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的“3..27”事件始末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概述:327国债期货事件是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金融市场事件。
该事件与国债期货市场有关,对市场参与者和金融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教训。
背景:国债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期货是一种衍生品,其价格由国债价格的变动所决定。
国债期货合约常被用作避险工具和投资手段,能够帮助投资者对冲风险和实现利润。
然而,国债期货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如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操纵风险。
原因:在此次327国债期货事件中,有几个原因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首先,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了投资者心态的恶化。
其次,由于某些机构或个人的不当行为,市场出现了不正当的交易行为,例如操纵市场价格、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影响:327国债期货事件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动摇,投资者开始对国债期货市场失去信任。
这导致了市场的流动性下降,交易量减少,市场活动放缓。
其次,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变得异常剧烈,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暴露。
一些机构甚至出现了巨额损失,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教训:327国债期货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首先,重视市场规则和监管,保持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前提。
其次,投资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控制和监测。
合理配置资产,分散风险,避免集中投资。
此外,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监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以防止不当行为和操纵市场的发生。
总结:327国债期货事件是国债期货市场中的一次重要事件,给市场参与者和金融机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事件的发生源于市场不确定性和不当行为。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加强市场规则和监管,加强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和控制。
通过吸取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27国债(完成)
目录 CONTENTS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发生原因 深刻教训
327国债事件始末
名词解释
保值贴息: 是指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 少。为补偿国债持有人的损失,财政部门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从 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值贴息应该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相等。目前,多数 国家已取消补贴。
2月23日上午一开盘,中经开率领的多方借利好用80万口将 前一天148.21元的收盘价一举攻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 万口攻到149.10元,又以100万口攻到150元,步步紧逼
空方盟友倒戈
辽国发背弃盟友万国证券,突然倒戈,改做多头,企图继续 抬高价格减少损失。“327”国债在1分钟内竟上涨了2元, 10分钟后共涨了3.77元。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就 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一旦到期交 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
身陷囹圄
1995年4月,管金生辞职。挂职两个月后,其经济犯罪问题开 始败露。1995年5月19日,管金生在海南被捕,罪名为贪污、 挪用公款40余万元,但并没有违反期货交易规则。
327国债事件始末
多 方 破产清算 结 局
2002年6月7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清算组名义 发布公告称,以鉴于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严重违规 经营,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02年6 月7日撤销该公司。
万国背水一战
当日16时22分13秒(最后8分钟)万国突然发难,砸出 1056万口(每口面值20000元人民币的国债)卖单,把 价位从151.30打到147.50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 仓。
327国债事件始末
高 潮 黑色8分钟
最后8分钟内,万国共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 亿元国债。而所有的327国债只有240亿。光是操作就让人感叹, 十个手指要多么灵活才能敲进这么多指令?据统计,当日上交 所国债期货共成交8539亿元(含最后8分钟),其中80%的交 易属于上海万国抛空的“327”品种。这个行动令整个市场都 目瞪口呆,若以收盘时的价格来计算,这一天做多的机构,包 括象辽国发这样空翻多的机构都将血本无归。而万国不仅能够 摆脱掉危机,并且还可以赚到42亿元。可以说,那天所有国债 期货的入市者在“天堂”和“地狱”间走了一回。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Previously——前情回顾90年代中旬,国家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采用国际惯例,实行保证金制度,虽然大大的高出了1%的国际标准,但的保证金制度仍然把可交易量扩大到了40倍,有效的提高了国债期货产品的流动性,我个人认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重大进步。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事隔多年,我记不准确了,大概吧)加保值贴息。
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给80后的青年男女略作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所谓的保值贴息指得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
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值贴息应该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相等,而在国际惯例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现在的中国)已经取消了这一补贴,原因在于,国债购买者在购买时应当自行预见金融产品收益的不缺定型。
镜头回到1995年的中国——国家宏观调控明确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这一举措似乎是94年中,记不清了),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左右。
