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培养与现代德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的培养与现代德育

近两年来“创新”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对创新与教育的关系人们作了很多探讨但在众多关于创新与教育关系的著述中论及德育的很少。所以笔者认为要给德育以应有的关注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

一、培养创造性是现代德育应追求的目标

现代德育是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为中心的德育;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以促进主体德性发展为根本的德育。创造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形式。培养、发展主体的创造性是现代德育应追求的目标或者说现代德育应以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为目标。

认识这个问题可从创造性的本质说起。创造性是人在创造活动中的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是人特有的创造活动的特性。马克思曾说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就是类生活。这是创造生命的生活。生活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i]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就是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创造性活动与活动的创造性是密切联系着的。“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亦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己本身看作类的存在物)的自我确证”[ii]而人也就在这种创造和改造活动中获得创造性形成了类的特性或者说也创

造和改造了自己。人创造和改造外部世界与创造和改造自己是同一个过程。不过在概念上对“创造性活动”和“活动的创造性”还是应当作一些区分。创造性活动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活动的创造性则是活动的特性也是主体的特性是主体性的表现具有主观性。人的创造性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化创造性活动是创造性的外化。二者和德育都有着内在联系。

创造性活动是价值性范畴。创造性活动作为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社会性的体现是创造性的外化。创造离不开社会对其所作的品质评价或价值判断。目前心理学界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和其他发明家最终产生了对人类说是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活动”。[iii]所以创造性活动是“有价值的”的。创造即是“创造生命的生活”所以具有人生或文化价值。创造是“具有建设性而非破坏性或衰退性的蜕化”[iv]“一个江洋大盗或许他有他为盗的创造力。他从小盗而成为大盗亦是人生一种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对己对人终无长期的价值似可将之排出创造之外”。[v]可见我们今天所言创造是从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社会发展而言的。因此创造活动作为价值性活动理应是道德教育关心的课题培养创造性不能没有德育的参与。

创造性活动应当包括“道德的创造”或“道德文化的创造”。当下人们论及创造性活动多指“知识的创造”或“技术的创新”。然而21世纪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准则不断变化原有的某些道德观

念、道德规范有可能过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出一些新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例如在科学道德、信息道德、经济道德、网络道德、生态道德等领域特别需要具体的规范在这些领域特别需要道德的创造。现代德育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既有的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是要指导受教育者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活动的创造性是具有多重属性的品质。创造性既是优良的精神品质(心理品质)劳动品质、学习品质也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它表现在物质生产活动和各种精神活动领域。作为精神品质包含着创造意识、创造的热情、创造的意志等精神因素创造是“智情意三者前所未有的表现”[vi]它对于我们在各个领域做出优异的成绩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发明家的重大科学发现或创造发明都是他们充分发挥了开拓创新精神取得的成果。科学劳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创造性。创造性又是一种学习品质。创造性学习是对继承性或维持性学习的挑战是真正的“学习革命”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信息的能力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作为一种价值范畴也是一种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必须学会创造。这在下面我们分析创造性的心理结构时再予以说明。

活动的创造性是人的类特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正是这种类特性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说:“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对他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

意识的对象。他的生活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副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vii]这里的关键是“有意识”。“有意识的生活活动”使“人”成为人。亦如卡西尔所言:“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viii]

现代德育是以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为基础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中心进而促进社会的现代化的德育。现代德育必然要反映现代社会中人自身德性发展的要求、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把培养创造性纳入德育目标、内容要以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或培养道德主体的创造性为己任。德育的转型就是要从禁锢人的头脑、抑制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灌输性德育转向开放性的、激发人的自主创造潜能的发展性德育。

二、德育在培养主体创造性方面的任务

主体创造性发展的价值引导是德育的首要任务。创造性人才的健康成长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我们要有效地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又使人们的聪明才智用到对人类、对社会有价值的创造中去不做对人类、对社会没有意义的事更不能做对人类、对社会有害的事。2000年8月5日江泽民在接见六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充分肯定了知识创新的巨大作用同时强调指出:21世纪科技伦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国内有学者提出创新人才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共同特质是:“应有着多元的价

值观、注重自我实现的人生观、民主化的政治观、强烈的竞争意识、紧迫的危机感、开放灵活的处事态度。换言之创新人才不应有单一的价值标准不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获得与满足为人生理想不以极端的权力为政治追求不拖沓不懒散不麻木不呆板不自我封闭。”[i_]因此在培养创造性人才过程中必须坚持价值观的引导以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影响青少年培养他们关爱人类、关心自然界的品质。

在培养创造意识、创新精神方面德育承担着特别重要的任务。创新精神包括开拓进取精神、求真精神、探索精神、挑战精神、冒险精神、负责精神、献身精神等等。进入21世纪在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这样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如同贝弗里奇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样创造者应有的开拓品格是:“事业心和进取心;随时准备以自己的才智迎战并克服困难的精神状态;冒险精神;对现有知识和流行的观念的不满足;以及急于试验自己判断力的迫切心情。”[_]培养这样一些精神是很复杂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对此《学会生存》一书说得非常好:“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_i]德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自己的创造意识坚定自己的创造志向具有改革创新、积极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