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国债期货事件

合集下载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概述:327国债期货事件是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金融市场事件。

该事件与国债期货市场有关,对市场参与者和金融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教训。

背景:国债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期货是一种衍生品,其价格由国债价格的变动所决定。

国债期货合约常被用作避险工具和投资手段,能够帮助投资者对冲风险和实现利润。

然而,国债期货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如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操纵风险。

原因:在此次327国债期货事件中,有几个原因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首先,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了投资者心态的恶化。

其次,由于某些机构或个人的不当行为,市场出现了不正当的交易行为,例如操纵市场价格、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影响:327国债期货事件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动摇,投资者开始对国债期货市场失去信任。

这导致了市场的流动性下降,交易量减少,市场活动放缓。

其次,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变得异常剧烈,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暴露。

一些机构甚至出现了巨额损失,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教训:327国债期货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首先,重视市场规则和监管,保持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前提。

其次,投资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控制和监测。

合理配置资产,分散风险,避免集中投资。

此外,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监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以防止不当行为和操纵市场的发生。

总结:327国债期货事件是国债期货市场中的一次重要事件,给市场参与者和金融机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事件的发生源于市场不确定性和不当行为。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加强市场规则和监管,加强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和控制。

通过吸取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案例二十四:“327”国债期货风波

案例二十四:“327”国债期货风波

案例二十四:“327”国债期货风波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狱,另一当事人尉文渊被免掉上交所总经理的职务。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但由于国债期货不对公众开放,交投极其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

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92(三),95年6月到期兑换。

1992—1994年中国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

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胀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

当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但在上海金融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管金生就是不相信。

当然,管金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国家财政力量当时很弱,不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而且当时通胀局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的不相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

于是管金生出手,联合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货和约上作空。

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确实要对“327”国债进行贴息,此时的管金生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重仓持有空单。

国债期货案例

国债期货案例

“2.23”国债期货事件上海证券交易所在1993年10月25日向社金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327品种是1994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国债期货品种.其标的物是财政部于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9.5%.到期本息128.50元,享受两年保值贴补,在保值贴补率不断升高等题材刺激下.327品种的价格屡屡被炒高。

1994年7月327上市时价格为131.05元,到1994年12月30日,价位一路冲到147.95元。

1995年初,某些大公司基于对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估计,认为1995年1月通货膨胀已见顶回落.保值贴补率也将自4月起逐步回落,可流通的新债发行规模较大.于是开始较大规模地做空。

然而进入 2月份后,由于市场盛传保值贴补率将上升较多.327品种为市场人士看好,价格继续上升。

被套空头主力大肆出击压盘.但即便如此,市场价格仍维持在148元以上。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1995年度新债发行的公告.其中可流通部分远远低于市场原先的预期,被视为利多消息。

当日上午.先开市的北京、武汉、深圳等地的证券交易中心的327品种价格全线上涨2至3元。

沪市开盘后,327品种的价格跳空高开至149.50元.随后又一路上冲到151.30元处盘整。

这一情形对握有大量空头头寸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极为不利。

由于对价格走势的错误预期,到1995年2月23日,万国证券共持有180万口的空头头寸.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定其最高持仓量的两倍多。

在价格不断上畅的压力下,万国证券试图平仓撤退,但由于持仓量过大,23日上午平仓未果。

同时.由于327价格上张造成的巨额亏空.万国证券必须追加巨额保证金。

下午,不甘心失败的万国证券总裁管某孤注一掷,作出了一个极为错误的决策,即试图通过继续大量卖空来压低327品种的结算价格。

从下午4点22分12秒开始,万国证券在明知严重违反交易规则的情况下,在短短8分钟内抛出2070万口空单,成交1044.92万口。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Previously——前情回顾90年代中旬,国家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采用国际惯例,实行保证金制度,虽然大大的高出了1%的国际标准,但的保证金制度仍然把可交易量扩大到了40倍,有效的提高了国债期货产品的流动性,我个人认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重大进步。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事隔多年,我记不准确了,大概吧)加保值贴息。

