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给人的启示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曾国藩,这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家训可谓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读他的家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他的名言,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启示。

一、勤奋与自律1.1 “无志者,常立志。

”这句话给人一种强烈的警醒。

没有目标,生活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乱撞一气。

我们得时刻保持清醒,明确自己的方向。

志向并不一定要宏大,但必须有。

就像打拼的青年,心中要有梦想,才能在风雨中不迷航。

1.2 还有一句“力行而不怠”。

这告诉我们,光有理想是不够的。

实现梦想还得靠行动。

很多人都想当成功者,然而真正能付诸实践的却少之又少。

坚持不懈的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虽说“滴水穿石”,但这水得不停地流。

二、修身与齐家2.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经典之语,真的是智慧的结晶。

个人的修养是基础,家庭的和谐是前提。

一个人若不先修身,那再大的抱负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曾国藩在这方面可谓身教,平日里处事严谨,待人宽厚,家中和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2.2 说到齐家,咱们得明白,家庭就是小社会。

一个家庭的氛围如何,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成长。

和睦的家庭,就像温暖的港湾,给人支持和力量。

想想自己的家,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也该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呢?2.3 当然,修身不仅仅是对自己行为的要求。

还得注重内心的修炼。

心态决定一切,积极向上的心态能让我们在困境中逆风飞翔。

曾国藩说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坚持与感悟。

面对挫折,心中不能有惧怕,反而要如猛虎般勇敢。

三、处世之道3.1 “待人接物,宜以和为贵。

”这句话简直是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气生财,和睦生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化解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想想身边,多少因小事而结怨的人,反而失去了更多的机会。

3.2 还有“宽容大度,胜人一筹”。

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力量。

真正的强者,不仅能忍受风雨,还能包容他人。

曾国藩家书感悟启示

曾国藩家书感悟启示

曾国藩家书感悟启示曾国藩曾说:“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正是由于曾国藩本人吃尽了生活上的苦,深知其中艰辛,才能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曾国藩家书》作为曾国藩的重要著作之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曾国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也使我受益匪浅。

家书通过这些话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在曾国藩晚年创立湘军时,收到两个儿子的家信。

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能放弃,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成功。

《曾国藩家书》的中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修身最重要,而后才[gPARAGRAPH3]到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然后达到修身的目的。

我将以此告诫自己:要善于做到善于积累,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感谢帮助你的人,就等于积累了无形的财富;感谢伤害你的人,就等于拿回了自己的武器;感谢欺骗你的人,那就是增长了你的智慧;感谢遗弃你的人,就是给了你自立的本钱;感谢绊倒你的人,就是促使你进步的机会。

所以要感谢一切能感谢的人。

《曾国藩家书》主要体现了一个“诚”字,他曾说:“足心实,则知地之厚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诚实乃做人之本,也是事业之本,更是立身之本。

看来古人的诚信意识很强,这就是“曾国藩精神”。

可是今天,一些人并没有把诚信当成基本品质。

君不见在如今的市场上,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一些人为了赚钱,昧着良心做事。

另外,还有一些人道德品质败坏,行贿受贿,更有甚者,直接把黑手伸向了孩子,近期,社会上出现了贩卖儿童的新闻。

我们现在的社会风气确实让人担忧。

这样的社会现状不但毒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毒化了我们的心灵。

如果社会风气好了,又怎么会有贩卖儿童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发生呢?所以我们必须纠正社会上这些不正常的现象。

他们之所以如此出名,我觉得与他们写的家书有很大关系。

家书给我的启示是:只有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虚伪、不做作,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是因为人活着是靠真性情,而不是靠一些虚伪的外表。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_为人处世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_为人处世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际会的杰出人物。

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竟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的给现代人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供大家阅读!曾国藩曾国藩成功之道:1、治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2、作战:扎硬寨,打死仗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3、组织: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4、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5、用人: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5篇《曾国藩》读后感1说起曾国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风,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

然而,其实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

“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

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

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曾国藩一生注重领导力思想的实践和总结,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智慧。

他的领导力思想不仅在军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政治、教育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入手,分析其对当代领导者的启示。

一、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1. 忠诚与担当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秉持忠诚与担当的态度。

他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始终以忠诚敬业的态度对待上级,以信守承诺的态度对待下属,以责任担当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曾国藩深知,只有忠诚于事业和责任,才能够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这种忠诚与担当的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团队,才能够赢得团队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领导效果。

