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中的“见”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 这种效果,为什么?
这两句把诗人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是“心 与境合”的高度概括。当诗人采菊与篱下时,偶一 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息非常怡人,飞鸟结伴相 还,环境优美宁静,与诗人乐于隐居而悠然自得的 心境相吻合。
抒隐居之情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怎样理解“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
能加深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 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 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 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 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 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 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 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 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 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 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
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
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
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
簪。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写出了“春 望”所见,一个“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 “破”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 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了 悲凉 的气氛。 “国破”与“城春”意思相反,诗人却在此对举, 从而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正是这种别具匠心的艺 术安排,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课件

(二)课文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诗歌解读
饮酒(其五)
诗意:我把草屋 建在人多聚居的
陶渊明
地方,却没有车
(三)深层探究
1.赏析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 非的历史感,寄情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 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 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闲适淡泊的样子。
诗意:(我)在东篱下随手
摘几朵菊花,悠然闲适间抬
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
山间的云气。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 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 要辨识却不知怎样Biblioteka 语言来表达。(四)深层探究
1.赏析诗句。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以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 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 想分辨清楚,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 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6张PPT)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6张PPT)

理解性默写:
7、写出了诗人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的诗 句是:_山__气_日__夕__佳_,飞__鸟__相_与__还__。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 受的句子是:__问_君__何__能_尔__?_心__远__地_自__偏__。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山_气__日_夕__佳___,__飞_鸟__相__与_还___。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 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 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 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 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 “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 现。
质疑探究:
苏轼评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时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 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 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 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 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 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 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 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 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轻声读,结合注释,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1-4句:建造房屋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 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课件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尔:如此,这样。 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远,远远地。 偏:偏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 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 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 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心志高远
悠然自得 闲适豁达
写作背景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 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此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 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 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 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 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 何其深永。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深: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溅泪:流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连三月:接连三个月。 抵:值。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本诗描写国都长安春天破败不堪的悲惨景象, 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课《诗 词五首 》PPT课 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课《诗 词五首 》PPT课 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课《诗 词五首诗 词五首 》PPT课 件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 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 宗师,被尊称为“诗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课《诗 词五首 》PPT课 件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 先县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 家于辘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 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 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杜甫看 到被叛军焚烧劫掠后的长安心里感慨万千, 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
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 “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 河南洛阳宜阳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 物。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秦王饮酒》 《梦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课《诗 词五首 》PPT课 件
赏析:颈联表现自开春以至三月,战火持续不断 。写出家音隔绝,久盼不至的焦急心情。诗人情 真意切,最能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亲人,面对眼前颓败之 景,愁得我头发稀疏,几不胜簪。
赏析:尾联写由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亲人的安危之 状,搔首徘徊,白发稀疏,可见伤痛、愁闷程度之深。
明确: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是诗人心与自然的 会意和亲近,物我合一,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 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பைடு நூலகம்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4张PPT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4张PPT

新知讲解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明诗意
东边的篱笆。 即庐山。 也指代菊圃。 闲适淡泊的样子。
采菊 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今译:(我)在东篱下随手摘几朵菊花,
悠然闲适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 简评:此一句描绘了一幅静穆、淡远的画
面。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悠然”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
自得、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
拓展提高
悟诗情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诗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诗 人悠闲地在东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 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以景物 衬托诗人的闲适。“悠然”形象地写出 了诗人心情的自得、闲适、恬淡。“见” 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 不是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 作者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
板书设计
闲适心境
明诗意

结庐人境
心远地偏
采菊东篱
饮酒
恬静生活 悠然见山
热爱自然 淡泊名利
做人真谛
此中真意 欲辨忘言
拓展提高
悟诗情
1、如何理解“而无车马喧”“心远 地自偏”这两句诗?
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所以虽居闹市却觉得偏僻安静,这
两句体现了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
静、自由,厌恶官场的黑暗虚伪。
拓展提高
悟诗情
4、请你总结一下本文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农村景物、 平凡的村居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 南山“,这些普通的景物里,充满着生 活 的情趣,蕴含着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 挚 情感。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 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 得
拓展提高
悟诗情 5、你还能背诵一首陶渊明的其它一首诗
新知讲解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共50张PPT)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共50张PPT)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 “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 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 赋、古文都堪为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 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 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 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 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 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 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有《樊川文集》。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 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 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 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 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 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 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 间的战争状况。
《雁门太守行》 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 急行军到战斗的全过 程。色彩凝重,景物 鲜明,渲染了悲壮惨 烈的气氛,突出将士 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 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 的英雄气概。
赤壁
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是东汉末年周 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 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 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 的看法。这首诗是作者有感于三国时代的 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题解读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 至四年间出任黄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 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并非赤壁大战的 赤壁,而是在湖北黄冈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 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矶。杜牧 所写的《赤壁》诗及宋人苏轼作前后《赤壁赋》, 皆借黄州赤壁矶以咏赤壁之战的史事。
主题
本诗表现了作者辞官归田后的心 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避开尘世 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自 由和恬静的心境。
写作背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诗词五首精美课件(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诗词五首精美课件(1)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575年) 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
c.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首 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修辞:对 偶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你会解释首联吗?
国都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虽 在,春天降临,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虽是写景,却也传达了诗人 __忧__国_伤__时_的感情。
颔 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 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 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 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 湘一带,贫病而死。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
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课件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课件ppt
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 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 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 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这两句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 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 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 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 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 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 里。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 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 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 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 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 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 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强烈的忧国思家之 情。头发为之变白、稀疏,情境悲苦——满头的 白发越搔越短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 头”因愁而生,“搔”的动作是为了解愁,“更 短”可见愁的程度越来越深。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饮酒》小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比:近来
诠次:次序
2.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诗词五首之《饮酒》课件19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诗词五首之《饮酒》课件19张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他(陶潜)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
章,无尤无怨。所以现在有人称他为“田园诗人”,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
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
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从家丁脚上
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古体 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 初创作的,大都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 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 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诗歌的朗读很讲究,那么, 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请你来 试一试。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 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 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 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他穷到衣服也破
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
自然。现在有钱的人住在租界,雇花匠种数十盆花,便作诗,叫作“秋日
赏菊效陶彭泽体”,自以为合于渊明的高致,我觉得不大像。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饮酒(其五)
课文导入
问世间酒为何物?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
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
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
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酒文化渊源
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你能举出诗文中哪些
人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白 欧阳修 陶渊明
他们嗜酒的背后心理是否都一样?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 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 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陶渊明饮酒后吐真情,我们再次走 进陶渊明的诗歌,触摸他深邃的思想。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
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 ( 今江西九江 ) 人。他
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 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
飞鸟,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春望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
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 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 赏名作之境界。
悠然
体会诗人悠然的心境。
诗人从中悟出了 。
悟出了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

