式 , 老师不是轻 松 了, 而 备教材 , 也要“ 备学生 ” 。老师还要 有丰富 的知识储备 ,才能适应 复杂多变 的课堂
教学。给学生一碗水 , 老师应是一 条涓涓 的溪流。只有每个学生更认真预习 , 才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新的课程改革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导地位,而要突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此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语文教学反思――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反思――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听了一些课,年轻老师的多,说真的,比我上得精彩得多,但效果不见得比我好。
所以,在语文组我一再表明观点:少讲。
少讲就必须改变观念。
一、不必担心教学任务未完成。
教学设计是死的,教学课堂是活的,锻炼学生思维是真的,提高学生能力是目的;二、不必担心知识点未讲完。
一堂课最好只完成一个任务,强化一个知识点,贪多求全,反而是隔靴搔痒,蜻蜓点水,效果不好;三、少讲,就是让学生先说话,教师后评价,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问题通过全班讨论还做不出来,那还有必要讲标准答案吗?考场上一个学生还能做出来吗?老师能代替做答吗?少讲就必须做好“导”的准备。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阅读,也不是让学生无中心、无目的地争论不休,更不是让学生在课堂里胡思乱想。
而是把被不合理浪费掉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二、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思考、辩论时,一定要有教师的充分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作为教者,也是读者。
作为读者,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作为教者,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估计学生在阅读、思考、辩论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好“导”的准备。
少讲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必须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不能以答对一个题为目的,要以有清晰的答题思路为目的,要把各种不同题型在各种不同的文体的各种不同位置的阅读答题方法思路传给学生,授之以渔。
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
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应该创设适当的情景指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并认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是当前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创 设生动的教学情 境 ,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新的课堂要 富有生命力 , 应该 以活动 为主线 ,通过 活动出能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孩子有 了兴趣 , 力 ,挖潜力 ,教 师在活动 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锻炼 ,通过师生 才会产 生强烈 的求知欲 ,主动地进行 学习。如在 教学 《 七律. 长 互动 ,学生互动 ,让学 生成 为语 文教学中的主角 ,使语文课堂呈 征 》一 文时 .我先在课 前将 教室做 了一番 精心 的布置 :在黑板 现 出勃勃生机 。课堂上 的语 文活动形 式很 多。首先是 自主学 习, 上、教室墙壁 四周挂 了一些荷叶 、荷花 、莲蓬 ,给孩 子营造 了置 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 自我学 习 ,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可帮助学生 身满湖荷花 中的情境 。课一开始 ,我播放 了江南 名曲 《 采莲 》 。 进行筛选 , 提炼 有价值 的问题 .;其次是朗读活动 ,如分男女生 并投影 了课文 的插图 。动听 的音乐 ,色彩 美丽 的画面 ,很快 把孩 读 、打擂 台读 、配 乐读 、欣赏 读 、分 角色读 等 ;再 次是 实践活 子的心给牵住 了,他们的学 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了 , ,大胆地进行 口语交际 ,勤于
一
问题在小组 中交流 、讨论 。通过 同学之 间的互相 启发 ,达到互相 达 成 “ 和解 ”。互相取 长补短 。推 动教学 过程 的优化 与动态 生 吸收 .互相补充 。互相纠正 。这样在相 同的时间里 ,孩子的发言 成 。 机会 、锻炼机会就 变多了 , 讨论 出来的问题也就 比较 完整 ,比较 总之 。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学 习的主人 ,
山 西 青 年
经 验 交 流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耿 建 方
0 6 2 4 5 0 河间 市教 育局教 研 室
提好问题,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这样 , 我 这节课 的十二 个 问题 怎么 能 问得完 呢 ?这一 节课 我 忙得 不亦 乐 乎 , 学 生 也是 一 些不 敢 懈怠 。我貌 似循 循 善 诱 。 貌 似放 下 架子 , 可是 实 际上 我是 这个 课堂 的统 治者 。而真 正给 学生 留下 了 什么 呢? 学 生恐 怕 只记得 端 午节 、 赛龙 舟 , 还记 得什 么 呢? 我 们就 不得 而知 了。现 在 想来 , 十几 年 的教学 生 涯 , 像 这样 的语 文课 我 给学 生上 了许 多节 , 想 到这 里 , 不 禁有 些 羞愧 。 今天 再教这篇课 文 , 我 就 只提 三 个 问 题 : ( 1 ) 作 者 的 家 乡 的端 午 日是 一 个 的端 午 日 ,并 结合 具 体 的语 句 说 说 你
我讲七年级上册 《 端 午 日》 这一课 , 把 教 学 目标 定 位 为 : ( 1 ) 了 解 湘 西 端 午 习俗 , 感 受 民俗 文 化 的 独 特 魅 力 ; ( 2 ) 学 习 并 掌 握 虚 实相 生 的 场 面描 写 的方 法 。 我 围绕 这 个 教 学 目标 , 在 引导 学 生 解读 这 篇 课 文 时 . 设 置 了 以下 的 问题 : ( 1 ) 湘西 人 的端 午 日有 哪 些 风 俗 习惯 ?( 2 ) 介 绍 这 些 风 俗 习惯 的顺 序 是 什 么 ? ( 3 ) 最 主要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 ( 4 ) 龙舟赛到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 5 ) 在 文 中 画 出龙 舟 竞 赛 的 场 面描 写 相 应 的语 句 。 ( 6 ) 请 你 划 出 文 中龙 舟 比赛 场 面 的 动 词, 并 回答 这些 动 词 在 文 中起 了什 么作 用 ? ( 7 ) 作 者 在 描 写 比 赛 进 入 高 潮 时 还 想 到 了 哪些 情 景 ? ( 8 ) 结合 文章内容 . 展 开 想 象 的翅 膀 , 自己选 一 个 文 中的 角 色 。 用 条 理 清 晰 的 话 有 针 对 性 地 给 大 家 介 绍 你 所 在 的位 置 , 所 起 的作 用 。 ( 9 ) 龙 舟 赛 事 既 然
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还给学生长期以来,课堂就是教师教学的阵地。
课堂上,教师就像法官,就像审判长,就像演讲家,主持着整个课堂,考虑着整个教学。
但唯独忘了考虑学生的感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不去学习,那么,再好的法官、审判长、演讲家也不能成就什么,所以,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愿意去学习已成为整个教育界所观注的重要问题。
鲁迅先生曾说:“救救孩子!”那么,我们要说:“把课堂还给孩子!”如何把课堂还给孩子呢?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了解,我常常会想,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喜悦的、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都是有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在人教版四年级《2030年的一天》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想象日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一天人们生活的情景,由现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对未来的环境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告诉人们环境恶化给人类生活生存带来的严重后果,说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所以,在课下,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自己周围生活环境,培养他们从小便关注社会,同时也为本课做好铺垫。