2. 厚德载物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强调“厚德载物”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具备才能与智慧,更要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了厚德载物的品质,才能够在处理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种“厚德载物”的领导力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3. 以德服人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倡导以德服人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不应该仅仅凭借权力和地位来约束下属,更应该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来感化和感召下属。

只有以德服人,才能够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拥护,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领导效果。

这种以德服人的领导力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自身的榜样和行为来感化和感召下属,才能够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4. 因时而变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倡导“因时而变”的理念。

他深知,世事变幻,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领导者,不能僵化于原有的思维和做法,而是应该不断地根据时势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一、以身垂范,不用诲言之谆谆。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止风范,营造出围绕孩子的家
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不要以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命令他、训斥他的时候,才是教育”。

生活中的时时刻刻,你怎么处理事情、怎么对待别人、怎么对待工作、怎样吃穿用度、怎么说话甚至怎样笑,对他的影响都比命令他、训斥他有力得多。

曾国藩正是以身垂范,春风化雨,使子侄浸润其中,自然而成贤子弟。

那么,他是如何做好自己、影响子侄的呢?
二、虑事以细,孝在其中。

曾国藩于道光十九年离家至咸丰二年八月母丧归家,在这政务繁忙的13年共写了将近100封家信,每一封信都言辞恳切、恭敬谨慎。

其最令人敬佩的是每封信都会将京城家事细细讲述,如个人身体状况、生病与否、病情怎样;家中经济情况如何、开支是否有度、对同乡所施援手;孙儿辈读书是否用功、纪泽《郑风》《古诗十九首》已读毕等琐碎之事,哪怕是“曾孙最好写字,散学后在其母房间,多写至更初犹不肯睡,骂亦不止”等细节也不放过,皆一一道来,不嫌繁琐,为的是以此宽慰万里之外的双亲对自己及家人的牵挂和担忧。

曾国藩处世心得体会感悟(3篇)

曾国藩处世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修身养性,立德为本曾国藩认为,修身养性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他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者,人之心也。

”意思是说,人要顺应天地之道,修身养性,才能成为天地之心。

在修身养性方面,曾国藩提出了“三不”原则:不怨天、不尤人、不悔过。

他认为,一个人要具备高尚的品德,首先要做到不怨天,即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积极应对,而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尤人,即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悔过,即对自己的过错要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而不是怨天尤人。

同时,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勤奋好学,博学笃行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勤奋好学,博学笃行。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认为,读书是提高自己修养的重要途径,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感悟: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勤奋好学,博学笃行。

同时,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曾国藩在官场生涯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戒骄戒躁,虚怀若谷。

他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与人交往中,曾国藩主张以诚待人,谦虚谨慎,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戒骄戒躁。

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谦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四、自律自强,奋发有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自律自强,奋发有为。

他提倡“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在官场生涯中,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勤政爱民,廉洁自律。

他坚信,只有自律自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律自强,奋发有为。

(15篇)读曾国藩有感

(15篇)读曾国藩有感

(15篇)读曾国藩有感读曾国藩有感之一:坚持奋斗精神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奋斗和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曾国藩不仅是一位精通经世致用的智者,更是一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实干家。

他的奋斗精神启示了我,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永远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

他在求学时勤奋好学,为了弥补自己的短处,他每天起早贪黑地读书,不畏劳苦。

在进入官场后,他也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为国家服务。

他的奋斗和拼搏精神成为了我生活中的榜样,激励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读曾国藩有感之二:追求儒学之道曾国藩是明末清初儒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通过勤学苦读,精通儒学经典,掌握了解释世界和指导社会治理的核心思想,成为一位儒者典范。

曾国藩深知儒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运用于官场实践,为国家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将儒学的精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真正成为一位有道德,有学识,有智慧的政治家。

曾国藩的追求儒学之道让我深受启发。

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强调的仁爱、正直等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践行儒学精神,我相信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感的人。

读曾国藩的故事,让我真正领悟到儒学的价值,也激励我努力追求儒学之道。

读曾国藩有感之三:积极面对困难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波折和困难。

然而,面对困境,曾国藩从不气馁,反而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曾国藩的乐观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不轻易放弃,总能找到方法克服困难。

在面对失败时,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

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他在官场崎岖时能坚守原则,不受外界干扰。

读曾国藩有感之四:勤奋与担当曾国藩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人,他不惧劳苦,勇于担当。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领导力思想对今天的领导者仍具有
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曾国藩注重教育和培养团队。

