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习题册B2 概念 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与答案解析
第一章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B和一个力偶M B,且:如图所示;将R B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B。
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A点的主矩是: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A和一个力偶M A,且:如图所示;将R A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A。
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习题4-8.图示钻井架,G=177kN,铅垂荷载P=1350kN,风荷载q=1.5kN/m,水平力F=50kN;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和撑杆CD所受的力。
理论力学(重庆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FA
所以 F A
G b 方向水平向右 G c tan a a G a2 b2 方向指向左上方,且与水平成 arcta1
解:(1)此题临界状态为当A点刚 离地时,滚子在F力作用下处于平 衡状态,此时,F最小。以滚子为 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力多边形为: 则, F G tan 在RT△OGA中,
根据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得:FB与FA 必组成一力偶,因FB必沿铅垂方向, 因此,受力如图: 由题意得:
y
x
FB 8m M1 M 2 0
M 1 M 2 60 kN m 20 kN m FB 5kN 负号表示铅垂向下。 8m 8m
则:
FA FB 5kN
3-1(d)
M O F Fa
3-2
解:将F分别向x轴、y轴投影,得: F Fx F cos 60 15 N ; 2 3F Fy F sin 60 26 N 2
M A F M A Fx M A Fy
Fy
Fx
r 3 Fx r2 1 Fy r2 2 2 0 .2 m 15 N 0.5m 26 N 0.866 0.2m 2 1 .5 N m
解之得:
FAx 0; FAy 192 kN; FB 288 kN
3-12(c)
y
x
FAx FAy FB
解:以AB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建立图示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F 0, F 0 F 0, F F F 0 M F 0,M F 6m F 9m 0
G Fmin FB方向
FB
Fmin
R 2 R h AG 24 G sin G G 20 k N 12 k N OB R 40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理论力学习题册B2 概念 答案
第七章 点的合成运动一、是非题7.1.1动点的相对运动为直线运动,牵连运动为直线平动时,动点的绝对运动必为直线运动。
( X )7.1.2无论牵连运动为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r e a v v v +=都成立。
( √ ) 7.1.3某瞬时动点的绝对速度为零,则动点的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也一定为零。
( X ) 7.1.4当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牵连加速度等于牵连速度关于时间的一阶导数。
( √ ) 7.1.5动坐标系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就是动点的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
( X ) 7.1.6不论牵连运动为何种运动,关系式a a +a a r e =都成立。
( X ) 7.1.7只要动点的相对运动轨迹是曲线,就一定存在相对切向加速度。
( X ) 7.1.8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1)若为常量,则必有=0。
( X ) r v r a (2)若e ω为常量,则必有=0. ( X ) e a (3)若e r v ω//则必有0=C a 。
( √ ) 7.1.9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动点的绝对加速度总是等于牵连加速度与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 X )7.1.10当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一定有科氏加速度。
( X )二、 填空题7.2.1 牵连点是某瞬时 动系 上与 动点 重合的那一点。
7.2.2在 v a 与v e 共线 情况下,动点绝对速度的大小为v r e a v v +=, 在 v a ⊥v e 情况下,动点绝对速度的大小为22r e a v v v +=,在一般情况下,若已知v e 、v r ,应按__r e a v v v += 计算v a 的大小。
三、选择题:7.3.1 动点的牵连速度是指某瞬时牵连点的速度,它相对的坐标系是( A )。
A、 定参考系B、 动参考系C、 任意参考系 7.3.2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t b a s ωsin +=, 且t ωϕ=(其中a 、b 、ω均为常数),杆长为L ,若取小球A 为动点,动系固结于物块B ,定系固结于地面,则小球的牵连速度v e 的大小为( B)。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B
A FAC FBA
P
(l)
(l1)
(l2)
(l3)
图 1-1
1-2 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 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
B
FN1
C
FN 2
P2 P1
FAy
A
FAx
(a2)
(b)
FN1
A
P1
FN
(b2)
C
FN′
P2
(a1)
B
FN1
FN 2
FN
P1
F Ay
FCy
FAx (f2)
C FC′x
FC′y F2
FBy
FBx B (f3)
FAy A FAx
FB
C B
(g)
FAy
FAx A
D FT C FCx
(g2)
FB
B
F1
FB′ B
FAy
A
FAx
(h)
(h1)
P (g1)
FC′y
FT
C
FC′x
P (g3)
D
FCy
FB
F2
C FCx
B
(h2)
A FAx
FAy
FCy
D FAy
A
FAx
(k3)
6
FB
F1
FB′
B B
FD D
(l) FD′ D
A FA
(l1) F2
C
FC (l2)
F1
D
F2
B
A
E
FE
FA
(l3) 或
F1
FB′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B练习册题+解答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二、填空题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