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给80后的青年男女略作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所谓的保值贴息指得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

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值贴息应该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相等,而在国际惯例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现在的中国)已经取消了这一补贴,原因在于,国债购买者在购买时应当自行预见金融产品收益的不缺定型。

镜头回到1995年的中国——国家宏观调控明确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这一举措似乎是94年中,记不清了),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左右。

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合理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当市价在147-148 元波动的时候,管总果断的做空,联合辽国发的高岭(一个可耻的叛徒),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话分两头。

当时有一家公司叫作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其高层领导多数为财政部官员,这位刚刚一命呜呼的名列胡润富豪榜前列,身价70多亿(风险投资的收益还没有计算进去)的魏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无常的博弈: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无常的博弈: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4
申银与万国合 并
5
争先恐后的沪 深股市
中国证监会一 统天下
收官后的华丽 开局
01
附录1上海 证交所的国 债期货合约 品种代码编 制方法
02
附录2 1994年7 月—1996 年1月保值 贴补率变化 一览表
03
附录3国债 期货交易管 理暂行办法
04
附录4上交 所327合约 与北商所 401506
读书笔记
很有意思的一段往事,极具教育意义。
這本書的故事性和可讀性還是很強,通常情況,我對這類內容豐富的書都會給予好評,但該書前半部分描述 帶有語氣的用語,以及散漫以江湖牌局來形容這一國債事件相幹人不懂規矩,都如一精緻上海人用上海話對外地 人訓導:你個小年輕,阿拉上海人…關鍵講的還欠缺些深度。
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时代,胳膊粗的总归会占有优势,而各种违规不断上演的时刻,遭殃的也都是不参加这 场博弈的小民,你不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你就只能参与进去,在时代的汹涌洪流中, 刘鸿儒
周道炯 武小强
1
魏东
2
周正毅
3
袁宝璟、刘汉
4
戴志康
5
张振新
作者介绍
这是《无常的博弈: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无常的博弈: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并不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没有魄力与见解,哪能获得长久的成功!这本书不单单讲了327事件, 也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证券市场,不难看出,长久的鼎盛繁荣是不可能的,有高有低才是真实的市场,这 也为证监会的进一步管理敲响了警钟,与时俱进,时时自省!。
作者考证了详实的资料,著成了这本描写我国早期国债交易市场著名的“327事件”的前因后果。看的很过 瘾,推荐!!。

1995年5月_327_国债期货事件

1995年5月_327_国债期货事件

对于保值贴补率、贴息及95新券的发行量等直接影响 92(3)现券到期价值的主要因素,几大市场主力机构 存在严重的意见分岐。 空方认为:
第一,国家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1995年经济工作的重 点。因此,通货膨胀回落必然会导致保值贴补率的回落。 在1995年6年下半年后,风波叠起, “312”、“314”、“317”一直到“327”事件,违规 事件屡屡发生。与巴林银行事件几乎同时发生的 “327”事件,对整个国债期市场冲击之大、影响之 深可谓其中之最。正当有关部门深入反思“327”事 件、重新捡讨中国国债期货之得失时,5月12日, “327”事件中的违规者之一辽宁国发(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再次严重蓄意违规。5月18日,中国证监 会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 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在一 连串恶性违规事件的打击下,无奈地划上了句号。 细细考察“327”事件,不难发现句号后面的深层原 因。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重新设计期货品种, 制定新规则,广泛推介国债期货交易,将期货合 约面值由原来每口20万元改为每口2万元,并开 始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自此以后市场渐 渐有了起色,成交量逐月增长。1994年1月、2月、 3月,上海市场国债期货交易量还分别只有6万口、 3万口和12万口,交易金额分别为12亿元、6亿元 和27亿元。到4月、5月、6月,月交易金额则分 别达到113亿元、208亿元和646亿元,并开始明 显超出同期股票交易金额。以后3个月,国债期 货交易蓬勃兴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出现每月 交易突破100亿元的好势头。
据传此次平仓行动将会分阶段进行, 先平092系列、再平192系列。究其原因是 因为明日将公布的新券发行方案,对空方 不利,上半年总共发行一千多亿的盘子, 能流通的极为有限,空方想利用新券实行 交割的幻想完全破来……。临近收市又有 消息传来,上海327的空方主力也出现了头 寸问题。”当晚,财政部发布了第1、2号 公告,宣布1995年国库券发行于3月1日正 式拉开序幕,对空头不利的有关消息完全 证实,“327”空方主力几乎濒临绝境,整 个国债期市已为乌云笼罩。

