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宗元与他的寓言故事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通用12篇

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通用12篇

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通用12篇小学寓言故事篇一有一天,柳宗元得了重病,脾脏肿得很大,而且时常心脏悸闷。

他急忙请一医生治病。

医生察看病情后说:“依你现在的病情来诊断,服食茯苓应当最见疗效。

”第二天,柳宗元就叫人到集市上去买了一些茯苓来,自己煎着吃了。

结果服药之后,病不仅不见好转,相反地更加重了。

柳宗元非常生气,派人把医生找来,责怪他医术不精,开错了药方。

医生听了柳宗元的话十分奇怪,自己行医多年,这种病也见过一些,的确是对症下药的。

他便提出看看药渣子,是不是药买错了。

医生一看药渣,一阵惊呼:“唉呀,这全都是老山芋呀!是那个卖药的骗了你,你不辨真伪买下来。

你自己糊里糊涂不识货,现在却又来责怪我,你也太过分了。

”柳宗元吃惊地望着药渣十分惭愧,慢慢又愤恨起来。

从这件事推广开想,有不少事是与之类似的。

人世间,拿着老山芋去冒充茯苓出售,使得人家病情加重的事,其实多得很!又有多少人能够辨别其中的真伪呢?小学生寓言故事篇二鸡有翅膀,但它们飞得不高。

大头儿子说:“我要让它们像小鸟一样飞!”爷爷听了说:“行啊,可你要训练它们,它们就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大头儿子第一个星期是这样训练它们的:他把鸡抱起来往远处一扔,鸡便拍着双翅扑愣愣朝前飞几下,再落到地上;第二个星期大头儿子把鸡放到鸡窝顶上,把米撒在地上,引诱鸡飞下来吃。

开头两只鸡都怕,后来公鸡勇敢起来,一低头往下一飞,哈!它吃到了米。

胖母鸡也紧跟着飞了下来。

第三个星期,大头儿子抱着鸡,想爬到爷爷奶奶住的房子的屋顶上去练,结果被奶奶挡住了:“不行,鸡摔坏了可以杀了吃,要是你摔坏了怎么办?”大头儿子没办法,只好带着鸡到院子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上去练。

大头儿子搬来一条长木板,靠在老槐树的树干上,就张开双臂把鸡往木板上赶。

鸡不愿意,大头儿子只好把它们抱上去,然后抓出一大把米使劲往树窝里撒。

两只鸡终于明白了,嘀笃嘀笃从木板上走到树上,冲着树窝埋头吃起米来。

等它们吃完,大头儿子便在树下拍着手说:“飞!飞!快飞下来!”两只鸡便一前一后飞落到大头儿子身边,飞得可好啦,就像两只大鸟。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第17课《柳宗元》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柳宗元是一位风流倜傥、豁达开朗的官员,他以饮酒、游乐、写文章并喜欢相通达政治风云而责无旁贷,是大唐朝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文人。

他才华横溢,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他修身养性的追求却备受嘲笑,也让他深感无奈。

柳宗元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偏见人士蔡京发生了一番争论。

蔡京认为柳宗元荒废了才华,对他的修身养性非常不屑一顾。

柳宗元深受打击,决心离开宴会,前往边疆任职。

他希望在边疆习武修身,使自己更加强大和充实。

经历了许多风雨,柳宗元在边疆度过了很多艰苦和寂寞的时光。

他每天都刻苦修炼,提高武艺,并在时间充裕的时候,继续写作。

柳宗元不仅注重武艺,还在边疆看到了人民的苦难,他决心改变他们的困境。

柳宗元所在的地区正面临着当地官员的贪污腐败和黑恶势力的欺压。

柳宗元不忍看到百姓受到欺凌,决定站出来做正义的使者。

他检举了贪官和黑帮头目,并曝光了他们的不法行为。

他还组织了家乡的士子和勇士,与黑恶势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经过几番厮杀和努力,柳宗元战胜了黑恶势力。

而他的勇敢行为,也让百姓们深感敬佩和感激。

柳宗元带领着人民迈向了繁荣和和平的新时代。

他改变了家乡的命运,消除了贫寒的根源。

柳宗元的事迹被后人流传,并成为一段佳话。

他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们铭记在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有才华和追求,更要有担当和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故事中的柳宗元,以其才华和正直的品质,在修身养性和追求政治梦想之间找到了平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自己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柳宗元一样,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并为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柳宗元的故事极具启发性,也让我们深感敬佩。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故事讲述了一只驴子被运到贵州,由于当地还没有见过驴子,所以看它是个庞然大物,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