《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习题一一、填空:1、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入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2、周围物体对被研究物体的限制称为被研究物体的(约束)。
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的所有各力(在力系平面内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各等于零)以及(各力对力系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4、力对物体的作用取决于(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
几何条件。
6、可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沿其作用线滑动到刚体上的另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这称为刚体上力的可传性。
习题二一、填空1、汇交力系就是所有各力的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2、平行力系就是所有各力的作用线都(平行)的力系。
3、平面汇交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此(合力)作用线通过(各力的汇交点)。
几何条件。
5、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系中各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6、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各力系平面内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各等于零)。
二、选择1.图示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表示:A。
A 力系的合力等于零B 力系的主矢为RC 力系的合力为RD 力系的主矩不为零三、计算压路机碾子垂W =20KN ,半径R =400mm, 若用水平力P 拉碾子越过高h=80mm 的石坎,问P 应多大?若要使P 为最小,,力P 与水平线夹角应为多大?此时力P 等于多少?解:此题用几何法较简单:(拉过石坎时N A =0)1) 作出力三角形如图示:由图中几何关系: 2)P 沿水平方向: 3) 如图:当P 与N B 垂直时其值最小,此时 KNw 125320=⨯=⨯αsin KN tg w p 154320=⨯=⨯=α5354==-=ααsin ,cos R h RP min=习题三一、填空1、一般情况下,力使物体同时发生移动和转动。
而力偶使物体(单纯的发生转动)。
2、当力偶矩保持不变时,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转),不改变它对(刚体)作用。
理论力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零章 数学准备一 泰勒展开式1 二项式的展开()()()()()m 23m m-1m m-1m-2f x 1x 1mx+x x 23=+=+++!!2 一般函数的展开()()()()()()()()230000000f x f x f xf x f x x-x x-x x-x 123!''''''=++++!!特别:00x =时,()()()()()23f 0f 0f 0f x f 0123!x x x ''''''=++++!!3 二元函数的展开(x=y=0处)()()00f f f x y f 0x+y x y ⎛⎫∂∂=++ ⎪∂∂⎝⎭,22222000221f f f x 2xy+y 2x x y y ⎛⎫∂∂∂++ ⎪ ⎪∂∂∂∂⎝⎭!评注:以上方法多用于近似处理与平衡态处的非线性问题向线性问题的转化。
在理论力问题的简单处理中,一般只需近似到三阶以内。
二 常微分方程1 一阶非齐次常微分方程: ()()x x y+P y=Q通解:()()()P x dx P x dx y e c Q x e dx -⎛⎫⎰⎰=+ ⎪⎝⎭⎰注:()()(),P x dx P x dx Q x e dx ⎰±⎰⎰积分时不带任意常数,()x Q 可为常数。
2 一个特殊二阶微分方程2y A y B =-+ 通解:()02B y=K cos Ax+Aθ+注:0,K θ为由初始条件决定的常量 3 二阶非齐次常微分方程 ()x y ay by f ++=通解:*y y y =+;y 为对应齐次方程的特解,*y 为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
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 (1) 对应齐次方程0y ay by ++=设x y e λ=得特征方程2a b 0λλ++=。
解出特解为1λ,2λ。
*若12R λλ≠∈则1x 1y e λ=,2x 2y e λ=;12x x 12y c e c e λλ=+*若12R λλ=∈则1x 1y e λ=,1x 2y xe λ=; 1x 12y e (c xc )λ=+*若12i λαβ=±则x 1y e cos x αβ=,x 2y e sin x αβ=;x 12y e (c cos x c sin x)αββ=+(2) 若()2000x f a x b x c =++为二次多项式*b 0≠时,可设*2y Ax Bx C =++ *b 0≠时,可设*32y Ax Bx Cx D =+++注:以上1c ,2c ,A,B,C,D 均为常数,由初始条件决定。
大学物理b2习题集(含规范标准答案)
⼤学物理b2习题集(含规范标准答案)⼤学物理B2习题(⼀、电磁学部分1、如图所⽰,真空中⼀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直杆,总电荷为q,试求在直杆延长线上距杆的⼀端距离为d的P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2、⼀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求换新处O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实验证明,地球表⾯上⽅电场不为0,晴天⼤⽓电场的平均场强约为120V/m,⽅向向下,这意味着地球表⾯上有多少过剩电荷?试以每平⽅厘⽶的额外电⼦数表⽰。
(526.6410/cm ?个)解设想地球表⾯为⼀均匀带电球⾯,总⾯积为S ,则它所总电量为00d Sq E S ES εε=?=??rr ò单位⾯积带电量为 E S单位⾯积上的额外电⼦数为19120106.11201085.8--===e Ee n εσ92526.6410/m 6.6410/cm =?=?4、地球表⾯上⽅电场⽅向向下,⼤⼩可能随⾼度变化,设在地⾯上⽅100m ⾼处场强为150N/C ,300m ⾼处场强为100N/C ,试由⾼斯定理求在这两个⾼度之间的平均体电荷密度,以多余的或缺少的电⼦数密度表⽰。
(缺少,721.3810/m ?个)5、如图所⽰,电量1q 均匀分布在半径为1R的球⾯上,电量2q均匀分布在同⼼的半径为2R的球⾯上,2R>(1)利⽤⾼斯定理求出r<1R,1R<r<2R,r>2R区域的电场强度(2)若r>2R区域的电场强度为零,则?1=qq,1q与2q同号还是异号?6、⼆个⽆限长同轴圆筒半径分别为1R和2R,单位长度带电量分别为λ+和λ-。
求内筒的内部、两筒间及外筒外部的电场分布。
解由对称性分析可知,Eρ分布具有轴对称性,即与圆柱轴线距离相等的同轴圆柱⾯上各点场强⼤⼩相等,⽅向均沿径向。
