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活血化瘀十法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虚、痰、瘀、毒辨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虚、痰、瘀、毒辨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虚、痰、瘀、毒辨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者:董斌刘绪银姜良铎鱼富丽张学文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08期〔摘要〕張学文教授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病名应为“心络痹”。

张教授认为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起病隐匿,难以察觉,从微渐积,发病与年老体衰、膏粱厚味、劳累、饮酒、情志、痰瘀毒邪损伤有关。

其在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中发现,本病从虚、痰、瘀、毒辨证论治,疗效明显。

本病形成周期较长,而虚痰瘀毒贯穿本病的始终,虚痰瘀毒常夹杂而至,临证常分为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交夹证、毒瘀互结证,治疗时扶正、化痰、活血、解毒之法亦需要徐徐图之,以解毒祛瘀通脉汤为基础方化裁治疗。

张教授根据病性,提出消磨法治之。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络痹;虚痰瘀毒;消磨法;解毒祛瘀通脉汤;名医经验;张学文〔中图分类号〕R256.2;R54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8.001Chinese Medicine Master Zhang Xuewen's Experience in Distinguishing and Treating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laque From Deficiency, Phlegm, Blood Stasis and ToxinDONG Bin1, LIU Xuyin2, JIANG Liangduo3, YU Fuli4, ZHANG Xuewen5*(1. X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rain Disease Hospital, Xi'an, Shaanxi 710032,China; 2. Xinshao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Xinshao, Hunan 422900,China; 3. 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4.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5.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China)〔Abstract〕 Professor Zhang Xuewen thinks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me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hould be "Xinluobi". Professor Zhang thinks tha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s very complex, the onset is hidde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nd from the micro product gradually. The onse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s related to aging, rich fatty diet, fatigue, drinking, emotion, phlegm, blood stasis and toxin damage. Professor Zhang found that the disease was treated b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from deficiency, phlegm, blood stasis and toxi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vious. The formation cycle of the disease is long, and the deficiency, phlegm, blood stasis and toxin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Deficiency, phlegm, blood stasis and toxin are often mixed. Clinical syndromes are often divided into Qi and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oxi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the right, resolving phlegm,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also needs to be drawn slowly. The treatment is based on Jiedu Quyu Tongmai Decoction.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 professor Zhang proposed the attrition method.〔Keywords〕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Xinluobi; attrition method;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Zhang Xuewen冠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下简称冠脉斑块)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

活血化瘀十八法中医如何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十八法中医如何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十八法中医如何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十八法先生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拟定了活血化瘀十八法,即活血清热法、活血解毒法、活血益气法、活血补血法、活血养阴法、活血助阳法、活血理气法、活血攻下法、活血凉血法、活血止血法、活血开窍法、活血利水法、活血化痰法、活血通络法、活血祛风法、活血软坚法、活血攻坚法及活血祛寒法。

这些配伍体既富有开拓精神,开辟多途径又完整地反映活血化瘀的辩证应用对血瘀证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活血清热法和活血解毒法先生认为:热毒内遏,可熬血成瘀;瘀血郁结,也可以蕴热化毒。

瘀血与热毒相互搏结,则为瘀热、瘀毒之证,宜用活血化瘀与清热配伍或活血化瘀与解毒配伍。

清热者一般选加黄芩、黄柏、知母、大黄、羊蹄、石膏、地骨皮、青蒿、柴胡、连翘等;解毒者一般选加银花、连翘、贯众、蚤休、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升麻、败酱草等。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谷丙转氨酶增高,单用清热解毒药往往无效,先生认为:这由于瘀血与热毒相互搏结有关,主张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法同用,常用药物有生川军、桃仁、地鳖虫、紫参、丹参、羊蹄根、田基黄、岗稔根、赤白芍、蒲公英等。

常能改善肝功能,使谷丙转氨酶直线下降。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可有发热、咽痛红肿、口干、小便短赤混浊、苔薄黄、脉数等急性感染的热毒症状,又有肾区叩痛,腰酸腰痛,浮肿等瘀血表现。

先生对于中医辩证为瘀热互遏的肾炎,常采用生地、丹参、赤芍、银花、连翘、茅根、六月雪、蒲黄、黄柏、木通、益母草等的复方治疗,疗效比较显著。

活血清热法与活血解毒法,已被实验证明能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使抗感染药物容易渗透到感染病灶,加强抑菌和减毒作用。

此外还能在调节机体反应,增强免疫能力,在改善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的基础上达到抗感染的目的。

先生指出:有些药物由于兼有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两方面的功效,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紫参、白花蛇舌草、红藤、败酱草、落得打等,对瘀热、瘀毒的治疗能一举两得。

