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学复习1.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1.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和计算1.3 牛顿三定律的应用1.4 浮力、沉力的产生和计算2. 第二章:热学复习2.1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关系2.2 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2.3 比热容、热值和热机效率的理解和计算2.4 物态变化的现象和规律3. 第三章:电学复习3.1 静电现象和静电场的特点3.2 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和电流强度3.3 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的应用3.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3.5 电能、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 第四章:光学复习4.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4.2 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4.3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5. 第五章:声学复习5.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5.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关系5.3 声速、声压和声强度的计算5.4 噪声的控制和声音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间安排:1. 每章复习时间为2课时,共10课时。
2. 每课时分为讲解、练习和讨论三个环节。
3. 复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现代物理复习6.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6.2 放射性现象和核反应6.3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6.4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7. 第七章:生活科技与物理7.1 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7.2 光学仪器和摄像机的原理7.3 磁现象和磁性材料的应用7.4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8. 第八章:物理学与自然界8.1 地球物理现象的解释8.2 气象现象的成因和变化8.3 宇宙的构成与演化8.4 生物物理学的应用9. 第九章:物理学方法与思维9.1 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9.2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简化9.3 科学探究的步骤和原则9.4 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10. 第十章:综合测试与复习策略10.1 分析学生的弱点与难点10.2 设计针对性的复习计划10.3 进行模拟测试与反馈10.4 指导学生应对考试的策略与技巧七、教学方法:7. 针对第六章的现代物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和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抽象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惯性的应用。
(4)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3)运用转换法,研究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动手和实践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惯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4)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验法和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惯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4)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和运动现象,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力和运动的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梳理相关知识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3. 观察生活中的力和运动现象,试着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力和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力和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过程,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2.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强调力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运动和力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
2.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情感教育:教师强调运动和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课后作业:布置与运动和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a.运动和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教案范文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教案范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教案1【教材分析】《科学之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
序言为科学探究奠定了基调,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性质、内容、学习方法、以及物理学的重要性是一个主要任务。
“科学之旅”主要由有用有趣物理和怎样学习物理两部分组成,教材安排了很多实验,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对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
教材设计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范围;了解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密切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
增加了“伽利略对摆动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同时课本渗透了STSE思想,强调科技的社会意义、科技人文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理现象,但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很少或没有尝试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初一生物课等学习上已经接触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环节有所了解。
物理实验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既新鲜,又神秘,这正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时机。
【教学目标】1、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培养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通过观察和实验,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问题,初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4、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学家科学精神。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能运用牛顿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4)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3)运用归纳法,使学生掌握力和运动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运用;(4)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2)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3)牛顿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4)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2)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举例说明二力平衡的应用;(3)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运动状态变化;(4)复习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2. 课堂讲解:(1)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加深理解;(2)讲解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讨论法探究实际问题;(4)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
3. 巩固练习:(1)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3)教师点评练习题,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四、课堂小结2. 强调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力和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二物理下复习教案
第六章电压电阻复习课复习重点:1、知道电压及其单位,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复习难点:1、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复习课时:2课时一、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mV)、(μV)换算关系:1Kv=V1V=mV 1mV=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V 一节蓄电池V家庭电压V 安全电压不高于V(三)电压测量:1.仪器:,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的电压。
(四)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八章力的作用效果2. 第九章简单机械3.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4. 第十一章温度与热量5. 第十二章电与磁(选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复习教案以教材章节为线索,梳理各章节的核心知识点,突出重点内容。
2.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学案等资源,自主复习各章节内容。
2.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20分钟)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主复习相关章节内容,梳理知识点。
2.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2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 第五环节:总结与反思(10分钟)学生总结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 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3.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
2. 学案:各章节复习学案。
3. 课后练习题:教材附录及拓展练习题。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八章力的作用效果(1课时)2. 第九章简单机械(1课时)3.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1课时)4. 第十一章温度与热量(1课时)5. 第十二章电与磁(选学)(1课时)十、教学建议2. 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意举例生动、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4.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惯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惯性与力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2.设立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运动员跳远、汽车刹车等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力与运动的关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详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的节奏。通过本章节的复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力与运动的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5篇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精选篇1说明:1、本计划由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定。
