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 第三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及其效应评价
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及其效应评价第一章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地控制污染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及其效应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就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效应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应用。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监测技术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是衡量和控制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和图像监测等。
物理监测是利用各种仪器测量环境污染物的物理参数,如温度、振动、特定波段的辐射量等等。
化学监测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和分析仪器对环境中的有机和无机离子、大气气体、有机物和重金属等进行分析检测。
生物监测则是通过对生物体中污染物的检测来评价环境中污染物的水平。
图像监测则是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对大气中的灰霾、水中的浊度等进行监测。
第三章环境污染物的效应评价方法环境污染物的效应评价是在监测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引起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根据评价目的和方法的不同,环境污染物的效应评价可分为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人类健康效应评价和资源环境效应评价等。
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主要评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例如,污染物对土壤、植被、地下水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
人类健康效应评价则评价人们长期暴露在环境污染物下可能产生的危害。
例如,空气中细颗粒物对人们呼吸系统的健康影响。
资源环境效应评价则评价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和生产效益的影响。
例如,大气污染对农作物、水果和蔬菜等作物的影响。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监测及其效应评价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以上所述内容,本章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监测及其效应评价实例。
4.1 水环境污染监测及其效应评价实例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水环境污染已经严重,为了掌握水环境的变化规律和污染状况,需要对化学物质的浓度、水体pH值、浊度、温度、硬度等参数进行监测。
同时,评价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鱼类和水生昆虫等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D. 效应与反应
• 效应(effect):是量效应,表示接触一定剂量的环境污染物后,引起的机 体个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多用计量单位表示。
• 反应(response):是质效应,指接触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 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发病率、死亡率、 肿瘤发生率等。
2、 受试生物的选择 (P97) • 有代表性、对毒物具有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
3、生物测试的标准化
• 生物测试的影响因素:
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和不同的实验室
• 为便于比较和分析测试结果,必须把测试方法标准化。 应具有精确 性、重复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 【测试条件、生物规格、操作程序方法等规定】
危害性(Hazard):指定性表示外源化学物对人群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
安全性(Safety):是指无危险或危险度,可为社会接受(即危险度可忽略), 即笼统地指在通常条件下接触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健康不会引起有害作 用。
F、安全限值
► 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对生活和生产环境和各种介质(空气、 水、食物、土壤等)中与人群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所规定 的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此种浓度和时间内,根据现有的知 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也就是说,在低于此种浓度和时 间内,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的危险度是可忽略的。
5、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质)结合。毒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 用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可逆的,一种是不可逆的。如底物与酶的作用是可 逆的,共价结合形成的加成物是不可逆的。
第03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2
Hb-加合物最常用的测定方法
间接反映连接于DNA的加合物 动物实验中已发现有50多种化学物质可与Hb反应,致突变物 及致癌物均可与Hb连接 色谱-质谱(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法 免疫法检测 灵敏度因化学物质和选用方法不同而异 其加合物可作为中长期暴露的指标
优点——检测能力强、应用范围广,可检测任何化学 物与DNA的连接,尤其是可用于环境中生物样品的加 合物测定以及判断化合物的毒性,包括纯品或混合物 是否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同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 检测到109个碱基中的一个DNA加合物。
蛋白加合物
外周血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 血红蛋白(Hb,hemoglobin)
一、致突变效应
基本概念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基因结构的变化称为突变 (Mutation)—广义突变的概念。
同步荧光法 低温激光法 激光-发射荧光法。
荧光法的长处
不破坏DNA链 可区分出加合物的不同立体异构体 DNA链不同位点上的加合物
32P-后标记法(32P-postlabeling
Assay)
基本原理——先将分离出的DNA用一定的酶水解成正 常的单核苷酸和形成了加合物的单核苷酸,并进一步 将二者分离,再用32P标记的ATP将带有加合物的单 核苷酸标记,然后用双向层析、放射自显影、液闪计 数等方法定量。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分布广泛。 哺乳动物中肝的可溶部分中GST的浓度最高。
四、抗氧化防御系统检测
大学《环境生物学》课件:第三章 污染与生物效应
根据酶活性的变化在传感器,环境监测中起重要作用
13
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1、对蛋白质的影响 2、对DNA的影响
DNA损伤的修复 光复活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SOS修复
3、脂质的过氧化
14
对蛋白质的影响
导致蛋白质的化学损伤 诱导功能蛋白产生如应激蛋白和金属硫
蛋白 金属硫蛋白对二价金属离子具极高亲合力,对
药物、杀虫剂 苯并芘等多环芳烃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甾族化合物
