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例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初探*◎黄楚玲 庄金丽 广东番禺中学实验学校实施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重构知识体系,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驱动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

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例,初步探索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一、逆向构建,以核心概念统领大单元目标本设计确定了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为核心概念进行设计,借助这一概念,通过唯物史观的认知框架和结构了解物质基础与文明产生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一个联系的整体中去理解生产工具的变化、原始农耕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据此将教材整合为三大部分:站在中华文明的起点——早期人类的代表(文明起源的前提)、窥见中华文明的曙光——原始农耕生活(文明起源的基础)、追寻中华文明的足迹——远古的传说(中华文明的形成),并在课标的引领下进行大单元框架建构和解读:(1)能够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等为代表的南北方原始农耕生活状况、古代文献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及其历史内涵等,知道新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和地点、内涵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能够知道中国古代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史前时期历史的证据,能通过对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等进行搜集、辨析、对比,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了解神话传说与历史真实的区别与联系,利用识图方法认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能够认识生产力发展对私有制、阶级、文明的形成等产生的影响,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理解人民是文明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为义务教育研制了以素养为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历史学习由“点”(具体史事)到“线”(各种联系)再到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认识的特点。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例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例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例发布时间:2021-09-27T08:39:56.79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5期作者:姚敏[导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规定是:“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姚敏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45000一、单元大概念的提出1.课程标准分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规定是:“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课标归纳出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为教师指明了本单元的教学方向。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起点: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

本单元距今年代久远,需要老师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引导。

3.核心问题的提出与单元大概念的提炼在史前时期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的核心问题:史前时期,中华早期文明起源具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实际由以下五个问题组成。

1.我们了解史前时期人类历史的主要手段是什么?2.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演变脉络是什么?4.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分布区域上看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五个问题为什么是重要的?因为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录,探究方法主要是考古发现和传说相互印证,就需要引导学生强化对“化石、遗址、神话与传说”的理解;从分布特点来看,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特点;从生产力角度来看,劳动工具从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金石并用的趋势,食物来源从狩猎采集——农耕经济出现——农业发展;社会结构从群居——氏族——部落联盟(禅让制)这样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的演变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单元大概念: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化的特征。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的特征;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始农业的发展、炎黄联盟;禅让制。重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讲解法等。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单元目标
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及山顶洞人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及其标志。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历史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第三课时:远古的传说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先人的追溯,知道了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历史渊源,先人身上的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感染着我们,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说明
第二课时:原始农耕生活
通过对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两个典型代表的学习,了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是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等。但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造了华夏文明。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经典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经典教学设计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山顶洞人。

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二、自主预习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的国家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是、和。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的古人类。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年。

4.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5.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_ 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合作探究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呢?导学案四、随堂演练1. 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ﻩ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ﻩ D.河姆渡人2.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ﻩ D.河姆渡居民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C.战国铁农具D.汉代耕作石画像4.“我来自周口,你来自元谋,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

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北京市ﻩﻩﻩB.陕西省ﻩﻩ C.浙江省ﻩﻩD.云南省中学历5.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铜钱购物ﻩB.种植水稻ﻩ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6.“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七年级历史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教师活动传说是先人们在史实的基础之上经过主观的表述口耳相传流传至今所以传说也是以史实为基础的这是两者的联系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课题
中国境内早期人Biblioteka 与文明的起源教科书书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倾听、思考
问题1: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请同学们说出“北京人”头部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北京人的相貌具有猿的特征。
【教师活动】问题2:我们为什么称北京人是“人”而不称为猿呢?考古学家如何得出这一结论?
【学生活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北京人的骨骼化石得知,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属于直立人。
4分钟
二、单元主题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第二单元的主题,以及对这些主题的认识。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北京人是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它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2.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栽培粟和黍。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包括,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石器和聚落出现。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北京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通过考古发现和神话传说,认识史前时期的历史,培养史料的辨析和史证意识。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连绵不绝。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案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和生活状况。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4.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5.尧舜禹的禅让。

6.大禹治水。

教学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难点:“禅让”的含义以及对禅让制的评价;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教学过程:【单元知识结构】【要点知识梳理】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A、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B、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北京人的特征3\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点状器\刮削器\石锤等,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学会用火使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洞打制石器, 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交换,爱美、群居生活。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1、作物;1万年前,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稻北方黍、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黍、栗的国家。

稻、黍、栗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遗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答案】 B
陆 真题感悟
3.(2023·甘肃金昌·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
,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例2 (2023·江西)给如图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C )
A.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 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C. 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 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解答本题时需要仔细观察图片,要能够从图片中找到对解题有帮助的信 息,比如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原始人类并没有居住在山洞里,而是搭建了房 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再结合他们房屋的样式和所学知识,就可以快速得出正 确答案。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传说与神话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距今70万—20万年前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火
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水稻—猪纹陶钵
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粟—人面鱼纹彩陶 盆
中国古代史主要特征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中国古 代史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两条基本线索: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封建专制主义辽宋中夏央金集元权时期制度的确立及民强族化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说课稿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说课稿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说课稿说课人:一、说教材:本课复习的是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属于中国古代史学习版块,包括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及第3课《远古的传说》。

