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血管内皮功能及其测评
血管内皮功能及其测评朱云云1,潘伟民2【中图分类号】R331.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0800(2008)04-0245-04作者单位:1.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35;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宁波35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细胞(EC )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EC 功能紊乱或损伤影响着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或互为因果。
EC 功能的临床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1正常EC 细胞功能EC 是一层连续覆盖整个血管腔表面的扁平细胞,内衬于血管内壁上,起着屏障作用,为血流提供光滑的表面,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
同时,EC 作为血液与间质组织间的一层半透明屏障,促进水及小分子的交换。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1],血管EC 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代谢器官,可产生和分泌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
大致有下列种类。
1.1血管舒张因子(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DRF )(1)一氧化氮(NO )。
在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催化下,L-精氨酸的胍基氮原子末端的5个电子被氧化形成L-胍氨酸的同时生成NO 。
NO 不仅在基础状态下分泌,许多药物如乙酰胆碱、缓激肽等都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
在休息状态、体育锻炼及冷物质刺激等所致的血流增加和切应力的增加,亦可刺激NO 的释放,引起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2]。
NO 分泌于血管腔和内膜下血管平滑肌,激活血管平滑肌内鸟甘酸环化酶,导致环磷鸟苷酸(cGMP )浓度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而引起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
NO 还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NO 性质活泼,是神经、心血管系统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调节因子,作为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而起着不同的功能,同时还是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一种细胞毒性因子。
(2)前列腺素I 2(PGI 2)。
EC 是PGI 2主要合成场所,是迄今所知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
PGI 2在内皮上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后,也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血管舒张,与NO 具有协同扩张血管、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检测方法及意义
2 . 1 . 2 冠状动脉阻力血 管内皮功能 的评 价
对冠状动脉血 流
量进行调节的各项 因素 中 ,最 重要 的是 心肌 本身 的代谢水平 。
心肌代谢对冠状动脉血流的调节主要 发生在微小血管 ,冠状动
脉血流部分依赖 于微血管的内皮 功能,因此冠状动脉血流的改 变可 以大致 反映冠状动脉阻力血管的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微循 环的内皮依赖 的血管扩张功能可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 乙酰胆碱
干预治疗改善 内皮 功能 而受益 。内皮 功能 的检查 以及 复查 可以揭示不同治疗方案 的效果 ,以帮助我 们决定药物 的选择 ,
以及 是 否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的 治 疗 。 自从 F u r c h g o t t和 Z a w a d a k i
发现 了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依赖性舒张 因子 以来 ,多年 的研
理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信 随着我 国医院的发展 和医院相关制度 的健全 ,以及 医院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法律监督能力不断 增强 ,医院的护理质量将会越来越完善 、护理水平将会得到提 高。 (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2—1 0 )
通过 电话形 式联 系急诊患者进行讲解 。对急诊患者进行健康教
2 . 1 . 1 应用定量的冠状 动脉造影方 法评价心外 膜冠状动脉 内
皮功能 将 乙酰胆碱和硝Biblioteka 甘油分别分级注入冠状动脉 ,测量
冠状 动脉 内径对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的反应 。乙酰胆碱使 内皮 细胞合成 和释放一氧化氮增多从而起到扩张血管 的作用 ;乙酰
作者单位 :2 2 5 0 0 1江苏省扬州市 ,苏北人 民医院心内科
可行 的 。
对活性氧族的调节成为血管体 内稳态 的主要参考者。
诊断学复习题及答案
诊断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前列腺炎可出现A、前列腺颗粒细胞B、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为阴性C、红细胞D、磷脂酰胆碱小体减少,并成堆存在E、白细胞正确答案:D2、浆膜腔积液中LDH浓度最高的是A、肝硬化腹水B、腹膜癌C、心力衰竭D、化脓性胸膜炎E、高度营养不良正确答案:B3、1型糖尿病A、空腹血清C-肽增高,C-肽释放试验呈高水平曲线B、空腹血清C-肽增高,C-肽/胰岛素比值降低C、空腹血清C-肽降低,C-肽释放曲线低平D、空腹血清C-肽降低,c-肽释放曲线释放延迟或呈低水平E、C-肽水平不升高,而胰岛素增高正确答案:C4、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需大于A、11.1mmoL/LB、7.0mmol/LC、10. 1mmol/LD、7.8mmol/LE、8.4mmol/L正确答案:B5、正常参考值为500ml的是A、功能残气量B、潮气量C、肺活量D、补吸气量E、深吸气量正确答案:B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征性异常染色体是A、+19染色体B、+21染色体C、2Ph染色体D、Ph染色体E、i(17q)染色体正确答案:D7、最支持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是A、VC为60%B、MVV为70%C、FEV1.0/FVC%为60%D、气速指数为1.0E、TLC为4500ml正确答案:C8、I导联属标准导联,其正电极应安放在A、右腿B、胸骨左缘第4肋间C、左腿D、右手E、左手正确答案:E9、窦性心律不齐指同一导联心电图上P-P间期相差A、>0.14秒B、>0. 18秒C、>0. 12秒D、>0.20秒E、>0. 16秒正确答案:C10、铁蛋白A、与Fe3+结合的球蛋白B、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C、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D、达到饱和铁结合力的Tf所结合的铁耋E、去铁蛋白与Fe3+形成的复合物正确答案:E11、患者,男性,主诉有渐进性乏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皮肤呈铜色。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意义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意义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主要用于研究血管内皮的形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其意义如下:
1. 研究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可以模拟体外环境,使得
细胞在实验条件下形成管道结构,从而研究血管新生的机制。
这对于研究血管生成与修复、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控血液循环、维持血管功能的关键细胞。
通过内皮细胞成管实验可以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黏附和血管通透性等功能,有助于深入了解血管内皮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3. 研究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可用于研究多种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等。
通过模拟疾病条件,如高脂饮食、高糖环境,可以观察和评估内皮细胞功能的异常变化,以及研究潜在的治疗策略。
4. 药物筛选和评估: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可以用于药物的筛选和
评估。
通过观察药物对内皮细胞形成管道的影响,可以初步评估其对血管内皮的作用,并为开发新的血管相关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内皮细胞成管实验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血管
内皮的形成和功能,揭示血管疾病的机制,并为研究和治疗血管相关疾病提供实验基础和指导。
血管内超声标准
血管内超声标准
一、血管壁结构评估
1.血管壁厚度:通过超声测量血管壁的厚度,评估血管壁的结构是否正常。
2.血管壁弹性:通过超声测量血管壁的弹性,评估血管壁的硬度是否正常。
二、血管内斑块检测
1.斑块形态:通过超声观察血管内斑块的形态,评估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2.斑块大小:通过超声测量斑块的大小,评估斑块对血管的阻塞程度。
三、血管狭窄程度评估
1.血管直径:通过超声测量血管的直径,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
2.血流速度:通过超声测量血流的速度,评估血管狭窄对血流的影响。
四、血管功能评估
1.血管顺应性:通过超声测量血管的顺应性,评估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适应能
力。
2.阻力指数:通过超声测量阻力指数,评估血管的阻力情况。
五、血栓形成评估
1.血栓大小:通过超声测量血栓的大小,评估血栓对血管的阻塞程度。
2.血栓位置:通过超声观察血栓的位置,评估血栓对血流的影响。
以上是血管内超声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标准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血管的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
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肿瘤是一种细胞异质性很高的疾病,其微观结构中的一些关键非血管成分,如肿瘤细胞、间质细胞、炎性细胞和免疫细胞,被称为肿瘤微环境。
良性和恶性组织的血管形态和功能都会受到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并对其生长和进展产生重要影响。
肿瘤来源的异常血管生成是一种常见现象,在私人和公共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肿瘤依赖于血管(在通常情况下)来提供其生存所需的氧、营养和内分泌通信,因此,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形态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肿瘤血管形成的早期阶段,动脉-静脉畸形形成,这种形态常常是不稳定和流量不足的,可以通过可能带来更具侵略性的结构调整。
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决定了血管系统的生物学特性。
在肿瘤微环境中,内皮细胞代表一种重要的谋略,支撑肿瘤生长的供血功能和管壁稳定性。
内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被认为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过程,因为内皮细胞和外周血管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及机械直接影响了血管生成,这实际上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数量来实现。
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的散发活力是通过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
正如细胞迁移和增殖是肿瘤组织生成和扩散的动态过程一样,肿瘤血管生成也不断变化,从未真正被完全修改或中断。
通过研究癌症领域的动态治疗和新药开发,神经瘤关键词,如生长因子,炎性因子,低氧和体液动力学的作用正在增强。
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病方面的研究已经发现,内皮细胞的活性对于维护血管稳定至关重要。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释放的各种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数量和活力,从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
例如,Vegf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可以直接促进内皮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因此,内皮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正在为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借鉴和灵感。
总之,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全面解读
1.血管壁
内皮细胞的 促凝和抗栓功能
EC表面积 6,000 m2
1-2Kg,
• 基本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 蛋白质,保持血管完整性。
• 促凝作用 • 内皮素, • 聚集和激活血小板物质,vWF因
子,血小板活化因子 • 组织因子, • 抑制纤溶 • 抗凝作用 • 前列环素PGI2 • 内皮衍生松弛因子, • 抗凝酶物质,硫酸乙酰肝素,
繁殖
➢ 4) 提供膜磷脂表面(PF3),提供凝血 反应介质
➢ 5) 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检查以形及成全面稳解固血栓
读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全面解
Kottke-Mar读chant et al. Arch Pathol Lab Med—Vol 126, 2002
3凝血系统
蛋白为中心 Ca2+
凝血酶 生成期
Ⅹa Ⅴa Ca2+ PF3
凝血酶原 (Ⅱ)
凝血酶 Ⅱa
纤维蛋白 生成期
纤维蛋
纤维蛋
白原危(I重) 患者凝血功能检查以白及全单面解体
读
(Ia)
ⅩⅢ
共 同
途
径
ⅩⅢa
交联纤 维蛋白
33、凝凝血血系系统统
• Hoffmann and Monroe(2001)提出凝血发生不是“瀑 布式”,而是三种重叠的状态的凝血新模型 。启动,放 大作用,繁殖 。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检 查以及全面解读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全面解 读
• 出血是ICU危重病人的常见病。
• 严重外伤,感染, 肝功能衰竭及恶性肿瘤的危 重病人,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 评估病人出-凝血功能? • 出-凝血障碍所涉及的范畴: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检测(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measurement)是一种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血管扩张能力,来评估血管内皮的健康状况。