甾族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 天然有机化合物,如胆甾醇、胆汁酸、维生素D、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等。许多甾族化合物具 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甾醇是甾环 上连有醇羟 基的固态物 质,故又叫 做固醇
9
(一)酶活性的诱导
2抗氧化防御系统酶
抗氧化防御系统起到防御过氧化损害的作用
主要有:
水溶性:谷光甘肽、维生素C
脂溶性:维生素E、β-胡萝卜素
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脱毒作用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可绘制大气污染图谱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10
氧化还原循环和活性氧的产生
有机污染物 生物转化 自由基代谢物 氧化还原循环
代谢 共价连接DNA 共价连接蛋白质
O2
O2 SOD
.OH
20
(二)对细胞器的影响
1线粒体 引起线粒体膜和嵴的形态结构的改变 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功能 2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能代谢激素和外源性化合物 粗面内质网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其它细胞器 如微管、微丝、高尔基体、
溶酶体等
21
二、对器官的影响
(一)靶器官 污染物直接毒害的器官 效应器官 靶器官不一定是效应器官 蓄积器官 是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和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和监测方法环境污染物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它们来自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业活动,通过不同方式进入自然环境中。
这些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他们的毒性机制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研究,在环境污染控制和监测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环境污染物包括了许多有机化学物和无机污染物。
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进入各种生物体中,产生毒性效应。
这些毒性机制包括了细胞毒性、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等。
有些污染物可以通过内分泌干扰素的机制检测到。
这些效应不仅可以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发现,也可以看到它们在生态系统和生态组织中的表现。
二、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监测环境污染物可以帮助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监测有两种基本方法。
一种是被动的方法,另一种是主动的方法。
被动方法通常使用生物标志物来检测环境污染物的存在。
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或生物体表面的化学或生物学变化,与出现在环境中的特定化学物或生物物质的存在相关。
这些标志物的形成是污染物影响的个体反应。
生物标志物将本来很难测量的环境污染物拓宽到了检测的范围内。
主动方法是直接检测环境污染物存在的方法。
这种方法涉及到高吞吐量的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化学测量和光谱学等技术。
它们在现场和实验室检测中都广泛应用。
三、总结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影响范围很广。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机制的重要领域之一。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监测环境污染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管使用哪种监测方法,都需要适当的技术和检测标准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未来,环境污染监控领域将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被开发出来。
这将有助于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确保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1.概念解释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过程:一般分为I、II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
在过程I(相I反应)中,外源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鉴定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鉴定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环境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探讨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鉴定方法。
一、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可以表现为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和分子水平等。
1. 形态学效应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形态学影响最易被观察到,包括变异、畸形和变异等。
这些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的干扰所致。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等污染物的使用使得农作物的品质和数量下降;在城市化过程中,空气和水污染对植物的形态和数量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树木的萎黄、变形等现象。
2. 生理学效应生理学效应是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最直接的影响之一。
环境污染物可以干扰生物体内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排泄等生理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导致患有多种疾病。
与此相关的还有环境中铅污染对神经系统、水污染对泌尿系统等的影响。
3. 生化学效应环境污染物对细胞的基本生化反应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环境污染物可以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糖等结合,从而导致各种代谢物的紊乱。
例如,饮用水中含有苯酚、氯化物等污染物对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4. 分子水平效应分子水平上的效应是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影响的最终结果,也是理解环境污染物鉴定、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
环境污染物对DNA和RNA等生物分子的影响导致了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患有遗传疾病或致癌症。
二、环境污染物的鉴定方法环境污染物的鉴定是为了了解其对生物体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水平等。
鉴定方法可以分为生物测定和化学测定两类。
1. 生物测定生物测定是体外和体内实验,利用完成的生物组织、动物和细胞等对环境污染物的快速鉴定和监测。
生物测定的原理是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生物降解和生物累积来影响生物表现。
可根据水体、土壤或空气等样品提取生物的某些组织进行监测,例如水中生物(鱼类、贝类等)可以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吸收,从而精确测定有机物的含量。
(完整版)3_环境污染的微生物检测
The U.S. EPA, has adopted Microtox as a standard test in an ongoing program of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ediments.