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

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2008年11月14日14:59和讯网我要评论(5)字号:T|T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狱,另一当事人尉文渊被免掉上交所总经理的职务。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但由于国债期货不对公众开放,交投极其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

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92(三),95年6月到期兑换。

92---94年中国面临高通涨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

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涨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涨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

1995年2月,市场传闻327国债财政部可能要以148元的面值兑付,而不是132元。

1993年年中,中国高层下狠招儿宏观调控,下军令状要把通货膨胀拉下来,当时的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认为,财政部不会再割肉掏出16亿元来补贴327国债,决定率领万国证券做空。

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确实要对“327”国债进行贴息,此时的管金生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重仓持有空单。

据说,当时管金生曾经要求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为万国证券的持仓多开敞口,但遭到尉文渊的拒绝。

财政金融-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启示

财政金融-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启示

财政金融-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启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其中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在不断发展。

而“327国债期货事件”则成为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中的一道风景线。

“327国债期货事件”是指1995年3月27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国债期货合约,但交易不到一周即被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因为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导致投资者的巨额亏损。

此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对期货市场的质疑,也为后来推出股指期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从监管角度看,期货市场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

当时国债期货合约的推出和市场监管的力度都显得较为薄弱,未能有效预测和控制风险,导致了市场的异常波动和亏损。

而现在在推出股指期货时,监管方面更加注重对期货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其次,从市场运作角度看,期货市场需要准确预测市场风险和控制交易风险。

在推出股指期货时,交易所需要详细考虑风险预测和控制实践,挖掘投资者需求和市场情绪,调节市场交易进行。

此外,交易所还需要重视信息对称和透明度问题,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和评估,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的支持。

最后,从投资者角度看,投资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市场动态和风险的认知和决策能力。

在推出股指期货时,投资者需要至少合格的认知能力和市场技能,通过合理、科学的投资策略和信息有效管理来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挑战。

总之,“327国债期货事件”是期货市场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于推出股指期货及推进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应当进一步加强规范性和监管力度,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度,以及让投资者更加注重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和提供有益的服务。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

当天夜里11点,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正式下令宣布23 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异常, 是无效的,该部分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 量的范围。经过此次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 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 易价格151.30元。
万国证劵亏损
作为空方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和辽宁国发集团不愿坐 以待毙,通过巨额做空来绝地反击。
辽国发背弃盟友万国证券,突然倒戈,改做多头,企 图继续抬高价格减少损失。“327”国债在1分钟内竟上涨 了2元,10分钟后共涨了3.77元。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 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 一旦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
交割 交割是结算过程中,投资者与证券商之间的资金结算。
毫无疑问,万国没有这个能力。 当日16时22分13秒突然发难, 砸出1056万口卖单,把价位从 151.30打到147.50元,使当日 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 这个行动令整个市场都目瞪口 呆,若以收盘时的价格来计算, 这一天做多的机构,包括像辽 国发这样空翻多的机构都将血 本无归,而万国不仅能够摆脱 掉危机,并且还可以赚到42亿 元。 爆仓就是亏损大于你的帐户中去除保证金后的可用资金。 由公司强平后剩余资金是总资金减去你的亏损,一般还剩 一部分。
万国证券在劫难逃,如果 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 期交割,万国赔60亿元人 民币;如果按管金生自己 弄出的局面算,万国赚42 亿元; 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盘价 平仓,万国亏16亿元。上 交所对管金生是客气的, 当时并没有公布管金生和 万国的名字,第二天,万 国证券发生挤兑。
1995年5月17日 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 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 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 暂停中国范围内国债期货 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 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 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 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 宣告夭折。

