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柳宗元的寓言

合集下载

《永某氏之鼠》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永某氏之鼠》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永某氏之鼠》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永某氏之鼠》出自《三戒》中的第三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的一组寓言,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

《永某氏之鼠》把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

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

依仗权势的小人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下场。

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

对待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不是妥协,而是要勇敢面对,坚决予以打击。

作品原文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作品注释1、永:永州2、畏日: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对日辰的迷信忌讳。

恐怕触犯日忌。

3、拘忌异甚:特别畏惧禁忌。

4、生岁直子:出生的年份逢子年。

直:通“值”,遇到。

子:农历的子年。

5、悉:全。

6、恣(zì):放纵。

7、僮:未成年的仆人8、由是:因此。

9、仓廪:古时称谷仓为仓,米仓为廪,这里泛指储存粮食的仓库。

10、庖厨:粮仓和厨房。

11、完:完好的,完整的。

12、椸(yí):衣架。

13、盗暴:盗吃食品、糟蹋物品。

14、数岁:几年。

15、徙:迁移,搬。

16、故:以前。

17、阖门:关闭门户。

18、购僮:雇用仆人。

购:雇用19、假:借。

20、甚:厉害21、已:散去22、厌:讨厌,厌烦。

23、已:消失。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名篇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名篇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名篇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故事,出自柳宗元的《黔驴技穷》。

这篇寓言,虽然是个古老的故事,却充满了智慧,能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人生。

说到这个故事,很多人可能会问:“黔驴是什么鬼?”嘿,别急,慢慢听我道来。

2. 故事背景2.1 黔驴的身世黔驴,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贵州一带的驴子。

话说这只驴可不简单,它有一天误入了一个地方,结果被一群动物包围了。

可怜的驴子在外头哇哇叫,心里那个慌啊,就像被猫追的小老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这驴子可没打算就此认输,它鼓起勇气,想办法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2.2 驴子的“本事”这只驴子自认为身怀绝技,想在众动物面前秀一秀。

可它拿不出什么好招数,最后只能用它的“本事”——长声吼叫。

结果可想而知,动物们听了半天,直摇头:“这也算是本事吗?”说白了,驴子的吼叫在这些动物眼里就像是黄鳝在水里打滚,没啥实用价值。

于是大家开始嘲笑它,甚至有人说:“这驴真是黔驴技穷!”3. 深入分析3.1 成语的由来大家可能会注意到,“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就这样来了,意思就是形容人到了尽头,没什么招数了。

这让我想起那些平时自以为是的人,老是喜欢炫耀自己的一点点本事。

其实,真到了关键时刻,才发现原来那点东西根本撑不起场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3.2 启示与反思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在讲驴子,更是在警示我们人要谦虚谨慎,别老是自以为是。

你想想,现在社会上,像这样的“黔驴”可不少,嘴巴上说得飞起,关键时候却一筹莫展,真是让人捧心头一笑。

有时候,明明是个小角色,却非要装大佬,结果只会被人笑掉大牙。

4. 生活中的例子说到这,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比如在班级里,某个同学平时说话特厉害,考试的时候却卡壳了,老师问问题,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跟霜打的茄子一样。

说白了,就是个“黔驴”,到头来什么都做不出来。

这样的人不少,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总有那么几位爱“装”的角色。

在朋友圈里,大家有没有见过那些总喜欢分享各种“干货”的人?一开始还挺让人佩服,结果到最后,人家问他几个专业问题,他就开始支支吾吾,像个瞎子摸鱼。

【课外阅读】旁推交通集众长 兼收并蓄成一家__柳宗元寓言小品文原型探析

【课外阅读】旁推交通集众长 兼收并蓄成一家__柳宗元寓言小品文原型探析

【课外阅读】旁推交通集众长兼收并蓄成一家——柳宗元寓言小品文原型探析柳宗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寓言作家,当代学者誉之“具有划时代的重要地位”(陈蒲清《论柳宗元寓言的地位与特点》)。

柳宗元一生博览群书,在学术上兼容并蓄,通集众长,终成大家。

他深受陆质“春秋”学派观点的影响,发扬其“会通”的治学方法,反对“党枯竹,护朽骨”的墨守成规,要求兼取诸子百家。

他年轻时出任秘书省校书郎,为他广泛接触古代文化知识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正是这种融会贯通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使得他能博采众长,而又自成一家。