2.活血益气法活血益气法用于气虚血瘀之证,症见心悸气短、倦怠乏力、面色白、面目浮肿或胸痛或胁痛或偏瘫舌质微紫,舌体胖嫩,脉细涩或结或代,先生在活血化瘀药中选加党参(人参)、黄芪、白术等。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6108.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No.12•临证经验•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严亚锋\张琪\周海哲、白海侠\齐婧2C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咸阳712000)摘要:文章对张学文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瘀血证经验总结如下:香附配川芎,理气祛瘀;桂枝配川芎,温经化 瘀;牡丹皮配丹参,清热化瘀;威灵仙配川牛膝,祛风化愤;半夏配丹参,化痰活血;茯苓配赤苟,渗湿活血;大黄配桃仁,攻下化瘀;鱉甲配丹参,养阴化瘀;黄芪配川芎,补气化瘀;丹参配七,祛瘀止血;麝香配丹参,开窍活血;附子配川芎,温阳化瘀根据瘀血证证型,选用相应治瘀药对辨证加减施治,疗效显著关键词:张学文;疲血证;药对;名医经验基金资助:陕西宵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丁.作室项0(陕西张氏脑病学术流派)(No.陕中医药发〔2018〕40号),陕西宵科技厅课题(N〇.2020SF-341 )TCM master ZHANG Xue-wen^ commonly used couplet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blood stasis syndromeYAN Ya-feng1,ZHANG Qi1,ZHOU Hai-zhe1,BAI Hai-xia1,QI Jing2('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46, China;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Z H A N G Xue-wen's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uplet medicines for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The matched pair of Cyperi Rhizoma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regulate qi and removeblood stasis; Cinnamomi Ramulus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w a r m meridians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Moutan Cortex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an clear heat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and CyathulaeRadix can dispelling pathogenic wind and eliminating phlegm; Pinelliae Rhizoma 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 s used for resolving phlegm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Poria with Paeoniae Radix Rubra i s used for moistening and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hei Radix et Rhizoma with Persicae Semen can purge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Trionycis Carapax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i s used for nourishing yi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Astragali Radix combined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invigorate qi and dissipate blood stasis;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ombined with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can remove blood stasis and stop bleeding; Moschus 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 s used for resuscitation and blood circulation;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ia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i s used for warmingyang and removing stasis.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type of blood stas i s, the corresponding couplet medicines were selected t otreat the blood stasis follow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ificant effect was achieved.K e y W O r d S! Z H A N G Xue-wen; Syndrome of blood s t a s i s;Couplet medicine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Funding: Project of Academic Inheritance Studio of Sha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Z H A N G s' Encephalopathy Academic School) (No. [2018 ] 40),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N〇.2020SF-341)张学文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著名的中 医内科大家,陕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国医大师张学文中风(脑梗塞)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中风(脑梗塞)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中风(脑梗塞)方
清肝活血,理气化痰法治疗中风。

汤某
,男,1900-01-01就诊时间:2005-10-25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1月。

现病史: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否认头昏、意识不清及肢麻症状。

伴有右侧肢体乏力,舌强,偶有饮水呛咳及言语不清。

曾在军大做CT示“脑梗塞”住院治疗,十天后好转出院。

现仍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乏力,言语欠流利,偶有饮食呛咳,纳可,夜休可,二便调。

舌质:暗红
舌苔:白腻脉象:沉脉,细脉。

既往史:
95年曾做“胆囊切除术”,“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150/?mmHg,自服“北京降压0号”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

辨证分析:肝热血瘀,痰气交阻。

予清肝活血,理气化痰。

中医诊断:中风
西医诊断:脑梗塞
组成:
寄生15g,菊花10g,天麻12g,川牛膝30g,地龙10g,川芎10g,欷莶草15g,红花6g,桃仁10g,生杜仲12g,僵蚕10g,全虫5g,胆星5g,三仙各15g,天竺黄10g,郁金12g。

用法:
15剂,日一剂,水煎服。

浅谈活血化瘀“十法”在骨伤科的应用

浅谈活血化瘀“十法”在骨伤科的应用
部肿胀等。 6 活血 化瘀 法 的作 用 机理
5 . 6 滋 阴 化瘀 法 : 适 用于 损伤 阴虚兼 血瘀 之症 。 方 选 六 味地 黄 丸 加苏 木 、 王 不 留行 。熟 地黄 3 o g 、 山药 1 2 g 、 枣皮 1 2 g 、 泽泻 1 0 g 、 茯 苓1 0 g 、 丹皮 1 2 g 、 苏木 8 王不 留行 1 0 g 。 5 . 7 解 毒散 血 法 : 适用 于损 伤瘀 阻经 络 、 局部 红肿 热 痛 , 方 选 四 物汤加味 : 生地 3 0 g 、 赤芍 1 5 g 、 当归 8 g 、 川芎 5 g 、 金银花 3 0 g 、 连 翘 1 5 g 、 穿 山甲 1 0 g 、 天花 粉 1 5 g 、 乳香 1 0 g 、 没药 1 0 g 、 生 甘草 6 g 。 5 . 8 渗湿 涤 瘀法 : 适 用 于损 伤 后期 血 瘀伴 下 肢 轻 微 肿胀 : 选 药 如 下: 苍术 1 2 g 、 黄柏 8 g 、 生大黄 1 5 g 、 连翘 1 5 g 、 赤芍 l O g 、 丹皮 8 g 、
鸡血 藤 3 0 g 。
和: “ 贵 流 而不 贵 滞 ” , 汗 吐下 三 法 使气 血通 畅 , 用攻 下 法 治疗 许 多 血瘀 证 , 如 通 经散 治 经闭 等 。 朱丹溪 : “ 气 血 冲和 , 万 病不 生 ” , 首创 越 鞠 丸治 六 郁 。 1 . 4 清代 医家 对活 血 化瘀 法 的 发展 和 贡献 。如王 清 任用 活 血 化 瘀 法 治疗 疑难 病 有 独到 之处 , 如 补 阳还 五 汤治 疗 偏瘫 等 。 茯苓 l Y g 、 苡仁 2 0 g 、 甘草 6 g 。 2 血瘀 形成 的 原 因 5 . 9 健 脾理 血 法 ; 适 用 于 年老 体 弱损 伤 日久 之 体 虚 患者 , 方选 八 2 . 1 外 伤 血瘀 : 跌 打 损伤 , 血 行 脉外 , 停 留形 成 瘀滞 。 珍汤 化裁 ; 党参 1 5 g 、 白术 1 0 g 、 熟地 3 0 g 、 当归 1 5 g 、 茯苓 1 0 g 、 炙 2 . 2 气滞 血瘀 : 气 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 , 气行则血行 , 气滞则血瘀 。 甘草 6 g 、 赤芍 1 0 g 、 陈皮 1 0 g 、 广 木香 8 g 、 川芎 6 g 。 2 _ 3 寒 凝 血瘀 : 血得 热则 行 , 得 寒则 凝 。 5 . 1 0 补 肾调 血 法 : 适 用 于 骨折 脱 位 伤 筋 愈 合 迟 缓 , 方 选 六 味 地 2 . 4 血 热 互结 : 血与 热搏 结 , 使 血液 浓 缩 , 导致 流 通不 畅 而互 结 。 黄丸合续骨活血汤化裁 : 熟地黄 3 0 g 、 枣皮 1 2 g 、 山药 1 5 g 、 茯 苓 此外 , 气虚、 痰 凝等 亦 可导 致血 瘀 。 l O g 、 泽泻 1 0 g 、 丹皮 1 0 g 、 土 鳖虫 8 g 、 干姜 1 2 g 、 续断 1 0 g 、 煅 自然 3 血 瘀 证 的主 要表 现 铜1 0 g 、 菟 丝子 2 0 g 、 乳香 1 0 g 、 没药 1 0 g 、 红花 1 0 g 、 赤芍 1 0 g 。 以 上 3 . 1肿块 : 瘀 血 为痰 、 食、 湿 等邪 互 结 。 如 肝脾 肿大 、 肿瘤、 外伤 局 诸方 , 均 为 水煎 服 , 每 日2 - 3 次。

