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

合集下载

甚长基线干涉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和欧洲网

甚长基线干涉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和欧洲网

甚长基线干涉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和欧洲网英国的多天线微波连接干涉仪网(MERLIN)把基线扩大到200多千米,使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超过独领风骚的哈勃空间望远镜。

但是,能不能更上一层楼,把天线的基线再拉长,长到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万多千米,把射电望远镜的等效大天线做成与地球一样大,甚至突破地球的限制,把基线扩展到空间?甚长基线干涉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这个天方夜谭式的美梦。

国际甚长基线干涉观测早已突破双天线干涉仪的形式,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全世界范围的大、中型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网。

按照严密的计划对同一个射电源进行观测。

不仅分辨率高,还可以成像。

欧洲甚长基线干涉网是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最灵敏的,它不仅包括好几个欧洲的特大型单天线射电望远镜,还邀请了中国和南非参加,使基线扩大了好几倍。

甚长基线干涉射电望远镜的原理高分辨率是天文学家追求的目标,在理论上干涉仪的两面天线间距可以达到几百千米、几千千米甚至几万千米,那么分辨率就可以提高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

但是如何实现各个射电望远镜之间的连接是一个难题,用馈线连接或是微波接力的方式都不行。

天文学家想出的办法是:取消任何连接。

用一种神奇的干涉仪叫做甚长基线干涉,简称VLBI来实现各个望远镜之间的连接,就是让多面相距特别遥远的射电望远镜同时观测同一个射电源,各自独立地把观测到的信号记录在磁带上,然后把各台射电望远镜的资料拿到一起,用一台相关器进行处理,得到干涉观测结果。

其中关键的技术是把极端稳定的原子钟应用到干涉观测。

如果两台射电望远镜记录在磁带上的信号是同一个射电源、同一时刻发出、同一频段信号,把这两个信号数据流输入相关处理器,就能产生干涉。

实现这“三个相同”后,用记录在两个磁带上的信号相加与用馈线传送信号到一起后相加的效果完全一样。

天线对准同一个射电源容易做到,同时观测则利用极端准确的原子钟在磁带记录上打上极其精确的时间标记来解决。

接收到相同的频段的射电波也由原子钟来实现。

空间定位几种常用的空间定位技术

空间定位几种常用的空间定位技术

△t3为信号 传播时间改正 ,从激光脉冲离开测距仪至到达卫星间的时间 , △t3=S/c
3)大气延迟改正
4)卫星上的反射棱镜偏心改正
5)潮汐改正
h
12
五、SLR的用途现状及前景
1、激光测卫站
1)中国已经建立的武汉、上海、长春、北京和昆明等5个激光测卫站。 2)流动激光测卫站:乌鲁木齐,拉萨
长春
TROS, Urumqi, China
h
5
§4.3、激光测卫和激光测月
一、激光测卫(SLR) 2、原理(续) D=C.⊿t/2+ ⊿D ⊿D为测距改正数
激光测距 仪
带反射棱镜的激光 卫星
h
6
§4.3、激光测卫和激光测月
二、激光测距卫星
1、激光测距专用卫星 Lageos卫星 Starlette卫星
Starlette
h
7
§4.3、激光测卫和激光测月
背景的噪声,从而大大提高信噪比。 ⑶激光的发散角极小,在很远的距离上光能量仍能集中在一个很
小的范围内,有的激光测距系统发散角只有2″,在月球表面上 光斑直径也只有4km。
h
4
§4.3、激光测卫和激光测月
一、激光测卫测距原理
2、原理
用安装在地面测站的激光测距仪向安 装了后向反射棱镜的激光卫星发射激光脉 冲信号,该信号被棱镜反射后返回测站, 精确测定信号的往返传播时间,进而求出 仪器到卫星质心间的距离的方法和技术称 为卫星激光测距或激光测卫( SLR:Satellite Laser Ranging) 。目前的 测距精度可达1cm左右
三、人卫激光测距仪 1 激光仪分类 1)按激光类型来分 脉冲式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是用无线电波段的频

俄罗斯航天的科学探测任务

俄罗斯航天的科学探测任务

太空探索|【俄罗斯航天发展专题】文/尼莫俄罗斯航天的科学探测任务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航天遗产,但和苏联时代琳琅满目的航天探索项目和成果相比,俄罗斯航天大为逊色,完全不复旧日荣光。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航天在这些领域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空间科学现状苏联航天在空间天文领域做出了很多独特的贡献,现在的俄罗斯成绩也可圈可点。

俄罗斯空间科学很大一部分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

得益于载人航天领域的雄厚实力,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国际空间站上有俄罗斯的曙光号货舱、星辰号服务舱、码头号对接舱、搜寻号和黎明号两个小型研究模块,其中“星辰号”是最主要的科研场所。

过去十几年里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大量科研试验,空间科学正是六大研究领域之一。

俄罗斯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了地球高层大气研究尤其是大气放电研究,并对地球磁层、电离层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还对太阳活动进行了观测和研究。

俄罗斯还于2011年发射了光谱-R(Spektr-R)大型空间射电望远镜,它由俄罗斯科学院和拉沃契金设计局研制,是一个直径10米,焦距4.3米的大型射电望远镜。

“光谱-R”发射后进入近地点1万公里、远地点39万公里的高椭圆轨道,和地面的射电望远镜配合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观测,分辨率比哈勃空间望远镜高1000倍!俄罗斯还在研制后续的光谱-RG空间射电▲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火星96轨道器想象图50 | SPACE EXPLORATION【俄罗斯航天发展专题】|太空探索望远镜,原计划2019年初发射升空,不过因为设备检查等因素推迟到6月发射。

这部望远镜是一部X和伽马射线谱段观测的高能空间天文望远镜,未来将送入日地L2轨道进行X射线观测。

俄罗斯还有紫外线领域的光谱-UV望远镜,它工作在110到320纳米的紫外线波段上,是一部1.7米口径的空间望远镜,也是俄罗斯、德国和西班牙国际合作的成果,其中俄罗斯提供了空间望远镜的制造、发射和地面支持,德国提供了关键的紫外光谱仪,西班牙也参与了地面设施的运营。

