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15 期2018 Vol.5 No.15159P <0.05;从中可见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为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黄 立.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举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23-125.[2] 王颖东,聂传芳.慢性荨麻疹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2):126.[3] 孙丽伟,李 杰,康尔恂,等.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相关抗体与发病的关系[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6):390-393.本文编辑:李 豆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林盛华,史大祝(栖霞市人民医院,山东 烟台 265300)【摘要】目的 分析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采取西药治疗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 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8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和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及相关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情况,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差异。
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02%远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显著(P <0.05)。
两组患者关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缓解时间缩短,差异明显(P <0.05)。
结论 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基础上,缩短治疗病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麻杏石甘汤加减;西药;疗效【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5.159.02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若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会导致症状迅速加剧,严重可并发肺气肿,导致呼吸困难。
麻杏石甘汤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举隅

浮紫在风关。患儿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 继以麻杏石甘汤加减巩固治疗。
病例二:喘息性支气管炎 患儿男,3个月11天,因“咳嗽2天, 喘息1天”入院。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 现咳嗽,为阵发性连声咳,咳时喉间有痰 声,无发热、寒战,无呕吐、腹泻,经在 当地诊所就诊,给予雾化及药物口服(具 体药名不详),咳嗽无缓解,1天前出现喘 息,遂来我院就诊。 现症见:咳嗽,咳声偶作,咳时喉间 痰鸣,稍喘息,无发热,不恶寒,无汗, 鼻流清涕,咽喉红肿,精神欠佳,纳食不 香,夜寐安,大便质稀,小便量少。舌 红,苔薄黄,指纹浮紫在风关。体查:体 温37.0℃,脉搏128次/分,呼吸38次/分; 咽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呼吸稍急 促,轻度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 湿啰音及散在哮鸣音。血常规:白细胞计 数12.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6.8%, 淋巴细胞百分比50.5%;C反应蛋白<10mg/ L;胸片: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证。西医 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 中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法, 选方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3g,杏仁 4g,石膏10g,甘草3g,川贝5g,苏子5g, 葶苈子3g,莱菔子5g,紫菀5g,款冬花5g, 白果5g,矮地茶5g。2剂,水煎2次,取液 50ml,每次服5ml,1小时1次,日1剂。 2日后患儿偶,夜 寐安,大便质稀,小便调。双肺呼吸音 清,无干湿性啰音。舌红,苔薄白,指纹 浮紫在风关。患儿咳喘、痰鸣明显缓解而
E-mail:wuwangqun@ 责编/吴王群
中医 药
麻杏石甘汤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举隅
