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言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表。
它没有等距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
建立顺序量表时,要求被试将事物按照某一标准排出一个顺序即可。
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或等级法)是建立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该方法让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需要比较的刺激配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配对的刺激中哪个在这种特性上感觉更为明显。
由于各种刺激都需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若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则配对的个数是n(n-1)/2。
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它刺激的百分比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的呈现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本科生五名,一男四女,20岁。
2.2 材料5张不同的图片2.3 程序(一)对偶比较法1 按台阶式排出呈现刺激的顺序,见表1 。
表1 n=5时台阶式的排列顺序A B C D EA *B 1 *C 2 3 *D 8 4 5 *E 9 10 6 7 *2 给被试如下指导语:“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
”3 按预定的顺序呈现各对图片,每次要将两张图片同时呈现给被试。
将被试的反应记录到相应的位置上。
做完十次后休息3分钟,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十次,这十次两张图片呈现的左右位置与前十次相反。
(二)等级排列法1 排定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A、B、C、D、E。
2 给被试如下指示语:“请你将这五张图片按自己的喜爱的程度排一个顺序:将自己最喜欢的图片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其余3张按自己喜欢程度一次排在两者之间。
等级排列法

应用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系别:教师教育学院年级:2010级姓名:周晓丽实验日期:2013年4月12 日同组成员:周晓丽、刘思蒂、赵延峰、李茂龙教师评定: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摘要:等级排列法是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的心理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成为一列心理顺序量表,从而得出九种颜色的喜爱等级。
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喜好程度的排列,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对于不同的物体,颜色的喜好程度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他们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等级排列法、心理顺序量表、喜好等级前言: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它没有等距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准排出次序,不关心量表单位是否一致。
心里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序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是建立心理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该方法让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
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一列顺序量表。
本实验借助实验系统向被试呈现9种不同颜色的方块图片,让被试在图片中根据对颜色的喜欢程度进行排序,并记录数据完成顺序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有关专家按照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
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依次下去,就得到一个次序,这就构成了一个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空间误差,不如对偶比较法精确。
材料和方法:被试:潍坊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36名,视力正常或矫正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以前从未参加过本实验或类似实验。
实验仪器:计算机、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实验材料:四种实验材料(汽车、方块、玫瑰花、人)的图片,每种物品的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灰、黑,图片被面均为白色,共36张,实验设计:本实验为二因素的组内设计,有两个自变量。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序法

对偶比较个法和等级排序法1 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有两种方法,等级排序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序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将要比较的刺激全部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序。
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平均等级,最后把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序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给被试,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
最后按每一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
在对偶比较法中,要注意同一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呈现的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序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 被试在进行等级排序法时,被试为某大学本科生,男生一名,年龄20岁,女生3名,年龄20岁。
在进行对偶比较法时,被试为某大学本科生,女生一名,年龄20岁。
2.2 仪器5种不同的图片2.3 程序(1)等级排列法①主试一次性给被试呈现全部图片,指导语为“请你做一个图片爱好的实验,这里有5张不同的图片,请你请你按照自己的喜爱程度进行排序,将最喜欢的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
”②主试作好记录。
一名被试做完以后,将图片收起,换另一名被试进行实验。
(2)对偶比较法①按台阶式的排列顺序将刺激呈现给被试,指导语为“我每次给你看2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
”②主试按顺序呈现图片,一左一右,记录被试的反应,做完10次休息2分钟,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10次,这10次的左右次序要与前一次相反。
3 结果本次实验分别运用了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对被试对于不同图片喜好程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在运用等级排序法的实验结果显示,4名被试都较喜欢A和B图片,较不喜欢C 和D图片,其中,对于C图片有3名被试表示为最不喜欢,综合4名被试的喜好程度,我们可以得出被试最喜欢A图片和B图片,最不喜欢C图片,依次为A或B、D、E 、C。
实验四 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谭静茹(组员:谭静茹杨靖臧小贤陈瑾瑾宋璐)(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师范学院心理11班,镇江212310)摘要本实验采用等级排列法,测定5名被试对5种物品的8种颜色的爱好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各人对不同物品的颜色爱好程度存在差异。
针对不同的物品,被试对其颜色的选择存在差异。