如解⽤图,作半径为r,⾼度为h、与两圆柱⾯同轴的圆柱形⾼斯⾯,则穿过圆柱⾯上下底的电通量为零,穿过整个⾼斯⾯的电通量等于穿过圆柱形侧⾯的电通量。
d d2πS SE S E S E rh==r rr rò侧若10Riq=∑,得=E若21RrR<<,iiq hλ=∑得2πErλε=若2Rr>,0iiq=∑得0=E习题6-9解⽤图p11220(0)(2π0()r RE R r Rrr Rλε<<=<<>)(垂直中⼼轴线向外)7、⼀厚度为d的⽆限⼤平板,平板体积内均匀带电,体电荷密度0外的介电常数均为ε.求平板内、外电场分布.8、两半径分别为R1和R2(R2>R1)带等值异号电荷的⽆限长同轴圆柱⾯,线电荷密度为λ和-λ,求:两圆柱⾯间的电势差V.9、(27页例9.14)如图所⽰,在⼀个接地的导体球附近有⼀电量为q 的点电荷,已知球的半径为R ,点电荷到球⼼的距离为l ,求导体球表⾯感应电荷的总电量q '.10、(10分)⼀根很长的圆柱形铜导线,半径为R ,载有电流I ,设电流均匀分布于横截⾯。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一.是非题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b(杆ABa(球A ))c(杆AB、CD、整体)d(杆AB、CD、整体)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ADB CE Original FigureAD B CEWWFAxF AyF BFBD of the entire frame)a (杆AB 、BC 、整体)b (杆AB 、BC 、轮E 、整体)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e(杆CE、AH、整体)f(杆AD、杆DB、整体)g(杆AB带轮及较A、整体)h(杆AB、AC、AD、整体.第二章平面汇交和力偶系一.是非题1、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2、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
()3、力偶矩就是力偶。
()二.电动机重P=500N,放在水平梁AC的中央,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二章习题答案理论力学第二章习题答案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力的作用原理。
在理论力学的学习过程中,习题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理论力学第二章的习题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一个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加速度为0。
2. 一个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3t+2,求它在t=2s时的速度。
答:将t=2s代入速度变化规律中,得到v=3*2+2=8m/s。
3. 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3m/s²,求它在t=4s时的位移。
答: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1/2at²,将初速度v=2m/s,时间t=4s,加速度a=3m/s²代入,得到s=2*4+1/2*3*4²=8+24=32m。
4. 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初速度为4m/s,位移为20m,加速度为2m/s²,求它的末速度。
答: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公式v²=u²+2as,将初速度u=4m/s,位移s=20m,加速度a=2m/s²代入,得到v²=4²+2*2*20=16+80=96,所以末速度v=√96≈9.8m/s。
5.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2t²+3t,求它在t=3s时的加速度。
答: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所以将速度变化规律v=2t²+3t对时间t求导,得到加速度a=dv/dt=4t+3。
将t=3s代入,得到a=4*3+3=15m/s²。
6.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5t²+2t,求它在t=2s 时的加速度。
答:同样地,将速度变化规律v=5t²+2t对时间t求导,得到加速度a=dv/dt=10t+2。
理论力学(第二版)参考答案上部
理论力学(第二版)参考答案上部(一~三章)第一章1.2写出约束在铅直平面内的光滑摆线上运动的质点的微分方程,并证明该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时,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 解:设s为质点沿摆线运动时的路程,取=0时,s=0S== 4 a (1)设为质点所在摆线位置处切线方向与x轴的夹角,取逆时针为正,即切线斜率=受力分析得:则,此即为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该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时,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为.1.3证明:设一质量为m的小球做任一角度θ的单摆运动运动微分方程为θθθFrrm=+)2(θθsinmgmr= ①给①式两边同时乘以dθθθθθdgdr s i n=对上式两边关于θ 积分得cgr+=θθc o s212②利用初始条件θθ=时0=θ 故cosθgc-=③由②③可解得c o sc o s2-θθθ-∙=lg上式可化为dtdlg=⨯-∙θθθcoscos2-两边同时积分可得θθθθθθθθd g l d g l t ⎰⎰---=--=020222002sin 12sin 10012cos cos 12进一步化简可得θθθθd g l t ⎰-=0002222sin sin 121由于上面算的过程只占整个周期的1/4故⎰-==02022sin2sin124T θθθθd g l t由ϕθθsin 2sin /2sin 0=两边分别对θϕ微分可得ϕϕθθθd d cos 2sin2cos=ϕθθ202sin 2sin 12cos-=故ϕϕθϕθθd d 202sin 2sin 1cos 2sin2-= 由于00θθ≤≤故对应的20πϕ≤≤故ϕϕθϕθϕθθθθπθd g l d g l T ⎰⎰-=-=202022cos 2sinsin 2sin 1/cos 2sin42sin2sin 2故⎰-=2022sin 14πϕϕK d g l T 其中2sin 022θ=K通过进一步计算可得g lπ2T =])2642)12(531()4231()21(1[224222 +⨯⨯⨯⨯-⨯⨯⨯⨯++⨯⨯++n K nn K K1.5解:如图,在半径是R的时候,由万有引力公式,对表面的一点的万有引力为, ①M为地球的质量;可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x为取地心到无限远的广义坐标,,②联立①,②可得:,M为地球的质量;③当半径增加,R2=R+,此时总质量不变,仍为M,此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可求:④由④得:⑤则,半径变化后的g 的变化为⑥对⑥式进行通分、整理后得:⑦对⑦式整理,略去二阶量,同时远小于R ,得⑧则当半径改变 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变化为:。