空间大地测量理论基础

空间大地测量理论基础
• 实现卫星激光测高系统,进行激光全球(包括海洋和陆地) 测高,以低廉的代价获得全球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TM。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用户用接收机测定至导航卫星的距离或距离变率 并依据观测瞬间卫星在空间的位置采用距离交会 法或距离差交会法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及运动速度 等要素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称为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
• 空间大地测量中经常采用的各种坐标实际上是通 过岁差、章动、极移和地球自转而相互联系起来 的。因此掌握岁差、章动、极移和地球自转的知 识就成为正确进行各种坐标系转换的基础。
3.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
• 在空间大地测量中经常要涉及各种时间坐 标(如世界时,原子时,协调世界时,动 力学时及GPS时等)和各种坐标系统(如 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及轨道坐标系 等)。
• 由于这种方法的精度较低,观测受气候条件限制, 资料处理又相当繁杂,故目前在大地定位及测定 重力场等领域已很少使用。
2.卫星激光测距
• 用安置在地面测站上的激光测距仪向专用的激光卫星发射 激光脉冲信号,该信号经安置在卫星表面的反射棱镜反射 后返回测站,精确测定信号往返传播的时间并进而求出从 仪器至卫星的距离的方法和技术称为卫星激光测距。
(二)卫星大地测量
•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来精确确定点的位置; 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外部重力场;以 及它们的变化状况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 为卫星大地测量。
• 卫星大地测量在空间大地测量中占有极其 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卫星摄影测量, 卫星激光测距,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测高, 卫星跟踪卫星,卫星梯度测量等技术。
1.卫星摄影观测
• 在晴朗的夜晚以恒星为背景用人卫摄影仪对卫皇 进行摄影观测,根据已知的恒星坐标,,以及 相片上恒星与卫星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从人卫摄 影仪至该卫星的方向的方法和技术称为卫星摄影 观测。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用测距码P2 采用CDMA信号调制技术;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发展战略: 第一步,2000年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 系统; 第二步,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 将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发射14颗组 网卫星); 第三步,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
15
1.3 北斗系统
L10 =1602 MHz
18.66 MHz
-7-6 -5-4 „ „ 5 6 78
P-Code BPSK(5.11)
P-Code BPSK(5.11)
GLONASS
1237.83 MHz 1254.61 MHz
1592.95 MHz
RA
1611.61 MHz
C/A-Code BPSK(0.511)
3.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
3.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

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是一种能接收和处理来自太空的无 线电信号的装置,由巨大的抛物面天线,高精度 的原子钟,数据接收和处理设备等组成。
灵敏度 是指射电望远镜“最低可测”的能量值,此值 越低,灵敏度越高。为提高灵敏度常用的办法有 降低接收 机本身的固有噪声、增大天线接收面积、 延长观测积分时间等。 框架定向和尺度

系统特点
无线电信号发射器安放在地面跟踪站上,多普勒 接收机安放在卫星上。

由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法国大地测 量研究所(GRGS)和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 (IGN)共同研制
2.2 DORIS现状



DORIS提供了一种独立的低轨卫星定轨技 术,独立定轨径向精度3cm,与SLR、GPS 联合定轨~1cm;并具有实时定轨功能; 建立与维持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可测定 地面站精度达10~15mm;能以亚毫角秒的 精度来测定极移; IDS( International DORIS Service): /

绝密-空间大地测量学复习

绝密-空间大地测量学复习

第一章概论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点的位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2。

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实现过程主要工作(1)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2)建立大地基准、确定全网起算数据(3)控制网的起始方位角的求定(4)控制网的起始边长的测定(5)其它工作3.传统大地测量常规方法的局限性(1)测站间需保持通视:采用光电仪器,必须通视;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觇标;边长受限制;工作难度大、效率低。

(2)无法同时精确确定点的三维坐标: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是分别布设的;并且增加了工作量.(3)观测受气候条件影响:雨天、黑夜、大雾、大风、能见度低时不宜测量。

(4)难以避免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光学仪器的测量值会因为大气密度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弯曲影响,地球引力由两极到赤道减小,大气密度变化也逐渐减小。

(5)难以建立地心坐标系:海洋区域无法布设大地控制网,陆地只能区域测量,建立区域参考椭球与区域大地水准面吻合;无法建立全球参考椭球。

4. 时代对大地测量提出的新要求(1)要求提供更精确的地心坐标:空间技术和远程武器迅猛发展,要求地心坐标;(2)要求提供全球统一的坐标:全球化的航空、航海导航要求全球统一的坐标系统(3)要求在长距离上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如研究全球性的地质构造运动、建立和维持全球的参考框架、不同坐标系间的联测等;(4)要求提供精确的(似)大地水准面差距:GNSS等空间定位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经典大地测量技术成为布设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手段;人们对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差距N或高程异常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5)要求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密定轨和轨道预报(尤其是低轨卫星)需要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来予以支持。

