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的新靶点-mTOR信号通路

合集下载

线粒体自噬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5]
[7]
[8]
表达减少 。该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中药五灵散可通过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 SIRT1、2 和 6 mRNA 水平降
TSPO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习得性无助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
低[21]。在慢性皮质酮诱导的小鼠中观察到 NAD+合成途径受抑
[9]
[10]
与 PINK1/Parkin 途径相比,几种线粒体受体也可以直接
new idea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Keywords mitophagy; depression; pathogenesis; treatment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为
体,通过线粒体生物发生将新的蛋白质、脂质添加
粒体自噬可能是对抗应激反应的一部分,而线粒体自噬受损可
噬[27]。二甲双胍还可诱导酸性囊泡和自噬体的形成以增强线粒
能是抑郁症的一种促成因素。
体自噬通量[28]。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减轻多囊卵巢综
1.2 线粒体自噬功能阶段与抑郁症
合征患者的抑郁症状[29],还可改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
[11]
轻度应激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自噬体的形成来增加受损线粒体的
是一种新型的线粒体特异性抗氧化剂,具有清除 ROS 的能力。
清除,还可以增强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研究发现,脑室内注射 mitoTEMPO 可显著减轻大鼠的抑郁样行
来促进自噬通量的畅通 。此外,由于线粒体自噬所有途径最
为[35]。ROCK 抑制剂是靶向 Rho 激酶并抑制 ROCK 途径的化合
adenovirusE1B19kDainteractingprotein3,BNIP3),Nip3 样蛋白 X

mTOR信号通路

mTOR信号通路

mTOR信号通路
mTOR可对细胞外包括生长因子、胰岛素、营养素、氨基酸、葡萄糖等多种刺激产生应答。

它主要通过PI3K/Akt/mTOR途径来实现对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

正常情况下,结节性脑硬化复合物—1(TSC-1)和TSC-2形成二聚体复合物,是小GTP酶Rheb (Ras-homolog enriched in brain)的抑制剂,而Rheb是mTOR活化所必需的刺激蛋白,因此TSC—1/TSC—2在正常情况下抑制mTOR 的功能。

当Akt活化后,它可磷酸化TSC-2的Ser939和Thr1462,抑制了TSC-1/TSC-2复合物的形成,从而解除了对Rheb的抑制作用,使得mTOR被激活。

活化的mTOR通过磷酸化蛋白翻译过程中的某些因子来参与多项细胞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4E-BP1和P70S6K.
在整个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剂就是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PTEN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0q23.它有一个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结构域,在这条通路中可以将PI-3,4—P2与PI-3,4,5-P3去磷酸化,从而负调节PI3K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

《2024年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范文

《2024年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范文

《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细胞生物学领域,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和代谢的重要机制之一。

它不仅参与了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生长因子信号的传导,还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与机制。

二、mTOR信号通路的概述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蛋白激酶家族。

mTOR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包括mTORC1和mTORC2两种复合物,其中mTORC1在细胞生长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

该通路通过整合多种生长因子、能量状态和营养信号,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自噬和代谢等过程。

三、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1. 促进细胞生长:mTOR信号通路通过激活S6K1和4E-BP1等下游效应分子,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核糖体生物合成,从而促进细胞生长。

2. 抑制细胞自噬: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抑制细胞自噬,为细胞提供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应,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3. 调节能量代谢:mTOR信号通路可以感知细胞的能量状态,调节葡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为细胞生长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四、mTOR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mTOR信号通路的机制涉及多个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因子信号的传导: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过程激活mTOR信号通路。

2. 营养和能量信号的感知:mTOR信号通路可以感知细胞的营养和能量状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细胞的代谢和生长。

3. 下游效应分子的激活: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引发一系列的下游效应分子如S6K1、4E-BP1等的激活,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五、mTOR信号通路与疾病的关系mTOR信号通路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肿瘤。

在肿瘤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代谢,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

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

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一、本文概述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障碍,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对抑郁症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I3K/Akt 信号通路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医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对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将简要介绍PI3K/Akt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然后,我们将重点综述近年来抗抑郁中药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包括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我们还将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中的可能作用靶点,以期为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PI3KAkt信号通路与抑郁症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PI3KAkt信号通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存和增殖信号通路,它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代谢、细胞生长、细胞存活和蛋白质合成等。

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在神经系统中,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存活、突触可塑性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等过程,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PI3KAkt信号通路往往出现紊乱,这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突触可塑性下降以及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引发抑郁症症状。

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机制之一就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来改善抑郁症症状。

一些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可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可塑性的恢复,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功能。

信号通路3—PI3K-AKT-mTOR

信号通路3—PI3K-AKT-mTOR

信号通路3 —PI3K/AKT/mTORAPExBIO一、PI3K/Akt/mTORPI3K/AKT/mTOR是调节细胞周期的重要细胞内信号通路。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细胞的休眠、增殖、癌变和寿命直接相关。

