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2
模电实验2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T:9013(NPN);RP=10K;
R1=15K、R2=3K、Re=2K、
Rc=3K、RL=3K、Rs=5K1;
C1=10μF、C2=10μF、Ce=100μF。 CHENLI
13
三、实验电路图
VCC
Rw1 R5 C3
S R1 H C1
R3
ICQ
υs
K
R2
R4 Rw2
R6
C2υo
R
R7
L
Ri
共射极放大C电HE路NLI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CHENLI
1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安装与调试技术;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了解在不
同偏置条件下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及频率特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 了解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失真的关系,掌握最大不
调试电路如图所示。图中Rs 为已知外接电阻,用交流毫
伏表分别测出Us和Ui,然后根据下式可求得放大电路的
Ro14
CHENLI
15
四、实验内容
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 2. RL=∞及RL=3K时,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3.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4. 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H、下限频率fL的测量 5.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CHENLI
16
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
1. 按所设计的放大器的元件参数焊接电路,根据电路原 理图仔细检查电路的完整性和焊接质量。
即UCE=1/2×UC或IC=1/2×ICS。 (ICS为集电极饱和电流,ICS≈UC/RC)。 这样便可获得较大输出动态范围。当放大器输出端
模电实验报告2篇
模电实验报告2篇Experimental report of analog electricity汇报人:JinTai College模电实验报告2篇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模电实验报告2、篇章2:模电实验报告篇章1:模电实验报告在本学期的模电实验中一共学习并实践了六个实验项目,分别是:①器件特性仿真;②共射电路仿真;③常用仪器与元件;④三极管共射级放大电路;⑤基本运算电路;⑥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实验中,我学到了PISPICE等仿真软件的使用与应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也见到了理论课上学过的三极管、运放等元件的实际模样,结合不同的电路图进行了实验。
当学过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时候,对理论本身会有更具体的了解,各种实验方法也为日后更复杂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几次的实验让我发现,预习实验担当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旦对整个实验有了概括的了解,对理论也有了掌握,那实验做起来就会轻车熟路,而如果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对该次实验的内容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就会在那里问东问西不知所措,以致效率较低,完成的时间较晚。
由于我个人对模电理论的不甚了解,所以在实验原理方面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但半学期下来发现理论知识并没有占过多的比例,而主要是实验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实验前先要检查仪器和各元件(尤其如二极管等已损坏元件)是否损坏;各仪器的地线要注意接好;若稳压源的电流示数过大,证明电路存在问题,要及时切断电路以免元件的损坏,再调试电路;使用示波器前先检查仪器是否故障,一台有问题的示波器会给实验带来很多麻烦。
模电实验指导书test2
b、分别将触发方式天关置“高频”和“常态”位置,并同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调出稳定波形。体会三种触发方式的特点。
2)校准“校准信号”幅度
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Y轴灵敏度天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幅度,记入表1-1。
表1-1
标准值
实测值
幅度
1V(P-P)
频率
1KHz
上长沿时间
≤2us
下降沿时间
4.函数信号发生器
本仪器具有连续信号、扫频信号、函数信号、脉冲信号等多种输出信号和外部测频功能,故定名为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
二、技术参数
输出频率:0.2HZ~15MHZ,分为三个不同输出端口。
输出信号波形: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和脉冲波。
扫描方式:内部扫描和外部扫描。
实验二单级交流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2us
3)校准“校准信号”频率
将扫描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扫速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周期,并用频率计进行校核,记入表1-1。
4)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调节Y轴灵敏度开关位置及微调旋钮,并移动波形,使方波波形在垂直方向上正好占中心轴上,且上、下对称,便于阅读。通过扫速开关逐级提高扫描速度,使波形在X轴方向扩展(必要时可以利用“扫描扩展”开关将波形再扩展10倍),并同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从荧光屏上清楚的读出上升时间的下降时间,记入表1-1。
模电实验报告-实验二两级放大电路实验
