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等生·高考语文专题11: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中等生·高考语文专题11: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中等生�高考语文专题11: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2.“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3.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惜别[宋] 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

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

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

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4.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5.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人物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6分)6.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的。②建功报国。有抒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 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
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
内容。
(4)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 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 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 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 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 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 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口提示——【高考金题速传真】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

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

关口金题—【考纲知识精解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军城早秋 严 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

【解析】从诗歌中“汉关”、“朔云”、“边月”、“西山”、“飞将”、“沙场”等典型意象的使用,结合试题下面的注解,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回想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写作内容,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热情、奋勇杀敌的豪壮、戍边将士的乡愁、黩武开边的厌恶、奇丽风光的惊叹等感情。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对象燕子。

B. 诗的颔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D(2)示例:①同意。

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②不同意。

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

(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D项,“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错误。

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

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

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②病来,病愈之后。

③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次句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愉悦转为感伤。

B.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

D.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十分灵动;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答案】(1)C(2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得意,而自己客居他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流露思乡心切之愁。

②迟暮之憾: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③失意之恨:蝉的得意反衬诗人的失意,“秋风发上生”含年华空迸,一事无成的失意之恨。

【解析】【分析】(1)A项,“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

B项,“自娱”应为“自我排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

D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情”,不是“以景结情”。

故选C。

(2)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颔联写诗人梦后倚楼。

梦中可以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

颈联是这首诗的精华,富有情韵,从忆想回到现实,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 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 为予窄。
【注】雪堂迁客:即苏轼。
作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 简要分析。
• (14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
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②翁,苏轼自称
种瓜喻高韬远引。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曲表达了作者矛盾心理和愁闷苦楚的思想。(步 骤一)作者先写为求功名一生劳苦奔波而生厌倦退隐之念,后又说 无论地位高低都有苦处。(步骤二)从而表现了他想退又想留的矛盾 心理和愁闷苦楚的思想情怀。(步骤三)
• 1、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 低也不拔高。 • 2、分析评价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 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 3、要注意正确、全面。 • 4、多是把“评价古诗作者观点态度”融合 到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之中来考查。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古人评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你认为呢? 同意。本诗通篇洋溢傲岸之气。(步骤一)
前两句写诗人早上上空泠峡的情景:“猎猎”二字写出风之劲猛, “五更”说明时间之早,“牵缆”暗示溯流之难,前两句着力写船 行之艰难,衬托出诗人迎难而上的气概; 第三句“惯行不解愁风水”写自己常年奔波在外,已不知为风浪发 愁,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常年漂泊,历经坎坷,而“不解”一词表 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从容淡定的心态;“只卧听”紧承上句,写诗 人对于艰难险阻都不放在眼里,等闲视之,一个“只”字更见诗人 无所畏惧的傲岸之气。(步骤二)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语文之诗歌鉴赏练习题一、题型归类练习:(一)鉴赏形象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二)鉴赏语言题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三)鉴赏表达技巧题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四)点评思想内容题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3(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方面)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3(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方面)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

一般不单独设题,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来考查。

基础储备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到了唐代,因为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诗句。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持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表达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因为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所以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2)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解析】【分析】(1)本题,“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

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

“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

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

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

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

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含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含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含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第14讲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 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贾岛①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⑴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梁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南宋诗人。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整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共50题

【整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共50题

【整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齐安郡晚秋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柳岸风来、影树稀疏的村野风光,展现了一种闲静安居的生活情调,呼应了主题。

B.杜牧自称自己的家就像村夫居所,“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C.云容水态、啸志歌怀的自如与雨暗残灯、酒醒孤枕的孤独略显矛盾,说明诗人心底尚存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D.整首诗围绕“晚秋”精心串起,渲染自然秋意,在传统的悲秋调子里又逸出一些俊爽之气。

2.与作者的《赤壁》一诗相比,这首诗里写到的赤壁之战在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答案】1.B2.《赤壁》通过赤壁之战的史实和对周瑜的评论寄寓吊古之意,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

本诗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典故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垂钓进行对比,借典故表达诗人获得超脱世事的觉醒心态、观照人生的审美眼光。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错误,因为在这里诗人是写居住的寂静,苍茫。

说的是日子还过得去。

没有写到自己的愤懑之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赤壁》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所以通过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从而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

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

③招魂,即《楚辞·招魂》。

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

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

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

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解析】【分析】(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故选D。

(2)“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

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四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题-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

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四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题-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范仲淹①西湖载客恣游从②,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③。

[注]①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

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

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

②从:同“纵”,放任。

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

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并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的内涵。

解析:B[“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不正确,“半佛宫”应该是指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

故选B。

]2.“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但这首诗却似乎有“乐”无“忧”,对此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解析:“湖上参差半佛宫”,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诗人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这是为百姓解“忧”。

“万户千门尽郁葱”,如今看到当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作者十分欣慰,这才“乐”上心头。

诗中的“乐”和忧是分不开的。

“却惭何道继文翁”,诗人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心生“忧”情。

综上可知,这首诗仍然体现了诗人心系百姓、心忧天下、效力家国的深厚情怀,与他“先忧后乐”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答案:①诗人曾通过不懈努力,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为百姓解“忧”;如今看到当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十分欣慰,这才“乐”上心头。

