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理解性质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并引入新课。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
3.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4.应用实践: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计算平行线的距离、判断角度大小等。
5.总结与提升:总结平行线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通过综合性题目,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PPT演示、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测试与反馈:组织阶段性测试,检测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对本次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初一数学教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1 32 41 2 怀文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初 一 数 学(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主备:魏敏 审校:叶兴农 日期:2013年2月19日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征(即性质定理),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应用 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运用教学内容:一、 自主学习(导学部分)1.引入课题如右图,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公元1173年,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 目前,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小的角为85º,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本节课题:平行线的性质2.复习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展示1.看课本第13页图7—10。
猜一猜∠1和∠2相等吗?还有别的方法吗? 图中还有其它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去截平行线a 、b 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呢?[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符号语言:∵a ∥b,∴∠1=∠2.2.如图:已知a//b,那么∠2与∠ 3相等吗?为什么?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语言:∵a ∥b,∴∠2=∠3.3.如图,已知a//b , 那么 ∠2与∠4有什么关系呢?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符号语言∵a ∥b,∴∠ 2+ ∠ 4=180°.B A D CBC ab c 1234d三.巩固练习例1 如图,已知直线a ∥b,∠1 = 500,求∠2的度数.变式1.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变式2.如图,已知∠3 =∠4, ∠1=47°, 求∠2的度数?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B = 600。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探究,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平行线的性质图片、实例等。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用于记录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实例,如 road、trn 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平行关系。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你们发现平行线有哪些性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教学卡片。
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计算;2.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过程,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或推理,得出欲求结果.教学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教学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教学过程(教师)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引入新课: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左拐30°,那么第二个弯朝哪个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提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探究新知实验猜想:作出两条平行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标出∠1、∠2,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实践探索: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当a 与b 不平行时,∠1与∠2的度数是否相等.引导学生当条件“两直线不平行”时,结论“同位角相等”不成立.例题1:如图,已知AB ∥EF ,DE ∥BC .那么图中∠ADE 与∠EFC 相等吗?为什么?例题2:如图,∠1与∠2互为补角,∠3=117o .求∠4的度数.练习:如图,B 、C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 =75°,∠1=55°,∠2=75°,求∠B 的度数.H G F E DC B A 54321能力检测: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及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左拐30°,那么第二个弯朝哪个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小结:1.知道两直线平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2.平行线的性质与识别之间有何关系?3.在运用性质和判定回答问题时应注意什么?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课后作业:1.课本P15练一练第1、2题;2.思考题(选做):已知:如图,AB∥CD,∠1=∠2,则GP与QH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并说明理由.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证明,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掌握相关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其互换;3.在定理的探索中锻炼观察能力,并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4.在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方法,逐步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教学重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点:教学难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点:教学过程(教师)情境导入:小明沿正北方向走到A点,向左转50º行进到B点,为了保证继续行进的方向与开始时平行,小明应向哪个方向转多少度?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有什么关系呢?新课引入:既然同学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直观感受: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实践探索: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学生互动交流: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应用新知: 例1 如图是梯形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A =115°,∠D =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例 2 如图,AD ∥BC ,∠A =∠C .试说明AB ∥CD .例3 如图,已知AB ∥CD ,∠1=110º,你能求出∠2、∠3、∠4的度数吗?对比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从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例4 如图,在△ABC 中,(1)若∠BDE =120º,∠B =60º.请说明D E ∥BC .(2)若DE ∥BC ,且∠C =40º.求∠CED 的度数.4 3 2 1 A C B DEE D CB A巩固练习:1.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按要求填空:若∠1=120°,则∠2=_°();∠3=-∠1=°()2.如图,已知AB∥CD,AD∥BC.填空:(1)∵AB∥CD(已知),∴∠1=∠();(2)∵AD∥BC(已知)∴∠2=∠().3.如图,已知AB∥CD,AD∥BC.判断∠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小结:1.平行线的性质的条件是什么?有哪些结论?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何区别与联系?3.你能用三种语言表示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吗?4.判定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课后作业:1.课本P16-17习题7.2第2、3、4、5题;2.思考题(选做).已知:如图∠1=∠2,∠A=∠C,说明:AE∥BC.。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方法,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作图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来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平行线的特征,猜想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证明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
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猜想、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平行线的性质的图片、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线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平行线有哪些性质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同时,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尝试作图,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用直尺和圆规作图,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择几道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作图过程,并解释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探究 优秀教案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第三节,属于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对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有好处。
本节创设了丰富的现实情景,使学生充分体会平行的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认识显示世界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数学思考: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教学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情境探究、师生互动。
2、自主探索、分层推进。
3、教具演示、直观形象。
教学设计思想:1、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的应用。
2、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辅助策略:借助实验,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实验、动手操作。
教学用具与教学设备:投影仪、三角板、平行纸条,多煤体课件。
教学过程: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二、实践探究、提出问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得出结论:平行线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旁内角互补。
三、简单应用2.如图,某滑雪运动员沿滑道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角∠B等于1420,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如图,要铺设平行管道,如果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20。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教案]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
三条性质的推导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课型
教师活动
情景设置:
1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AB、CD,再画直线MN与直线AB、CD相交如图M
2
C D
(2)
作业
第14页第1、2、3、4、题(5选做)
板书设计
复习例1板演Biblioteka ………………………………
……例2……
………………
………………
教学后记
A 3 1 B
7 5
C 4 2 D
8 6
N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将图剪成(1)(2)(3)(4)所示的四块。分别把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重叠你会发现什么?
A 3 1 B (1)
A 7 5 B
C 4 2 D
(2) (3)
C 8 6 D
(4)