文/ 李超(湖南省汨罗市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病例一:支气管肺炎伴发热 患儿女,5个月15天,因“发热、咳 嗽1天”入院。患儿在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 热,测体温39.1℃,伴咳嗽,为阵发性连 声咳,咳时喉间稍有痰声,无喘息,无呕 吐、腹泻,无皮疹,经给予“布洛芬”口 服后热退,但4小时后体温再次上升,遂来 我院就诊。 现症见:咳嗽,咳声偶作,咳时喉间 稍痰鸣,无喘促,发热,不恶寒,少汗, 咽喉红肿,精神尚可,纳尚可,夜寐安,大 便调,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指纹浮紫 在风关。体查:体温39.4℃,脉搏142次/ 分,呼吸34次/分;发热面容,唇红,无疱 疹及溃疡,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 呼吸规整,无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 闻及湿啰音,无哮鸣音。血常规:白细胞 20.3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2.6%,淋 巴细胞百分比38.8%。胸片:双肺纹理增强 增粗,沿肺纹理可见斑片状模糊阴影。 中医诊断: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 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 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考 虑细菌感染,给予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抗感 染治疗。中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 法,选方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3g,杏 仁5g,石膏10g,川贝5g,金银花6g,连翘 5g,芦根6g,茅根5g,地骨皮5g,苏子5g, 莱菔子5g,甘草5g。2剂,水煎2次,取液 50ml,每次服5ml,1小时1次,日1剂。 2日后,患儿无发热,偶咳嗽,无明显 痰声,无喘息,无呕吐、腹泻,无皮疹, 食纳尚可,夜寐安,二便调。体查:体温 37.1℃,脉搏119次/分,呼吸33次/分, 咽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 粗,无干湿性啰音。舌红,苔薄白,指纹
麻杏石甘汤在儿科中的运用体会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0期麻杏石甘汤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临床上加减后广泛用于小儿肺炎、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1]。
条文63中说:“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条文162中说:“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汤。
”究其方义,邪热壅肺,宣降失司,则见喘逆;肺合皮毛,热壅于肺,迫津外泄,则有汗出。
其“无大热者”,是谓表无大热,而里热壅盛,并非热势力不甚。
且此症伴有咳嗽、口渴、苔黄、脉数等里热证像。
所以其辨证要点是表热已去,而里热盛,伴有咳喘而不恶寒,兼口渴,脉数等[2]。
而今临床上加减运用更广泛。
笔者觉得以肺热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兼可加减用之。
下述临证典型案例与同道共享。
肺炎喘嗽肺炎喘嗽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其中风热闭肺证与痰热闭肺症,均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例1:患儿,男,3岁。
因肺炎住院,西医抗生素、雾化吸入等治疗5d 后,体温反复,咳嗽仍未见好转,要求同时服用中药。
刻下:咳嗽痰黄不易咯出,唇朱面红,口干,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
查体:体温38℃,咽红,双侧扁桃体Ⅱ°红肿,双肺呼吸音增粗,可及细小湿啰音。
辨证为风热闭肺,予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方药组成:炙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2g(先煎),生甘草3g,金银花6g,连翘10g,淡竹叶6g,款冬花6g,紫菀6g,浙贝母10g,前胡6g,瓜蒌皮10g。
3剂后,热平咳少痰活。
前方去银翘、淡竹叶,加淡竹茹6g,瓜蒌皮10g。
5剂后,咳平,予沙参麦冬汤养肺。
例2:患儿,女,7岁,肺炎,因无法住院只能门诊抗生素及雾化等治疗,家长遂来中医门诊要求中药同治。
刻下:咳嗽发热,痰鸣气促,咽痛,面赤唇朱,口渴,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滑。
加昧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 关键词 】 急性支气管炎 ;麻杏石甘汤 ;l 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t 1 . 9 . 5 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0 9 — 0 0 8 9一 O 1
பைடு நூலகம்
Ma x l n g s h i g a n De c o c t i o n c 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 b r o n c h i t i s
加 昧 麻 杏 石 甘 汤 治 疗 急 性 支 气 管 炎 临床 观 察
王 剑
武汉 4 3 0 0 1 4 湖北省武汉市 中医医药 台北分院 ,湖北
【 摘
要】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发作的l 床疗效 。方法 :将收治 的 1 6 0例急性支气 管炎患儿 随机分 为两组 ,
t h e d i s a p p e a i r n g t i me o f t w o ro g u p s w a s c o mp a r e d w i t h s y mp t o ms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s w e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P<0 . 0 5) .Co n c l u -