血管内皮是指血管壁内侧的一层细胞,起到保护血管壁、调节血管张力和血液流动的作用。
血管内皮功能好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通过扩张血管,调节血管张力,减少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维持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
而血管内皮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
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往往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红外线光闸法:通过测量短期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EDV)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
通常在前臂的周围动脉处放置一个血流梗阻带,然后通过光敏电阻器测量前臂周围动脉的血流量变化,在给予短期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剂后,观察血流量变化。
2.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通过测量动脉内膜-中膜复合层的峰值收缩速度,来评估血管舒张能力。
内膜-中膜复合层的峰值收缩速度越高,说明血管舒张能力越好。
3. 血管超声:通过超声显像来观察和测量血管内膜厚度、血管壁的弹性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健康状况。
血管超声非侵入性,操作简便,可以直观地观察血管内皮的病理改变。
4. 测量血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等。
通过测量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活性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健康状况。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与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指标相比,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更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更早地发现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并进行干预治疗。
此外,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转归。
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指标
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指标
内皮细胞是血管内壁内层的细胞,起着维持血管结构稳定、调节血
管张力、保持血液正常流动、调节免疫反应等重要功能。
内皮细胞的
损伤常常伴随着炎症、缺血、氧化应激等病理过程。
因此,反映内皮
细胞受损的指标对于评估各种疾病的发生和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内皮细胞受损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内皮细胞功能测定指标:内皮细胞分泌的NO、ET-1等是调节血管
张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态的重要物质,当内皮细胞受损时其分泌能
力下降。
因此,NO、ET-1等的含量可以反映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
2. 内皮细胞血管通透性测定指标: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血管壁易于渗漏。
在血管壁内泄漏的血浆成分中,Alb、TSH、IgG等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都可用作血管通透性的指标。
3. 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指标:内皮细胞在炎症状态下会分泌炎性因子,
例如IL-1、IL-6、TNF-α等,这些炎性因子会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栓形成、诱发血管痉挛等。
因此,炎性因子的含量可以反映内皮细胞
发生炎症反应时的情况。
4. 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指标:内皮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会分泌ROS、MDA等氧化产物,促进发炎反应的发生。
因此,血液中ROS、MDA
等物质的含量也可用于反映内皮细胞受到氧化应激的程度。
总之,内皮细胞受损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内皮细胞功能状态的变化,可以用于准确评估各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对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管异常而引起出血的血液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管异常导致血液失血的血液实验室试验导言血管异常往往会导致异常出血,这可能是严重的医疗问题。
为了诊断出出血的根本原因,可以进行各种血液实验室测试,以评估血管和凝血系统的功能。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通常用于调查血管异常导致出血的血液实验室测试。
完整的血数( CBC)CBC是一种基本血液测试,提供不同血细胞类型数量和质量的信息。
它包括红血球(RBC),白血球(WBC)和血小板的计数,以及血红素和血红素水平的测量。
这些参数中的异常现象可以表明各种血液紊乱,如贫血或血栓性细胞瘤,这可能导致异常出血。
凝胶研究凝血研究,包括蛋白质时间(PT),激活部分血栓时间(APTT),以及国际正常化比例(INR),评估凝血级联的功能及其形成稳定血块的能力。
这些测试可以识别血栓因子中的缺陷或异常,并有助于诊断出血友病或冯·威勒布兰德病等以血栓形成受损和异常出血为特征的状况。
盘点函数分析板块功能检测,如板块聚合研究和出血时间测试,评价板块坚持血管壁的能力,并形成板块塞以止血。
这些测试中的异常发现可以表明板块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冯·威勒布兰德疾病,血栓细胞瘤,或损害板块功能的药物等条件引起的。
D —潜水器测试D—dimer测试测量血块溶解时产生的血液中物质的水平。
升高的D—dimer水平可能表明存在活性血块,如果在血管中发生,可能导致异常出血。
这种检测常用于排除出现深脉血栓或肺栓塞(PE)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
广度内皮生长系数(VEGF)测试VEGF是一种蛋白质,在新血管的形成(angiogenesis)和现有血管的维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血管畸形或肿瘤等与血管异常生长相关的条件下,VEGF的循环水平可能会提高。
测量血液中的VEGF水平有助于诊断和监测这些疾病。
个案研究一名45岁的女性向急诊部门赠送了经常流鼻血、容易瘀伤和月经出血的病史。
她报告了出血紊乱的家庭史,以前曾被诊断为遗传性出血症(HHT),这种遗传病的特点是血管形成异常。
血管内皮功能及检测方法
[ 1 毕慧敏 , 1] 吕水 香, 项 波. 老年高血 压病人社 区干预效果 评价 [ ] 护理研究 ,0 11 ( )3 3—34 J. 20 ,5 5 :0 0. [ 2 任 素琴 , 1] 杨晓秋 , 朱少 云, 干部 门诊高血压 病人服药相 关因 等. 素的调查及健康 教 育对 策 [ ] 现代 护 理 ,0 3 9 7) 4 7~ J. 20 , ( :9
长期 以来 血管 内 皮 被 认 为 不 过 是 血 液 和组 织 之 同 的 一 个 合所需要的物质。血 管生成素 1对维持成熟血 管静息状态 和
物理屏障 。直到 2 0世纪 7 0年代后 期 , uegt等 阐明了内皮 F rho t 依赖 的血管反应 , 相继发现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 ( O)说 明内 N , 皮细胞是有生理功能的, 彻底 改变 了血管 内皮仅仅是 一层 简单
[ ] 覃小慧. 响社区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 的因素 调查[ ] 内科 , 9 影 J.