国医大师张学文水蛭祛瘀化痼疾

国医大师张学文水蛭祛瘀化痼疾

国医大师张学文水蛭祛瘀化痼疾水蛭,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治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利水道”。

张仲景的大黄虫丸以水蛭与大黄、虫、桃仁、虻虫等药配伍,治五劳虚极羸瘦、干血内结、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妇女经闭不通等症。

现用此方治肝硬化,亦有很好的疗效。

在鳖甲煎丸、抵当汤、抵当丸中,均配有水蛭一药,以治疟母、蓄血证。

细审仲景用水蛭所治之证,多为瘀血日久成积聚或癥瘕,需缓消渐化者,且多入丸散剂。

查古代文献,水蛭所治之症虽较广,均言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用于蓄血、癥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赤痛、云翳等症。

《本草经百种录》记载:“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无生气而难治。

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投之轻药则拒而不纳,药过峻,又反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

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水蛭主要含蛋白质,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水蛭素,水蛭素不耐热,稀盐酸易破坏,还有肝素、抗血栓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之作用,阻碍血液凝固,其醇提取物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强于虻虫、虫、桃仁。

古今论述均说明,水蛭是一种较好的活血祛瘀药,其力较强,善缓化慢消人体之瘀血,而又不伤新血,故对疑难病中瘀阻较久,难以化除消散者,加用水蛭可以提高疗效,尤其是中风、心痛等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顽病痼疾,水蛭不失为一个要药,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近年还报道水蛭可用于肺心病、高脂血症、脑出血及颅内血肿、血栓性静脉炎等。

但水蛭总属力量比较强的化瘀消瘕药。

一般活血祛瘀药可以奏效的,不一定要用水蛭,以免耗散正气太过;一些易出血的病人也不宜用之。

前人所谓水蛭有“小毒”的结论,张学文认为即指其活血化瘀之力较猛,用之不当可以产生出血等副作用而言,并非对人有毒害作用。

另外,对水蛭用法,有主张焙干研粉冲服者,也有水煎内服者,当视其病情而论。

国医大师张学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治疗脑萎缩

国医大师张学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治疗脑萎缩

国医大师张学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治疗脑萎缩西医认为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大脑机能减退性疾病,主要指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

多发于50 岁以后,发病与遗传、感染、中毒、代谢与内分泌障碍等相关,常继发于各种脑病,心理社会因素可成为诱因,主要是脑供血不足、脑缺血、缺氧、脑微循环障碍所致。

临床表现为情绪不稳、性格行为改变、记忆障碍(健忘)、智能障碍,严重时发展成痴呆。

张师认为,传统中医虽无脑萎缩病名,但有与脑痿相关的认识,如《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痿眩冒。

”本病当属中医的“痴呆”、“震颤”、“健忘”、“痿病”等病证范畴。

发病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调节摄入失当,营养不良,气血精化源匮乏,或情志、劳累、房事过度,气血阴精耗伤,阴精虚则血燥,气虚则行血不力,因虚致瘀。

大病久病,脏腑失调,痰浊内生,阻滞血脉,或跌扑损伤脑络,血脉瘀滞;或感染邪毒,内陷损伤脑髓,均可导致脑络瘀滞,以致气虚精不能上奉,脑失充养,髓海不足,脑髓萎缩。

因此,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通络化痰、补养气血、滋肾开窍,不可急于滋补,以免滋腻生痰滞血,脑窍更加壅塞。

只有痰化瘀去,血脉流利,方可使气血上汇于脑,脑才得充养。

张师认为本病初起常是阴血耗伤,肝肾不足,阴虚肝热,脑脉不利,治疗以滋阴清肝、化痰通络为主,常用验方清脑通络汤及古方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当归、川芎、磁石、生山楂、五味子、鹿角胶。