模电实验报告-实验⼆两级放⼤电路实验模电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时间:第()周,星期(),时段()实验地点:教()楼()室指导教师:学号:班级:姓名:实验三两级放⼤电路⼀、实验⽬的进⼀步掌握交流放⼤器的调试和测量⽅法,了解两级放⼤电路调试中的某些特殊问题;⼆、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5-1所⽰,不加C F ,R F 时是⼀个⽆级间反馈的两级放⼤电路。
在第⼀级电路中,静态⼯作点的计算为3Β11123R V V R R R ≈++, B1BE1E1C156V V I I R R -≈≈+, CE11C1456()V V I R R R =-++ 9B21789R V V R R R ≈++, B2BE2E2C21112V V I I R R -≈≈+, C2CE21101112()V V I R R R =-++图5-1 实验原理图第⼀级电压放⼤倍数14i2V1be115(//)(1)R R A r R ββ=-++其中i2789be2211()////[(1)]R R R R r R β=+++第⼆级电压放⼤倍数21013V2be2211(//)(1)R R A r R ββ=-++总的电压放⼤倍数O1O2O2V V1V2O1ii V V V A A A V V V ===gg gg gg 三、预习思考题1、学习mutisim2001或workbenchEDA5.0C 电⼦仿真软件2、按实际电路参数,估算E1I 、CE1V 、C1I 和E2I 、CE2V 、C2I 的理论值3、按预定静态⼯作点,以β1 =β2 = 416计算两级电压放⼤倍数V A4、拟定Om V g的调试⽅法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按图5-1连接电路(三极管选⽤元件库中NPN 中型号National 2N3904)2、调整静态⼯作点调节R 1和R 7分别使E1V =1.7V ,E2V =1.7V 左右,利⽤软件菜单Analysis 中DC OpratingPoint 分析功能或者使⽤软件提供的数字万⽤表(Multimeter )测量各管C V 、E V 、B V 。
西安交通大学模电实验报告(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11班姓名:司默涵电话:187****7918学号:2110505018实验日期:2013年4月日报告完成日期:2013年4月日实验 2.2 含负反馈的多级晶体管放大电路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构建多级共射极放大电路,对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进行调节,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2.测量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3.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4.测量负反馈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等,并与开环放大电路相应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要求将2个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按照阻容耦合方式进行级联,并在此基础上,由输出端引入电压串连负反馈。
对整个电路的要求,一般靠各个放大电路的指标体现。
因此,需要事先对单元电路的指标提出要求。
本实验中,我们首先构建一个多级的、开环放大倍数大于2000的放大电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1.多级放大电路图2.2.1为一个2级共射极放大电路。
与图2.1.1所示电路的主要区别是,这个电路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互不干扰,第一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如下,第二级静态分析类推:根据晶体管微变等效电路,对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如下:当和相差较大时,为其中较大的。
当和接近时,根据电路参数和实际调试结果,在晶体管β大约为100左右时,整个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约为几千倍,输入电阻约为2kΩ左右,输出电阻约为1kΩ左右,下限截止频率约为100Hz左右,上限截止频率约为30kHz左右。
当然,上述参数只是一个大致范围,具体指标将与各自电路参数有关。
电路调节过程如下:1) 首先按照图2.2.1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2) 在C2右端观察输出,按照实验2.1方法,对前级电路进行静态工作点调节;3) 从C2左端断开,按照实验2.1方法,对后级放大电路单独调节静态工作点;4) 重新连接电路,测试放大倍数,此时两个放大器都处于最佳的静态工作点,观察电压放大倍数是否满足大于2000的要求;如果满足,则调试结束;5) 如果不满足,则增加前级的R C,或者减小R W1,此时静态工作点开始向饱和区靠拢,就是牺牲了最佳静态工作点,获取满足要求的电压放大倍数。
模电实验报告 2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专业:物理系姓名:傅立承学号:日期:2014/5/19桌号:F3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老师:蔡忠法成绩: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方法。
2. 掌握放大电路的调试和测量方法。
3. 进一步熟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1.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2. 共射电路实验板三、实验内容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3.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4. 测量输入电阻5. 测量输出电阻6. 测量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7. 研究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四、实验电路与原理实验电路(仿真电路图):电路原理:1)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应置于直流负载线还是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什么?如何实现?答;应置于交流负载线中点,可实现最大动态范围。
调节时先调至直流中点,再利用电位器调至交流中点。