20 , ( ) 34— 7 . 0 7 2 3 :7 35
[0 胡永华, 1] 李立明 , 曹卫华 , 城乡 社区原 发性 高血压患 病情况 等. 的流行病学研究 [ ] 中华 流行病 学杂志 ,00, 1 3 17~ J. 20 2 ( ):7
对治疗依从性 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 ,9 83 ( 1 :2 66 19 ,3 1 ) 64~ 2 . 刘建萍 , 何晓俐 , 晓丹, 健康教 育对 提高原 发性 高血压病 任 等. 人治疗依从性 的研究 [] 实用护理杂志,9 9 1 ( )5 J. 19 ,5 9 :8~6 . o 吴雨平 , 黎秋明, 洪波, 综合干 预对 高血压病 的防治作用 李 等. [ ] 内科 ,0 7,( ) 1 2 J. 20 2 1 :0~1. 毛 俊, 钟华荪 , 李亚 洁, 中老年 临界 高血压病人社 区护理 等. 干预研究[ ] 护理学 杂志 ,0 3,8 9 :0 J. 20 1 ( )7 7~79 0. 刘向红. 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 预在社 区慢性病管理 中的作 用[ ] 中国全科医学 ,02 5 1 :9~ 0 J. 20 , ( ) 4 5 . 郭克锋 , 苏景宽 , 王秉康 , 原发性 高血压 患者情绪状 态与心 等.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手段和方法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手段和方法内皮功能障碍的检测迄今为止,尚无可靠而公认的检测内皮功能障碍的金标准,且现有的检测方法多系间接反映内皮功能状态,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实验室检查因血管内皮细胞可合成并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对外周血液中内皮细胞所释放的活性物质进行检测,可间接评价内皮的功能,内皮功能障碍时具有代表性的血液指标是内皮素-1和NO,其中NO是血管内皮释放的重要的舒血管物质,其作用集中代表了正常的血管内皮功能。
ET-1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被认为在与血管平滑肌有关的血管张力和结构的长期调节中起作用。
目前开展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内皮素-1、NO、血管紧张素II(AngII)、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前列腺素、血栓素A2等。
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增高与心绞痛、心肌梗死、动脉硬化的程度以及冠脉成形术后的再梗死有直接的关系,PAI-1增高是目前猜测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以测定以上指标并比较各种措施下值的变化,以此评价这些治疗措施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但应注重内皮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半衰期较短,大多数在局部发挥作用。
外周血液的浓度反应了整个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但有时某段血管的内皮功能与全身血管功能并不完全相同。
2.内皮细胞计数及形态学检查当内皮细胞受到各种因素而发生损伤时,可导致血循环中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异常。
有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血循环中内皮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细胞形态为胞核和胞浆清楚可见,提示为脱落的新鲜细胞。
而正常人的外周血内皮细胞多为核缺如,细胞皱缩,提示为正常组织新陈代谢致衰老导致的细胞脱落。
此外,急性损伤时循环中内皮细胞计数如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其计数可明显增加。
此方法可反映内皮细胞的异常变化,简单直观,对临床判定血管性疾病的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3.非侵入性血管超声检测FMD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病理条件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功能异常,因此,理论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可反映冠状动脉内皮功能,而具有潜在的诊断“窗口”作用。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现代诊 断与治疗 2 1 S p 2 ( ) 0 1 et 2 5
血 管 内皮功 能检 测 的研 究进 展
高浩 源 综述, 柳 茵 审校( 青海大学医学院 20 级专业班研究生 , 09 青海 西宁 80 1) 106
Re e r h Pr g e s o Dee m i to fEn t l lFun to s a c o r s n t r na i n o do hei a cin
血管 内皮 细 胞 ( acl nohl elV C) V sua edtea cl E 除 r i l ,
测 。( ) 创 方 法 : 分 为 功 能性 检 测 和生 物 化 学 检 2无 可 测 。功能性 检测 包 括 流 量介 导 的血 管 舒 张 功 能检 测 、
作为血管壁和血液之间的屏 障和信息传递外 , 其生理 功能还包括 : 维持血管结构及平滑肌张力 以保持血管 收缩及 舒 张平衡 , 调节血 管 生成及 细胞 增殖 , 导炎 症 介 与免疫反应 , 调节血管通透性 , 维持凝血与纤溶 的平衡
致多种生长调节因子 、 细胞 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 的表 达 、 活 紊 乱 , 滑 肌 细 胞 ( m o ucecl S 激 平 S ot m sl el MC) h ,
增 殖 和凋 亡 之 间 内在 平 衡 联 系 消 失 。V C 是 多 种 心 E 血管疾 病 或危 险 因子 作 用 的靶 器 官 , 内皮 功 能损 伤 常
方法的优缺点 , 立未来 检测血管 内皮功能 的规范操作 流程对探 讨心血管疾病 的发生 、 建 发展 、 诊断及治疗意义深 远。
关键词 : 血管 内皮 细胞 ; 内皮功能 中图分类号 : 3 1 3 R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87 ( 0 1 0 -290 10 -14 2 1 ) 50 8 -3
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的关系研究
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的关系研究在我们人体的血管内,有一种叫做内皮细胞的细胞贴着血管壁生长着。
这些内皮细胞的数量多寡和状态的好坏,与我们的血管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研究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调节血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内皮细胞是一种单层扁平的细胞,贴在血管壁上。
它们生长在血管内皮层上,与血管的肌肉层和细胞外基质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复合物,组成了血管壁。
内皮细胞是血管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首先,内皮细胞可以调节血管的张力和扩张,调节血管内血流的速度,从而影响血压的高低。
其次,内皮细胞可以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有防治感染的作用。
第三,内皮细胞还可以参与调节内皮功能,增强补体功能,促进炎性细胞吞噬等。
第四,内皮细胞可以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的物质,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增殖剂等,参与了机体的调节平衡机制。