理论力学习题集册答案解析
理论⼒学习题集册答案解析第⼀章静⼒学公理与受⼒分析(1)⼀.是⾮题1、加减平衡⼒系公理不但适⽤于刚体,还适⽤于变形体。
()2、作⽤于刚体上三个⼒的作⽤线汇交于⼀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种抽象化的⼒学模型,在⾃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作⽤的刚体都是⼆⼒构件。
()5、⼒是滑移⽮量,⼒沿其作⽤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效果。
()⼆.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平衡公理②⼒的平⾏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系公理④⼒的可传性原理⑤作⽤与反作⽤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图。
未画重⼒的物体不计⾃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d(杆AB、CD、整体)c(杆AB、CD、整体))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图。
未画重⼒的物体不计⾃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2 -第⼀章静⼒学公理与受⼒分析(2)⼀.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图。
未画重⼒的物体不计⾃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图可在原图上画。
WADB CE Original FigureAD B CEWWFAxF AyF BFBD of the entire frame)a (杆AB 、BC 、整体 )b (杆AB 、BC 、轮E 、整体)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e(杆CE、AH、整体)f(杆AD、杆DB、整体)g(杆AB带轮及较A、整体)h(杆AB、AC、AD、整体- 4 -第⼆章平⾯汇交和⼒偶系⼀.是⾮题1、因为构成⼒偶的两个⼒满⾜F= - F’,所以⼒偶的合⼒等于零。
()2、⽤解析法求平⾯汇交⼒系的合⼒时,若选⽤不同的直⾓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不同。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解答(赫桐生版)
理论力学(郝桐生)第一章习题1-1.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解:习题1-2.画出下列各物系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解:习题1-3.画出下列各物系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解:第二章习题2-1.铆接薄钢板在孔心A、B和C处受三力作用如图,已知P1=100N沿铅垂方向,P2=50N沿AB方向,P3=50N沿水平方向;求该力系的合成结果。
解:属平面汇交力系;合力大小和方向:习题2-2.图示简支梁受集中荷载P=20kN,求图示两种情况下支座A、B的约束反力。
解:(1)研究AB,受力分析:画力三角形:相似关系:几何关系:约束反力:(2) 研究AB,受力分析:画力三角形:相似关系:几何关系:约束反力:习题2-3.电机重P=5kN放在水平梁AB的中央,梁的A端以铰链固定,B端以撑杆BC支持。
求撑杆BC所受的力。
解:(1)研究整体,受力分析:(2) 画力三角形:(3) 求BC受力习题2-4.简易起重机用钢丝绳吊起重量G=2kN的重物,不计杆件自重、磨擦及滑轮大小,A、B、C三处简化为铰链连接;求杆AB和A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铰A,受力分析(AC、AB是二力杆,不计滑轮大小):建立直角坐标Axy,列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AB杆受拉,BC杆受压。
(2) 研究铰A,受力分析(AC、AB是二力杆,不计滑轮大小):建立直角坐标Axy,列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AB杆实际受力方向与假设相反,为受压;BC杆受压。
习题2-5.三铰门式刚架受集中荷载P作用,不计架重;求图示两种情况下支座A、B的约束反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AC是二力杆);画力三角形:求约束反力:(2)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力三角形:几何关系:求约束反力:习题2-6.四根绳索AC、CB、CE、ED连接如图,其中B、D两端固定在支架上,A端系在重物上,人在E点向下施力P,若P=400N,α=4o,求所能吊起的重量G。
解:(1) 研究铰E,受力分析,画力三角形:由图知:(2) 研究铰C,受力分析,画力三角形:由图知:习题2-7.夹具中所用的两种连杆增力机构如图所示,书籍推力P作用于A点,夹紧平衡时杆AB与水平线的夹角为;求对于工件的夹紧力Q和当α=10o时的增力倍数Q/P。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一.是非题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d(杆AB、CD、整体)c(杆AB、CD、整体))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ADB CE Original FigureAD B CEWWFAxF AyF BFBD of the entire frame)a (杆AB 、BC 、整体)b (杆AB 、BC 、轮E 、整体)c (杆AB 、CD 、整体)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e(杆CE、AH、整体)f(杆AD、杆DB、整体)g(杆AB带轮及较A、整体)h(杆AB、AC、AD、整体第二章平面汇交和力偶系一.是非题1、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2、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
()3、力偶矩就是力偶。
()二.电动机重P=500N,放在水平梁AC的中央,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第2版)习题答案