一、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语文课中,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特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我都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
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放飞翅膀,让孩子去展现自我“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
去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在研读课文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在研读课文这一环节,我抓住一个问题,2030年的一天,给你什么感受?让学生从感受谈起,从文中分析原因,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也学得更有劲。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听、多问、多比、多练,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根本所在。
一、多读。
读是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好方法,也是发挥学生学习语文主体作用的途径之一。
所以,我们要把课堂上学生应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读”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在知道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书时做到眼看,心想,不读破,不掉字,不添字,读准音,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要求,采取不用形式“读”,如范读、指名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尽情地读,从而读懂课文。
例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我先播放录音,学生默读抓住文章的基调;接下来由教师范读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体会到海燕它所象征的革命者的形象是多么的伟大;再让学生细细的品读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部分朗诵。
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内容,也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二、多听。
“听”是接受信息,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一个善于听的学生,就会源源不断地吸收大量的信息充实自己,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只有学生倾听了才能真正的理解、反馈信息,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
例如听老师讲故事的来龙去脉,倾听同学的不同意见,并及时准确的反馈自己的意见看法。
培养学生听话能力,集中起注意力是很重要的。
要为学生创造听的环境,让学生能清楚的听、争取去听。
只有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专心致志地去听,去思考,学生方可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意思,对其内容产生兴趣。
三、多说。
“说”是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反应的表达方式。
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表现。
所以,要努力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
浅谈应该如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应该如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浅谈应该如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一、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
教师的引导和授课,与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发言的时间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答疑,严防教师包办代替,避免满堂灌。
另外,教师要不断盘活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形式多样的朗读、质疑、讨论、探究、辩论等,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底蕴的大舞台。
如教《羚羊木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
第一课时:进行分角色朗读,由七位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即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和旁白。
告诉学生,朗读时要把握好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注意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
二、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的权利。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应面对全班学生,通过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讨论等形式来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喜好,对学生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
比如在课堂里,不要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
要关注个体差异,切忌齐步走,教师要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尽量不要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是不是给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发表意见、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是不是特别关注有个性的学生,促使他们的个性获得健康发展?对后进生的关照有多少?否则,把课堂还给学生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构建全新的语文课堂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获得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你教我听的陈旧教学模式。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几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对话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等等。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一、简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部由当代教育专家李镇西所著的教育教学随笔,围绕“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主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主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主题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我的看法和理解在我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具有以下优点:1. 实践性强:作者李镇西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这一理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2. 思考深入:作者在书中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为读者提供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角度。