下面是这个寓言故事的全文:黔地本来没有驴子,有人就运了一头驴子到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驴子每天吃一点草,喝一点水,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后来,它慢慢地靠近山上的老虎,老虎看到它时,非常惊讶驴子的体积庞大。

驴子经常摇动耳朵,发出轰轰的声音,老虎就更加害怕了,以为驴子是个怪物。

有一天,老虎出来寻找食物,远远地看到了驴子。

驴子也看到了老虎,便大声嘶叫起来。

老虎吓得跑回了深山。

但老虎不甘心就这样被吓倒,又慢慢地靠近驴子。

驴子愤怒了,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大喜,心想:“原来它只有这么一点本事啊!”于是猛然扑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光了它的肉。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真本事。

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未来,而不是依靠虚张声势和装腔作势来吓唬人。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很强大、很成功的人或事,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本事。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大。

在取得一些成就之后,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自豪和自信。

但是,如果我们过于骄傲自大,就会忽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最终导致失败和惨痛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黔驴之技〔含黔驴技穷、庞然大物〕。

语义:贵州无驴,有人引入一头,放养在山下,老虎见它庞然大物,又叫声洪亮,很害怕,便躲开了;后来,逐渐接近它,并加以戏弄,驴大怒,只踢了一脚,老虎遂知,本领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

比喻虚有其表,本事有限〔已经使用完了〕,或表面上很庞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柳宗元画像出处:1、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黔之驴》;2、后晋·刘昫《旧唐书·柳宗元传》;3、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柳宗元传》;4、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柳宗元传》。

二、柳宗元少年天才,进士、词科双及第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祖藉河东〔山西运城〕,出身门阀士族,祖上“世相重侯”。

到了武则天时,家族已经衰落,但仍历代为官,其曾祖、祖父都做过县令,父亲柳镇为京官,任侍御史。

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大户,但也家道中落。

柳宗元出生在长安,家中尚有俩姐。

他是神童式天才,小时家教从母,与姐比试,“精敏绝伦”,为文赋诗,“卓伟精致”。

12岁,其父到江西任职,他随父游历,参与社交,接触社会。

能诗善文的父亲,与善良信佛的母亲,对他积极用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793年,他21岁,与刘禹锡为同榜进士,官校书郎。

5年后,他又博学宏词科及第,授集贤殿正字,赐书3000卷。

803年,太子侍读王叔文视他为奇才,荐为礼部员外郎。

805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10年后,改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任上,享年47。

三、柳宗元著名文学家,卓越政治家柳宗元,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中唐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天才绝伦,诗文卓伟,盛年而逝,实在可惜!可他的文学业绩,却是光辉灿烂的,留下作品600多篇〔首〕,主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寓言《三戒》等,由刘禹锡汇编为《河东先生集》45卷,加外集2卷。

柳氏寓言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柳氏寓言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唐 柳宗元
关于柳宗元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故人称柳河东。 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
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 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 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 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著名的《永州 八记》就写于这个时候。有《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以及 《小石潭记》等。 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 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 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 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 柳柳州。
艺术手法:对比和类比
作用:突出论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寓言
寓言式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 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 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
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 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 蛇添足》
柳氏寓言
柳宗元以高度駕御文字的能力,鋪寫寓言式 散文,故事中的結構更緊湊、人物更鮮活、 說理更深刻,文章的語言在高度鍊達中透 顯 出藝術性。此類作品的代表作如《蝜蝂記》 《臨江之糜》《黔之驢》等。
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 “韩柳”合称 • 骈文、古文和古文运动
骈文:骈偶四六,两两相对,一般为四六句,华而不实 古文:是韩愈提出,实为先秦散文,与骈文相对立的一种 散文,是不压韵的散文。 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代散文传统,因此 人称古文运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张“文以明道”

关于柳宗元的故事

关于柳宗元的故事

关于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写过一篇《蝜蝂传》,说有一种小虫子名叫蝜蝂。

它有个习性,就是特别喜欢背东西,看到什么就背什么,它背上的东西越来越重,虽然疲惫不堪,但却不愿停止,最终蝜蝂被压得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拿掉背上的东西,可是它缓过来劲儿,还能继续爬行后,就又开始像原先那样接着抓取东西背上。

