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观点和方法,对于翻译实质分析有着不同的影响和理解。
结构主义强调语言和文本的结构和系统性,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结构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结构的过程。
结构主义的翻译观点主张在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结构和系统,尽可能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意思和信息。
结构主义的翻译方法通常侧重于对原文的结构和元素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在翻译过程中不丢失原文的信息和表达方式。
结构主义翻译方法可能会对原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重要结构和关键词,然后在目标语言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结构和词语来进行翻译。
解构主义则强调对文本的解构和批判,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固定和单一的,而是被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影响和塑造的。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点认为翻译是一个无止境的解构和再构建的过程,目标语言版本可能会与原文有很大的差异。
解构主义的翻译方法通常会对原文和目标语言进行对比,揭示其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和隐含意义,并通过解构和重新组合的方式来呈现和传达原文的意思。
解构主义翻译方法可能会对原文进行解析和挖掘,揭示其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差异,然后在目标语言中重新构建一个符合目标文化理解的版本。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观点和方法,对翻译实质分析有着不同的影响和理解。
结构主义注重保持原文的结构和信息准确性,解构主义注重翻译中的文本解构和再构建。
在实质分析方面,结构主义重点分析原文的结构和元素,解构主义重点揭示文本的多重意义和文化差异。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翻译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理论框架,它们对翻译实质的分析方法不同。
结构主义强调翻译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性,而解构主义则关注翻译实践中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相反,解构主义则强调翻译实践中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解构主义认为,翻译实质的核心在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解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的对等关系观点,认为翻译实质的核心在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翻译者需要通过违反和改变传统的对等关系来处理这些差异。
解构主义分析翻译实质时,更关注不稳定性和冲突的方面。
在实际翻译实践中,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互补。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翻译者建立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而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则可以提醒翻译者注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促使他们进行创新和突破。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视角可以一起运用,为翻译实质的分析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在翻译领域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理论流派。
结构主义强调语言结构的稳定性和客观性,认为翻译是一种重新呈现源语言结构的过程。
而解构主义则挑战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文本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在当代翻译实践中,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理论对照下,翻译实质备受关注。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分析,深入探讨翻译的本质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
通过比较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复杂性,为翻译实践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指导。
因此,本文旨在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出发,对翻译实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翻译中的多元性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照不同理论观点,对翻译实践进行全面审视,进一步认识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在翻译领域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
1.2 研究目的翻译实质分析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实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翻译的本质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研究的目的也包括探究翻译实质的多元性,并分析翻译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照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实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翻译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对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翻译视角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对翻译实质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些可能的展望和方向。