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合理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当市价在147-148 元波动的时候,管总果断的做空,联合辽国发的高岭(一个可耻的叛徒),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话分两头。
当时有一家公司叫作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其高层领导多数为财政部官员,这位刚刚一命呜呼的名列胡润富豪榜前列,身价70多亿(风险投资的收益还没有计算进去)的魏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3.27国债期货风波
识。1996年12月的《人民日报》社论已经让投资者尝到
政策风险的滋味,可许多新入市的股民对此认识明显不
足。我们有必要提请这些投资者充分注意这一风险。
“3.27”国债期货风波
6、立法必须带有一定的超前性。管金生在证券市场如此 大规模的违法确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管金生最后被判 17年有期徒刑并非的判决理由并非是巨额透支炒作国债 期货,而是受贿等行为。可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原因 很简单,当时没有法律规定可以套用。同样的事情还发 生在宝安购并延中事件中,据说当时的证监会法律部主 任高西庆在制定《股票交易暂行条例》时曾经花了很大 的力气写“收购与兼并”一章,但当时的国务院法制局 认 为中国股市不会出现收购与兼并,将这一章节删去,事 隔几个月,就发生了宝延风波。
“3.27”国债期货风波
但这仅仅是如果,历史毕竟不相信假设。上交所在 “327”期货事件后还于当天决定取消当日最后7分钟交易, 调整收盘价为151.30元(按照147.40元结算,万国证券赢利 42亿元,按照151.30结算,万国证券亏损10亿元),后又 发通知实行涨跌停板、最高持仓限额等制度。2月27日以 后休市,协议平仓,协议价格在151.30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
“3.27”国债期货风波
当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 但在上海当惯老大的管金生就是不信这个邪。当然,管 金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国家财政力量当时极其空虚,不 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 利 率的差,而且当时通胀局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另一 方面,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的不 相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于是管金生出手,联合辽 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货和约上作空。
327国债期货事件成因分析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成因一、“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发生国债期货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
国债由政府发行,保证还本付息,风险小,被称为“金边债券”,具有成本低、流动性更强、可信度更高等特点。
但是,当时我国国债发行较难,主要靠行政摊派。
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发行一年多后,二级市场的价格最高时只有80多元,连面值都不到。
行业管理者发现期货这个东西不错,可以提高流动性,推动发行,也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国债期货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可以对此进行做多做空的买卖。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
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327”国债期货事件中,“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在1992年到1994年的这几年里,中国面临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
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胀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为国债期货炒作的重要因素,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对“327”国债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众人看法不一。
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认为在国内通胀局势得到初步控制的情况下,政府会继续加强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不可能继续提高贴值补贴率,而且国家财力空虚,不太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在此国债期货上选择作空的策略;而以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为首的机构,认为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控制不住,对国债的保值贴补率还会继续上涨,最后“327”国债的到期价格会达到一个高的水平,在此国债期货上选择作多的策略。
由此,上演了一场以保值贴补政策和贴息政策预期为主体的国债博弈过程。
327国债期货事件
当天夜里11点,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正式下令宣布23 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异常, 是无效的,该部分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 量的范围。经过此次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 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 易价格151.30元。
万国证劵亏损
作为空方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和辽宁国发集团不愿坐 以待毙,通过巨额做空来绝地反击。
辽国发背弃盟友万国证券,突然倒戈,改做多头,企 图继续抬高价格减少损失。“327”国债在1分钟内竟上涨 了2元,10分钟后共涨了3.77元。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 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 一旦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
交割 交割是结算过程中,投资者与证券商之间的资金结算。
毫无疑问,万国没有这个能力。 当日16时22分13秒突然发难, 砸出1056万口卖单,把价位从 151.30打到147.50元,使当日 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 这个行动令整个市场都目瞪口 呆,若以收盘时的价格来计算, 这一天做多的机构,包括像辽 国发这样空翻多的机构都将血 本无归,而万国不仅能够摆脱 掉危机,并且还可以赚到42亿 元。 爆仓就是亏损大于你的帐户中去除保证金后的可用资金。 由公司强平后剩余资金是总资金减去你的亏损,一般还剩 一部分。
万国证券在劫难逃,如果 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 期交割,万国赔60亿元人 民币;如果按管金生自己 弄出的局面算,万国赚42 亿元; 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盘价 平仓,万国亏16亿元。上 交所对管金生是客气的, 当时并没有公布管金生和 万国的名字,第二天,万 国证券发生挤兑。