以备课组组为单位交教务处和年级组各一份,备课组自留一份。
2、教务处根据此计划对教学进度进行检查。
3、备课组根据此计划制定周教学计划。
本组老师组成及工作安排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基础好,思维灵活的学生能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同学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有的同学在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根据以上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任务与要求1、完成第六章到第十章的教学任务。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本学期要多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多从其他老师身上获得经验,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材重点和难点1、密度知识的应用2、摩擦力3、牛顿第一定律4、压强和浮力教研课题与研究课“自互导”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本备课组提高质量主要措施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加大备课力度。
4、注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进度表第一周一、物体的质量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学会要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第二周三、物质的密度四、密度知识的应用1、掌握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学会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第三周五、物质的物理属性本章复习1、知道密度、比热容、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会描述物质的这些属性。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教案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矢量性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笔记本、笔、力的计算练习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演示实验,如悬挂重物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二、力的定义和单位(10分钟)在黑板上写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方向和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决定。
"并解释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力的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10分钟)讲解力的计算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并解释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等。
四、力的矢量性质和合成与分解(10分钟)讲解力的矢量性质,即力具有方向和大小。
并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即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合成得到一个等效的力,而一个力可以通过分解得到多个分力。
五、力的应用(10分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拉车、提重物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矢量性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
但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部分学生可能仍然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练习。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力的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及原理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案例分析2.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及应用第二定律: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应用3.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应用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案例分析4. 第四章:简单机械杠杆的分类及平衡条件滑轮和轮轴的原理及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5. 第五章:浮力浮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浮力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实际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视频:选用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六、第六章:电路与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电流的形成及电流的微观解释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七、第七章:磁现象磁体的性质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及磁感线的概念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八、第八章:光学光的传播及反射、折射定律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的色散及光谱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九、第九章:声音与振动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乐音与噪音的区分及应用振动的基本概念及振动规律十、第十章:现代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特点及应用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意识六、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通过电路实验、磁铁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与磁现象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教学案(5)
报道中“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笔管内的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笔管外的气压.
4.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做的,他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抽水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6.大气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变化,大气压还与__________有关。1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帕斯卡.
10、(08江苏常州)2007年夏季,高邮湖面上发生龙卷风,把大量的湖水“吸”人空中.龙卷风实质上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增大
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小
二、课堂训练
1、(08江苏苏州)据某报报道:
8.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________________,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其中_______________是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它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常用于气象站。
9.流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流体中流越大的地方,流体的压强______________。乒乓球中的弧圈球是因为球在边旋转边高速飞行时,两侧空气的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教案与练第七章力一、研究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单位和三要素,并能够用示意图表示力。
2.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4.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概念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1) 力的概念和单位。
2)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3)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难点:1) 力的概念。
2) 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相关现象。
3) 重力的方向。
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XXX,简称N。
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且它们之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1.弹力:1)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它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且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1) 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2) 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3)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5篇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5篇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1[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
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回顾:复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力与运动、压强与浮力、简单机械、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
2. 能力提高: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回顾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重力、惯性等知识点。
2. 压强与浮力:复习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等。
3. 简单机械: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等。
4. 声现象: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征、声速、回声等。
5. 光现象: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凸透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重力、惯性、压强的计算、浮力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等。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机械效率的计算、透镜焦距的计算、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各个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互动。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洁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展,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艳羡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争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争论得出:运发动运动的路程一样,比拟哪个运发动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动身,怎么推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争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拟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答复:可以计算出一样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一样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54km/h=例题:书本24页指导学生学会娴熟把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看图11.2—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展换算?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26页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教学后记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篇二【功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公式。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5篇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初二物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教案科目:物理内容物质的物理属性课时:第一课时年级:八年级编写人:授课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学习目标:知道质量的的概念,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学习重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1、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符号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即它与物体的、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无关。