2. 正文2.1 结构主义对照下的翻译实质分析结构主义是一种通过对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来揭示其含义和规则的理论方法。
在翻译实践中,结构主义认为翻译的核心在于保持源语言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以确保意义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所要做的是在不改变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将源语言的信息转移到目标语言中。
结构主义翻译实质分析的关键在于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维持,翻译者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结构差异,找到最适合的翻译方式。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一.引言随着各类学科的诸多理论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引入,翻译的理论阐释也变得多样新颖,诸如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译心理学、翻译美学和翻译哲学等。
其中,产生于西方文论界的解构主义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对结构主义的反思。
解构主义理论在人文、社科和哲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轰动。
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笔者发觉从解构主义角度研究翻译,确实能够看清翻译的本质,进而挖掘出研究翻译的新思路。
讨论解构主义与翻译问题在当代翻译研究中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无论对这种理论赞成与否,人们都无法否定其客观存在的影响。
(王宁,2009)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这一思想引入翻译,打破传统的翻译观点忠实和通达,强调译者本身作用和意义,这对翻译的传统理论有较大冲击,但也给人们对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二.解构主义在翻译理论中的具体体现解构主义最初是从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其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该思潮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倡议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包括社会秩序、道德秩序以及个人意识上的秩序和民族性格等。
总之,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换言之,解构主义是一种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反二元对立、反权威的学术思潮。
因而,翻译的本质过程也就解析和重构了文本并且回到表达意象被命名和传达之前的一个状态了,从而便使得语言在本质含义层面重新传达或转向的路径走向透明清晰了。
解构主义理论家认为翻译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分解、重新分析、再次构建的过程,通过引入的外来各类语种元素,颠覆、拆解原文语言秩序。
因而,在解构文本材料时,源语文本的界限和限制因素不复存在,其隐含的涵义也并非不变,延异存在于文本材料开放的动态过程进行中。
用德里达的话说,翻译其实就是内涵意义不断地被推迟和延异,在这样的延续过程中,不断地被解析和构筑,译者自身成为语言文本材料的最终解构者和阐释者(derrida, jacques,2001)。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初探
解构主义是一门学科,源于20世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德勒西(Michel Foucault)提出的观点。
他借鉴追根溯源法,主要是考察文本中隐藏着
的意识形态,从而解压缩人们对于文本的认知,并寻求文本深层意识
的真谛。
19 世纪末,德勒西的观点逐渐发展延伸,并被贴上了不同的
标签,形成了解构主义语文学研究领域。
解构主义语文学研究,将本来单一的文本研究扩展至比较,从而获得
文本更多层面的解读。
比较方式最为普遍的就是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从而侧重挖掘出原文,进而理解文本真实的深层含义。
解构主义
强调原文意义是已翻译文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可被完全以新文本
取代。
因此,原文和译文的关系既是原文的重要性,又与译文的解释、翻译技巧有关,这种关系对文本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最为容易理解的就是原文被译文
所替代的过程,译者在翻译时注重对原文的理解和把握,深刻的分析
和翻译,从而把原文的核心内容转化为新语言,在语言表达以及文化
价值方面具有本地化特色。
同时,原文作为基础,不可被完全淹没,
因此在译文中会保留原文的一定特征,以便读者从中得到更多信息和
激发背后深层意义。
从解构主义视角上看,原文与译文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翻译关系,而
是更加复杂的扩充和把握的过程,原文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理解、把握和诠释原文,是解构主义的核心任务,也是未来文本
深层研究的重要依据。
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马梦琪一、什么是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自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颇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其重要代表人物有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麦克·福柯(Michel Foucault)和朱丽娅·克利斯蒂娃(Julia Kristeva)等。
解构主义是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以消解性为主要特征,系统地解构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名曰“解构主义”。
二、解构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解构主义最先兴起于哲学领域。
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的哲学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发端于柏拉图对于古希腊逻各斯(Logos)问题的强行曲解。
在柏拉图及其弟子看来,真理源于逻各斯,即真理的声音,上帝之音。
这种逻各斯主义认为,世上万物的存在都与它的在场紧密相联。
为此,最理想的方式应当是直接思考“思想”,而尽量避免语言的媒介。