(6)要求出现一种全天候,更为快捷的、精确、简便的全新的大地测量方法.5. 空间大地测量产生的可能性(1)空间技术的发展:按需要设计卫星,并能精确控制姿态,精确测定卫星轨道并进行预报,为卫星定位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大量资料的极其复杂的数学处理提供了可能性。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空间大地测量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空间大地测量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分)传统大地测量方法可以建立地心坐标系A.错B.对2【判断题】(10分)传统大地测量无法建立全球统一的坐标框架A.错B.对3【判断题】(10分)传统大地测量方法可以同时测定点的三维坐标A.对B.错4【判断题】(10分)采用日夜对称观测的方法可以消除旁遮光的影响A.错B.对5【单选题】(10分)下面反映地球自转轴在本体内的运动状况的是A.岁差B.章动C.格林尼治真恒星时角D.极移值6【多选题】(10分)下面属于空间大地测量范畴的是A.VLBIB.卫星测高C.GNSSD.遥感成像7【判断题】(10分)卫星测高不属于空间大地测量范畴A.错B.对8【判断题】(10分)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不能确定精确的大地水准面差距A.错B.对9【判断题】(10分)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能够确定地心坐标A.错B.对10【单选题】(10分)利用下面卫星数据解算重力场模型解算精度最低的是A.GRACEB.测高卫星C.CHAMPD.GOCE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地球自转是建立世界时的时间基准A.对B.错2【判断题】(10分)在常用的时间系统中,原子时最精确A.对B.错3【单选题】(10分)在常用的时间系统中,最精确的时间系统为A.历书时B.原子时C.太阳时D.世界时4【判断题】(10分)频率准确度反映时钟的系统性误差A.错B.对5【判断题】(10分)频率稳定度反映了钟的系统误差A.对B.错6【多选题】(10分)下列属于太阳时的时间系统包括A.平太阳时B.真太阳时C.民用时D.世界时7【判断题】(10分)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之间时刻差需要保持在0.9s以内,否则将采取闰秒进行调整A.对B.错8【判断题】(10分)GLONASS时属于原子时,不需要闰秒A.错B.9【多选题】(10分)下面不需要闰秒的时间系统为A.TALB.UTCC.GLONASSD.GPS时10【多选题】(10分)各国使用的历法主要包括A.阴历B.阴阳历C.儒略日D.阳历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10分)赤道岁差可以使春分点的位置西移A.错B.对2【判断题】(10分)固定平纬由于采用了周期为6天的数据来计算点的纬度,因此要比历元平纬稳定A.错B.对3【判断题】(10分)固定平极由于采用了固定平纬来计算极移位置,因此要比历元平极稳定A.错B.对4【判断题】(10分)瞬时天球赤道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都是固定的A.对B.错5【判断题】(10分)协议天球坐标系现有两个,分别是J1950.0和J2000.0A.错B.对6【判断题】(10分)J2000.0为现在用的空固系,将来也有可能被淘汰A.错B.对7【单选题】(10分)在进行卫星轨道积分时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为A.地心天球坐标系B.国际地球坐标系C.参心坐标系D.站心天球坐标系8【判断题】(10分)CGCS2000是一个基于GPS定位技术建立起来的全球性的地心坐标系A.错B.对9【多选题】(10分)下列属于地心坐标系的是A.WGS84B.BJ54C.ICRSD.CGCS200010【单选题】(10分)从观测瞬间的真地球坐标系转换到观测瞬间的真天球坐标系,需要进行的转换是A.极移矩阵B.旋转GST角C.岁差矩阵D.章动矩阵第四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射电望远镜进行天体测量时的角分辨率和射电望远镜的口径成正比A.错B.对2【判断题】(10分)射电望远镜进行天体测量时的角分辨率和无线电信号的波长成正比A.对B.错3【单选题】(10分)下面需要将射电望远镜用电缆连接起来的是A.空间甚长基线干涉测量B.联线干涉测量C.e-VLBID.甚长基线干涉测量4【判断题】(10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不需要电缆将两望远镜连接起来A.错B.对5【判断题】(10分)VLBI观测所需的时间和频率信号由各自独立的氢原子钟提供A.对B.错6【判断题】(10分)延迟量和延迟率的观测精度与系统的信噪比成正比A.错B.对7【判断题】(10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中国贵州A.对B.错8【判断题】(10分)馈源质量的好坏影响天线的噪声A.错B.对9【单选题】(10分)VLBI系统的接收机的混频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射频信号转换为A.低频信号B.高频信号C.中频信号D.基频信号10【判断题】(10分)VLBI不能用来进行人造飞行器定轨A.对B.错第五章测试1【判断题】(10分)目前部分SLR跟踪站可以在白天工作A.错B.对2【多选题】(10分)专门用于地球动力学应用和大地测量的专用卫星包括A.Etalon-2B.Lageos-1C.Etalon-1D.Lageos-23【单选题】(10分)我国的SLR数据处理中心在A.长春B.上海C.武汉D.北京4【判断题】(10分)SLR跟踪站在全球的分布相对于GPS较均匀A.错B.对5【判断题】(10分)在IERS官网不能查到SLR跟踪站的坐标A.错B.6【判断题】(10分)在利用SLR进行卫星定轨时,太阳辐射压也是一重要摄动因素,辐射压的大小和卫星的面质比成正比A.错B.对7【判断题】(10分)在利用SLR进行卫星定轨时,大气阻力的大小和卫星的面质比成正比A.对B.错8【判断题】(10分)人卫激光测距不能用来测定地球质心的位置A.B.对9【判断题】(10分)用于测月的激光测距仪的指向精度要比用于测卫星的激光测距仪的指向精度要低A.错B.对10【单选题】(10分)下面月球表面放置的SLR激光反射器不能工作的是A.Apollo15B.Lunakhod1C.Apollo14D.Lunakhod2第六章测试1【多选题】(10分)在卫星轨道误差中,需要考虑的误差源主要包括A.大气传播延迟B.跟踪站坐标误差C.海洋潮汐D.太阳光压E.固体潮汐F.重力场模型2【判断题】(10分)在进行测高数据误差改正时,卫星质心改正不用考虑A.对B.错3【判断题】(10分)在进行海面高的框架转换时,需要有四个参数A.对B.错4【判断题】(10分)在进行海面高的框架转换时,三个平移参数和一个偏差因子可以通过最小二乘的方法求得A.错B.对5【判断题】(10分)卫星从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在地面的投影轨迹称为降弧A.错B.对6【判断题】(10分)测高卫星每一周期相对应的弧的地面轨迹严格吻合A.对B.错7【判断题】(10分)利用测高数据可以计算垂线偏差A.对B.错8【判断题】(10分)利用测高数据不能反演海洋重力异常A.对B.错9【判断题】(10分)测高数据不能用来建立海洋大地水准面的数学模型A.对B.错10【单选题】(10分)一般把其他测高卫星的海面高都转换到下面哪颗卫星的框架下来A.T/PB.HY-2AC.Jason-3D.Jason-1第七章测试1【多选题】(10分)下面属于卫星重力探测任务的是A.GOCEB.GRACEA和GRACEBC.CHAMPD.GRACEFollow-on2【判断题】(10分)利用动力法测定地面点的重力属于重力力学反演问题A.错B.对3【判断题】(10分)利用卫星技术确定地球重力场属于重力力学正演问题A.错B.对4【判断题】(10分)解算的重力场模型的最高阶次与卫星的轨道高度没有关系A.对B.错5【多选题】(10分)卫星能量守恒法确定地球重力场包括A.基于单星的能量守恒法B.利用动力学法C.重力梯度测量D.基于双星的能量守恒法6【判断题】(10分)对于GRACE低-低卫星跟踪卫星任务,两颗卫星间的瞬时位差是恢复地球重力场的重要观测数据A.错B.对7【判断题】(10分)GOCE卫星不是采用重力梯度测量方式来确定地球重力场A.错B.对8【判断题】(10分)重力梯度测量不能利用差分加速度计测出重力位的二阶导数A.对B.错9【判断题】(10分)短波分量是重力场谱结构的主分量,精确确定重力场模型中的短波分量,就是为模型提供牢固和精密的框架A.对B.错10【判断题】(10分)GRACE双星计划能够反演重力场,但是由于其数据量稀少,因此不能提供短期至一天的时变重力场信息A.错B.对第八章测试1【单选题】(10分)下面不属于多普勒方式进行定位或定轨的系统为A.DORIS系统B.子午卫星C.GPSD.CICADA2【判断题】(10分)当信号源与信号接收器之间作背向运动时,接收的信号频率减小A.错B.对【判断题】(10分)当信号源与信号接收器之间作相向运动时,接收的信号波长压缩A.错B.对4【判断题】(10分)多普勒测量又称距离差测量A.错B.对5【判断题】(10分)利用多普勒计数不能确定两时刻的接收机与信标机之间的距离差A.对B.错6【判断题】(10分)DORIS系统的信标机在地面上,发射的信号由安装在卫星上的接收机接收。