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道:“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苟》、《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为之文也。

”他主张学习前人创作经验,借以磨砺气势,畅达条理和思想,增加意趣,简洁文句。

同时又反复强调“参之”,要参考别人的佳作,又不可一味模拟,而是应当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创新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更为可贵的是,他将这种兼收并蓄的创作理念运用于寓言小品文创作中,使寓言终于摆脱了其依附于哲理散文的附庸地位,走上了完善独立的发展道路,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

不仅如此,柳宗元寓言文的重要性还在于完成了寓言小品文内容上质的跨越,实现了从先秦哲理寓言向社会讽刺寓言的完美转型,并善于精妙传神的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了典型形象系列人或物,来表达审美诉求《寓言》,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少作品至今仍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它成为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典寓言文的标志性作品,例如创作于永州的《三戒》等。

因此,探析柳宗元寓言小品文的原型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一、“参之”先秦散文: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柳宗元的寓言小品文继承了先秦寓言所具有的富含深刻哲理、辛辣讽刺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寓言的基本特征,但他又突破了先秦寓言从神话、民间传说中取材的范式,从现实中取材,运用写实手法,针砭时弊。

不平之鸣表悲愤之情_柳宗元寓言浅析

不平之鸣表悲愤之情_柳宗元寓言浅析

第23卷第1期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No.1 Vol.232007年3月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College Mar .2007* 收稿日期:2006-08-13作者简介:李其霞(1978— ),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25·不平之鸣 表悲愤之情—— 柳宗元寓言浅析李其霞(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柳宗元寓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辅时及物、有为而发,以不平之鸣,表其悲愤之情。

柳氏愤世嫉俗的寓言抒发了他不为世用的愤懑、不为时人所理解的孤寂忧愤、对社会颠倒黑白的愤激。

关键词:柳宗元;寓言;悲愤;愤慨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62(2007)01-0025-02寓言是一种寄托深刻道理或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意为其灵魂、主旨,讽喻性是寓言的根本特点。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寓言,如:《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共有寓言两百多则、《韩非子》全书的寓言就多达三百多则。

但是这些寓言是零碎的、散乱的、不成篇的。

寓言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中唐柳宗元的手里才具有了“独立门户”的资格,从“寄人篱下”的尴尬局面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柳宗元寓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针砭时弊、辅时及物,有为而发,用简短、犀利的语言抒发自己对颠倒社会黑白不辨的愤激,自己材不为时用的愤懑,以及自己被贬谪于朝野不为时人所理解孤独寂寞的忧愤。

篇篇是泪,字字是愤!他留下的近三十篇寓言著作无不是用不平之鸣表达他的悲愤之情。

他愤世嫉俗的寓言,历来被世人誉为“唐宋以来,一人而已”!(清·焦循《雕菰集》)一、材不为世用的愤懑“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柳子厚墓志铭》),韩愈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柳宗元一生不济于世的命运。

应该说,柳宗元的前半生是比较顺利的,年仅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二十六岁又考中博学宏词科,并且结识了王叔文、刘禹锡等进步有识之士。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黔驴之技〔含黔驴技穷、庞然大物〕。

语义:贵州无驴,有人引入一头,放养在山下,老虎见它庞然大物,又叫声洪亮,很害怕,便躲开了;后来,逐渐接近它,并加以戏弄,驴大怒,只踢了一脚,老虎遂知,本领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

比喻虚有其表,本事有限〔已经使用完了〕,或表面上很庞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柳宗元画像出处:1、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黔之驴》;2、后晋·刘昫《旧唐书·柳宗元传》;3、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柳宗元传》;4、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柳宗元传》。

二、柳宗元少年天才,进士、词科双及第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祖藉河东〔山西运城〕,出身门阀士族,祖上“世相重侯”。

到了武则天时,家族已经衰落,但仍历代为官,其曾祖、祖父都做过县令,父亲柳镇为京官,任侍御史。

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大户,但也家道中落。

柳宗元出生在长安,家中尚有俩姐。

他是神童式天才,小时家教从母,与姐比试,“精敏绝伦”,为文赋诗,“卓伟精致”。

12岁,其父到江西任职,他随父游历,参与社交,接触社会。

能诗善文的父亲,与善良信佛的母亲,对他积极用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793年,他21岁,与刘禹锡为同榜进士,官校书郎。