他们要求语言应该尽量透明,以便人类能够通过自身的言语(speech),自然而然地成为真理的代言人。
换言之,逻各斯主义认为,言语与意义(即真理,上帝的话)之间有一种自然、内在的直接关系。
言语是讲话人思想“自然的流露”,是其“此刻所思”的透明符号。
据此,逻各斯主义也被后人称为“语音中心论”(phonocentrism)。
与此同时,书面文字(writing)则传统地被认为是第二位的,是一种对于声音的代替,是媒介的媒介。
即便是索绪尔(Saussure)的能指,也首先是一种“声音的意像”。
书面文字作为能指,则是由声音转化而来的。
另外,他们也认为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浅析翻译思想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
浅析翻译思想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刘露【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作为两个极具争议的翻译理论针锋相对地发展至今,很多学者对于解构主义都有误解。
该文将在翻译理论的视域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做一对比,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对解构主义进行研究,从而使人们更浅显地认识到解构主义对翻译的建设性。
%As two controversial translation theories,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have a confrontational development, Many scholars have misunderstand deconstruction theory. Under the horiz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deconstructionism and structuralism and study deconstruction in a rational per-spective,therefore,to help people easily realize the constructive of deconstruction on translation.【总页数】2页(P153-154)【作者】刘露【作者单位】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相关文献】1.解构主义理论观照下庞德翻译思想再研究——以《神州集》为个案 [J], 李言实2.三种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研究——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建构主义 [J], 程孟利3.浅析翻译思想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 [J], 刘露4.文学理论对电影主旨意义表达和创作的启示——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谈起 [J], 寇翔宇;白茜茜5.文学理论对电影主旨意义表达和创作的启示——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谈起 [J], 寇翔宇;白茜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它们对于翻译实质的分析也有着不同的视角。
本文将从两种哲学思潮的视角分别分析翻译实质。
结构主义的视角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结构和规则组成的。
翻译实质也同样如此。
翻译实质不仅仅是在语言层面上的转换,更是在文化、语境、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结构和规则的转换。
在翻译中必须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结构对应关系,从而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例如在翻译“我爱你”这个句子时,必须考虑到汉语和英语中的人称、时态等方面的结构对应关系,才能正确翻译出来。
解构主义的视角认为,任何文本都存在着多个意义层面,这些层面之间相互影响,互相构成。
翻译实质也同样如此,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对文本多个意义层面的重新构建和再现。
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转换,从而寻找到最合适的意义表达方式。
例如在翻译中国的名著《红楼梦》时,必须考虑到中文文化所包含的多个文化喻示和象征,在翻译成英文时就要找到对应的英文文化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于翻译实质的分析各有侧重。
在翻译实践中,需要综合这两种哲学思潮的视角,从结构和规则的对应关系中寻找到最合适的意义表达方式,并在多个意义层面之间进行灵活的切换和转换,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交流。
浅析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影响到了很多领域,例如建筑、服装设计、电影、语言 研究等等。在此,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在德里达对女性翻译者的论述中有这样一段话:“女性译者不是 简单地亦步亦趋,她不是原作者的秘书,而是原作者所眷顾的人。在 原作的基础上,有可能进行创作。翻译即写作,不是文字转换意义上 的翻译,而是由原作激发的创造性书写。”
4 结语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了20世纪90年代,它所引发 的热潮已经退去。由于难以给解构主义一个明确的定义,人们总像雾 里看花一样对它只有似是而非的模糊印象,却无法明确解释“什么是 解构主义?”所以学术界和大众刊物一直以来对于解构主义都是争论 颇多。在学术界,它被指控为虚无主义、寄生性太重以及根本就很疯 狂。而在大众刊物中,它被当作是学术界已经完全与现实脱离的一个 象征。尽管有这些争议的存在,尽管它只繁荣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 解构主义仍旧是一个当代哲学与文学批评理论里的一股主要力量。
解构主义就是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它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和二元对立论以及一切封闭的体系它要打破新批评的自足性和结构主义的整体性大力主张消散一切意义延伸指向自由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哪怕这种自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23 内江科技 2010年第4期
学术研讨
பைடு நூலகம்
浅析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郭晶晶
(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
瞄准二元对立及其等级制,德里达发出了瓦解动员令:“要解构 二元对立,在特定的时刻,首先就是要颠倒这种等级秩序。”他不仅 言语激烈,而且身体力行,带头发起多项解构努力。其中最成功的语