继续发展,虚证明显,以益气活血、填精益髓、化痰通络为主,气虚为主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桃仁、红花、地龙、川芎、赤芍、山萸肉、菖蒲、益智仁、核桃仁、鸡血藤、路路通。

若神情呆滞、肢体抽搐或偏瘫、失语,当益气养血、化痰通络开窍,常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阴虚动风血瘀者,当滋阴熄风,用滋木清肝饮加天麻、僵蚕、钩藤、龟板、丹参、石决明等。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清脑通络汤处方草决明30g,川芎12g,赤芍10g,山楂15g,丹参15g,磁石30g(先煎),菊花12g,葛根15g,地龙10g,豨莶草30g,川牛膝15g,水蛭6g。

功效清脑降压,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先兆症(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瘀阻,脉弦细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芪蛭丸芪蛭丸处方水蛭6g,黄芪30g功效益气逐瘀。

主治跌打损伤,断筋伤骨,癃闭,水肿等。

脉沉涩、舌黯或有瘀点、苔薄白。

用法生晒淡盐水炙后的水蛭和黄芪共为细粉,用蜂蜜制成丸剂,每日 2~3 次,每次 10g。

清肝通络汤处方天麻10g,钓藤12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菊花12g,丹参15g,夏枯草15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郁金12g,山茱萸10g,山楂15g功效清肝活血。

主治头疼、眩晕、肢体麻木、语言不利等。

脉弦细,舌红黯苔薄白。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注:此方经张学文教授临床实践稍事加减,取名“脑清通”汤治疗中风先兆证、脑梗塞等有良效。

益肾化瘀利水汤处方茯苓 15g,猪苓 10g,泽泻10g,白术 12g,桂枝 10g丹参15g,川牛膝12g,桑寄生15g,山楂12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通草10g功效益肾化瘀,利水消肿。

主治肾虚血瘀水肿,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盂肾炎之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脸色发暗脘腹闷胀,舌瘀暗,脉沉涩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注肾虚血瘀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机,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血证论》曰:“水与血相互倚伏……互相维系。

血不利则为水,水阻则血不行,故水肿病证中,许多与血瘀密切相关。

且肾虚蒸化无力,水湿易于停蓄,所以肾虚、血癌水停三者同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

所以此方据此病理而拟定,以补肾活血,利水消为法用于肾虚血瘀水肿病人,经长期应用,疗效较为满意。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眩晕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眩晕经验
2 临床运 用
2 . 1 清肝 泄 热 , 活 血 化 瘀 法 郭 某 某 , 女, 4 1岁, 2 0 1 3年 1 1月4 日初 诊 。 患 者 头 晕 、 头 顶 胀 痛 2个 月余 , 每周发作 1 — 2次 , 发 作时头晕、 头痛 动则加 剧 , 无 明显 恶心 、 呕 吐 。 头 痛
・1 3・
国 医大 师 张 学文 运 用 活血 化 瘀 法 治 疗 眩 晕 经验
沈智理 , 刘春 华 ( 1 .湖南 省岳 阳市 中医院 , 湖南 岳 阳 , 4 1 4 0 0 0 ;
2 .湖 南省 中医药研究 院附属 医 院 , 湖南
长沙 , 4 1 0 0 0 6 )
[ 摘要] 介 绍 国 医 大 师张 学 文教 授 运 用 活血 化 瘀 法 治 疗 眩 晕 的 经验 。 张 老认 为 眩 晕 的 发 病 基 础 为 脑 失 充 养 , 髓海不足 ,
现 眩晕症 状 。
《 素 问 ・至 真 要 大 论 》 载: “ 诸 风掉眩 , 皆 属 于
笔 者有幸 跟 随 国医大 师 张 学文 教 授 学 习 3年 ,
肝” , 《 灵枢 ・ 海论》 载: “ 五阴气俱 , 绝则 目系转 , 转 则 目运 ” ; “ 上气不足, 脑为之不满 , 耳为之苦鸣 , 头 为 之苦 倾 , 目为 之 眩 ” ; “ 髓海不足 , 则脑转耳鸣 , 胫
眩 晕是 临 床 常 见 症 状 , 又称 “ 眩 目”、 “ 眩 运 ”、
“ 晕眩” 。眩 即 目眩 , 眼 前 昏花缭 乱 ; 晕 为 头晕 , 谓 头
作眩” 。王 清任 在《 医林 改错 》 中首先 提 出用 通 窍活 血 汤治 疗 眩 晕 , 因跌 仆 损 伤 、 头部外伤 、 瘀血停 留、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张学文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用药独具特色。

现整理总结其部分临证用药思维与经验如下,以飨同仁。

喜用活血化瘀药张学文治疗内科杂症擅长应用活血化瘀法,尤其在治疗疑难病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久病顽疾,多有瘀血阻滞之势”,凡疑难病久治不愈者,应考虑应用活血化瘀之法。

但在应用时,要分清主次,注意兼夹,掌握好化瘀药量的多少,由小到大慎重用药,密切观察。

活血化瘀药种类较多,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其药力强弱峻缓择优选择,一般依其作用强弱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性质平和的养血化瘀药,如丹参、山楂、当归、川牛膝、三七、丹皮、赤芍、益母草、泽兰等;二是活血祛瘀之力较强者,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三是药力峻猛的破血消瘕药,如水蛭、虻虫等。

丹参张学文临证善用丹参、生山楂、川牛膝、三七等药物,认为其活血化瘀之力平和,久服不伤正气,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证,用量也可稍大些。