5年后,他又博学宏词科及第,授集贤殿正字,赐书3000卷。

803年,太子侍读王叔文视他为奇才,荐为礼部员外郎。

805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10年后,改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任上,享年47。

三、柳宗元著名文学家,卓越政治家柳宗元,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中唐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天才绝伦,诗文卓伟,盛年而逝,实在可惜!可他的文学业绩,却是光辉灿烂的,留下作品600多篇〔首〕,主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寓言《三戒》等,由刘禹锡汇编为《河东先生集》45卷,加外集2卷。

柳宗元《三戒》原文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三戒》原文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寓言《三戒》序【原文】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

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个动物的故事,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写了这篇《三戒》。

永某氏之鼠【原文】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字为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译文】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

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值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来不管。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

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

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

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迁居去了别的州郡。

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

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但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特别厉害,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买来仆人四面围捕。

捕杀到的老鼠,堆得象座小山。

柳宗元寓言的人生观 -回复

柳宗元寓言的人生观 -回复

柳宗元寓言的人生观-回复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其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之一就是寓言集《柳氏寓言》。

这部寓言集以讽刺和比喻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品德和智慧,展示了柳宗元的人生观。

本文将以柳宗元的人生观为主题,逐步探讨其思想内涵。

首先,柳宗元的寓言揭示了人类的欲望和贪婪。

他通过各种动物的形象和行为,讽刺了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例如,寓言《黄粱梦》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享受了巨富和荣华,但最终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

这个寓言暗示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沉湎于虚幻的欲望。

其次,柳宗元的寓言强调了人类的道德与行为准则。

在寓言《笔削银》中,他讲述了一个与熊共同居住的男子,他用银子换取了一支笔,但这支笔不久就被熊偷走了。

男子后来发现熊把笔折断了并且意识到自己不应该用贪婪的心态换取物品,而是应该用诚信和友善的态度待人。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道德和正直的行为是人类成功的基石。

柳宗元的寓言还揭示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

他通过各种动物的智慧和能力,暗示人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例如,《十六国志》中的寓言《栏里的牛》讲述了一只被关在栏中的牛如何巧妙地逃脱的故事。

寓言中的牛通过撞击栏杆的方式将栏杆撞倒,从而成功逃离了困境。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只要善于运用智慧和能力,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柳宗元的寓言还反映了对社会现象和政治权力的批判。

他通过比喻和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正和腐败现象。

例如,寓言《功名之石》以一块石头的形象,暗喻官场中的争权夺利和滥权傲慢。

这个寓言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并呼吁人们要反对腐败和不公正。

总之,柳宗元的寓言作品体现了他的人生观。

通过揭示人类的弱点、道德准则和智慧能力,柳宗元寓言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

他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类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启发个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柳宗元的人生观激励了无数读者,也让他的作品在后世流传至今。

文人的悲剧——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通用13篇)

文人的悲剧——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通用13篇)

文人的悲剧——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通用13篇)文人的悲剧——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篇1《黔之驴》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名篇,其寓意一般理解为: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①。

然而,这种理解疑点颇多:柳宗元笔下的驴似乎不像高官显吏,也未“仗势欺人”,谈不上与“上层人物”有多大关系;相反,它看起来是个可怜的动物,其遭遇尤其值得同情。

一句话,这篇寓言的寓意有重新解读的必要。

《黔之驴》是柳宗元寓言《三戒》之一,另两篇分别是《临江之麋》和《咏某氏之鼠》。

这后两篇的故事大致相似:临江之麋,依仗主人宠爱,日与家犬游戏,结果忘己身份,见外犬而“欲与为戏”,被外犬“共杀食之”;某氏之鼠,也是因为主人宠爱,于仓廪府库中恣意为患,“饱食而无祸”,后换了新主人,仍“为态如故”,结果被群猫捕杀殆尽。

柳宗元在《三戒》序言中,是这样说明这组寓言的创作意图的:“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殆于祸。

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按序言中的对应关系,麋属于“依势以干非其类”之物,鼠属于“窃时以肆暴”之物,两者正是那种“仗势欺人”、“外强中干”而又“无才无德”的权贵或者爪牙,其下场属罪有应得。