本亚明的解构主义翻译观
本亚明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本亚明是20世纪法国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以其解构主义翻译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本亚明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其解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翻译的本质和方法,以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解构主义的理论基础解构主义是一种哲学和文化理论,旨在揭示语言和文本中的内在矛盾和隐含的权力结构,并挑战传统哲学的二元论和固有的概念。
解构主义认为,主观和客观、言语和实践,都是彼此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本质上的规定性或固定性。
因此,解构主义旨在揭示这种不稳定性,并推崇二元性与概念的灵活性。
二、翻译的本质在本亚明看来,翻译是一种力图跨越语言和文化喜恶的行为。
他认为,任何翻译都是出于一个源语言(SL)文本到一个目标语言(TL)文本的转化过程,其过程是从原始意义向一个更完整和立体的意义转换的行为。
然而,在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往往带有大量隐含的或明确的文化和社会偏见和认识,这使得翻译者不可能准确地重现原始意义。
“翻译”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定义,也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的翻译。
换而言之,在翻译的全过程中是存在着一定的代入性的。
三、翻译的方法针对这种翻译困境,本亚明提出了一种对翻译过程进行解构的方法,旨在挑战单一的文化和语言视角,并建立一个跨文化、跨语言,多元文化的视角。
本亚明提出了词语的“漂移”概念,即在翻译中,某个词语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这种漂移不仅限于单个词语,而是在整个文本和语境中都可能发生。
本亚明认为,解决文化之间的翻译困境的关键是发现和理解文化间的异同,并用跨文化的观点重新解释和加工它们。
四、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本亚明的翻译观对跨文化交流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它呼吁人们积极构建一个多元文化、跨文化的视角,同时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保留文化差异。
在翻译的领域,本亚明的观点引领了许多翻译家积极挑战传统翻译和文化的权威和传统观念,探索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和语言背景,构建一种新的跨文化交流方式。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时间:2009年9月23日地点:图书馆六楼会议室主持人:李龙泉博士论题: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矛盾和调和参加者:副院长王鲁男教授,研部各年级各方向学生,学院中青年教师翻译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意义的确定性与否,而对于意义问题的探讨又深入到哲学问题的最核心:本原。
德里达的一系列解构主义理论正是对本原问题的分析中得出的。
因此,对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探讨成为理解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关键之关键。
本次讨论围绕德里达的2篇重要论文:Des Tours de Babel和W hat is a “Relevan t” Transla tion?和德里达的一个重要概念:il n’y pas de hors-texte对德里达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探讨。
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1.引言2.本原中心主义3.德里达个人成长经历简介4.巴别塔之旅:Babel的词源谈起5.什么是“确切的”翻译?( What is a “Relevan t” Transla tion?)6.文本之外无物(Il n’y a pas de hors-texte )7. 结语8.问题及思考引言德里达的所有写作,不拘泥“主题”和有问题的文本,是不断围绕着附属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问题展开的。
根据德里达,所以的哲学都紧紧关注着翻译的概念:“哲学的概念是翻译或者说可译性的论题”。
1.Des Tours de Babel:Babel的词源谈起德里达于1980年发表的D es Tours de Babel,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解构。
德里达首先从语言的起源和分散说起,以对Babel的词源探究开始。
他用哲学词典的注释和《圣经》故事证明“Babel”不仅代表着语言的多样性,而且代表着建构或完整的不可能性,传说中未建成的巴别塔工程也成为了混乱、尤其是语言混乱的象征。
对解构主义与翻译的再思考
对解构主义与翻译的再思考韦晓萍(广西工学院外语系,广西柳州545001)摘要:解构主义引入中国翻译研究之后,开启了新的理论视角。
解构主义重估了译者和翻译作品的地位,为作品的重译和流传提供了理论支持,认为翻译离不开历史语境,关涉文化和政治权力,具有伦理性。
重新审视解构主义能给予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一些启示:解构主义并非消解一切的虚无主义,我国翻译理论界应该重视翻译的伦理研究。
关键词:解构主义;德里达;翻译研究;主体性;历史语境;文化霸权;伦理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847(2010)10-0018-03作者简介韦晓萍(1970-),女,壮族,广西鹿寨人,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广西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西方文艺理论界产生了对结构主义反叛的理论思潮,发展了解构主义(deconstructi on),它的代表人物德里达是哲学家,但他的著述却是文学化的哲学著作,他的理论超出了哲学的范围,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学、人类学和精神分析学等领域,成为一种范围更广的批评理论。
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理论家,但他对翻译理论产生了影响。
他始终关注语言问题尤其是翻译问题,因为翻译体现了最基本意义上的语言应用,德里达认为!解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翻译问题#。
[1]尽管早在1923年,本雅明就写了后来被视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开山之作的译者的任务%一文,但是,根茨勒认为,!在英美文化圈中,无论是文学翻译家还是语言学家通常都不把解构主义跟翻译理论联系起来;在比利时和荷兰几乎没有研究者提到解构主义,更不用说认为它适合于讨论#。