1995年5月17日 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 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 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 暂停中国范围内国债期货 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 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 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 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 宣告夭折。
327国债风波
• 其次,保证金过低。 其次,保证金过低。 • 327事件前,上交所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是 2.5%,深交所规定为1.5%,武汉交易中心 规定是1%。保证金水平的设置是期货风险 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证金就能买卖2万 元的国债,这无疑是把操纵者潜在的盈利与 风险放大了40倍。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 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 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气 氛更为浓重。
祸起萧墙——疯狂的 分钟 疯狂的8分钟 祸起萧墙 疯狂的
•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 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 年发行1995 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 1995年 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 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5年 240亿元人民币 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5年2 23日 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 327合 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 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 1056万口卖单 约,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 2112亿元国债 亏损16亿元人民币, 亿元国债, 16亿元人民币 达2112亿元国债,亏损16亿元人民币,国 债期货因此夭折。英国《金融时报》 债期货因此夭折。英国《金融时报》称这 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由于期货价格主要取决于相应现货价格预期。 由于期货价格主要取决于相应现货价格预期。 因此, 因此,影响现货价格的因素也就成了期货市 场的炒作题材。影响1992年三年期国债现券 场的炒作题材。影响 年三年期国债现券 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基础价格: ( ) ①基础价格:92(3)现券的票面利率为 9.5%,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到期本息之和 ,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 为128.50元。 元 保值贴补率: ( )现券从1993年7月11 ②保值贴补率:92(3)现券从 年 月 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1995年6月份到期 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 年 月份到期 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影响着92( ) 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影响着 (3) 现券的实际价值。 现券的实际价值。
国债期货倒计时3 27事件成往事
国债期货倒计时3 27事件成往事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2年第3期文/冠通期货王宫2月13日国债期货开始在部分金融机构进行仿真交易,这表明国债期货的研究已经就绪,正式进入到上市前的测试和完善工作。
国债期货恢复上市后将成为中国第二个金融期货品种,在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3.27事件的教训谈到国债期货会使不少老金融人感到心有余悸,1995年“3·27”国债事件仍令大家记忆犹新。
当年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风险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当时的政策环境不够透明。
财政部通过保值贴息的方式对国债持有人进行保护,由于信息并不公开透明,没有起到合理影响投资者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对赌行为的发生;其二是当时国债期货上市的基础并不稳固。
当年“3·27”国债对应的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的发行总量仅为240亿元人民币,这样少的数量无法为期货市场交易和交割提供充足的标的产品,容易造成逼仓情况的发生;其三,当年国债期货风险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3·27”事件的主角之一由管金生领导的万国证券在没有足够保证金的情况下大量开仓,最终导致巨额亏损,这样的情况在目前的期货市场中是不可想象的。
国债期货上市条件成熟当今的期货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同时风险管理制度也日臻完善,特别是股指期货在2010年上市之后的平稳运行给了中国期货市场更多的信心。
首先,目前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庞大足以支撑国债期货的交易和实物交割。
当前中国国债存量超过6万亿,位居世界前列,为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坚实基础。
而且合约设计的可交割债券是在最后交割日剩余期限4-7年(不含7年)的固定利息国债,其存量也较为充裕。
目前中国国债存量最大的品种主要集中于5、7和10年期,这些债券未来都可能成为国债期货的交割品。
其次,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制度已经十分成熟。
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和实践,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建立了严格的保证金存管制度,以及涨跌停板、强行平仓、强制减仓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来保证期货交易的平稳运行。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摘要327国债期货事件是指发生在20XX年3月27日的一次在国内期货市场上的重大事件。
该事件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事件背景、事件经过、影响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对该事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事件背景国债期货是指以国债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国债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风险。