2)静态工作点设置过高或过低时,放大电路会先出现饱和失真还是先出现截止失真?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在形状上有何区别?区别是如何产生的?答;设置过高,先出现饱和失真,为‘‘削顶’‘失真;设置过低,先出现截止失真,为’‘缩顶’‘失真。
产生原因是理想三极管β恒定,特性曲线等间距。
实际上,工作点越低,β越小,间距越小;工作点越高,β越大,间距越大。
3)电路中,R7引入什么反馈?起什么作用?若R7被短路,Q点、A v、R i、R o如何变化?答;R7引入负反馈,可稳定静态工作点,Q点基本不变,A v变大,Ri变小,Ro不变。
五、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实验步骤:1) 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至12V;连接稳压电源与电路板的电源线和地线。
2) 调节偏置电位器,使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满足设计要求(I CQ=1.5mA)。
3) 测出共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记录测量值,并与理论估算值和仿真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记录: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实验步骤:1) 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的正弦波(幅度要小,有效值10mV),送示波器确认波形和幅值。
西安工业大学模电仿真实验2实验报告
实验2 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multisim软件对负反馈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3)研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4)掌握负反馈电路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1.总的电压放大倍数:Au=U02/Ui=(U01/Ui)(U02/U01)=Au1Au2电路输入端加入了一个分压器,其作用是对信号源Uis进行衰减,以方便调节Ui的大小。
2.负反馈放大器的一般表示式为Af=A/(1+AF)无反馈时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闭环时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fHf=fH(1+AF),fLf=fL/(1+AF)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Rif=Ri(1+AF)(串联负反馈),Rif=Ri/(1+AF)(并联负反馈)Rof=Ro/(1+AF)(电压负反馈),Rof=Ro(1+AF)(电流负反馈)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组建负反馈放大仿真电路2、静态工作点测试(1)输入1KHz,有效值1mV(或者峰值1.414vP)的正弦交流信号,用示波器监测电路开环、负载开路情况下的波形不失真。
波形图:(2)利用直流工作点分析法(DC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来分析和计算电路Q点,分析数据并记录在表1中。
表1 静态工作点数据三极管Q1 三极管Q2V b(V))V c(V))V e(V) V b(V))V c(V))V e(V)8.52 1.42 0.75 8.08 3.37 2.683、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闭环放大倍数的测试调用示波器监测输出端波形,调用交流毫伏表(用万用表的交流档代替)测量表2中相关数据,并计算。
(1)开环电路测试(2)闭环电路测试(3)ΔA/A=(Auo-AuL)/Auo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的影响(1)调出“波特分析仪”,并连入电路中。
(2)使用读数指针读出电路在开环、闭环下的上下限频率,将数据记录在表3中。
四、思考题试分析负反馈的引入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 增大Rp的电阻值,将使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下移,造成三极管对输入信号的下班波相应的动态范围不足,造成输出失真。
模电实验二三
实验二电子元件的测试技术一、实验目的学习用数字万用表测试常用电子器件(电阻、电容、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二、实验原理1.电阻测量电阻值测量如图2.1 所示。
数字万用表红、黑表笔分别插入“V-Ω”和“COM”孔,黑笔与地相连。
万用表“功能开关”需置于电阻档。
要注意读数的单位:例如,读出的数值是5.6,如果电阻档处于10K或100K的,则均为5.6K;如果电阻档处于10M,则为5.6M。
电阻图2.1 电阻的测量示意图2.电容器测量电容器的精确测量,应借助于专门的测试仪器来进行,常用的有QS-18A型万用电桥,TH2811B LCR数字电桥等。
下面简单介绍利用数字万用表的电容挡来测试电容容量:(1)数字万用表有专门测电容的二个插孔,如图2.2所示。
测电容时需把电容插入这二个插孔内,如果电容在电路板上不能拿下,还需要用引线帮助。
(2)测量时将“功能开关”置于F档的适当量程,此时数字屏显示的数字即为电容值,如显示数字为‘1’,则应提高量程,此表最大能测20uF的电容值。
电容图2.2 电容的测量示意图2.二极管极性的判别数字万用表的“ ”档专门用来测试PN结的导电特性:如图2.3所示,若将它的红笔(它与内电池“十”极性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的阳极,它的黑笔接二极管的阴极,则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显示为压降0.3V或0.7V左右(分别对应锗管与硅管)。
反之,如果红笔接二极管“—”极,黑笔接二极管“+”极,则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压降较大超出量程,万用表显示为“1”。
因此,根据两种连接方式下测得电压值的大小就可以判别二极管的极性与材料类型(硅管还是锗管)。
图2.3 二极管的测量示意图3.晶体三极管管脚的判别(1) 管型和基极的判别晶体三极管从结构上看,可以看成是由两个背靠背的PN结组成的。
对NPN型管来说,基极是两个等效二极管的公共"阳极”;对PNP型管来说,基极则是它们的公共“阴极”,分别如图2.4(a)和(b)所示。
模电实验2集成运算放大器仿真
附录
1、电压跟随器
2、上图为Vi=3V、RL=2KΩ时仿真所得数据V0=3V;改变RL,V0不变;改变Vi, 始终有V0=Vi。
3、反相放大电路
4、上图为反相放大电路, 其中输入电压Vi=0.1V, 输出电压V0=-1V。
改变Vi, 当Vi分别为
0.2V,0.3V,0.4V,0.5V时, V0分别为-2V,-3V,-4V,-5V.由此可得AV=V0/Vi=-10.