各章习题(计算题)部分答案第1章 略 第2章2-1 R 3284kN F .=,R cos()2063,.=︒F i ,R cos()1163,.=︒F j 2-2 3162kN T .=,30β=︒ 2-3 482.α=︒,R 496kN x F .= 2-4 11866N 50N x y F .F ==,2230N 40N x y F F ==-, 330N 60N x y F F ==, 44566N 566N x y F .F .==, 2-5 R 0F =2-6(a) 707kN 354kN 354kN Ax Ay B F .F .F .===,,(b) 05kN 5kN Ax Ay B F F F ===,,(c) 933kN 433kN 612kN Ax Ay B F .F .F .===,,(垂直于支撑面,指向简支梁) 2-7 min 15kN F =,N 25kN F =2-8 0866kN 05kN 1kN Ax Ay BD F .F .T ===,, 2-9 N N 1732kN 3464kN 15m A C F .F .AC .===,, 2-10 03436kN AB AC F F .==,2-11 BC F =,Ax F =,Ay F G = 2-12 N 65EF G F =+2-13 N N C D F F =2-14 231N 1155N 231N 845N AB AE BC BD F F .F F .====,,,2-15 (a) 33PF P F B Ay =-=,(b) P F F B A 32== (A F ,B F 方向相反,组成一力偶) (c) 0==B A F F2-16 1F,AB F,OA F =,7kN BC F =- 2-17 1905N 1905N 1905N 1905N Ax Ay Cx Cy F F F F =-===-,,, 2-18 3571N 3571N 3571N 3571N Ax Ay Cx Cy F F F F ==-=-=,,,·312··312·2-19 24kN m M =⋅,1155kN A B F F .== 第3章3-1 2400N Ax F =,1200N Ay F =,8485N BC F .= 3-2 R 0F'=,260N m O M =⋅ 3-3 (a) R F'qa =,221qa M O = (b) R12F'ql =,21ql q M O = 3-4(a) Ax F =,40kN Ay F =,120kN m A M =⋅,N C F = (b) 0=AxF ,25kN Ay F .=-,15kN By F =,D 25kN y F .=3-5 当60α=︒时,min 4AB PrF L= 3-6 0=Ax F ,qa F Ay2=,2qa M A =3-7 (a)2400N Ax F =,1000N Ay F =-,2400N Dx F =-,2000N Dy F = (b)2400N Ax F =-,1000N Ay F =-,2400N Dx F =,2000N Dy F =3-8 Ax F =,Ay F =,Bx F =,By F =3-9 rPLF Ax 2-=,P F Ay =,r PL F Bx 2=,P F By =,r PL F D 2=,P F C 2=3-10 R 32E F qa =-,qa F BD 22= 3-11 23kN Ax Cx F F .=-=-,1kN Ay Cy F F == 3-12 3PF AC -=,0=EF F ,32P F BD -= 3-13 2F F BC=,2F F DE = 第4章4-1 T 20kN F =,104kN OA F .=-,139kN OB F .=- 4-2 254kN m x M .=⋅,146kN m y M .=⋅,0=z M 4-3 0)(=P z M4-4 θαsin sin )(Pa M AB =P 4-5 3C A B WT T T ===4-6 1kN T =,0=Ax F ,750N Ay F =-,500N Az F =-,433N Bx F =,500N BZ F = 4-7 F F F -==61,F F =3,0542===F F F·313··313·4-8 321M a cM a b M +=,a M F Ay 3=,a M F Az 2=,0=Dx F ,a M F Dy 3-=,aM F Dz 2-= 4-9 4kN Ax F =,146kN Az F .=-,79kN Bx F .=,29kN Bz F .=-4-10 5kN Ox F =-,4kN Oy F =-,8kN Oz F =,32kN m Ox M =⋅,30kN m Oy M =-⋅,20kN m Oz M =⋅4-11 (a ) 10412kN N F .=,20213kN N F .=,30375kN N F .= 4-12 )(22221221r r r r x C --=,0=C y4-13 (a ) 589mm C x .=-,0=C y (b ) 797mm C x .=,349mm C y .= 4-14 )(22221221r r r r x C --=,0=C y4-15 0Ax F =,121(P )2Ay F P =-+,21P 2Az P F =+,0Cx F =,0Cy F =,22Cz P F =第5章5-1 min F =,s arctan f α= 5-2 )()m m sin +cos -P F αϕθϕ=,m θϕ=5-3 (1) A 先滑动,(2) A 、B 一起滑动 5-4 能保持平衡,S 201N F = 5-5 223.0=f5-6 3πarcsin 43πff α=+5-7 1s sin cos P F f αα=-,2s sin cos PF f αα=+,故21F F >5-8 min 845kN Q .= 5-9 435N P .=5-10 θ≤9926.︒5-11 120cm x >5-12 s 2(sin cos )Q R f L αα⋅+≤P ≤s 2(sin cos )Q Rf L αα⋅-5-13 min 1475N P .=5-14 4961N m .⋅≤C M ≤7039N m .⋅ 5-15 11cm b <5-16s s sin cos cos sin f Q f αααα-+≤P ≤s s sin cos cos sin f Q f αααα+- 5-17 arc ϕ=·314··314·5-18 500N P = 5-19 s f ≥15.0 5-20 75mm b .< 第6章6-1 (cos sin )x v lk kt kt =-,(cos sin )y v lk kt kt =-+; )sin (cos 2kt kt lk a x +-=,)sin (cos 2kt kt lk a y --= 6-2 (1) 0=s ;v R ω=;0a τ=,2n a R ω=(2) R s 23=;12v R ω=;2a ωτ=,2n 14a R ω= (3) R s =;0v =;2a R ωτ=-,n 0a =6-3 直角坐标法:t R x ω2cos =,t R y ω2sin =;2sin2x v R t ωω=-,2cos2y v R t ωω=; t R a x ωω2cos 42-=,t R a y ωω2sin 42-=自然坐标法:t R s ω2=;2v R ω=;0a τ=,2n 4a R ω= 6-4 ()sin M x l b t ω=+,()cos M y l b t ω=-;22221()()M M x y l b l b +=+-6.52222()1()x a y b l l-+=+6-6 22)sin (cos h t r l t r x B +-+=ωω,h y B -=6-7v =322xb u a -= 6-8 )cos sin arctan(00tr h tr ωωθ-=6-9 当0s t =时,157cm s M v ./=;0M a τ=,n2617cm s M a ./=当2s t =时,0M v =;2123cm s M a ./τ=-,n0M a =6-10 C x =C y =2C avv l=6-11 t e R t e y ωω222cos sin -+=;[cos v e t ωω=6-12 02cos4m x .t =;0566m s v ./=-;22263m s a ./=-6-13 0arctan rad v tbϕ=;02220rad s bv /b v t ω=+6-14 225t =ϕ;120m s v /=;236000m s n a /= 6-15 8rad s /ω=;2384rad s ./ε=-6-16 转轴O 的位置位于正方形的中心;1rad s /ω=,21rad s /ε=6-17 12C v r ω=;n 214C a r ω=,12C a r ετ=·315··315·6-18 12m s M v ./=;n 272m s M a ./=,206m s M a ./τ= 6-19 0377m s C v ./=6-20 2225000rad s /dεπ=;25922m s a ./= 6-21 32rad .