三棱、莪术祛瘀又兼止痛之功,理气活血止痛之功甚好,尤其对胃脘痛(如慢性胃炎)、胸胁诸痛有较好疗效。

水蛭破血消癥之力较猛,临床常用研末冲服或水煎服,治疗瘀血阻滞之脑出血和一些血栓性疾患等收效甚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善用化痰祛湿药中医之“痰”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痰,咯吐而出,或黄或白,有形质可见,一般称之为有形之痰;广义的痰,是指机体气机郁滞,气不化液,津液凝聚,或阳气衰微,无力蒸化敷布津液,或由于火热煎熬,瘀血阻滞、湿浊壅塞而生,或秽浊之气积聚,从而阻滞清窍、脉络,由于其乃病理变化而生,外无形征可察,症状离奇古怪,临床辨证疑惑难定,用药也颇感棘手。

临床许多疑病、奇病、怪病多责之于痰。

茯苓痰与饮同为病理性产物,又都是致病因素。

由于气滞血瘀,可致津液为痰,痰瘀胶结,终成痼疾。

故中医有“痰瘀同源”之说。

张学文认为痰瘀同治是治疗许多疑难病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结合辨证加入祛痰药,如橘红、半夏、茯苓、鲜竹沥、天竺黄、竹茹、胆南星等。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研究学术立治则张教授在繁忙的教学、临床实践中,对中风、脑病、急症、温热病及疑难病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并提出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如认为温病的特点是热毒证,可用《千金方》清热解毒十二法:泻火法用青葙子丸和三黄散;益气法用茵陈汤加人参;养阴法用治消渴除肠胃实热方和干地黄汤;辟秽法用太乙流金散;凉血法用犀角地黄汤;疏风散邪法用连翘汤和犀角汤;燥湿法用白头翁汤或地榆汤;祛瘀法则以黄连、犀角与蟅虫、蒲黄配伍;芳香化浊法用五香连翘汤;开窍安神法用紫雪丹等;熄风法用大黄泻热汤;通利法用八正散或地肤子汤等。

并指出因虚致瘀、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之根本,分为先兆、急性发作、恢复、后遗症4期,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6证,分别采用清脑通络汤(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地龙、赤芍、胆南星、山楂、磁石、鸡血藤、丹参、川牛膝等)、通脉舒络注射液、蒲金丹(郁金、蒲黄、丹参等)、通腑化瘀法(生大黄、枳实、玄明粉、丹参、川牛膝、桃仁、菖蒲、胆南星等)、脑窍通口服液(丹参、赤芍、红花、茯苓、水蛭、麝香等)、桃红四物汤加鹿角胶、鹿衔草、桑寄生、川牛膝、肉苁蓉、丹参、黄芪等。

内科急症不仅以发病迅速、变化急骤而出现高热、昏迷、谵语、抽风、惊厥、剧痛、癃闭,而且以五脏器官损害而出现的亡阴亡阳、气脱血脱、津液枯竭等危重病证,可采用简便迅速和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具体治法有汗、吐、下、开窍、救逆、祛痰、熄风、解毒、止血、针灸、按摩及外治法。

根据颅脑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于脑窍的主要病机,提出“颅脑水瘀”论,属气滞者用通窍活血汤加减(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益母草、川芎、川牛膝、茯苓、白茅根、水蛭、麝香等);气虚者用补阳还五汤加茯苓、白茅根、川牛膝、丹参或水蛭、三七;善用川牛膝、白茅根、茯苓、益母草、泽泻等具有活血利水双向调节作用的药物。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国医大师张学文在中医治疗脑病、急症、疑难病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他根据脑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脑病的证候表现,运用四诊辨证,对证施药,特别是用药对随证加减治疗脑病,疗效确切。

现将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经验总结如下。

平肝熄风类天麻配钩藤天麻甘平柔润,息风止痉力强,尤长于养液平肝息风,宜于虚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钩藤轻清微寒,入肝、心包经,长于清肝热、熄肝风,宜于肝热肝风所致的惊痫抽搐等。

二药相须配对,平肝熄风之力倍增。

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头痛、眩晕、中风、癫痫等病证。

地龙配僵蚕地龙咸寒,性下行降泄而善走窜,入肝经,既清热息风定惊,又通络止痛,兼以平喘;僵蚕辛咸,气味俱薄,升多降少,长于熄风化痰止痉,祛风止痛,既可祛外风,又可熄内风。

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熄风止痉、化痰平喘、通络止痛力增强。

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风痰阻络之头痛、癫痫、中风等病证。

川牛膝配钩藤川牛膝苦降,性善下行,有活血化瘀,补肝肾,引血下行之功;钩藤甘寒,功专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二药合用,钩藤以清热平肝为主,川牛膝以活血、引血下行为要,清上引下,肝肾同治,共奏平肝熄风之功。

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不遂等病证。

生龙骨配生牡蛎龙骨质重性凉,入心、肝二经,功专镇潜浮阳,重镇安神,敛肺肾,收汗固精;牡蛎咸寒质重,入肝、肾二经,益阴退虚热,镇纳浮阳,收敛固精,摄纳阴阳。

二药配对,相须为用,镇潜固涩,养阴摄阳,阴精得敛则可固,阳气得潜而不浮越,从而使痰火不上泛,虚火不上冲,虚阳不上扰,阴阳调和,阴平阳秘。

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化风上扰之眩晕、头痛等症。

益气活血类黄芪配丹参黄芪补益脾肺元气;丹参活血化瘀,《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

二药属气血配对,益气兼活血,气旺推血行,血行则气旺,发挥益气活血的作用。

张学文用此药对配伍川芎、红花、地龙、川牛膝等药治疗气虚血瘀脑络痹阻证。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2)三棱破气又化瘀力宏性平擅止痛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2)三棱破气又化瘀力宏性平擅止痛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2)三棱破气又化瘀力宏性平擅止痛三棱,首载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其味苦性平,归肝、脾两经。