而驴只是“出技以怒强”,显然不与麋、鼠同类:因为它并没有“依势”逞己威势,又没有“窃时”肆己暴虐,也没有招谁惹谁或者得意忘形而忘记自己是谁。

可以说,驴完全是个弱者,它的悲剧正是因为触怒强者而招致迫害致死的结果。

那么,《黔之驴》到底写的是什么人的悲剧?它的寓意又究竟如何?秉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我提出一个也许是“惊世骇俗”的看法:我认为,《黔之驴》写的是中国文人的悲剧;它的寓意在于告诫文人不要“出技以怒强”,而应锋芒内敛,谨慎处世,以求全身远祸。

这是柳宗元基于历史上许多文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的痛苦经历而得出来的人生经验与教训。

论柳宗元寓言的荒诞性

论柳宗元寓言的荒诞性
21 00年 6 月
安康学院学报
J u n l f k n ie st o r a o a gUn v r i An y
J n2 1 u .0 0
Vo_ 2 3 I2 b
第2 2卷第 3期
论柳宗元寓言的Biblioteka 诞性 郑 继猛 ,冯 静
( 安康学院 中文系,陕西 安康 7 50 ) 200
中图分 类号 :I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26 2 64—0 9 (00 3— 0 0 3 0 2 2 1 )0 0 6 —0
侧 溪林下偶谈》卷二称 : “ 子厚 云: ‘ 柳 夫文为之 难 ,知之愈难耳 ” 川。确 如所言 ,柳宗元的寓言寓意深 ’
柳宗元寓言有效地使用 了这种荒诞 艺术 ,它以传统的 写法 ,寓以荒诞的夸张 ,将主旨和 自己的深层寓意掩藏在

要:本文借助西方荒诞理论 ,对柳 宗元的寓言进行 了重新解读。柳 宗元的 寓言具有 浓厚的荒诞色彩 ,
体现 出鲜明的荒诞性特征 ,一是 多喻性 ,二是夸张性 ,三是 隐喻性。作 者正是通过使 用这种不合情理、不合 逻辑的荒诞手法来揭示生 活的本质 ,表达其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的真实用意。
关 键 词 :柳 宗元 ;寓 言 ;荒诞 性 ;黔 之 驴
笔 者借助西方 荒诞理论 ,对其 寓言进行 重新 审视 , 发现柳宗元寓言 ,有很高 的荒诞艺术性 。由于其 高度的 荒诞艺术技巧 ,以致读者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其寓 言的
真正含义。为此 ,有必要对其寓言 的荒诞性特征做一探
示。古人作出过这样 的剖析: “ 黔驴之戒 ,其犹在得失之 域乎 ?使中才 、庸人得是说 以匿名遁迹 ,不犯非分 ,或得
中干的故事者 的绝妙象征 ,而 ‘ 驴技穷 ’ ‘ 然大 黔 、 庞 物 ’也作为富有形象 性的成语 流传 下来”[ ,但 仍有一 2 1 些篇章被误读。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跑的远远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渐渐地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轻慢地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

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很有道行,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领,当初如果不使出它的那点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由于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落得像这样的下场,真是可悲啊!注释: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县,辖地相当于今彭水、酉阳、秀山一带和贵州北部部分地区。

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

则:却。

庞然:巨大的样子。

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稍出近之:渐渐地接近它。

慭(yìn)慭然:惊恐疑惑、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不了解它。

他日:有一天。

大骇:非常害怕。

远遁:逃到远处。

且:将要。

噬(shì):咬。

益:逐渐。

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柳宗元三戒中的寓言

柳宗元三戒中的寓言

柳宗元三戒中的寓言
柳宗元的《三戒》是寓言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

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

这组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作,通过麋、驴、鼠这三种动物形象,借题发挥,揭露了当时一些达官贵人、得意小人的丑态,并预言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文章语言简洁凝练,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意义。

在《三戒》之中,尤以《黔之驴》广为后世所知,而对其余两篇知之甚少。

其实,作者的真实寓意往往不在其字面,而是将作者的人生体验、生活哲理蕴涵其中。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有《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1.《临江之麋》:柳宗元借一只被主人溺宠的麋鹿,家里的狗因为惧怕主人而不敢动它,反而和它示好。

