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Word版

合集下载

brunnstrom分级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著名的 6 阶段理论。

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

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

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

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1)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健肢伸展患肢伸展(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健肢屈曲患肢伸展健肢伸展患肢屈曲2.同侧性联合反应患侧上肢屈曲患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展患侧上肢伸展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

(完整版)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

(完整版)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

对于轻度或中度痉挛偏瘫侧肢体不能活动的患者,联合反应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患侧肢体出现了运动实际上,按生理学的观点而言,这仅是一种单纯的肌张力的变化,而不是运动对于伴有重度痉挛的患者,仅用触诊的方法就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联合反应只是引起肌群的同时收缩,并没有使肢体出现位置的变化。

联合反应常在患者打哈欠咳嗽打喷嚏或努力完成一个动作维持平衡以及在将要跌倒的恐惧时出现它对偏瘫患者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它引起与运动无关的肌肉收缩,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姿势长时间被痉挛模式控制这种情况对患者完成重复性的运动如步行上肢和手的使用等极为不利。

联合反应不仅是健侧肢体的活动对患侧肢体产生影响,还可以是患侧上肢对患侧下肢产生影响以及患侧下肢对患侧上肢产生影响联合反应对偏瘫患者的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1.造成患者上下肢痉挛加重,肢体被强制在固定的肢位上难以完成功能上需要的动作如穿鞋时踝关节跖屈内翻下肢伸展,导致穿鞋垢动作不能完成患者如果努力去做就会使伸肌痉挛进一步强化;2.如果上肢经常处于屈曲位,会导致关节挛缩(特别是肘关节和手指),影响上肢功能的改善;3.影响上下肢的平衡反应,造成全身的平衡功能障碍;4.加重挛缩,影响运动功能的改善。

治疗联合反应应注意一下几点:1.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中,身体任何部位都不可过度用力;2.无论进行任何训练都必须根据患者全身状况予以设计,绝不可只顾训练下肢和步行以致加重上肢痉挛,丧失上肢和手的功能改善的时机,或是单纯练**上肢而不顾下肢出现联合反应与痉挛加重;3.治疗开始时,患者用力程度要维持在最低限度,然后逐渐增加,增加的程度应在运动质量控制能力的范围之内;4.治疗师辅助的作用在于让患者通过运用选择性运动,学**抑制痉挛的要领辅助量过大,失去训练的意义;辅助量过小,则诱发出联合反应因此,治疗师在辅助训练中,要注意控制辅助量。

共同运动是病理性的异常运动模式,是指偏瘫患者期望能够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运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偏瘫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从弛缓阶段进入痉挛阶段时,便可出现随意运动,但是此时的运动模式与正常的随意运动有质的区别其上肢分为两种类型,即上肢屈肌共同运动和上肢伸肌共同运动由于上肢的运动被以上两种病理性的刻板的运动模式束缚,严重地影响应用动作的出现,应该通过训练加以抑制。

Brunnstrom疗法训练

Brunnstrom疗法训练
2、诱发平衡反应 患者采取坐位,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治疗师用手向前、后、左、右推动患者,破坏患者静态平衡后使患者重新调整重心维持平衡。
3、躯干旋转 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双手放在患者肩膀上,嘱患者目视前方,将患者躯干向左转时,患者头部向右旋转,同样躯干向右旋转时,头部向左旋转。
4、头颈运动 治疗师一手放在患侧肩膀上,另一手放在患侧耳后,让患者头部用力向患侧肩膀靠拢,治疗师给予一定阻力,当这个阻力够大时,可诱发出耸肩动作。
在治疗的后期,可进行作业训练,通过精细动作训练使患者重新适应生活自理,逐步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
2、同侧屈曲反射 同侧屈曲反射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当刺激上肢近端的屈肌或伸肌时,同侧下肢会出现相同的屈曲或伸展运动。
3、交叉屈伸反射 当一侧肢体的伸肌受到刺激时,会引起该肢体和对侧肢体的伸展倾向,而当一侧肢体的屈肌受到刺激时,会引起该肢体和对侧肢体的屈曲倾向。
4、阳性支撑反射 当患者的足底受到刺激时,会引起踝关节跖区及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展。
Brunnstrom将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偏袒恢复分成了6个阶段:
第1阶段,即迟缓期,这个时期的患者肢体处于软瘫状态,没有肌肉的收缩;
第2阶段,联合反应期,患者的肢体出现运动,健侧肢体的抗阻运动、偶尔的咳嗽或是打哈欠都会引起肌肉的不自主收缩;
第3阶段,共同运动初期,患者在这一期肢体运动会有所进步,但是无法进行某一肌肉的单独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患者会达到痉挛达峰点;
第4阶段,共同运动期;
第5阶段,分离运动期,经过了共同运动期后,患者的肢体出现了肌肉的单独运动,可以做单关节的活动;
第6阶段,协调运动期。
第1~3阶段是从发病后肌肉弛缓阶段到出现痉挛的时期。第1阶段,软瘫期肌肉没有任何运动;第2阶段,肌力开始恢复,肌肉出现轻微的活动,并出现痉挛和联合反应,这一时期主张以诱发联合反应入手进行训练,如对健侧肢体施加阻力来引导患侧肢体关节的屈曲或伸展;第3阶段,痉挛程度增加,达到最高状态;第4阶段,共同运动增强,通过训练出现分离运动;第5阶段,分离运动加强,患者的随意运动增多;第6阶段,协调性运动出现,患者可以较随意的做分离运动。