PI3K激活后磷酸化并激活AKT,将其定位在质膜中。

信号通过AKT传递到下游不同的靶点,如激活CREB,抑制p27,将FOXO定位于细胞质中,激活PtdIns-3ps,及激活mTOR(影响p70或4EBP1的转录)。

该通路的激活因子包括EGF、shh、IGF-1、胰岛素和CaM。

该信号通路的拮抗因子,包括PTEN、GSK3B、和HB9。

在多种癌症中,PI3K/AKT/mTOR通路是过度活化的,因此减少凋亡并促进增殖。

然而,该通路在成人干细胞尤其是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中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

1. PI3K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

由调节亚基p85和催化亚基p110构成。

与v.sre和v.ras等癌基因的产物相关。

PI3K本身具有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激酶的活性,也具有磷脂酰肌醇激酶的活性。

2. Akt又称PKB(protein kinase B)。

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在多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葡萄糖代谢、凋亡、细胞增殖、转录和细胞迁移。

Akt的Ser473可以被PDK1磷酸化。

PKB与PKA和PKC均有很高的同源性,该激酶被证明是反转录病毒安基因v-akt 的编码产物,故又称Akt。

3. 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形成两种不同蛋白质复合物,mTOR复合物1(mTORC1,)和mTOR复合物2(mTORC2),它们调节不同的细胞过程。

mTORC1由mTOR、mTOR调节相关蛋白Raptor、MLST8和非核心组分PRAS40、DEPTOR 组成。

抑郁症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抑郁症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抑郁症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作者:李爱师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24期[摘要] 长期给予抗抑郁剂可以增加脑内cAMP依赖性PKA的表达水平,继而激活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可以调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大量的研究表明cAMP 和BDNF是多种抗抑郁剂的共同通路,现就此进行综述,探讨其与抗抑郁剂之间的关系,为精神药理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剂;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4-31-03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情感性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如食欲和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甚至具有自杀倾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目前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且这个数字以每年113%的增长率快速递增,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2大疾病[1]。

Schildkraut和Bunney等在1965年几乎同时提出抑郁症发病的“单胺假说(monoamine hypothesis)”,该学说认为,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主要是由于脑内单胺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或)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缺乏。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绝大多数是基于“单胺策略”的药物,即通过增强5-HT 和(或)NE的神经传递发挥作用的。

而抑郁症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仍然有30%患者对单一靶点抗抑郁剂治疗无效,并且临床使用的抗抑郁剂大多存在“延迟起效”“有效率不高”“不良反应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3]。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单胺水平的降低所引起的受体以及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适应性变化是抑郁症发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就此作一综述。

自噬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吴婷【摘要】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抑郁症中存在自噬激活,多种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抑郁症患者的自噬水平.细胞自噬本质上是一种溶酶体依赖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它对神经元存活和突触可塑性都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进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目前自噬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就神经元自噬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及相关药物治疗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45)004【总页数】5页(P573-577)【关键词】抑郁症;自噬;抗抑郁药【作者】吴婷【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家庭社会和谐的心境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快感缺失、睡眠和认知障碍等,严重者可有自杀倾向[1]。

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和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MAOI)、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TCA)、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vptake inhibitor,SSRI)、5-HT/NE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vptake inhibitor,SNRI)和NE/DA再摄取抑制剂(norepinephrine-dopamine revptake inhibitor, NDRI)等。

这些药物作用多基于抑郁症单胺类递质失调的假说,集中在调节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上。

但目前的药物治疗周期长,起效慢,效率低。

大多数抗抑郁药只对50%的患者起效[2],这意味着经典的单胺递质失调假说并不能完全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MPP+诱发神经细胞氧化应激介导凋亡中mTOR信号通路作用及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MPP+诱发神经细胞氧化应激介导凋亡中mTOR信号通路作用及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MPP+诱发神经细胞氧化应激介导凋亡中mTOR信号通路作用及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摘要:
MPP+ (1-甲基-4-苯基吡啶) 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被广泛用于研究
帕金森氏症的神经毒性机制。

研究表明,MPP+ 可诱导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mTOR (哺乳动物靶磷酸化酶)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
号通路,在多种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MPP+ 诱导神经细胞氧化应激介导凋亡中,mTOR 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机理。

研究内容:
1. MPP+ 诱导氧化应激及凋亡的机理研究
2. mTOR 信号通路在MPP+ 诱导氧化应激及凋亡中的作用
3. mTOR 信号通路上游和下游分子在MPP+ 诱导氧化应激及凋亡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作为模型,将细胞分为对
照组、MPP+ 处理组和mTOR 抑制组,利用Western blot 分析mTOR 信号通路上游和下游分子的表达水平,以及神经元的凋亡程度;同时,利
用DCFH-DA 探针检测细胞内ROS 的水平,探究氧化应激机制。

