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味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46例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46例

的主要原因。

然痰、热、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但素体肺阴不足却是本病产生的根本原因,肺之阴津亏损,久必及肾,终致肾阴不足,故临床上多数本病患者都是气火偏旺,形体偏瘦。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其中尤以肝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

盖《景岳全书.血证》认为是由于“火盛则刑金,金病则肺燥,肺燥则络伤,络伤则嗽血”,故在治疗上注意清热泻火疏肝。

止血药中有相当部分的制炭之品,现代研究认为大多数止血药制炭后确有增强止血的功能,如蒲黄、茜草、山栀等。

所以用炭类药止血也为大多医家所推崇。

但因咯血原因不同,还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相应止血作用的炭药,使之发挥较佳的止血效果。

此外,对于反复咯血不愈的患者,在止血药中宜加入几味祛瘀之品,如桃仁、丹皮、赤芍等,有止血不留瘀的作用。

基于上述,只有坚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在固定使用上述专药的同时,审因论治,辨证用药,方显疗效。

参考文献[1] 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68.[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4.(收稿2007210228;修回2007212230)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46例何培芸 重庆师范大学校医院中医科(重庆400047) 摘 要 目的:观察解表止咳类中药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46例。

结果:总有效率100%。

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解表散寒,祛痰止咳的功效。

 主题词 咳嗽�中医药疗法 解表剂�治疗应用 止咳祛痰剂�治疗应用 @麻杏石甘汤 感冒后咳嗽是指感冒好转后,遗留咳嗽久而不愈者,是临床常见病。

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感染后一过性气道高反应性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所致。

笔者采用麻杏甘汤加减治疗本病4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6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17~80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2d,最长35d,平均13.5d;全部病例均经西医抗生素治疗。

麻杏石甘汤不仅可治疗咳喘,治疗发热3剂愈,如何应用...

麻杏石甘汤不仅可治疗咳喘,治疗发热3剂愈,如何应用...

麻杏石甘汤不仅可治疗咳喘,治疗发热3剂愈,如何应用...华医世界图*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名中医陆石如老先生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都是临床名中医,医学理论深厚,遣方用药灵活。

陈明教授用麻杏石甘汤治疗3个月低热无咳嗽,14剂发热彻退。

为什么会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如何辨证的?用麻杏石甘汤治疗高热1周不退,3剂而愈。

陆石如老先生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肺炎后,咳嗽甚剧,5剂而愈。

学习名医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拓宽临床思路,开方时用药更加灵活,也更加有信心。

今天小师妹将陈明教授和陆石如老先生,临床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发热,喘的医案,分享给大家。

用5分钟学习一下,临床灵活应用方剂又多了一个。

★第一部分★麻杏石甘汤图*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在《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及方后注:“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黄耳杯。

”麻杏石甘汤中麻黄配伍石膏为组方特点,麻黄治喘,凡邪气阻塞之喘皆可使用。

陈明教授认为即使虚喘,通过配伍补肾纳气之品亦可安全使用。

陈明教授认为,麻黄平喘效佳,为辛热之品,但方中配伍石膏,并且麻黄用量是四两,石膏则用至半斤,石膏用量大于麻黄一倍,这样麻黄的温燥之性不足虑。

石膏大寒,善清肺热、胃热,以石膏寒凉之性抑制麻黄温燥之弊,则令麻黄散邪平喘而不燥。

加上“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之煎服方法,则更稳妥。

在《伤寒论》中,如黄芩、栀子、黄连,也可清肺热,为何选用石膏?陈明教授认为方中,选用石膏也是有所讲究。

因石膏为辛寒之品,清热之中能够发散。

假若使用黄芩、黄连,因为苦寒之品有内收之性,故虽清热,但发散不足,尤于清肺热中较为不利,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外界直接相通,清肺热宜向外发散,令邪气从表而解,故本方选用石膏而不用芩、连之属,确为允当。

至于方中杏仁和甘草,一是助麻黄平喘,一是缓麻黄辛散、石膏寒凉之用,《伤寒论》中凡寒热并用之方,多用甘草调和之。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咳嗽68例临床体会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咳嗽68例临床体会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咳嗽68例临床体会摘要】本文据经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说明五脏功能失调可导致咳嗽,但肺脏功能失调是咳嗽发生的关键,因此可从调治五脏入手治疗咳嗽。

五脏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五脏咳各具特点,遣方用药各不相同。

【关键词】浅析咳嗽五脏治疗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或六淫侵袭或七情致病均可导致咳嗽的发生,正如《素问。

咳论》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但肺脏功能失调是咳嗽发生的关键所在,无论外邪侵袭或其他脏腑有病,均可累及肺脏而致咳嗽。

