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 5 治神 :本病早期,邪毒犯神,宜清热解毒,定心安神, 宜用龙骨,牡蛎,栀子,连翘,莲子心等;中期痰热扰 神,宜清热涤痰,开窍安神,可用黄连,胆星,远志, 天竺黄等;后期耗伤心神,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可 选茯神,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
• 6 本病早期,邪毒侵心,风热为主者当以银翘散等主之; 湿热较重者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感受暑邪者清暑益 气汤、银翘宣湿汤等方;火热较盛者加味黄连解毒汤加 减。(续接)
• 在疾病早期,六淫邪毒,“始伤肺,继传心包”。心肺两 脏,皆位于胸中上焦,相邻而居,安危与共。
• 热毒之邪,易滞气、犯血、扰神。痰浊、瘀血阻滞于内, 皆可令气机运行不畅。
• 《重订通俗伤寒论》“热陷包络神昏,非痰迷心窍,即瘀 阻心孔”。
3
•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神气怯弱,感受邪毒,易犯心 扰神;内生痰浊,可蒙闭心窍,扰乱心神;血行不畅,瘀 阻心神,脉道不利。心神被扰,不能自主,则神不安宁, 可见心悸怔忡,脉涩、结代等证。
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疾病耗气伤阴为主要病理变化, 病程中或邪实正虚、或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 • 全过程中始终表现着正邪盛衰和阴阳消长的病理变化。 中、后期往往累及多个脏腑。在治疗上,强调心病治心 而不专于心,扶正祛邪、调整脏腑以利于心。
2
• [病机]
• 外感六淫邪毒,诸如风热、暑湿、暑热及疫毒等,均可经 过肺胃之门户而侵犯心脏,损及于心。 《婴童百问·慢惊》 篇云:“小儿体性多热,若感风邪则风热搏于脏腑,其气 郁愤,内乘于心,令儿神志不定,故发为惊,若惊甚不已, 则悸动不定,是为惊悸之病。”
一般急性期以实证为主,恢复期、慢性期以虚证为主,后 遗症期常虚实夹杂。
• (2)辨轻重 • 2.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振心阳、养心固本
6
• 3.证治分类 • (1)风热犯心--- 银翘散加减。 暑邪者清暑益气汤、
银翘宣湿汤等方; 火热较盛者加味黄莲解毒汤加减。可 加黄芪。 • (2)湿热侵心---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 湿热较重者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 • (3)气阴亏虚 ---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 (4)心阳虚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 若心肾阳虚,可用真武汤。参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 (5)痰瘀阻络---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 痰浊较重者当以二陈汤、温胆汤,痰热内盛者以涤痰汤 小陷胸汤
10
• 痰浊较重者当以二陈汤、温胆汤等;痰热内盛者以涤痰 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等治之。气机郁滞者, 可用顺气导痰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疗之。血瘀为 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后期气血耗伤,心 气虚损可以用黄芪汤、炙甘草汤、保元汤等;心阴不足 可生脉散、天王补心丹等调治;心血亏虚可用归脾汤、 四物汤等方。邪热犯神可朱砂安神丸等;痰浊扰神可选 茯苓丸等方;心神失养者,可用酸枣仁汤、柏子养心汤 等。若见心阳虚衰等危象,当急以参附汤、参附龙骨牡 蛎救逆汤等救之。
11
• 经验方
• 1生黄芪20g,甘草25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 5g,生地15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5g,丹参 20g,桂枝2.5g,苦参15g,板蓝根20g,阿胶5g(烊 化),生姜5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月为一 疗程。 随证加味:胸闷加瓜蒌20g,薤白10g;自汗加防风 10g;手足欠温加附子5g;虚热加丹皮10g,地骨皮 10g;失眠加夜交藤50g;纳差加陈皮15g;血瘀加川 芎10g,红花5g。 西药:用10%的葡萄糖250~500ml加能量合剂1支, 复方丹参注射液4~8ml静滴,每日一次,15日为一疗 程,连用2个疗程。
• 毒、痰、瘀相互搏结、交织,影响心主之气、血、神,可 见心前区不适,心悸怔忡,胸闷甚或胸痛,多汗,疲倦, 脉结代,或促、涩等证。