[2]可见英美翻译理论界深受解构主义思想影响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
在我国,解构主义浸染翻译理论界并形成席卷之势是在19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
一、译者的主体性和地位传统译论认为原文是一个封闭自足的文本,具有确定性和独创性,作者对文本有着绝对的权威和最终的解释权,而译文和翻译活动则是派生的,因此是从属于作者和创作的,译者应该恪守!忠实#的翻译标准,任何对原作的偏离都被视为耻辱。
翻译研究中的解构主义的应用
翻 译 研 究 中 的 解 构 主 义 的 应 用
贾 扬
( 阳 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宁 沈 阳 1 0 3 ) 沈 辽 10 4 摘 要 :中 国 翻 译 界 就 翻 译 应 直 译 或 意 译 多 少年 来 争 论 不休 , 因是 由 于把 翻译 研 究 当作 一 种 机 械 化 的 研 究 , 为 其 原 认
1解 构 主 义 之 翻 译 学 新谈 . 2 世 纪 6 年 代 , 构 主 义 思 潮 在 西 方 风 靡 一 时 . 变 了文 0 0 解 改 章终 极 意 义解 释权 利 在 于作 者 、 作 , 不 仅 在 文 学 界 产 生 了 原 这 极 大 的影 响 , 且 在 国 际 翻译 学 中产 生 了很 大 的震 撼 。 过 把 而 通 解 构 主义 吸收 为 我 们 的思 想 。 仅 拓 展 了对 翻 译 研 究 的事 业 , 不 而且 丰 富 了我 们 对 翻 译 学 的 新识 。 解 构 主 义 主 旨在 于 宣 布 翻 译 文 本 中 的作 者 已经 消 失 。 它 认 为 一 部 作 品 一 旦 完 成 .其 解 释 意 义 的任 务 就 交 给 了 广 大 读 者 , 原 作者 的意 图不 再 存 在 。 可 以说 , 作者 “ 亡 ” 或 者 而 也 原 死 , 原 作 者 虽 然 可 以对 原 作 有 一 些 解 释 ,但 是 这 些 解 释 完 全 可 以 忽 略 不 计 。众 所 周 知 , 言 是用 于 交 流 的 符 号 , 语 如果 只有 语 言 而 没 有 使 用 和 解 释 语 言 的 客 体 ,那 么 语 言 其 存 在 的 意义 也 就 无 从 说 起 。那 么 文 学 作 品 也 是 一 样 , 即使 有 作 者 的 辛 勤 劳 动 . 如 果 其 目的是 面 向 人 民 大 众 的 .作 品 到 达 大 众 手 中也 就 无 从 去 费 心琢 磨作 者 的 目的 。 我 们 也 可 以 以一 些 新 批 评 理 论 家 的 “ 图迷 雾 ”a bg i itni ) 解 释 此 举 。 么 究竟 原文 意 (m i t o net n 来 uy f o 那 是 否 要用 解构 主 义 理论 来 像 拨 白菜 一 样 。只 有 拨 到 最 后 一 层 才 能 吃 到 最甜 最 香 的部 分 。 么从 翻译 角 度 上 来 说 . 者 是 对 那 译 于原 文 的第 一 个 解 释 者 , 是对 原 文 解 构 程 度 最 高 的 元 勋 。 也 但 在 传 统 译 界 来 说 , 把 解 构 主 义 当作 翻译 原 则 . 么 翻 译 界 的 如 那 泰 斗 们 岂不 是 要 “ 自杀 ” 严 复 的 “ , , ” , 其 相 应 的 ? 信 达 雅 说 与 “ i flesepes e esgae les , f t uns,x rsi n s,rcf n s” 以及 鲁迅 的 “ 译 与 ah v u 直 硬 译 ” , 我 们 看 来 都 是 没 有 意 义 的 了 , 然 表 面 上 来 看 抹 说 在 虽 杀 了他 们 所 作 的一 切 贡 献 ,但 是 仔 细 斟 酌 从 词 汇 方 面 来 看 也 并 无 相 通 之 处 , 论是 谁 提 出 的 翻 译 理 论 . 无 如果 想 让 大 众 接 受 就 必 须 把 它 译 出 来 ,在 国 内肯 承 认 文 学 作 品 可译 性 的 文 学 家 如 九 牛 之 一 毛 , 从 大 众 的 角度 来 看 , 果 想 要 接 触 和 掌 握 国 但 如 外 文 学 新 动 向 就 必 须 有 新 鲜 的译 本 来 为之 供 给 。那 么 我 在 这 里 要 强 调 一 下 一 个 文 学 翻 译 者 应具 备 的几 个 要 求 : ( ) 知 中 国历 史 , 读诗 书 , 文 学 修 养 之人 。 1熟 饱 有 ( ) 读 国外 文 学 史 , 2熟 掌握 国外 最 新 文 学 动 向之 人 。 ( ) 够 熟 练 应 用 中文 , 诗 手 到 擒 来 。 3能 作 ( ) 够 熟 练 应 用 外 语 , 读 自如 , 作 如 高 山 流 水 一 般 , 4能 阅 写 层 出不 穷 。 虽 然 能 够掌 握 以 上 四 点 的 少 之 又 少 ,但 是 这 种 人 却 不 是 个 人 , 们 有 力 地 驳 回 了无 知 文 学 家 的 自视 清 高 . 翻译 界 他 为 纳 入 了新 鲜 的血 液 。 2 比 较诗 学译 本 . 上 文 说 到 , 原 文 的 解 构 第 一 人 是 译 者 。 在 对 原 文 解 构 对 他 的 同时 也 注 入 了 自 己 的思 想 , 时 也 添 加 了本 身 翻 译 的特 点 。 同 而 给予 读 者 的译 本 是 经过 了 二 度 变 形 的 译 者 再 创 本 。在 我 们 阅读 的 同 时 我 们 可 以感 受 到 作 者 ( 者 ) 呼 吸 、 跳 、 位 、 译 的 心 移 哭泣 。 即使 原 文 有 所 改 动 , 也 是情 有 可原 的 。 为 . 果 没 有 那 因 如 译 者 的 创 造 . 者 就 不 会 懂 得 异 国语 之 美 。 且 即使 只 有 一 种 读 而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作者:闫欣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西方文论界崛起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思潮,对国际译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把解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引入翻译研究,对于拓展研究视野和解决翻译问题,具有直接作用和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阐释解构主义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来探究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体现运用一.引言随着各类学科的诸多理论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引入,翻译的理论阐释也变得多样新颖,诸如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译心理学、翻译美学和翻译哲学等。
其中,产生于西方文论界的“解构主义”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对结构主义的反思。
解构主义理论在人文、社科和哲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轰动。
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笔者发觉从解构主义角度研究翻译,确实能够看清翻译的本质,进而挖掘出研究翻译的新思路。
讨论解构主义与翻译问题在当代翻译研究中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无论对这种理论赞成与否,人们都无法否定其客观存在的影响。