历代本草记载其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可治癥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痛、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等。

习惯看法认为其为破血之品,或认为其攻破之力甚强,久服易伤正气,故临床多畏其力而少用。

张学文认为,治疗一些疑难重症或久病属瘀血所致者,如萎缩性胃炎、肝硬化、经闭日久等,用一般活血化瘀药而力嫌不足者,用三棱后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如一李姓老翁,65岁,因口干口苦、纳差、胃脘部疼痛10余年而就诊。

患者自述其口干明显但不欲饮水,时有口苦,纳食较差,且进食后自觉消化不良,时有胃脘部疼痛不适感。

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无效,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并有“气管炎”、“尿路感染”、“增生性脊柱炎”等病史。

舌质暗红,苔薄黄,舌下脉络迂曲、瘀丝明显,脉弦缓。

张学文辨为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六君子汤加白芍、乌梅、山楂、石斛、丹参,服10剂而诸症稍减,病情改善不明显,张学文认为可能是此方药化瘀力不足,故而收效差。

于是在上方中加三棱10克,服后胃脘疼痛锐减。

此后则以柴胡疏肝散与香砂六君子汤两方为基础,交替加减,但每次均用三棱,调治3个月而愈。

于是临证每遇顽固之胃脘痛,时间经久不愈,有瘀血症,用一般化瘀止痛药如丹参、延胡索等作用不佳者,均加三棱,收效均很理想,且未见不良反应。

《医学切要》载三棱“破一切血,下一切气”,王好古认为其“破血中之气”,《本草纲目》认为其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则知古今医家对其“破气破血,久服损真”的认识是一致的。

然其力究竟是峻是缓,损伤正气是强是弱,还需临床验证。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条下,谓其“气味俱淡,微有辛意,性微温,为化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痛,一切血凝气滞之证。

〖张学文〗《活血送子汤》

〖张学文〗《活血送子汤》

〖张学文〗《活血送子汤》【张学文】《活血送子汤》【方名】:活血送子汤【配方】:当归11克、赤芍11克、牡丹皮7克、山栀7克、桃仁11克、川芎7克、郁金11克、延胡索11克、红花11克、生蒲黄11克、五灵脂11克、小茴香7克、生地黄16克。

【用法】:15剂,水煎服,每日1剂。

每天2次分服。

【功能】:疏肝清热,活血祛瘀。

适用于不孕不育。

【方解】:活血送子汤方中郁金、延胡索疏解肝郁;赤芍、山栀、牡丹皮、生地黄清肝泻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生蒲黄、五灵脂、小茴香活血祛瘀。

全方共奏祛瘀活血、疏肝清热之效。

【验案】:刘某,女,32岁。

1992年12月5日来医院就诊。

自述婚后3年,丈夫生殖功能正常,从未避孕而未孕。

患者月经每次准时来潮,量中等,3~5天干净,色暗红有块,经行下腹疼痛拒按,经畅、块下则痛减,常现乳房胀痛,口干口苦。

在社区医院查“催乳素偏高”(未见检查报告单),曾在某省医院行“诊刮”“输卵管通液”,均未发现异常,服中药常间断。

患者就诊时情绪悲观,面部黄褐斑明显,带下量不多,色黄。

患者舌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细弦。

中医诊其为不孕症(催乳激素偏高),辨证属肝郁血瘀化热证。

此为婚久不孕,肝气不疏,气血瘀阻胞宫,使冲任不能相资,两精不能相合,故见婚久不孕,经行腹痛,块下痛减,乳房胀痛,口干口苦,面部黄褐斑,带下色黄等肝郁血瘀化热之症。

二诊(1992年12月15日):上方服后无不适感,嘱其服上方3个月复查。

三诊(1993年2月25日):近日经来下腹疼痛减轻,血块减少,口干苦好转,仍有乳胀,舌脉如前。

上方去山栀,加北柴胡7克。

连服3个月。

四诊(1993年5月28日):经来腹痛已不明显,经色转红,余症减轻。

舌暗红瘀点已去,脉细弦。

改服“开郁种玉汤”加味。

【配方】:当归11克、白芍16克、茯苓11克、牡丹皮7克、香附11克、白术11克、丹参16克、月季花11克、鸡血藤11克、山茱萸11克、菟丝子1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个月。

【张学文】补虚祛痰化瘀治心律失常

【张学文】补虚祛痰化瘀治心律失常

【张学文】补虚祛痰化瘀治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不仅是许多心脏疾病的共同表现,而且其他疾病也可导致。

现代西医对心律失常的分类繁多,原发性心律失常通常分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与扑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

张学文认为,尽管西医病种众多,但可统归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脉象总以参差不齐为特征。

临床可分缓慢型、快速型和不齐型,快速型脉数,缓慢型脉迟缓,不齐型脉促结代。

1虚、滞、寒、热是发病因张学文认为,心律失常发病原因有虚、滞、寒、热四个方面。

虚由于调摄失当或大病久病,导致心气不足、心失滋养,以致鼓动无力,从而心律失常,临床常表现为脉细弱或沉迟或结代。

《丹溪心法》指出:“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怔忡之证,躁扰不宁,心神恍惚,惊悸不宁,此肝肾之虚而心气之弱也。

