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2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 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 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组
《石灰吟》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 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谦 的《石灰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品析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 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 大无畏精神。“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 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末 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 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 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3.梯度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字词教学,强化基础
-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僻字和词汇,提高字词积累。
-结合课本,讲解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互动讨论,培养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创设有趣、富有情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3.强化字词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思考、提问等,提高课堂参与度。
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古诗两首”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学习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平仄等,能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背景以及古诗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古诗中为什么会用到那么多的对仗和平仄?”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古诗两首2)
六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洪利课时编号:057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总结课文,了解写法。
教学进程:一、回忆式引入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坚强不屈洁身自好……)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三、指导背诵课文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课文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指名读。
(读后评读)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想意境,悟诗情。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2)练习朗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
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古诗两首2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教学内容
5、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古诗两首《绝句》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古诗两首》分别是《草》和《宿新市徐公店》,《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⑴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⑴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⑴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⑴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⑴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⑴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⑴稳固音、形: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 )荣(rng)平舌音:菜(ci)宿(s)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⑴观看觉察: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觉察,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菜、宿上中下结构:荣半包围结构:追、店⑴重点讲解: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优质课件部编版《18.古诗两首》二上
sì
wēi
寺庙 危险
jīng shì
吃惊 似的
cāng máng
苍茫
chén
星辰
lú
草庐
多音字
xiǔ(一宿 两宿)
shì(似的)
宿
sù(住宿
宿舍)
似
sì(似乎 好似)
我会写
wēi
危 音序:W 部首:㔾 结构:半包围
组词:危险 危楼 造句:这座危楼已经不能 住人了。
书写指导:右下角的横折钩要 小,竖弯钩的弯要大些。
yīn
阴
音序:Y 部首:阝 结构:左右
组词:阴山 阴阳 造句:阴山是我国北部的 一座主要山脉。
书写指导:双耳在月字的左边, 不要写在右边。
sì
似
音序:S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类似 似乎 造句:这俩小姐妹长得非 常相似。
书写指导:中间是竖提和点, 要小些,人字最后一笔捺变 为点。
yě
野
音序:Y 部首:里 结构:左右
书写指导:上下结构,不要写 成左右结构。
夜宿山寺
提示: 听老师范读,边听边画出课 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 音,理解诗词的意思。
核心问题: 《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 串珠问题: 1.《夜宿山寺》的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 2.诗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自
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 描绘祖国的风光,有人作画、有人作诗。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看看 诗人笔下描绘的是哪里的美景,又是用的 什么方式呢?
18 古诗二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
春到三分暖。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词语参考:
春光明媚 春雨绵绵 春意盎然 百花吐艳 万紫千红 春色满园 春风和煦 桃红柳绿 草长莺飞 春雨如丝 春风化雨 莺啼燕语 春暖花开
胜日:好日子。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 县,流淮(huái)河。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东风:春风。 识得:认识到。 寻芳:游春,踏青。
诗意解析
风和日丽寻访美景来到泗水之滨,
无限的风光和景物显得焕然一新。 随便就可以领略到东风的面容, 满眼的万紫千红都呈现出春光。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细叶 光景 万紫千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词语注释: 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碧玉:翠绿色的宝石。 妆:打扮。 丝绦:用丝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
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诗句解释:
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雕成的, 柔软的柳枝像丝带一样的飘摇。 不知这纤细的柳叶是谁裁出的,
二月的春风好像那神奇的剪刀。
回乡偶书(一) 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
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春日
22《古诗两首-2》教学PPT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
的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
庵。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等有较大贡献。 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成,建 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
学派。有《朱文公文集》。
初感诗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对比阅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观书有感》和《登鹳雀楼》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由此联想到了什 么? 3.质疑,解疑。
4.图文结合,谈谈自己的感受。
品诗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镜子。 徘徊:来回移动。
品诗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镜子。 徘徊:来回移动。
悟诗理。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
提到读书?观塘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池水清澈
使人睿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悟诗理。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
提到读书?观塘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池水清澈
使人睿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 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 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全被它 反映出来。
品诗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这里指方塘。清如许:这样的清澈。为:因为。
古诗两首课时2
春 晓
春晓: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眠:睡觉。 晓:天亮了。 处处:到处。 闻:听见。
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 很香甜,不是不觉天就亮 了。刚刚醒来就听到小鸟 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里听到风声和雨声,起来看 到满地的花瓣,不知落下了多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鸟、风、雨、花 )
看到这么多凋落的花瓣, 你有什么想法?心情怎么样?
村居
村居:在乡村居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小草长出了嫩芽。 拂:轻轻的擦过。 堤:堤坝。
堤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天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莺 在天上飞,欢快的歌唱。堤上的 杨柳在春日的照耀下好像被深深 地陶醉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趁:借着。
纸鸢:风筝。
孩子们放学回家的很早, 就借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看到这么美丽的春天的景 色,你喜欢吗?此时此刻,你 的心情如何 ?
小结
春天的景色真美呀!花草 繁盛,百花齐放,莺歌燕舞, 春风杨柳,令人陶醉!
小练笔
你能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图中有什 么?小朋友们在干 什么?她们的心情 会是怎么样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2)
单元一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2课时课题4、古诗两首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要点重点: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质疑(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学法指导1.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2.教师归纳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展示:1、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1)说说诗的意思。
(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4.全班读5.指名背诵6.全班背诵七、作品发表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2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
“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
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
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
“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
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
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
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
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
“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
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
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