综合而言,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功能和机体的健康状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血管的功能。
其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维持血管系统的半透性和紧密性。
血管的半透性是指在物质交换方面的通透性。
内皮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而其他一些因素,如血小板聚集、血管紧张素2等,则可以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紧密性。
因此,内皮细胞的功能会直接影响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对血液产生影响。
此外,内皮细胞还可以参与调节血管的张力。
它们具有调节血管的能力,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的彼此压力和管壁弹性来控制血管的大小。
而血管的大小和张力,又对血液的循环和体内代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内皮细胞调节血管的张力,对于机体的健康维护至关重要。
三、内皮细胞的衰老和衰退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被研究者发现和血管功能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内皮细胞会逐渐出现老化和衰退现象。
内皮细胞的减少和损伤,会加速血管的硬化和损伤,导致血管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高血压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方法及意义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方法及意义摘要] 内皮细胞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它构成了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理屏障,调节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分子的交换。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均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内皮源性血管收缩功能增强,活性氧和活性氮的过量生成、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等,内皮功能变化是冠心病预后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及时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主题词] 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法;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技术大量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都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在冠状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调节异常,内皮功能的变化是冠心病预后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及时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现已成功地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法、血管内超声法、OCT和体积描记法等对血管内皮舒缩功能进行测定,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这些方法均有创伤及价格昂贵,临床中不易开展,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技术做为一种无创性及价格低廉的检查,在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大有用武之地。
本文对血管内皮功能其检测方法进行讨论。
1.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1.1 冠状动脉造影法即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法, 测定在冠状动脉内输注内皮依赖性剌激物(如乙酰胆碱)前后冠状动脉内径和血流量的变化。
1986 年 Ludmer 等[1] 首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发现, 在冠状动脉内输注乙酰胆碱可引起正常的冠状动脉呈剂量依赖性舒张, 而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则出现反常的收缩;但冠状动脉内输注硝酸甘油时, 正常的和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冠状动脉均呈舒张反应。
乙酰胆碱引起的动脉舒张是内皮依赖性的;而外源性的 NO 前体物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可直接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舒张, 因此是非内皮依赖性的。
内皮细胞在血管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内皮细胞在血管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内皮细胞是血管内壁的一层细胞,也是血管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之一。
它们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血管壁的一部分来维持血管形态和结构,而且可以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功能。
本文将会探讨内皮细胞在血管功能调节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
1. 内皮细胞在血管收缩调节中的作用血管收缩与扩张是血管功能中最基本的两种状态,内皮细胞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这一过程。
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一种称为内皮源性捆绑因子(endothelin)的生物活性物质来引起血管收缩。
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皮素,它可以促进平滑肌收缩。
这种机制可以被用于治疗高血压等血管紧张状态。
但是,内皮细胞同样可以释放导致血管扩张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和前列腺素I2(prostacyclin)。
这些物质会增强一种称为鸟嘌呤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的酶活性,并增加血管内平滑肌细胞的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水平。
这种机制可以被用于治疗动脉硬化等血管扩张状态。
2. 内皮细胞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调节中的作用除了调节血管收缩和扩张外,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上的一系列受体来影响血小板活性和血液凝固。
例如,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受体介导的机制来释放一些物质来抗血小板聚集,这些物质包括前列腺素I2和一氧化氮。
此外,内皮细胞上的受体也能够与凝血因子进行直接作用,并按照需求释放出一些负调控物质。
这些功能与血管平稳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
3. 内皮细胞在血管新生和炎症过程中的作用除了在血管收缩和扩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外,内皮细胞同样能够参与到血管新生和炎症过程中。