第四章第二节Brunnstrom

第四章第二节Brunnstrom

• • • • •
(二)手 2.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 (1)拇指分离运动 (2)横向抓握 (3)随意性手指伸展
• (二)手 • 3.Ⅵ阶段训练方法 • 此阶段的训练主要是促进患者出现良好的 抓握,理想状态下的良好抓握应符合以下 条件: • (1)握拳的手指可随意的伸展 • (2)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指 • (3)即使被拿物品与手掌接触,手指也能 自如分开。
• • • • • •
(一)上肢 2.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 (1)Ⅳ阶段的训练 患手手背接触至后腰部 肩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旋后 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伸展,上肢前平 举 • 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 后
• • • • •
(一)上肢 2.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 (2)Ⅴ阶段的训练 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 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 旋后 • 肘关节伸展,前臂中立位,上肢上举过头


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
阶段 Ⅰ 评价标准 无随意运动(弛缓期)

Ⅲ Ⅳ
稍出现手指的联合屈曲(痉挛期)
能充分联合屈曲,钩状抓握,不能联合伸展 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全部手指稍能伸,总的伸展不能达到全关节活动范围 拇指能侧方捏握 出现分离运动 总的伸展可达到全范围,能抓住圆拄状物体、球形物体、 完 成第三指对指 指伸展位外展 手掌抓握
第Ⅱ阶段:联合反应期
• (1)腱反射亢进; • (2)肌张力增高; • (3)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出现
• 上肢: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分,不一 定引起过节运动; • 手:无主动手指屈曲; • 下肢: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并开始出现 共同运动或其成分。
第Ⅲ阶段:共同运动期
• 此后共同运动随意出现,显示有关节运动, 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定义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定义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定义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发生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联合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一定的能量输入,以克服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发生化学变化。

例如,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这就是一种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做相同的运动的现象。

这种运动通常是由于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使它们共同运动。

例如,两个人一起推一辆车,这就是一种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联合反应是制备各种化学物质的重要手段。

例如,合成药物、制备合成材料等都需要联合反应。

在生物领域,联合反应则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例如,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联合反应,如呼吸、消化、代谢等。

共同运动也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领域,共同运动是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和运动规律的重要手段。

例如,天体运动、分子运动等都需要研究共同运动。

在工程领域,共同运动则是设计机械、结构等的基础。

例如,设计车辆、机器人等都需要考虑共同运动。

总之,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
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习和应用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它们的定义、规律和应用,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Brunnstrom技术.