意义与预期结果:
研究MPP+ 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中mTOR 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机理,有望为进一步研究帕金森氏症的神经毒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结果将有助于理解mTOR 信号通路参与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具体机制,
并为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mTOR信号通路通过Notch信号调节细胞分化共3篇

mTOR信号通路通过Notch信号调节细胞分化共3篇

mTOR信号通路通过Notch信号调节细胞分化共3篇mTOR信号通路通过Notch信号调节细胞分化1mTOR信号通路通过Notch信号调节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生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

在分化过程中,干细胞不断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类型,从而构建完整的组织和器官系统。

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分化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还有很多待探索的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mTOR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途径在调节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mTOR信号通路是一种对营养、能量状态、生长因子等信号进行感知和调节的主要途径。

而Notch信号则是起源于果蝇和线虫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系统,其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

Notch信号途径通过细胞间直接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命运的决定和细胞分化的进程。

这两个信号通路在多个进程中相互联系并作用,调节细胞分化的方式及机制也更加复杂。

研究发现,mTOR信号通路可影响Notch信号途径的激活程度,从而影响细胞分化的进程。

在哺乳动物中,mTOR抑制剂的使用会促进Notch信号途径的活化,即促进细胞分化。

而mTOR激活则会抑制Notch信号途径,即抑制细胞分化。

这样的相互作用说明了mTOR和Notch两个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中的紧密联系。

具体来说,mTOR信号通过调节蛋白合成和细胞代谢等多个路径来影响Notch信号的激活。

当mTOR被抑制时,会抑制细胞自我更新能力,促进细胞分化进程。

此外,mTOR信号通路调控了细胞周期的进展,影响细胞准备进入分化程序的时间点。

这一发现为探索细胞分化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基于mTOR信号调控细胞分化的新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体而言,mTOR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途径在细胞分化中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

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两个信号通路相互调节,调控着细胞命运的决定和细胞分化进程。

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这两个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有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分化的机理,并为治疗一系列疾病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细胞分化是复杂的生物学进程,需要多个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复燃中的作用

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复燃中的作用

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复燃中的作用王曦;陆林【期刊名称】《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年(卷),期】2009()4【摘要】背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作用可被雷帕霉素所阻断。

mTOR活化后参与调节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起始、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学习记忆等神经活动的长期可塑性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成瘾的过程是药物作用于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发挥奖赏效应并使之发生长期神经可塑性改变的过程。

长期使用成瘾性药物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使得药物成瘾者在戒断后再次暴露于药物、相关环境或压力时极易发生复吸。

目前关于mTOR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证实mTOR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药物作用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引起的奖赏效应和长期神经可塑性,但mTOR信号通路在药物成瘾后发生复吸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戒断后的复燃模型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药物成瘾戒断后发生复吸行为中的作用,从而为成瘾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戒毒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方法:(1)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0.75mg·kg-1 infusion,3h·d-1),经过消退后给予药物相关线索暴露诱导复燃行为,比较经过暴露和未经过暴露大鼠伏隔核中mTOR下游靶蛋白p70s6k磷酸化水平变化;(2)建立大鼠可卡因自我给药模型,经过消退后给予药物相关线索暴露诱导复燃行为。

暴露前30min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或溶媒,观察其对大鼠的复燃行为的影响,并检测暴露后大鼠伏隔核不同脑区中p70s6k磷酸化水平变化;(3)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经过消退后给予10mg可卡因点燃诱导复燃行为。

可卡因点燃30min前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雷帕霉素或溶媒,观察其对大鼠的复燃行为的影响;(4)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当大鼠获得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后,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雷帕霉素或溶媒,d2继续进行可卡因自身给药训练,观察雷帕霉素对可卡因强化效应的影响。

老谈信号通路系列:mTOR信号通路自噬

老谈信号通路系列:mTOR信号通路自噬

⽼谈信号通路系列:mTOR信号通路⾃噬⼀、⾃噬过程: 根据胞内底物运送到溶酶体的⽅式不同,哺乳动物细胞⾃噬可分为三种主要⽅式:巨⾃噬(Macroautophagy),微⾃噬(Microautophagy)和分⼦伴侣介导的⾃噬(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

