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及检测
形位公差及其误差检测

§3. 1 概述 §3. 2 形状公差 §3. 3 位置公差 §3. 4 公差原则 §3. 5 形位公差的选用 §3.6 形位误差的检测
第三章 形位公差及其误差检测
零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机床夹具、刀具及工艺操作等因
素的影响,将会产生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形位
2.按存在状态分类 (1)实际要素。实际要素是指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在评定 形位误差时,通常用测量得到的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理想要素。理想要素是指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它们不存 在任何误差。机械零件图上表示的要素均为理想要素。
上一页 下一页
§ 3.1 概述
3.按所处地位分类 (1)被测要素。被测要素是指图样上给出形状或(和)位置公差
为了研究形位公差和形位误差,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几何要素 进行分类。
1.按结构特征分类
下一页
§ 3.1 概述
(1)轮廓要素。轮廓要素是指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各要 素,如图3-1中的球面、圆锥面、圆柱面、平面和圆锥面、圆柱 面的素线以及圆锥顶点。 (2)中心要素。中心要素是指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的点、线、 面各要素,如图3-1中的圆柱面的轴线、球面的球心。
误差会影响机械零件的工作精度、连接强度、运动平稳性、密封
性、耐磨性、噪声和使用寿命等,因而影响着该零件的质量和互
换性。例如,光滑圆柱形零件的形状误差会使其配合间隙不均匀,
局部磨损加快,降低工作寿命和运动精度等;机床工作表面的直
线度、平面度不好,将影响机床刀架的运动精度,进而影响产品
的加工质量。为了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和零件的互换性,在设计
四、形位公差带
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是平
形位公差与检测

图4-10 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的标注
课题一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概述
五、形位公差的标注 (3)形位公差标注中的有关问题 ① 限定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的范围 如仅对要素的某一部分 给定形位公差要求,如图4-11(a)所示,或以要素的某一部分作 基准时,如图4-11(b)所示,则应用粗点画线表示其范围并加注 尺寸。
六、形位公差值及有关规定
1. 图样上注出公差值的规定
对于形位公差有较高要求的零件,均应在图样上按规定的标注 方法注出公差值。形位公差值的大小由形位公差等级并依据主 要参数的大小确定,因此确定形位公差值实际上就是确定形位 公差等级。国家标准规定,除圆度和圆柱度外,形位公差分为 12个等级,1级最高,12级最低,6、7级为基本级。圆度和圆 柱度还增加了精度更高的0级。国标GB1184-1996标准给出了 各形位公差的公差值和位置度系数表,见表4-3~表4-7。直线 度、平面度(表4-3);圆度和圆柱度(表4-4);平行度、垂 直度、倾斜度(表4-5);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 (表4-6);位置度数系(表4-7)。
五、形位公差的标注 1. 形位公差代号 (1)公差框格及填写的内容 公差框格在图样上一般应水平放置,若有必要,也允许竖直 放置,由左往右依次填写公差项目、公差值及有关符号、基准 字母及有关符号,基准可多至三个。如图4-3所示。
图4-3 公差框格
课题一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概述
五、形位公差的标注 (2)指引线 指引线是用来联系公差框格与被测要素的,指引线由细 实线和箭头构成,它从公差框格的一端引出,并保持与公 差框格端线垂直,引向被测要素时允许弯折,但不得多于 两次。 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向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或径向。如 图4-4所示。
形位公差及检测

46
2024/7/23
第47页/共78页
1) 径向圆跳动:
❖ 注意:表盘测头应始终与 被测圆柱面接触,并与基准 轴线垂直。
当被测圆柱 面绕着基准轴线 旋转一周时,允 许指针的最大变 化范围,称为径 向圆跳动。
中心要素能不能测跳动?为什么?
思考:假设被测圆柱面绕着基准轴线转一圈指针变化范围为0.08,该圆柱面的径 向圆跳动是否合格?若是0.12呢?
2024/7/23
圆锥体轴线的标注
10
第11页/共78页
2024/7/23
4、当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 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 以从框格引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 个指示箭头,并分别与被测要素 相连。
0.03 A-B
A
B
多要素同要求的简化标注
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被测 要素,有共面或共线要求时, 应在公差框格上注明“共面” 或“共线”。
GB规定,在技术图样中形位公差应采用框格代号标注。无法采用框格代号标注 时,才允许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加以说明。
5
2024/7/23
第6页/共78页
标注时框格可能有2个、3个或3个以上;
标注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时分别有几个框格?
怎样正确标注?标注顺序?