3. 启示性强:书中所提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主要包括:1. 学生主体性是教育的核心:作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只有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2. 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
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4. 个性化教育的倡导:书中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如何适用于当今社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创新驱动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如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杨卫 红 河北省邯郸市二十三中学 Nhomakorabea北 邯郸市 060 502
摘要: 把语 文课 堂还 给 学 生 , 是 把 学 习的 主动 权还 就 给 学生 , 把选 择 学 习方 法 的 自主权 还 给 学 生, 交流 与 成 把 功 的机会 还 给 学生 。 只有这 样 才 能形 成 一种 学 生积 极 参 与 、 烈竞 争 、 激 效果 良 的语文教 学 的课 堂形 式。 好 关 键词 : 动权 自主权 主 交流 与成 功 机 会 曾记 得 以前 的语 文 课 , 些教 师们 站 在讲 台上 , 捧 一 手
将 自己思考 的初 步答 案讲 解给 其他成 员思考 。 学生在预 让
习以及 讨论 中提 出问题 , 目的是养 成学 生思考 问题 的 习 其 惯 , 养 学生 的思维 能力 。 用小 组讨论 , 可 以让 学 生在 培 采 则 思想 交锋 中获得 合作 学 习的乐 趣。 而小 组筛选 提 交到全 班 的 问题则 可 以代 表 小组对 课 文理解 的深度 、 度 。抓好 预 广 习中提 出 问题 、 讨论 问题 、 筛选 问题这 一 环节 , 是把 学 习主 动权 交给 学 生最关键 的一环 。 在这 个过 程 中既完 成 了预定
的课 堂形 式。
一
、
把学 习的主动 权还 给学 生
把学 习的主动权 还 给学 生就要 求教 师不 能包 办代替 , 而应 启发 引 导学 生探 究 、发现 ,用 自己最 喜 欢的 方式读 、 写 ; 自己最 喜欢 的方 式识 、 。 堂上 我从 不从 事繁 重无 用 记 课 用 的知 识 点解 析 , 而是 给 学 生更 大 的空 间 , 他 们 自主地 让
目标 , 又培 养 了学 生 的语 文 素养 , 更使 学生 学 习语 文 的兴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作者:陆佳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年第12期【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化的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与其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不如传授他们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真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知识竞赛角色转换学会链接一、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迄今为止,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已经在很多中小学得以成功运用。
在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教师在揭题后,布置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要求,接下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主合作学习。
在讲授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时,我就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
在揭示课题,读完学习目标之后,我便布置学习任务:1.用笔划出生字词,小组间合作讨论字音、字形及意义。
2.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3.圈出表示主人公性格特征的词句,仔细品读,并在小组内分角色扮演。
在展示这些自学要求后,我便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安排读课文、讨论词句及合作扮演,让他们有的放矢。
而我只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和提供建议。
学生整整讨论学习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后面的时间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集体交流和展示讨论成果。
评价的标准是哪个小组成员掌握得词汇最多,讨论的问题最有价值和意义,成果最好的小组可得到加分奖励,最后均纳入到期末成绩考核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
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儿童的兴趣,能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
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搭设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新课标》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积极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
既可以搞同类词语联想,也可以对对子、猜谜语;既可以搞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也可以搞演讲比赛、辩论赛;既可以点评推荐佳作、概要介绍名家,也可以进行作文竞赛、改编课本剧、模拟表演;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
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吕淑湘先生说过:“文学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因为它本身就是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创作思维的产物。
”由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情感
美体验活动中尽情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
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探究学习的基础。
《新课标》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及时评价,激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认识理解水平和知识驾驭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学习尝试中,对知识的理解往往难以到位,须加以引导,予以拓宽、引申、激活;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课堂中,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中下等生,稍不适往往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一旦失去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降低,当然提不起学习兴趣了。
所以,教师要积极参与作表率,为学生呐喊、加油、助威,抓住时机给予奖励。
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取成功,每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
对待优等生,我一般都给予他们比较高的期望,说得好,我会说:“你的看法很独特!”而对于那些中差生,我会鼓励他们多举手,如果他们站起来回答正确了,我会带头给他们鼓掌,或者伸出大拇指对他
竖一竖,让他知道老师很满意,他们哪怕回答有错误,也不去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用微笑或眼神去支持。
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在进步。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理想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她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课堂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充满活力,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