他认为,只有建立一支有能力、有道德的团队,
才能有大的成就。

因此,他十分注重教育和培养年轻的干部,指导他们自学成才。

在团队中,他也注重实践经验的分享和团队协作。

这一点可以启示现代领导者注重团队建设,培
养年轻干部的自学、实践和协作能力。

其次,曾国藩注重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他认为,任何做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且要反复思考和修正。

他会给自己和手下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指导他们不断
地审视和调整。

这一点可以启示现代领导者要注重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并随时反思和
调整策略。

另外,曾国藩注重细节和质量。

他认为,细节决定成败,而且要追求卓越的品质。

因此,他会从细节入手,注重细节的完美和做事的质量。

这一点可以启示现代领导者注重细
节和品质,以追求卓越的成果。

最后,曾国藩注重真诚和诚信。

他认为,真诚和诚信是成功的基础,而且只有真诚和
诚信才能建立起长久的信任和团队合作。

他在军中与士兵和下属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和信任,因此在战争中能够获得胜利。

这一点可以启示现代领导者注重真诚和诚信,在建立团队和
合作关系时要本着真诚和诚信的态度。

曾国藩的12字训言给我的感悟

曾国藩的12字训言给我的感悟

曾国藩的12字训言给我的感悟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而闻名。

他在日常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总结出了一套简明扼要的12字训言,这些训言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我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些训言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感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的12字训言的核心思想。

这句话包含了个人修身、家庭和睦、国家治理以及世界和平的含义。

对于个人而言,修身意味着要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改进,才能成为一个有品德、有能力的人。

齐家指的是家庭和睦和谐,家庭是一个人的港湾,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够给人以安全感和温暖,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家人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治国是指对国家的管理和治理,曾国藩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回报。

平天下是曾国藩训言的最终目标。

只有当所有人都能够在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国藩的12字训言鞭策着我,让我明白了个人修身、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我会积极参与家庭事务,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家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也会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领袖人物之一。

他在领导和管理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领导力方面,其思想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一、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曾国藩主张“用民为本、以德为先”,他认为只有得到民心,才能真正地领导和治理好一个地方。

他十分重视以身作则,善待百姓,倡导清查贪污,任人唯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赢得了人心,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力量。

他还主张用人唯贤,他不问一个人是否有功名,只要这个人能够胜任工作,就会委以重任,并且善于引导团队的成员协调合作,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他的军事理论也颇有见地,提出了“八思想”和“三绪士”等一系列军事思想,这些不仅对于军队管理有指导作用,也对于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曾国藩领导力思想的启示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不但在当时对政治、军事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用民为本,以德为先。

曾国藩认为,一个领导者要获取人心,就需要善待百姓,以德服人。

这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要有实际的行动,例如打击贪污腐败等,展现自己的廉洁形象。

今天的领导者同样需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真诚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形成强大的领导力。

以身作则,重构品德。

曾国藩在领导中强调了以身作则,他先要求自己做到仁爱和廉洁,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做到。

这为企业领导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企业领导者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才能够要求员工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用人唯贤,善于培养团队。

曾国藩善于用人,他重视用人的才能和资质,而非凭借后台关系。

他能够将那些有才能的人才善加任用,并且能够善加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一个团队,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组织。

这对于企业领导者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现代企业领导者同样需要善于发现和重视人才,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从而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相信我们都听说过曾国藩这个人,因为他在政治、治学、处事方面都堪称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敬仰,而他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够让我们学习的便是《曾国藩家书》,收录了他435封书信,从书信中,我们看到了他学识和道德修养,让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曾国藩家书大致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秉承着“拙诚”和“坚韧”两个词,俗话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们为人要做到诚信踏实,而不是投机取巧,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挑战自我,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用“勤俭谦”三字来教导子女,这三个字看起来简短,但要落实和真正做好却非常困难。

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不论你的天赋如何,都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简朴是一种美德,很多人辛苦创业之后,子女们却不懂得其中的艰辛,往往成为了败家子;谦虚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修养的品德,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这样也会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认为“在人不在器”,治军的根本在于人,行军打仗需要的是严格的纪律性,作战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这些都以人为本,让士兵在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不会在战斗的过程中轻易被击垮,从而成为一支铁军。