• 病至后期,气血耗伤,不养心神,则可见神疲、惊悸、脉 涩、结代等证,如《证治准绳·幼科》所言“心藏神肝藏 魂,二者皆主於血,血亏则神魂失宁,而生惊悸也”。
• 痰浊、瘀血久留不去,心气亏虚,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病后期主要病机。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 [概述] • 一、定义: • 二、发病情况: • 1发病年龄 2.病情轻重 3 预后 • 三、讨论范围 • 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属于风温、心
悸、怔忡、胸痹、猝死等范畴。
1
• 一、病因: • 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温热邪毒侵袭是发病
之外因。今素体蕴热、贮痰,体实而易感外邪者居多。 • 二、病机: • 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瘀血、痰浊为
8
• 3 理血 :血之热、瘀、虚为本病重要病机,早期血热, 宜凉血活血,赤芍,丹皮,生地等;中期血瘀,宜活血 化瘀,生山楂,野葛根,桃红,赤芍,丹参,莪术之类; 后期血虚,宜补血养血,可选熟地,白芍,当归,酸枣 仁等,兼有血瘀者亦须活血。
• 4调气 :气机失调有郁、滞、虚、陷之分,早期气郁, 宜行气解郁,当选柴胡,佛手,香橼,香附等;郁甚则 滞,宜行气导滞,可用延胡索,香附,枳壳等;后期气 虚,宜补气,酌选黄芪,太子参,党参,炙甘草等;气 虚下陷,宜益气升陷,选黄芪,柴胡,升麻,枳壳之属。
7
• 治疗方法(文献选读): • 1 解毒 :风毒宜散,如荆防、柴葛、银翘、僵蝉等;火
毒宜清,如黄芩、栀子、菊花、公英等;湿毒宜化,如 黄连、厚朴、苍术等;痰毒当涤,可用菖蒲、黄连、胆 星、栀子等;瘀毒当行,当选赤芍、丹参、当归、桃仁 等。毒解则气利、血畅、痰化、神安。 • 2 祛痰:痰浊之邪,易致气机郁滞、血运不畅、神不安 守。痰浊内阻,可半夏、茯苓、远志、菖蒲、郁金等; 痰火内盛,可胆星、竹茹、贝母、瓜蒌、天竺黄之类。
4
内因素体 正气亏虚
外因风热、 湿热邪毒
急性期
热毒灼 伤营阴
气阴亏虚
邪毒内 舍于心
心脉痹阻
痰浊 病久伤及脾肺
气滞血瘀 瘀 血
痰瘀互结
病久心阳受损 迁延期
心肾阳虚 心阳虚脱
慢性期 5
• [临床诊断] • 诊断要点 : • 分期 •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 • (1)辨虚实 :根据病程、症状、四诊
• 5 治神 :本病早期,邪毒犯神,宜清热解毒,定心安神, 宜用龙骨,牡蛎,栀子,连翘,莲子心等;中期痰热扰 神,宜清热涤痰,开窍安神,可用黄连,胆星,远志, 天竺黄等;后期耗伤心神,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可 选茯神,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
• 6 本病早期,邪毒侵心,风热为主者当以银翘散等主之; 湿热较重者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感受暑邪者清暑益 气汤、银翘宣湿汤等方;火热较盛者加味黄连解毒汤加 减。(续接)
• 在疾病早期,六淫邪毒,“始伤肺,继传心包”。心肺两 脏,皆位于胸中上焦,相邻而居,安危与共。
• 热毒之邪,易滞气、犯血、扰神。痰浊、瘀血阻滞于内, 皆可令气机运行不畅。
• 《重订通俗伤寒论》“热陷包络神昏,非痰迷心窍,即瘀 阻心孔”。
3
•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神气怯弱,感受邪毒,易犯心 扰神;内生痰浊,可蒙闭心窍,扰乱心神;血行不畅,瘀 阻心神,脉道不利。心神被扰,不能自主,则神不安宁, 可见心悸怔忡,脉涩、结代等证。
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疾病耗气伤阴为主要病理变化, 病程中或邪实正虚、或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 • 全过程中始终表现着正邪盛衰和阴阳消长的病理变化。 中、后期往往累及多个脏腑。在治疗上,强调心病治心 而不专于心,扶正祛邪、调整脏腑以利于心。
2
• [病机]
• 外感六淫邪毒,诸如风热、暑湿、暑热及疫毒等,均可经 过肺胃之门户而侵犯心脏,损及于心。 《婴童百问·慢惊》 篇云:“小儿体性多热,若感风邪则风热搏于脏腑,其气 郁愤,内乘于心,令儿神志不定,故发为惊,若惊甚不已, 则悸动不定,是为惊悸之病。”
一般急性期以实证为主,恢复期、慢性期以虚证为主,后 遗症期常虚实夹杂。
• (2)辨轻重 • 2.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振心阳、养心固本
6
• 3.证治分类 • (1)风热犯心--- 银翘散加减。 暑邪者清暑益气汤、