5、同向输入放大电路
6、上图为同相放大电路, 其中输入电压Vi=0.1V, 输出电压V0=1.1V。
改变Vi, 当Vi分别为
0.2V,0.3V,0.4V,0.5V时, V0分别为2.2V,3.3V,4.4 V,5.5V.由此可得AV=V0/Vi=11.
7、电压比较器
电路图:
(1)当输入电压Vi=50mv(峰值)f=1000Hz的正弦电压时, 输出波形如下:
(2)将Vi降至1Hz, 在输出端以两只反向并接的发光二极管代替负载RL, 输出波形如下图:
8、运放组合
上图为仪用放大器, 由图可知, V1=0.1V,V2=0.2V时, V0=1V;类似的, 改变V1,V2;使V1=0.3,V2=0.2,仿真结果V0=-1V.。
模电实验二教案
教案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验(模拟电子部分)授课对象本、专科授课教师林金忠莆田学院教案授课日期:2007-09 教案编号:2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左图所示中,s u 为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交流信号,s u 的交流信号经过5.1K 和51的电阻分压后,取51电阻两端的电压作为放大器的输入信号i u 。
所以5151115100515151101100i s s s s u u u u u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B2B1B1B U R R R U +≈CEBEB E I R U U I ≈-≈U CE =U CC -I C (R C +R E ) 电压放大倍数be LC V r R R βA //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输出电阻 R O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模电实验报告(2)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7 年 5 月17 日目录1 实验题目及要求 (2)2 实验目的与知识背景 (2)3 实验过程 (3)3.1选取的实验电路及输入输出波形 (3)3.2每个电路的讨论和方案比较 (14)3.3 分析研究实验数据 (15)4 总结与体会 (15)4.1通过本次实验那些能力得到提高,那些解决的问题印象深刻,有那些创新点。
(16)4.2 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16)5 参考文献 (16)1 实验题目及要求(1)输入一标准正弦波,频率2kHz,幅度50mV,输出正弦波频率2kHz,幅度1V;(2)设计电路使其产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交越失真以及非对称失真。
产生之后,通过调节电路中的器件还能够使其恢复到正常波形;(3)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4) 任意选择一运算放大器,测出增益带宽积fT。
并重新完成前面基本要求的工作,将运放接成任意负反馈放大器,要求负载2kΩ,放大倍数为1,将振荡频率提高至fT的95%,观察输出波形是否失真,若将振荡器频率提高至fT的110%,观察输出波形是否失真,放大倍数保持100,振荡频率提高至fT的95%或更高一点,保持不失真放大,将纯阻抗负载2k Ω替换为容抗负载20F,观察失真的输出波形;(5)设计电路,改善上述输出波形失真;(6)设计一频率范围在20Hz~20kHz的语音放大器;(7)将各种失真引入语音放大器,观察、倾听语音输出。
2 实验目的与知识背景2.1 实验目的(1)掌握失真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解决电路的失真问题;(2)掌握消除放大电路各种失真技术;(3)具备通过现象分析电路结构特点。
2.2 知识点(1)非线性失真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在波形上的畸变称为失真,失真将影响到放大信号的真实性。
例如,我们和家人通电话时的声音与面谈时的声音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由电话机中放大电路和元件失真引起的。
最新模电实验二实验报告
最新模电实验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使用常见的模拟电子实验仪器和设备。
3. 通过实验验证基本的模拟电路设计和分析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1. 设计并搭建基本的放大电路,包括共射放大器、共集放大器和共基放大器。
2. 测量并记录不同配置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和频率响应。
3. 实验中使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4. 搭建滤波电路,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并测量其频率特性。
5. 分析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探讨误差来源。
实验设备和材料: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
2. 示波器。
3. 万用表。
4. 信号发生器。
5. 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电子元件。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搭建放大电路。
2. 调整信号发生器,产生所需频率和幅度的输入信号。
3. 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放大器的输出波形,调整电路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4. 改变电路配置,重复步骤2和3,测量不同放大器类型的特性。
5. 搭建滤波电路,并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测试其性能。
6.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增益。
7. 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列出实验中测量到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等参数,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2. 分析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验证其设计的有效性。