3将图(2)、(3)分别剪成两部分,并按图中所示拼在一起,你发现每对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
例题1:
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A D E
解:因为AD∥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F B 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习:第14页练一练第1、2题
小结:内错角相等
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素材: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并对平行线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和证明。
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思考。
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平行线的存在,并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平行线的性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时)》教案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苏科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角的关系,由两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灵活这转换。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经历两种关系的转换过程。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预习课本、直尺、三角板。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一) 动手操作(知识准备)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 、b ;2、画直线c 使它与直线a 、b 均相交;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二)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说明成立的理由。
如图:因为a ∥b , 所以∠1=∠2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所以∠2=∠32、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
3、学生画图板演,小组讨论,个体学习,全班合作交流。
(三) 学会应用如图AD ∥BC ,∠A=∠C ,试说明AB ∥DC解:因为AD ∥BC 所以∠C=∠CDE又因为∠A=∠C所以∠A=∠CDE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 ∥DC练一练 如图, a ∥b ∠1=55,∠2=68,求∠3、∠4、∠5的度数。
(四)拓展探究,练习巩固杨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P15习题7.2 3 、4、5苏科版初中数学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对于平行线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平行线的性质理解不深,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板书。
4.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及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的性质: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时,内错角相等。
初中初一数学下册《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直观演示平行线性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设计梯度性练习题,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3.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几何概念,引入平行线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初一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几何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判断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一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逐步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3.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行线性质。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平行线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图形,猜想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验证。
(3)讲解:系统讲解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性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几何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七年级数学下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7。
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当堂训练。
三、教学过程问题3: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课本11页图7-10)。
问题1: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问题2: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性质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问题三: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因为a∥b。
所以∠1=∠2(_______)利用图形操作、观察交流,画图—-度量——猜想,得出结论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教案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教案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教案洼子店中学吴庆会一、案例实施背景本节课是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周笔者在一农村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2节内容――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1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2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五、案例教学用具1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2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六、案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 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 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③ 横格纸中的线。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优秀说课稿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主要介绍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4.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互相平行。
2.平行线与横轴的交点距离相等。
3.平行线与纵轴的交点距离相等。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课稿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课稿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及其证明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其证明。
2.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归纳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3.证明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证明方法,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让学生进行汇报。
4.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让学生进行汇报。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性质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优秀教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对平行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性质的证明和运用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一些平行线的性质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行线?它们有什么特点?”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平行线的性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些平行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或者进行一些实际测量。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探索平行的性质教案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继平行线的判定之后,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初中数学知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通过尝试数学语言的表达体验,数学语言的优美与经验,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条性质的推导,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说明直线a//b? b【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强调条件是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结论是两条直线平行,通过研究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为新知的探索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情景导入如右图,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公元1173年,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 目前,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小的角为85º,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先分析问题较小的角即角1=85º,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求角3,想到角3=180-85,那如何说明角1=角2呢?生4 3 2 1 a回答同位角,那么同位角一定相等吗?前提条件是什么?生:平行。
那是否结论是正确的呢?接下来一起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二、性质探究猜测估计: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什么关系呢?根据以上的生活情景的引入,学生不难猜测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实践探究:任意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检验你得出的结论。
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认真思考后,回答。
生1:通过量角器量的方式发现同位角相等。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平行线的概念后,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平行线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思维挑战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同,对于一些空间图形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有所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2.实践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丰富图片和例题的教学PPT。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教材、练习册等。
3.教具:准备一些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楼梯、操场、书本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观察、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使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对比、猜测、交流、归纳等活动过程,感性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平行线三个性质的理解;
(2)熟练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并能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熟练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并能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测一测:
(1)∵∠1=∠3
∴C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3
∴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3 =180°
∴C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情境导入
一辆汽车在路上直线向东行驶,第一次向右前方45°拐弯,十分钟后,想回到原来的方向,应该向哪个方向拐弯?拐弯多少度?