327国债期货事件成因分析

327国债期货事件成因分析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成因一、“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发生国债期货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

国债由政府发行,保证还本付息,风险小,被称为“金边债券”,具有成本低、流动性更强、可信度更高等特点。

但是,当时我国国债发行较难,主要靠行政摊派。

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发行一年多后,二级市场的价格最高时只有80多元,连面值都不到。

行业管理者发现期货这个东西不错,可以提高流动性,推动发行,也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国债期货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可以对此进行做多做空的买卖。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

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327”国债期货事件中,“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在1992年到1994年的这几年里,中国面临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

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胀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为国债期货炒作的重要因素,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对“327”国债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众人看法不一。

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认为在国内通胀局势得到初步控制的情况下,政府会继续加强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不可能继续提高贴值补贴率,而且国家财力空虚,不太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在此国债期货上选择作空的策略;而以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为首的机构,认为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控制不住,对国债的保值贴补率还会继续上涨,最后“327”国债的到期价格会达到一个高的水平,在此国债期货上选择作多的策略。

由此,上演了一场以保值贴补政策和贴息政策预期为主体的国债博弈过程。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摘要327国债期货事件是指发生在20XX年3月27日的一次在国内期货市场上的重大事件。

该事件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事件背景、事件经过、影响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对该事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事件背景国债期货是指以国债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国债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风险。

在20XX年3月27日之前,国内国债期货市场一直表现稳定,交易活跃度较高。

事件经过20XX年3月27日,国内国债期货市场突然发生连续暴跌的情况,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经过后续调查和分析,该事件最初起因于市场流动性的降低以及大规模的抛售压力。

具体的事件经过如下: 1. 清晨,市场开始出现大量的抛售压力,许多投资者纷纷减持国债期货合约。

2. 抛售压力导致国债期货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其他投资者的恐慌和哄抢。

3.交易所采取了临时措施,限制了交易的频率和抛售的数量,但这并没有改变市场下跌的趋势。

4. 国债期货市场在当天下午暴跌超过10%,创下了历史新低。

5. 在这一天结束后,市场依旧动荡不安,投资者对国债期货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影响分析327国债期货事件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如下:1. 大规模抛售导致市场恐慌该事件的核心是大规模的抛售压力,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情绪。

投资者纷纷减持国债期货合约,使得价格下跌。

这种恐慌情绪传导至其他金融市场,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受到了广泛的冲击。

2. 流动性紧缩抛售压力的增加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

在事件当天,交易所采取了临时措施限制交易频率和抛售数量,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投资者难以及时卖出持有的国债期货合约,流动性紧缩成为市场的一大问题。

3. 投资者信心受挫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投资者的影响不仅在于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

投资者对国债期货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重新评估风险,并对未来的市场表现持更为悲观的态度。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

谢谢观看
管金生统领的万国是做空327国债的主 力。万国是当年最具实力的券商。 1993年首批证券商业信用评比,万国 获得国内惟一最高级别AAA信用等级。
万国做空的主要理由有: 1.国家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199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通 货膨胀回落必然会导致保值贴补率的回落。
2.如果市场传闻是真的,那么1992(3)国债的贴息将增 加财政支出十几亿元,对于当时捉襟见肘的国库来说可 能性很小。
注:国债期货买卖中,1口为200张期货合约、1张期货合约对应100元面 值的国债,每口价值为2万元。
夜里11点,尉文渊正式下令宣布 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 327品种的交易异常,是无效的, 该部分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 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调整当日 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 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 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按照 151.30元平仓,万国亏16亿元。 24日万国证券出现挤兑风潮。
2月23日上午一开盘,中经开率领的多方借利好用80万口将前 一天148.21元的收盘价一举攻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 攻到149.10元,又用100万口攻到150元,步步紧逼。万国证券 不管放出多少多单,全部被多方吃掉。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 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一旦 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几十亿的资金。毫无疑问,万国没有这 个能力。 正当多方认为胜券在握时,16时22分13秒国债期货行情突变, 万国证券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用几 十万口的量级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 狂炸尾市,把价位打到147.50元。在最后8分钟内,万国共砸 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而所有的327国债 只有240亿。当年国家财政收入也只有5181.75亿。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