在战略战术上,曾国藩用的是“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八个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国藩认为打仗不是儿戏,首先要求文档,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求变化,从战术上获得更好的方略,这样可以用更小的伤亡获取更大的胜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曾国藩成功的思想,而我们从他的这些思想中解读出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以后我们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奋刻苦,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在生活和为人处世方面,要做到诚信待人,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让别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获得人脉。

读了曾国藩家书,我受益良多,以后会更加努力!《曾国藩家书》读后感2晚清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臣,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把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扑灭了,达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再加上他在德行、文品方面的成就,被誉为“古今完人”。

曾国藩经典故事

曾国藩经典故事

曾国藩经典故事摘要:一、曾国藩简介二、曾国藩的经典故事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坚守诚信,为民谋福3.重视教育,培育人才4.善于纳谏,勇于自省5.抗击外敌,保家卫国三、曾国藩思想的影响和启示正文:曾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家族,其代表人物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他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严谨的学风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了后世景仰的楷模。

曾国藩的经典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他曾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本人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在曾国藩的领导下,家族成员相互扶持,家族事业蒸蒸日上。

他秉持着“坚守诚信,为民谋福”的信念,竭尽全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在曾国藩任职期间,他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曾国藩高度重视教育,认为“人才是国家富强之基”。

在他的推动下,创立了湖南师范学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同时,他还强调家庭教育,提倡“子孝父慈,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为家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军事生涯中,曾国藩始终坚持“善于纳谏,勇于自省”。

他提倡实事求是,要求部下如实报告战况,以便他能作出正确决策。

这种勇于自省、不断进步的精神,使他在清朝末年的烽火岁月中屡立奇功。

面对外敌入侵,曾国藩坚定表示“抗击外敌,保家卫国”。

在他的领导下,清军成功击败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他曾说:“敌军一日不除,百姓一日不得安宁。

”这充分体现了他坚定的民族立场和为国家安危担忧的情怀。

曾国藩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事迹不仅激发了当时人们的爱国情怀,也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我们从曾国藩的故事中,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

学习曾国藩,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曾国藩的经典故事传递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的一生充满了诚信、为民、教育、自省和抗击外敌等闪光点。

曾国藩修身的启示和感悟

曾国藩修身的启示和感悟

曾国藩修身的启示和感悟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名将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特别是他对修身的重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曾国藩修身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曾国藩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一生都坚持不懈地学习和修身,不仅广泛涉猎各类书籍,还亲自撰写了《曾国藩全集》等著作,这些都是他修身养性的体现。

曾国藩的启示在于,无论在什么时代,学习都是重要的,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增加自己的见识,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此外,修养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修养好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修为和修养,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因此,我们需要从曾国藩身上学习,不断努力学习和修养,才能不断发展自己。

其次,曾国藩注重自律和自强的精神。

曾国藩在自己的一生中一直秉持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原则,他不向艰难低头,也不向困难屈服,始终保持自律和自强的精神。

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在政治上坚持原则,在家庭和教育上注重自律和自强。

曾国藩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拥有自律和自强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和毅力,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和坚持,才能走向成功。

最后,曾国藩注重品德和人格的修养。

曾国藩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他提倡忠诚、正直、勤奋和谦虚等美德,自己也身体力行。

曾国藩以身作则,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声望,也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曾国藩的启示在于,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决定了他的价值和成就。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只有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诱惑,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总之,曾国藩对学习、修养、自律、自强、品德和人格的重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和感悟。

我们应该从他的身上学习,努力修身自律,增强自己的修养和品格,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曾国藩治家的启示

曾国藩治家的启示

曾国藩治家的启示一、对曾国藩的评价梁启超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蒋介石说:“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他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使其成为19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正如一副对联对他的评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是一个传奇,曾氏家族同样是个传奇!古语云“富不过三代”,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繁盛到三代。

而曾国藩终生倡导寒素、勤勉、笃学的家风,其家族在二百年间英才辈出,共产生杰出人物24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至今没出现一个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二、“八字”治家之法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留下了八字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诚修祭祀、善待邻里,是治家之法。

这八个字,影响了曾国藩的一生!先说书、蔬、鱼、猪四字。

百姓家,首先要园中有蔬,塘中有鱼,栏中有猪,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

大人们辛勤劳动,持家有方,就会丰衣足食;小孩们好好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放心。

做到了书、蔬、鱼、猪四个字,百姓家就能小康居家。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就是如何治家。