结果有一天,这只麋鹿跑到外面去玩,却被外面的狗吃掉,而它却至死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外面的狗吃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狐假虎威的小人,并告诫他们只要一旦失去了主人的庇护,他们的命运将是很惨的。

2.《黔之驴》:柳宗元借一只被人运到贵州却无可作用的驴子,在遭遇老虎时,终因技不如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外强中干的人,最终难逃厄运。

3.《永某氏之鼠》:柳宗元借永某氏因生肖属鼠而喜欢鼠,任凭老鼠在家中胡作非为,结果房子换了主人后,老鼠全部被主人消灭的故事。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作恶多端的小人。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凝练,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意义。

论柳宗元寓言的荒诞性

论柳宗元寓言的荒诞性

人 文 论 坛171INTELLIGENCE························论柳宗元寓言的荒诞性陕西安康学院中文系08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一班 冯 静 郑继猛柳宗元一生留下了许多散文创作,其中寓言创作更是取得了突出成就。

柳宗元的寓言继承了先秦以来寓言的优良传统,并且借鉴了佛教寓言以及唐传奇的写作技巧,结合自身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把先秦散文中作为附庸的不完整的寓言片段,发展成为独立的、完整的、更富文学艺术性的篇章模式,使寓言彻底摆脱了对其它文体的依附地位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对我国寓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细读柳宗元的寓言作品,结合柳宗元的生活背景,运用荒诞理论从中总结出柳宗元的寓言中所体现的三个特征:一、“材不世用”的特征“材不世用,道不行于时也”,韩愈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柳宗元一生不济于世的命运。

应该说,柳宗元的前半生是比较顺利的,年仅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二十六岁又考中博学宏词科,并且结识了王叔文、刘禹锡等进步有识之士。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主持的旨在打击藩镇,宦官势力,加强中央政权、革除弊政,挽救晚唐王朝命运的政治革新运动。

这次革新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这对柳宗元打击是巨大的,此后,他的人生和仕途一分为二,直到死也没有被提升任用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柳宗元通过其寓言来抒发自己沉郁悲愤,孤独,寂寞的心情,也抒发了作者空有一肚学问,而得不到发挥和展示的惆怅。

他的寓言故事对比强烈,用夸张,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暗喻自己没有得到重用,而郁郁而终。

所以在其寓言中出现的情节和事件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遇见的,甚至许多是常人的意识也难以构想的,给人以强烈的奇异怪诞的现象,这正是其寓言具有荒诞性的体现。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赏析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赏析原文: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语文知识点】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和启示

【语文知识点】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和启示

【语文知识点】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和启示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出自唐代柳宗元《柳河东集·黔之驴》。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看事物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据说古时候贵州没有驴子。

有个商人从外地运进来一匹驴子,但是贵州多山,驴子派不上用场,商人只好把驴子放到山下,听任它在那儿吃草蹓跶。

有一天,从山上下来一只老虎。

贵州的老虎也从来没有见过驴子,突然看见这么个庞然大物,不禁大吃一惊,以为是什么神灵下凡。

老虎慌忙躲进树丛,偷偷察看驴子的动静。

一天过去了,老虎没有看出驴子有什么特别不凡的地方。

第二天,老虎蹑手蹑脚地走出树林,想到驴子跟前摸摸底细。

还没有走上几步,猛听见驴子一声大吼,吓得老虎转身就逃。

奔了一阵,老虎发现后面没有动静,又小心翼翼地踱了回来。

慢慢地,老虎习惯了驴子的叫声,又壮看胆子向驴子靠近。

它先用脚爪去挑逗,又用身子去碰撞。

驴子恼羞成怒,尥起后蹄向老虎踢去。

老虎偏偏身子就躲过去了,心里不禁一阵高兴:“原来这个家伙就这么点儿本事啊!”饿了一天一夜的老虎,大吼一声,猛扑过去,一口咬住了驴子的喉营,美餐了一顿,上山去了。

在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中,老虎先是对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只能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但老虎通过小心地不断出来接近它,发现驴的本领只有用蹄子踢,认识到驴的技艺不过如此,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

这启示人们,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可以取得成功。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驴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但可惜虚有其表,最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也意在告诫人们必须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保护自己。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浅谈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