VLBI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原理简介与技术应用

VLBI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原理简介与技术应用

VLBI空间⼤地测量技术原理简介与技术应⽤VLBI空间⼤地测量技术原理简介与技术应⽤摘要:深长基线⼲涉测量(VLBI)是重要的空间⼤地测量技术,本⽂主要简要介绍了VLBI的⼤地测量原理,以及VLBI在⼤地测量⽅⾯的⼀些应⽤。

关键词:VLBI1.前⾔空间⼤地测量在近20多年中获得了长⾜的发展,以VLBI、SLR、GPS、LLRDORIS 等为主要标志的空间测量技术⼤⼤推动了⼤地测量学的发展,也⼤⼤富了⼤地测量学,特别是空间⼤地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这些⼿段的应⽤将⼤加强⼤地测量控制⽹的强度和可靠性,尤其是在⼤尺度范围内,可⼤⼤改善度系统误差和其它系统误差的积累。

VLBI极⾼的相对精度和分辨率,⼤⼤提⾼了如⼤地测量定位、参考框架的连接、地球⾃转和极移监测、估计地壳运动和绘制河外射电源图像等许多任务的精度⽔平。

2. VLBI⼤地测量原理甚长基线⼲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 )是本世纪六⼗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种全新的空间⼤地测量技术,它通过测定来⾃河外射电源的信号在两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传播延时来精确求定地⾯点间的相对位置。

VLBI 测量的⼏何原理如下图所⽰:图2-1 VLBI⼏何原理图射电源辐射出的电磁波通过地球⼤⽓到达地⾯,由基线两端的天线接收。

由于地球⾃转,电磁波的波前到达两个天线的⼏何程差(除以光速就是时间延迟差)是不断改变的。

两路信号相关的结果就得到⼲涉条纹。

天线输出的信号进⾏低噪声⾼频放⼤后,经变频相继转换为中频信号和视频信号。

由于两天线到某⼀射电源的距离不同,有⼀路程差L ,则射电信号的同⼀波前到达两天线的时间也不相同,有⼀时间延迟g τ根据图2-1的⼏何关系:gC L τ?=(1)其中C 为真空中的光速。

若设_B 为天线1到天线2的基线⽮量,K 为被观测的射电源⽅向的单位⽮量,则有:-=-K B C g 1τ(2)其对时间的倒数即为延迟率:??-=-K B t C g 1.τ(3)式(2)就是VLBI 从纯⼏何关系出发推出的时间延迟(⼏何延迟)。

大地测量复习题问题详解

大地测量复习题问题详解

大地/控制测量复习题1.大地测量的基本体系如何?大地测量的基本体系分为: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1)现代大地测量的测量范围大,它可在国家、国际、洲际、海洋及陆上、全球,乃至月球及太阳行星系等广大宇宙空间进行的(2)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断地深入、全面和精细,从静态测量发展到动态测量,从地球表面测绘发展到地球内部构造及动力过程的研究。

(3)观测的精度高。

(4)观测周期短。

2.野外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为什么野外作业和内业计算要采取不同的基准面?野外测量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基准线是铅垂线。

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基准线是法线。

由于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及地壳有高低起伏,所以重力方向有局部变化,致使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大地水准面也就不规则,即无法用数学公式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它不能作为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所以必须寻找一个与大地体相近的,且能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表示的规则形体代替椭球。

3.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水面是代替海水静止时的水面,是一个特定重力位的水准面。

(2)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向陆地延伸形成的封闭曲面所包围的地球实体。

(3)总地球椭球:使其中心和地球质心重合,短轴与地轴重合,起始子午面与起始天文子午面重合,在全球和大地体最为密合的地球椭球。

(4)参考椭球:具有一定几何参数、定位及定向的用以代表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的地球椭球叫做参考椭球。

(5)大地水准面差距:从大地水准面沿法线到地球椭球体面的距离(6)水准椭球:4.何谓垂线偏差?造成地面各点垂线偏差不等的原因有哪些?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与椭球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垂线偏差。

原因:大地水准面的长波、所采用的椭球参数、地球内部质量密度分布的局部变化。

5.现代大地测量定位技术,除传统的方法以外,主要还有哪些方法?简要说明它们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GPS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为各位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InSAR干涉测量