(王宁,2009)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这一思想引入翻译,打破传统的翻译观点——忠实和通达,强调译者本身作用和意义,这对翻译的传统理论有较大冲击,但也给人们对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二.解构主义在翻译理论中的具体体现解构主义最初是从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其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该思潮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倡议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包括社会秩序、道德秩序以及个人意识上的秩序和民族性格等。
总之,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换言之,解构主义是一种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反二元对立、反权威的学术思潮。
解构主义引进翻译理论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违反了很多传统的翻译观点、理论、方法和准则,甚至推翻了很多前人的研究成果。
在翻译中,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再次分开前必定要以各种细微和顺带的方式互相接触和碰撞,在命名和识别的行动阻止互动游戏之前各种可能性都出场了。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它们在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等领域内都有相应的应用。
在翻译实质分析方面,这两种流派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一切都有一个结构,这种结构是不可见的,但是可以通过各种符号、语言和文化形式来表达。
因此,翻译实际上是对原文结构的转换和再现。
翻译员应该尽可能地准确和忠实地传达原始结构,而不是简单地转换语言。
在这种方法下,翻译员将会使用一些规则和指南来翻译特定类型的文本,例如文学作品或法律文件。
结构主义方法着重于文本的内在组织和意义的发掘,而经过结构主义分析的文本翻译更倾向于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原始本文的结构和含义。
然而,解构主义则不同,它认为结构仅仅是一个概念,并不存在单一不变的结构。
相反,任何文本都是在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之间的互动中被塑造和影响。
在解构主义中,翻译员应该理解和重构原文,并将重点放在原始文本的多义性和模棱两可性上。
这种方法下,翻译员更需要关注原始文本中的语言层面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翻译结构。
因此,在这两种流派之间,翻译实质分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结构主义翻译更着重于保持源语言的结构完整性,而解构主义翻译更关注语言的多义性和文化背景。
因此,在实际翻译实践中,翻译员应该根据特定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哲学流派,以保证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浅析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浅析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摘要:德里达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解构主义理论在哲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个领域影响深远。
本文基于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拆解,深入了解”延异“”踪迹““撒播“”增替“等核心术语,并探究其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前言: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
20 世纪60 年代法国社会的动荡不安,爆发大规模的反传统的、反权威、反对一切禁锢自由思想教条的政治运动并迅速席卷整个欧洲。
在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基于索绪尔的理论为,德里达提出了“延异”的概念,另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拆解”概念汲取灵感,提出“解构”概念,并通过后来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逐渐形成了德里达式“解构主义”思想。
在出版了《论书写学》、《书写与差异》和《言语与现象》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哲学界奠定了根基。
随后,德里达去美国讲演,解构主义随之传播到整个欧美大陆。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打破了结构的封闭性和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主张多元性地看问题,以此颠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二元对立思想。
该理论涉及到了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等人将解构主义思想引入翻译学,试图打破形而上学的方法,宣传译者是创造者,翻译文本是创造的新生语言。
德里达一直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翻译概念问题。
翻译是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探讨的问题的手段,通过对翻译问题的研究来阐明他们的哲学思想。
这些学者将解构主义运用到翻译研究中,对传统的翻译理论提出质疑和挑战,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一、摧毁逻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质疑理性、颠覆传统,是一种全开放性的理论,发起者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旨在消解西方传统的逻各斯心主义(logocentrism)。
解构主义翻译观探析
百家论点解构主义翻译观探析王淑婷(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100)摘要:解构主义翻译观自其诞生之日便以它在哲学立场、思维方式和阅读策略等方面的鲜明特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进而形成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一股主流,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简要介绍解构主义翻译观,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是源于先秦儒家和道家的基本观点)对解构主义翻译观进行简要探析,并结合实际进行批判与借鉴。
