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课题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课题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说明幼儿园有义务引导幼儿提高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和关键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期,关注幼儿的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对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独生子女和二胎现象的普遍,独生子女和二胎孩子身上的一系列问题也就突显出来,如:不会自己提裤子、不会自己穿鞋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接水喝、遇到问题只会哭闹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家长的过分关心和包办,从而掠夺了孩子形成自理能力而造成的。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三、研究目标
1、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4、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2011年9月——2012年7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或面谈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情况。
2.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形成相应的策略库,再实践、再总结。
4.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 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课题组教师结合所带班级幼儿存在的问题,结合区教研中心提供的课题,将“如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实验课题。教师着手确定本班的实施计划以及重点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二)重点实施阶段
1.课题研究的侧重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并有所不同,小班阶段重点进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适应幼儿园生活上;中班阶段重点进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班阶段重点进行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性。
2.每双周进行一次课题小组碰头会,汇报各班进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就观察、分析及解决小策略等,提出来供大家交流分享。对于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归纳问题,以反思为主,根据进展情况,集体探讨提出解决建议,对课题适时进行调整,尝试后下次小组会介绍情况,每次1小时。
2.每月末进行一次反思,将发现的问题、指导策略、采取的措施、效果等写成书面材料,大家分享后负责人搜集起来,为课题库储备资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小结,概括提炼阶段性成果,包括个案分析、策略集等。4.每学年进行阶段总结,概括提炼阶段性成果,将成果展示用PPT进行汇报。(三)结束阶段(撰写结题报告)
结题时组织课题报告会,形成本课题较为完整的策略方案,并附相关的案例、论文等成果。
七、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1.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汇总、提炼,负责报告的整理。
2.教师讨论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或者在小组讨论中共同协商。
3.本课题组形成的案例均由教师提供,要标明提供人,成果可供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2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