认识到专业化分工的道理。股指期货只能由期货公司专营代理, 在期货交易所内运营。证券公司的长处不在于此,若用证券的思 维和管理来运营股指期货,将来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5
现券价格和期货价格相差较大。期货市场会价值回归,空头行情即将开始。
7
多方: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
1988年4月,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中国农业开发信托投资公 司。1992年1月,改名为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或 “中经信”。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底,中经开总资产为154亿元,净资 产22亿元,13年共创利税16亿元。董事长为财政部前副部长,总经理为财 政部综合司前司长。
保值贴补率不会低——通胀仍然很严重。 国债会贴息——当时“327”国债的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不贴息将会损害国债“金边”债券的形象,并且影响新债的发行。 可交割的现券十分有限——1995年新发行的国债可流通用于交割得很少。
8
事件经过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 交易场所陡然增到14家。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 1995年,与全国股票市场的低迷的状态形成鲜 明对照,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1995年2月327合约的价格一直在147.80元— 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 国债利率的传言得到证实,百元面值的“327” 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一直在“327”品种上 与万国联手做空的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 “327”国债在1分钟内竟上涨了2元,10分钟后 共涨了3.77元。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 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 一旦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



四、交易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1、保证金比例较低。上交所的保证金比例为 2.5%,其他期货交易所的比例更低,约为市值的1%。2、未实行涨跌停板制度。 3、 未严格实施限仓制度。

我国期货市场-327国债期货事件

我国期货市场-327国债期货事件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 期货的交易场所陡然增到14家,成交总 额达28000亿元。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 1995年,与全国股票市场的低迷形成鲜 明对照。从1995年1月到5月17日由中国 证监会宣布停止的4个多月时间里,上交 所国债期货的交易量达到49686。09亿元, 是上交所1995年全年股票交易量的16倍。


1995年年初,他正好到美国、新西兰、 澳大利亚出访。按日程应当2月28日回国, 但想到工作上许多事没有安排,所以提 前于22日回到国内。不料第二天,也就 是2月23日,就发生了“国债327事件”。 历史悄悄地将他的证券业生涯打上了一 个休止符。

尉刚回国,就有人说国债期货可能会有问 题。但他当时没有在意。23日早晨一开市, 果然市场上是全线向上行情。他正在办公室 与人洽谈交易所购买外滩市政府大楼的事, 交易部负责人报告说国债期货交易异常,有 人一下子下单200万口。后来查明是辽宁国发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无锡国泰恶意炒 做。当天下午,他陪证监会期货部主任耿亮 在场内。耿说证监会刚向财政部拿下国债期 货的管理权,国债期货管理办法修改完了, 准备发布。尉正在为此高兴,突然发现市场 上气氛不对劲,各地国债市场都是向上的突 破性行情,“327”价格大幅下跌,交易量突 然放大了许多。出事了!管理办法太晚了!