关键词:解构主义翻译观;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1引言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法国动荡的社会中兴起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产生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叛,以消解为主要特征,系统地消解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称“解构主义”(destructuralism),又名“后结构主义”。
1967年,德理达的《语言与现象》《论文学字》《文字与差异》三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这一理论正式确立。
(苏琪,2006)解构主义翻译观是以德里达、本雅明和韦努蒂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学者从哲学、语言及文化等方面对翻译所进行的论述。
2解构主义的主要内容一是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不在于语言符号本身,而在于该语言符号与其他者的差异关系之中。
由于构成该语言符号的他者是无限多样的,因而该语言符号的意义也就是无限多样、无法确立的,而且这种差异关系不是静止、封闭的,而是运动、开放的,处于无限撤播和延衍状态,因而语言符号的意义也总是流变不居、难以把握的。
以此看待以转换原文意义为根本目的翻译活动,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原文的意义已不在原文本身,而在与其他者所构成的差异关系中,所以,转换原文意义的说法便不成立,传统观念中的翻译便成为一种不可能;既然翻译原文意义都已成为不可能之事,那么,再谈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忠实于原文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传统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忠实观”也就难以成立。
二是世界是一个被语言符号化了的文本的世界,如德里达所说“一切皆文本”“文本之外无物”,故原文作者进行的创作实际上也就是对一个个现存的有形或无形文本的翻拍或改写,原初意义上的所谓原创性创作是不存在的,一切文本都是互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改写。
浅谈解构主义下的互文性视角及可译性
浅谈解构主义下的互文性视角及可译性摘要】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给翻译带来了各种深刻的影响,即,文本中的意义始终处于“延异”和“撒播”的状态,意义的再生变得扑朔迷离,翻译的忠实对等原则似乎已成明日黄花,语言的可译性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本文以解构主义的积极成果——互文性来证明语言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进行翻译,尤其是文本叠加使翻译变得可能。
【关键词】解构主义;互文性;可译性;文本叠加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文化传统一直与逻各斯主义(logocentrism)有着极深的渊源。
但否定理性、颠覆秩序的哲学思潮也一直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
解构主义这一反传统的翻译流派就扎根于后现代主义的复杂语境中,正如在《解构主义与翻译》出版前言中所说的那样,谈到解构主义,“我们往往过分强调了他的否定性、颠覆性所带来的消极一面,而忽略了它的积极一面,即,它揭示了文本的无始源性、开放性和互文性,把包括文学文本在内的一切文本看成是无限开放和永恒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分解式阅读理论强调了阅读、批评的创造性。
”解构主义强调文本的不确定性和非中心性,文本只是信息的提供者,它有待接受者根据不同的语境去发掘不同的意义,有多少接受者,就有多少文本(Nord,2002:31),从而就有多少个译本。
这就说明,解构主义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路,它打开了结构主义封闭性、自足性和排外性的思想禁锢,让人们能够从互相连通、彼此联系的互文性视角理解翻译问题。
与其认为互文性成了一个作品与特定的前面文本关系的名头,倒不如说它指定这个作品参与了文化的话语空间,即,文本与文化中各种语言的关系;文本与那些替它清晰地表达出各种文化可能性的文本的关系 (林伟,2007:239)。
在这里,文本和文化可以是正态分布,即文本和文化属于一个语言系统,而大部分情况下它们是反向呈现,因为翻译问题主要是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是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平等开展的,语言的意义表达成为不可逾越的话题。
翻译研究中的解构主义的应用
翻译研究中的解构主义的应用
《翻译研究中的解构主义应用》
翻译研究是以翻译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主要用于审视翻译学中的解构主义的应用。
解构主义主要是由法国学者费里克斯·德里斯特提出,并被用于探讨文学、哲学和其他理论领域。
当它被应用于翻译学的研究中时,它会帮助探索和揭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和影响。
首先,解构主义将揭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固有的语言层次结构。
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和认知过程对于翻译翻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一个文本从源语言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它的表达被认知理论的过程所重新解释,可能会受到某些外在、文化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文本的本意。
因此,解构主义可以帮助翻译者理解源文本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翻译者对文本信息的可能影响。
其次,解构主义可以帮助翻译研究者理解翻译实践是如何影响文化和思想领域的。
翻译活动多次重新构建和重建文字,以及翻译者在这一系列交流行为中如何在价值观和文化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无疑是非常有趣的。
解构主义提供了许多面向去理解翻译行为对于文化的影响,从而揭示双语社会之间的不同文化观的矛盾。
此外,解构主义也可以帮助提供更深入的概念,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翻译的熟
悉和意义来源。
通过解构主义,翻译研究者可以将文本研究中的元素进行细分,并了解语言如何被不同的文化影响,以及语言系统如何介入文本的构建。
总而言之,解构主义是翻译研究中备受重视的一个理论。
解构主义可以帮助翻
译者理解源文本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翻译者对文本信息的可能影响,更甚者还可以帮助翻译研究者理解翻译实践如何影响文化和思想领域,以及提供更
深层次的概念去更加深入地探讨翻译的风格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