b r o n c h i t i s a t t a c k .M e t h o d:t o d i v i d e r a n d o ml y 1 6 0 c a s e s o f a c u t e b r o n c h i o l i t i s we r e a d mi t t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t r e a t e d wi t h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wh i l e t h e t r e a t me n t ro g u p i n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b a s e d o n t h e u s e o f Ma x i n g s h i g a n d e c o c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a n d a d —
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4例临床疗效分析

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4例临床疗
效分析
赵彩霞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6
【摘要】目的:对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分析,旨在对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获得最佳的疗效,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良好预后和身体健康。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疗机构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共122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4例,采用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进行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观察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能够明显地消除患者症状及阳性体征,在时间上显著优于西医综合治疗患者(P<0.05)。
结论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能够较好地缓解并解决患者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如咳、喘、炎症等,其应用价值明显优于西医综合治疗,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总页数】3页(P766-767,768)
【作者】赵彩霞
【作者单位】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肺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0例 [J], 王树国
2.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72例 [J], 刘永华;张在新;王淑芳
3.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60例 [J], 尹全珍
4.二陈汤合苏芩桑杏汤加味治疗小儿支气管炎90例 [J], 陈玉琴
5.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8例临床观察 [J], 刘宇;刘丽亚;卢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杏石甘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1 O例 , 年龄范 围 0 . 5岁 ~ 7岁 , 病程范 围为 2 d ~6 d 。
摘 要 目的 : 观 察麻杏 石甘 汤 配合 西 药治疗 小儿 支 气管炎 的疗效 。方 法 : 对 照组 患儿 采 用头孢 哌 酮
舒 巴坦 钠联 合利 巴韦林进 行 常规 的抗 炎 、 抗 病毒 以及 对症 治疗 , 治疗 组在 此基 础上 加麻 杏 石
,
甘 汤( 甘草、 生石 膏 、 川 贝母 、 陈皮 、 麻黄、 杏仁 、 枇杷叶、 鱼腥 草等 ) 治疗 。结果 : 治疗 组 患儿 的
方法 , 主要 采用 麻杏 石 甘 汤 进 行 治疗 , 药 方 如下 : 麻 黄 3 g , 杏仁 8 g , 甘草 、 生石 膏 、 川 贝母 、 陈皮各 5 g , 枇杷叶、 鱼 腥草 各 1 0 g , 半夏 6 g 。如果 患儿 的痰 液 为 泡 沫样 清 稀状 , 则需 要去 掉生 石膏 , 加 入 细辛 3 g ; 如果 患 儿 喘 息
果见表 1 。
本 院对 7 O例 小儿 支气 管炎 患儿 采用 分 组研究 , 治
疗组 患儿 采用 中西结合 的治疗方 法 , 效果 确 切 , 详 细报
道如 下 。
两组 患 者 经 过 相应 的治 疗 后 , 临 床 效
表 1 两组 患儿 的临床 效果 比较
临床 资料 我 院 在 2 0 0 9年 7月 至 2 0 1 2年 5月
两 组临 床效果 的比较上 ,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8例临床观察

F 2O 7 b. O
现
代临Βιβλιοθήκη 床医学 V I 3 No 1 o. 3 .
J OURNAL OF MODE L NI AL MEDI I RN C I C C NE
20 0 7年 2月 第3 3卷 第 1 期
而 能减 轻肺 水 肿 , 善肺 部气 体 交换 。 酚 妥 拉 明 还有 改
质 的释 放 , 使 呼 吸 性 毛 细 支 气 管 上 皮 细 胞 分 泌 表 面 促
活 性物 质 , 而 改 善 肺 通 气 与 换 气 功 能 , 到 止 喘 目 从 达
[ ] 秀红 , 2郭 高根 坡 , 中平. 冯 小剂 量酚 妥 拉 明佐治 d J, 细支 ,t 毛 气管 炎的疗效观察 [ ] 中国新 药 ,0 3 2 3 :6 J. 20 , ( )6 .