Brunnstrom技术.
式。
分离运动
偏瘫患者出现的脱离于共同运动的肢体相对独立的分离的运动模式。
2.临床表现
• (1)中枢神经损伤后患者的共同运动模式
屈曲模式 伸展模式
上肢
肩胛带:回缩
肩关节:后伸,外展,外 旋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后
肩胛带:前伸
肩关节:屈曲,内收, 内旋 肘关节:伸展
下肢
髋关节:屈曲,外展,外 旋 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背曲,外翻
能伸指
到高峰

异常运动开始减弱,可做 以下活动
: 1. 肩0°,肘屈曲90°时,前臂旋 前、旋后; 2.肘伸直时,肩前屈90° ; 3.手背可触及腰后部;
能侧方抓握及松开 拇指,手指可随意做 小范围伸展
1. 坐位时可屈膝90° 以上,使脚向后滑动
2. 坐位时膝关节伸展 3. 仰卧位髋伸展

出现分离运动: 1. 肘伸直,肩外展 90°; 2. 肘伸直,肩屈曲30°- 90° ,前臂旋前、旋后; 3. 肘伸直,前 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
Brunnstrom技术
锦洲中医院康复医学科
Brunnstrom技术简介
• Brunnstrom技术是由70年代的瑞典物理治疗 师SigneBrunnstrom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患者运动 功能恢复的各个不同阶段,提出了“恢复六阶段” 理论:
• 即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 动、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 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 此疗法利用各种运动模式诱发运动反应,再从异 常运动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达 到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
1.穿脱衣服 2.坐-起 3.旋开门锁 4.平衡保护反射等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概念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概念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概念
联合反应
又称相关反应,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肌肉收缩的行为,为不随意运动,由脊髓控制,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

上肢的联合反应为双侧对称性活动,下肢的联合反应内收外展为对称性活动,屈曲伸展为相反性活动。

偏瘫时,健肢用力收缩会引起患侧肌肉收缩,而此时患肢所产生的运动是不随意,没有功能意义。

联合反应的方式
(1)对称性联合反应:上肢健侧屈曲引起患肢屈曲,健肢伸展导致患肢伸展;下肢健肢内收内旋伴随患肢内收内旋,健肢外展外旋伴随患肢外展外旋。

有时表现为,下肢健肢屈曲引
起患肢伸展,健肢伸展导致患肢屈曲( 称为相反反应性屈曲与伸展)。

(2)同侧性联合反应上肢屈曲导致下肢屈曲,下肢伸展引起上肢伸展(个别侧是相反的)。

共同运动
又称协同运动,是脊髓控制的原始或低级运动,在偏瘫恢复的中期出现。

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抬手臂或将手臂或将手触摸口角时最常见到,下肢共同运动在站立行走时常见。

如偏瘫患者提上臂时会出现完全的屈肌共同运动模式
【简答题】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概念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区别
答案解析
概念见PPT 区别:联合反应一般为不随意运动,而共同运动为随意运动。

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

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

Ⅰ无任何运动Ⅱ患肢开始出现运动,伴随着痉挛、联合反应和协同运动Ⅲ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痉挛达高峰Ⅳ开始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出现部分分离动作Ⅴ出现难度较大的分离动作的组合Ⅵ运动协调和速度均接近正常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科室病房/床临床诊断序号体位项目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判定侧月日月日月日1 仰卧位联合反应(胸大肌)开始肢位:患肢的指尖放于近耳处(屈肌联带运动型)。

检查动作:使健肢从屈肘位伸展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知患侧胸大肌是否收缩不充分(无)充分(有)2随意收缩(胸大肌)开始肢位:同1。

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不充分(无)伸到对侧腰部”,触知胸大肌收缩充分(有)3 伸肌联带运动开始肢位:同1。

检查动作:用与2相同的动作,观察手指尖移动到的部位(伸肌联带运动)不可能不充分耳-乳头乳头-脐充分脐以下完全伸展4坐位屈肌联带运动开始肢位:将手放于健侧腰部(使肘尽量伸展,前臂旋前,伸肌联带运动型)。

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拿到耳边”,观察指尖到达的部位不可能不充分0-脐脐-乳头充分乳头以上与耳同高5部分分离运动将手转于背后,观察手是否达到背部脊柱正中线附近5cm以内,注意躯干不要有大的移动不可能不充分达到体侧过体侧但不充分充分距脊柱5cm以内6部分分离运动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注意屈肘不超过20°,肩关节的水平内收,外展保持在±10°以内)不可能不充分30-55°充分60-90°7坐位部分分离运动屈肘,前臂旋前(手掌向下)。

将肘紧靠体侧不要离开(靠不上者不合格),肘屈曲保持在90°±10°的范围内不充分肘不靠体侧靠体侧但前臂旋前前臂可保持中立位可旋前5-45°充分旋前5-45°旋前90°8 分离运动伸肘位,将上肢向侧方水平外展。