银翘宣湿汤等方; 火热较盛者加味黄莲解毒汤加减。可 加黄芪。 • (2)湿热侵心---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 湿热较重者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 • (3)气阴亏虚 ---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 (4)心阳虚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 若心肾阳虚,可用真武汤。参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 (5)痰瘀阻络---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 痰浊较重者当以二陈汤、温胆汤,痰热内盛者以涤痰汤 小陷胸汤
10
• 痰浊较重者当以二陈汤、温胆汤等;痰热内盛者以涤痰 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等治之。气机郁滞者, 可用顺气导痰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疗之。血瘀为 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后期气血耗伤,心 气虚损可以用黄芪汤、炙甘草汤、保元汤等;心阴不足 可生脉散、天王补心丹等调治;心血亏虚可用归脾汤、 四物汤等方。邪热犯神可朱砂安神丸等;痰浊扰神可选 茯苓丸等方;心神失养者,可用酸枣仁汤、柏子养心汤 等。若见心阳虚衰等危象,当急以参附汤、参附龙骨牡 蛎救逆汤等救之。
11
• 经验方
• 1生黄芪20g,甘草25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 5g,生地15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5g,丹参 20g,桂枝2.5g,苦参15g,板蓝根20g,阿胶5g(烊 化),生姜5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月为一 疗程。 随证加味:胸闷加瓜蒌20g,薤白10g;自汗加防风 10g;手足欠温加附子5g;虚热加丹皮10g,地骨皮 10g;失眠加夜交藤50g;纳差加陈皮15g;血瘀加川 芎10g,红花5g。 西药:用10%的葡萄糖250~500ml加能量合剂1支, 复方丹参注射液4~8ml静滴,每日一次,15日为一疗 程,连用2个疗程。
• 毒、痰、瘀相互搏结、交织,影响心主之气、血、神,可 见心前区不适,心悸怔忡,胸闷甚或胸痛,多汗,疲倦, 脉结代,或促、涩等证。
• 病至后期,气血耗伤,不养心神,则可见神疲、惊悸、脉 涩、结代等证,如《证治准绳·幼科》所言“心藏神肝藏 魂,二者皆主於血,血亏则神魂失宁,而生惊悸也”。
• 痰浊、瘀血久留不去,心气亏虚,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病后期主要病机。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 [概述] • 一、定义: • 二、发病情况: • 1发病年龄 2.病情轻重 3 预后 • 三、讨论范围 • 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属于风温、心
悸、怔忡、胸痹、猝死等范畴。
1
• 一、病因: • 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温热邪毒侵袭是发病
之外因。今素体蕴热、贮痰,体实而易感外邪者居多。 • 二、病机: • 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瘀血、痰浊为
8
• 3 理血 :血之热、瘀、虚为本病重要病机,早期血热, 宜凉血活血,赤芍,丹皮,生地等;中期血瘀,宜活血 化瘀,生山楂,野葛根,桃红,赤芍,丹参,莪术之类; 后期血虚,宜补血养血,可选熟地,白芍,当归,酸枣 仁等,兼有血瘀者亦须活血。
• 4调气 :气机失调有郁、滞、虚、陷之分,早期气郁, 宜行气解郁,当选柴胡,佛手,香橼,香附等;郁甚则 滞,宜行气导滞,可用延胡索,香附,枳壳等;后期气 虚,宜补气,酌选黄芪,太子参,党参,炙甘草等;气 虚下陷,宜益气升陷,选黄芪,柴胡,升麻,枳壳之属。
7
• 治疗方法(文献选读): • 1 解毒 :风毒宜散,如荆防、柴葛、银翘、僵蝉等;火
毒宜清,如黄芩、栀子、菊花、公英等;湿毒宜化,如 黄连、厚朴、苍术等;痰毒当涤,可用菖蒲、黄连、胆 星、栀子等;瘀毒当行,当选赤芍、丹参、当归、桃仁 等。毒解则气利、血畅、痰化、神安。 • 2 祛痰:痰浊之邪,易致气机郁滞、血运不畅、神不安 守。痰浊内阻,可半夏、茯苓、远志、菖蒲、郁金等; 痰火内盛,可胆星、竹茹、贝母、瓜蒌、天竺黄之类。
4
内因素体 正气亏虚
外因风热、 湿热邪毒
急性期
热毒灼 伤营阴
气阴亏虚
邪毒内 舍于心
心脉痹阻
痰浊 病久伤及脾肺
气滞血瘀 瘀 血
痰瘀互结
病久心阳受损 迁延期
心肾阳虚 心阳虚脱
慢性期 5
• [临床诊断] • 诊断要点 : • 分期 •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 • (1)辨虚实 :根据病程、症状、四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