②即便如此,诗人仍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找准角度,分析结构。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看注释, 从题目中的“戏赠”来看,这首诗的语言应该是诙谐幽默的;结 定基调 合注释①也能看出这一点。 这首诗的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 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 品词句, 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 悟感情 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 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 看背景, 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 巧判断 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第三步,汇总角度,组织答案。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 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 内 内 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 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 涵 容 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 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 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思乡 怀人 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舍”“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忆”“寄”“行”“思 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 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 标 秋 、 重 阳 、 除 夕 等 节 日 情 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 志 名。②常见意象:月亮、 感 幽 怨 之 情 。 或 表 达 人 生 感 秋风、秋霜、杜鹃、猿 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啼、沙鸥、孤雁、浮云、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危栏等 幽怨愤慨之情
诗歌题材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咏物 言志 诗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 寓 内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 内 意 ) 、托物喻理、托物讽 ①从具体描写 涵 托作者思想感情 容 世 的方法看,主 要是正面描写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绘形绘色)与 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 侧面烘托。②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国 家 。 ② 寄 寓 高 尚 的 节 从表现手法 特征、功能进行刻画, 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看,主要是比 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标 情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喻(比况)、象 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志 感 华 易 逝 与 理 想 破 灭 的 哀 征、拟人和对 咏。②从题目上来看, 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 比。③从抒情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 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 方法看,主要 以“咏某物”“题某 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 是托物言志 物”“某物吟”等为题 冷嘲热讽 目形式

高三诗歌鉴赏:评价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高三诗歌鉴赏:评价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实战演练2 1)请翻译小序:
元丰三年(1082)三月七日,我在沙 湖的路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 处)遇到了大雨。有雨具的人都先 行离开,剩下的人进退都感觉困难, 惟独我不觉得。不久天气放晴了, 所以我创作了这首词。
2)你是怎样看待“也无风雨也无睛” 这句词所表现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的?
参考:非常认可这句所表现的人生 态度。因为这句中的“风雨”和“ 晴”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也指 政治上和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晴, 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而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具备的。
如果从评价的角度,可以问: “你是怎样看待词人对待风波 险阻的胸怀的?” 回答可以是:“词人对待风波 险阻的胸怀是达观、豪迈的, 这一态度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我非常认可。”
如果从理解的角度来命题的话 ,可以问:“三四两句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就是:“表达了诗人和友 人的惜别深情。”
进一步理解如何评价 什么是现代观念?
现代观念应该是指符合社会发展和 人的发展的观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中的精华。 可以包括追求和平与发展、追求真 善美、追求美好人生、文明自由平 等博爱、爱国主义等。
进一步理解如何评价
二是“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 限”。 主要是指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 的积极方面,即优点、好处、作 用、意义等。
在理解的基础上
实战演练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 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 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 际的碧水,西风萧萧,天地间一派浓 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 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 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实战演练1 1)请翻译这第二首小令
2)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 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 答: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关键要结合自己点 出喜欢的原因,即对两篇作品的意境和思想 情感给予准确的评价。 参考: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 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 ,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 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 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 乐观的情怀。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开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箱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王徽之(公元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解析】【分析】(1)两首诗都是写竹,是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道院竹繁教略洗”“篱外清阴接药阑”,写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自向琅矸节下书”“粉节霜筠漫岁寒”,用竹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2)《洗竹》是唐代诗人王贞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具有远大的抱负和高雅的情怀。

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这首诗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咏史(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张,指金日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

②七叶,七代。

珥,插。

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

③冯公,即冯唐,汉宣帝时人,才能卓越而不被重用。

1、这首诗其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

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感事”,批判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请加以简析。

[赏析及答案]左思,字太冲,西晋人。

曾作《三都赋》,时有“洛阳纸贵”之誉。

其诗感情激烈,用语朴质,在当时文学中别具一格,被称为“左思风力”。

左思曾作《咏史》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借“咏史”之名,对当时的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用人上的“九品中正制”提出了批判和抨击。

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了对比、比兴手法,把百尺苍松和径寸之苗作了比较,一高一低,一贵一贱,这样对比,为下文评说积蓄了充分的声势。

接着,揭露了处于寒门、贵族之分如此严峻的“地势”之下,无才者因门阀之高而异常显赫,有才者因地位之低而终身坎坷的社会现实。

总的说来,这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无情地鞭挞和抨击,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愤慨和不满。

1、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第二层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相反的事例,具体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由来非一朝”。

三个层次的中心是第二层。

2、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详解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详解

例3
• 台城 韦庄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问】“六朝如梦鸟空啼”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感慨?
参考
• “六朝如梦鸟空啼”写在霏霏细雨中、如茵 碧草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当 年豪华壮丽的台城现在已经成为历史遗迹, 荒凉颓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发出 欢乐的啼鸣(步骤一)。作者运用比喻、对 比、联想的方法。抒发了忧国之情,担心唐 王朝会重演六朝悲剧,缥缈的意境中流露出 浓重的伤感情绪(步骤三) 。
例8
• 谢亭送别 许浑 •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问】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
• 本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步骤一)。 这首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 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步骤二 )。本诗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 绪,后联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 笔法富于变化(步骤三)。
参考
•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 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 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 ,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例17
• 江城子 欧阳炯 •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 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 【问】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例6
• 看叶 罗与之 •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 【问】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 中的“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趣?
考参
• 一是说,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 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说绿 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通过这一 包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 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附众 人的审美趣味。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含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第14讲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 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贾岛①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⑴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梁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南宋诗人。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⑴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

②累:无罪被迫而死。

③杜若:一种芳草。

⑴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e 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夜阑风静�e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

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

②摇落:零落。

⑴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9、(江西省白鹭洲中学2012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耶溪泛舟孟浩然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①此诗为诗人在长安求仕未成,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时所作。

②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相传西施曾在溪畔浣纱。

③落景:落日。

④轻桡:轻舟。

桡,船桨。

⑤水物:指水中生物。

⑥容与:谓自得也。

”⑦脉脉:相对而视的样子。

(1)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简析“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诗所表现的生活情景。

(4分)参考答案 1.解析: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这要紧扣题目中的“晚”和“望”字,并结合全诗来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主要指出这两句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并指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不要忽视诗歌所给的注解。

答案:⑴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

⑵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