是中国史的开端,是学生了解中国史的源头,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说课标: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2.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3.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4.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5、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本单元涉及内容年代久远,知识点相对陌生且容易混淆。

三、说教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注重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充分运用考古发现的文物图片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对理解以及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表达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四、说学情: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依然保留着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

他们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但多满足于感官需求,缺乏层次的理性思考。

另一方面已具备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初步掌握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随着其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乐于发表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并渴望被肯定,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提升其思维能力。

此外,他们看问题不全面、挖掘历史现实意义尚有欠缺,个别学生思想认识还比较幼稚,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加以引导、点拨,在方法上加以规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主要包括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以及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等原始农耕文明的发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史前时期的理解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史前时期的时间线,明确各个早期人类和原始农耕文明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实识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以及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等原始农耕文明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史前时期人类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以及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等原始农耕文明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史前时期的时间线,各个早期人类和原始农耕文明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各个知识点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3.准备好PPT,梳理好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史前时期的人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情况,以及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等原始农耕文明的发展。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案(共3课)(2022秋)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案(共3课)(2022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成都三十七中《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成都三十七中《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我国原始农业的主要情况,包括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2.认识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比较归纳法,简述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地的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观察历史文物图,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先民们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对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概括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图表法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原始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何将采集业演变为农业,狩猎演变为饲养业议一议:采集回来的谷物种子在周边的地里发芽生长——有意识地去管理、收获——更广泛、有组织地保存和播撒种子——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更丰盛的收成。

狩猎后带回野生动物幼崽——喂养、生长、生育——有目的地养殖动物——有意识地研究动物的养殖与繁殖二.课前预学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概括表》三.讲授新课阅读教材第6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初步感受一下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板书或多媒体显示)1.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第6页正文“半坡居民的生活”一目,掌握半坡居民生活状况,归纳出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特征。

(1)半坡居民的生活在约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居住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3)半坡居民使用了哪些生产工具?生产状况及原始手工业具体状况如何?学生依次发言,总结自学收获,根据回答上述问题。

时间:距今约6000年。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紧扣新课标轻松赢中考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中物理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01专题视角05专题整合08中考预测09典例引领10中考实战04专题梳理03专题时空06核心素养07专题总结目录/CONTENTS02专题目标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掌握方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距今约170万年前到距今约6000年前,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的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主要的早期人类由远到近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后世的人们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了解到这些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突出特点以及重要的技能。

原始农耕生活:1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先祖开始了定居生活,于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其中,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遗址,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远古的传说: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人类进入到部落进而到部族社会,这一时期存在许多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其后有许多部族,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族首领,他们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利害关系、共同信仰,是早期国家的的雏形。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专题视角中考实战专题目标典例引领专题总结专题整合专题时空专题梳理核心素养中考预测◎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约170万年前~约前2070年)【主题线索】三大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两大原始农耕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人文始(初)祖炎帝、黄帝一种制度禅让制【2022课标】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约170万年前~约前2070年)核心考点1、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要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时间地点生产生活地位(意义)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群居生活;使用火,会保存火种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内容主旨】早在170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了原始人类的足迹。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以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是早期人类的代表,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

山顶洞人样貌已经极为现代人,他们已懂得人工取火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在人类进化的慢慢长路上,早期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不断发展着自己。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生活特点等基础知识;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意义;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远古历史的主要方式。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初步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地图或实物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感知“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其特征难点:如何从考古发掘,遗址遗迹来合理推断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初步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人的起源要学习人类历史,我们首先要知道人从何而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自身产生了兴趣,关于人类的起源,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许多神话传说,比如在我们国家的神话里,就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在西方国家,是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了人。

你知道人类的起源是怎样的吗?人是由某种古猿进化而来,出示达尔文和《从猿到人的演进图》由于气候变化,森林面积减少,古猿经常到地上寻找食物,逐渐习惯用两脚直立行走,并开始使用天然的石块,木棒等工具,手、脚开始分工。

经过数十万年的劳动,古猿的手脚更加灵活了,特别是能够制造工具,最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

设计意图:从神话传说到人的进化论,知道人是由古猿演化而来,制造工具使之成为“完全形成的人”。

环节二: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1.图片展示: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提示:(1)距今约3万年。

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总复习教案新增内容)