注意上肢水平屈曲不得超出20°,屈肘不超出20°不可能不充分5-25°30-55°充60-85°分90°9 分离运动上肢上举,肘弯曲不超过20°,尽量从前方上举,上肢向侧方外展不超过30°不充分0-85°90-125°充分130-155°160-175°180°1 0 分离运动肘伸展位,肩屈曲,前臂旋后(手掌向上),肘弯曲不超过20°,肩关节屈曲超过60°不充分不能向前方上提能上提但前臂旋前能保持中立位旋后5-45°充分旋后50-85°旋后90°1 1 速度检查指尖触肩做快速上举动作,测量反复10次所需时间。

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

对于轻度或中度痉挛偏瘫侧肢体不能活动的患者,联合反应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患侧肢体出现了运动实际上,按生理学的观点而言,这仅是一种单纯的肌张力的变化,而不是运动对于伴有重度痉挛的患者,仅用触诊的方法就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联合反应只是引起肌群的同时收缩,并没有使肢体出现位置的变化。

联合反应常在患者打哈欠咳嗽打喷嚏或努力完成一个动作维持平衡以及在将要跌倒的恐惧时出现它对偏瘫患者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它引起与运动无关的肌肉收缩,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姿势长时间被痉挛模式控制这种情况对患者完成重复性的运动如步行上肢和手的使用等极为不利。

联合反应不仅是健侧肢体的活动对患侧肢体产生影响,还可以是患侧上肢对患侧下肢产生影响1.2.2.3.4.没有但是此时应前臂:旋上肢伸展共同运动模式:肩胛骨:前伸下推肩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肘关节:伸前臂:旋前上肢共同运动对上肢影响举例:1.由于上肢屈肌共同运动的影响,肩关节屈曲时伴随着外展外旋,所以手摸头部有困难,造成上肢上举时不能完成梳头洗脸刷牙等一切需要配合内收内旋的动作;2.由于肩关节屈曲时伴随着肘关节的屈曲和前臂旋后,所以当上肢前伸时,肘关节不能伸展,不能完成各个方向的拿取物品的动作;3.上肢屈肌共同运动造成腕关节的掌屈和手指屈曲,所以拿取物品功能丧失;4.当上肢伸展时,因受到伸肌共同运动束缚,肘关节不能完成屈曲动作,所以患者穿裤子洗澡上厕所摸后背等,需要配合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的日常生活动作全部丧失。

因此,上肢屈肌共同运动和上肢伸肌共同运动是病理性的运动,是严重影响患者应用动作完成的异常模式,如不能有效地予以抑制,上肢应用动作的出现是不可能的下肢屈曲共同运动模式:髋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伸外翻下肢伸展共同运动模式:髋关节:后伸内收内旋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跖屈内翻在**或站立时屈髋屈膝踝跖屈下肢共同运动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举例如下:1由于下肢屈肌共同运动的影响,髋关节屈曲时伴随着外展外旋,所以当患者抬腿时,下肢必须向外偏歪,影响步态2由于下肢伸肌共同运动的影响,髋关节伸展时膝关节不能完成屈曲,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所以患者迈步感到困难,不得不将骨盆向健侧倾斜,将患侧下肢划一个圈,出现异常的步态3由于站立时髋关节伸展,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所以不能做到全足着地,影响身体的平衡和主要内收,?。

brunnstrom分级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着名的 6 阶段理论。

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

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

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

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1)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健肢伸展患肢伸展(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健肢屈曲患肢伸展健肢伸展患肢屈曲2.同侧性联合反应患侧上肢屈曲患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展患侧上肢伸展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定义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定义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定义
一、联合反应的定义
联合反应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两种或多种物质共同作用产生化
学反应的现象。

其中,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互相影响,且相互作用的
物质数量在反应物中的含量不相等。

联合反应不仅发生于化学领域,
也可以出现在生物、地质等领域。

联合反应的机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发生物质对之间相互作用;
2. 形成活性中间体;
3. 中间体热力学能量减少,经历多个过渡态;
4. 产生最终产物,并将过剩能量释放。

常见的联合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配位反应等。

二、共同运动的定义
共同运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进行的有速度、
有方向的运动。