3.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分析可能的误差来源。
4.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改进电路设计的建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并测试了不同类型的放大器和滤波电路。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
同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也加深了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
通过动手实践,我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升。
北理工模电软件实验报告(2)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共射放大电路分析共射放大电路分析1.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研究a)电路图(各元件参数如图所示)b)静态工作点I(Q1[IC]) 2.65701mAI(Q1[IB]) 15.13557uAI(Q1[IE]) -2.67214mAV (3) 6.68599VV (1) 648.32273 mV结论:由I C≈I E>>I B可得,三极管处在放大区。
c)瞬态分析分析设置:观察5-10个周期的输出电压V5的瞬态响应曲线,起止时间为0-0.01s,而后记录波形。
波形及相关数据如下图:d)AC分析频率分析(AC 分析):要求观察1Hz到100MHz的节点V5幅频响应曲线,扫描模式为10倍频程,每10频程点数设置为10,纵坐标尺度设置为线性;分别保存幅度相位特性曲线,并根据增益的0.707倍,找到相应的上下限截止频率。
幅频特性曲线及相频特性曲线如下图:结论:中频增益:118.47下限频率f L=7.65Hz上限频率f H=30.22MHz2.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研究a)电路图b)静态工作点三极管各个管脚电压和电流数据如下:I(Q1[IC]) 1.68711mAI(Q1[IB]) 10.48668uAI(Q1[IE]) -1.69759mAV(7) 7.95096VV(4) 2.50354VV(5) 1.86735V结论:由I C≈I E>>I B可得,三极管处在放大区。
c)瞬态分析分析设置:观察5-10个周期的输入电压V1和输出电压V8的瞬态响应曲线,起止时间为0-0.01s,而后记录波形。
波形及相关数据如下图:d)AC分析频率分析(AC 分析):要求观察1Hz到100MHz的节点V8幅频响应曲线,扫描模式为10倍频程,每10频程点数设置为10,纵坐标尺度设置为线性;分别保存幅度相位特性曲线,并根据增益的0.707倍,找到相应的上下限截止频率。
幅频特性曲线及相频特性曲线如下图:结论:中频增益:8.94 下限频率f L =15.68Hz 上限频率f H =3.958MHze) 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电路如图所示:读图中电表数据:i U =0.707mV ,i I =0.076uA→/=i i i R U I =9.3k Ω1o U =0.012V ,2o U =6.32mV→ 0201(/1)*o L R U U R =-=2.157k Ω。
模电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BJT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特性分析二、实验目得(1)掌握共射放大电路得基本调试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得基本分析方法。
(3)了解放大电路频率特性得分析方法。
(4)理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对交流特性得影响。
(5)了解电路产生非线性失真得原因。
三、实验原理(1)直流分析;+ VccR RcRe直流通路UBQ=I EQ=UCEQ=VCC-I CQ(Rc+R e)I BQ=(2)交流分析r beβIb交流通路r be=r'bb+(1+β)Au=-βRi= Rb1//Rb2//rbeRo=Rc四、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分析测量值计算值U BQ(V)U CQ(V)U EQ(V) UBEQ(V) U CEQ(V)ICQ(mA) 2、53 6、77 1、910、624、86 1、06计算值:U BEQ=U BQ-UEQ=2、53-1、91=0、62VU CEQ=UCQ-UEQ=6、77-1、91=4、86VI CQ≈IEQ==1、91/1、8=1、06mA(2)电压放大倍数测量在放大电路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有效值为5mV得正弦信号uuo得波形。
在u o波形不失真i,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得条件下,测量当R L=5、1KΩ与开路时得U i与U O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 u。
RL(KΩ) 测量值计算值U i(mV) Uo(mV) A u5、1 4、999 -301、54-60、32计算值:A U==-301、54/4、999=-60、32(3)共射放大电路波形失真分析截止失真:接通信号源与直流电源,改变滑动变阻器为原阻值75%使波形出现截止失真饱与失真:适当增大输入电压,并改变滑动变阻器为原阻值5%波形出现饱与失真五、实验结论(1)在波形上,可以读出输入与输出电压得峰值,从而求出增益Au。
同时发现,输入输出电压相位相反。
(2)放大器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可以将信号不失真地放大,超过这个线性范围后,其输出信号将产生非线性失真。
模电实验报告答案2
简要说明:本实验所有内容是经过十一年的使用并完善后的定稿;已经出版的较为成熟的内容,希望同学们主要参考本实验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使用为了正确地观察电子技术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实验人员就必须学会常用电子仪器及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子测试技术,这也是电子技术实验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电子技术实验中,所使用的主要电子仪器有:SS-7804型双踪示波器,EE-1641D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DT890型数字万用表和电子技术实验学习机。