诚如《医学三字经》云:“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五脏功能失调可导致咳嗽,因此咳嗽可从五脏论治。

一、从心论治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1]。

故咽痒梗塞,胸闷气短,咳逆倚息,脉涩者,咳兼心痛,乃属心咳,炙甘草汤加味。

而远志长于化心经之痰,尤为常用。

据前贤“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及“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少阴”等论述,认为外感咳嗽以温邪为主,因温为阳邪,犯人上部,肺通天气,鼻为肺之官,邪气从鼻而入,犯手太阴[2],盖因风温袭肺,引动心包之火上逆,故治法宜宣散肺经风热,参入宁心清火之品,清.王旭高创心咳汤治疗。

心火独盛型证见喉痒作咳,干咳无痰,咽干疼痛,局部有烧灼感,饮水则舒,伴心烦,夜寐不安,舌尖红,苔黄,脉数。

查体: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局部充血明显,治以清心泻火,利咽止咳。

导赤散加味(加芦根白茅根茜草紫草旱莲草)[3]。

《灵枢集注》曰:“心主言,肺主声,肺为心之盖。

”每当思虑过度,心阴暗耗,喉失所养,可致声音嘶哑,喉痒作咳,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有骤然用脑失度史,以心阴虚为主,咽喉黏膜充血,声带轻度肥厚。

治以养心安神,润燥止咳,天王补心丹加润燥止咳化瘀之品[4]治疗。

二、从肝论治《万病回春》有“自古咳嗽十八般,只有邪气入于肝”之说。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詹海珠(宁德市中医院儿科,福建宁德352100)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 择取我院入治的96例患支原体肺炎的小儿为研究目标,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以西医的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疗法,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消除所需时日、各项炎症指标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肺部 音、干咳、发热症状以及X线病灶消退所需时日均短于对照组(P<0 01);在给药后研究组的各项炎性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而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倡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加味疗法;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969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2020) 11 0153 02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儿科多发的季节性疾病之一,学龄前儿童中严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比以往的发生率高,易引发儿童的上呼吸道系统的感染和支原体肺炎〔1〕。

然而上呼吸道系统的感染症状不容易有效地将其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区分开,并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小儿感染支原体不仅引起儿童支原体肺炎,而且会损坏身体的其他器官,统计分析表明,支原体肺炎是主要致病菌之一,它可以触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可能引起呼吸道症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病情较严重。

如果未及时接受治疗,则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比如心力衰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常规的西医治疗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使用,进而出现耐药性〔2〕,治疗效果欠理想。