水平写一定要从左往右写; 竖直要从下往上写。
6
2024/7/23
20
2024/7/23
第21页/共78页
21
2024/7/23
第22页/共78页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带—限定实际要素形状变动的区域。 四要素:形状、大小、方向、位置。
一、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6种)
1. 直线度:控制直线、轴线的形状误差。
形位公差检测方法

一、直线度的检验方法1、将直尺平行地放于测定面,用塞尺测定直尺与被测定物的空隙。
(1)测定面凹时,与直线度相等数值厚度的塞尺不能插入中央的空隙。
(2)测定面凸时,在两端放置与直线度相等数值厚度的塞尺。
2、将杠杆百分表置于测定面,在A点调零,确认到B点。
测定值=最大值-最小值二、平面度的检验方法1、用直尺测定部品平面度测量方法:如图以不包括自重的方法将测量物支撑。
测量范围:测量是将直尺放在整个表面(纵、横、对角线方向)用塞尺(数值与平面度相符)测定。
判定:在所有的地方塞尺应不能通过。
平台或V型块在要求的测量的面上测量。
测定值=最大值-最小值2、线与面的平行度(1)将适合的塞规插入两个基准孔内。
(2)将塞规的两端用平行块(或磁铁)支撑。
(3)将公差的指定面调较至与平台平行,在A点调零,确认到B点。
(4)测定指定面,将读数的最大差(最高点减去最低点)作平行度。
3、面与线的平行度在平台上,使用磁铁支撑基准面整体,测定两个孔到基准面的尺寸,将该尺寸差作平行度。
4、线与线的平行度(1)将适合的塞规插入两个基准孔内。
(2)用平行块(或磁铁)将塞规两端固定。
(3)依照图在0°的位置求出 B与 C的中心偏移(X),并求出在90°回转位置上的 B与 C的中心偏移(Y)。
(4)将求出值用 X2+Y2算,所得值即平行度。
四、垂直度的检验方法1、面与面的垂直度。
(1)将基准面用磁铁与平台平行地支撑。
(2)将百分表从弯曲根部起移动至前端止,将读数的最大差作垂直度。
注:测定是横过l幅所有地方。
2、面与线的垂直度。
(1)在平台上,用磁铁如图支撑测量物;(2)将百分表接触于测量物上,在B点调零,确认到C点。
(3)将百分表接触于测量物上,将其在指示范围内所有地方上下移动。
(4)测定在0°与90°两处进行。
(5)将各读数的最大差用以下公式计算,所得值即垂直度(在0°的读数最大差→X;在90°的读数最大差→Y):垂直度( )= X2+Y23、线与面的垂直度。
形位公差及检测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5) 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形位公差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要求而对工件要素在形状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几何精度要求。
以形位公差带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形状公差小于位置公差值,采用跳动公差时,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能够满足功能要求,一般不再标注相应的位置公差和形状公差,若不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则可进一步给出相应的位置公差和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跳动公差值。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公差
▪ 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 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 限制。
▪ 直线度 ▪ 平面度 ▪ 圆度 ▪ 圆柱度
4/29/2010
直线度公差
▪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直线和轴 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 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 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 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
至于定位误差,则理想要素置于相对于基准某一确定有位置上,其定 位条件可称为定位最小条件。
4/29/2010
跳动:
跳动的分类: 它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 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 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 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4/29/2010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 所示,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平面内,且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
4/29/2010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4/29/2010
垂直度(一)
▪ 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 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 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 上的垂直度要求时,垂直度公 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或直径、轴线) 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 的区域。
4/29/2010
垂直度(二)
▪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 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如图所示, ød孔 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ø 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 的圆柱面内。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t
基准平面 a)标注
b)公差带
17
2)“面对线”的平行度 被测要素:上平面; 基准要素:孔的基准轴线。
公差带定义:为距离等于公差值t平行于基准轴线 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t 基准轴线 a)标注 b)公差带
18
3) 线对面的平行度 被测要素:孔的中心轴线,基准要素:底平面。
公差带定义:为平行于基准面、距离等于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Hale Waihona Puke 标注1公差带标注2
7
4.圆柱度 公差带定义: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 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t
标注
公差带
8
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
被测要素:为特殊的曲线和曲面。
轮廓度公差带的特点:公差带的形状由理论正确 尺寸确定;考虑公差带的位置时,则由理论正确 尺寸相对于基准来确定。 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 状、方向、位置的尺寸。它仅表达设计时对被测 要素的理想要求,故该尺寸不附带公差,标注时 应围以框格,而该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误差 则由给定的形位公差来控制。
形状和位置公差 及检测
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被测要素:为直线、平面、圆和圆柱面。
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 置均是浮动的,只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 小。但圆柱度公差可以控制同时控制圆度、素线 和轴线的直线度,以及两条素线的平行度。
2
1.直线度
其被测要素是直线要素。
1)在给定平面内
a)标注
b)公差带
19