InSAR干涉测量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InSAR、D-InSAR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地面形变研究方法,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 方面发挥了愈来愈明显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诸多实例。Biegert等 (1997)应用不同卫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Belridge和Lost山油田重复 测量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对该区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70天 内沉降量达到6厘米,此结果与该区每年30厘米的地面沉降速率相吻合。 Marco van der (2001)对该油田地面沉降的研究也证明了InSAR技术用 于地面沉降的可行性。李德仁等(2000)利用欧空局ERS-1和ERS-2相隔 1天的重复轨道SAR数据,经过差分处理对天津市地面沉降进行研究,得 到反映地面沉降大小及分布的干涉条纹图。此图与1995~1997年重复水 准测量求得的地面沉降等值线图比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一、InSAR概述
D-InSAR
D-InSAR(Different InSAR,差分干涉)技术是在InSAR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据提供的相位信息为信息源,可从包含 日标区域地形和形变等信息的一幅或多幅干涉纹图中提取地面目标的微小 形变信息。D-InSAR具有高形变敏感度、高空间分辨率、几乎不受云雨天 气制约和空中遥感等突出的技术优势,因而有人认为它是独特的基于面观 测的空间大地测量新技术,可补充已有的基于点观测的低空间分辨率大地 测量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甚长基线干涉(VLBI)和精密水准等 ,从而可以揭示出更多的地球物理现象,最终为地球物理学提供一种全新 的动态研究途径。
三、InSAR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高分三号卫星
不同于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光学卫星,高分三号是一 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它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克服风雨云雾、 黑夜的不利影响,对地面和海洋实施全天时、全天候成像。按照 设计,高分三号运行在太阳同步极地轨道,其精良的载荷设备可 以实现卫星影像分辨率和成像幅宽的良好平衡,可对疑似区域先 进行大范围普查,再进行小范围详查,将在未来的海上搜救中发 挥重要作用。

VLBI测量原理与应用

VLBI测量原理与应用

VLBI测量原理与应用作者:魏海庆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10期魏海庆(重庆珠峰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摘要: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VLBI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其原理,分析探讨了该种测量方法的应用,以及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测量 VLBI 原理应用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a)-0023-02VLBI即甚长基线干涉的测量,就是把几个小望远镜联合起来,达到一架大望远镜的观测效果。

这是因为,虽然射电望远镜能“看到”光学望远镜无法看到的电磁辐射,从而进行远距离和异常天体的观测,但如果要达到足够清晰的分辨率,就得把望远镜的天线做成几百公里甚至地球那么大。

VLBI测量的主要采用原子钟控制的高稳定度的独立本振系统和磁带记录装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线分别在同一时刻接收同一射电源的信号,各自记录在磁带上;然后把磁带一起送到处理机中,进行相关运算,求出观测值。

这种干涉测量方法的优点是基线长度原则上不受限制,可长达几千公里,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分辨率。

其原理图如图1。

甚长基线干涉的测量值包括:干涉条纹的相关幅度;射电源同一时刻辐射的电磁波到达基线两端的时间延迟差(简称时延),延迟差变化率(简称时延率)。

相关幅度提供有关射电源亮度分布的信息,时延和时延率提供有关基线(长度和方向)和射电源位置(赤经和赤纬)的信息。

所得的射电源的亮度分布,分辨率达到万分之几角秒,测量洲际间基线三维向量的精度达到几厘米,测量射电源的位置的精度达到千分之几角秒。

在分辨率和测量精度上,与其他常规测量手段相比,成数量级的提高。

目前,用于甚长基线干涉仪的天线,是各地原有的大、中型天线,平均口径在30米左右,使用的波长大部分在厘米波段。

最长基线的长度可以跨越大洲。

1 VLBI测量的基本原理射电源辐射出的电磁波,通过地球大气到达地面,由基线两端的天线接收。

甚长基线干涉仪测量佘山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上海天文台

甚长基线干涉仪测量佘山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上海天文台

图 1 甚长基线干涉仪 ( 的基本观测原理 ) VL B I
牓 =牅 犳 ( 1 ) . 1 T F i g h eb a s i c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p r i n c i p l ef o rVL B I 式中 光速 : —— ( 2 9 9 7 9 2 . 4 5 8 ) 。 ( 1 ) c k m燉 s 又设 , 站I 和I 之间的基线距离为 爜, 基线方向与观测的射电源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VL B I I 则从图 1可知 : 犤 , c o s 犤 =
( 3 )
1 { c o s 犠 [ c o s ( G S T- 犜 ) 牀爜 - s i n ( G S T- 犜 ) 牁 i n 犠 牂 ( 4 ) 牞 牞 牞 爜]+ s 牞 爜} 牅 从( 式可知 , 当对于多颗射电源在不同方向上进行观测后 , 可以获得一组延迟 犳 的观测值 , 进 4 ) 而解算得基线 爜 的三个分量 ( 其中要加上地球物理 牀爜, 牁 牂 。 实际计算时当然复杂得多 , 爜, 爜) 方 面 各 种 模 型 的 改 正, 如 地 球 固 体 潮、 海 潮 载 荷、 大 气 载 荷 等; 另 外, 还 有 广 义 相 对 论 改 正; 其 次, 还涉及坐标系的转换 , 如地球坐标系转换到天球 坐标 系 、 观测历元 瞬时 坐标 转换 至标 准历 元坐标系等 。 目前 , 测量延迟观测值 犳 的精度一般可以达到 5 相当于 1 0 ~1 0 0 , . 5 ~3 . 0 VL B I p s c m。 通 常一组观测进行 2 对于 2 最后对于 4小时 , 0颗左右的河外射电源总共进行 1 0 0次以上的观测 。 几千千米基线的解算结果的精度一般可以达到 1 国际上正在改进 VL 设备及 ~2 c m。 现在 , B I 预期在近几年内 , 一组 2 数据处理方法 , 4小时观测对于 几 千千米的基 线测 量精 度可 以达 到毫 米级 。 现在全球共分布有几十个 VL 观测站 , 其中绝大多数台站经过长期的组网观测 , 已经精 B I 确测定了它们之间的基线分量及其变化率 , 从而建立了一个高精度的 VL 地面参考系 。 基线 B I 的变化即反映了观测站之间的相对地壳运动 , 计算得到的台站 坐标变 化率 也就 反映 了该 台站 所在地的地壳运动 。