3、对于微小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用天平测量,通常采用测量。
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究案)1、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于1.5×106mg的是()A、一头大象B、一只鸡C、一张邮票D、一个苹果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它的蛋有1.5Kg,合_________g;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它的蛋只有0.35g,合_________mg。
3、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是( )A、先称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把1粒米放在一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C、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仔细测量D、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4、物体实际质量是20.5g某同学粗心,将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称量,则天平平衡时他读到的质量为(1g以下使用游码)()A、19.5gB、20.5gC、21.5gD、20g5、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磨损,则所测得质量与真实值比较将()A、偏大B、偏小C、不变D、都有可能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物体被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 B.1㎏铁块的质量比1㎏木头质量大C.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少 D.将铁块拉成铁丝,其质量不发生变化7、在“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把天平放在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如图10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把游码向左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人20g、5 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g。
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检测案)1、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2)物理课本质量约为3×105;(3)一只鸡的质量约为50 ;(4)一辆自行车的质量约为0.025 。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增加砝码D、往右盘减少砝码3、有一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调节时忘了将游码调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线处,那么他测量的结果将偏。
若他所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将偏。
4、某同学在调好的天平左盘放一小石块,右盘所的放砝码个数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天平平衡,则被测石子质量()A、78.4gB、78.2gC、78.0g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橡皮泥发生形变后,质量不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改变而改变B.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C.菜从超市买回家后称量时,发现质量不变,说明物体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D.水烧开后,水的质量都要减少些,所以物体质量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6、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g.甲乙在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工作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发现指针左右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把矿石放到天平盘,当右盘中所加祛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g.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1、右图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l0g、5g等.现有一质量待测的物体,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1)把游码移到标尺的,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通过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g、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g砝码,加上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3)将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值相加,即是待测物体的质量.2、小明家盖温棚需要买一些铁丝,一个售货员根据小明需要的铁丝长度L和规格(即横截面积S),用台秤称了质量为m的一卷铁丝交给了小明。
售货员称铁丝,可以求得长度的道理是什么?(写出铁丝长度的表达式)我的收获: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教案科目: 物理 内容 物质的物理属性 课 时: 第二课时年级: 八年级 编写人: 授课人: 审核人: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知道密度的的概念,能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学习重点: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 以学定教学习过程:先入为主 自主学习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1、 叫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1g/cm 3= kg/m 3,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为 ,其物理意义是 。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有关/无关),如汽车油箱中汽油的密度为0.9×103kg/m 3,当汽油被用去一半后,余下汽油的密度为 。
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该公式的作用有:(1)利用该公式计算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2)其变形公式 可用来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质量;(3)其变形公式 可用来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4)、在寒冷的冬天,家中的水缸和水管容易冻裂,请解释其原因: ; 影视剧的战斗场面激动人心,巨大的滚木和擂石从城墙落下,下面人仰马翻,但实际上摄制组在制用道具时,用的是 (密度大的材料制成的/密度小的材料制成的)。
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究案)1、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无关B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有关C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D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2、一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则( )A.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B.其体积减半,密度随之增大一倍C.其质量和密度都减为原来一半D.因质量和体积均减小,密度一定也减小3、单位换算:(1)0.5t = kg = g ;(2)2.7×103kg/m 3 = g/cm 3(3)0.6×104mg = kg ;(4)7.9g/cm 3 = kg/m 3 (5)5mL= cm 3= m 3 (6)0.25L= mL= cm 3= m 34、 一只氧气钢瓶,容积为V ,刚启用时,瓶内气体密度为 ,用去一半氧气中,瓶内剩下的气体密度为______,质量为_____。
5、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_______,体积_____,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 /m 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如果把倒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 _____。
7、超市的副食品柜台有一种“金龙鱼”花生油,标有“5 L ”字样,李华称得其质量为4.6kg ,则花油的密度是 kg/m 3,其物理意义是 ;当用去其中的五分之二后,剩余油的密度为 g/cm 3。
8、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一块寿山石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9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
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寿山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0所示,寿山石的质量为 g ,再用量杯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 3,则寿山石的密度是 g/cm 3。
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检测案)1 023 45g 50g1、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2、铁的密度是7.9g/cm3,合 kg/m3,将质量为237g的实心铁球浸没在盛有150cm3酒精的量筒中,液面将升高到 cm3处。
3、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对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的氧气密度是g/cm3,一瓶煤油,瓶内煤油的密度是0.8×103 kg/m3,将煤油倒去一半,则瓶内剩下煤油的密度是。
4、甲、乙两种木块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2,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若把甲木截去一半,乙木块截去三分之二,那么两块木块的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 .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 9×103kgD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ρA>ρB>ρC,且ρA>ρ水B、ρA>ρB>ρC,且ρC>ρ水C、ρA<ρB<ρC,且ρA>ρ水D、ρA<ρB<ρC,且ρC>ρ水7、小明的奶奶有一只玉镯,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镯的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砝的位置如图6所示,玉镯的质量是_______g。
(2)按图7所示的方法测出玉镯的体积是_______cm3。
(3)玉镯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1、通常说“铁比木头重”,下面理解错误..的是()A.体积相同的铁块与木块,铁块质量大B.铁块质量比木块大C.质量相同的铁块与木块相比,铁块的体积小D.铁的密度比木材密度大2、一玻璃瓶质量为500g,当瓶中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1.7kg,则玻璃的容积为 m3;用此瓶装满某种油时,油和瓶的总质量为1.46 kg,则油的密度是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