4)“线对线”的平行度 (1)一个方向 被测要素:D孔轴心;基准要素:另一个孔轴心线。 公差带定义:为平行于基准线、距离等于公差值t的 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__形位公差及检测

第二章形位公差及检测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用形位误差的检测第一节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实例1:a)图样标注b)轴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第一节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实例2:a)图样标注b)台阶轴实际尺寸和位置误差第一节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零件几何要素零件的几何要素是指构成零件结构形状的点、线、面。
(1)按存在的状态分类理想要素;实际要素。
(2)按结构特征分类轮廓要素;中心要素。
(3)按在形位公差中所处地位分类单一要素;关联要素。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统称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相对。
第一节第一节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单一要素、关联要素与基准要素第一节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按照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方法》规定,形位公差共有14项,其中形状公差4项,形状或位置公差2项,位置公差8项。
形位公差的含义(1)形状公差的定义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示,形状公差带包括形状、方向和大小,其公差值用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2)位置公差的定义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用位置公差带表示,位置公差带包括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其公差值用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第一节形状和位置公差概述第二节形位公差的标注公差框格(1)形状公差公差框格为两格,位置公差公差框格为多格,从左至右依次标注内容:公差项目符号、公差值(含相关符号)、基准代号(含相关符号)。
(2)当公差值为圆形或圆柱形时,应在公差值前加符号“φ”,如为球形,则加符号“Sφ”。
(3)若公差值只允许为正或负时,则在公差值后加“+”或“﹣”。
(4)公差框格一般水平绘制,必要时也可垂直绘制。
第二节形位公差的标注被测要素表示法用带箭头的指引线与公差框格连接,箭头的指向分两种情况:(1)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垂直指向要素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线错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 法》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4249—1996《公差原则》 GB/T 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 可逆要求》 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它们会影响机器、仪器、仪表、刀具、量具等各种 机械产品的工作精度、联结强度、运动平稳性、密封 性、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等,甚至还与机器在工作时的噪 声大小有关。因此,为了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保证零 部件的互换性,必须对形位误差加以控制,国标规定了 形状和位置误差。另外给定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以限 制形位误差。
当基准要素为圆锥轴线时,基准符号的细实线应与圆锥直径的尺寸 线对齐,如左图所示;若圆锥采用角度标注,如右图所示,则基准符 号的粗短横线应正对该角度的尺寸线。
对于由两个同类要素构成而作为一个基准使用的公共基准轴线、公共 基准中心平面等公共基准,应对这两个同类要素分别标注基准符号(采用 两个不同的基准字母),并且在被测要素位置公差框格第三格或其以后某 格中填写用短横线隔开的这两个字母,如下图:
2)面轮廓度:限制实际曲面对其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公差带: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 域,诸球球心位于理想轮廓面上。 无基准:理想轮廓面由理论正确尺寸来确定,属于形状误差。 有基准:想轮廓面有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来确定。属于位置误差。
三、 位 置 公 差
1、位置误差与基准 1)位置误差 2)基准 关联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位置误差。
5、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两格填写方法
三格填写方法 垂直放置框格填写方法 公差带形状是球形的标注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被测要素与公差框格的一端相连,指引线的箭 头应指向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或直径方向。对于水平放置的公差框格,指 引线可以从框格的左端或右端引出;对于垂直放置公差框格,指引线可 以从框格的上端或下端引出;指引线从框格引出时必须垂直于框格,而 引向被测要素时允许弯折,但不得多于两次。
②.如仅要求要素某一部分的公差值,则用粗点划线表示其范围,并
加注尺寸,如图所示。
③.如仅要求要素的某一部分作为基准,则该部分应用粗点划线表示并
加注尺寸,如图所示。 10)理论正确尺寸的标注。对于要素的位置 度、轮廓度和倾斜度,其尺寸由不带公差的 理论正确位置、轮廓或角度确定,这种尺寸 称“理论正确尺寸”。理论正确尺寸应围以框 格,零件实际尺寸仅是由在公差框格中位置 度、轮廓度或倾斜度公差来限定,如图所 示。
轴
套
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
①外圆在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上不圆
(即圆度误差); 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②外圆柱面上任一素线(是外圆柱面与
圆柱轴向截面的交线)不直(即直线度 误差);
③外圆柱面的轴心线与孔的轴心线不重
合(即同轴度误差);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如下: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项目三
形位公差及检测
内容: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形位公差的标注及公差带的分析。
重点:形位公差的标注,公差带四要素
分析,公差原则。
难点:形位公差带四要素分析,公差原则。
一、 概 述
组成机器的各种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 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存在误差以及其他各 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加工后获得的实际零件,不仅产生 尺寸误差,其形体与理想形体相比,在几何要素本身的 形状及有关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上产生着差别,此差别 即为形状和位置误差。
对圆柱面(圆锥面)的正截面和球体上通过球心的任一截面上提出的 形状精度要求。 公差带:是指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如上图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 0.02mm的两同心圆之间。
(4)圆柱度
限制实际圆柱面对其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圆柱面所 有正截面和纵向截面方向提出的综合性形状精度要求。 职能: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圆度、素线直线度和两素线平行度等 项目的误差。 公差带:是指半径为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2 )位置公差框格