特别是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内皮细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它们可以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和迁移。
此外,一些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也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在血管新生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州医科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点不是肝脏造血期特点A:90%血细胞为有核红细胞B:4个月后胎肝才有粒细胞生成C:以生成红细胞为主D:肝亦生成淋巴细胞E:胚胎肝造血最旺盛的是第4个月答案:D2.染色体核型46,XY,del6q表示()A:6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B:多一条6号染色体长臂C:6号染色体长臂易位D:6号染色体短臂倒位E:6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答案:A3.下列哪项不是B细胞的免疫标记()A:CD19B:CD20C:CD13D:HLA-DRE:CD10答案:C4.关于血细胞生理,下列哪项说法错误A:中性粒细胞在周围血中停留2~3d进入组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反映循环血流中白细胞总量B:红细胞平均寿命是120d,红细胞破坏释放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主要来源C:血小板平均寿命为8~11d,参与止血过程D:T细胞寿命为数月到数年,经抗原致敏后参与细胞免疫E:B细胞寿命为3~4d,经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答案:A5.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B:核仁由无到有C:细胞体积由小变大D:核浆比例由大到小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答案:D6.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A:IL2B:IL6C:thCSFD:IL4E:IL3答案:B7.人体内具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A:巨核系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粒系祖细胞D:红系祖细胞E:T淋巴系祖细胞答案:B8.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A:胸腺B:脾脏C:肝脏D:卵黄囊E:骨髓答案:D9.关于造血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形态上类似小淋巴细胞,难以辨认B:属于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D:具有多向分化能力E:可以检测到细胞系列特异性标志(Lin+)答案:ACD10.造血干细胞的特征是()A:多向分化B:自我更新C:定向分化D:形态难以辨认E:对称分裂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形态上无法区别时,最好用么方法加以区别()A:糖原染色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C:过氧化物酶染色D:铁粒染色E:非特异性脂酶染色答案:C2.为了区别小原粒性白血病与急淋,下列首选试验是()A:AS-D-NAE染色B:ALP染色C:RNA染色D:PAS染色E:POX染色答案:E3.下列疾病不能进行骨髓检查的是:()A:结核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重症血友病D:粒细胞减少症E:多发性骨髓瘤答案:C4.正常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结果错误的是A:衰老粒细胞反应减弱B:粒细胞随细胞成熟反应渐强C: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D:成熟单核细胞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E:嗜酸粒细胞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答案:E5.通常下列哪种疾病出现粒红比例高于2∶1A:急性化脓性感染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贫血D:脾功能亢进E:放射病早期答案:A6.以下哪点骨髓取材不满意A:分叶核粒细胞多于杆状B:肉眼观察可见骨髓小粒与脂滴C:显微镜检查:特有细胞D:抽取量0.2-0.3mlE:患者有酸痛感答案:A7.胚胎期造各类血细胞形成先后顺序是A: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D: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E:红细胞,巨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答案:B8.人胚发育的第6周开始到7个月,是属于哪个造血期A:脾脏造血B:骨髓造血C:胚胎期造血D:肝脏造血E:淋巴造血答案:D9.胞体直径12-25μm,圆形,见瘤状突起。
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指标
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指标内皮细胞是血管壁上的一种特殊细胞,它们在血管内膜上形成一层连续的薄膜,起到保护血管壁和调节血管功能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内皮细胞受损可能会发生,这对血管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指标。
一、血管壁通透性的改变内皮细胞受损会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成分渗透到血管外间质,引起水肿和炎症反应。
这一现象在一些炎症性疾病中尤为明显,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血管舒缩功能的异常内皮细胞受损会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的异常,使得血管对内外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血管舒缩功能的异常可能表现为血管的过度舒张或过度收缩,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例如,一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就与内皮细胞受损有关。
三、血小板聚集的增加内皮细胞受损会导致血管壁上的内皮细胞产生血小板聚集因子,促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形成血栓。
血栓的形成会堵塞血管,影响血液流动,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四、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内皮细胞受损会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炎症因子会引起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形成恶性循环。
五、氧化应激的增加内皮细胞受损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增加,即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质超过了细胞的清除能力,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酶的活性改变,从而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如血管壁的硬化程度、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等。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完成,如动脉超声和内皮功能评估等。