勤俭持家,读书明理,首先要讲究两个字:“早”和“扫”。

早,就是事事要赶早,要勤于劳动,勤于读书。

扫,就是要天天打扫环境,扫除心灵灰尘。

家中儿女们只要发奋读书,勤于劳动,修身养性,成就事业不就指日可待吗?在治家中,还要强调“考”和“宝”两个字。

考,即诚修祭祀,告诫家人要诚心缅怀先人;宝,即善待邻里,告诫家人要友善对待身边的人。

诚心、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的根本所在,体现了一种淳朴的民风。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从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得到的启示:首先,曾国藩注重品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他强调诚实、守信、谦逊和勤奋等品质的培养。

他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们从小就明白做人的根本。

其次,曾国藩提倡勤奋学习。

他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他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不仅学习经典文学,也涉猎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他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再者,曾国藩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曾国藩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则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家长与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最后,曾国藩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他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他通过分配家务、参与家族事务等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环境和条件与曾国藩时代有所不同,但他的教育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借鉴他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品德、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责任感等,以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曾国藩》读后感1曾国藩,晚清时期的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是一名集政治、文学、军事等一身的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从《曾国藩家训》当中,就能看出曾国藩给后世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国人心中。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岳母刺字到西花厅的家规家训,无不体现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淳朴的家风家规。

知识改变命运,让出生农民世家,天资并不聪颖的曾国潘成为一代鸿儒。

少年时的曾国藩科举落榜,用借来的100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见对书的痴迷程度。

他在家书里是这样说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信仰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

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曾国藩一生不仅“无一日不读书”,他修身养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称道,写下了有名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

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写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几乎非常完美地做到了,这也是曾国藩最惊人的地方。

他自己总结为一个字——恒。

曾国藩有句名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种恒心和毅力,试问还有谁能相提并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是曾国潘的治家的宝典。

他要求曾家每个子弟都要身体力行,坚持不辍,他自己就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在繁忙的公务中抽出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陪孩子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学问,哪怕这种学问他自己并不在行,也要努力去学传授给他们。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曾家子弟代代皆有英才,曾国藩的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总能以高尚的人格与品行彰显家庭教育的成就和家族传承的辉煌。

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的启示(精选3篇)

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的启示(精选3篇)

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的启示(精选3篇)【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的启示第1篇】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主席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

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需要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润。

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

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的启示第2篇】在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刚和柔将人的性格分为了十二中,简单点说有的人刚的成分多点,柔的成分少点。

而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其实不仅仅是性格,来判定一个人,很多东西都是正的方面有一些,反面的东西有一些,绝的人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之中,掣肘之处,拂逆之端是常常要面对的。

曾国藩身处艰危之中,自然不免。

曾国藩是这样认为的,最好的选择是应当借助别人的拂逆,来磨砺自己的德性。

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在方法上要多化解,少拒绝,因为简单的拒绝会对一个系统起破坏作用,大凡办事过程中,常常会有曲折,交接矛盾之处,如果有一个地方不通,就会处处受到制约,简单的拒绝看似痛快,但是往往会激化矛盾,最好的办法是逆来顺受,逆来顺受不是屈从,而是一种化解,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怒不尤为用,立的意思是,发奋图强,站得住,达的意思是,办事圆融,行得通。

所以曾国藩说,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对待当今社会上提倡敢于质疑,勇于争论这种现象应当如何认识,如何评价。

曾国藩提倡戒多言,不纠缠,少争论。

古时有一位老父亲教育儿子说:“恶言不出口,忿言不返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诫。

”曾国藩教育儿子曾纪泽说:“古来凶德致败者,约有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不肖,曰傲,曰沿讼,即多言也。

”曾国藩认为,如果想使用言语超过压制别人,即使胜了,别人也不会服气,为人处世上,还是应当言语谦逊一些为好。

争吵往往没有是非可言,结果常常会意气用事,争论的本质就是纠缠,往往会成为内耗。

技术性争论是必要的,利益之争就没有必要了。

一个人牢骚太多,结局必然抑塞,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

抑郁不平之气,往往伤人害己。

曾国藩劝戒他弟弟说,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性之短长。

不争论,莫纠缠,脚踏实地干实事。

曾国藩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处世的经验智慧是先晓事,后办事。

晓事是指,把事情整理清楚明白,临事以明字为第一要务,明有高明,有精明。

“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见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且巧者不如尺度之确,此精明之说也”。