这种小虫还喜欢往高处攀爬,直至用尽力气,摔死在地上。

柳宗元对这些人是这样评论的:“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这些人的见识与小虫无异,实在可悲。

此外,柳宗元还写过一个《永某氏之鼠》的寓言,说永州有个人非常迷信,他因属鼠,便以为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

家中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打杀老鼠,仓库厨房也任凭老鼠横行而放任不管。

于是,老鼠们奔走相告,其他地方的老鼠蜂拥而至,大吃大喝也无灾祸。

就这样,他家再无一件完整的东西。

白天,老鼠与人在一起活动,晚上,老鼠响动让人无法入眠,即便到了这个地步,这人也不觉得讨厌。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
黔驴技穷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该成语出自唐朝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黔驴技穷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喜欢多事的人从外地用船运了一头驴回贵州,可是一时又不知该派什么用
场,就把它放到山脚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一只老虎出来觅食吃,看到了这只驴,认为它很厉害,就想吃掉它。

但是老虎发现这只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只是会叫而已。

于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官宦世家少年大才柳宗元和寓言故事

官宦世家少年大才柳宗元和寓言故事

永贞革新 ,年少得志
柳宗元21岁进士及第,名声大振,同时中进土的还 有他的好友刘禹锡。26岁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 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29 岁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两年后被调回长安, 任监察御史里行。这个职位使得柳宗元可以结识官 场上层人物,如帝师王叔文。 两年后,顺宗继位,任用王叔文、王伾实施改革, 柳宗元、刘禹锡均为改革派大将。 “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
用一句话来概括 1橐驼的秘诀 顺应树木的天性
2他植者失败的原因 违背树木的本性
3长官的特点
好烦其令
思考:橐驼其人其事是否真实?
写作本文的目的: 揭露和贬斥了中唐时期吏治繁政扰民、伤民 的弊端。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以及改革 政治的愿望。
始:(1) 当初,刚开始 [at first]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2) 刚刚,才 [just, only then] “千呼万唤始出来”
何:“担也”,本义“肩扛”,后作“荷” 《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 什么 [what]。“来者何人”,“这有何难” (2) 哪里 [where]。“笑问客从何处来” (3) 甚;多么 [very;how]。“水何澹澹” (4)何必。“羌笛何须怨杨柳 ”
仕途不幸,文坛之幸
永州十年,柳宗元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柳河 东全集》得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刘禹 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辞》十余篇,创作《陋 室铭》、《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
患难之交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再贬播州刺史(贵州遵义),柳宗元再贬柳 州刺史(广西柳州市)。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 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 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 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柳宗元客死柳州后,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 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并 收养了柳宗元一个儿子。可以说没有刘禹锡,也就 没有柳宗元文集的刊行于世。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

《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
苟:如果. 反是:与此相反. 恩:情深.这里指用心. 旦、暮: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而:表示并列 勤:多。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 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爪:名词作动词, 用手指抓破. 肤:这里指树皮. 日:名词 作状语. 一天天地. 以:表示修饰. 离 :背 离而去.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
其筑欲密
非有能硕茂之也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形容词作动词。 保全 名词作状语 根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一词多义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本 粟者,政之本务 今存其本不忍废 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病偻 故病且怠
根本、基础
稿本、版本 本钱 生病 贫穷

本文体裁:
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 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 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 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 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 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 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出来。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莫:没有人. 窥伺效慕:偷看模仿.
如:比得上.
译文: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郊。 橐骆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 绅人家作为观赏游玩的,以及种树卖 果赢利的,都争相迎请雇用他。看橐 骆所种植的树木,即或移栽的树木, 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 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 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名,命名.本为名词名字,作动词.
业,名词职业,用作动词,意动,以……为职业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有《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1.《临江之麋》:柳宗元借一只被主人溺宠的麋鹿,家里的狗因为惧怕主人而不敢动它,反而和它示好。

结果有一天,这只麋鹿跑到外面去玩,却被外面的狗吃掉,而它却至死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外面的狗吃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狐假虎威的小人,并告诫他们只要一旦失去了主人的庇护,他们的命运将是很惨的。

2.《黔之驴》:柳宗元借一只被人运到贵州却无可作用的驴子,在遭遇老虎时,终因技不如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外强中干的人,最终难逃厄运。