关键词阈上感觉顺序量表颜色爱好等级排列法1.引言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包括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其中阈上感觉的测量是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一个适量的刺激能引起相应的感觉,但是当刺激的物理量增加时,感觉并不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
像声音,重量等等。
所以要测量心理量是如何随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就需要制作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心理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志把事物排成一个顺序。
从顺序量表上只能查处某事物在一定的心理量顺序中所处的位置,但是它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测的刺激配对,让被试判断在两个刺激中那个特征更明显,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的最优刺激(被试觉得胜过其他刺激的刺激)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被试觉得与其他刺激相比都不如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第一位为第一等)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是一种直接的方法。
本次实验尝试用等级排列法测定两被试的对颜色爱好的程度,并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
2.实验方法2.1被试: 5人一组,色觉正常2.2材料: 5种物品(旗子、自行车、房子、热水瓶、衬衣)的图片,每种物品的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蓝、紫、黑、褐8种,图片背景色为白色,共40张图片。
2.3实验程序:2.3.1在PPT上顺序呈现5种物品图片2.3.1被试同时坐在坐位上,主试念指导语:“请你做个颜色爱好的实验,这里有8张不同颜色的旗子图片,要求你根据自己的喜好,将颜色排列左边最喜欢,右边最不喜欢,以此类推。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结果及讨论 :
结果数据中记录被试的等级排列结果,按照爱好顺序制成颜色爱好 量 表。结果数据中还将呈现不同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差异曲线(颜色为X轴, 颜色 爱好程度为Y轴)。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 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 ρ=1-(6∑D²)/n(n²-1) ρ-等级相关系数 n -刺激的数目 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方法与程序:
九种颜色的RG函数颜色参数值如下: 系统随机呈现四组材料的图片(方块、自行车、玫瑰花和雨伞),每组图 片的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被试看一遍所有的图片后,根据对不同颜色图片的 喜好程度,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等级排序,2代表最喜欢,9代表最不喜欢。
颜色 红 黄 青 紫 黑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心理学院 范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课程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五种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 作心理顺序量表。 学习和掌握对等级排列法测量结果一致性系数的统计分 析方法。、 了解颜色的心理量表在实际中的运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RGB值 (255,0,0) (255,255,0) (30,200,200) (135,0,210) (0,0,0)
颜色 橙 绿 蓝 灰
RGB值 (240,120, 48) (0,255,0) (0,0,255) (125,125,法呈现图片种类及颜色组合表如下: 物品颜色 物品 方块 自行 车 玫瑰 花 雨伞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然后开始实验。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灰 黑
对偶比较法_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的比较

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的比较Ξ田晓明 冯成志Ξ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心理学系,苏州,215006)摘 要 排序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不同排序方法排序结果的比较却鲜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颜色偏好实验考察了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三种排序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指标,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三种排序方法在颜色偏好的判断作业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其中以对偶比较法的稳定性稍高;三种排序方法在稳定性、经济性、简便性、直观性和适用条件上各有优劣,文末就三种排序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两极递进式排序法,颜色偏好1 引言 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建立顺序量表的常用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被试以一定标准将刺激排序,尽管其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1];但被试在等级排列时会随着被比较刺激数目的增加变得难以抉择,有研究者建议采用等级排列法时刺激的数目以不超过25为宜[2]。
对偶比较法首先将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就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在这个特性上更明显。
其优点是可以检测被试在比较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非传递性,即比较过程中出现三角循环现象;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两两比较的次数随N 的增大而快速增加,一般说来被比较对象不超过15个[3]。
另外一种较少提及的方法是两极递进式排序法,是从同时呈现的许多刺激中根据一定标准先筛选出最优的n (n ≥1)个刺激,再筛选出n (n ≥1)个最劣的刺激;然后对剩余的刺激进行层层递进式两极评判,直至筛选完毕。
该方法在绩效评估中应用较多,由于从一批员工中区分出最好的和最差的相对比较容易,两极递进式排序法更受人们的欢迎。
这些方法不仅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心理健康评估、感知觉的测量、跨文化比较及偏好判断等[4-9];而且在教育学、生物测量学、经济学、市场与广告学、医学、计算机工程和管理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10-16]。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实验量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一般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它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所有刺激进行排序。
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
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调查中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某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收视率调查以及对一组广告优劣的评判等。
一、目的通过对8种手机外观喜好程度的排列,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8张不同型号的手机图片。
三、方法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是:下面将要呈现的是一组不同款式和颜色的手机图片。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些手机外观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将手机图片拖到下面相应的框内。