③贴息问题:1993年7月1日,人民币三 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上调至12.24%,这与 92(3)现券的票面利率拉出了2.74个百 分点的利差,而1994年7月10日财政部发 布的公告仅仅规定了92(3)等国债品种 将与居民储蓄存款一样享受保值贴补, 并未说明92(3)现券是否将随着储蓄利 率的提高进行同步调整。因此,92(3) 现券是否加息成为市场一大悬念,直接 影响92(3)现券的到期价值。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





中经开

1988年4月,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中国农业开发信托 投资公司。这家小规模的信托公司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政府背景”, 它以接受财政部农业周转金委托管理起家,之后接受全部财政周转金 和农综办资金的委托管理。 1992年1月,中国农业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羽翼渐丰,改名为中国经济 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其业务扩大至信贷、证券、实业投资等自营业务。 使中经开“名声大嗓”的有长虹转配股事件、银广夏事件、东方电子 事件。 1997年,中经开对外支付几次出现危机,78亿元债台高筑,证券占 用客户保证金6.8亿元被挪用,经营不善的实业投资11家,公司几近 破产。 2000年6月,中经开经由国务院批准,成为清理整顿后首批确定保留 并移交中央金融工委管理的中央级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辽国发在决战前夜又拼尽全力调集了3亿资金,在148.5元的价格上, 当家人高岭动用了几十家空方关系户,在148.50元的价位上打入100 万口卖单, 10秒钟后,又继续打入了100万口卖单,企图把国债期货 价格压下来,但没有成功,200万口空单顷刻间被吞没。价格迅速上 涨到150元。
这个时候,空头联盟瓦解,辽国发反水!高岭平仓空单,买进多单, 转手做多。在高岭的买入下,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 十分钟内上涨了3.77元,以极快的速度,327国债价格上涨到152.50 元。


保值贴补率即同期物价上涨率和同期储蓄 存款利率的差额,广大储户的三年、五年、 八年定期储蓄存款期满时,银行除按规定 的利率付息外,还要按保值贴补率付一笔 钱给储户,以保证存款不因物价上涨而贬 值。 保值贴补率=(存款到期时物价指数/存入 时物价指数-1-利率×存期)/存期 *100%)。

327国债期货案例分析

327国债期货案例分析

3
混合交收实行 — —1995年新债额 度将在1500亿元 左右。
4
现券价格和期货价 格相差较大。期货 市场会价值回归, 空头行情即将开始 。
32
1
多方: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
33
中经开做多理由
事件经过
1
保值贴补率丌会低 ——通胀仍然很严 重。
2
国债会贴息—— 当时“327”国债 的利率明显低于同 期银行存款利率, 丌贴息将会损害国 债“金边”债券的 形象,幵丏影响新 债的发行。
4
2
4
金融指标:股票发行量明显 减少,其中A股,H股和N股 的减少量最为惊人,熊市不 可避免,股市行情萎靡不振, 交易萎缩,指数一路下跌。
3 3
从1992年到1995 年货币供应量明显减少, 政府采取紧缩货币政策, 抑制通货膨胀。
4

327国债相关背景
1
1992年12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建立国债期货市场, 允许部分券商进行自营买卖。
3
可交割的现券十分 有限——1995年 新发行的国债可流 通用于交割得很少 。
6
事件发展过程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 •1)1992年7月1日-1993年6月30日按年利率9.5%计息。
事件经过
财政部公告
•2)1993年7月1日-1995年6月30日按年利率12.24%加当年7月保值贴补率计息。 •这样百元面值的923券就增加了5.48元的价值
事件结果
•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鉴于我国丌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宣告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35
交易当天
事件经过
• 2月23日上午一开盘,中经开率领的多方借利好用80万口将前一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经出现过金融期货,即国债期货。

然而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我国国债期货市场造成重创。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做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327”是“92(3)国债06月交收”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

其标的是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一次性兑付本息的3年期国库券,其年票面利率为9.5%,到期兑付的利息为票面利率再加上保值贴补率。

由于到期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取决于通货膨胀率,因此该债券的到期现金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多空双方的巨大分歧。

市场分化为以万国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阵营和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为代表的多方阵营。

以财政部下属的中经开为首的多方利用327国债现货规模有限的有利条件,不断拉抬价格,制造逼空行情。

而已万国证券为首的空方则认为通货膨胀已经见顶,期货价格严重高估,顽强抵抗。

由于看法严重分歧,1995年2月后多空双方均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327品种未平仓合约数量不断增加。