学习上述仪器的使用方法是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其中示波器的使用较难掌握,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要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一、实验目的1.学习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元器件、辩别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管脚、类型。
3.熟悉实验装置,学会识别装置上各种类型的元件。
二、实验内容(一)、示波器的使用1.示波器的认识示波器是一种测量、观察、记录电压信号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等领域。
随着电子技术及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示波器测量技术日趋完善。
示波器主要可分为模拟示波器和数字存贮示波器两大种类。
模拟示波器又可分为:通用示波器、取样示波器、光电存储示波器、电视示波器、特种示波器等。
数字存贮示波器也可按功能分类。
即便如此,它们各有各的优点。
模拟示波器的优点是:◆可方便的观察未知波形,特别是周期性电压波形;◆显示速度快;◆无混叠效应;◆投资价格较低廉。
数字示波器的优点是:◆捕捉单次信号的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存储被测信号的功能。
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①. 带宽:带宽是衡量示波器垂直系统的幅频特性,它指的是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而频率变化,使其显示波形的幅度下降到3dB时对应的频率值。
②. 输入信号范围:③. 输入阻抗:④. 误差:⑤. 垂直灵敏度:指垂直输入系统的每格所显示的电压值,通常为2mV-5V/DIV。
模电实验指导书2
模电实验指导书2实验⼀常⽤仪器仪表的使⽤(⼀)1.实验⽬的(1)掌握万⽤表、直流稳压电源的使⽤⽅法。
(2)学会使⽤万⽤表测量电阻,掌握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法。
(3)识别和检测电阻的⾊环、数值、标称值、额定功率、精度。
2.实验仪器万⽤表、直流稳压源DH1718D、电阻。
3.实验原理1)直流稳压源本实验采⽤直流稳压源DH1718D双路稳压稳流(CV/CC)跟踪电源是实验室通⽤电源。
具有恒压、恒流⼯作功能,且这两种模式可随负载变化⽽进⾏⾃动转换。
另外DH1718D具有串联主从⼯作功能,左边为主路,右为从路,在跟踪状态下,从路的输出电压随主路⽽变化。
这对于需要对称且可调双极性电源的场合特别适⽤。
使⽤⽅法如下:(1)左边的按键为左路仪表指⽰功能选择,按下时指⽰该路输出电流,否则指⽰该路输出电压。
(2)中间按键是跟踪/常态选择开关,将左路输出负端⾄右路输出正端之间加⼀短路线,按下此键后,开启电源开关,整机即⼯作在主----从跟踪状态。
(3)输出电压的调节亦在输出端开路时调节;输出电流的调节亦在输出短路时进⾏。
2)电阻的伏安特性电阻元件是⼀种对电流呈现阻⼒的元件,有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能。
在电路中,线性电阻元件的值不随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改变,其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成正⽐。
线性电阻元件R的伏安特性满⾜欧姆定律,在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向相关联的条件下,U=IR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还可以⽤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图形来表⽰,其伏安特性为⼀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斜率的倒数即为电阻值,它是⼀个常数。
3)⾊环阻值读值⽅法电阻的阻值或直接标注在元件的外壳上,或是⽤不同的颜⾊的⾊环标注在元件的外壳上。
⾊环电阻分为四⾊环和五⾊环,所谓四⾊环就是⽤四条有颜⾊的环代表阻值⼤⼩。
每种颜⾊代表不同的数字:四⾊环各⾊环表⽰意义如下:第⼀条⾊环:阻值的第⼀位数字;第⼆条⾊环:阻值的第⼆位数字;第三条⾊环:10的幂数;第四条⾊环:误差表⽰。
模电实验二 多级放大电路
实验二 多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方法。
2.学会放大器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3.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4.掌握两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 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信号发生器 直流电源三.实验原理及测量原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1.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测量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所以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与前述的单级放大器一样。
图示的实验电路,静态值可按下式计算。
1111(1)CC BEQ BQ B E V U I R R β-=++11CQ BQ I I β=1111()CEQ CC CQ E C U V I R R =-+2222122B B CC B B R U V R R =+22E B BEQ U U U =-2222E E C E U I I R == 22/B C I I β=实际测量时,只要测出两个晶体管各极对地的电压,经过换算便可得到其静态工作点值的大小。
2.多级放大器放大倍数的计算与测量多级放大电路,不管是采用阻容耦合还是直接耦合,前一级的输出信号即为后级的输入信号,而后级的输入电阻会影响前级的交流负载。
