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考点梳理
复习要点(一):文言词语的积累及语境义的理解
1、重要词语的理解:(解释每节中的蓝色字)
第一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第二节:
林尽水源,便得一ft,ft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三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四节: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第五节: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重要的语言现象
(1)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交通无论妻子绝境不足
(3)一字多义:
[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①(wéi) 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 (wè 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①(shě)舍弃,丢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4)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没有人来寻访桃花源。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复习要点(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渔人甚异之
2、复前行,欲穷其林。
3、林尽水源,便得一ft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后遂无问津者。
复习要点(三):把握各层的内容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
发现桃花源(1-2 节)→访问桃花源(3 节)→离开桃花源(4 节)—再寻桃花源(5 节)复习要点(四):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思考:
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
快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3、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4、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5、为什么桃花源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6、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7、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
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9、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复习要点(五):语言特点
第二段:本段骈散结合,琅琅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 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