浅谈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

浅谈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寓言内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寓意蕴藉深得诗人风咏之旨,感人之深当远在针对某事怒斥唾骂之上。

于柳宗元文中相对而言,文字也较通俗流畅。

又且内涵、外延均极阔大,读者无论学力高低、阅历深浅、地位尊卑,读来皆可以有不同领会而各有所得,是柳宗元文中的一枝奇葩,成就斐然。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继承了先秦寓言的创作经验,借鉴了印度寓言和六朝传奇的艺术手法,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柳宗元的寓言促成了寓言文学的独立性、促进了寓言创作方向的转化,对中国古代寓言在唐代的复兴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对唐以后的寓言创作的影响更是深远。

《渔翁》柳宗元 读后感

《渔翁》柳宗元 读后感

《渔翁》柳宗元读后感
柳宗元的《渔翁》是一篇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以小说、故事或寓言等形式来传达某种道理或人生哲理的一种文学形式。

《渔翁》这个故事是讲述一个渔翁遇到了莫名其妙的事情,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是有因果报应的。

这篇故事的主题是因果报应,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肯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渔翁,他在河边捕鱼,因为年老体弱,每次只能捕到一条小鱼。

有一天,他捕到了一条神奇的大鱼,当他想把大鱼带回家时,却又碰见了一个老年人。

老年人很想买这条大鱼,但是渔翁并不想卖。

可是,老年人却用自己会读心术的能力从渔翁的眼中看出了他的内心想法,所以他给渔翁一个金盆做交换,并告诉他将来会有更珍贵的东西给他。

随后,一直以小鱼示人的渔翁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财富,而似乎和之前那条神奇的大鱼和老年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一切事情都有因果报应,所以不要忘记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过于贪婪。

整个故事的结构简单,情节流畅,引人入胜,语言优美。


个故事不仅是在告诉我们,人类应该相信因果报应,同时也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本分,遵循自然规律。

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却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在寓言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它作为一种文学体栽,在文学史上确立正式的历史地位,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唐代的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朝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二十一岁登进士,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

贞元时期,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比韩愈得意的。

顺宗即位,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不到七个月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失败。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

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他的寓言作品主要是在被贬永州后创作的。

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从而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

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因而可以说柳宗元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

以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论述。

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直讽世态
柳宗元的寓言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往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比较广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流弊与病态,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先秦时期,寓言主要是为阐述哲理和政治主张服务。

寓言在这一时期往往成为阐理说教的手段,如《孟子》的“攘鸡”,宋国的大夫戴盈之在跟孟子的谈话中,表示愿意取消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只能减轻,明年才能取消,其宣扬的是儒家的“仁政”;《庄子》的“庖丁解牛”,则提倡道家的“顺应自然”,说明他的养生哲学:《尹文子》的各篇寓言,全是阐述名家关于“名”、“实”的见解;《墨子》的几段寓言,则是推行墨家“兼爱”的主张。

《韩非子》的寓言更是如此,被用来系统地、完整地、全面地反映法家思想服务,“守株待兔”讽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反映了进化的历史观:“董阏于”,宣扬了治理国家要实行法家的“必罚明威”的主张,严厉实行法制,才能政绩卓著;“自相矛盾”,是“贤”、“势”不两立的形象勾勒。

《战国策》成篇累牍地记录了纵横家的言论,这些政客们运用和编造了大量寓言,为他们的“纵横捭阖”服务,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苏代为了制止赵国攻打燕国,在赵王面前说了“鹬蚌相争,渔父得利”的故事,他把燕赵比作鹬蚌,把秦国比作渔父,给想入非非的赵王当头喝棒,使他从这浅显的故事中猛然醒悟,终于放弃了战争的计划。

在先秦寓言里,说理是第一位的,讽刺是第二位的,或可有可无的。

讽刺的特点一直到柳宗元的寓言里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而极有思想性与战斗性。

柳宗元寓言里反映的生活,可以说是唐末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次动乱虽然最后被平定,
但国家元气已经大伤。

原来存在的社会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日趋尖锐。

首先王朝统治的力量衰微了,无力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

这些藩镇拥有土地、人民、甲兵、财富,以致王朝权力所及的地域大大缩小,百姓们饱受他们的屠杀掠夺。

在王朝内,宦官也掌握了军政大权,任意废立皇帝,政治制度腐朽混乱。

在官僚中,旧的门阀世族的代表和新科举出身的代表又分成两派,势同水火,对许多文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宦官和官僚之间,有时相互勾结,有时又彼此对立,使中唐以后中央政权长期处在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下。