VLBI基本原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实测天体物理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VLBI基本原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实测天体物理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mli??如果我们通过观测得到离散的用二维富利叶变换得到?????dldmemli?wvuv?evuv?vmuljjw2?2?vuv?0s?0s?vuv?0s?vuv?mli?vuv????dudvevuv?mli?vmulj2?上海天文台shanghaiastronomicalobservatory简单模型的可见度?一个点源的可见度函数?幅度为?相位为如果这个点源位置在相位参考中心相位为常数000??ml????????dldmemlidldmemli?vuv?vmuljvmulj2?0002??2?000vm?uljeivuv???0210020020sincosivmulvmuli????tan001vmul????00上海天文台shanghaiastronomicalobservatory?双点源的可见度函数假定二个源的分别为幅度为相位为0仅有实部虚部为0如果二个源的位置分别为幅度为2222002?001?mlimli??2?22?122000021vm?uljvm?uljeieivuv??????cos00vmulii?00?2ulj??002?1mlii2100vm?eiivuv???2?cos200212221vmuliiii???上海天文台shanghaiastronomicalobservatory?i1i2?i12i1ll0l0l212ii?2i21ii?m2im上海天文台shanghaiastronomicalobservatory?园对称分量中心在其fourier变换为的原点离原点的径向距离uv距离?f园高斯分量半极大全宽度fwhmaml22mlr??2rf2vu????0??022??rdrr?jrff?2ln24exp2ln412raa?rf???2ln4exp?2?af??上海天文台shanghaiastronomicalobservatory?均匀园面a为直径?光学薄的球????0?42arf2ar??a??a??jf21???3?????021?622ararf2ar?cossin?3?a??2?32323?a??a???a??a?a?jf???上海天文台shanghaiastronomicalobservatory?环a为直径21ararf??????0?ajf?上海天文台shanghaiastronomicalobservatory由于地球自转基线矢量在空间转动如果采用坐标系

RadioAstron

RadioAstron

RADIOASTRON项目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有20 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该项目的设计和研究。该项目 发射一颗携带10m口径射电望远镜,目标是利用空间望 远镜联合地面射电望远镜网进行干涉测量,对不同的 射电物体获得超高分辨率的射电图像、坐标、运动以 及结构的演化状况。
项目背景
RADIOASTRON项目中,92 cm射电波段的接收机由印 度国家射电天体物理中心和俄罗斯提供, 18 cm射电波段 的接收机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CSIRO)提 供, 6 cm射电波段的接收机由俄罗斯提供, 1.35 cm射电波 段的接收机由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HUT)提供,并由美 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和俄罗斯进行升级, 欧洲太空 总署(ESA)参与空间射电望远镜天线的测试。 空间射电望远镜的飞行模型和科学有效载荷的安装已在 2008年5月份完成,RADIOASTRON卫星于2011年7月18 日由俄罗斯天顶号(Zenit)火箭发射。
半长轴 偏心率 181266km 0.65370
近地点
远地点 轨道倾角 轨道周期 升交点赤经 近地点幅角 平近点角
56393km
293380km 56.2615° 12800.8min 102.8743° 214.3517° 1.2128°
报告内容
项目背景
SVLBI简介
系统方案 系统指标 轨道仿真
高数据速率通信无线链路;
上下相转移无线连接; 太阳能电池板的姿态控制系统;
轨道修正引擎;
系统方案
导航平台指标
报告内容
项目背景
SVLBI简介
系统方案 系统指标 轨道仿真
系统指标
系统性能指标
系统指标
轨道参数 历元时刻 30-July-2015, 22:38:25 UTC的轨道参数

VLBI技术简介

VLBI技术简介

1 sin t sin 0t [cos( 0)t cos( 0)t ] 2
式中右面第二项可被跟在混频器后面的滤波器滤掉 混频后得到的IF信号需经IF放大器进一步放大后,传输给视频变换器,由它将IF信号变换 为BB信号。
BEA Confidential. | 18
接收机
1.射电干涉测量简介
BEA Confidential. | 3
1.射电干涉测量简介
1.1 空间的电磁辐射波

1870年苏格兰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磁学理论。

电磁场周期性的变化会产生“电磁辐射”-电磁波,电磁波具有比已经观测到的紫外线更短、 比红外线更长的任意波长。 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只占电磁波谱的很小一部分。


基架类型:Azimuth-pitching ring 表面精度:0.52毫米(2005年11月全息法测量结果)
指向精度:37角秒(2005年12月X波段测量结果) 跟踪速度:每秒1度(方位),每秒0.6度(俯仰)(2005年8月伺 服系统改造后) 转动极限:-78度--430度(方位),5度--88度(俯仰) 转动加速度:(方位)(俯仰)(2005年8月伺服系统改造后) VLBI终端机架设备:VLBA4 VLBI格式编辑器:MarkIV VLBI终端记录设备:Mark5A,VLBA,S2 可用记录介质:硬盘,磁带(薄),录像带
BEA Confidential. | 6

1.射电干涉测量简介
BEA Confidential. | 7
1.射电干涉测量简介
1.4 联线干涉测量技术
我们知道,在公式θ″ = λ / D × ρ″中,要想提高角分辨率, 就要增大天线的口径D,将两台相距D的射电望远镜A和B 用电缆联接起来,共同使用一台钟,将接收到的信号混 频后变成中频,然后通过电缆送往相关器经行相处理.

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阅读理解答案

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分)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的总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面积的总和。

它面向苍弯,扫描太空,堪称探索宇宙奥秘的中国“天眼”。

②建造FAST是对我国望远镜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一次严格检验,因为FAST要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

要实现这样毫米级的精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首先,由于热胀冷缩,钢结构很容易变形;其次,FAST的天线锅是一个标准的球形,在工作的时候,它要通过变换形状以在适当的地方形成300米直径的抛物面,FAST用这种方法转换天线的方向,所以,它必须非常易于操作。

科学家们通过控制近万根钢索以实现镜面的连续变形,这无疑需要高超的工程技术予以支持。

除此之外,FAST最令人惊叹的奇迹自然就是它的灵敏度了,它能探测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能精确探测宇宙中的物质成分,它的每块反射面上都可进行对焦,它的灵敏度相当于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2.25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

③随着FAST的正式竣工,它将成为全球最受期待的“观天巨眼”。

那么, ?④相对于阿雷西博望远镜,FAST显然可以做更多的事,并且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它的接收能力更强,灵敏度更高,而一些创新技术的运用,也使它的综合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⑤FAST会在探索脉冲星方面大显身手,会是人们研究类星体之谜的利器。