在20XX年3月27日之前,国内国债期货市场一直表现稳定,交易活跃度较高。
事件经过20XX年3月27日,国内国债期货市场突然发生连续暴跌的情况,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经过后续调查和分析,该事件最初起因于市场流动性的降低以及大规模的抛售压力。
具体的事件经过如下: 1. 清晨,市场开始出现大量的抛售压力,许多投资者纷纷减持国债期货合约。
2. 抛售压力导致国债期货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其他投资者的恐慌和哄抢。
3.交易所采取了临时措施,限制了交易的频率和抛售的数量,但这并没有改变市场下跌的趋势。
4. 国债期货市场在当天下午暴跌超过10%,创下了历史新低。
5. 在这一天结束后,市场依旧动荡不安,投资者对国债期货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影响分析327国债期货事件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如下:1. 大规模抛售导致市场恐慌该事件的核心是大规模的抛售压力,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情绪。
投资者纷纷减持国债期货合约,使得价格下跌。
这种恐慌情绪传导至其他金融市场,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受到了广泛的冲击。
2. 流动性紧缩抛售压力的增加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
在事件当天,交易所采取了临时措施限制交易频率和抛售数量,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投资者难以及时卖出持有的国债期货合约,流动性紧缩成为市场的一大问题。
3. 投资者信心受挫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投资者的影响不仅在于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
投资者对国债期货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重新评估风险,并对未来的市场表现持更为悲观的态度。
3.27国债期货事件
这个事件我的记忆很清楚,有时候常常会想起搏杀的惨烈情形,庆幸自己当时做多,限于自己所处的布衣卑位,不可能全面了解情况,所以一直关注有关的报道,新浪上也有简要介绍,我这里有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如果有心人读完后,能对自己的投资有清醒的风险意识,那就不枉文章作者的苦心.顺便在此对作者表示敬意!聊一聊1995年“327”国债期货那场大撕杀。
时间慢慢愈合了伤口,从最初的愤懑、长吁短叹到如今的心如止水,1995年2月23日已没有当时凭吊的意味而纯粹变成了一个历史日期。
一、国债期货原理1、期货品种与现券品种国债期货交易与现货(券)交易相对应,将财政部发行的流通中现券按照每三个月为1个期货品种,进行与现券相对应的期货交易。
例如,财政部92年6月年利率9.50%发行的3年期国债(现券代号“923”)的到期日是1995年6月30日,到期兑付128.50元。
现券市场上交易价格以该券截止到交易日内含的累加利息为价值中枢波动,例如,1995年1月1日,按照单利计算(简化计算)该券内含价值为123.75元。
随着持券时间推移,现券价格水涨船高,直到现券到期日那天,现券市场价格完全等于该券到期财政部兑付值128.50元。
在3年漫长的持券及现券交易过程中,国债期货按照每3个月为一个交割期,例如约定923券在1994年12月交割现券的,该期货代号“325”;约定1995年3月交割现券的,该期货代号“327”;约定1995年6月交割现券的,期货代号“327”。
“327”品种特殊,期货交割日就是现券到期日。
2、期货与现券之间套期保值原理在期货交易中,理论上是套期保值交易,交易双方不会在期货到期日那天真的去交割,而是在到期日通过反向交易平仓了事,免去交割麻烦。
套期保值举例:今天,1995年1月1日,“923”现券价格是123元,“326”期货(1995年3月到期)价格居然是128元,大大超过合理的持券利息;于是,我今天在现券市场按照123元买入“923”券,在期货市场按128元价格卖出“326”期货,现、期之间买卖价差5元;在空头价差套利压力下,“326”价格如果下跌,我在期货市场上空头平仓获利;“326”价格如果上涨,空头持券到期货到期日,按照当初卖出“326”的价格128元交割给多头,空头套期保值交割后,3个月内得到价差5元。
[精品]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回顾与反思
[精品]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回顾与反思
中国在2020年3月27日发生了一起国债期货事件。
一家名叫“中国宏达期货”的公
司在该事件中主谋,操纵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价格,造成了国债期货市场的波动。
这一事
件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也暴露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首先,外媒对此事件的及时报道表明,国际上对于准入市场规则的要求已经非常严格,而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存在数量庞大的低信誉客户不被准入的情况。
这既暴露了证监会在监
管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中国未来改善其金融体系的一次明显的信号。
此外,深交所方面表示,其监管体系也发生了突发状况,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的
定期披露制度及其落实不够完善,无法通过正规程序在披露前及时了解一些重要信息。
鉴于以上情形,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加倍努力深化市场监管,改进及加强市场准
入制度,凸显公平竞争和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则,推进资本市场的现代化管理规则,严肃起
诉和惩戒非法操纵期货市场的行为,以确保公平、公正、有序的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此外,各大经济参与者应特别关注资金使用,加大社会资本参与金融市场的力度,完
善市场多元化运行机制,提高市场营运质量,加大对资本市场行为的惩罚力度,为未来投
资者提供更多安全保障所必需。
总之,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之中,这次327国债期货
事件的重大影响,也让我们意识到完善市场管理及投资环境的重要性,但更需要的是市场
各方和参与者的努力,同时督促全民监管的思想方式,才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
发展。
327国债期货事件
谢谢观看
管金生统领的万国是做空327国债的主 力。万国是当年最具实力的券商。 1993年首批证券商业信用评比,万国 获得国内惟一最高级别AAA信用等级。
万国做空的主要理由有: 1.国家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199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通 货膨胀回落必然会导致保值贴补率的回落。
2.如果市场传闻是真的,那么1992(3)国债的贴息将增 加财政支出十几亿元,对于当时捉襟见肘的国库来说可 能性很小。
注:国债期货买卖中,1口为200张期货合约、1张期货合约对应100元面 值的国债,每口价值为2万元。
夜里11点,尉文渊正式下令宣布 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 327品种的交易异常,是无效的, 该部分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 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调整当日 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 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 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按照 151.30元平仓,万国亏16亿元。 24日万国证券出现挤兑风潮。