ϕ=6-22 12mm h =6-23 02=ω,222r lb ωε-=6-24 02m s AB v ./=,2005m s AB a ./=;02m s C v ./=,n 20267m s C a ./=,2005m s C a ./τ=6-25 2012ωr a =,方向沿1AO ;2024ωr a =,指向轮心第7章7-1 x'vt =,cos()a kt y'ϕ=+,轨迹方程为cos()ky'a x'vϕ=+ 7-2 2cos M v R ωϕ=,方向水平向左 7-3 (a )2309rad s ./ω=; (b )2182rad s ./ω=7-4 (1)34OC v b ω=,34C lv v b=;(2)234K v a b = 7-5 当0ϕ︒=时,0v =;当30ϕ=︒时,100cm s v /=,向右;当90ϕ︒=时,200cm s v /=,向右7-6 126m s BC v ./=;2274m s BC a ./= 7-7 10cm s CD v /=;2346cm s CD a ./= 7-8 a a =7-9 3v ω=,方向向上7-10 1.732rad /s ω=,28.66rad /s ε=- 7-11 0.173m /s v =,20.05m /s a = 7-12 0.173m /s M v =,20.35m/s M a =7-13 πcos 15sin BC nr v αβ=7-14 23CD r v ω=;29310ωr a C D =7-15 a 3465mm s v ./=;21400mm s CD a /=第8章8-1 122v v r ω-=,122O v v v +=8-2 156cm s C v ./=,17cm s D v /=·316··316·8-3 877cm s C v ./=8-4 375rad s OB ./ω=,I 6rad s /ω=8-5 600mm s A v /=,200mm s B v /=,s C v /=;4rad s 3ABC /ω=,05rad s BD ./ω= 8-6 2rad s AB /ω=,2578rad s AB ./ε=-;667rad s BC ./ω=-,21926rad s BC ./ε=8-7 2()C A Rv a R r r=-,2Bx C a a τ=,2(2)()C By R r v a R r r -=- 8-8 2022ωr a B =,20211ωε=B O 8-9 032C v r ω=,20123ωr a C =8-10 01.15v l ω=8-11 16186rad s O C ./ω=,127817rad s O C ./ε=-8-12 s CD v /=,22m s 3CD a /= 8-13 n 2400cm s B a /=,21705cm s B a ./τ=-,21705cm s C a ./=-8-14 34e OC v v OB b ω==,OC ε=;12E v v =,E a = 8-15 21960mm s B a /=,298rad s AB ./ε=8-160C v ω,方向向左;rR B O 01ωω=,逆时针转向8-17 22()C Rv a R r =-,B a =8-18 n 202B a a ω=,2002)B a a ετ=-8-19 330ωω=B ;209)349(10ω+-=B a 8-20 2m s B v /=,2828m s C v ./=,28m s B a /=,21131m s C a ./= 第9章9-1 rgf=max ω 9-2 min 67r min n /=9-3 1v =9-4 0cos cos sin v x b kt kt k α=+,0sin sin vy kt kα=9-5 0cos x v t α=,201sin 2y v t gt α=+·317··317·9-6 0(1e )kt v s k-=- 9-7 202s t .=,707m s .= 9-8 172N F .=9-9 )(22g a amL F AC +=ω,)(22g a a mL F BC -=ω9-10 max 584kN F .=,min 536kN F .=9-11 g f f a ααααsin cos cos sin -+=,N cos sin W F f αα=- 9-12 )cos 1(200t m F t x ωωυ-+=第10章10-1 (a ) 12p mL ω=,方向水平向右;(b ) p mR ω=,方向水平向右;(c ) p me ω=,方向垂直于OC 的连线;(d ) C p mv =,方向水平向右10-2 30N x F =10-3 11221022a gP P P P F -++= 10-4 11r 12m v v v m m =++10-5 0(sin cos )v t g f'αα=-10-6 12(54)2l p m m ω=+,方向与曲柄垂直且向上 10-7 t m m l m x m m kx ωωsin 1211+=++10-8 2R s =10-9 (1) 3123123(22)cos ,2()C P L P P P L tx P P P ω+++=++ (2) 12123(2)sin ;2()C P P L t y P P P ω+=++2321max 222ωL gP P P F Ox ++=10-10 椭圆 2224l y x =+10-11 (1) 2sin G Wx l t P W Gω+=++ (2) 2m a x 2x G W F l g ω+=10-12 向右移377cm . 10-13 33(sin )cos ox R F m g m a r θθ=+,1233()(sin )sin oy RF m g m g a m g m a rθθ=+-++ 10-14 21212)(m m gm m f b m a ++-=·318··318·10-15 17cm A s =,向左移动;9cm B s =,向右移动 10-16 2max12(2)2ox r F F G G gω=++10-17 24(cos sin )3Ox mR F ωϕεϕπ=-+,24(sin cos )3Oy mR F mg ωϕεϕπ=+- 第11章11-1 (a ) ω2031ml L =,(b ) ω2021mR L =,(a ) ω2023mR L =11-2 208m s a ./=,2862kN T F .=,4626kN Oy F .=11-3 (1) ωωω22231ml mR Ml L O ---=,(2) ωω2231ml Ml L O --=11-4 θω22sin )312(l M m L O +=11-5 480r min n /=11-6 022ωωmr J ma J z z ++=11-7 0N 0Pr F fgt ω= 11-8 211212122()()R M R M'm m R R ε-=+11-9 )()(2212J i J gPR R PR Mi a ++-=11-10 t P P gkl)3(3cos210+=δϕ11-11 gR RW g J R W M a 2101sin +-=α,1T 1sin W F W a g α=+ 11-12 g J r m r m r m r m O++-=2222111122ε11-13 g R m r R m r R m a )()()(2222121ρ++++=,)()()(22221212ρρ+++-=R m r R m g m m Rr F11-14 v =T 13F mg =11-15 θsin 74g a =,θsin 71mg F -= 11-16 g a C 355.0=11-17 3)(2121m m gm m f F a ++-=·319··319·11-18 gr M R m r m R fm r m a 2222121ρ++-=,T 11A F m g m a =-,2T 2B m RF fm g a r=+11-19 2N 22sin 12D QL F a Lα=+,αcos g a Cx =,22212sin 12L a g a a Cy +=α 11-20 N 3633N B F .=11-21 P F F x O x O 516.021==,P F y O 434.11=,P F y O 164.12=第12章12-1 )cos 1(0ϕ+=mgr W AB ,)sin (cos 0θϕ-=mgr W AC 12-2 129904J F W .=,10500J f W =- 12-3 12206J W .=-,23206J W .=,031=W 12-4 (a) 2216T ml ω=,(b) 2234T mR ω=,(c) 2214T mR ω=,(d) 234C T mv =,12-5 10J W =重,503J W .