Microtox has been adopted by 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as a screening test at the National Fisheries Contaminant Research Centre.
15 ℃下培养5min或者15min,就可以生物发光光 度计直接读出或者扫描出5min或者15min的光量 抑制百分率(Inhibition rate,IR)
IR=
阴性对照组指标值- 实验组指标值╳100%
阴性对照组指标值
IR为50%时样品的剂量即为IC50
Microtox Toxicity Testing
2.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
指能够在44.5 ℃(44-45℃)发酵乳糖的大肠菌群, 亦称耐热性大肠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
粪大肠杆菌也包括同样的4个属,但以埃希氏菌 属为主。 粪大肠菌群与粪便中大肠杆菌数目直接相关,在 外界环境中不易繁殖,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意义 更大
Microtox is a standardized toxicity test system which is rapid, sensitive, reproducible, ecologically relevant and cost effective.
It is recognised and used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a standard test for aquatic toxicity testing.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PPT文档130页
污染物的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检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环境生物学 第三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标准化水生微宇宙(Standardized Aquatic Microcosm, SAM)
• 用于在实验室测定有毒物质在多物种水平对淡水生态系统的 影响。
• 试验时间64天,容器为4L的玻璃广口瓶,试验生物包括10种 藻、4种无脊椎动物、1种细菌。对温度、光照强度、pH值等 理化参数均有具体要求。
• 动物死亡数目和死亡时间 • 病理检查:对于试验时立即死亡的动物,可解剖,分析死亡
原因,看是技术事故还是中毒引起的死亡。
确定半数致死量(LD50) 试验结果
• LD50值越小,毒性越大。 •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只能粗略地表示某化学物质的毒性,而不
能全面反映其毒性。 • 由于动物种属、性别、染毒方式的不同,所表现的毒性也不
3.3 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
加合物的测定
• DNA-加合物的测定 • 蛋白加合物的测定
一般代谢酶的活性测定
• 乙酰胆碱酯酶 • 腺三磷酶
解毒系统酶类诱导作用的检测
• 混合功能氧化酶的诱导作用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抗氧化防御系统检测
• 过氧化氢酶 •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3.4 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
• 突变引起胚胎发育异常; • 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较为重要的酶类受到抑制; • 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 • 细胞分裂过程的障碍
致畸试验
• 致畸试验的目的检测环境污染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 畸形。
• 一般试验动物要求其对化学物质的代谢过程与人相似,胎盘 结构也相似,还要求孕期短,产仔多,经济实用,如家兔、 大鼠、小鼠等。
• 引发阶段 • 促进阶段 • 浸润和转移阶段
污染物生物效应检测
第三十二页,课件共102页
1、哺乳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1)实验材料:小鼠和大鼠,若进行毒物皮试实验,还可用家
兔和豚鼠。 (2)确定动物全活和全致死量
查阅文献中与受试物的类似物的LD50 (LC50),一般以3倍之差 配制三个剂量组进行预试验(1/3 LD50 , LD50 ,3 LD50 ),每组3
3
第三页,课件共102页
生物测试意义: 1)研究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生物效应。 2)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
3)制订环境质量标准。 4)对制订排污标准,以及对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有重要意义。
4
第四页,课件共102页
但注意:
(1)污染物结构、性质、毒作用机理不同,同一种生物对不同污 染物的反应不同。 (2)不同生物解毒机制、及能力不同,因而不同生物对相同污染 物有不同的反应。 (3)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对同种污染物的反应也不同。
物质危害性的大小一般与物质进入体内的能力和数量有关, 挥发性小,易溶于水或血液中,并能迅速达到中毒浓度的物质的 危害性大。
21
第二十一页,课件共102页
(二)毒性参数 1、常用毒性参数 (1)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LD,lethal dose or LC,lethal concentration)
①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LD100,Absolute lethal dose or LC100 ,Absolute lethal concentration)
6
第六页,课件共102页
1) 测试目的:
(1)快速估计污染物的毒性;(2)评价几种毒物的相对 毒性;(3)评价不同生物对不同条件如温度、pH的相对敏 感性等。