2月23日上午一开盘,中经开率领的多方借利好用80万口将前 一天148.21元的收盘价一举攻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 攻到149.10元,又用100万口攻到150元,步步紧逼。万国证券 不管放出多少多单,全部被多方吃掉。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 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一旦 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几十亿的资金。毫无疑问,万国没有这 个能力。 正当多方认为胜券在握时,16时22分13秒国债期货行情突变, 万国证券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用几 十万口的量级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 狂炸尾市,把价位打到147.50元。在最后8分钟内,万国共砸 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而所有的327国债 只有240亿。当年国家财政收入也只有5181.75亿。
3-27国债事件
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券期货事件无疑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股指期货到2010年才正式推出,而新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到2012年才推出。
根据现有的资料去分析1995年的事件,1995年中经开的特殊背景,和中经开在市场上疯狂做多的行为来看,中经开很有可能参与内幕交易,在市场并不确定是否增加贴息率的时候,已经得到内幕消息,确定财政部一定会加息。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这桩内幕交易即使不是最大的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是影响最恶劣的内幕交易之一。
根据1995年上交所规定,个人持仓不得超过3万口,机构不得超过5万口,最多只允许开40万口,不论是万国证券,还是中经开,辽国发,都大大超出上证交易所的持仓额。
但是最终处理该事件的时候,只严肃处理了管金生和万国证券。
而同样违规的中经开,则成为此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管金生最后八分钟的砸盘,一些人认为是胆大妄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金生也可能是受到中经开,辽国发的影响,看到他们都违规拉盘,直逼着万国破产,万国同样也可以违规砸盘,保护万国免于破产。
对于尉文渊取消最后的8分钟,其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万国证券,因为即使万国证券按砸盘价格当天盈利了,但万国既无真实持仓,又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多头的攻势。
1995年的国债期货市场是有很多漏洞,使得这些本来违规的交易得以在1995年2月23日进行。
应当注意的是:中经开作为财政部的担负财政资金周转任务的直属机构,中经开在人事、资金、经营运作方面都与财政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经开的董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总经理则是财政部综合司司长。
1995年2月23日之前,财政部刚将国债期货监管权力移交证监会。
1992(3)国债总额240亿如果按增加补贴来算要增加13.152亿的财政支出。
中经开是市场中做多的主要力量。
327事件后,中经开未受处罚。
管金生不愿请律师辩护,后被判重刑。
327国债输赢规模达巨大。
而95年底接任的中经开第三任总经理的韩国春(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却证实:"327给中经开的利润连1个亿都没有。
案例:关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三篇回忆总结文章
案例:关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三篇回忆总结文章第一篇上海证券交易所327国债期货事件回顾我国国债期货从正式上市到暂停交易的近30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无裨益。
“327”国债期货风波概述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
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
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
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
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日酿出“319”风波。
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327国债期货事件
中经开
1988年4月,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中国农业开发信托 投资公司。这家小规模的信托公司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政府背景”, 它以接受财政部农业周转金委托管理起家,之后接受全部财政周转金 和农综办资金的委托管理。 1992年1月,中国农业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羽翼渐丰,改名为中国经济 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其业务扩大至信贷、证券、实业投资等自营业务。 使中经开“名声大嗓”的有长虹转配股事件、银广夏事件、东方电子 事件。 1997年,中经开对外支付几次出现危机,78亿元债台高筑,证券占 用客户保证金6.8亿元被挪用,经营不善的实业投资11家,公司几近 破产。 2000年6月,中经开经由国务院批准,成为清理整顿后首批确定保留 并移交中央金融工委管理的中央级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辽国发在决战前夜又拼尽全力调集了3亿资金,在148.5元的价格上, 当家人高岭动用了几十家空方关系户,在148.50元的价位上打入100 万口卖单, 10秒钟后,又继续打入了100万口卖单,企图把国债期货 价格压下来,但没有成功,200万口空单顷刻间被吞没。价格迅速上 涨到150元。
这个时候,空头联盟瓦解,辽国发反水!高岭平仓空单,买进多单, 转手做多。在高岭的买入下,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 十分钟内上涨了3.77元,以极快的速度,327国债价格上涨到152.50 元。
保值贴补率即同期物价上涨率和同期储蓄 存款利率的差额,广大储户的三年、五年、 八年定期储蓄存款期满时,银行除按规定 的利率付息外,还要按保值贴补率付一笔 钱给储户,以保证存款不因物价上涨而贬 值。 保值贴补率=(存款到期时物价指数/存入 时物价指数-1-利率×存期)/存期 *100%)。
国债期货事件
事件主要参与者
做空方:
①当时最大的证券公司上海万国证券,风波过后被勒停业 令与申银合并为如今的申银万国证券,董事长管金生入狱 17年。 ②辽宁国发集团最后时刻空翻多临阵倒戈,风波过后负责 人高氏兄弟潜逃
做多方 :
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财政部独 资的唯一一家信托投资公司 )后因多次违规坐庄操纵市 场而被破产清算。
“327”国债期货事件
____夭折的首例金融期货创新
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09级 李虹峰Biblioteka “327”国债事件发生背景
