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案例

必修2第 14 课《新航路的开辟》课堂教学案例

一、课标要求及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2第五单元第14课,它上承中国史,下启世界近代史,是历史必修2中占有一个重要的转折地位。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它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放在一起学,将中国历史融入到世界历史中,从而实现教育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因此本课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重要地位,在内容上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探究为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即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旨在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培养依据素材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主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海家、支持国以及取得的成就。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能够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和早

期的殖民扩张的史实,培养一分为二的辨证历史史观。

并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创设的一定历史情境,扮演新航路开辟后对商人、地主、印第安人的影响,不同角色,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通过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分组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罗盘针运用于欧洲航海、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的分析,认识资本扩张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航海家的艰苦,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找出它的两重作用,学会全面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一)教学重点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教;讲述法、提问法、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二)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探讨新航路的开辟,内容叙述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洲广大地区,所以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在授课时,先让学生掌握“新航路”的概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史料的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然后角色扮演进入体验新航路开辟后对商人、地主、美洲土著居民的生活影响,最后学生结合材料及教材分组合作探究并抢答,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形成正确的史观

六、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搜集与新航路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2. 要求学生开展分组学习,并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对教师所提供的资源、素

材进行整理加工,做好学习成果展示和汇报的准备。

(二)学生准备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开展分组学习,并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对教师所提供的资源、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做好学习成果展示和汇报的准备。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第一、采用图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生,顺利导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第二、设计自主学习栏目,让学生梳理课文知识、归纳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辨别归纳能力,让学生掌握了一种自学的方法。第三、设计情景体验,让学生变换角色,部分学生扮演商人、地主、美洲印地安人,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提出问题,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也调动的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第四、拓展提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下西洋”结局。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次交流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的能力。

但课堂时间分配上,分配得还不是很合理;探究内容有点多,显得课堂有点紧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的讨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而可行的措施及办法。设计更多有效得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