(二)预习交流
1.说一说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_______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_______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______
2.想一想:
讨论一:如下图,已知直线a∥b,那么∠1与∠2是否相等?可以用什么方法?
方法:(1)量角器测量;(2)重叠法。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几何语言:∵a∥b,∴∠1=∠2。
讨论二:如下图,已知直线a∥b,那么∠2与∠3是否相等?除了使用量角器和重叠法,如何证明?
方法:根据性质一,等量代换。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几何语言:∵a∥b,∴∠2=∠3。
讨论三:如下图,已知直线a∥b,那么∠2与∠4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试证明。
方法:利用性质一,等量代换;或利用性质二,等量代换。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语言:∵a∥b,∴∠2+∠4=180°。
(三)课堂巩固
1.做一做:
(1)如图,已知AB∥CD,且∠1=60°,则∠2=(B)。
A.120°B.60°C.90°D.45°
(2)如图,已知AB∥CD,∠1=58°,FG平分∠EFD,则∠EFG的度数等于( C )A.122°B.58°C.29°D.32°
(3)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D,DE平分∠CDB,试判断∠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解:∠1+∠2=90°
∵AB ∥CD (已知)
∴∠ABD+∠CD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E 平分∠ABD ,DE 平分∠CDB (已知) ∴∠1= ∠ABD ,∠2= ∠CDB (角平分线的性质)
∴∠1+∠2= ∠ABD+ ∠CDB= (∠ABD+∠CDB )=90° (4)如图,已知AB ∥CD ,AE 、
DF 分别是∠BAD 、∠CDA 的角平分线,证明:AE ∥DF 。
证明:∵AB ∥CD (已知)
∴∠BAD=∠CD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E 、DF 分别是∠BAD 、∠CDA 的角平分线(已知)
∴∠EAD= ∠BAD ,∠FDA= ∠CDA (角平分线的性质)
∵∠BAD=∠CDA (已证)
∴∠EAD=∠FDA (等量代换)
∴AE ∥DF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辩一辩:
比较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之间的区别。
(四)课堂检测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D )
A .∠1+∠2=180°
B .∠2+∠3=180°
C .∠3+∠4=180°
D .∠2+∠4=180°
21212121212121
2.如图,已知直线a∥b,∠1=30°,∠2=60°.则∠3等于( A ).
A. 90°
B. 60°
C. 40°
D. 20°
3.如图,已知a∥b,c∥d,若∠1=50°,则∠2=50°,∠3=130°,∠4=50°。
4.如图,已知∠EBC+∠BEA=180°,AC平分∠FCB,证明:∠FAC=∠FCA。
证明:∵∠EBC+∠BEA=180°(已知)
∴BC∥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C∥EF(已证)
∴∠FAC=∠A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C平分∠FCB(已知)
∴∠ACB=∠FCA(角平分线的性质)
∴∠FAC=∠FCA(等量代换)
(五)课堂总结
1.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
性质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正确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六)课后作业
课本P16~17习题7.2第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