在多空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327国债票面利率提高5个百分点。

这个公告大大出乎市场预料,因为在该国债的发行条款中除了保值贴补率之外并未规定财政部可以提高票面利率的条款。

财政部的这一公告使327国债的到期价值突然提高5%!而当时国债期货的初始保证金才 2.5%,这相当于强令空方向多方支付相当于初始保证金200%的赔偿!在这从天而降的特大利好鼓舞下,中经开率领的多方借利好用300万口买盘将329国债期货价格从前一天的收盘价148.21元上攻至151.98元。

而对于空方主力万国证券来说,327国债期货每上涨1元,其在盘后结算时就要损失十几个亿。

为了减少损失,万国证券巨额透支交易,在交易所下午收盘前8分钟内抛出了1056万口卖单,最后一单以730万口(合人民币1460亿元)将价格封在147.50元。

中国期货历史上几件重大事件

中国期货历史上几件重大事件

中国期货历史上几件重大事件你知道中国期货历史上的这几件重大事件么?(上)上周末,国务院原则上同意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

再一次将期货推到投资者的眼前。

回顾中国期货的发展史。

风雨迭起,那往日的一幕幕再次浮现眼前。

你知道中国期货历史上的这几件重大事件么?期货历史故事(一):327国债期货事件1995年5月18日,一纸《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将金融期货在中国的继续试点之门紧紧关上,而这距离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出这一期货交易品种仅仅过去了不到两年半时间。

“坦白地说,当时全国上下对于国债期货的交易确实一知半解,所以才导致了恶性事件的爆发,后果就是交易被暂停,而这一停就是十多年。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阚治东坦言。

阚治东,申银万国证券前身——申银证券——总经理,“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亲历者,对于已经过去13年的那场曾经震惊中外资本市场的“金融地震”,仍然无法平静。

或许,在先后体会了躁动、疯狂、恐慌,以及幸运之后,目前在阚治东心里,一直残留、并在不断滋生蔓延的更多的就是遗憾,遗憾彼时监管层的监管方式,遗憾金融期货在中国的多桀命运。

初衷:推动国债发行《21世纪》:我们知道国债期货在中国正式上市是在1992年,那么为什么当时管理层会首先选择这一交易品种?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阚治东:现在很多人都知道“327国债期货事件”,而不知道早期国债发行的情况。

实际上,在我看来,当年高层选择国债期货成为第一个金融期货试点品种,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国债的发行,而不是因为当时投资品种太少,不是为了便利投资者投资。