在共同运动中,各物体之间有相互影响,其最终的运动状态受到彼此的制约。

共同运动可以出现在物理、化学、地质等领域中。

在物理学中,共同运动主要是指在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在化学中,共同运动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相互混合、分子之间的运动;在地质学中,共同运动主要是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共同运动的机制包括相互运动、相互分布、相互压缩、相互拉伸等。

共同运动常常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关键,例如在机械运动、工业加工等领域中,共同运动的控制是关键的。

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

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
可能
(充分)
7
坐位
部分分离运动
足跟着地使踝关节背屈,背屈5°以上为充分
不可能
(不充分)
可能
(充分)
8
仰卧位
分离运动
取髋、膝伸展位作踝关节背屈的动作
不可能

充分
可能,
但在跖屈范围内
充分
背屈5°以上
9
坐位
分离运动
观察踝关节有无背屈动作及其程度,髋关节屈曲60-90°,膝屈曲不超过20°
不可能

充分
可能,
不可能
可能
不充分
5-40°
45-85°
充分
90°-
5
仰卧位
部分分离运动
在膝关节伸展状态下髋屈曲,观察髋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不得超过20°
不可能
不充分
5-25°
30-45°
充分
50°-
序号
体位
项目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判定___侧
6
坐位
部分分离运动
开始肢位;坐位屈膝90°
检查动作:使脚在地板上滑动,同时屈膝100°以上,要使髋关节保持屈曲60-90°,足跟不得离开地面

充分
可能,
但在跖屈范围内
充分
背屈5°以上
10
坐位
分离运动
取屈膝位,观察髋关节内旋角度,髋关节屈曲60-90°,使大腿保持水平,屈膝90±10°
不可能

充分
内旋5-15°
充分
内旋20°-
11
坐位
速度测定
检查同10的动作,取屈膝位,髋关节从中间位内旋10次,记录所需时间(内旋要在20°以上,其他条件与检查10相同),先测健侧

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

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
充分(有)
2
仰卧位
随意收缩
令患侧下肢内收,触知内收肌群的收缩
不充分(无)
充分(有)
3
仰卧位
伸肌共同运动
开始肢位:屈膝90°
检查动作:令“伸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伸膝程度
不可能
可能
不充分
90-50°
45-25°
充分
20-5°

4
仰卧位
屈肌共同运动
开始肢位:髋伸展(0-20°)
观察动作:令“屈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其程度
可能
(充分)
7
坐位
部分分离运动
足跟着地使踝关节背屈,背屈5°以上为充分
不可能
(不充分)
可能
(充分)
8
仰卧位
分离运动
取髋、膝伸展位作踝关节背屈的动作
不可能

充分
可能,
但在跖屈范围内
充分
背屈5°以上
9
坐位
分离运动
观察踝关节有无背屈动作及其程度,髋关节屈曲60-90°,膝屈曲不超过20°
不可能

充分
可能,



健侧
患侧



健侧的2倍以上
健侧的1.5-2倍
充分
健侧的1.5倍
以下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仅出现共同运动模式
仅有极细微屈曲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共同运动

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
可有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在坐位和站位时,有髋、膝、踝的协同性曲

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

对于轻度或中度痉挛偏瘫侧肢体不能活动的患者,联合反应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患侧肢体出现了运动实际上,按生理学的观点而言,这仅是一种单纯的肌张力的变化,而不是运动对于伴有重度痉挛的患者,仅用触诊的方法就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联合反应只是引起肌群的同时收缩,并没有使肢体出现位置的变化。

联合反应常在患者打哈欠咳嗽打喷嚏或努力完成一个动作维持平衡以及在将要跌倒的恐惧时出现它对偏瘫患者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它引起与运动无关的肌肉收缩,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姿势长时间被痉挛模式控制这种情况对患者完成重复性的运动如步行上肢和手的使用等极为不利。

联合反应不仅是健侧肢体的活动对患侧肢体产生影响,还可以是患侧上肢对患侧下肢产生影响以及患侧下肢对患侧上肢产生影响联合反应对偏瘫患者的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1.造成患者上下肢痉挛加重,肢体被强制在固定的肢位上难以完成功能上需要的动作如穿鞋时踝关节跖屈内翻下肢伸展,导致穿鞋垢动作不能完成患者如果努力去做就会使伸肌痉挛进一步强化;2.如果上肢经常处于屈曲位,会导致关节挛缩(特别是肘关节和手指),影响上肢功能的改善;3.影响上下肢的平衡反应,造成全身的平衡功能障碍;4.加重挛缩,影响运动功能的改善。