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总复习教案新增内容)
河南历史
主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 类与文明的起源
(近5年连续考查,每年1道,侧重和河南地方史结合考查)
历史
一、主题解读
注:本部分内容参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 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初中 历史、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等整合(后同)
三、核心素养培养建议
(1)结合地图、图片等,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中国原始农业 生活”“早期国家产生”等置于时空背景中,理解历史学习必须具备时空 观念。
(2)精选考古图片并辅以相关的文字史料,以考古发现解读历史,让化石 说话,培养史料实证意识,进而认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3)通过讲述史前时期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发展 阶段,理解史前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强调学习历史必须坚 持唯物史观。 (4)通过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的学习,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 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 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交融而成的,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涵养家 国情怀。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
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期的人类活动;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续表
史前时期
2022版课标(内容要求)
2011版课标(课程内容)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始农耕生活;
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 史的重要依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例题4:陶器的发明和演变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陶器的发明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陶器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储存食物和水,改善了食物的保存条件。
2.陶器的发明促进了烹饪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使用陶器煮食,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
3.陶器的发明和演变使得人类能够制造更加精细的工具和容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4.陶器的发明和演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例题5:请列举出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生活状况中的三个共同点和三个不同点。
答案:共同点:
1.都过着定居生活,有一定的房屋居住。
2.种植粮食作物,饲养家畜。
3.会制作陶器等。
不同点:
1.半坡聚落种植的是粟,河姆渡聚落种植的是水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生活状况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耒耜耕地的基本原理。
7.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8.评价量表:制定评价量表,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原始农耕生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农耕吗?”(举例说明:比如农民种植庄稼的过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原始农耕生活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及山顶洞人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北京人的特征。

利用多媒体出示下列两幅图片:“达尔文猿身像”及真实画像。

利用多媒体出示下列两幅图片:“达尔文猿身像”及真实画像。

问题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第一幅图片有何特殊之处?据你所知,世界上这样的生物存不存在?生物存不存在?(人头,但却是猿身。

不存在)教师提问:教师提问:是的是的,很明显,这是经过拼接之后的画面。

那么这个蓄着长胡子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被人嫁接了猿猴的身体呢?哪位同学知道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呢?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达尔文达尔文,因其宣扬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宣传进化论思想,所以被神学者诋毁,才有了这样的画像。

才有了这样的画像。

教师引导:(出示第二幅图片),同学们说得很好,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

那么,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存、何地?他们的生存、何地?他们的生存、生活生活状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双减政策下的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以《史前时期之单元专题》为例

双减政策下的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以《史前时期之单元专题》为例

双减政策下的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以《史前时期之单元专题》为例【内容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方面。

教师要顺应课改浪潮,提高教学设计站位,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大单元教学注意教学设计系统性、知识网络建构阶梯性、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性、评价标准制定多元化,高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笔者以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之单元专题》一课为例,探寻双减政策下的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策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提升教学设计站位,探索问题导向、深度学习、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把讲授的内容作为学习单元,由关注知识与能力转变为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新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有效投入学习,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强调知识点从理解到应用,重视知识点间的联结与运用。

大单元教学以国家课程和教材为基础,对其内在联系的教材内容、课外资源进行整体性、综合性优化组元,形成结构化知识。

教学过程,从零散的知识走向相互关联,让学生从“学会”逐渐走向“会学”。

本文笔者以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之单元专题》一课为例,探寻双减政策下的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立单元主题,落实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以整个单元为单位,构建整体教学思路,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阶梯性。

课时安排上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关联、层层传递。

教学设计体现为一个主题在一定时间段,有序安排教学计划,有目标、内容、活动、作业、评价和资源等,强调大各要素间内在的关联、搭配和安排。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围绕某一单元开展的完整学习过程所做的专业设计”。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课程内容多,时空跨越大,难以形成知识脉络,因此要大胆突破原有模式,敢于取舍,削枝强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与文明的起源》为例
一、单元大概念的提出
1.课程标准分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规定是:“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课标归纳出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为教师指明了本单元的教学方向。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起点: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

本单元距今年代久远,需要老师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引导。

3.核心问题的提出与单元大概念的提炼
在史前时期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的核心问题:史前时期,中华早期文明起源具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实际由以下五个问题组成。

1.我们了解史前时期人类历史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演变脉络是什么?
4.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分布区域上看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为什么是重要的?因为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录,探究方法主要是
考古发现和传说相互印证,就需要引导学生强化对“化石、遗址、神话与传说”
的理解;从分布特点来看,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特点;从生产力角度来看,
劳动工具从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金石并用的趋势,食物来源从狩猎采集——农耕经济出现——农业发展;社会结构从群居——氏族——部落联盟(禅让制)这样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的演变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单元大概念: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化的
特征。

4.本单元内容进行如下整合:从考古维度把第1.2课整合为本单元第一课:
早期人类的起源(1课时),从传说维度确定本单元第二课:早期文明的产生(1
课时)。

5.学习目标的制定与核心素养的落实
见下图:
二、七上第一单元第1课《早期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
(1)通过化石等想像北京人的生活。

(2)通过考古遗址想像原始聚落的生活。

2.学习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必备知识清单,教师制作上课PPT。

3.教学过程,见下表:
1.
素养评价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比较,总结出古人类在生产力、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演变脉络。

任务2网络参观河南博物院史前展厅,以“河南境内史前文化之旅”为主题
写一份400字的参观报告。

评价对象: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合作意识
评价指标:阅读和梳理老师提供的材料(5分),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把旧
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归纳(15分),并能分享自己的观点(10分)。

根据老师提供的网络地址参观并归类(15分)得出相应的启发和感
受(25分)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课堂笔记
评价分值:70分
评价主体:自评、组评、师评
参考文献:
1.赵辉《中国文明从哪里来?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历史园地》2021
年8月。

1.
杨飞杰《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历史教学》2020年7月。

2.
柯小娜《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硕士论文,2021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