要知道早年的国债是发行不出去的,国债都是要当政治任务来摊派的,国家每次也要成立国债推销办公室。

每个干部按照行政级别,每个月均要求拿出工资的一定比例来购买国债,各省市概莫能外。

而每年国债的发行量也从区区几十亿到一百多亿不等。

国债期货开出来之后,由于投资者能把预期的收益都能提前收回,比如国债本来是3年期的,但是由于通过国债期货交易“变不能流通为能流通”,随时能收回预期收益,所以大家都愿意(参与),这就改变了国债发行不力的尴尬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股指期货的技术准备工作陆续到位,部分学者和业内人士呼吁监管部门早日推出股指期货。但是,他们不断重复的都是发展股指期货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少有分析言及股指期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在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任职期间,曾参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十二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完善监管
股指期货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特别是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及跨市场交易行为,对国家金融决策工作和监管机构的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有必要从多方面来改进监管工作。比如,要彻底改变所谓“政策市”的状况,保证政策信息的公平披露。如果股指期货推出后,仍然是政策市,不确定因素很大的话,整个市场就很难有效运作。“3·27国债事件”的一个主要诱发因素,是国债利率政策信息不透明和捉摸不定,市场参与者获得的政策信息不对称。
酿成“3·27事件”的具体原因有三点:其一,期货业务的推出相当仓促,不仅缺乏经验,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法规,更重要的是对市场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其二,国债期货市场投机风气浓,违规造市、超额持仓、内幕交易现象相当严重。其三,有关3·27期货品种的标的券分段计息加息及贴息消息的泄露,是触发此次事件的导火线。然后,从监管的角度看,核心问题是仓位的限制和保证金的控制。
当时“万国证券”与“中经开”正在展开厮杀之际,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宣布提高该国债的保值贴补率,即这一国债交易品种不是以原来的每百元面值按128.50元兑付,而是提高到148元兑付。这一消息的公布,对做空方无异于泰山压顶。当日开盘,3·27国债从148.21元一路劲升,攻到151.98元时,原与“万国证券”结盟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辽国发”)突然倒戈:空翻多!在其掌控的“无锡国泰”交易席位上,10分钟内3·27国债竟猛冲至155.75元!这意味着什么?每涨1元,“万国证券”就赔十几亿元;涨了6元,整个万国证券全赔进去也是资不抵债。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前我国证券期货市场已形成统一的法规与监管体系,交易所的布局趋向合理,风险监控制度与技术更加完善,现货市场的基础更为牢固,“3·27”事件发生的市场基础不复存在,我国期货市场完全有能力防范与杜绝国债“3·27”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然而,历史教训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Fra bibliotek追根溯源
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稳健发展,不仅是期货监管机构、经营管理者及全体期货从业人员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全社会及所有人的大事。市场稳定、公司稳健、个人稳妥,是每个市场参与者的愿望。要真正做到这三个“稳”,需要有三个层面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从而建立起三道防线。首先,严格职业操守,加强自律管理是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前提条件;其次,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核心问题;第三,强化外部监管职能,依法维护市场秩序,是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有效保障。
做空主力万国证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使管金生成为背水一战的赌徒,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后,在交易结束前最后8分钟,空方主力大量恶意透支交易,以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打击价位(一口是200张合约,一张合约是1,000元面值的国债,730万口就是1.46万亿元面值的国债,而3·27国债总面值才750亿元),1.46万亿元的面值接近1994年全国GDP的三分之一,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空方主力的蓄意违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市场影响,为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当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最后8分钟内已完成的交易全部无效,并从2月27日起休市,组织场外协议平仓。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的三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元,1995年6月到期兑付,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但财政部是否对之实行保值贴补,并不确定。在“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交易上,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做空。
3·27国债期货事件”对股指期货的启示
股指期货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特别是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及跨市场交易行为,对国家金融决策工作和监管机构的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市场稳定、公司稳健、个人稳妥,是每个市场参与者的愿望。要真正做到这三个“稳”,需要有三个层面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从而建立起三道防线。首先,严格职业操守,加强自律管理是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前提条件;其次,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核心问题;第三,强化外部监管职能,依法维护市场秩序,是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有效保障。
积极规范券商的市场行为,是保证整个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微观基础。良好的行业道德和的职业操守,不仅是市场发展健康、有序的要求,而且也是券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原万国证券公司的一笔“3·27”国债期货品种的违规交易,事后造成了该公司12亿元的亏损,最终导致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停止。在“3·27”事件,管金生最后下了一个超级大单,730万口的空单,这一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本品——1992年国库券发行量750亿的19倍多,试问在期货交易中,单子可以乱下吗?没有规则限制,交易数量可以超过交易的标的数量?为什么没有控制住持仓量?为什么不设涨跌停板制度?……这些在监管方面都值得深思。
前车之鉴
1992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个标准化证券期货合约——国债期货合约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事隔两年半后发生了“3·27事件”,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通知停止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这一切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无价的教益。
从表面来看,“3·27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个别会员的蓄意违规和交易监管跟不上。2月23日,交易所宣布3·27国债期货最后8分钟的交易无效。事后万国证券公司面临清盘。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个月后,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被以渎职、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上证所总经理尉文渊也就此离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