新课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新课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杜甫就是这样一位圣人,他将忧国忧民的思想 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他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 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总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 大黎民的苦痛。他是坎坷而不幸的,但他也总是令 人敬仰的,他的生活总是在苦难的谷底,而他的思 想永远在巍峨的巅峰。他为我们后人树起的既是文 学的丰碑,亦是人格的丰碑!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 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 了无我之境。即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感受不到“我”的存在。 我们从这句诗中体会一下,你觉得王国维的说法有道理吗?
有道理。“悠然”既指诗人内心的闲适安逸,也可以指山的悠然,“见” 既是“我”见南山,也是南山见“我”。“我”与南山心意相通,融为一体, 不是刻意相望,却是自然而然的呈现。
3.“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 的优劣吗?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 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 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 ,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三、深层探究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 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 ,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2.学完这首诗,你认为后人为什么尊称杜甫为“诗圣 ”?
(1)沉郁顿挫,成史为圣; (2)忠君爱国,大成为圣; (3)心系百姓,仁爱为圣; (4)关爱妻儿,不离不弃。
2.交流背景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 辞官归隐后。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陶渊明在 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 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答:这两句诗活用了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 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 效朝廷的决心。
14
8.阅读《赤壁》,完成下面的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
(1)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写作特色。 答: 示例:本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 叹,后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 大,巧妙自然。
8
6.阅读《春望》,完成下面的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 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 示例一: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 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示例二:诗人 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 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 形象动人。
时期的孔子编录;战国时期,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
体—— 楚辞 ,主要以奔放的感情和奇特的想象为
特点;到了汉朝,官方成立了专门机构收集民间诗
歌,这种诗歌被称为 乐府诗(汉乐府) ;唐代
是诗歌艺术的高峰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包括著名的 浪漫 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被称为“诗鬼”的 李贺
等等,
33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
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躲雨的农人一直没有入画,
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
是那个场景真正的主角。21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
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唯
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那个场
景尽管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代”文明的气息——
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
没有订单农业,没有CEO(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
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
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
34
我忘情地凝神,凝视,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 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 吧,或者干脆就像我那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那 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 一眼,暗夜醒来,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 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都是从简 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远的牵挂。 【注】高黎贡山:在云南怒江西部的中缅边界附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 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 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8
(1)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去”作。者运用典故,把自己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 答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 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 鹏高飞之志,和她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 向往。
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注]
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
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
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
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
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
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
C.李贺和杜牧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有“诗鬼” 之称,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D.《渔家傲》的作者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解析】“小李杜”是指杜牧和李商隐。
6
5.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渔家傲》中诗人表达希望能达到自己理想的诗句
是: 风休住
, 蓬舟吹取三山去 !
5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饮酒(其五)》的作者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陶渊明。
B.《春望》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 他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之为“诗史”。
2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 B.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解析】A项“幽然”应为“悠然”;B项“峰火”应为“ C项“催”应为“摧”。
3
3.理解性默写。
(1)《饮酒(其五)》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 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27
(3)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生活 的烙印。请你阅读下面的诗句,写出诗中描写的是 属于古人生活中的哪个片段。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 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七夕乞巧
28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重阳登高
16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诗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 襟。作者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 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还有 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17
9.阅读《渔家傲》,完成下面的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
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
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
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
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
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
成线。
31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荫绿模糊的背景划过,
10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做简要评析。 答: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 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 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 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 隔 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24
诗歌发展到后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词,
又称“
长短句(诗余) ”,这种诗歌体裁在宋
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著名的苏轼、辛弃疾等
就是豪放 派词人的代表,婉约派代表人物有
李清照 、晏殊、柳永等;到了元朝,元杂剧的兴
起,使 元曲 成为了当时的流行体裁,关汉卿、郑
19
(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 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天帝的 问话;更寄托着作者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 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 不满。
20
10.请以“幸福”开头,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 构成一个排比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 么? 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答: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 句妙示在例何一处:。“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 答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 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 的自由和惬意。
26
思乡:示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边塞: 示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 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 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2)《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
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4
(3)《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表达对守边将 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的句子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4)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
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
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
哞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
是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
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周。那只胆
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1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 A.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àn)。 B.白头搔更短,浑(hún)欲不胜簪(zān)。 C.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àn)脂凝夜紫。 D.折戟(jí)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cháo)。 【解析】A项“喧”读作“xuān”;C项“燕”读作“yān D项“戟”读作“jǐ”。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春节放鞭炮、贴春联
29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 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 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 体雕塑,恰如于·列那尔所说,“蹄子插在土中,凝 视着双角倒影,忘掉了自身”。身后的木犁是另一 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