凡事高明的人,临事之时,应当降心抑志,趋于平实就不容易了,如果再能事事求精,做到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就能把事情了解实,就做到晓事了。

应事接物时,应当从人情物理中之极粗极浅处着眼,不要从深处细处看。

做人做事都要有原则。

如强调读书是寒士的本色,切不可有官家风味,但在处世的方法上要灵活,要张弛有度。

精神要常令有余于事,不要让事情控制住自己而被动。

曾国藩一生爱才如命,有幕府百人,其幕府被称为神州第一幕府。

他打造自己的团队的方法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为名利,尤其为势所驱,是人之常情,对物质追求也是人之常情。

曾国藩自己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自居,30岁即立志不靠做官发财,自律很严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要求所有人都象自己,就不行了,要成人之私。

在对待自己的团队上,曾国藩忍辱负重,解决自己的问题,千万忍耐,忍耐万千,让利于人,解决别人的问题。

荣利之时,退让为宜。

忍是小境界,让是大智慧。

让分退让,进让,满足手下之私就是进让。

在推荐人才上不计个人恩怨,天下督抚半出曾门。

共赢才是大智慧。

扬善于公廷,规过于私室。

信任尊重对心智的成熟作用很大,规过有利于社会进步,扬善有益于个人进步,规过要讲究方法,扬善是一种修行。

为人应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事业就会多大,把分散的力量汇聚起来,就可创造历史奇迹。

曾国藩当盛衰之时,认为应当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富贵人家,应当牢记这两句话。

历史上郭子仪85岁善终创造了政治上的奇迹,真正作到了上不疑,朝中不受猜忌嫉妒。

曾国藩也是这样。

曾国藩的做法是盛时让功于人,有难自己当,有功别人享。

劝自己兄弟辞官,制造曾左不和,让慈禧放心,写家书明志,认真工作,埋头干实事。

毁誉祸福之上有大智慧。

挺经是曾国藩的压案之作。

挺经中心在刚。

曾国藩一生已懦弱无刚为大耻。

刚不是性格上的刚强刚烈,是临事之刚,不是刚愎自用,而是自胜之刚,克服恃才傲。

是克难,克惰之刚。

是胜人处求强。

强字须从明处做起,然后不可屈挠,如果前强而后弱,就是瞎胡闹。

曾国藩认为,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在用兵上,曾国藩以深沉要求自己和别人,深沉的意思是要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说,最贵自立,不贵求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广延纳。

曾国藩遇事不被人言,势态所左右,能立定脚跟。

对一个大原则,大趋势的把握上舍枝叶,固根本。

曾国藩知行合一,缘于他对人生信仰的追求和对人生追求的坚持。

修身养性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曾国藩做到了五到,五勤。

即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

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

一生敢于正识自己的不足,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由观察到意识,思考,思想。

致精诚,
积苦思。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动手习惯的培养,结果就会是创造,创先,创优。

对待同僚,则相互规劝,对待下属,则再三训导,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曾国藩祖父,母亲的倔强性格对曾国藩影响很深。

曾国藩说,立志必须有倔强之气。

性格决定命运,倔强的性格使初入官场的曾国藩,为京师权贵责骂,被外放江西。

倔强这种坚持正义的品格,毅力使他在大难磨砺之时挺了过去,永远和自己比,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这种倔强,不是争强好胜匹夫之勇,不是个性倔强不服输,而是对自我塑造的倔强。

痛苦中的自责是一种修炼,愉快的自我修炼则更高,最终是会赢了神灵的。

曾国藩是行动力,实践力很强的人,特点是,先静之,再思之,5,6分把握即做主。

说做事时,但将全部精力,付诸一事,未有不成,凡全部精力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

下了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行动力向执行力升华。

美国文化是极为推崇执行力的,认为执行力就是在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这样的结果就会是长期目标的完美达成。

曾国藩认为,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一生团练与洋务两件事的成功得益于此。

说:‘某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

完美的执行力不外经分,纶合,祥思,约守而已。

是对任务,责任的忠实,是对事物分析和策划的能力,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措施和细节上的操控能力。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是自己行动的原则和底线。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的用的着的,不过一两句,这就是所谓的守约。

精神力量和信仰的力量是支撑曾国藩一生的支柱,从而也挽救了东方儒教文化。

在英雄与圣贤之间选择了圣贤,选择了圣贤就克己修身,起名涤生。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在有能力问鼎天下之时,功成身退。

这正是文化的力量。

毛主席曾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