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社会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入院治疗患儿童支原体肺炎96例,由于针对患儿的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平均每组48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即用常规的西医抗生素治疗,研究组以西医疗法与麻杏石甘汤加味相结合治疗。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40例小儿肺炎的体会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40例小儿肺炎的体会
可闻 及痰 鸣音 , 偶可 闻及湿哆音 。 用上方 -N , 继 改为 水煎 服后患 儿基本 痊
愈 , 体心 肺 ( )继服两 剂 , 查 一 。 以巩 固疗 效 。
取麻黄 l 克 , 仁2 A , ~5 杏 ~8 石膏4 0 , l 克 , 根4 5 ~2克 甘草 ~4 芦 ~l克, 桑叶4 5 , 菔子 3 5 。 ~1克 炒菜 ~l克 根据患 儿 的体质强弱 、 年龄 大小 及外邪 里 热之偏 重 来酌 定药量 。
5 , 叶5 , 克 桑 克 炙把 叶5 , 菜菔 子5 , 克炒 克 丹参 3 。 克
先将上 药用 以适量 清水 浸泡3 分钟后 , 火煎熬 1 -2  ̄ ̄ , 0 用文 5 0 g煎两
次, 将药液混合备用。 日一剂, 每 少量多次频服; 服药 困难者 , 上方每剂煎 10 0 毫升, 0 -20 每次5 -l0 0 o毫升, 5两次, 每 1 保留灌肠。岁以内者, l 嘱母婴 同服( 原方加大量) 。 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肺炎症状、 体征、 线检查均正常)其中, X 。 服药三
本方临床运用时, 若肺热偏盛, 症见高热眵多, 大便干结者 , 加黄芩, 大
素体较弱, 机体反应差, 虽风寒犯肺入里化热, 但热向不显 , 寒热难辨, 若误 认为风寒闭肺 , 按风寒治疗则可使病情加重
基于以上认识 , 作者拟方系在《 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基础上
黄; 肺为邪闭。 气郁血滞, 症见口 绀 周发 心率陕, 肝脾肿 大者, 加丹参、 当归t 喘憋明显者, 加瓜蒌、 、 厚朴 苏子・ 痰涎壅盛者, 加苏子、 半夏, 葶苈予 川贝
痛解 热 、 进血液 循环 的功效 。 促 通过 艾和生 姜在施 灸时所 产生 的双重 效果 , 又经 过经 络穴 位 的调 整 作用 , 进气 血 的运行 促 参 考文 献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总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中
无明显 不 良反应 。炎琥宁 能明显改善疱疹性 咽峡炎患儿发 热、 1 7 1 腔疱 疹等 临床症状 ,具有疗 效确切 、应用安 全等特点 ,临 床疗 效满意 ,为 较理想 的抗病 毒药物 , 值 得在临床 中应用 。 参考 文献 【 1 ] 胡 亚美 , 江 载芳 . 诸福 棠 实用 儿科学 【 M】 . 7 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
对 照 组 ;在体 温疗 效 比较 上 ,使 用加 味麻 杏 石 甘汤 治疗 的治疗 组 与使 用 西药治 疗 的对照 组 没有显 著性 差异 。结论 说 明加味 麻 杏石 甘 汤治
疗流 行性 感 冒的效 果显著 ,值得 在 临床 上推 广使 用。
【 关键 词】 加味 麻 杏石 甘汤 ;流行 性 感 冒;疗 效观 察
社, 2 0 0 2 : 8 0 7 — 8 0 8 .
在治疗方面,疱疹性咽峡炎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的治疗方法
主要 是抗病毒治疗 ,目前大多使 用利 巴韦林 ,但可致骨髓抑制 ,如 白 细胞 减少和 贫血 等 ,大量应 用损 害心 肌 ,也可 致呼 吸困难 、胸 痛等
不 良反 应 】 。炎琥宁 是纯 中药制 剂 ,本 品系穿心连提 取物经酯 化 、脱
【 3 】 李 文汉. 新编儿 科药学 手册[ M]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1 9 9 9 : 6 7 — 7 0 .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流行 性感 冒的l 临床疗效观察
陈 金 宏
( 华容县宋 家嘴镇卫生 院,湖南 岳 阳 4 1 4 2 1 6 )
【 摘 要 】 目的 探 索加味 麻 杏石 甘汤 治疗 流行 性 感 冒的临床 疗 效。方 法 将 1 6 0例流行 性 感 冒随机 分 为治疗 组和 对照 两组 ,治疗 组以加 味麻 杏石 甘 汤治疗 7 d ,对照 组予 西 药治疗 7 d 。结 果 使 用加味 麻 杏石 甘汤 治疗 的治疗 组在 治疗流 行性 感 冒的 临床 效 果上要优 于使 用西 药治疗 的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肺炎48例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肺炎48例
蓝根、 桅子、 珍珠母、 胆酸、 猪去氧胆酸、 黄琴贰、 水 牛 角、 银 花 提 取 物 等 组 成, 药 准 字 : 金 国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随 机分为 2 组。其 中治疗组 6 例, 2 例, 3 0 男 8 女 2 例; 年龄 1-“ 岁, 6 平均年龄 3 岁; 2 其中伴发热 者 1 例, 5 伴头痛者 3 例, 2 伴咽痛者 5 例, 3 伴咳嗽 者 2 例, 8 扁桃体肿大者 2 例, 8 领下淋巴结肿大者 1 例, 3 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者 1 例, 8 X 线透视或胸部拍片均未见异常。对照组 6 例, 0 两 组性别、 年龄、 病程、 临床症状及体征等临床资料 无显著性差异. 诊断标准: 参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片, 日2 5 为 1 每 次,d 疗程。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 治疗 5 d以内, 主症完
万方数据
cr i os cv ploa de e . J h n b r te m nr ia [] Er l o c t i u u y s J u cn s i
p amao, 05 :2. hr cl 20 , 79 0 5
[] ae J Ee M, hl G Ef to lP, fS Nco D . e s 6 d l lf i s fc f R
[〕 国家医药管理局. 1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 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9428 19 :7.
( 收稿 2 0 - 20 : 回 2 0 - 11 ) 0 61 - 5 修 0 70 - 2
参考文献
清开灵软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 例 0
(2 :3 - 3 . 1 ) 9 59 6
[〕 宋祟颖, 7 廖家祯, 张礴芬, 人参对红细胞中 等.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的疗效分析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的疗效分析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2-15T10:52:57.82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7期作者:张国生[导读]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病情急、病程长、治疗不彻底易反复的特点。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735100【摘要】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

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222-01在儿科疾病中,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病情急、病程长、治疗不彻底易反复的特点。

本次试验通过利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5.9±1.0)岁,病程2.5-8d,平均3.9d。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8.5个月-12岁,平均(6.0±1.0)岁,病程3-10d,平均4.0d。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