3.《永某氏之鼠》:柳宗元借永某氏因生肖属鼠而喜欢鼠,任凭老鼠在家中胡作非为,结果房子换了主人后,老鼠全部被主人消灭的故事。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作恶多端的小人。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凝练,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意义。

柳宗元的游记_柳宗元的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游记_柳宗元的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游记_柳宗元的寓言故事在游记散文上,柳宗元被称为“游记之祖”。

最有盛名的就是他在永州期间所写的游记作品,称之为《永州八记》。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柳宗元的游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柳宗元的游记在游记散文上,柳宗元被称为“游记之祖”。

最有盛名的就是他在永州期间所写的游记作品,称之为《永州八记》。

其中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色,柳宗元借以美景,抒发了内心深远的感情。

他给山水景色赋予了生机,读他的游记作品,仿佛置身于其中。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称为《小石潭记》被选作为初中语文作品,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也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描绘小石潭周边的景色为主,突出了小石潭清澈、幽静的环境。

柳宗元用了大量生动的语句来描绘小石潭,反衬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抒发了柳宗元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中,也有借美景抒发苦闷之情,他将志向寄托于山水,从侧面体现大自然之美。

柳宗元因为新政失败而遭到了贬谪,来到永州之后,激发了柳宗元的文学才华。

十年时间,柳宗元走遍永州山山水水,结识了永州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柳宗元借以永州美景来吟唱出自己仕途失意之情,醉心于永州山水而流连忘返。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柳宗元擅写寓言故事,以个性鲜明主角影射社会黑暗丑陋的现象。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鹘说》、《谪龙说》、《罴说》、《蝜蝂传》都是柳宗元的寓言作品。

其中,《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出自于《三戒》,也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寓言小品。

《临江之麋》讲述的是,临江的一个猎人打猎时抓到了一只麋鹿,便把它带回家饲养。

麋鹿刚一进门,猎狗们都垂涎三尺,猎人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训了猎狗。

猎人每天都抱着麋鹿,猎狗们不敢亲近,猎人以为猎狗和麋鹿混熟了,就不会伤害麋鹿了。

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

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

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在一些小寓言故事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篇,希望你们喜欢!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篇1:山芋害人有一天,柳宗元得了重病,脾脏肿得很大,而且时常心脏悸闷。

他急忙请一医生治病。

医生察看病情后说:“依你现在的病情来诊断,服食茯苓应当最见疗效。

”第二天,柳宗元就叫人到集市上去买了一些茯苓来,自己煎着吃了。

结果服药之后,病不仅不见好转,相反地更加重了。

柳宗元非常生气,派人把医生找来,责怪他医术不精,开错了药方。

医生听了柳宗元的话十分奇怪,自己行医多年,这种病也见过一些,的确是对症下药的。

他便提出看看药渣子,是不是药买错了。

医生一看药渣,一阵惊呼:“唉呀,这全都是老山芋呀!是那个卖药的骗了你,你不辨真伪买下来。

你自己糊里糊涂不识货,现在却又来责怪我,你也太过分了。

”柳宗元吃惊地望着药渣十分惭愧,慢慢又愤恨起来。

从这件事推广开想,有不少事是与之类似的。

人世间,拿着老山芋去冒充茯苓出售,使得人家病情加重的事,其实多得很!又有多少人能够辨别其中的真伪呢?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篇2:鳖与主人有一个人捉到了一只鳖,他十分高兴地把鳖带回家。

打算把鳖杀了,然后煮熟美美地吃一顿,可是他又不愿意承担杀害生灵的恶名。

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个办法。

这个人将锅里盛满了水,用大火将水烧得滚开,再在锅上横搁一根细竹棍子,然后,他装着和鳖商量的样子对鳖说:“听说你很会爬,我想看看你的本领。

如果你能为我表演一次,从这根竹棍上爬过去,我就一定放了你!”可怜的鳖看了看锅里烧得滚烫的水还在上下翻腾,热气直往上窜,如果在细竹棍上爬的时候,稍不小心,就会掉进锅里没命了。

它想,这明明是主人故意设圈套要谋杀自己,但可怜的鳖依然存一线求生的希望,它想,只要自己万分小心,说不定还真能爬过去死里逃生哩。

于是,鳖答应从开水锅上爬过去。

鳖鼓起了平生所有的勇气,集中了它有生以来的全部精力,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从细竹棍的这一端爬过去,反正大不了就是一死。