内皮细胞受损会引起血管壁通透性的改变、血管舒缩功能的异常、血小板聚集的增加、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和氧化应激的增加等一系列指标的改变。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和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内皮细胞的健康,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修复受损的内皮细胞,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
血管组织 组化 荧光指标
血管组织组化荧光指标
血管组织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血液的运输任务,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而血管组化荧光指标则是研究血管组织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重要工具。
在研究血管组织时,科学家们常常使用荧光染料来标记血管结构和分子指标,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
其中,常用的荧光指标包括细胞核染色剂、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标记物等。
细胞核染色剂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指标,它能够用于血管组织中细胞核的标记。
通过使用这种染色剂,科学家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管壁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等特征。
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是另一种常见的荧光指标,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内层细胞,它们具有调节血管通透性和血管收缩的重要功能。
通过标记内皮细胞的荧光指标,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标记物是血管组织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血管平滑肌细胞位于血管壁的中层,它们具有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通过使用血管平滑肌细胞标记物,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进而深入了解血管壁的
结构和功能。
血管组织组化荧光指标在研究血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标记细胞核、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指标,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血管组织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内膜光滑。
血管内皮细胞,既不与血浆成分反应发生凝血,也不与血小板等细胞反应,从而防止细胞(尤其是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内皮细胞之间的黏合质紧密相连,与内皮细胞一起发挥着阻止血液成分渗出血管外的屏障作用;内皮细胞下层的结缔组织(如胶原、弹力纤维等)结构完整,能维持血管壁一立的张力。
以上各种因素保证血液在血管内既畅通无阻又不致渗出于血管外。
完整的血管壁对防止岀血或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壁的结构发生缺陷或受到损伤时便会引起岀血或血栓的形成。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通过前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予毛细血管以负荷,观察前臂皮肤一泄范国内新岀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
5cm直径圆内新岀血点的数目男性少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匚阳性见于: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龈、单纯性紫搬及其他血管性紫械。
②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③血管性血友病(vWD)o2.出血时间测定出血时间(BT)是指皮肤受特左条件的外伤后,岀血自行停止所需要的时间。
该过程反映了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的黏附、活化、释放和聚集等。
当与这些反应相关的血管和血浆凝血因子,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有缺陷时,岀血时间也可出现异常。
3.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阿司匹林耐量试验(ATT)试验前5〜7天内禁服含有阿司匹林的制剂,测左BT后立即口服阿司匹林0.6g(6岁以下服0・3g),服药后2h、4h各测定BT。
服药后2h、4hBT都比服药前延长2min以上者即为阳性。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使血小板内过氧化物(PGG2、PGH2)及血栓烷A2不能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扩张,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有人认为,阿司匹林与乙酰胆碱均有乙酰基,阿司匹林与胆碱酯閒起作用,阻断了乙酰胆碱的水解,乙酰胆碱能使血管扩张,故BT延长。
临床意义同BT,但较敏感,对轻型或亚临床型. BT可正常而本试验却呈阳性。
临床上主要用以诊断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测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Ag)是当血管壁受损,内皮下组织無露时,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受损处,血管内皮细胞受刺激释放的一种促凝活性物质。
它有三点作用:①促进血小板黏附。
②保护第因子活性,促进第vn因子的合成和分泌。
③与纤维连接蛋白、Gpnb/nia结合后诱导血小板的聚集。
测定VWF可诊断血管性出血性疾病。
vWF: Ag浓度减低是诊断vWD的重要指标。
vWF: Ag浓度增高见于周用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小球疾病、尿毒症、肺部疾病、肝脏疾病、妊娠髙血圧综合征、大手术后和剧烈运动等。
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瑞斯托靈素辅助因子测>i£(vWF: Rco)在瑞斯托檻素(Ristocetin)存在的条件下,x/WF通过与血小板糖蛋白Ib(GPIb)相互作用可使正常血小板发生聚集。
洗涤并固定的正常血小板加入瑞斯托芻素和待测样品中,可从血小板聚集的程度来计算样本中vwF: Rco的活性,以此反映vWF的活性。
大部分vWD患者本试验结果降低,表明vwF功能减低;若vWF: Rco与vWF: Ag同时测定, 对x/WD的诊断更有价值。
6.一氧化氮(NO)检验一氧化氮分子小,常温下为气体,微溶于水,具有脂溶性,可快速透过生物膜扩散,生物半衰期只有3〜5s,其生成依赖于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并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而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NO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特别是神经组织中。