⑥FAST将成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的主导力量,还将作为高灵敏度雷达对空间目标,包括卫星、空间碎片等进行监视和成像。

可以预测,FAST必将不辱使命,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1.读第②段,为什么说建造FAST是对我国望远镜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一次严格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AST最令人惊叹的奇迹是什么?作者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精确”一词去掉行不行?说说理由。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18射电天文学的崛起和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18射电天文学的崛起和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

第十八讲射电天文学的崛起和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一、射电天文学的诞生1.央斯基的发现1931-1932年期间捷裔美藉无线电工程师央斯基(K.G.Jansky,1905—1950)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

他用长30.5米、高3.66米的旋转天线阵检测无线电通讯的各种干扰因素。

探测到一种来源不明的稳定的天电噪声。

1935年确认这是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射电辐射。

2.雷伯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1937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雷伯(G.Reber,1911—)建造了9.45米口径的抛物面天线,这是第一台经典式射电望远镜。

1940年确认央斯基的发现,并绘出了对应于银心的射电源的等强度线。

论文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由于央斯基和雷伯的开创性工作,射电天文学诞生。

这是天文学发展史上又一次新的飞跃,使得人类能够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段的信号,极大地扩展和深化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视野。

从此,许多前所未有的发现接踵而来。

二、银河系结构的射电探测1.21厘米微波辐射的理论预言1944年荷兰天文学家范特胡斯特(H.C.vandeHu1.st,1918—)从理论上预言太空中的中性氢区发射波长为21.2厘米的微波辐射。

2.21厘米微波辐射的探测1951年美国的尤恩(H.I.EWen)和珀塞尔(E.M.PUrCen)首次观测到来自银河系的21厘米谱线讯号。

接着荷兰的穆勒(C.A.Mu1.1.er)和奥尔特。

.HQort,1900—)以及澳大利亚的克里斯琴森(W.N.Christiansen,1913—)等也观测到了。

1958年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联合探测,绘制了银河系中性氢分布图。

清楚地显示了银河系具有旋涡结构,并发现了几条旋臂。

三、20世纪60年代的四大天文发现1.类星体的发现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马修斯(T.A.MattheWS)和桑德奇(A.R.Sandage,1926—)等发现射电源3C48对应的光学像类似于一颗恒星,其光谱有一些奇怪的发射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10月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专题:空间科学与技术空间工/口I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沈志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200030)摘要:本文从干涉原理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出发,简短回顾了从地面到空间的射电干涉测量历史,概述了世界上第一代空间VLBI计划(砌)及其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空间VLBI发展趋势。

关键词:甚长基线干涉测量(Ⅵ出I)空间VLBIVSOPSpacevLBIScienceS瑚巳NZhiqiang(Shangllai缸tron哪icalobser、,atory,Chin鹊eAcad锄yofSciences,Sh锄gllai200030)Abstract:砑P乡嘲wss锄啦卯V.LBJsciP咒∞如舢妇蒯似琥舭咖p施s如072琥已丘巧£1S_抛静VLBJm勰io竹,Vs0P(VLBJs加∞06卵r抛£o秽声r曙mmm已).A6ri旷矗is抛删矿蒯ioi咒£矿厅彻mP£叫如t以印m跏£妇i72£r耐“c趔.1诡8prosp删盯∞me扎髓£g饥Pm£io咒j抛淝V:I据Jm勰幻咒s厶d缸甜ss耐.Keywords:优删幻竹g施阳zi扎e锄钯r斥舢优e£删(VLBJ),5加∞Ⅵ招J,V_LBJ5抛∞拍船r抛£D叫乡哪m撇(VSOP)前言英文中的“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y)”一词包涵了“干涉(interfere)”和“测量(measure)”一interfere+meaSure=interfer一伊metry(中间的“一∞”可以理解为“好的”)一两重意思,而这也正是干涉测量的确切定义,即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原理精确测定极其细微的角大小及其变化。

干涉测量的最早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麦克尔逊(Michelson)为了测量光自身在空间的传播速度而设计了著名的麦克尔逊一莫雷实验,该实验的关键是测出(可见)光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来回传播了相同距离(1米)后的时间延迟,当时估算该延迟量只有约10-17秒,根本无法直接测量,但利用干涉原理(如光学物理中的杨氏双缝实验),10一17秒的延迟相当于可见光周期(约10_15秒)的百分之几,因而可以很容易测得。

试验最终是零结果,即没能测得任何延迟,这一实验为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奠定了基础,麦克尔逊也因为该工作而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干涉测量技术在天文学中的最早应用也与麦克尔逊…有关,麦克尔逊等科学家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美国威尔逊山的2.54米(100英寸)反射望远镜前安装了可以移动的最大间隔为6.1米(20英尺)的恒星(光学)干涉仪,进而测得了7颗明亮恒星的角直径。

1932年央斯基(Jansky)用当时的无线电天线首次探测到来自我们银河系中心的射电辐射,使天文学家拥有了光学波段外的又一个新的观测窗口[2,3|。

随后至今的70多年中,天文观测手段得到了飞速提高,可观测窗口涵盖了从低频射电到高能伽马射线的整个电磁波,观测设备也陆续从地面走向空间。

随着1997年日本空间射电天文卫星HAI。

CA的升空HJ,可以说我们人类已拥有了与地面望远镜相对应的各个波段的空间天文观测设备。

1从地面到空间的射电干涉测量回顾干涉测量在射电天文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的voI.27Nb.5第1页 万方数据专题:空间科学与技术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10月40年代,当时代表性的仪器有澳大利亚悉尼海岸干涉仪(s阶cliffinterferometer)和英国剑桥双天线干涉仪(tw争elementinterferOmeter),它们记录到来自太阳的射电干涉条纹bJ,积累了50余颗射电源的观测数据[6]。

此后的射电干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相位切换(phaSeswitching)【7J,两维米波巡天干涉仪[8,9|,高分辨率厘米波成图干涉仪l加,11J,地球自转孔径综合[12,13|,以及目前在世界各地广为使用的大型综合孔径望远镜(包括美国的甚大阵ⅥAu4|,英国的多天线微波连接干涉阵ⅧRLINll5J,荷兰的WSRT(16|,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干涉阵ATCA[17|,印度的巨型米波综合孔径望远镜GMR型18J和中国密云综合孔径望远镜MSRT[19],等)和坐落在美国夏威夷的亚毫米波阵趴压A[20]以及正在智利建造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天线阵AIMAo对这些阵列的详细介绍远远超出本文的范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相关文献资料。