”滞情志内伤、饮食失节,或大病久病,导致气机郁滞、痰湿内生、血脉瘀滞等,进而影响心的正常鼓动和血脉的通畅,从而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脉不齐,或迟缓或结代。

寒热心主血脉,血得热而行,遇寒而凝泣。

由于外感寒热病邪,或调摄失当或大病久病导致阴寒与虚热内生,从而影响血脉运行和心的鼓动,使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脉细数或沉迟或结代。

在病程演变过程中,虚、滞、寒、热还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张学文认为,西医的过早搏动以心悸、脉结代为主要临床特征,中医病机主要是气血不足、阴寒内结、痰浊阻滞。

心房颤动、心动过速以脉数为主,中医病机主要是阴血不足、阴不涵阳、虚热内生、心神不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胸闷、心悸、眩晕、脉迟缓无力为主,中医病机主要是气虚、阴寒内结、痰瘀阻滞为主。

由于心律失常可因多种疾病引起,临床还需注意原发病。

冠心病引起者以痰浊阻滞、血脉不通为主。

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者以心虚痰湿内阻为主。

高血压引起者以阴虚阳亢为主。

张学文认为,由于本病虚实夹杂,故治疗当补虚祛实,补虚贵在益心,或益气补心,或补血养心,或温壮心阳,或养阴滋心。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之法全解!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之法全解!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之法全解!“ 瘀血'之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并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科疾病,开后世治疗血瘀证之先河。

久病入络,瘀血内阻,加重病情,治当活血化瘀。

故有“ 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胎也'之说(《医学入门》)。

但《金匮要略》有瘀血之篇名,而治疗却散在于其他各病中,如疟病、虚劳、肝着、黄疸、妇人征病、阴阳毒、肺痈、肠痈等,用方有近二十首。

揭示出,瘀血既成,病机已非单纯,往往气滞、寒凝、痰阻、水停、热郁等兼夹错杂,治法上也相应复杂,下面就书中活血化瘀法的特点探讨如下。

1、化瘀常先治气这里的治气包括行气和补气。

“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 《素问· 调经论》) ,“ 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直指方》)。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旺)则血行,气滞(虚)则血瘀,二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

仲景对瘀血证的治疗上,化瘀中非常注重调气。

气机不畅常由于外邪侵袭、情志郁结等因素造成。

在《血痹虚劳病篇》中血痹病即气虚致瘀,谓治血痹“ 宜针阳气令脉和” 强调瘀血应先治气,气得宣通,则血可行,而不可专治其血。

血痹重证乃阴阳气血营卫俱虚,风寒侵袭,致局部肌肤阳气痹阻,血行瘀滞,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行消瘀血,以黄芪补气推动血行。

又如《金匮· 妇人杂病》腹中痛,即妇人经后或产后气血本不足,邪风乘虚侵入腹中,与血气相搏,气阻血瘀,腹中刺痛,方用红蓝花汤。

肺痈为风热毒邪侵袭,致肺气血壅阻,瘀热成痈。

七情抑郁或过激,气机失调,气血逆乱则可致瘀。

《金匮》对妇人瘀血病证在病因特别强调“ 结气” 、“ 忧伤” 、“ 悲伤多嗔” 等情志因素,遣方用这药上配伍行气药促其血行。

如治疗产后气血郁滞成实,气机痹阻不通之腹痛,治当宣通气血为要,方用枳实芍药散以枳实烧黑入血分,以行血中之气,破气行滞;芍药和血益营,则腹痛诸证自除。

特效中医偏方治疗中风:通脉舒络汤(张学文...

特效中医偏方治疗中风:通脉舒络汤(张学文...

特效中医偏方治疗中风:通脉舒络汤(张学文...特效中医偏方治疗中风:通脉舒络汤(张学文)【组成】黄芪30g,红花10g,川芎10g,地龙15g,牛膝15g,丹参30g,桂枝6g,山楂30g。

【功效】益气活血,通脉祛邪。

【主治】中风、痹证等,偏于气虚血瘀者。

【用法】常规煎服。

【方解】本方由清代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加减而成。

方中黄芪为补气要药、健脾益肺,益气通络,配合诸活血之品,其行气、补气活血之力能更甚,乃方中君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其性辛香走窜,可温通脉络,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走面不守,既能上行头目,又可外彻皮毛,旁达四肢,更可通行血脉;红花活血化行之力甚强,与川芎配伍,相得益彰,共司臣职,地龙咸寒走窜,入络剔邪,畅通血气,熄风止痉,川牛膝味苦重于甘,攻破之力甚强,非但可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亦可引血下行,走而能补;丹参功似“四物”,善活血凉血,养血益心,祛生新,安神定志;桂枝则可温经行瘀,通阳化气,此四者相伍,可佐君臣,增其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山楂入血分,不但消食化积之功甚强,且其活血散瘀消肿之力亦佳,还可消解诸药之腻,健脾和胃,故而独领使命。

该方能补能攻,能上能下,且寒温之品并施,以防辛温走窜之品伤及阴血,共奏益气活血,通脉舒络,排滞荡邪,祛瘀生新之功。

【加减】意识、语言障碍明显,属气郁或痰湿内阻者,加郁金12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茯苓15g;语言障碍,吞服困难者,原方去桂枝,加胆南星10g,郁金10g;头痛甚者,去桂枝、红花,加僵蚕10g,菊花15g;眩晕明显,若系肝阳上亢者,去桂枝、川芎、黄芪,加珍珠母30g(先煎),茺蔚子10g;纳呆胸闷、舌苔白腻,湿浊明显者,加白术、茯苓各10g,薏苡仁20g,或藿香、佩兰各10g;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各10g;便秘、口臭者,加大黄12g(后下);抽搐者,去桂枝,加僵蚕、钩藤各10g。