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而每一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要将后级电路的输入电阻作为前级电路的负载来计算,图实验电路中12212112////(1)C i C LU U U be E be R R R R A A A r R r βββ==++2212122////i B B be be R R R r r =≈实际测量时,可直接测量第一级和第二级输入、输出电压,或两级的输入输出电压,并验证上述结论。
3.多级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
4.多级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多级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原理与单级放大器相同,理论分析与实践证验都表明,多级放大器的通频带小于任一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实验原理
返回
1.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
图2.2
典型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如图2.2所示。它是一种特殊 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要求电路两边的元器件完全对 称,即两管型号相同、特性相同、各对应电阻值相等。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6
返回
2.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为了改善差动式直流 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 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利 用了负反馈能稳定工作点 的原理, 的原理,在两管公共发射 极回路接入了稳流电阻R 极回路接入了稳流电阻 E 和负电源V 愈大, 和负电源 EE,RE愈大, 稳定性愈好。 稳定性愈好。但由于负电 源不可能用得很低, 源不可能用得很低,因而 限制了R 阻值的增大。 限制了 E阻值的增大。为 了解决这一矛盾, 了解决这一矛盾,实际应 用中常用晶体管恒流源来 代替R 代替 E,形成了具有恒流 源的差动放大器, 源的差动放大器,电路如 图2.3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 大器,应用十分广泛。 大器,应用十分广泛。
∆ Voc ∆ VC 1 − ∆ VC 2 Avc = = =0 ∆ Vid ∆ Vic
(2.6)
如果恒流源电流恒定不变, 如果恒流源电流恒定不变,则△VC1=△VC2≈0,则 △ , AVc≈0。说明差分放大器双端输出时,对零点漂移等 。说明差分放大器双端输出时, 共模干扰信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共模干扰信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13
返回
常用共模抑制比KCMR来表征差分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 制能力,即
A A
或者
K
C M R
=
v d v c
(2.11)
K
CMR
Avd dB = 201g Avc
(2.12)
KCMR愈大,说明差分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 抑制力愈强,放大器的性能愈好。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14
返回
共模抑制比KCMR的测量方法如下:当差模电压增 益AVd的测量完成后,将放大器的①端与②端相连接, 输入Vic=500mV,fi=l000Hz的共模信号。如果电路 的对称性很好,恒流源恒定不变,则VC1与VC2的值近 似为零,示波器观测VCl与VC2的波形近似于一条水平 直线。共模放大倍数AVC≈0,则共模抑制比KCMR为:
二
实验原理
1.直流放大电路的特点 1 直流放大电路的特点 2.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 2 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 3.输入输出信号的连接方式 4.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3
二
实验原理
Rb
I
+V CC
R C1 R C2
返回
+
V2 V1 Re2 V0
R b1
+
Vi
-
-
直流放大电路的特点
图2.1
在生产实践中,常需要对一些变化缓慢的信号进行放 大,此时就不能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了。为此,若要 传送直流信号,就必须采用直接耦合。图2.1所示的电 路就是一种简单的直流放大电路。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4
返回
由于该电路级间是直接耦合,不采用隔直元件 (如电容或变压器),便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 由于电路的各级直流工作点不是互相独立的 直流工作点不是互相独立的,便产 直流工作点不是互相独立的 生级间电平如何配置才能保证有合适的工作点和足 够的动态范围的问题。其次是当直流放大电路输入 端不加信号时,由于温度、电源电压的变化或其他 干扰而引起的各级工作点电位的缓慢变化,都会经 过各级放大使末级输出电压偏离零值而上下摆动, 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 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
五 电路安装与调试
1.根据自己的设计参数,参照图2.2或2.3认 真组装电路,并仔细检查电路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输入端①接地,用万用表测量集电极对地的电压 VC1、VC2。若VC1≠VC2,证明电路不对称,应调整RP1, 测得③、④间电压为零,使得VC1=VC2,这一过程称之 为调零。测量电阻RC1两端的电压,并改变RE3或R3、 R4的比值使I0=
返回
实验二
实验目的
差动放大电路设计
实验原理 设计举例 实验内容与要求
主要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电路安装与பைடு நூலகம்试
实验研究与思考题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1