治疗联合反应应注意一下几点:1.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中,身体任何部位都不可过度用力;2.无论进行任何训练都必须根据患者全身状况予以设计,绝不可只顾训练下肢和步行以致加重上肢痉挛,丧失上肢和手的功能改善的时机,或是单纯练**上肢而不顾下肢出现联合反应与痉挛加重;3.治疗开始时,患者用力程度要维持在最低限度,然后逐渐增加,增加的程度应在运动质量控制能力的范围之内;4.治疗师辅助的作用在于让患者通过运用选择性运动,学**抑制痉挛的要领辅助量过大,失去训练的意义;辅助量过小,则诱发出联合反应因此,治疗师在辅助训练中,要注意控制辅助量。

共同运动是病理性的异常运动模式,是指偏瘫患者期望能够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运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偏瘫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从弛缓阶段进入痉挛阶段时,便可出现随意运动,但是此时的运动模式与正常的随意运动有质的区别其上肢分为两种类型,即上肢屈肌共同运动和上肢伸肌共同运动由于上肢的运动被以上两种病理性的刻板的运动模式束缚,严重地影响应用动作的出现,应该通过训练加以抑制。

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联合反应篇(associatedreaction)

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联合反应篇(associatedreaction)

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联合反应篇
(associatedreaction)
联合反应是脑卒中后的一种非随意性的运动和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

当健侧肢体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相应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不随意的运动反应。

当然也可以如此理解,因随意性的用力或反射的刺激,当身体某一部分活动时出现与运动无关部分或身体更大范围的活动或是呈姿势被固定的异常变化。

联合反应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

往往通过痉挛增强这种运动模式。

联合反应破坏了随意控制,是一种从抑制中被解放的姿势反应;这种反应常在患者打哈欠、咳嗽、打喷嚏或是努力完成一个动作、维持平衡以及在将要跌倒的恐惧时出现。

联合反应是在肢体丧失运动功能时引起的,是不能通过意志控制而改变的。

其是伴随患侧肌群肌张力的出现而出现的,软瘫期不存在联合反应,其强弱与痉挛的程度有关,只要痉挛存在,它就不会消失。

联合反应对偏瘫患者的不良影响:
(1)造成患者上下肢痉挛加重,肢体被强制在固定的肢位而难以完成功能上需要的动作。

(2)若上肢经常处于屈曲位,会导致关节的挛缩(特别是肘关节和手指),影响上肢的功能改善。

(3)影响上下肢的平衡反应,造成平衡功能障碍等。

科室早习英语
(1)nasogastric tube胃管
(2)urethral catheter尿道管
(3)aerophose氧气吸入
(4)mask oxygen inhalation面罩给氧
(5)nasal catheter oxygen inhalation鼻导管给氧
(6)this patient requires intensive care该病人需要加强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轻度或中度痉挛偏瘫侧肢体不能活动的患者,联合反应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患侧肢体出现了运动实际上,按生理学的观点而言,这仅是一种单纯的肌张力的变化,而不是运动对于伴有重度痉挛的患者,仅用触诊的方法就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联合反应只是引起肌群的同时收缩,并没有使肢体出现位置的变化。

联合反应常在患者打哈欠咳嗽打喷嚏或努力完成一个动作维持平衡以及在将要跌倒的恐惧时出现它对偏瘫患者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它引起与运动无关的肌肉收缩,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姿势长时间被痉挛模式控制这种情况对患者完成重复性的运动如步行上肢和手的使用等极为不利。

联合反应不仅是健侧肢体的活动对患侧肢体产生影响,还可以是患侧上肢对患侧下肢产生影响以及患侧下肢对患侧上肢产生影响
联合反应对偏瘫患者的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
1.造成患者上下肢痉挛加重,肢体被强制在固定的肢位上难以完成功能上需要的动作如穿鞋时踝关节跖屈内翻下肢伸展,导致穿鞋垢动作不能完成患者如果努力去做就会使伸肌痉挛进一步强化;
2.如果上肢经常处于屈曲位,会导致关节挛缩(特别是肘关节和手指),影响上肢功能的改善;
3.影响上下肢的平衡反应,造成全身的平衡功能障碍;
4.加重挛缩,影响运动功能的改善。