国债期货交易是非常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国债由政府发行保证还 本付息,风险度小,被称为“金边债券”,具有成本低、流动性更强、 可信度更高等特点。但是,当时中国国债发行较难,主要靠行政摊派。 行业管理者发现国债期货可以提高流动性,于是开始尝试金融创新引 进国债期货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可以对此进行做多做空的买卖。 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推出了国债期货交 易,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93年10月25日,上 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94年国债期货飞速发展,由于股 票市场的低迷和部分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上 海交所国债期货市场。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95年6 月到期兑换。92-94年中国面临高通涨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 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 补。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涨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涨率及 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327”风波的爆发
在“327”事件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呈现数 家机构联手独霸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时有发生,而 “327” 将风浪推向极致。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的1995年新 债发行规模低于预期,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中经开利用这一消息集 中资金优势大肆做多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呈现向上突破行情。 而作为空方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和辽宁国发集团全力反击双方势均力 敌,“327”合约的价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关键时刻财 政部“半夜鸡叫”, “327”国债贴息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宣布百元 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这一决定大大有利于多头,作 为空方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和辽宁国发集团不愿坐以待毙,通过巨额 做空来绝地反击。辽国发把几家关系户的空仓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 通过无锡国泰期货经纪公司大量违规抛空,企图压低价格。但抛单都 被多方吸收,327价格还是在上升。辽国发背弃盟友万国证券,突然 倒戈,改做多头,企图继续抬高价格减少损失。“327”国债在1分钟 内竟上涨了2元,10分钟后共涨了3.77元。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 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一旦到期交割, 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
货币金融学案例:3.27国债期货事件分析
对话(2):第二个要求
“那能不能把交易停下来?”管金生第二次发难。
“老管,我有什么理由把交易停下来?再拿什么理由 恢复交易?什么时候恢复交易?你告诉我这个事情怎 么做?”
此时的尉文渊心里明白,交易所没有任何理由对市场 传闻做任何动作,也没有任何理由停止下午的国债期 货交易。即便是“327”事件当晚,财政部国债司还打 电话过来,要求保证第二天正常交易。 就这样,管金生离开了。
对话(4):结果
“管总不在。”管金生的秘书回答。 “叫管总马上给我电话。”尉文渊一听秘书的回答立 刻火冒三丈。 “你在哪儿?” “在外面。” “今天场内发生的事你知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不知道。” “这么大的事情你不知道?” “公司几个年轻人,很义愤,说多方利用内幕消息 ……”管金生在电话那头说。 你马上过来!”
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金融期货从此被勒令关张。
327国债期货事件:反思
首先,从国债现货市场价格市场化程度看,国债 价格的决定因素不是市场利率,而是每月公布一
次的国家保值贴补率,其成为国债期货市场上最
为重要的价格变动指标,国债期货交易成了保值 贴补率的“竞猜游戏”,交易者利用国家统计局 的通货膨胀统计结果推算保贴率,而依据据称来 自财政部的“消息”对市场的“影响”,也成了
人民币。湖南省株洲冶炼厂原厂长曾维伦不顾开展国外期 货投机业务须报总公司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定,未经批准违 规从事境外期货交易。而株冶进出口公司经理徐跃东,则 利用曾维伦授予的权力,超出既定的期货交易方案,大量 卖空锌期货合约,卖空量超过其年产量,最后被迫平仓造 成巨额亏损。从1994年5月17日至1998年12月31日,亏损
而这一次,关于财政部将对“923券”贴息的消息, 在春节前后已传得沸沸扬扬。伴随着传言,在
“327”国债:最后的狂赌
“327”国债:最后的狂赌作者:来源:《新财经》2011年第01期1992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内地第一个开办国债期货交易,由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大力推进。
但尉文渊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由于交易规则过于稚嫩,在国债期货交易中已经先天性地埋下了一枚核弹。
1993年10月25日,北京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所从2家增加到14家。
当时,由于股票市场低迷,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都聚集到国债期货市场。
1992年至1994年,中国面临高通胀压力,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上调,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贴补率。
因此,对通胀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327国债期货”是指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1995年6月到期兑换)的主要多空分歧。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事件爆发之前,多空双方一直僵持着,有两三个星期,“327”国债价格不涨不跌。
“327”国债期货的“空头”是以管金生为首的上海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其中包括德隆系的唐万新;“327”国债期货的“多头”则是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有大批江浙资金跟随。
当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但管金生不信,他分析,国家财政力最极不丰盈,不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差额:另外,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不相信是一种职业习惯。
但是,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出人意料地宣布提高利率。
消息一出,“327”国债市价开始一路上涨,当日上午,就冲到了151.3元,比前一日涨了3元多。
管金生手中握有大笔“327”国债期货合同,每上涨1元,就意味着他将赔进10多亿元。
当天中午12点,几乎绝望的管金生打电话向尉文渊求救,提出三个请求:“能不能给我增加点儿持仓量?”“交易所能不能发个通知,就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接到财政部贴息的通知?”“能不能把交易停下来?”对于管金生的三个要求,已经怒发冲冠的尉文渊一一拒绝了。