通常我们研究的是巨⾃噬,包括:信号刺激,吞噬泡的形成,吞噬泡与内含体/溶酶体的融合,内容物的降解以及降解产物的释放。

⼀⽅⾯,在正常条件下,mTOR⾼磷酸化Atg13抑制其活性。

⽽mTOR的抑制信号,导致Atg13去磷酸化,形成ULK1(Atg1)-Atg13-FIP200复合物。

另⼀⽅⾯,抗凋亡蛋⽩Bcl-2/Bcl-XL/Bcl-w通过它们的BH3结合凹槽与Beclin 1的BH3结构域相互作⽤抑制其活性。

⽽JNK1/DAPK途径能阻断这种抑制作⽤,具体地,JNK1磷酸化Bcl-2,DAPK磷酸化Beclin 1的BH3结构域,进⽽促进PI3K复合物III(对Atg蛋⽩的组装⾮常重要)的形成。

上述两种复合物是吞噬泡(双层膜结构)形成所必需的。

随后,Atg12-Atg5-Atg16复合物和LC3嵌⼊膜上,形成⾃噬体。

⾃噬体与内含体融合形成⾃噬内含体,最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溶酶体,降解内容物。

在此过程中,Atg12-Atg5-Atg16复合物以及部分 LC3-II 便从外膜上脱落,只保留下膜结合形式的 LC3-II 定位于⾃噬体膜的内侧上。

因此,LC3-II的含量或LC3-II/LC3-I的⽐例与⾃噬泡的数量呈正相关。

⼆、⾃噬上游信号通路 mTOR作为⼀种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激酶,是调节细胞⽣长、增殖、运动、存活和⾃噬等上游通路的汇合点。

这⾥,我们主要看PI3K/AKT/mTOR抑制⾃噬的信号通路,它在许多肿瘤中被激活。

⽣长因⼦抑制⾃噬:⽣长因⼦信号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途径,从⽽抑制⾃噬(紫红⾊)。

FLZ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和提高RTP801表达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FLZ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和提高RTP801表达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 聚二磷 酸腺苷核糖聚合酶 ( P
一1 )抑制剂
筛选 方法 的建立及化合 物筛选
朱枝 祥 金晶 陈 晓光 北 京 10 5 0 00 中 国医学科 学 院北 京协 和 医学 院药 物研 究所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P R 一1 A P 作为一种重要的 D A损伤修复酶 ,在肿瘤细胞耐受化疗药 N 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抑制 P R 一1 A P 活性能够 明显增强抗肿瘤治疗的疗效 ,特别是针对 B C R A 基因缺陷的肿瘤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本研究将带有 P R 一1D A序列及 6 A P eN 个组氨酸表达序列
血管 ,从毛细血管到神经之间 B B的平均距离约为 8 -0. B  ̄2 p - m,分子量 5 ,00D 的大分子物质 0 0 a 在 1 内的扩散距离约是 4t 秒 0 m。即一旦大分子物质能够通过 B B L B ,在脑 中的浓度将会快速增
4 1
阳性化合物 3 B对 P P 的 I 12 0 o/ ,本所 60 一A AR 一1 C。 . ×1 ~m l 为 L 0 个化合物中筛选到一个化 合物 W0 0 1 -4 对 P R 一1 96 0 9 A P 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 I 5 6 6 0 m l Co . ×1 o/ 。从而成功建 为 I
P D亚 急性小 鼠模 型 和 MP +损伤 的多 巴胺能 MN9 细胞研 究 F Z对 多 巴胺 能 系统 的影 响及相 P D L 关 5 / g 0 g k 和 7 m /g 口服给予 C 7 鼠,l L 2 k ,5m / g mg 5 gk) 5小 h后腹
物的 P R —l A P 活性抑制作用进行测定 。研究发现 p T 2 -P R 一1 E 3a A P 成功转化 到 HMS 7 py 14 l S

mTOR信号通路调控机制解析及疾病治疗策略

mTOR信号通路调控机制解析及疾病治疗策略

mTOR信号通路调控机制解析及疾病治疗策略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在细胞内起到重要的信号传导作用。

它能够感知营养状态、能源供应和环境压力,进而调控细胞生长、代谢和增殖。

mTOR信号通路异常与多种疾病如癌症、肥胖症、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关。

因此,解析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并开发相应的疾病治疗策略,对于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两个复合物mTORC1和mTORC2发挥作用。

mTORC1是mTOR的一个复合物,由mTOR、Raptor和其他蛋白质组成。

mTORC1主要调控细胞代谢和生长过程,包括蛋白质合成、自噬、核苷酸合成等。

mTORC1的活化受到许多信号的调控,其中最重要的是脂质信号、胰岛素/IGF-1信号和氨基酸信号。

mTORC2则主要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如AKT信号通路等。

mTOR信号通路在癌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代谢依赖于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

因此,抑制mTOR信号通路已成为癌症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已有多种mTOR抑制剂被用于临床治疗,如雷帕霉素(rapamycin)及其衍生物。

这些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mTORC1的活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然而,单一的mTOR抑制剂在一些肿瘤治疗中效果并不显著,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新的组合治疗策略。