主要用于测定半致死浓度(LC50)、或半抑制浓度(IC50) 或 半效应浓度(EC50)。 2) 时间设定 : 一般小于1周,如 一般水蚤类< 2d,藻类< 3d,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率(概率单位)
死亡率(%)
100
100
50
50
对数剂量 图3-3 剂量-反应曲线(S形线型)
对数剂量 图3-4 剂量-反应曲线
毒性试验常用参数
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Lethal Dose, Lethal Concentration)
• 绝对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LD100、LC100) •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LC50) •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MLC) •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LC0 )
• 突变引起胚胎发育异常; • 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较为重要的酶类受到抑制; • 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 • 细胞分裂过程的障碍
致畸试验
• 致畸试验的目的检测环境污染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 畸形。
• 一般试验动物要求其对化学物质的代谢过程与人相似,胎盘 结构也相似,还要求孕期短,产仔多,经济实用,如家兔、 大鼠、小鼠等。
反应(Response)
• 指接触一定剂量化学物后,产生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 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反应是对群体而言的,用百分率 或比值来表示,如发病率、死亡率等。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 以剂量为横坐标,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算单位或表示反应的 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所得到的曲线,即为剂量 -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半数效应浓度(EC50)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
• 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 起的毒性的试验。
• 其目的是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 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烧杯水生微宇宙(Mixed Flask Culture,MFC)
• 又称烧杯混合培养,试验时间12~14周,容器为1L的玻璃广 口瓶,试验生物包括4种藻、2种无脊椎动物、一些细菌和原 生动物。对温度、光照强度、pH值等理化参数均有具体要求。
• 与SAM不同的是通过加入来自生态系统浸出液提供给微宇宙 中生物群落所需的基质。
• 注释1:营养缺陷型突变型菌株 • 注释2:野生型微生物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法
• 方法原理:在动物体外将待测物经肝微粒体酶系活化后,检测 其所诱发的沙门氏菌回变菌落数,即由不能自行合成组氨酸的 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his-),回复为能自行合成组氨酸的 (his+)菌落数。
• 突变率=诱发回复突变菌落数 / 自发回复突变的菌落数(对照) • 当突变率大于2.0时,为阳性结果。
• 在最高剂量组剂量和最低剂量组剂量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 插入若干个中间剂量(一般4~6组),从而确定正式试验的 剂量组。
染毒方式和受试物的配制
• 一般用灌胃法和人工熏气法。 • 受试物的配制:配制试验所需的最高剂量浓度溶液,然后依
次稀释到所需浓度。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2)
观察指标
• 中毒症状:一般观察24~48小时,最好观察到绝大多数动物 出现典型中毒症状。
第三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本章将讨论以下内容 生物测试及方式 一般毒性试验 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 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 微宇宙法
3.1 生物测试及方式
生物测试(Bioassay)的概念:
• 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 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一致,故表示LD50应注释明动物种类和染毒方试验
蓄积毒性试验
• 蓄积系数法(Cumulative Coefficient Method):用来评价环境 污染物蓄积作用的方法。
• 蓄积系数K=
LD50(n)
LD50(1)
• 生物半减期T= (t2 t1) lg 2 lg y1 lg y2
致突变试验方法
• 基因突变试验,例如Ames试验,下文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 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法为例介绍。
• 染色体畸变试验 • DNA损伤试验
Ames试验
Ames试验原理
• 同一种微生物的营养缺陷型突变型菌株与受试物接触,若此化 学物质具有致突变性,可使突变型微生物再发生一次突变,重 新成为野生型微生物。这种突变叫做回复突变。
3.3 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
加合物的测定
• DNA-加合物的测定 • 蛋白加合物的测定
一般代谢酶的活性测定
• 乙酰胆碱酯酶 • 腺三磷酶
解毒系统酶类诱导作用的检测
• 混合功能氧化酶的诱导作用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抗氧化防御系统检测