一.引言
随着各类学科的诸多理论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引入,翻译的理论阐释也变得多样新颖,诸如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译心理学、翻译美学和翻译哲学等。
其中,产生于西方文论界的解构主义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对结构主义的反思。
解构主义理论在人文、社科和哲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轰动。
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笔者发觉从解构主义角度研究翻译,确实能够看清翻译的本质,进而挖掘出研究翻译的新思路。
讨论解构主义与翻译问题在当代翻译研究中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无论对这种理论赞成与否,人们都无法否定其客观存在的影响。
(王宁,2009)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这一思想引入翻译,打破传统的翻译观点忠实和通达,强调译者本身作用和意义,这对翻译的传统理论有较大冲击,但也给人们对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二.解构主义在翻译理论中的具体体现
解构主义最初是从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其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该思潮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倡议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包括社会秩序、道德秩序以及个人意识上的秩序和民族性格等。
总之,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换言之,解构主义是一种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反二元对立、反权威的学术思潮。
因而,翻译的本质过程也就解析和重构了文本并且回到表达意象被命名和传达之前的一个状态了,从而便使得语言在本质含义层面重新传达或转向的路径走向透明清晰了。
解构主义理论家认为翻译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分解、重新分析、再次构建的过程,通过引入的外来各类语种元素,颠覆、拆解原文语言秩序。
因而,在解构文本材料时,源语文本的界限和限制因素不复存在,其隐含的涵义也并非不变,延异存在于文本材料开放的动态过程进行中。
用德里达的话说,翻译其实就是内涵意义不断地被推迟和延异,在这样的延续过程中,不断地被解析和构筑,译者自身成为语言文本材料的最终解构者和阐释者(derrida, jacques,2001)。
法国社会及文学评论家巴尔特曾在其著作中直接宣称作者已死,即所有文本(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等)一旦完成,剩下的只有语言符号本身,而读者通过对语言符号来解读文本的实质意义。
译者作为文本解读过程中第一读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或是对原作者亦步亦趋,而是得到了一定的主动权和独立性,译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与探析来地赋予文本材料意义,由此翻译者的主体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三.翻译中解构主义的具体特点
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应用,本质上打破了原语文本材料含义的单一论,为翻译研究者提供了新颖和独特的方向,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解构主义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准则中的二元对峙关系。
在传统翻译理论中,文本原作者和译者、源语和译入语一般都会在二元对立状态;源语和原作者总被认为是重要的和主导的,而译入语和译者则是第二位的、次要的,而且译者的身份地位都屈从于原作者。
(贾和平,2010)这些传统理论却正是解构主义理论家所反对和打破的,他们认为以上两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补关系,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
凭着这种新逻辑、新视野,解构主义将译文从屈从于原文的处境中解放了出来,使得译文获得与原文同样的地位与研究价值。
此外,从阐释学角度把译文当作独立的文本,也消解了存在的二元对立关系,提高了译者身份和地位和翻译的创新性。
第二,解构主义反对文本材料语言和意义的同一性与确定性。
传统认为源语文本材料的意义是语言通过言语规律去预先设定的,其含义是确定的,所有读者只要按照一定的语言规范去分析和解读,都会获取同样的感受。
这种观点显然是没有认识到语言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层面的含义以及不同读者群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解构主义理论家认为作品的最终和唯一确定
的意义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读者在理解作品时,不可能完全受作品的语言和意义的限定,相反,读者会尽可能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从而在译文中重新书写新的意义。
第三,解构主义使文本的译文具有明确而独立的主体性。
解构主义认为译文应该充分地体现出译者的文学造诣、精神品质和个性特点。
无论翻译本身传达出了什么样的差异,都会多多少少具有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在行文的潜意识中尊重目标语文化的禁忌、规则、习俗和理念。
翻译的目的是把某个异域文化引进目的语文化,造成一种认同的和熟悉的感觉,这时翻译被用来借鉴学习译语文化的价值观,为潜在的文化程式服务。
(补爱华,2010)第四,解构主义冲击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信顺统一。
古今中外,传统翻译理论都强调译语要忠实于源语,译文要力求与原文在结构、特点和意义上的统一。
无论是严复信达雅还是泰特勒的翻译的三原则,无论是等值论还是忠实论,都认定忠实、通顺的绝对性。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家否认文本具有最终唯一意义,点明意义的不确定性。
这些通过以下这些术语能深刻体现,如异延、印迹和忠实综合症等,它们都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信顺统一原则。
倡导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重新思考翻译》的前言里说到:译文是永远不可能‘忠实’于原文的,多少总有点‘自由’发挥,它的本体从来不确定,总是存在对原文的增减。
它从来不可能是透明的表述,而只能是一种诠释的转化。
从这个角度看,解构主义的确颠覆和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但是也给翻译研究的新方向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