近年来,研究发现mTOR通路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

mTOR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因此,调控mTOR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策略。

例如,一些mTOR抑制剂已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

此外,mTOR信号通路还参与肥胖症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调控mTOR信号通路也有望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新途径。

干货揭开mTOR的神秘面纱,信号通路一点就通

干货揭开mTOR的神秘面纱,信号通路一点就通

干货揭开mTOR的神秘面纱,信号通路一点就通mTOR是一个重要的真核细胞信号,其稳定性影响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抑制,影响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调节细胞的生长、凋亡、自噬等。

mTOR在肿瘤中也经常被激活,通过关键代谢酶的表达改变和/或活性改变,来进一步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致癌信号传导和代谢改变在癌细胞中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癌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来确保在营养稀缺和压力微环境中的存活和增殖。

已有很多研究表明,癌症特异性代谢改变,包括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脂肪酸和脂质的异常代谢。

而代谢重编程往往由致癌信号传导介导。

mTOR信号传导就经常在肿瘤中被激活,并通过关键代谢酶的表达改变和/或活性改变,来进一步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相反,代谢改变,例如通过增加的葡萄糖或氨基酸摄取,也可以影响mTOR 信号传导。

mTOR信号参与可以调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脂肪酸和脂质的代谢,在研究中极其重要。

所以,今天带大家揭开mTOR 的神秘面纱。

mTOR研究可以追溯到1964年发现的雷帕霉素,因为它的全称叫做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 ) 。

mTOR是一类丝/苏氨酸激酶,C端与磷脂酰肌醇激酶( PI3K ) 催化域同源,但是其本身又不具备酯酶激酶的活性,而是Ser/Thr蛋白激酶活性。

在细胞内存在mTORC1和mTORC2两种不同的复合体,由于mTORC2组分在小鼠中的缺失以及mTORC2抑制剂缺失而引起的早期致死性使其研究变得复杂。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表明,mTOR属于一个重要的真核细胞信号,其稳定性影响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抑制,影响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调节细胞的生长、凋亡、自噬等。

mTOR则被认定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对运动、代谢、神经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疾病研究方面,mTOR在各种细胞过程中被激活,比如肿瘤形成、血管生成、胰岛素抵抗、脂肪形成及淋巴细胞活化,在多种癌症及2型糖尿病中表达失调。

mTOR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mTOR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mTOR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吴苗苗;苑玉和;陈乃宏【摘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自噬的关键调节位点.自噬体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内某些聚集蛋白清除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的研究显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采末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疾病模型或患者表现出mTOR通路异常,伴随着自噬功能的紊乱,而抑制mTOR的活性可以正向调节自噬.该文对当前mTOR信号转导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aggregation of pathological protein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senile plaqu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lewy bodies in Parkinson' s disease, and so on. They could be deared through autophagy.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 mTOR ), a conserved serine/ threonine kinase,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earance of these pathological products, is a key regulatory factor ofautophagy. Growing evidenc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damaged 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role of mTOR signal in th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1(027)011【总页数】3页(P1481-1483)【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自噬;阿尔采末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作者】吴苗苗;苑玉和;陈乃宏【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29.25;R345.57;R742.022;R977.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雷帕霉素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靶点,是一种进化上十分保守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related kinase,PIKK)超家族。

mTOR通路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展望_张震

mTOR通路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展望_张震

效作用,可能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作用靶点。中药快速抗抑郁的发现提示通过中医药方向干预抑郁症实验模型或人群,
观察 mTOR 通路影响,有望能找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作用靶点,对推动中医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动物、人类生理
病理实验以及动物和人类治疗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研究进展等主要方面进行了综述,提示中医药有望通过干预 mTOR 通
靶点 N - 甲基 - d - 天冬氨酸 ( n - methyl - d - aspartate,NM-
DA) 受体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rain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是研究抑郁症的 有效标志物之一。有研究者发现 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 ( ketamine) 激活 mTOR 信号并具有快速抗抑郁作用,因此他推 测 MDD 和 mTOR 途径密切相关,mTOR 途径可能在 MDD 治疗 中发挥关键作用[21 - 22]。而 BDNF 是 mTOR 重要的细胞外激活 物产物之一,也有研究发现 BDNF 下游原纤蛋白相关激酶 B ( Trk B) 受体组分的起始和延伸过程会激活 mTOR 信号级联并 促进蛋白合成[23 - 24]。研究表明氯胺酮和其他由谷氨酸或神经 营养受体介导的速效抗抑郁药瞬时激活 PFC 中的 mTOR 信号 通路下游效应子、4E - BP1 和 p70S6K。因此,这些发现提高了 mTOR 信 号 通 路 是 抗 抑 郁 作 用 的 潜 在 治 疗 靶 点 的 可 能 性[25 - 26]。mTOR 信号受到刺激后,会迅速增加突触蛋白( 例如 PSD - 95 和突触蛋白 - 1) 的表达和脊柱突触的数量。HOLUBOVA K 等[27]研究表明,用雷帕霉素( mTOR 抑制剂) 预处理 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的大鼠,发现氯胺酮作用受到抑制,并导 致大鼠出 现 认 知 障 碍。此 外,ABELAIRA H M 等[28] 报 道 在 PFC 当中,雷帕霉素能够阻断氯胺酮对大鼠( 进行强迫游泳试