柳宗元的故事介绍-柳宗元被贬到到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的故事介绍-柳宗元被贬到到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的故事介绍:柳宗元被贬到到柳州的故事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

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

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

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

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

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

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

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

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

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

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

永州出产一种很毒的蛇,把它风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疾病。

他特地访问了一个姓蒋的以捕蛇作为职业的农民。

那个姓蒋的农民说:“我的祖父因为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死了;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死的;我捕毒蛇已经有十二年了,差一点死去的次数也有好多次了……”他说着说着,脸色变得悲哀起来。

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样子,非常同情,就说:“你既然怨恨捕蛇,那么我去跟当官的说一说,更换这个捕蛇差役,恢复原来的赋税,怎么样?”不料那个姓蒋的慌忙摇着手,更加悲伤了,他说:“您千万别这样!我虽然苦,但是比我的邻居要好多了。

柳宗元寓言故事精选

柳宗元寓言故事精选

柳宗元寓言故事精选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翻译: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

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

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

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

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寓意: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

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柳宗元的小故事精选

柳宗元的小故事精选
柳宗元内心感到非常腻烦。他独自不动声色地大喝,轮到他写时,已酩酊大醉,内心极其厌烦,告诫自己绝不能随波逐流,他迷迷糊糊地走到桌前,信手写了“千山孤独”四个大字。写完后,就摇摇晃晃爬在桌上。
知府大人见只写了这么四个字,心里十分不满,卷起宣纸,便打道回府。小书童柳植见状,知道不妙,主人得罪了知府大人了,这四个字也许会成为整治主人的罪证。他急忙追去,在半山腰拦住轿子道:“启禀老爷,我家主人酒醒了,深怀歉意,命小的来取那没写完的诗稿,让他继续写完。”知府没好气地说:“叫他快点,我在这儿等他。”
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这些狗一见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但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3、黔之驴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加口字旁),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黔中原没有驴子,喜欢揽事的人就用船把它运了进去。运到以后,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看到驴子那巨大的身躯,以为是神怪出现。就躲到树林间暗中偷看,一会儿又稍稍走近观察,战战兢兢,但最终还是识不透驴子是什么东西。
柳宗元的小故事精选
一、《江雪》
柳宗元
被贬柳州后,整天郁郁寡欢,终日闭门谢客,以饮酒吟诗打发时光。闲时,就教小书童柳植写字作诗。这孩子聪明伶俐,一学就会,经柳宗元悉心教导,不但能吟诗作对,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能把主人的笔迹模仿的惟妙惟肖,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

柳宗元和寓言故事

柳宗元和寓言故事

革新失败被贬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 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 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 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 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 “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 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 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 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宗元改贬为柳州 (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第一,先从主人的角度来讲,主人是个好人,是个善良的人,是个好心人, 他买回来麋鹿,手心手背都是肉,麋鹿是他的小伙伴、小朋友,狼狗也是 他的小朋友,他是主观上希望狼狗和麋鹿能够和平共处,建造一个和谐的 一个家庭氛围。可是您要知道啊,这俩本来不是一类的,麋鹿和狼狗那本 来就是敌我的关系,你硬是不顾实际情况,生拉硬拽地给它凑到一起,迟 早会出问题。记住了,柳宗元借着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善良的动机 不一定产生良好的后果,好心人也可能成为杀人犯的。动机和目标之间不 一定是完全能统一的,所以,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最重要的要做一个善 良的、有智慧的人,不能做一个善良的、愚蠢的人,这是主人的角度。 第二,从麋鹿的角度,作为麋鹿来讲死得很冤枉,但是也怪它不聪明,为 什么呢?一只聪明的麋鹿,应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跟狼狗在一起玩儿, 在什么情况下呢?在主人监管的情况下。你贸然地跟自己不熟悉的那些狗 在一起玩儿,那就是葬送自己的性命。所以,麋鹿的特点是,它不懂得敌、 我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是需要条件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 人,朋友和敌人的这种关系,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转换。如果 不顾条件,盲目地交朋友、盲目地打击敌人,那结果是有可能伤了朋友, 害了自己,让敌人占了便宜。

2024年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2024年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2024年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原文翻译及赏析1《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