=重12-6 θω222sin 61ml T = 12-7 21s s hf += 12-8 2122)cos (sin 2m m f gr m M r++-=ααϕϕω12-9 v=12-10 A v =12-11 A v =12-12 v =11/sin M R W a g W Wα-=+12-13 C v =45C a g =12-14 98N F .= 12-15 θωsin 3632121l g m m m m ++=,θεcos 23632121lgm m m m ++=12-16 C v =321321843)43(m m m gm m m F +++=12-17 (1) 2211)3()sin (2Rm m gR m M +-=αε, (2) R m m gR m M m F Ox )3(2)2sin cos 6(2121++=αα; ααsin )3()sin 3(21212⋅+++=Rm m gR m M m g m F Oy·320··320·12-18 v =m khmg a 34-=,41s 36F kh mg =+ 第13章13-1 αsin 32g a =13-2 g a 32=,T 3WF =13-3 Q P Pg a 322+=,QP PQF 32+=13-4 g P T a 3cos 2α=,N sin F P T α=-,s 1cos 3F T α= 13-5 22233cos sin 3()sin 2b a g b a ϕϕωϕ-=-13-6 445N ADF .=,54N BE F =13-7 2222(sin )cos sin J mr mr M ϕϕϕϕϕ++= 13-8 2222143)2(43ωr m gr m m M -+=,2143ωr m F Ox -=,4)2()(22121ωr m m g m m F Oy +-+= 13-9 0β=︒时,2329N Ax F =-,1382N Bx F =,1962N Ay By F F .==180β=︒时,12238N Ax F .=,592N Bx F =-,1962N Ay By F F .==13-10 2023ωmr F Ax -=,mgr F Ay =,20221ωmr F Bx =,mgr F By =13-11 g a a C x C 1712==,mg F 175= 13-12 l g 791=ε,lg 732-=ε,0=Ox F ,mg F Oy 72=第14章14-1 ctg 2P /Q /ϕ= 14-2 (3ctg 2)Ax F /P θ=14-3 A F P /=14-4 ctg Q P θ= 14-5 450N Q P /==14-6 12F F l =/2(cos )a ϕ14-7 05kN 21kN m Ax Ay A F F m ===⋅,,14-8 1866kN P .=14-9 2()F lx a k b=+14-10 2(kN)Ax F =, 3.804(kN)Ay F =,24(kN m)A M =-⋅,18.588(kN)B F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点的合成运动一、是非题7.1.1动点的相对运动为直线运动,牵连运动为直线平动时,动点的绝对运动必为直线运动。
( X )7.1.2无论牵连运动为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r e a v v v +=都成立。
( √ ) 7.1.3某瞬时动点的绝对速度为零,则动点的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也一定为零。
( X ) 7.1.4当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牵连加速度等于牵连速度关于时间的一阶导数。
( √ ) 7.1.5动坐标系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就是动点的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
( X ) 7.1.6不论牵连运动为何种运动,关系式a a +a a r e =都成立。
( X ) 7.1.7只要动点的相对运动轨迹是曲线,就一定存在相对切向加速度。
( X ) 7.1.8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1)若为常量,则必有=0。
( X ) r v r a (2)若e ω为常量,则必有=0. ( X ) e a (3)若e r v ω//则必有0=C a 。
( √ ) 7.1.9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动点的绝对加速度总是等于牵连加速度与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 X )7.1.10当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一定有科氏加速度。
( X )二、 填空题7.2.1 牵连点是某瞬时 动系 上与 动点 重合的那一点。
7.2.2在 v a 与v e 共线 情况下,动点绝对速度的大小为v r e a v v +=, 在 v a ⊥v e 情况下,动点绝对速度的大小为22r e a v v v +=,在一般情况下,若已知v e 、v r ,应按__r e a v v v += 计算v a 的大小。
三、选择题:7.3.1 动点的牵连速度是指某瞬时牵连点的速度,它相对的坐标系是( A )。
A、 定参考系B、 动参考系C、 任意参考系 7.3.2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t b a s ωsin +=, 且t ωϕ=(其中a 、b 、ω均为常数),杆长为L ,若取小球A 为动点,动系固结于物块B ,定系固结于地面,则小球的牵连速度v e 的大小为( B)。
A、 ωLB、 t b ωωcosC、 t L t b ωωωωcos cos +D、ωωωL t b +cos第八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一、是非题8.1.1刚体运动时,若已知刚体内任一点的运动,则可由此确定刚体内其它各点的运动。
(X)8.1.2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其上任意一点的轨迹为平面曲线。
(√)8.1.3平面图形的速度瞬心只能在图形内。
(X)B8.1.4当平面图形上A、B两点的速度v和v同向平行,且AB的连线不垂直于v和v,则此时图形作瞬时平动,vA B A BvA=。
(√)8.1.5平面图形上A、B两点的速度v和v反向平行的情形是不可能存的。
(X)A B8.1.6已知刚体作瞬时平动,有ω=0,因此必然有0=α。
(X)8.1.7刚体作瞬时平动时,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都是相等的。
(X)8.1.8只要角速度不为零,作平面运动的刚体上的各点一定有加速度。
(X)8.1.9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平面图形内两点的速度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相等。
(X)二、填空题8.2.1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简化为一个___平面图形_____________在自身平面内的运动。
平面图形的运动可以分解为随基点的___平动_____和绕基点的___转动___。
其中, _平动__部分为牵连运动,它与基点的选取__有____关;而______转动_____部分为相对运动,它与基点的选取___无___关。
8.2.2如图8.1所示,圆轮半径为R,沿固定平面只滚不滑,已知轮心速度为v,选轮心为基点,则图示瞬时轮缘上M点牵连速度的大小为Ov O,相对速度的大小为v MO=Rω=v O,方向在图上标出。