雷帕霉素作用位点信号通路在抗抑郁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雷帕霉素作用位点信号通路在抗抑郁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雷帕霉素作用位点信号通路在抗抑郁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文雯【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年(卷),期】2017(014)002【摘要】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对生活质量起破坏性作用的精神疾病,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但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且仅对部分患者有效,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一大挑战.糖尿病、肥胖、抑郁及确诊的癌症患者中,mTOR信号通路是失调的[1].研究中显示mTOR具有快速起效的抗抑郁作用,对于研发新作用靶点的抗抑郁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可能为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治疗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将从mTOR信号通路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总页数】4页(P143-146)【作者】文雯【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053【相关文献】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与C-Jun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周玉平;熊江琴2.营养素和激素对乳蛋白合成过程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刘南南;姚军虎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骨稳态及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杨前昊;朱道宇;陈亦轩;高悠水;张长青4.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心脏发育和重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刘杰5.雷帕霉素在神经修复方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殷悦涵;孙丽颖;田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军医2013年1月第15卷第1期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V ol.15,No.1,Jan.,2013严重抑郁症(MDD )是一种普遍、慢性、易复发的精神疾病,它折磨着全世界17%的人口,是使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经济负担的疾病之一。

在过去的50年里,抑郁症的研究都集中于单胺系统,各种抗抑郁药相继成功开发出来,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这些抗抑郁药能起一定的疗效,但其最严重的局限就是起效迟缓-需要几周时间才能产生疗效。

此外,传统的抗抑郁药对1/3的抑郁患者不起作用,从而增加了患者残疾的速率和相应的经济负担[1]。

因此,研发快速改善抑郁患者(尤其是有自杀企图与行为患者以及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抑郁症状的药物迫在眉睫。

1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是潜在的快速抗抑郁药谷氨酸(L-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神经基质,它是通过离子型受体(iGluRs )和代谢型受体(mGluRs)发挥作用的[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谷氨酸系统在MDD 的神经病理学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

通过尸检抑郁症患者大脑样本,发现MDD 患者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前额皮质的谷氨酸水平升高,表明MDD 患者的谷氨酸神经传递在病理生理学方面和谷氨酸受体的表达都发生异常;其次,在活体内进行的核磁共振光谱学研究表明:MDD 患者的枕叶皮质中谷氨酸水平增加[3]。

氯胺酮是传统的麻醉药,Zarate CA Jr 等[4]首次报道临床研究发现低剂量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能快速的对抑郁症产生缓解作用。

研究表明,从给药110min 起,氯胺酮组比安慰剂组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持续7天内仍然具有显著效果。

Diaz-granados N 等[5],采用随机、安慰剂作对照、双盲的实验法,对双相抑郁症患者同样采取注射低于麻醉剂量的盐酸氯胺酮治疗(0.5mg/kg),从给药40min 起,氯胺酮组比安慰剂组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持续7天,并且发现给药2天后产生最强抗抑郁效果。

另有报道[6],发现静注单一低剂量氯胺酮(0.5mg/kg )能短时间内,对有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难治性MDD 患者自杀的认知都有明显的改善。

低剂量氯胺酮产生快速持久的抗抑郁作用,在几个动物模型中也得到了证实[7]。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氯胺酮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抑郁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快速起效抗抑郁药。

2氯胺酮快速起效抗抑郁作用的作用机制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是调节大脑内的单胺能系统,主要局限在于药物的起效时间过慢,往往需要2~3周病人的症状才能有显著改善。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单次注射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可以在2小时内缓解抑郁症状,药效持续长达1周,引发抑郁症治疗领域的高度关注。

但是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神经机制至今为止却不甚清楚。

为了解答这一谜团,李楠欣等[8]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电生理记录、双光子成像、心理药理学以及动物行为模型等多种实验手段,发现氯胺酮可以抑郁症治疗的新靶点-mTOR 信号通路万美霞综述,张开莲审校[摘要]近年临床研究表明,单次注射低剂量谷氨酸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可以在2小时内缓解抑郁症状,药效持续长达一周,引发抑郁症治疗领域的高度关注,但氯胺酮的快速起效抗抑郁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最近李楠欣等人研究发现氯胺酮能快速激活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点(mTOR )途径,从而导致大鼠前额皮质突触信号蛋白增多及棘突触数量增加。