其次由于土地兼并加剧,地主的庄园经济日益发展,很多农民则流亡道路,衣食无着。

柳宗元的《三戒》是著名的讽刺作品。

作者在序里写到“吾恒
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临江之麋》写麋得主人的宠爱,“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不敢吃它。

三年以后,麋离开了主人外出,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

尖锐地讽刺了那些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

《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物的写照,嘲讽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是无德无能。

《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

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组画。

《大鲸》写到“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海之尾,震动大海,簸掉巨岛,一啜而食若舟者数十。

勇而未已,食而不能止。

北蹙于碣石,槁焉。

”作者讽刺和警告唐朝那
些专横跋扈的藩镇与世家大族。

他们使国家动荡,人民遭殃,但自己也免不了覆灭的下场。

及其他一些以“传”名篇的作品,实际上都是讽世寓言,写了这种小虫“行遇物,辄持取,昂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从这则寓言中我们看到唐代官场乃至整个统治阶级的利欲熏心、贪婪成性的丑态。

《李赤传》借一个离奇的故事讽刺那些狂妄自大、欲迷心窍、好恶莫辨、执迷不悟的人。

结尾作者写道:“柳先生日:‘……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

及至是非、取与、向背,决不为赤者几何人耶?反修而身,无以欲利、好恶迁其神而不返,则幸矣。

又何暇赤之笑哉!’”真乃是入木三分。

《永州铁炉步志》讽刺了只看门第不辨贤愚的恶劣风气,批判了门阀制度与世袭制度。

“今山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日:‘吾门大,他不我敌也。

’问其位与德,日:‘久矣,其先也。

’”当时切中时弊,今日仍可借鉴。

《猿与王孙》这篇影射中唐政治斗争。

猿比喻革新力量和清廉官史,利国安民,王孙比喻保守贪婪凶狠祸国殃民的守旧势力,他们势不两立。

在柳宗元的寓言里,哲理的性质减弱了,甚至消失了,而讽刺的特色十分鲜明地突出来了。

二、故事完整、短小精悍、语言峻洁
柳宗元长期的贬谪生活,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体察,体现在寓言创作中形成了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的特点,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像和夸张,创造了生动形象,同时,他大量地创作寓
言,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形式。

如生动地刻画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物形象,短短的一百来字,写得既平常又深刻。

《三戒》中刻画了社会上三种典型的人物,短小警策、含义深远,有的放矢,爱憎分明。

《黔之驴》中写老虎对驴的戏弄挑逗:“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语言简练峻洁,老虎、驴子的形象栩栩如生。

唐宋前的寓言往往是某种文章的一部分,是种修辞手段,主要是采用比喻论证来说明道理。

如前文的“鹬蚌相争,渔父得利”。

再如《庄子》中的“勿卤莽灭裂”管理长梧地方的官史,向子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

子牢就告诉他“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然后又说过去他种过庄稼耕地时马马虎虎,庄稼也以稀稀拉拉的果实来报酬他;除草时,急急忙忙,损伤了苗的枝叶和根基,庄稼也就以瘪瘪空空的果实来报酬他。

到了第二年,改变了耕作方法,精耕细作,结果庄稼长得很好,果实很多,终年都饱饭吃。

在这里子牢以种庄稼的规律比喻管理政治的规律:决定政令不要粗疏随便,治理人民不要简单粗暴。

付出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柳宗元的每篇寓言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精彩的描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

柳宗元的寓言都是独立成篇的,虽然有时他发两句议论,那是为了点明寓意,使主题更加明朗化。

如前文的《李赤传》中作者最后写到的柳先生目的部分,点明主题要想真正能明辨是非、取与、向背,必须要修养自己的品行,做到不被欲望、利益、爱好、憎恶蒙住心窍。

他的每篇寓言,都抨击了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勾勒出各种人物嘴脸,形象鲜明,有着强烈的社会气息。

总之,柳宗元的寓言在寓言文学发展中是有其一定的地位的。

他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把寓言这种文学样式发挥的淋漓尽致,也为后代的寓言家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