“327国债”赢家们的悲惨结局
“327国债”赢家们的悲惨结局2014-04-21 天天说钱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近日在湖北咸宁中院审理的刘汉案,爆出一连串内幕。
其中关于他和有“北京李嘉诚”之称的袁宝璟的恩怨,引发了人们对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赢家命运的关注。
这些人当年通过国债期货完成原始积累,然后称霸一方,成为各地的头面人物。
若干年后,其中的多数人却以悲惨的方式谢幕,显示出这个时代政商圈子的云谲波诡。
327国债期货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所谓“327”,是一个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九十年代初国债发行非常困难,老百姓普遍不愿购买。
国家决定引入发达国家的交易方式,让国债更具流通性和价格弹性,1992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并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
第二年,财政部决定参照央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补贴。
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炒作空间扩大了,国债市场开始火爆,聚集的资金量远远超过了股市。
“327”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贴补,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元。
在1991~19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当时中国第一大券商万国证券的总经理,有“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估计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
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高岭、高原兄弟执掌的辽宁国发集团,开始大举做空。
在他们对面,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国经济开发公司(中经开)和众多市场大户。
后来创立证券市场“涌金系”的魏东,当时只有28岁,研究生毕业仅仅2年,曾在中经开执掌证券部,后创立自己的公司。
但在这场战役中,他被媒体描述为中经开事实上的主操盘人。
后来一直有传闻说,中经开高层和魏东,都通过可靠的渠道,获知了财政部的底牌: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债期货的“3..27”事件始末1993年开始的国债期货交易风波,主要是指的3.27风波国债进入期货市场的始作俑者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在当时来说,股票市场是非常冷清的,绝大多数地方都还没有开设证券交易,交易的保证金也要求很高,一般至少5万元,对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值。
而有钱的人还都沉在商品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是绝对害怕的,所以要改变冷清的状态,创新品种就是活跃市场的最好办法。
1992年底,12个品种的国债标准期货合约被隆重推出,1993年上市交易。
随后,北京商品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十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推出了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如雨后春笋一下遍布主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当时国债期货走向火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1994年初,一些券商钻实际利率比国债利率高的空子,违规超计划卖出非实物国债,以套用社会资金牟利。
当国务院宣布查处这类券商时,他们为了补足计划外卖出的这部分非实物券,纷纷买入流散在社会上的实物券,使国债现货市场人为制造出供小于求的局面。
二是为了配合新国债发行,财政部根据当时物价水平较高的客观情况,对1992年3年期和5年期利率比较低的券种实行保值补贴。
一时间,国库券炙手可热。
当时,国债期货开户保证金只要1万元,每手保证金只要500元,浮盈还可以再开新仓;一些散户满仓带透支,一路死多头,由几万元翻到几十万元,再由几十万元翻到几百万元,那狂热绝不亚于一场豪赌,赌成了就是“王”,赌输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随着国债期货虚盘毫无节制的扩大,市场在进入1994年下半年以后,已逐渐沦为超级主力机构堆砌巨资互相抗衡以图投机暴利的赌场。
1995年初,市场盛传“财政部将对‘3.27'国债加息”的消息。
从2月初起,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和辽宁国发股份有限公司因对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的错误预估,联手对“3.27"品种在148元左右的交易部位大量抛空,企图操纵市场。
2月23日,辽国发及其操纵的几家公司通过无锡国泰期货经纪公司大笔抛空无效,又提前得知“贴息”的确切消息后,率先空翻多。
这一行为再加上原本就做多的各种机构的推波助澜,导致期价自148.50飙升,最高至151.98。
后知后觉的万国证券当即处于全面被套牢状态,且由于持仓过大,一旦平仓会引发价格更加飞涨,其亏损将达几十亿元,足以使整个公司烟消云灭。
为扭转局面,其主要负责人授意恶意透支,超限量砸盘,造成收市前8分钟,700万手(需保证金14亿元)巨单将价格暴挫至147.50。
不少多头也于瞬间由“巨额浮盈”转眼变成“亏损爆仓”,市场一片混乱。
“3.27”事件从此震惊中外。
当晚,上海证交所即发布公告,以某会员蓄意违规为由,决定尾市8分钟所有成交无效。
紧接着证监会和财政部就发布《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其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的紧急通知》、《关于落实国债期货交易保证金规定的紧急通知》、《关于要求各国债期货交易场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
然而,这一系列通知虽然都具有震慑力的权威性,但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上海证交所的风险控制机制。
而且因为对万国违规的查处进展缓慢,令个别投机商暗藏侥幸之心,所以违规操作层出不穷。
终于,在1995年5月,当“3.19"国库券借保值贴补率的上升连封停板,当“辽国发”及其联手机构仍然违规打压时,管理层忍无可忍了。
5月18日证监会《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的发布,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金融期货从此被勒令关张。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亏损16亿元人民币,国债期货因此夭折。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本来,国债期货是非常好的金融期货品种。
国债由政府发行保证还本付息,风险度小,被称为“金边债券”,具有成本低、流动性更强、可信度更高等特点;在国债二级市场上做多做空,做的只是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额,上下波动的幅度很小。
这正是美国财政部成为国债期货强有力支持者的原因。
当时我国国债发行难,靠行政性摊派。
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发行一年多后,二级市场的价格最高时只有80多元,连面值都不到。
中国的管理者到美国考察了一圈,发现人家的这个宝贝不错,也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奉行“拿来主义”。