NMDA 受体的其他拮抗剂,如CP-101606(曲索罗地)等也能产生与氯胺酮类似的抗抑郁作用,激活mTOR 信号通路。

这些研究表明,mTOR 信号通路很有可能是一种新型快速起效抗抑郁药治疗的靶点。

[关键词]NMDA 拮抗剂;氯胺酮;快速起效;mTOR 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R 74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93(2013)01-0053-03Doi :10.3969/j.issn.1672-7193.2013.01.023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泸州医学院药学院[万美霞(在读硕士研究生)、张开莲]通信作者:张开莲,E-mail:442728665@··53西南军医2013年1月第15卷第1期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V ol.15,No.1,Jan.,2013迅速激活mTOR信号通路,上调多种与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从而提高神经突触的数量以及成熟程度,最终产生抗抑郁效果。

另外,在动物抑郁模型中阻断mTOR信号会完全中断氯胺酮诱导的突触发生和行为反应。

研究表明快速激活mTOR信号通路在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单一低剂量的氯胺酮足够激活大鼠前额叶皮层的mTOR信号通路,增加突触蛋白的表达和突触数量,并在一天内诱导抗抑郁反应。

因此,激活前额皮层mTOR信号通路的药物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快效抗抑郁药[8-9]。

3mTOR转导通路在氯胺酮快速起效抗抑郁机制中的作用3.1mTOR信号通路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调控蛋白质翻译起始阶段的一种蛋白激酶。

mTOR很多区域可参与调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mTOR存在两种不同复合物形式,即mTORC1(mTORcomplex1)及mTORC2。

mTOR进化上相对保守,可整合营养、能量及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外信号,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突触可塑性。

mTOR主要通过磷酸化其下游靶蛋白40S 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ribosomal protein S6kinases, p70S6K),如S6K1及真核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来调节下游蛋白质翻译[10]。

3.2mTOR信号通路与蛋白质合成和突触可塑性相关联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对抑郁啮齿类动物模型或死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压力和抑郁可导致前额皮质锥体神经元萎缩[11],而氯胺酮能快速激活mTOR途径,上调多种与突触发生有关蛋白的表达量(增加4E-BP1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和其激活形式),从而提高神经突触的数量以及成熟程度,最终产生抗抑郁效果[8]。

双光子成像显示氯胺酮激活mTOR信号通路能快速增加突触和棘突触的数量和成熟度[8]。

因此,氯胺酮激活的mTOR信号通路参与相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和突触可塑性。

阻断mTOR途径可完全抑制氯胺酮诱导突触发生和其抗抑郁行为,研究表明氯胺酮治疗抑郁依赖于mTOR信号途径。

研究指出mTOR途径可作为开发更多选择性速效抗抑郁药物一个潜在的靶点,从而显著改善抑郁患者的治疗[8]。

这一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抗抑郁药物神经机制的理解,也为下一代快速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重要靶点。

3.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m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DD的病理生理和相关的抗抑郁药的治疗作用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12]。

两个荟萃(元)分析表明有力的证据MDD组血清BDNF 水平比健康对照组BDNF水平低,但是在抗抑郁药治疗后BDNF水平显著升高[13]。

研究表明[13],BNDF通过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激发4E-BP1和p70S6K的翻译起始过程,从而活化树突蛋白翻译。

BDNF和mTOR信号通路在MDD的病理生理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也将是极大的热点。

4其他NMDA受体拮抗剂的快速抗抑郁作用NMDA受体是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敏感的离子通道受体,其与中枢系统的发育及学习记忆密切相关,NMDA受体至少存在七个亚单位,即NRl亚单位,4种NR2亚单位(包括NR2A,NR2B,NR2C和NR2D)以及两种NR3亚单位(NR3B 和NR3C)[14]。

研究表明NR2B亚基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CP-101606(曲索罗地)在治疗难治性MDD患者有效[15]。

李楠欣等人发现,NR2B亚基选择性拮抗剂,RO25-6981对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与氯胺酮类似,单一剂量的Ro25-6981产生的抗抑郁作用也依赖于mTOR转导通路。

尽管电惊厥是目前对具有耐药性抑郁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8],但mTOR转导通路不能被单剂量或重复剂量的传统的抗抑郁药或电惊厥激活。

目前使用氯胺酮会引起幻觉,其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而不会对精神系统产生影响的NR2B亚单位选择性拮抗剂,将优于NMDA受体的开放通道阻滞剂(例如,氯胺酮)。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TOR信号通路很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快速作用抗抑郁药治疗靶点[16]。