框分别用1、 2、3、4、5、6、7和8表示,最喜欢的排第1位,依此类推。
你可以修改排序,直至完全从高到低排列好为止。
点击“确定”按钮确认。
在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3.进入实验界面,上面并排有 8张手机图片。
下面是编号从1到8的8个框。
被试排序完毕后点“确定”按钮予以确认。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英文名称:ORDINALSCALE简介: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可以使用对偶比较法或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试将所呈现的一系列刺激按优劣和喜欢-不喜欢的顺序依次排列。
等级排列法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在于,等级排列法一次对所有的刺激进行排序,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收视率调查等应用研究中比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的排序等。
根据等级排列的结果,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ρ=1-(6∑D2)/n(n2-1)ρ-等级相关系数n -刺激的数目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方法与程序:本实验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系统随机呈现四组材料的图片(方块、自行车、玫瑰花和雨伞),每组图片的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
被试看一遍所有的图片后,根据对不同颜色图片的喜好程度,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等级排序,1代表最喜欢,9代表最不喜欢。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九种颜色,它们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灰、黑。
共36张图片,不同颜色图片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然后开始实验。
结果与讨论:结果数据中还将呈现不同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差异曲线(颜色为X轴,颜色爱好程度为Y轴)。
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ρ=1-(6∑D2)/n(n2-1)ρ-等级相关系数n -刺激的数目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交叉参考: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参考文献:张学民主编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实验研究中心 31-32页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8-6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系别:教师教育学院年级:2010级
姓名:周晓丽实验日期:2013年4月12 日同组成员:周晓丽、刘思蒂、赵延峰、李茂龙
教师评定: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摘要:
等级排列法是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的心理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成为一列心理顺序量表,从而得出九种颜色的喜爱等级。
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喜好程度的排列,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对于不同的物体,颜色的喜好程度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他们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等级排列法、心理顺序量表、喜好等级
前言:
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它没有等距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准排出次序,不关心量表单位是否一致。
心里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序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是建立心理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该方法让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
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一列顺序量表。
本实验借助实验系统向被试呈现9种不同颜色的方块图片,让被试在图片中根据对颜色的喜欢程度进行排序,并记录数据完成顺序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有关专家按照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
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依次下去,就得到一个次序,这就构成了一个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空间误差,不如对偶比较法精确。
材料和方法:
被试:
潍坊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36名,视力正常或矫正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以前从未参加过本实验或类似实验。
实验仪器:
计算机、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实验材料:
四种实验材料(汽车、方块、玫瑰花、人)的图片,每种物品的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灰、黑,图片被面均为白色,共36张,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二因素的组内设计,有两个自变量。
一个自变量为不同颜色的刺激,有8个水平:红、橙、黄、绿、蓝、紫、黑、白;第二个自变量为不同种类的物体,有4个水平:方块、自行车、玫瑰、雨伞。
因变量是对颜色的喜爱程度,对不同颜色的图片进行排列。
在实验中被试的报告很容易互相影响,所以要严格执行单独实验
实验程序:
登录并打开PsyTech 心理实验软件主页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单击呈现实验简介。
阅读指导语,点击“进入实验”, 本实验无参数设置和联系实验,实验者可看完指导语后直接开始试验。
据对不同颜色的喜爱程度排列图片,不同颜色图片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 结果记录:每次实验完成后,计算机将记录被试的等级排列结果,结果呈现为表格形式。
结果:
表1:颜色顺序量表
图1:不同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差异曲线
分析和讨论:
由表1可以看到被试对颜色喜爱程度的排序。
但实验中由于最终的顺序排列取决于所以被试的平均等级,诸如被试的性别、
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尤其是性别之间的差异,都可能
影响最终的评定结果,因而结果只能适用于一部分人群。
由于每个被试只进行一次排序,因而等级排列法对被试的利用率不高,对于同样被试在
多次排序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偏差缺乏抵抗力。
从图1中可以看出,被试对灰色的喜好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颜色,对于不同的物品,颜
色的喜好程度有一定的变化,通过对同一颜色的不同物品做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t均大于
0.05,说明对不同的颜物品色喜爱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本实验中,由于不同的物品在呈现的时候是有先后顺序的,被试在后面的物品颜色喜好
程度的等级评定的号死后必然会受前面物品颜色评定的影响,也就是无可避免的时间误差
和空间误差,由于本实验的实验条件的限制,这两种误差也就无可避免的对本实验的信度和
效度产生了影响。
结论:
不同的被试有不同的颜色喜好,颜色顺序量表的排序是:灰、橙、绿、黑、紫、黄、红、青、蓝。
物品的不同对颜色的喜好程度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187-190
2. 实验心理学朱滢、焦书兰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3年10月出版 96-106 2
3、心理实验纲要杨博民、陈舒永、高云鹏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 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