炎” 的临床 症状 和体征 。
[ 关键 词 ] 杏石 甘 汤 ; 陈汤 ; 麻 二 中医 ; 中药 ; 细 支气管 炎 毛 我 院儿科从 20 0 3年 1月 至 2 0 06年 1月采 用 麻 杏 见梗 阻性 肺 气 肿 , 纹理 增 粗 , 片 状 阴影 ; C正 常 肺 斑 WB
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5 8例 , 取 或偏 低 。 得满 意疗 效 , 报告 如下 。 现 13 治 疗 方 法 : 疗 组 用 麻 杏 石 甘 汤 合 二 陈 汤 加 味 , 治
1 资料 与方法
方, 方药 为麻 绒 、 杏仁 、 陈皮 、 法半 夏 、 茯苓 各 1 , 苏 5g紫
1 1 一般 资料 : 院从 20 . 我 0 3年 1月 至 20 06年 1月 收 子 、 葶苈 子各 9g 石 膏 、 , 地龙 、 蚕 、 僵 紫苏 叶各 3 。如 0g 治A J 毛细支 气 管 炎 12例 , 符 合 毛 细 支 气 管炎 的 伴发 热 则加 紫雪 丹 0 7 ,qd ,L 2 均 、 5 g i。水 煎 取 汁 4 0 mL 服 0 ,
麻杏石甘汤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概况_赵彩艳

第11卷 第2期 2009 年 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No. 2Feb .,2009年保健,2001,4 ( 3 ):174-175.[ 6 ] 藕二祥.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小板活化 功能的影响[ J ] .江苏中医药,2006,27 ( 9 ):24 -25.[ 7 ] 刘慎柏.温心通脉方配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临床 观察[ J ]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 ( 6 ):22-23.[ 8 ] 贺敬波,黄绵清.加减暖肝煎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 研究及理论探讨[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 ( 9 ):55- 56.[ 9 ] 李军,李长生.稳心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J ] .中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 ( 3 ):17-19.[ 10 ] 邓宝澄.加用自拟冠心通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J ] . 广西中医药,2006,29 ( 2 ):8-11.[ 11 ] 焦守岗.参蛭活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临床观 察[ J ] .中医药导报,2005,11 ( 5 ):8-10.[ 12 ] 杨丁友,段学忠.舒心益脉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 4 ):50-51.[ 13 ] 张玲.天香丹颗粒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 J ] .新疆中医药,2005,23 ( 3 ):22-24.[ 14 ] 曾劲松.消斑稳心颗粒为主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临床观 察[ J ]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 ( 12 ):13-14.[ 15 ] 张华伟.络脉舒通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J ] . 临床军医杂志,2004,32 ( 6 ):8-9.[ 16 ] 刘海波,高润霖.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态 的关系[ J ] .中国循环杂志,2002,17 ( 2 ):130-133.[ 17 ] 吴同和.清热解毒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 响[ J ] .吉林中医药,2006,26 ( 11 ):43-44.[ 18 ] 王显刚,张文高.益气活血解毒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保护与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 J ]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 2002,21 ( 1 ):24-2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简称“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组成,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擦伤、 咳嗽 或血 压 一 时性 升 高 等原 因引 起 的 出
血, 减少并 发症 的发生 。
[] 王玎 , 5 于飞 , 孙进 军. 桃 体 术 后 反 复 出 血 原 因 分 析 [] 临 床 耳 扁 J.
鼻 咽 喉科 杂 志 .0 3 1( )5 5 2 0 ,7 9 ;7 .
[] 万玉柱. 桃体术 后 出血 1 4 扁 9例 [] 山东大 学耳 鼻喉 眼学报 , J.
2 0 2 ( ): 8 1 7 0 8, 2 2 1 5, 8 .
偶序 号随 机分 为观察 组与 对照 组 。观察 组 7 5例 , 其 苦 。另外要警 惕术后 麻 醉剂 中肾上 腺 素 的血 管 收缩
毛细支 气管炎 是婴 幼儿 时 期 常见 的 呼吸系 统疾
病 。近年 来发病率和死亡 率呈明 显上升 趋势 , 毛细 且 支气管炎 与哮喘有明显 的相关性 [ 。病 因多与感 染 、 1 ] 免疫 、 呼吸道解 剖结构特点 等有关 。治疗 上主要 是给 予抗感染 、 咳平 喘 、 疫 支持 等综 合 治 疗 。但 治 疗 止 免
d i1 . 9 9 jis . 6 4 3 6 . 0 1 0 . 3 o :0 3 6 /.sn 1 7 — 8 5 2 1 . 1 0 6
【中图 分 类 号】 R5 2 2 【 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1 7 - 8 5 2 1 0 - 0 7-2 6 . 1 文 文 6 4 3 6 ( 01 ) 1 0 7 - 0
中男 4 0例 , 3 女 5例 ; 年龄 <3个 月 2 6例 , ~6个月 3 3 O例 , ~2岁 1 例 ; 发热 儿 例 。对 照组 7 9 伴 5例 , 其
中男 3 例 , 3 例 ; 龄< 3 月 2 6 女 9 年 个 4例 ,~6个 月 3 2 8例 , ~2岁 2 3例 ; 伴发热 1 5例 。两 组 患儿在 性别 、 年龄及 发 病 情 况 方 面 比较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义 ( P>
参考文 献
[2 阎承先. , L 1 d J 耳鼻 咽喉科学 [ . M] 天津 : 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 , 天
1 8 4 5 4 6 9 8: 6 - 6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2 诊 断标 准 .