CP-101606是典型的NR2B亚单位选择性药物艾芬地尔的衍生物。

艾芬地尔、CP-101606和氯胺酮均对内质网蛋白σ-1受体有高至中度的亲和力,内质网蛋白σ-1受体参与的MDD病理生理和与神经胶性有关的钙信号[2,17]。

因此,σ-1受体在这些NMDA受体拮抗剂的抗抑郁药作用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值得注意。

5问题与展望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mTOR的活性是氯胺酮起抗抑郁作用的关键,然而目前仍然不清楚的是氯胺酮和其他能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是否会改变大脑其他区域mTOR的活性,而使MDD患者受到影响[18]。

由··54西南军医2013年1月第15卷第1期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V ol.15,No.1,Jan.,2013于mTOR信号通路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影响细胞生物活动的各个方面,且研究发现mTOR信号通路与癌症、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与多种疾病相关[11],不能在规定的时间抑制mTOR信号通路来适当调节蛋白质合成,发挥治疗作用,直接激活mTOR信号通路的药物可能对人类产生不利的影响,如癌症[10,19]。

mTOR信号通路很有可能是一种新型快速起效抗抑郁药治疗的靶点,然而氯胺酮和mTOR信号通路都不是我们对快速抗抑郁药开发的最高追求目标。

由于氯胺酮易引起滥用,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但是我们可以由mTOR信号通路与NMDA受体拮抗剂的关系作为指导,来开发新一代快速、有效的抗抑郁药,使更大程度上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就会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1]Kessler RC,Berglund P,Demler O,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AMA,2003,289(23):3095-3105.[2]Kugaya A,Sanacora G.Beyond monoamines:glutamatergic function in mood disorders[J].CNS Spectr,2005,10:808-819.[3]Hashimoto K.Emerging role of glutamat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Brain Res Rev,2009,61(2):105-123.[4]Zarate CA Jr,Singh JB,Carlson PJ,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an N-methyl-D-aspartate antagonist in treatment-resistantmajor depression[J].Arch Gen Psych,2006,63(8):856-864.[5]Diazgranados N,Ibrahim L,Brutsche NE,et al.A random-ized add-on of an N-methyl-d-aspartate aspartate antago-nist in treatment-resistant bipolar depression[J].Arch.Gen.Psychiatry,2010,67(6):793-802.[6]Diazgranados N,Ibrahim L,Brutsche NE,et al.Rapid reso-lution of suicidal ideation after a single infusion of anN-methyl-d-aspartate antagonist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Clin.Psychi-atry,2010,71(12):1605-1611.[7]S.Maeng et al.Cell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ketamine:role of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receptors[J].Bi-ol.Psychiatry,2008,63(4):349-352.[8]Li N,Lee B,Liu RJ,et al.mTOR-dependent synapse for-mation underlies the rapi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NMDA antagonists[J].Science,2010,329(2):959-964.[9]Cryan JF,O’Leary OF.A glutamate pathway to faster-act-ing antidepressants[J].Science,2010,329(20):913-914.[10]陈洪菊,屈艺,母得志.mTOR信号通路的生物学功能[J].生命的化学,2010,30(4):555-560.[11]R.J.Liu,G.K.Aghajanian,Stress blunts serotonin and hypo-cretin-evoked EPSCs in prefrontal cortex;Role of corticos-terone-mediated apical dendritic atrophy[J].Proc.Natl.Acad.Sci.U.S.A,2008,105(1):359.[12]Hashimoto K.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s a bio-marker for mood disorders:a historical over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J].Psychiatry Clin.Neurosci,2010,64(4):341-357.[13]Molendijk ML,Bus BA,Spinhoven P,et al.Serum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tate-trait issues,clinical features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J].MolPsychiatry,2010,98(10):1038.[14]方强,张焰.老年大鼠空间记忆与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mRNA的表达[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1):979-980.[15]Preskorn SH,Baker B,Kolluri S,et al.An innovative design to establish proof of concept of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of the NR2B subunit selective N-methyl-d-aspartate an-tagonist,CP-101,606,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fractory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Clin.Psychopharmacol,2008,28(6):631-637.[16]Kenji Hashimoto.Role of the 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rapid antidepressant action of ketamine[J].Expert Rev.Neurother,2011,11(1):33-36.[17]Hashimoto ments on“An innovative design to es-tablish proof of concept of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the NR2B subunit selective N-methyl-d-aspartate anatgo-nist,CP-101,606,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fractory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Clin.Psychopharmacol,2009,29(4):411-412.[18]J.F.Cryan,A.Holmes,Nat.Rev.The ascent of mouse:ad-vances in modelling human depression and anxiey[J].Drug Discov,2005,4:775-790.[19]B.Shor,J.J.Gibbons,R.T.Abraham,et al.Targeting mTOR globally in cancer:Thinking beyond rapamycin[J].CellCycle,2009,8(23):3831-3837.(收稿日期:2012-10-23)(编校:江泽琴)··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