本文是—篇茉具寓言和政论色调的传记文,—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郭橐驼种树的本领已不行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责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怜悯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楼,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家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日:“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莘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荫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勘尔植,督尔获,早缆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飨瞿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慈。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日:"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3个关于柳公权的小故事

3个关于柳公权的小故事
3
3个关于柳公权的小故事柳宗元《三戒》写了三个寓言故事:,《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பைடு நூலகம்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加口字旁),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落井下石不守信用寓言故事

落井下石不守信用寓言故事

落井下石不守信用寓言故事落井下石的成语故事1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典故: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

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落井下石的历史典故落井下石说的是柳宗元和刘禹锡之间的事,但并不是说他们,而是赞扬柳宗元的高风亮节让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惭愧。

柳宗元是唐送八大文学家之一;他在少年的时候,文章就写得很好,名气也很大,后来中了进士,当过御史大夫,因为犯了一些过失,被贬到雍州当司马,不久又调到柳州去当刺史,最后抑郁而终。

柳衷元的好友韩愈事当时的大文豪,他眼见柳宗元被小人陷害,郁郁不得志,心中很难过,变替他写了一篇墓志铭,来抒发心中的挹郁知情。

墓志铭中的有一段是这样说的:读书人要到穷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气节。

现在,有些人平日居住在陋巷里,大家和和气气的,互相仰慕,和善的相处著,好像知己一般,还留著眼泪,立下誓言,说些生死与共的话,并装出很诚恳的样子。

但是,如果有一天,双方为了一点小小的利害便冲突起来,即便使毛发一般的小事,也会闹得是饶水火,翻脸不认人。

这时,你若不幸被人到陷阱里去,对方不但不援救你,反而会拿时投掷击你,往往连禽兽都不忍做的事情,他们不但不以为耻,还自以为做的很对呢!於是,后人把这段内容引申成「落井下石」,来比喻对於别人的祸事,不但不去就他,反而加重打击他的意思。

讽刺落井下石的的人的经典语句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遭打头风。

出自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喜欢落井下石一种是家教不好,习惯性的靠嘲笑别人来抬高自己。

你有那个心胸就当笑话听,没那个心胸就敬而远之。

一种是因为内心有自卑阴暗的一面,正好碰到个情商低的人,说话做事让他觉得对方很傲,那么对方一有不顺就会落井下石一解心中之怨。

说到底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复杂的,做好自己比在意别人的嘲笑更重要。

要么你就放机灵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么你就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把它做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柳宗元与他的寓言故事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

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

柳宗元所处的年代,唐王朝正处在日益激化的阶级斗争中急剧走向衰败的时代,柳宗元积极参加了力图改革的“永贞革新”,由于改革的失败,柳中元、韩愈等人遭到“系囚”待遇,被流放任永州司马。

虽然政治上遭到打击,忧国忧民之心不改,配合韩愈开展“古文运动”,创作了大量的古文,以针砭时弊,作为斗争的武器。

他的论说文中如《捕蛇者说》,杂文如《永州铁垆步志》、《鞭贾》,传记文如《宋清传》等都有大量的寓言故事成分。

创作了《负版传》,塑造了一个小虫的形象,是一篇艺术性很高的寓言故事。

在他的文章中,大量的运用了寓言故事,以曲折隐晦的方式表达他的政治主张,反映现实黑暗的政治现状。

他的《三戒》、《负版传》、《骂尸虫文》《赠王孙文》都从不同程度抨击了统治者的贪婪、狠毒、卑劣和虚伪;《辨伏神文》、《衰溺文》对当时的虚伪、自私的风气进行了抨击。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不仅是深刻的典型性和现实性的完美结合,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些规律性的认知。

像《黔之驴》就给人讲了庞然大物并可怕的道理。

柳宗元运用叙事和描写技巧来生动的描绘寓言形象取得很大的艺术成就。

《勇谋氏之鼠》活画出群鼠猖獗横行的形象。

在《牛赋》中描写了牛与驴两个对立的形象,反映了柳宗元的人生理想和对现实的激愤。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结构和情节,复杂而清晰,如《黔之驴》就反映了老虎对驴的认识过程,层次分明,故事曲折。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而生动,意尽言止,不拖泥带水。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十分注意发挥形象思维,寓言创作注意以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形象,充分运用散文技巧,确立了寓言故事在文学上的地位,他在寓言创作上的成就,是对中国文学史的卓越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