• 过氧化氢酶 •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3.4 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
• 动物死亡数目和死亡时间 • 病理检查:对于试验时立即死亡的动物,可解剖,分析死亡
原因,看是技术事故还是中毒引起的死亡。
确定半数致死量(LD50) 试验结果
• LD50值越小,毒性越大。 •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只能粗略地表示某化学物质的毒性,而不
能全面反映其毒性。 • 由于动物种属、性别、染毒方式的不同,所表现的毒性也不
• 注释1:所利用的生物反应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 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级水平上的反应。
• 注释2:生物测试不同于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测。前者能够测 定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而后者只能测定污染物的浓度。
• 例如:通过水污染的生物测试可获得以下数据:各种环境因 素如DO、pH、温度、混浊度等对生命的有利以及不利的浓度 或强度;污染物对受测生物的毒性;各种水生生物对污染物 的相对敏感性;废水所应处理的程度;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浓 度等。
• 时间为8d到90d,多数情况下为流动式。
长期生物测试(Long Term Bioassays)
• 包括全部生活史的生物测试(Complete Life-cycle Bioassays) 和部分生活史的生物测试( Partial Life-cycle Bioassays )
• 目的是要测定出在持续情况下不造成有害效应的毒物最大浓 度或最大允许毒物浓度(MATC)
模拟农田生态系统
• 该系统模拟农田条件,无陆生动物,为同时测定农药在土壤、 植物、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残留而设计,采用0.75 m3的矩形玻 璃室,可打入足够数量的空气,通过玻璃室模拟微风并能收 集挥发的农药。
在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请思考以下问题:
生物测试与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测有何不同? 表示毒性的常用参数有哪些?能否解释其含义? 何谓Ames试验?它的原理是什么?
3.4.1致突变试验
基本概念
• 突变(Mutation) •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和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Mutation ) •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和致突变物(Mutagen)
致突变试验的目的
• 致突变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受试物对机体遗传过程有无影 响的方法。
致畸作用的评价
• 注意与自然变异区分; • 注意种属差异; • 注意试验的阈剂量与人类实际可能摄入量之间的差别。
3.4.3 致癌效应
概念
• 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esis) •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
细胞癌变学说 癌变过程
中毒(Intoxication)
• 中毒是各种毒性作用的综合表现,包括急性中毒、亚急性中 毒、慢性中毒。
毒性(Toxicity)
• 指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
毒性作用或毒效应(Toxic Effect)
效应(Effect)
• 也称为作用,指接触一定剂量化学物后,使机体产生的生物 学改变。效应是对个体而言的,这种改变可用一定的计量单 位表示。
室外水生微宇宙(Outdoor Aquatic Microcosm)
• 又称中宇宙(Mesocosm),试验单元6 m3,试验生物包括浮 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大型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
土壤核心微宇宙(Soil Core Microcosm,SCM )
• 该法采用野外环境的土壤核心,将其设置在环境条件控制的 实验室中,试验生物因土壤核心采集场所不同而不同,可研 究化学物质和营养元素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归趋。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um No-effect Level)
• 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毒作用带
• 急性毒作用带(Acute-toxic Effect Zone) • 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 )
急性毒性试验类型
• 哺乳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 • 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1)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如下: 按试验要求选择受试生物
• 常用成年大鼠或小鼠,雌雄动物同时试验,对试验动物预先 观察几天后标记编号并随机分组。
预备试验和确定剂量组
• 选用少量动物进行预备试验,找出引起动物90%(或全部) 死亡的剂量(即最高剂量组剂量)和引起动物10%死亡(或 不死亡)的剂量(即最低剂量组剂量)。
• 只能采用流动式,要保证试验的环境条件和自然界的季节变 化相符合。
受试生物的选择
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因素
• 受试生物 • 试验条件 • 实验室差异
生物测试的标准化
3.2 一般毒性试验
基本概念 毒物(Toxicant)的概念
•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通常一种物质只有达 到中毒剂量时才是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