位置公差框格有三格、四格和五格等几种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 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框格中的内容,从左到右第一格填写公差特征项目 符号,第二格填写用以毫米为单位表示的公差值和有关符号,从第三格 起填写被测要素的基准所使用的字母和有关符号,如下图所示。
3)基准符号
基准符号由带小圆圈的英文大写字母用细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而组 成,如下图所示。
6、公差框格在图样上的标注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公差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按下列方法标注。 1)当公差涉及轮廓线或表面时,将箭头 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但 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如图所示。 2)当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 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如 图所示。
3)当公差涉及轴线、中心平面时,则箭头的 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如图所示。
4)当对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公差特征项目 要求时,为方便起见可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 框格的下方,如图所示。
5)当一个以上的要素作为被测要素,如 6个要素, 应在框格上方标明,如“6X”、“6槽”、如图所示 6)如果要求在公差带内进一步限定被测要素的形状,则应在公差值 后面加注符号,见下表。
7)对几个表面有同一数值的公差带要求,其表示方法如图所示。
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注意:理想要素需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无基准:标注合格的实际曲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mm的对称于理想曲 线的两包络线之间,理想的曲线由R30 、 R15 和 R12来确定。线轮廓度没 有基准要求,属于形状公差。 有基准:公差带的形状、大小与图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理想的曲线由 R30 、 R15 和 R12和基准A、B来确定,属于位置公差。
如上图示: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5)轮廓度
GB/T1182-96中,将线轮廓度公差和面轮廓度公差归结为形状或位置公差, 当轮廓度无基准时,属于形状公差,有基准时属于位置公差。 1)线轮廓度:限制实际曲线对其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公差带: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4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域,诸
4)按功能关系分
(1)单一要素——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2)关联要素——与零件上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而给出位置公差的 要素。
3、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的形状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 共 14 个,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如下表所示。
表 形位公差分类、项目及其符号
2.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
形状公差是为了限制形状误差而设置的,除有基准要求的轮廓度外, 形状公差用于单一要素;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四项。另外和无基准要求 的线、面轮廓度;被测要素为直线、平面、圆和圆柱面。 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 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小。
8、形位公差的简化标注方法
为了减少图样上公差框格或指引线的数量,简化绘图,在保证读 图方便和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形位公差的标注。 (1)同一被测要素有几项形位公差要求时,可以将这几项要求的公 差框格重叠画出,只用一条指引线引向被测要素例如下图所示。
(2)几个被测要素有同一形位公差带要求时,可以只使用一个公差框 格,由该框格的一端引出一条指引线,从这条指引线上绘制几条带箭头 的连线,分别与这几个被测要素相连,如下图中图(a)所示;或者在 这个公差框格的上方注明被测要素的数量和代表这几个被测要素的字 母,同时绘制几个冠以该字母。如下图中图(b)所示。
7、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对基准要素应标注基准符号当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应把基准 符号的粗短横线靠近置于该要素的轮廓线上或它的延长线上,并且粗 短横线置放处必须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如下面图(a)和图(b)所 示。对于实际的基准表面,可以用带点的参考线把该表面引出,基准 符号的粗短横线靠近置于这条参考线上,如图(c)所示的圆环形基准 表面的标注方法。
(1)、直线度
直线度是用以限制被测要素实际直线对其理想直线变动量的 一项指标;是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的不直程度 。 被限制的直线有平面内的直线,回转体(柱体、圆柱体) 的素线,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和轴线等等。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不同,可分别提出给定平面内、给定方 向上和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要求。
(2)平面度
用以限制实际表面对其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用于平面 的形状精度要求。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如右图示: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0.1mm的两平行平面内。
被测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围,必须位 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
(3)圆度 用以限制实际圆对其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职能:它是
1、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等几何要素(简称要素)及要素本身精度及其相互间的位 置精度。
如左图示的要素有点 (球心、锥顶)、线 (圆柱、圆锥的素线、 轴线)、面(回转面、 端面)等。
2、几何要素的分类
1)按结构特征分 (1)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各要素。如上图所示的 球面、圆锥面、圆柱面、端面、圆柱的素线等。 (2)中心要素: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的点线面各要素。--最小条件
形状误差评定时,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所谓最小条件是指确定理想要素位置时,应使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相接 触,并使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2)形状误差的评定方法--最小区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