8.2.3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板在其自身平面内运动。
在图8.2所示瞬时,已知A点的速度大小为v A,沿AC方向,B点的速度沿CB方向,则此时三角板的角速度大小为C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Av2v e==v O8.2.4如图8.3所示,塔轮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外轮半径为R ,内轮半径为r ,轮心的速度和加速度为v O 、a O 。
则外轮缘上A 、B 、C 、D 四点的加速度分别为____________=A a , ,, 。
____________=B a ___________=C a ____________=D a三、选择题8.3.1某瞬时,平面图形(图8.4)上任意两点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则此时该两点连线中点D 的速度为( B )。
A. B. B A D v v v r r r +=()2B A D v v v rr r +=C. ()2B A D v v v r r r −=D. ()2A B D v v v rr r −=8.3.2三角形板DCE 与等长的两杆AD 和BC 铰接如图8.5所示,并在其自身平面内运动。
图示瞬时杆AD 以匀角速度ω转动,则E 点的速度和板的角速度为( A )。
A. 0,==CDE C E v v ωB. 0,≠=CDE C E v v ωC. 0,=≠CDE C E v v ωD. 0,≠≠CDE C E v v ω8.3.3若v A 和v B 都不等于零,则以下各图中图( d )8.3.4有一正方形平面图形在自身平面内运动,则图(a )运动是B的,图(b )的运动是 A 的。
A .可能;B .不可能;C .不确定。
(a ) (b )v DB v D第九章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一、是非题9.1.1不受力作用的质点,将静止不动。
( X ) 9.1.2质量是质点惯性的度量。
质点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
( √ ) 9.1.3质点在常力(矢量)作用下,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 X ) 9.1.4一个质点只要有运动,就一定受有力的作用,而且运动的方向就是它受力的方向。
( X )第十章 动量定理一、是非题10.1.1 一个刚体,若其动量为零,该刚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X ) 10.1.2 质心偏离圆心的圆盘绕圆心作匀速转动,其动量保持不变。
( X ) 10.1.3 质点系不受外力作用时,质心的运动状态不变,各质点的运动状态也保持不变。
( X ) 10.1.4若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则其中每一部分的动量都必须保持不变。
( X ) 10.1.5质点系的动量一定大于其中单个质点的动量。
( X ) 10.1.6若质点系内各质点的动量皆为零,则质点系的动量必为零。
( √) 10.1.7若质点系内各质点的动量皆不为零,则质点系的动量必不为零。
( X )二、填空题10.2.1在图10.1系统中,均质杆、OA AB 与均质轮的质量均为,OA 杆的长度为,m 1l AB 杆的长度为,轮的半径为2l R ,轮沿水平面作纯滚动。
在图示瞬时,杆的角速度为OA ω,整个系统的动量为2/51ωml 水平向左 。
10.2.2两匀质带轮如图10.2所示,质量各为m l 和m 2,半径各为r 1和r 2,分别绕通过质心且垂直于图面的轴O 1和O 2转动,O l 轮的角速度为 1ω,绕带轮的匀质带质量为m 3,该质系的动量是过 0 。
图10.210.2.3 均质杆长l , 如图铅垂地立在光滑水平面上,若杆受一微小扰动,从铅垂位置无初速地倒下,其质心C 点的运动轨迹为AB 直线 。
三、选择题10.3.1 人重P ,车重Q ,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人可在车上运动,开始时静止。
则不论人采用何种方式(走、跑)从车头运动到车尾,系统的③ 。
①位移是不变的; ②速度是相同的; ③质心位置是不变的; ④末加速度是相同的。
10.3.2 已知三棱柱体A 质量为M ,小物块B 质量为m ,在图示三种情况下,小物块均由三棱柱体顶端无初速释放,若三棱柱初始静止,不计各处摩擦,不计弹簧质量,则运动过程中 ⑤ 。
①图(a)所示系统动量守恒; ②图(b) 所示系统动量守恒;③图(c) 所示系统动量守恒; ④图示三系统动量均守恒;⑤图示三系统动量均不守恒。
10.3.3 若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在某段时间内在固定坐标Ox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则在这段时间内 ② 。
①质点系质心的速度必保持不变;②质点系动量在x 轴上的投影保持不变;③质点系质心必静止不动。
10.3.4 一圆盘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处于静止,如图10.3所示。
当它受图示力偶(F ,F ,)作用后, ① 。
①其质心C 将仍然保持静止; ②其质心C 将沿图示x 轴方向作直线运动; ③ 其质心C 将沿某一方向作直线运动; ④其质心C 将作曲线运动。
10.3.5 如图10.4所示两个相同的均质圆盘,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圆盘的不同位置上,各作用一水平力F 和F ,,使圆盘由静止开始运动,设F =F ,,问哪个圆盘的质心运动得快③ 。
①A 盘质心运动得快; ②B 盘质心运动得快;③两盘质心运动相同。
图10.3 图10.4第十一章 动量矩定理一、是非题11.1.1质点系对于某固定点(或固定轴)的动量矩等于质点系的动量M v c 对该点(或该轴)的矩。
( X ) 11.1.2平动刚体对某定轴的动量矩可以表示为:把刚体的全部质量集中于质心时质心的动量对该轴的矩。
( X ) 11.1.3 如果质点系对于某点或某轴的动量矩很大,那么该质点系的动量也一定很大。
( √ ) 11.1.4 若平面运动刚体所受外力系的主矢为零,则刚体只可能作绕质心轴的转动。
( X ) 11.1.5 若平面运动刚体所受外力系对质心的主矩为零,则刚体只可能平动。
( X ) 11.1.6 圆盘沿固定轨道作纯滚动时, 轨道对圆盘一定作用有静摩擦力。
( √ )二、选择题11.2.1均质直角曲杆OAB 的单位长度质量为ρ,OA=AB =2l ,图示瞬时以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绕O 轴转动,该瞬时此曲杆对O 轴的动量矩的大小为( C )。
A. 10ρl 3ω/3B. 10ρl 3α/3C. 40ρl 3ω/3D. 40ρl 3α/311.2.2三个均质定滑轮的质量和半径皆相同,受力如图11.1所示。
不计绳的质量和轴承的摩擦。
则图( a )所示定滑轮的角加速度最大,图( c )所示定滑轮的角加速度最小。
11.2.3如图11.2所示刚体的质量m ,质心为C ,对定轴O 的转动惯量为J O ,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为J C ,若转动角速度为ω,则刚体对O 轴的动量矩为 ② 。
① mv C·OC;②J Oω;③J Cω;④J O2ω。
F=1kN G=1kN G12(a) (b) (c)图11.1 图11.2三、填空题11.3.1杆AD由两段组成。
AC段为均匀铁,质量为m;CD段为均匀木质,质量为M,长度均为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