【点评】方中山楂运用颇有新意,值得玩味。

盖中风患者多肠厚脂高,本品既可薄肠又可化脂,且能活血,尚能防黄芪壅补之弊。

颅脑水瘀证——脑窍通方(张学文方)

颅脑水瘀证——脑窍通方(张学文方)

颅脑水瘀证——脑窍通方(张学文方)
【组成】麝香0.1g,丹参15g,桃仁12g,川芎12g,白茅根30g,赤芍15g,菖蒲10g,三七3g等十余味。

【用法】上方经制剂,做成口服液,也可将丹参、桃仁、川芎、白茅根、赤芍、菖蒲煎汤,三七、麝香冲服。

【功效主治】活血开窍,利水醒脑。

脑出血或其他外伤、热病所致之颅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神志昏迷,人事不省或小儿脑积水者,以及脑肿瘤等属于颅脑水瘀证者。

【方解】方中取王清任通窍活血汤意,用丹参、桃仁、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消散瘀血;三七化瘀又可止血。

防止出血,麝香、菖蒲芳香开窍醒神,白茅根清热止血、利水养阴。

全方合用,具有化瘀止血、开通脑窍、苏醒神志、利水降低颅压等作用。

【按语】临床所见不少脑病患者,因颅脑络脉破裂,大量出血,致脑窍闭塞,神机失运,而中医无成熟对证之方;或因脑内水瘀互结,瘀而致水,水盛成瘀,致脑内压增高,神志不清,西医常用降低颅内压之法治疗,虽然当时有效,但常用也存在一些缺点。

根据其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拟定拙方,名曰脑窍通方,为方便于服用,曾试制成口服液,有时亦作汤剂应用,经大量临床观察,证明对脑出血、脑水肿、脑外伤、高热昏迷、中风后遗症、脑积水、脑肿瘤等有较好的疗效。

【方源】《疑难病证治》。

张学文教授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绞痛经验总结

张学文教授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绞痛经验总结

张学文教授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绞痛经验总结
曹兰秀;严亚锋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7(038)004
【摘要】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心绞痛发病原因与瘀血密不可分.瘀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老师对血瘀证的表现,形成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血瘀证的诊断治疗,深有体会.治疗瘀血分八种证型论治,临床疗效显著.总结张老治疗瘀血的经验,以期能够传承国医大师的临床精华.
【总页数】2页(P507-508)
【作者】曹兰秀;严亚锋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总结
2.张佩青教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
3.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4.李相中教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经验总结
5.卓毅教授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性不孕症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文活血化瘀十法
1.理气祛瘀法
适用于气机郁结,脉络瘀滞的血瘀证。

“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故血瘀先有气滞。

治疗法则应“疏其气血,令其条达”,常以丹参配伍柴胡、木香、香附等。

以宣通气机,破除滞气,推动血行的丹参饮、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剂。

2.温经化瘀法
寒凝可引起气滞血瘀,“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治疗上采用温经化瘀法,丹参配以温经散寒之品,如桂枝、附子、细辛等。

方剂如温经汤、少腹逐瘀汤等。

3.清热化瘀法
用于热灼伤络,或热盛迫血妄行等证,症见衄血、便血、吐血、皮肤黏膜出血等。

此外热毒内蕴还可引起局部气血循环失畅致疮疡、红肿等。

治宜用丹参配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药物。

方如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大黄牡丹皮汤等。

4.祛风化瘀法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临床治疗某些病证,如因风中脏腑经络,引起半身不遂,语言声涩;或肢体顽麻不仁,皮肤瘙痒不止等血虚生风证,常以丹参配合祛风通络药物。

方剂如大秦艽汤、蠲痹汤等。

5.祛痰活血法
痰浊郁阻络脉,以致血瘀痰浊互结,阻于肺络,则喘逆唇青;流窜经络,则痰核生成;留于脏腑,则成癥瘕痞块;上蒙清窍,则癫痫狂乱。

常以丹参配伍化痰散结之品,如半夏、天南星等。

6.渗湿活血法
“血水同源”“血不利则为水”,血瘀往往导致停水,水湿停滞亦能引起血瘀。

临床常见水肿兼有唇色青紫,面色晦暗,舌质胖嫩而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暗紫粗张。

常以丹参配用渗湿利水药有益母草、泽泻、茯苓等,方剂如益肾汤等。

7.攻下化瘀法
适合于瘀血内结,腑实便闭病证。

在治疗时运用活血化瘀兼通里攻下之药,如大黄、芒硝等。

方如桃仁承气汤,具有化瘀散结、通腑清热的作用。

8.养阴化瘀法
用于热病之后,阴虚体弱而夹有瘀血之证。

多见于心肺阴伤、肝肾虚损、瘀血阻滞的病证。

常见头晕目眩,潮热盗汗,腰膝酸软,面黄少华以及复发性口疮、尿血等症。

常以丹参配合补血养阴药物。

9.补气化瘀法
用于病程日久,阳气不足,血行不畅,气虚血瘀,阻滞经络之证。

血瘀症状伴有头晕、气短、倦怠乏力等气虚症状及中风后遗症等。

常以丹参配合补气助阳药物,方剂如补阳还五汤等。

10.祛瘀止血法
用于咳血初止,仍有紫血咳吐而出;胸脘部闷胀而痛,舌质紫。

常以丹参配合有活血化瘀且有止血之功的三七、花蕊石、鲜藕汁等。

(孙景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