治疗联合反应应注意一下几点:
1.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中,身体任何部位都不可过度用力;
2.无论进行任何训练都必须根据患者全身状况予以设计,绝不可只顾训练下肢和步行以致加重上肢痉挛,丧失上肢和手的功能改善的时机,或是单纯练**上肢而不顾下肢出现联合反应与痉挛加重;
3.治疗开始时,患者用力程度要维持在最低限度,然后逐渐增加,增加的程度应在运动质量控制能力的范围之内;
4.治疗师辅助的作用在于让患者通过运用选择性运动,学**抑制痉挛的要领辅助量过大,失去训练的意义;辅助量过小,则诱发出联合反应因此,治疗师在辅助训练中,要注意控制辅助量。

共同运动是病理性的异常运动模式,是指偏瘫患者期望能够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运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偏瘫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从弛缓阶段进入痉挛阶段时,便可出现随意运动,但是此时的运动模式与正常的随意运动有质的区别其上肢分为两种类型,即上肢屈肌共同运动和上肢伸肌共同运动由于上肢的运动被以上两种病理性的刻板的运动模式束缚,严重地影响应用动作的出现,应该通过训练加以抑制。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模式:肩胛带: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旋前)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模式:肩胛骨:前伸下推肩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肘关节:伸前臂:旋前
上肢共同运动对上肢影响举例:
1.由于上肢屈肌共同运动的影响,肩关节屈曲时伴随着外展外旋,所以手摸头部有困难,造成上肢上举时不能完成梳头洗脸刷牙等一切需要配合内收内旋的动作;
2.由于肩关节屈曲时伴随着肘关节的屈曲和前臂旋后,所以当上肢前伸时,肘关节不能伸展,不能完成各个方向的拿取物品的动作;
3.上肢屈肌共同运动造成腕关节的掌屈和手指屈曲,所以拿取物品功能丧失;
4.当上肢伸展时,因受到伸肌共同运动束缚,肘关节不能完成屈曲动作,所以患者穿裤子洗澡上厕所摸后背等,需要配合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的日常生活动作全部丧失。

因此,上肢屈肌共同运动和上肢伸肌共同运动是病理性的运动,是严重影响患者应用动作完成的异常模式,如不能有效地予以抑制,上肢应用动作的出现是不可能的
下肢屈曲共同运动模式:髋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伸外翻
下肢伸展共同运动模式:髋关节:后伸内收内旋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跖屈内翻
在**或站立时屈髋屈膝踝跖屈
下肢共同运动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举例如下:
1由于下肢屈肌共同运动的影响,髋关节屈曲时伴随着外展外旋,所以当患者抬腿时,下肢必须向外偏歪,影响步态
2由于下肢伸肌共同运动的影响,髋关节伸展时膝关节不能完成屈曲,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所以患者迈步感到困难,不得不将骨盆向健侧倾斜,将患侧下肢划一个圈,出现异常的步态
3由于站立时髋关节伸展,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所以不能做到全足着地,影响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协同运动多出现于偏瘫的恢复初期,最常见于肢体刚刚出现随意运动的时期。

表现为上肢或下肢各个关节出现协同运动,而难于产生独立关节的分离运动。

它们通常以一定的模式出现,主要分为屈肌协同运动和伸肌运动。

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模式,常出现于患者欲上举上肢或准备使用上肢时。

其上肢各关节的运动状态表现为:肩脚骨上举、后撤,肩关节外展、外旋(肌紧张过高时也可出现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肌紧张过高时也可出现旋前),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内收,尤以拇指最为显著。

下肢屈肌协同运动模式,可见于指示患者屈曲髋关节或膝关节的时候,下肢各个关节具体表现为:骨盆上抬、后撤,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内翻,足趾伸展(屈肌紧张过高时也可出现屈曲)。

上肢伸肌协同运动模式在患者伸肘时容易出现,上肢各个关节具体动作表现为:肩脾骨前方突出、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伸展,但有时由于屈肌痉挛导致难于伸展,手指屈曲、内收。

下肢伸肌协同运动模式的各关节运动表现为: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肠屈伴内翻,足趾屈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