天文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望远镜的口径大小(D)和观测波长(入),可以表述为入巾。

显见,口径越大,波长越短,分辨率则越高。

通常的射电波波长比可见光长几万到几百万倍,而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又不能做得很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操纵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GBT[21|,口径约110米),因此一般单个射电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远远低于光学望远镜,这在射电天文学发展的初期严重阻碍了射电天文学的发展。

1962年,英国天文学家赖尔(Ryle)利用前面介绍的干涉原理,发明了综合孑L径射电望远镜[12]。

其基本原理是:将相隔很远的两个天线接收到的同一天体的两束射电波进行干涉,结果就等效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极大地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

正因为此项发明赖尔与脉冲星发现者休伊什(Hewish)共享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四大天文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都离不开射电望远镜的贡献。

Ⅵ出I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LongB蒯ineInterferometry)”的英文缩写,该技术在1967年第一次被成功用于天文观测,能提供当前所有天文观测中最高的空间分辨本领[22,23】(达毫角秒量级,1毫角秒的角分辨率相当于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能分辨出月球上间隔不到8米的两个物体),是探索致密天体细微结构的最有效工具。

目前在射电天第2页vd.27No.5文学领域广泛应用的ⅥBI技术是建筑在电子技术及其信号处理方法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它不同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不需要实时连接分散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射电望远镜,而是让遍布全球的射电望远镜将信号独立记录在各个观测台站自己的磁带上,观测完成后再将这些数据磁带寄到一个互相关处理中心以实现干涉的目的,从而获得等效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量级的射电望远镜。

具有代表性的V1BI阵现有美国的V】出A【圳,以欧洲为主的E、州[25](中国上海佘山和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的25米天线是其正式成员),以澳大利亚为主的UjA[26|,等。

ⅥBI观测研究的两个最引人瞩目的成果要数1971年首次发现视超光速运动【27]和1995年检测到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吸积盘的开普勒运动[28|。

但对更高分辨率的追求促使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设想利用卫星携带的空间射电望远镜与地面上的射电望远镜组成干涉仪,从而超越地球大小的限制建造一个等效口径比地球还要大的射电望远镜,这也就是空间VLBI的概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欧洲就开始计划第一代空间vIBI项目凹舱SA■29|,详细论证了发展空间ⅥBI的技术要求和科学目标,QUASAT虽未被批准但在空间VLBI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开拓者的角色。

1986~1988年问进行的三次Ⅱ)RSS通讯卫星和地面两个64米望远镜的ⅥBI观测获得成功【3旷训,证明我们关于空间VLBI的认知是切实可行的,为以后空间Ⅵ出I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苏联和日本先后启动了RadioAStron【35]和VSoP[36]两个空间VLBI计划。

由于种种原因,RadioAstron至今仍未付诸实现,而日本的VSOP于1997年2月12日成功发射[4,37|,成为人类首个空间VLBI计划。

2第一个空间Ⅵ旧I计划一砌VSOP是“VLBI太空天文台计划(VLBISpaceObServatoryPr。

gramme)”的英文缩写,是日本在1989年4月正式开始,并得到了世界各国天文学家的积极援助。

依惯例,顺利进入地球轨道的卫星被命名为HAI.CA,HAICA是“极先进的通讯和天文实验室(HighlyAdvancedLaboratoryforCC)mmunicationandAstronomy)”的英文缩写,也与日语中“遥远”一词谐音。

该卫星的椭圆轨道与赤道面成31度倾角,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是560公里和删.∥06眦i.∞m 万方数据2005年10月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专题:空间科学与技术21400公里,绕转周期为6.3小时。

HALCA卫星的设计寿命为3年,但实际的天文观测一直进行到了2003年10月。

卫星现仍在轨道上运行,可由于已无法控制卫星姿态指向,HAICA也就失去了天文观测的能力。

HALCA卫星总重量约800公斤,携带的天线不同于地面上的一般射电天线,它是在卫星发射成功后通过六个可伸展的桅杆从中心向外撑开而成的呈边长为5米的正六边形,反射面实际上是一个由镀金的细丝线织成的网,等效于一个直径8米的抛物面天线。

该天线的预设工作波长有18厘米,6厘米和1.35厘米三个,但发射升空后不久即发现1.35厘米的接收机出现故障,系统温度太高,无法用于正常的天文学研究,这是惭的一大遗憾。

在HALCA卫星配置的众多仪器(包括太阳能帆板和恒星跟踪仪等)中,Ku波段的通讯天线是专门用来将空间VLBI天线的观测数据下传到地面跟踪站的记录设备上,这点与地面一般的Ⅵ出I天线观测完全不同。

HALCA数据和其它同时参加观测的地面台站数据一起要在专门的相关处理机上完成了干涉条纹的搜索后才能被天文学家用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VSOP计划有很明确的科学目标,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对活动星系核的高空间分辨率成图研究;对视超光速射电源结构变化的多历元监测;研究活动星系核中的自行和红移的宇宙学演化关系;测量银河系内羟基脉泽斑大小的分布;以及对射电星的高分辨率观测。

这些目标的实现又主要包含在对以下六个领域的研究:闪炽源;高亮温度源及其短时标(一天之内)变化;喷流的演化;近邻活动星系核;活动星系核中的吸收现象和射电星等。

HALCL科学观测时间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经过同行评议批准的一般观测,另一是嘞领导的对活动星系核的6厘米巡天观测【3卜41|。

在HAICL约6年半的观测期间,共开展了约525个一般观测,并对294颗源构成的巡天样本中的约89%的源观测了至少一次。

几乎所有的地面VLBI天线(包括我国上海和乌鲁木齐的两台25米望远镜)都参与了H虬CA的观测,由此组成的VSOP观测分辨率是地球上vLBI阵在相同波长观测的三倍以上,最高角分辨率约0.2毫角秒(6厘米波长)。

借助VSOP观测,天文学家首次能够研究与射电喷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横向结构,提出喷流内部可能存在一种双螺旋结构L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