返回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差动放大器的主要特性及其测 . 试方法; 试方法; 2.学习带恒流源式差动放大器的设计方 . 法和调试方法 ;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2
返回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17
返回
2.扩展要求 按上图设计一个带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一 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器。已知电源电压为±12V, 辐入信号是频率为lkHz,幅值为20mV的交流信 号,负载电阻RL=20kΩ。 要求: Rid>10kΩ,AVd>15,KCMR>50dB。 连接电路测量并调整静态工作点、 连接电路测量并调整静态工作点、AVc、AVd、Rid 、 KCMR等指标并与设计指标进行对比 等指标并与设计指标进行对比。
K
C M R
=
如果电路的对称性不好,或恒流源不恒定,则 VC1、VC2为—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正弦波,用交流 毫伏表测量VC1、VC2,则共模电压增益为(单端输入 时)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A vd A vc
≈ ∞
A
' vc
VC1 + VC 2 VC1 ' = 或 Avc = V id V id
15
返回
A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vd
=
V
C 1
+ V V id
C 2
(2.4)
11
返回
如果是单端输出, 如果是单端输出,则
Avd
VC1 VC 2 = = V id V id
(2.5)
如果VC1与VC2不相等,说明放大器的参数不完全对 不相等, 如果V 相差较大,应重新调整静态工作点, 称。若VC1与VC2相差较大,应重新调整静态工作点,使电路性 能尽可能对称。 能尽可能对称。 差模输入电阻R 与差模输出电阻R 差模输入电阻Rid与差模输出电阻Rod的测量方法与 基本设计实验一的单管放大器输入电阻R 及输出电阻R 基本设计实验一的单管放大器输入电阻Rid及输出电阻Rod的测 量方法相同。 量方法相同。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10
返回
2.差模特性 差模特性
差模电压增益AVd的测量方法是:输入差 模信号为Vid,设差分放大器为单端输入—双 端输出接法。用双踪示波器分别观测VCl及 VC2,它们应是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不 失真正弦波。用晶体毫伏表或示波器分别测 量VC1、VC2的值,则差模电压增益为: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12
返回 3. 共模特性
当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输入一对共模信号(大小相等、 当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输入一对共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 相同的一对信号,如漂移电压、电源波动产生的干扰等) 相同的一对信号,如漂移电压、电源波动产生的干扰等)△Vic时, 则: (1)双端输出时,由于同时从两管的集电极输出,如果 )双端输出时,由于同时从两管的集电极输出, 电路完全对称,则输出电压上△ 电路完全对称,则输出电压上△VC1≈ △ VC2,共模电 压增益为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图2.3
7
返回
当某些环境因素或干扰存在 时,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 例如当温度升高时,三极 管VBE会下降,β会增加, 使两管的集电极电流增加 了△ICQ1= △ ICQ2 = △ICQ,使两管集电极对地 电位也产生了一个增量 △VCQ1和△VCQ2,且数值 相等。此时输出电压的变 化量 △ V0=△VCQ1 - △VCQ2=0,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设计值(如lmA) 。
16
返回
六
实验内容与要求
1.基本要求 按上图设计一个单端输入一双端输出差动式 直流放大电路,要求Avd>20,KCMR>40dB。电 源电压为±12V,测试输入信号频率为lkHz,幅 值为20mV的交流信号,负载电阻RL=20kΩ。 连接电路测量并调整静态工作点、 连接电路测量并调整静态工作点、AVc、AVd、 Rid 、KCMR等指标并与设计指标进行对比 等指标并与设计指标进行对比。
图2.3
I 0 ≈ U RE 3 /R E 3 = (U R4 − 0.7)/R E 3 U R4 ≈ −VEE × R 4 /(R 3 + R 4 )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8
返回
三 主要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1. 传输特性 2.差模特性 3. 共模特性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9
返回
1. 传输特性
传输特性是指差动放大器在 差模信号输入时, 差模信号输入时,输出电流 IC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 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 图2.4 传输特性曲线如图2.4所示。 所示。 传输特性曲线如图 所示 由传输特性可以看出: 由传输特性可以看出:传输特性直观地反映了差 分放大器的电路对称性及工作状态, 分放大器的电路对称性及工作状态,可用 来设置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及调整与 观测电路的对称性。 观测电路的对称性。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18
返回
七
实验研究和思考题
1.差动放大器中两管及元件对称对电路性能有何影 响? 2.为什么电路在工作前需进行零点调整? 3.可否用交流毫伏表跨接在输出端③与④之间(双 端输出时)测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V0d?为什么?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