它是一种新型生物信息传递体,也是一种反应极强、极不稳立的自由基,它兼有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作用,介导和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包括血小板黏附与抑制、基础血圧的维持、肺泡血液灌流和通气的匹配、长期突触抑制、阴茎海绵体舒张、肾和件髄的微循环、杀灭病原菌和攻击肿瘤细胞等细胞毒性效应及免疫调节等。
(1)任心血管系统中,NO在维持血管张力的恒定和调肖血压的稳左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生理状态下,当血管受到血流冲击、灌注压突然升髙时,NO作为平衡使者维持其器官血流量相对稳昭使血管具有自身凋节作用。
能够降低全身平均动脉压,控制全身各种血管床的静息张力,增加局部血流,是血压的主要调节因子。
NO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提髙细胞中鸟昔酸环化酚(GC)的活性,促进磷酸鸟昔环化产生环磷酸鸟昔(cGMP),使细胞内cGMP水平增高,继而激活依赖cGMP的蛋白激酚,加强对心肌肌钙蛋白I的磷酸化作用,肌钙蛋白C对Ca2+的亲合陛下降,肌细胞膜上K+ 通道活性也下降,从而导致血管舒张,血压正常•老年[(71.4±6.5)岁]冠心病患者,其NO为(44.36±17.51)pmol / L。
NO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微循环血流调右因子,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舒張因子(EDRF)和内皮收缩因子(EDHF),直接调右血流动态。
这两者的本质就是一氧化氮。
NO在凝血酶的刺激下得以释放,反过来又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NO任对微静脉内皮细胞发生的粒细胞黏附反应亦有抑制作用。
(2)任免疫系统中NO可以产生于人体内多种细胞。
如当体内内毒素或T细胞激活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时,能产生大量的诱导型NOS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从而合成大疑的NO 和H2O2,这在杀伤入侵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肿瘤细胞、有机异物及在炎症损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的NO可以通过抑制靶细胞线粒体中三竣酸循环、电子传递和细胞DNA合成等途径,发挥杀伤靶细胞的效应。
(3)在神经系统中有关L-Arg^NO途径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方而的研究认为,NO通过扩散,作用于相邻的周国神经元,如突触前神经末梢和星状胶质细胞,再激活GC,从而提髙eGMP 水平而产生生理效应。
如NO可诱导与学习、记忆有关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并在其LTP 中起传递信使作用。
连续刺激小脑的上行纤维和平行纤维可引起平行纤维细胞的神经传导产生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D),被认为是小脑运动•学习体系中的一种机制,NO参与了该机制。
在外周神经系统也存在L-Arg^N0途径。
NO 被认为是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的递质或介质,参与痛觉传人与感觉传递过程。
NO 在胃肠神经介导胃肠平滑肌松弛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胃肠间神经丛中,NOS和血管活性肠肽共存并能引起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nonadrenergic-noneholinerrgiet NANC)的舒張,但血管活性肠肽的抗体只能部分消除NANC的舒張,其余的舒张反应则能被N冲基稱氨酸消除。
NO作为NANC神经元递质,在泌尿生殖系统中成为排尿节制等生理功能的调节物质,这为药物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已证明,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着以NO为递质的神经系统,它与肾上腺素能、胆碱能神经和肽类神经一样重要。
若其功能异常会引起一系列疾病。
(4)N0在常温下为气体,具有脂溶性,是使它在人体内成为信使分子的可能因素之一。
它不需要任何中介机制就可快速扩散,通过生物膜将一个细胞产生的信息传递到它周用的细胞中, 主要影响因素是它的生物半衰期。
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特点在于它是自由基,极易参与传递电子反应,加入机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分子的配位性又使它与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具有很髙的亲和力,以取代0和CO的位置。
据研究报道,血红蛋白・N0可以失去它附近的碱基而变成自由的原血红素-N0,这就使自由的碱基可以自由地参与催化反应,自由的蛋白质可以自由地改变构象,自由的血红素可以自由地从蛋白质中扩散出去。
这三种变化中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组合,将在鸟昔酸环化酶的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N0与癌症:癌细胞中的NO会刺激肿瘤快速扩张、转移,NO数量越多,代表肿瘤的恶性程度越大,但白细胞中的NO却会促进巨噬细胞快速到达应发挥作用的部位,并与超氧自由基作用,产生羟自由基,进而破坏癌细胞,达到抗癌效果匚英意义:只要测量岀癌症患者血液及肿瘤中的NO含量,就可评估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以及治疗的预后是否乐观,作为诊断及治疗肿瘤的指标。
NO还有许多潜在功能,如它可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协同,使抗癌作用倍增,亦可参与一些化学治疗药物的抗癌机制,并可改善放射治疗的效果。
因此,国外研究人员戏称"No news is goodnews"(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中的“NOS其实就是一氧化氮,表明一氧化氮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确实是个好消息。
⑹其他:NO与糖尿病、肝病、肾病、休克、缺氧、感染、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系统疾病等有关。
7.一氧化氮合酶(iNOS)检测(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不表达,主要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受到细胞因子(如IFN-Y> TNF-a. IL-2. ILJ等)或细菌脂多糖(LPS)作用时被激活而产生,先表达iNOS的mRNA,再生成iNOS,从而诱导产生持续时间长且大量的NO。
髙水平的NO对细胞主要发挥细胞毒作用。
(2)临床应用吸入NO,被誉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重要进展,但内源性的NO 在ARDS 肺损伤发病机制中亦起重要作用。
Schutte等报道,LPS所致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mRNA表达水平降低,说明由于eNOS下调,导致血管张力增加,对白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减弱,加重了肺的损伤:同时iNOSmRNA表达增强,认为iNOS mRNA的转录过程是突然启动的.继而呈持续性的过程。
(3)其大量生成的NO可与氧自由基一起生成过氧化亚硝基阴离子(0N00)从而对肺组织有损伤作用。
⑷作为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NO、iNOS与内皮素-l(ET-2)常作为临床研究的手段。
参考文献[1]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2]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