1 2 1 西 医诊断 标 准 符合 《 福 棠实 用 儿 科 学 》 .. 诸 第 7版 中毛 细支气 管炎 诊 断标 准[ 。 2 ] 1 2 2 中 医诊断标 准 符合《 . . 中医儿科 学》 肺炎 喘嗽 诊断标准[ ; 3 发病 急 , 咳嗽 , 喘憋 , 中痰鸣或 哮鸣 , 喉 发热
00 )具 有可 比性 。 .5 ,
效果不理想 , 呼吸道症 状缓解 慢 , 复发 率高 , 院时间 住 长, 费用 高 , 一直 困扰着 临床儿 科 医师 。近 年来 , 中西 医结合治疗 已成 为研究 热 点 。本 院 儿科 采用 麻 杏 石 甘 汤加 味配合西 医治疗 , 效显著 , 报道如下 。 疗 现
麻 杏石 甘汤 加味 中草 药汤 剂 口服 , d为 1 疗 程 , 察 治 疗效 果 及 治 愈 时 间 。结 果 5 个 观
观 察 组 总有 效 率 9. 87
( 47 )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7 . (8 7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 O0 ) 观 察组 治 愈 时 间 ( . 土 1 2 d 短 7/5 , 73 5/5 , p .5 ; 35 .), 于 对 照 组 ( . 士 14 d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46 .) , P< O O ) . 1 。结 论 麻 杏 石 甘 汤 加 味 治 疗 婴 幼 儿 毛 细 支 气 管 炎 能 够迅 速缓 解 喘 憋 、 吸 困 难 等 症 状 , 短 患 儿 病 程 , 少 住 院 时间 。 呼 缩 减 【 键 词 】 支 气 管 炎 / 医药 疗 法 ; 麻 杏 石 甘 汤 / 疗 应 用 ; 止 咳平 喘 ; 儿 童 . 龄 前 关 中 治 学
1 1 临 床资料 .
2 0 一 3 2 O 一 5 阳市 妇 幼保 健 o 7 o / O 9O 岳
院 收治住 院的毛 细 支 气 管炎 患 儿 1 0例 , 入 院 奇 5 按
或不发热, 舌苔薄 , 质淡或红 , 指纹红而浮 , 冬春多发 。
1 3 纳入 标准 ( ) . 1 符合 西 医诊 断和 中 医辨 证分 型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 1 年 月箍 鲞箜 塑 01
! ! ! ! !
!
! !
: ! : ! !
麻杏石 甘汤加 味治 疗婴 幼儿毛 细支气 管炎 疗 效观察
许德权
作 者 单 位 :1 00湖 南 岳 阳 , 阳市 妇 幼 保健 院儿 科 4 40 岳 作 者 简 介 : 德 权 (9 6 , , 许 1 7 一) 舅 主治 医 师 研 究 方 向 ; 儿 呼 吸系 统疾 病 的 诊 断与 治疗 。 小
[] 邢 雅汶 , 钟 陵 , 蕴 英 , . 童扁 桃 体 切 除 术 后 出 血 原 因 分析 6 叶 陈 等 儿 []临 床 d/ # 科 杂 志 ,0 54 3 :3 ,2. J. ,L F 20 ,() 20 2 5 [] 苏 述平 , 红 兵 , 冰. 童 扁 桃 体 术后 不 同处 理 方 式 对 预 防 出 7 姚 王 儿
【 要 】 目的 摘
观 察麻 杏石 甘 汤 加 味 治疗 婴 幼 儿 毛 细支 气 管 炎 的临 床 疗 效 。方 法
将 10例 急 性 毛 细 5
支 气 管炎 患 儿 随 机分 为 观察 组 及 对 照 组 各 7 5例 。 对 照 组 给 予 西 医 常 规 治 疗 . 察组 在 常 规 治 疗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