我国国债期货交易于1992年12月28日首先出现于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利率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国债期货市场行情火爆。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占上海证券市场全部证券成交额的74.6%。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陡然增到14家,成交总额达28000亿元。
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1995年,与全国股票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照。
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但问题出在327国债期货合约上。
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
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
于是有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的利率,到时会以148元的面值兑付。
但上海三大证券公司之一万国证券的总裁管金生不这样看,他认为高层正狠抓宏观调控,财政部不会再从国库里割肉往外掏出16亿元来补贴327国债。
于是管率领万国证券做空。
1995年2月327合约的价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
23日,提高327国债利率的传言得到证实,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
一直在327品种上与万国联手做空的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
327国债在1分钟内竟上涨了2元,10分钟后共涨了3.77元。
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个亿。
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
毫无疑问,万国没有这个能力。
管金生铤而走险,16时22分13秒突然发难,砸出1056万口卖单,把价位从151.30打到147.50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
这个行动令整个市场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盘时的价格来计算,这一天做多的机构,包括像辽国发这样空翻多的机构都将血本无归,而万国不仅能够摆脱掉危机,并且还可以赚到42亿元。
最意外的是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贴息,美联储调息时都是0.25%地调,咱们一下子竟然就是5个百分点。
当天下午,他陪证监会期货部主任耿亮在场内。
耿说国债期货管理办法修改完了,准备发布。
尉正在为此高兴,突然发现市场上气氛不对劲,各地国债市场都是向上的突破性行情,“327”价格大幅下跌,交易量突然放大了许多。
出事了!夜里11点,尉文渊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异常,是无效的,该部分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定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
上交所没有公布管和万国的名字,但是万国在劫难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期交割,万国赔6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管自己弄出的局面算,万国赚42亿元;如果按照151.30元平仓,万国亏16亿元。
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
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都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决定说,“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1996年4月,万国不得不与它当年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申银证券公司合并。
1997年1月,管金生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
“327”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
首先,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乏力。
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国债利率消息刚面世,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就出现了振幅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许多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
“327”中万国在预期已经造成错误无法弥补巨额亏损时,干脆以搅乱市场来收拾残局。
事发后第二天,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颁布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终于有了第一部具有全国性效力的国债期货交易法规。
但却太晚了。
其次,保证金过低。
327事件前,上交所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是2.5%,深交所规定为1.5%,武汉交易中心规定是1%。
保证金水平的设置是期货风险控制的核心。
用500元的保证金就能买卖2万元的国债,这无疑是把操纵者潜在的盈利与风险放大了40倍。
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气氛更为浓重。
第三,没有涨跌停板制和持仓限量制度。
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的制度,而事发前上交所根本就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出现上下差价达4元的振幅,交易所没有预警系统。
当时中国国债的现券流通量很小,国债期货某一品种的可持仓量应与现货市场流通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并在电脑撮合系统中设置。
从327合约在2月23日尾市出现大笔抛单的情况看,交易所显然对每笔下单缺少实时监控,导致上千万手空单在几分钟之内通过计算机撮合系统成交,扰乱了市场秩序。
第四,无法杜绝透支交易。
我国证券期货交易所以计算机自动撮合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来控制风险,而非“逐笔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绝透支交易。
交易所无法用静态的保证金和前一日的结算价格控制当日动态的价格波动,使得空方主力违规抛出千万手合约的“疯狂”行为得以实现。
第五,多头监管的弊端。
中国的国债期货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办法》颁布前,中国一直没有在法律上明确国债期货的主要主管机构。
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并参与制定保值贴补率,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和例行管理,并制定和公布保值贴补率,证监会负责交易的监管,而各个交易组织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监管。
多头监管导致监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现监管措施上的真空。
“327”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以致于有段时间一提到期货人们总会联想起欺诈、疯狂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